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安縣

鎖定
秦安縣隸屬甘肅省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蘆河下游;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4°51′,東經105°40′;總面積1604平方千米。 [50]  截至2015年,秦安縣轄12個鎮、5個鄉。 [1]  截至2022年末,秦安縣常住人口為40.75萬人。 [61] 
秦安縣屬隴中南部温帶半温潤氣候,年平均氣温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毫米。秦安縣屬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山多川少,是甘肅省十八個乾旱縣之一。
截至2015年,秦安縣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7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即大地灣、興國寺、文廟大成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5處。 [2]  2020年2月,經甘肅省脱貧攻堅領導小組審定,秦安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 [3] 
2022年,秦安縣實現生產總值93.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4.7%。 [61] 
中文名
秦安縣
別    名
羲裏媧鄉,成紀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天水市
地理位置
甘肅省天水市北部
面    積
1604 km²
下轄地區
17個鎮
政府駐地
興國鎮
電話區號
0938
郵政編碼
7416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0.75 萬(2022年末) [61] 
著名景點
飲馬巷清真寺 , 興國寺,大地灣遺址,鳳山,大地灣
火車站
秦安站
車牌代碼
甘E
地區生產總值
93.99 億元(2022年) [61] 

秦安縣歷史沿革

羲裏媧鄉——秦安 羲裏媧鄉——秦安
西周,縣地屬秦。
春秋,縣地分屬邽、冀兩縣。
戰國,縣地屬隴西郡
秦朝,縣地屬隴西郡。
西漢,漢承秦制,以郡轄縣,郡國並行。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隴西郡分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縣治)。當時天水郡轄16縣,縣治在今秦安境的有街泉縣(治今隴城鎮)、成紀縣(治今葉堡川)、略陽道(治今五營鄉蔡河村)。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國為13州部(監察區),縣地屬涼州天水郡。
初始元年(8年)王莽篡漢,改天水郡為填戎郡,縣地屬填戎郡。更始元年(23年),成紀人隗囂應更始帝劉玄聚眾十萬反對王莽,攻佔了平襄,建立了割據隴右諸郡的西州政權,縣地隗囂佔據達十年之久。
東漢,劉秀稱帝后,為實現其統一大業,於建武八年(32年)親征隴上,佔了略陽道故城,隴右失地復歸東漢。光武中興,以官多役煩,省並天下郡、縣、道治地。在今秦安境內廢略陽道,置略陽縣(街泉縣改名)。移涼州治於隴(今張家川治)。建武中元元年(56年),劃成紀縣地為顯親侯竇固的侯國封地。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天水郡改名漢陽郡,治冀縣(今甘谷縣),轄13城(縣),縣治在今秦安境內的略陽縣、成紀縣。
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復漢陽郡為天水郡(治冀縣),分雍州的隴右部分為秦州,縣地屬秦州天水郡。黃初二年(221年),從天水郡分置廣魏郡,郡治臨渭(今縣東南)。改置顯親侯國地為顯親縣(今縣東北)。縣境內並存三縣,由兩郡管轄。成紀縣顯親縣屬秦州天水郡。略陽縣屬秦州廣魏郡。
南北朝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縣地屬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將顯新縣併入安戎後復建,臨渭縣併入隴城縣(略陽縣改名)。縣境內並存三縣,由兩郡管轄。成紀縣、顯新縣屬秦州天水郡;隴城縣屬秦州略陽郡,郡治安戎縣(今張家川縣龍山鎮)。
北魏,廢除成紀縣,新置安陽縣(治今古城鄉),兼設安陽郡,安陽郡轄安陽縣、烏水縣(今縣西北)。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縣地屬西魏
西魏文帝大統元年(535年),略陽郡(治隴城)移治隴城縣,隴城縣改名略陽縣。在安陽郡增置北泰州。恭帝大統四年(557年),縣地屬北周。
秦安縣風光
秦安縣風光(19張)
北周,廢除顯新縣,恢復成紀縣,屬略陽郡。
隋朝,初,廢郡為州。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除略陽郡。略陽縣改名河陽縣。開皇六年(586年)恢復顯新縣(即顯親),河陽縣改名隴城縣。開皇十八年(598年)安陽郡廢,安陽縣改名長川縣。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廢除顯新縣,與烏水縣一同併入長川縣,由兩郡管轄。成紀縣、隴城縣屬天水郡,長川縣屬隴西郡。大業十三年 [55]  (617年),金城府校尉薛舉,稱帝天水,縣地被薛舉佔領。
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討平薛舉,縣地屬唐。唐初,改郡為州,武德二年(619年),以隴城縣置文州,縣境內一州二縣。武德八年(625年),改文州為隴城縣,屬秦州。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在州之上分全國為十道(監察區),縣地屬隴右道秦州。貞觀六年(632年),廢長川縣,併入隴城縣。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 (734年),因地震,秦州移治成紀縣的敬親川(今葉堡川),因隴水南侵,成紀亦遷新城。天寶元年(742年),秦州復移治上邽,改秦州為天水郡,轄成紀、隴城、上邽、伏羌、清水五縣。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改天水郡為秦州。代宗寶應元年(762年),隴右被吐蕃佔領,縣地城廓皆毀。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淪陷地收歸唐朝。懿宗鹹通四年(863年)廢除隴城縣。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秦、隴、鳳、岐等15州,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所據。 [4] 
五代,前蜀高祖永平五年(915年),前蜀主王建收復李茂貞佔領之地,縣地屬前蜀。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滅前蜀,縣地屬後唐。後唐明宗長興三年(932年),就歸化鎮復置隴城縣,治所在秦州東的東柯谷(今北道區馬跑泉西)。
後唐末帝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滅後唐建立後晉,縣地屬後晉。後晉出帝開運三年(946年),契丹滅後晉,第二年,雄武軍節度使何建斬契丹使者,以秦、成、階三州投降後蜀,縣地屬後蜀。後周世宗顯德二年(955年),柴榮下詔伐蜀,取秦、成、鳳、階4州,縣地屬後周。
宋朝,初仍襲唐制,分全國為十道。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縣地屬隴右道秦州雄武軍節度。太宗太平興國後移成紀縣治於上邽。後廢天水郡,而以成紀名郡。有顯親川之成紀,有秦州附廓之成紀。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分領府、州、縣、軍、監。縣地屬陝西路秦州雄武軍節度。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置隴城寨(治今隴城鎮)。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置雞川寨(今屬通渭縣)。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從陝西路分置秦鳳路(州)和永興路,縣地屬秦鳳路秦州雄武軍節度。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縣地陷於金。紹興九年(1139年)被南宋收復。紹興十二年(1142年)以渭河為界,割秦州一半予金,縣地屬金。
金朝,熙宗皇統二年(1142年),秦鳳路改稱熙秦路。金人佔領縣地後,以秦寨為秦安城。金正隆二年(1157年),以秦安城、臘家城始置秦安縣(治今興國鎮)。秦安作為縣名由此開始。同時析置雞川縣。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熙秦路改稱鳳翔路,秦州隸屬鳳翔路,改隴城寨為縣。秦州統領秦安、隴城、雞川等八縣。秦安縣屬鳳翔路秦州管轄。
元朝,始設行中書省,以省轄路,路轄州(府),州轄縣。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將隴城縣、雞川縣併入秦安縣。至此,秦安始為一縣,為秦州管轄。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置陝西、甘肅兩個行中書省,秦安縣屬陝西行中書省鞏昌總帥府秦州管轄。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鞏昌府直隸陝西行中書省,秦州屬鞏昌府(治今隴西縣),秦安縣屬陝西行中書省鞏昌府秦州管轄。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統各府州縣,廢甘肅行中書省。秦安縣屬陝西布政使司鞏昌府秦州管轄。
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分陝西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駐鞏昌,秦安縣屬陝西右布政使司鞏昌府秦州管轄。康熙八年(1669年),陝甘分省,秦安縣屬甘肅鞏昌府秦州管轄。雍正七年(1729年),升秦州為秦州直隸州,直隸甘肅省,轄秦安等5縣。光緒二年(1876年),秦安縣屬甘肅省鞏秦階道直隸秦州管轄。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北京政府推行省、縣兩級制,暫存道制,以聯絡督導。改鞏秦階道為隴南道
中華民國民國三年(1914年),改隴南道為渭川道(治今秦州區),統領秦安等14縣。
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廢道設行政區,實行省、縣兩級制,秦安縣屬甘肅省渭川行政區管轄。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劃設7個行政區,天水為第四區,秦安縣屬甘肅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區管轄,直至秦安解放。
1949年8月3日,秦安縣解放後,屬甘肅省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管轄。
1951年,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改稱為天水區,轄秦安等12個縣(市)。
1955年,天水區改稱為天水專區,轄秦安縣等13縣(市)。
1969年,天水專區改稱為天水地區,秦安縣屬天水地區。
1985年7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天水地區,設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秦安縣屬天水市。 [4-5] 
2000年,蓮花撤鄉建鎮。
2001年,西川正式撤鄉建鎮,同時又被縣委、縣政府列為新城區。
2003年,隴城撤鄉建鎮。
2003年03月,郭嘉撤鄉建鎮。至此,全縣轄5個鎮、17個鄉。
秦安縣政區地圖
秦安縣政區地圖(2張)
2004年01月,撤鄉並鎮。撤銷鄭川鄉併入興國鎮,撤銷郭集鄉併入王鋪鄉;撤銷吊灣鄉,將吊灣、段坡、月陽、朱溝、把龍、何灣、劉灣、孫坡、王家陰屲、陳溝、胡河、河灘、背後溝、下莊14個行政村併入郭嘉鎮,辛屲、貟灣、張家坡、蔣台、任學、張家坪6個行政村劃歸魏店鄉;撤銷好地鄉,將好地、馬曲、雙廟、姚屲、董家新莊、安台、吳灣7個行政村劃歸蓮花鎮,杜灣裏、宋灣、楊峽、李河、魏墳、大莊、陽屲7個行政村劃歸安伏鄉,程溝、程家崖灣、王溝、吳溝、武莊、竇家溝6個行政村劃歸葉堡鄉;撤銷古城鄉,將康坡、蔡小、孫蔡、小灣、蔚林、腰崖、賈川、李家河8個行政村劃歸興國鎮,後溝、胡家崖灣、緱灣、吊坪、郭屲、何山6個行政村劃歸中山鄉,草灣、孟河2個行政村劃歸王尹鄉,鄭峽、那坡、何楊、董家大莊、張莊5個行政村劃歸興豐鄉。
2006年11月15日,秦安縣政府下發《關於鄉鎮村組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文件,將全縣原有515個村,撤銷88個村,新成立1個村:興國鎮撤銷6個村,蓮花鎮撤銷2個村,西川鎮撤銷13個村,隴城鎮撤銷8個村,郭嘉鎮撤銷7個村,劉坪鄉撤銷1個村,五營鄉撤銷1個村,中山鄉撤銷6個村,葉堡鄉撤銷3個村,安伏鄉撤銷4個村,魏店鄉撤銷2個村,王鋪鄉撤銷5個村,千户鄉撤銷17個村,王窯鄉撤銷3個村、新成立1個村,興豐鄉撤銷1個村,雲山鄉撤銷1個村,王尹鄉撤銷8個村。撤併後全縣共轄428個村。
2015年,甘肅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五營鄉、葉堡鄉、魏店鄉,設立五營鎮、葉堡鎮、魏店鎮(甘民復〔2015〕12號);撤銷千户鄉、興豐鄉、安伏鄉、王尹鄉,設立千户鎮、興豐鎮、安伏鎮、王尹鎮(甘民復〔2015〕113號)。 [6] 

秦安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6月,秦安縣下轄17鎮。 [58]  秦安縣人民政府駐秦安縣興國鎮行政辦公中心516室。 [59]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20522100000
620522101000
620522102000
620522103000
620522104000
620522105000
620522106000
620522107000
620522108000
620522109000
620522110000
620522111000
620522112000
620522113000
620522114000
620522115000
620522116000

秦安縣地理環境

秦安縣位置境域

秦安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之北,渭河支流葫蘆河下游。地處東經105°20ˊ—106°20ˊ,北緯34°44ˊ—35°11ˊ之間。東西長約65公里,南北長約50公里,總面積1601.13平方公里。東接清水縣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南鄰麥積區,西連通渭縣、甘谷縣,北靠莊浪縣、靜寧縣。縣城距甘肅省省會蘭州市309公里,距天水市人民政府駐地秦州區59公里。 [57] 

秦安縣地形地貌

秦安縣地處黃土高原內陸,地貌特徵體現了典型的黃土梁、溝壑和河谷地形,相互穿插分佈。王鋪梁、中山樑、千户嶺、雲山等各大山樑,均被厚層黃土覆蓋。地勢起伏不平,多趨向縣城所在地的興國盆地。縣境內海拔1120米-2020米。秦安縣的地貌特點是黃土分佈廣泛,山多川少,溝壑密佈,河谷多呈葫蘆狀,溝谷泥流和黃土滑坡現象較頻繁。 [7]  [56] 

秦安縣氣候

秦安縣屬隴中南部温和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春季蒙古高壓氣流向西北退縮,暖氣團勢力逐漸轉強,温度回升較快,雨量逐漸增多,冷暖氣流交會頻繁,多吹風天氣;仲春4月,冷空氣尤多,出現倒春寒天氣;夏季,受蒙古低壓控制,盛行偏南風和偏東風,降水增多;盛夏,氣候炎熱,在西北氣流的影響下,產生局地對流天氣,易出現大風冰雹和暴雨;秋季,太陽高度角降低,濕度迅速降低,大陸低壓消減南撤,蒙古高壓復迅南下;初秋空氣潮濕,多陰雨天氣,降水較充沛;晚秋降水漸少,降温加快,秋高氣爽;冬季時間長,受蒙古冷高壓和極地變性大陸氣團影響,地面多西北風,氣壓較高,氣温較低,乾冷少雪,多晴冷天氣。因此,秦安縣的氣候特點是:氣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較少,乾旱頻繁,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夏濕冬幹,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秦安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06.7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50%。根據秦安縣氣象局1959年-2001年的記載, 日照時數最多為2484.9小時(1965),最少為1761.3小時(1959),一年中以6月最多,為249.6小時,10月最少,為144.4小時;一日最長日照時數為13.7小時。四季中以夏季日照時數最多,為678.5小時,佔全年的30.7%;冬、春居中;秋季最少,為439.1小時,佔全年的19.9%。 [8-9] 

秦安縣水文

秦安縣的水文,主要是河流和地下水。河流、溝谷分佈均勻,降水和蒸發量差別較小。在40毫米一70毫米之間,年均徑流深度為52毫米。徑流的年內分配,4月一6月佔全年的17%,7月一9月佔55%,其餘6個月僅佔28%。以清水河流域最高,徑流深度為76毫米,年均每平方千米徑流量為7.6萬立方米,南小河流域徑流深度為55毫米,顯親河流域49毫米,葫蘆河流域46.9毫米,最低的西小河流域徑流深度為43.3毫米。
水系以縱貫南北的葫蘆河水系為主,流域面積1493.34平方千米,散渡河水系次之,流域面積107.79平方千米。兩水系均屬渭河水系。葫蘆河東西兩側地勢漸高,四大支流從兩側匯人葫蘆河,東為清水河和南小河為主,西側為顯親河和西小河,呈樹枝網狀排列。水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鹽類,離子總數低於300毫克/升,屬軟水。全縣徑流總量約有70%由降水補給。 [10] 

秦安縣自然資源

秦安縣植物資源

綜述
秦安縣由於原始森林破壞殆盡,植被種類較為貧乏。截至2001年,各種植被中,就分佈面積來説,以農作物植被為主,約佔949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59.30%;就植被種類來説,以草本植物最多,約260多種,佔植被總種數的57.7%;就植被的形狀、功能和性狀來説,可分為喬木、灌木、草本、農作物、果樹、藥用植物和觀賞植物七大類。明《秦安志》共記載植物105種,其中林木13種,糧食作物11種,蔬菜瓜果植物33種,藥用植物19種,觀賞植物11種,雜草18種。截至2001年,秦安縣已弄清名目的植物共455種。
喬木
喬木是構成秦安縣植被的主體,可分為天然喬木和人工喬木兩大類。天然喬木在王鋪鎮郭集村 [53-54]  青林溝殘存,僅85畝次生林;人工喬木主要分佈黃土梁頂部、荒坡、溝壑及各村鎮居民點、公路旁,是秦安縣的主要林木。截至2001年,全縣有喬木36科,54屬,87種。
灌木
秦安縣的灌木有天然和人工栽培的兩種。截至2001年,灌木種類有:紫荊刺玫、枸杞、五加、西河柳、連翅、女貞扶桑、黃柏、槓柳、牛皮梢、金絲桃杞柳狼牙刺紫穗槐錦雞兒金雀花胡頹子、剪子刺、沙棘、拴翹衞茅、小葉鼠李、野山楂、木瓜、水枸子、扁拉木、文冠果(龍瓜)、莢蓮、修枝莢蓮、忍冬等。
草本
草本是秦安縣種類和數量最多的植物,分野生草本和人工牧草兩類。野生草本在深山、淺山和川台區的溝坡、田間、地埂都有分佈,建羣種多由旱生植物組成,其中以叢生禾草為主。人工牧草以豆科牧草為主。據統計,截至2001年,秦安縣的草本植物有近300種。 [11] 

秦安縣動物資源

截至2001年,秦安縣動物以乾旱草原和農田型為主,屬國家三類保護的僅有雉雞(野雞)、雀鷹(鷂子)、蒼鷹(老鷹)和石貂(崖貂)5種,其種類和數量都很少。秦安縣共有野生鳥類7目,14科,30種,其中留鳥為22種,夏候鳥7種,冬候鳥1種。 [11] 

秦安縣水資源

截至2001年,秦安縣自產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310萬立方米,人均192立方米,畝均66立方米,加上過境水共53276萬立方米,人均1231立方米,畝均426立方米。大部分徑流集中在7月一9月,此期降水量佔全年的50%。年平均侵蝕模數為8532噸坪方千米,縣西北部高達11000噸坪方千米以上。 [10] 

秦安縣人口民族

秦安縣人口

2022年末,秦安縣常住人口40.7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69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6.05%,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2‰。 [6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秦安縣常住人口為416337人。

秦安縣民族

秦安縣民族主要以漢族為主,是一個少數民族散雜居縣。截至2011年,秦安縣有回族、藏族土家族苗族、滿族等五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231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33%。 [12] 

秦安縣政治體制

縣委書記:賙濟
縣委副書記、縣長:王龍強
縣委副書記:蔡鵬雲
縣委常委:張天龍龐勝前王育盛、何開緒、楊成、董文海、馬昊瑩、夏子文 [13]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馬順祥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永忠、胡繼仁、王優峯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候選人:逯虹、宋軍吉、任雲飛
縣政府副縣長:車曉珍、景鵬、張小軍、章春軍、鄭博
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楊喜春
縣政協副主席:逯銀霞 [60] 

秦安縣經濟發展

秦安縣綜述

2013年,秦安縣實現生產總值49億元,比2012年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17.5億元,比2012年增長7.6%;第二產業1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7%;第三產業18.9億元,比2012年增長14%。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7億元,比2012年增長30.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85億元,比2012年增長38%。 [14] 
2014年,秦安縣實現生產總值47.8億元,比2013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16億元,比2013年增長6%;第二產業11.5億元,比2013年增長13.6%;第三產業20.3億元,比2013年增長9%。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38億元,比2013年增長62.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8億元,比2013年增長2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5.1億元,比2013年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5042元,比2013年淨增61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0元,淨增1514元。 [15] 
2022年,秦安縣地區生產總值93.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3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9.3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57.4億元,增長3.2%。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3042元(按40.79萬平均常住人口計算)。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9.0%,較上年提升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9%,較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1.1%,較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為29.0:9.9:61.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3.1%、15.6%和41.3%,分別拉動經濟增長2.1、0.7和1.9個百分點。 [61] 

秦安縣第一產業

2022年,秦安縣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474083.19萬元,其中農業產值457558.10萬元,林業產值1885.14萬元,牧業產值13043.14萬元,漁業產值8.14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588.66萬元。
2022年,秦安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73462.04萬元,增長6.06%,其中農業增加值263864.93萬元,增長6.08%,林業增加值862.52萬元,增長19.34%,牧業增加值8284.12萬元,增長1.45%,漁業增加值1.29萬元,增長20.3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449.18萬元,增長36.13%。 [61] 
2022年,秦安縣糧食種植面積842882畝,油料種植面積116086畝,蔬菜種植面積80031畝,中藥材種植面積32840畝,果園面積323690畝。
2022年,秦安縣糧食總產量226864.1噸,增長1.45%。其中夏糧產量69087.5噸,增長1.82%;秋糧產量157776.6噸,增長1.01%。
2022年,秦安縣蔬菜產量187494.91噸。中藥材產量2016噸。園林水果產量633694.8噸。
2022年,秦安縣豬牛羊禽肉產量4769.28噸,牛奶產量2172.55噸;年末牛存欄5286頭,出欄1497頭;羊存欄17998只,出欄13004只;生豬存欄83008頭,出欄63207頭。 [61] 

秦安縣第二產業

秦安縣 秦安縣
2022年,秦安縣工業增加值28053萬元,較上年下降4.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3%。其中輕工業產值同比下降4.1%,重工業產值同比下降33.9%。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同比下降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3%;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8%。 [61] 

秦安縣第三產業

2022年,秦安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5億元,同比下降2.3%。按銷售單位所在地統計,其中: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3.03億元;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01億元。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完成34.21億元;餐飲收入完成3.84億元。 [61] 
2022年,秦安縣實現商品銷售額36.05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批發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4.68億元,同比增長6.2%;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21.37億元,同比增長3.4%。住宿業實現營業額0.29億元,同比下降8.7%;餐飲業實現營業額2.62億元,同比增長1.6%。
2022年,秦安縣共有市場48處,年成交額達8.87億元。全縣註冊私營企業4182户(其中批發和零售業1443户、住宿餐飲業141户),註冊資金167.64億元。納入工商部門管理的固定個體户數達18315户。註冊資金18.17億元。期末登記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543户,出資總額40.44億元。 [61] 
  • 財政
2022年,秦安縣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5181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8.21%。其中: 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完成27219萬元,佔年預算30820萬元的88.32%,比上年同期下降12.48%;税收收入12207萬元,較上年下降25.78%。全縣財政總支出完成559138萬元,較上年增長12.66%,其中:一般預算支出完成411659萬元,較上年增長1.40%。 [61] 
  •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秦安縣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增長18.80%。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01.0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8.1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8.1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7.60%。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9.17%。
  • 税收
2022年,秦安縣税務部門共組織入庫各類收入81860萬元,同比增長23.58%,增收15618萬元,其中:税收收入20233萬元;同比下降38.26%,減收12540萬元,非税收收入25549萬元,同比增長1076.83%,增收23378萬元;社保基金37990萬元,同比增長19.88%,增收6299萬元;工會經費、職業年金353萬元,同比下降8.07%,減收31萬元;辦理出口退税等退庫2264萬元。 [61] 
  • 郵電通訊
2022年,秦安縣郵政業務收入3062.31萬元,同比增長15.43%;訂閲各種報紙408.74萬份,雜誌7.51萬份。全縣共有428個行政村通電信寬帶業務,年末互聯網用户數達7.43萬户。電信業務收入9091.96萬元;電信基站541個,移動用户16.34萬户,固定電話用户4.91萬户;移動業務收入1.2億元,移動基站883個,用户20.2萬户;聯通業務收入1754萬元,聯通基站814個,用户3.54萬户。 [61] 

秦安縣社會事業

秦安縣基礎建設

2015年,秦安縣共落實各類項目1334項,總投資44.8億元,其中國家投資36.4億元。寶蘭客專高架橋在秦安境內全線貫通,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面完成,引洮供水二期、平天高速公路等國家重點項目啓動,總投資5.9億元的棚户區改造、5.1億元的大地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3.2億元的鳳山不穩定斜坡治理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拆除北壇、城南片區等區域建築物11.9萬平方米,改造鋪油城區道路20.9千米,鋪設人行道10萬平方米。五營、興豐等7鄉實現撤鄉改鎮,隴城、魏店、葉堡等鄉鎮小城鎮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建通鄉油路2條44.4千米,完成農村公路通暢工程361條924.9千米。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6處、節灌工程3處,新修堤防73.1千米,整治土地15.4萬畝,治理小流域151平方千米。 [16] 

秦安縣社會保障

2022年,秦安縣城鎮新增就業514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2%。全縣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857人,徵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7397萬元。為7998名離退休人員發放基本養老金2056萬元。2022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53008人,收繳保費214671人5077萬元,領取待遇83907人,全年累計發放養老金13876萬元;年末城鎮職工參加醫療保險20445人,共報銷醫藥費3472.57萬元;城鄉居民共參加醫療保險482890人,共報銷醫藥費12705.59萬元;參加工傷保險15120人,共報銷醫藥費292830.07元;工傷待遇發放人數15人。 [61] 

秦安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秦安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90所。其中:高級中學4所(含民辦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農職業中學1所,初級中學22所,一貫制學校9所,小學64所(不含157個教學點),特教學校1所,公辦幼兒園158所,民辦幼兒園28所。全縣共有中小學生56180人,其中:小學27149人,初中14442人,高中10677人,農職中3778人,特教80人。有在園幼兒11571人。全縣中小學有1847個教學班。全縣共有公辦教職工6484人。普及初等教育的入學率100%,畢業率100%,升學率100%。學前三年毛入學率為96.09%,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1.44%。普及初級中等教育的入學率100%,畢業率100%,普通高中升學率6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7.46%。2022年全縣二本及以上上線人數2822人,上線率48%。 [61] 

秦安縣人民生活

2022年,秦安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12.6元,較上年同期31712.4元,增加1300.2元,增長4.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322.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0.7元,較上年同期10216.4元,增加674.3元,增長6.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264.1元。全縣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8361.0元,增加885.7元,增長5.1%。全縣農村脱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0.7元。 [61] 

秦安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秦安縣共有各類衞生機構523家,其中,縣級綜合醫院1家,縣級中醫醫院1家,疾病預防機構1家,婦幼保健機構1家,衞生監督機構1家,地方病防治辦公室1家。衞生院17家,衞生分院5家,民營醫院10家,社區衞生服務站11家,村衞生室428家,個體診所46家,有在崗職工人數1297人,衞生技術人員1225人,其中,執業醫師402人,助理醫師211人,註冊護士436人,藥劑人員106人,檢驗員70人,其他72人;有標準牀位1641張。 [61] 

秦安縣文化事業

2006年至2010年期間,秦安縣新增農村文化場所建築面積1.8萬元平方米。爭取到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項目資金360萬元,完成了郭嘉、蓮花等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總建築面積4300平方米。實施了“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投資837.5萬元共建成農家書屋335個,佔秦安縣行政村的78%,總建築面積6197.5平方米。在五營、隴城兩鄉鎮實施了總投資30萬元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在秦安縣428個行政村實施了總投資183萬元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建設工程。 創排了秦安小曲劇《殺雞宰鵝》、《村官浪漫曲》、《情繫學子》、《鶯鶯拷紅》、《生日》5個現代小戲。 [17] 
2015年,秦安縣大地灣博物館、秦安解放紀念館和報紙牌匾博物館建成並免費對外開放,鳳山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建成村級文化廣場249個、鄉村舞台27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和廣播電視實現全覆蓋。 [16] 

秦安縣鄉村振興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 [49] 

秦安縣交通運輸

秦安縣公路

秦安是天水的北大門,天平高速貫穿境內 [52] 天巉公路、靖天公路縱貫南北,涇甘公路橫穿東西,葉蓮公路、蔡蓮公路建成通車,已成為溝通隴東、隴南、蘭州及西安的交通樞紐。2005年以來,秦安縣建成和正在實施公路項目達62個,總工作量2.54億元。新建二級公路1條40.39千米,新改建三級公路3條21.52千米,四級公路3條58.8千米,農一級、農二級公路64條316千米,新建及加固橋樑568.7米/10座。截至2011年,秦安縣由1條國道主幹線和3條省道組成的縱貫南北,橫聯東西,銜接毗鄰周邊縣區的主幹道公路網已初具規模,由205.927千米縣鄉公路和1341.03千米鄉村道路構成的干支相連。至2011年,秦安縣通車總里程為1784.42千米,其中國道52千米,省道187.12千米,縣鄉公路204.27千米,鄉村道路1341.03千米。秦安縣鄉鎮通班車率100%,行政村通班車率70%,有客運班線30條,貨運專線21條。秦安縣由1條國道主幹線和3條省道組成的縱貫南北,橫聯東西。 [8] 

秦安縣鐵路

秦安站是寶蘭客運專線的普通中間站,寶蘭客運專線秦安站位於310國道(天巉公路)以東、鴨兒溝以南葫蘆河以西區域。結合車站站房出入口設置站前廣場、公交車、出租車及社會停車場。車站總建築面積10000多平方米,按2站台4道設計,站房建築面積近3500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數可達1000人。 [8] 

秦安縣文化藝術

秦安方言屬於中原官話隴中片,平聲不分陰陽,入聲基本歸入平聲。 [18] 

秦安縣風景名勝

秦安古稱成紀,素有“羲裏媧鄉”之稱。有大地灣、興國寺、文廟大成殿等3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 [8]  文化遺址68處,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3處。秦安歷史上就是古“絲綢之路”的要衝,三國時期的街亭古戰場就在縣內隴城一帶。《女媧祭典》和《秦安蠟花舞》、《殼子棍》分別進入國家級和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8] 
景點
簡介
圖片
大地灣遺址位於秦安縣東北45千米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側,遺址年代距今7800—4800年,文化遺存延續長達3000年遺存包含五個文化期,即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期,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和常山下層文化。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 
鳳山風景區
秦安縣鳳山風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  ,位於秦安縣城東鳳山上,主要有鳳山森林公園、泰山廟、青蓮唸佛堂三部分組成。 [21] 
女媧祠位於今隴城城南側,主要建築有“媧皇宮”和“女媧祠門牌”,最早的女媧祠位於今隴城城之北山。北山古稱“龍泉山”,山樑稱風台梁,梁下迤右有龍泉寺,即張錦讀書處;梁下迤左有北山寺,右之山崩,祠廟毀於一旦。女媧祠歷經滄桑,時至今日已經是五次遷建。 [22] 
街亭古戰場
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0千米的隴城鎮,距大地灣遺址8千米,是一處寬約6千米、長達十幾千米的開闊地帶,是關隴大地的咽喉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魏蜀街亭之戰就發生在這裏。 [23] 
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秦安縣城北街,是一組元代建築羣。據載創建於元至順三年(1332),興國寺經過六百多年的變遷,其它建築大多癱塌,只剩下山門、鐘樓、鼓樓、般若殿。 [24] 
秦安文廟位於秦安縣興國鎮新華街東,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約4.5畝),創建於元大德元年(1297年)前,道光十八年(1838年)極具規模,曾是天水地區歷史上規模較大的崇聖尊孔之地。 [25] 
秦安縣博物館位於縣城新華街,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寺。佔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650平方米。館藏文物506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9件,二級72件,三級385件,從距今1億年的魚化石,距今2500萬年的鏟齒象牙化石,新石器時代人類生產生活用具到明清時期的文物都有收藏,沒有缺環和斷代。館藏品位居全省100家文物收藏單位的前10位。 [26] 

秦安縣著名人物

姓名
簡介
伏羲,俗稱“人祖爺”,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人類初祖。“三皇”之首。
女媧,亦稱媧皇、女媧娘娘,與伏羲同母,生於成紀,風姓,蛇身,是傳説中的人類始祖。
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人稱飛將軍 [27] 
西漢名將,李廣之孫。
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
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十六國時期後涼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
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
唐代傑出畫家。
祖籍隴西成紀,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28] 
唐代文學家,唐憲宗時期宰相。
唐朝文學家、哲學家。
明代著名官員,文人,著有《鳥鼠山人集》、《秦州志》等。 [29] 
清代著名諫官,人稱隴上鐵漢。 [30] 

秦安縣城市榮譽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31] 
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 [32] 
全國經濟林產業示範縣 [33] 
中國果業發展百強優質示範縣 [34] 
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 [35] 
全國中醫藥工作先進縣 [36] 
全國勞務輸轉工作先進縣 [37] 
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 [38] 
全國“五五”普法中期先進縣 [39] 
全省雙擁模範縣 [40] 
全省文明縣 [41] 
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 [42]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43-44] 
2020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 [45]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48] 
2022年3月,被公示為“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縣(市、區)”名單。 [51] 


秦安縣名優特產

麥稈編
麥稈編(3張)
秦安縣有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麻腐饃、秦安涼粉、秦安釀皮、酸辣肚絲湯、秦安辣子面、秦安麥稈編等特產。 [2]  [46-4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