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托馬斯·桑卡拉

鎖定
托馬斯·伊西多爾·諾埃爾·桑卡拉(法語:Thomas Isidore Noël Sankara,1949年12月21日-1987年10月15日),簡稱托馬斯·桑卡拉(法語:Thomas Sankara) [12] 布基納法索政治家、國務活動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革命家泛非主義理論家,上沃爾特第五位國家元首(1983年8月4日-1984年8月4日),首任布基納法索總統(1983年8月4日-1987年10月15日) [19] 
桑卡拉早年先後在本國和馬達加斯加法國摩洛哥的軍事院校學習。1974年任駐波城傘兵突擊隊司令。1981年任賽耶·澤博政府新聞國務秘書。1982年與韋德拉奧果聯合發動政變,推翻澤博政權。1983年發動“八·四革命”,推翻韋德拉奧果,奪取政權。他以消除腐敗和前法蘭西殖民帝國影響為目標,執政後開展反貪污腐化運動,取消傳統酋長權力,推進教育、司法改革,並改國名為布基納法索。他推崇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古巴式革命。為實現激進的社會變革,以鐵腕治理國家,禁止工會和新聞自由,鎮壓反對派和異見者,通過人民革命法庭懲辦貪官污吏、反革命分子和懶惰怠工。其自力更生的政策得到大部分貧困百姓的擁護,但觸犯了既得利益集團中產階級、傳統領袖和前宗主國法國及盟友科特迪瓦的利益。1987年,桑卡拉在政變交火中殞命。 [8] 
桑卡拉推行的一系列國內外政策,在國際上頗有影響。後人稱他為“非洲的切·格瓦拉 [10]  。2023年,布基納法索政府宣佈桑卡拉為“國家英雄” [18] 
中文名
托馬斯·伊西多爾·諾埃爾·桑卡拉
外文名
Thomas Isidore Noël Sankara
別    名
托馬斯·桑卡拉
國    籍
布基納法索
民    族
頗爾族
出生地
法屬西非上沃爾特領地帕索雷省亞科
出生日期
1949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
1987年10月15日
畢業院校
安齊拉貝軍事學院
畢業院校
法國空降兵學校
拉巴特傘兵中心
代表作品
《論布基納法索革命》
《我們是世界革命的繼承人》
《婦女解放和非洲自由的鬥爭》
職    業
政治家、革命家、軍人
主要成就
布基納法索民主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
配    偶
馬麗亞姆·桑卡拉
宗    教
基督教-天主教

托馬斯·桑卡拉人物生平

托馬斯·桑卡拉軍人子弟

1949年12月21日,托馬斯·伊西多爾·諾埃爾·桑卡拉生於上沃爾特中西省(今布基納法索北部大區帕索雷省)亞科地區的一個軍人家庭 [8]  ,屬於頗爾族,信奉天主教。他的父親桑博·約瑟夫·桑卡拉當過憲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法國軍隊,在戰場上曾被納粹德軍俘虜。母親瑪格麗特·桑卡拉是莫西族人。 [1]  [2] 
桑卡拉早年在加瓦讀小學,後在該國第二大城市博博迪烏拉索丹尼斯·庫裏巴利第一中學讀書。1966年在首都瓦加杜古讀高中,畢業於卡迪科陸軍子弟學校。桑卡拉的家人希望他成為一名天主教神父,而身處在一個人口大多數為穆斯林的國家,他也十分熟悉古蘭經 [1]  [2] 

托馬斯·桑卡拉投身軍旅

1968年,19歲的桑卡拉投身軍旅,先後就讀於瓦加杜古預備軍事學校、卡焦戈軍事學院及喀麥隆雅温得聯合軍事學院軍官訓練班。
1970年至1972年,桑卡拉在馬達加斯加安齊拉貝軍事學院學習,並以優異成績榮獲軍官軍銜。在馬達加斯加學習期間,他親眼目睹了1971年人民起義和1972年菲利貝爾·齊拉納納政府倒台,他還閲讀了卡爾·馬克思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的著作,這些都對他的政治觀點和激進革命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72年回國後在駐瓦加杜古南邊的波城傘兵突擊隊任指揮官,之後又赴法國空降兵學校學習。
1974年,上沃爾特與馬裏兩國軍隊在有爭議的蘇姆沼澤地區發生閃電戰時,桑卡拉因作戰勇敢和作風廉潔贏得讚譽,被稱為上沃爾特的英雄。1976年任駐波城傘兵突擊隊司令,晉升為上尉。同年赴摩洛哥拉巴特傘兵中心受訓。在摩洛哥,桑卡拉與一羣志同道合的激進的年輕軍官,包括布萊斯·孔波雷、亨利·宗戈、讓-巴蒂斯特·布卡里·林加尼進行了串聯。 [1]  [2] 

托馬斯·桑卡拉紅色上尉

托馬斯·桑卡拉
托馬斯·桑卡拉(3張)
1980年11月,賽耶·澤博上校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拉米扎納政權後,托馬斯·桑卡拉於1981年9月進入政界,任賽耶·澤博軍政府新聞國務秘書。在賽耶·澤博統治期間,桑卡拉與孔波雷、宗戈、林加尼等人秘密結成”共產主義軍官團“,開始參與政治活動。在職期間,桑卡拉牢牢控制國家電視台大權,通過“直播”使電視成為真正的宣傳工具,這在當時幾乎被認為是非洲的創舉。後來,桑卡拉因宣揚新聞自由而與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澤博發生分歧。1982年4月23日,他在瓦加杜古舉行的非洲國家負責電影工作的部長會議上講話,表露出他與澤博政權的分歧。他説:“禁止人民説話的人該倒黴了”,“沒有言論自由,就沒有電影,也就談不上自由”。這番言辭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被視為為政治自由化鳴鑼開道。同年5月,托馬斯·桑卡拉被迫辭職,接着被逮捕和禁閉兩個月,後被送到西北部的德杜古軍營,開始過半流放生活。從此,桑卡拉與澤博軍政權徹底決裂。 [2-3] 
1982年11月7日,桑卡拉與少校軍醫讓-巴蒂斯特·韋德拉奧果聯合發動軍事政變,他們率領一批傘兵,喬裝成足球運動員,把衝鋒槍藏在大旅行包中,神出鬼沒地潛入首都瓦加杜古,包圍了總統府、國家電台、憲兵隊駐地。最後,在幾乎未遇抵抗的情況下,推翻賽耶·澤博軍政府,接管了國家政權,組成最高國家權力和決策機構“拯救人民臨時委員會”。1983年1月10日,托馬斯·桑卡拉被任命為政府總理。面目清秀、年方33歲的桑卡拉上尉在全國軍民中深孚眾望,多年的軍事理論教育和戎馬生涯把他造就成一名赫赫有名的指揮官,此時,他已登上了國家政治舞台的中心。 [1] 
1983年起,托馬斯·桑卡拉因主張對私營經濟實行國有化以及同利比亞建立更密切關係等與國家元首巴蒂斯特·韋德拉奧果政見分歧日漸加深。韋德拉奧果推行比較務實和温和的政策。而桑卡拉則更為激進,他利用其勢力和影響,對內力主“徹底改造上沃爾特”,堅決打擊傳統勢力、老政客和剝削者,走“進步”道路;對外強調擺脱新殖民主義控制,主動向一些“進步國家”靠攏,發展關係。隨着時間的推移,兩派政見的分歧和矛盾逐漸發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1983年4月,桑卡拉未經韋德拉奧果同意邀請利比亞領導人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訪問上沃爾特,使韋德拉奧果強烈不滿。1983年5月17日,巴蒂斯特·韋德拉奧果將桑卡拉逮捕並解除其總理職務,結果激起桑派勢力的強烈反彈,雙方几乎兵戎相見。同年6月中旬,桑卡拉獲釋。 [1] 

托馬斯·桑卡拉八四革命

托馬斯·桑卡拉上尉 托馬斯·桑卡拉上尉
1983年8月4日,托馬斯·桑卡拉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巴蒂斯特·韋德拉奧果政權,史稱“八四”革命。8月4日深夜,前總理托馬斯·桑卡拉上尉、救委會常設書記處總書記讓-巴蒂斯特·布卡里·林加尼少校等人在精心策劃後,領導駐波城傘兵突擊隊和瓦加杜古部分準軍事部隊發動武裝政變,在瓦加杜古市中心、南郊,尤其在總統府、電台大樓、警察總部和一些街巷與忠於韋德拉奧果政權的部隊展開激戰。政變部隊控制電台後,桑卡拉在電台宣佈,推翻了韋德拉奧果“傀儡政權”,成立了以桑卡拉為首的全國革命委員會(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並控制了局勢。全國革命委員會要求全國各地成立它的基層機構,以便參加偉大的愛國鬥爭和阻止國內外敵人危害上沃爾特人民。8月5日凌晨,敵對雙方停火,政變部隊控制了前國家元首韋德拉奧果的住所、總統府、警察總部、郵電總局及瓦加杜古合成團駐地。戰鬥造成13人死亡、約15人受傷(包括6名法國僑民)。 [4] 
這一天適逢上沃爾特獨立23週年,全國革命委員會宣佈:按照慣例,全國放假一天,以使全國人民支持革命。瓦加杜古居民歡天喜地地慶祝節日。桑卡拉看望了被軟禁在家中的讓-巴蒂斯特·韋德拉奧果。桑卡拉説,韋德拉奧果呆在家中,由士兵“守衞”,為的是保證安全。他還説,新政權對“救委會的重要人物未採取任何特別措施”。他指示前政府各部秘書長在新政府組成以前,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4] 
桑卡拉的政變得到了人民的廣泛支持,首都瓦加杜古、第二大城市博博-迪烏拉索和瓦希古亞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遊行者大多為青年,他們高呼“革命萬歲!”“桑卡拉萬歲!”“打倒帝國主義!”“桑卡拉!”等口號。1983年8月8日,桑卡拉解散了前政府,會見了各部文職人員,要求他們在新內閣組成之前繼續工作,但不得作出重要決定。同日,桑卡拉的反對派——武裝部隊原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總書記約裏安·加布裏埃爾·索梅上校和德杜古傘兵突擊隊司令菲德爾·蓋佈雷少校被逮捕,後軟禁在瓦加杜古城一所別墅內。9日深夜,新政權挫敗了一起未遂反政變,被軟禁的加布裏埃爾·索梅和菲德爾·蓋佈雷企圖逃跑被衞兵擊斃。 [4] 
托馬斯·桑卡拉
托馬斯·桑卡拉(8張)
事實上,新政權尚未完全、牢固地控制全國軍隊和局勢。托馬斯·桑卡拉下令改編武裝部隊,成立“全國武裝部隊最高指揮部”,取代“全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部”,任命讓·巴蒂斯特·布卡里·林加尼為負責人,組建第四、第五兵團,分別駐防在法達恩古馬和與加納共同邊界附近,還把共和國衞隊改編為“革命國民衞隊”,及時任命了新領導人,掌握和控制了軍隊。桑卡拉表示,上沃爾特要調整同前宗主國法國的關係;上沃爾特不接受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支配。他透露,將改組武裝部隊,清洗其中的“反革命分子”。 [4] 
桑卡拉稱這起政變是一場“人民民主革命”,是在上沃爾特建設一個自由、獨立、公正和繁榮社會的開端。因而這起軍事政變亦稱“八四”革命。“八四”革命有着深刻的國內雙重背景,其中托馬斯·桑卡拉與巴蒂斯特·韋德拉奧果兩派發展到勢不兩立是釀成政變的直接原因。1983年“五一七”事件後,利比亞駐上沃爾特外交官鼓動桑卡拉的支持者到加納接受利比亞的援助。利比亞在乍得設立“上沃爾特革命之聲”電台,號召上沃爾特人民推翻韋德拉奧果政權。政變成功後,桑卡拉立即給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打電話通報有關情況,受到卡扎菲的稱讚。卡扎菲主動派飛機向桑卡拉政變當局運送武器裝備。 [4] 
1983年“八四”革命後,托馬斯·桑卡拉任全國革命委員會主席和國家元首,1983年8月24日,新政府成立,桑卡拉任政府首腦兼內政和安全部長。新政府成員中有15名文官、5名軍人,平均年齡約30歲。1984年8月3日,桑卡拉宣佈將殖民時期沿用至今的原國名“上沃爾特”改為“布基納法索”(在莫西語中“布基納法索”有“正直”之意,而迪尤拉語的“法索”意為“祖國”,故“布基納法索”可譯為“正人君子之國” [12]  ),布基納法索民主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同年9月改組政府後任全國革命委員會主席、共和國總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1985年當選為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首腦會議主席。 [1]  [2] 

托馬斯·桑卡拉激進國策

桑卡拉執政後明確表示:布基納法索進行的是一場“人民民主革命”,“這場革命視資產階級為對象,以工農大眾為動力”。他把“為人民服務”定為全國革命委員會的座右銘。桑卡拉説:“我們在布基納法索的革命是對整個人類歷史上革命經驗的一次總結。我們希望成為世界革命的繼承者,為第三世界人民的解放而鬥爭。我們從美國革命中吸取經驗教訓,法國大革命告訴我們人的權利,偉大的十月革命帶來了無產階級的勝利並使實現正義的巴黎公社的夢想成為可能。”
桑卡拉認為自己的革命思想的源泉來自古巴的菲德爾·卡斯特羅切·格瓦拉和加納革命領袖傑裏·約翰·羅林斯的樣板。他大力倡導“人民民主革命”,革命思想的核心是反帝國主義。
托馬斯·桑卡拉 托馬斯·桑卡拉
桑卡拉被稱為“使人無法平靜下來的”總統,思想較激進,執政後一心想把布基納法索改造成一個無剝削且公正的新社會。由於他缺少經濟建設和治國方略的知識與經驗,且缺乏技術和管理手段,搬用某些國家(主要是古巴、利比亞和加納)的革命理論和經驗,忽視本國國情和具體實際,不斷強化國家對工商業的控制,片面強調自力更生,限制進口,強制施行“勒緊褲腰帶”的經濟政策,廢除部長津貼,削減工人、職員人數和他們的工資,大搞攤派,強迫人們捐款。在他執政的4年中,這些縮小“城鄉差別”、剷除“特權”的偏激政策和做法損傷了一些人(主要是社會精英和權貴階層)的利益,造成全國工農業生產每況愈下,貨架上商品奇缺,物價飛漲,城鎮居民的實際購買力下降30%,許多技術和管理人才流向國外,廣大鄉民怨聲載道。 [6]  [15] 
在政治領域,桑卡拉在“人民民主革命”的旗幟下,“視資產階級為打擊對象。以工農大眾為動力”,視前政府官員為“革命的阻力”,進行清洗,逐漸疏遠與他風雨同舟、功勳卓著的戰友和同事們,對曾合作共事的非洲獨立黨加以排斥和打擊,1984年“五二七”未遂政變後,把政府中的數名獨立黨部長統統革職。由於政治肅清的打擊面過寬,桑卡拉在最高領導層幾乎成了光桿司令。 [6]  [15] 
外交上,桑卡拉以“進步國家”的元首自居,隨意攻擊鄰國,由於稱科特迪瓦馬裏多哥尼日爾等國為“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國家,使這些鄰國疏遠了布基納法索。桑卡拉非常重視同非洲個別國家,如同利比亞加納的關係,布基納法索在西非越來越勢單力薄,空前孤立。 [6]  [15] 

托馬斯·桑卡拉政變而亡

桑卡拉在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後,與昔日密友布萊斯·孔波雷逐漸產生了政治分歧和矛盾,他們之間的爭鬥趨於公開、尖鋭。桑卡拉的一系列偏激政策使國家陷入困境,引起孔波雷等一些高級官員的反對。尤其是桑卡拉亦步亦趨,獨攬大權,在重大問題上,往往不經集體商議,尤其不聽取孔波雷等人的意見,時常由他個人作出重要決定,成了獨斷專行的化身。“八四”革命四週年前夕,桑卡拉提出解散全國左派組織,成立由他領導的布基納法索統一政黨的主張被孔波雷等人否決。這次失敗對桑卡拉在政治上是個沉重的打擊。 [6] 
托馬斯·桑卡拉和布萊斯·孔波雷 托馬斯·桑卡拉和布萊斯·孔波雷
1987年8月,布基納法索革命進入休整階段,桑卡拉着手調整內外政策。8月至9月,他與孔波雷及其他軍政官員的分歧和矛盾完全公開化、尖鋭化了。在此期間,瓦加杜古街上出現了攻擊孔波雷等人的傳單和“誰反對桑卡拉,誰就是反革命”的標語。與此同時,桑卡拉清楚地意識到,孔波雷身兼國務部長和駐瓦加杜古地區第五軍區司令,負責首都瓦加杜古的安全衞戍;孔波雷的密友讓-巴蒂斯特·林加尼官居國務部長和武裝部隊總司令,軍權操在孔、林二人手中。這正是桑卡拉的劣勢所在。為了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迫在眉睫的是抓緊組建一支忠於自己的武裝力量。10月14日,桑卡拉抓住孔波雷未參加內閣會議之機,急忙在會議上宣佈成立“干預部隊”,負責“監督和安全”。這支部隊由領土管理整治部長農格馬·歐內斯特·韋德拉奧果(桑卡拉的親信、文官)領導,歸總統衞隊長指揮。其實在本次會議之前,這支部隊就已裝備了武器。歐內斯特在內閣會議上更是單刀直入地説:“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對付敵人,現在該對付我們的朋友了。”這番頗有威脅性的話隱含着殺機。 [6]  [15] 
就在桑卡拉要下逮捕令,進行活動時,事機泄露。 [6]  1987年10月15日,不甘心坐以待斃的孔波雷、林加尼與經濟發展部長亨利·宗戈發動軍事政變,桑卡拉在政變交火中身亡,年僅38歲。他的遺孀馬麗亞姆·桑卡拉帶着孩子流亡國外。 [15]  而孔波雷在奪權後,幾乎全盤推翻了桑卡拉的既定國策,重新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獲取援助資金恢復“破敗”的經濟。 [1]  [15] 
關於托馬斯·桑卡拉的真正死因一直存在爭議。孔波雷將桑卡拉的被殺描述為“意外事故”,但是這種説法沒有多少人相信。馬麗亞姆·桑卡拉一直在呼籲對孔波雷進行調查,直到2006年4月,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仍在對布基納法索政府不能正確解釋桑卡拉的死因表示譴責。2007年10月15日,桑卡拉遇害二十週年之際,在布基納法索、馬裏塞內加爾尼日爾坦桑尼亞布隆迪法國加拿大美國等地均舉行了紀念儀式和活動。
2021年10月,因涉嫌謀殺桑卡拉等罪名,孔波雷被起訴。經過6個月的審判後,於2022年4月6日被判處30年徒刑,其另外12名同謀也被判刑。 [9]  [12]  2022年7月26日,布基納法索政府發言人代為朗讀了布基納法索前總統布萊斯·孔波雷的道歉聲明,聲明中説:“請布基納法索人民原諒我在任職期間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向我的兄弟和朋友、托馬斯·桑卡拉的家人道歉。”。 [16] 

托馬斯·桑卡拉為政舉措

托馬斯·桑卡拉政治

桑卡拉把國名從法國殖民時代的“上沃爾特”改為“布基納法索”,象徵國家的自主和重生。在當地的摩西語和迪烏拉語中,新名稱的意思為“正人君子之國”。 [10] 
政府限制和削弱部落酋長的許多傳統權力,如他們有權接受貢賦獻納和為他們進行義務勞動。桑卡拉仿效古巴模式,建立各級保衞革命委員會,形成羣眾性政治軍事組織。桑卡拉政府還發起了一種以“為全國人民服務”的徵兵形式。兩者都是制衡軍隊的力量。

托馬斯·桑卡拉經濟

桑卡拉回避外援,推動削減惡債、土地和礦產資源國有化,避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干涉和滲透。經濟政策上側重於消除饑荒、糧食自給和土地改革
托馬斯·桑卡拉和他的國際同志
托馬斯·桑卡拉和他的國際同志(4張)
桑卡拉的國內政策主要集中在反腐敗鬥爭、推廣植樹造林、消除饑荒、發展教育和醫療衞生事業,提出發展“獨立、自主”的民族經濟方針。桑卡拉經常發表演講,抨擊許多不合理現象,並憤慨地指出:“官員的孩子稍患感冒便可免費去巴黎治病,而農民卻連一瓶最普通的藥都買不起”,“這種現象再也不能下去了!”桑卡拉下令成立各級人民革命法庭,嚴懲貪官污吏,沒收前政權頭面人物的財產歸人民所有;桑卡拉最早提出了構築“綠色長城”的設想,即在撒哈拉沙漠南面建立一個橫跨非洲東西海岸的綠化帶,以抑制薩赫勒地區日益嚴重的荒漠化。1983年至1987年執政期間,他帶領國家與沙漠化不懈抗爭。僅在他任職的第一年,就種下了1000萬棵樹 [12] 非洲聯盟於2005年7月決定採納這個“綠色長城”項目。 [1] 
桑卡拉還主張進行土地改革,通過重新分配封建地主的土地給農民以平均地權,中止農村人頭税土地租金,增加糧食產量,小麥產量從每公頃1700公斤增至3800公斤,基本實現糧食自給;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嚴格控制生活必需品和醫藥價格。他還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公路和鐵路建設計劃,以“配合國家一體化”。

托馬斯·桑卡拉教育

桑卡拉重視教育。他將開展全國性掃盲運動作為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促進公共健康,為250萬兒童免費接種預防腦膜炎黃熱病麻疹疫苗;桑卡拉還提出在地方每一個村子建一個診所和建設超過350所社區學校。
桑卡拉還倡導婦女解放和發展民族文化。他説:“革命和婦女解放是一體的。我們不認為婦女的解放是出於一種慈善行為或人類的同情心使然。這是革命勝利的一個基本要件,女性撐起了天空的另一半。”提高婦女地位是桑卡拉的一項明確目標,他的政府機構中有大量的女性公職人員,這在西非是前所未有的進步政策。政府明令禁止女性割禮,廢除強迫婚姻和一夫多妻制,鼓勵婦女外出工作和接受教育。 [10] 
桑卡拉也積極促進人口控制,並號召丈夫去市場和做飯,以體驗婦女生活的辛勞。此外,桑卡拉還是第一位任命婦女擔任內閣重要職務的非洲領導人,並積極招募女性入伍參軍。
桑卡拉政府也是非洲國家政府中第一個公開承認艾滋病疫情是非洲的嚴重威脅。

托馬斯·桑卡拉外交

  • 外交政策
在對外政策方面,托馬斯·桑卡拉奉行不結盟和睦鄰友好的政策,強烈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強權政治,反對外部勢力插手非洲事務,主張加強區域性合作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但他堅決拒絕帶有束縛性的國際援助,他説:“他們餵你,就會控制你。”桑卡拉在非洲統一組織等國際講壇上大聲疾呼反對新殖民主義通過貿易和金融對西非的滲透。他呼籲非洲國家結成統一戰線拒絕償還外債。他認為,窮人和被剝削者沒有還錢給富人和受剝削的義務。 [1] 
  • 與中國
1984年11月5日至9日,桑卡拉正式訪問中國,分別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5日)、國務院總理趙紫陽(6日)及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7日)。8日,中布兩國在北京簽署貸款協定和經濟技術合作協定書。 [8]  [13-14] 

托馬斯·桑卡拉歷史評價

布基納法索的“人民民主革命”的象徵
布基納法索的“人民民主革命”的象徵(2張)
桑卡拉出任總統時不到34歲,去世時還不到38歲,他短暫的政治生涯留下了令人敬佩的事蹟。他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堅定不移地支持非洲和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滿懷希望尋求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他決心要在布基納法索進行民族民主革命,但20世紀80年代中非洲相當困難的經濟形勢使他不得不首先為擺脱經濟困難而奮鬥。
桑卡拉為國家的極端貧窮落後和人民的疾苦焦慮,為布基納法索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生活清貧、為政清廉,因而被人們稱頌為世界上最清廉的總統。這是對他短暫而充滿戰鬥激情的一生的最高評價。 [1]  在左翼的非洲獨立運動擁護者看來,他是“對抗西方強權”的標杆。曾與桑卡拉共事過的人評價其為“一位盡心盡力、對任何細節一絲不苟的總統”。 [10] 

托馬斯·桑卡拉軼事典故

托馬斯·桑卡拉生活作風

托馬斯·桑卡拉
托馬斯·桑卡拉(4張)
托馬斯·桑卡拉的生活簡樸,作風廉潔。他賣掉政府車隊的奔馳汽車,改用雷諾5型汽車(當時在布基納法索最廉價的汽車)作為部長們的公務用車。他削減高級公職人員(包括他自己)的薪水,並禁止使用政府司機和頭等艙機票。就任國家元首後,桑卡拉首先帶頭放棄了國家領導人每月35萬西非法郎的鉅額職務津貼。桑卡拉把在瓦加杜古的負責軍需供應的一家國營超市轉變為向全民開放(國內第一家超市),他還勒令高級官員捐獻一個月的工資用於公共項目。他拒絕在自己的辦公室裏使用空調,理由是這樣的奢侈無法普及所有人而只僅供少數布基納法索人享受。作為總統,桑卡拉把自己的薪水降低為每個月450美元,比部長的工資還低(部長月薪為15~25萬非洲法郎,約合485~809美元)。 [1]  [5]  [11] 
1987年初,布基納法索的電台和電視台播發的一則消息轟動了全國,也使所有在那裏的外國人震驚和感動。這就是根據布基納法索全國反腐化委員會的規定,電台和電視台向全國轉播了政府官員向該委員會申報財產的實況。桑卡拉是第一個申報人,他帶頭向全國人民公開了其全部財產。根據申報,桑卡拉的月薪為13.8萬非洲法郎(當時匯率:1美元約合309非洲法郎),他夫人的月薪為19.2萬非洲法郎。桑卡拉夫婦靠工資生活,他倆負擔着年邁雙親和15個孩子(兩個是他們的親生子女,其餘均為收養者)的生活費用。他的家產計有:一所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的普通住宅,距今尚欠67萬非洲法郎;一輛1978年購置的日產小汽車和兩輛比賽用的自行車(桑卡拉喜愛體育運動);兩台帶有錄相設備的電視機,其中一台放在辦公室;一個電冰箱和一個壞了的冰櫃。桑卡拉還如實申報了別人贈送的4輛不同型號的小汽車和累計85.2億非洲法郎(約合1.04億元人民幣)的贈款,並把這些錢物全部上交國家。 [1]  [5]  [11] 
桑卡拉出行經常自己騎一輛摩托車,並組建了一支完全由女軍人組成的摩托化護衞隊。他要求公務員穿傳統的中山裝,原材料為布基納法索織物並由布基納法索工匠縫製。記者問他為什麼不在公共場所懸掛自己的畫像,這是其他非洲國家領導人的通例。桑卡拉回答説:“有700萬托馬斯·桑卡拉。”

托馬斯·桑卡拉興趣愛好

多才多藝、激情澎湃的桑卡拉
多才多藝、激情澎湃的桑卡拉(3張)
桑卡拉一年到頭都穿着一身豹式偽裝軍服,腰間別着兩隻左輪手槍。桑卡拉不嗜煙酒,酷愛讀書,又是一位長跑能手。他喜愛音樂,當他擔任總統後,還手持吉他,登台彈唱。桑卡拉多才多藝,布基納法索的國歌《一夜間》就是他譜寫的,他還親自設計了國旗和國徽。 [1] 

托馬斯·桑卡拉個人魅力

桑卡拉精力充沛,每天工作在15小時左右。他還擅長演説,每次演講總以“為祖國、毋寧死,我們必勝!”作為結束語。 [1] 
桑卡拉素有“非洲的切·格瓦拉”之稱。因為他與格瓦拉在風格和實質兩個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在風格上,桑卡拉模仿格瓦拉的金星貝雷帽和迷彩軍裝,拒絕物質享受並在上台後領取最低薪俸。兩人都認為自己是菲德爾·卡斯特羅的盟友,1987年桑卡拉訪問了古巴。還有眾所周知的是他們都酷愛騎摩托車,並經常以此來發揮他們的個人魅力,激勵他們的追隨者。在意識形態上,格瓦拉和桑卡拉都是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奉行通過武裝革命反對帝國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在聯合國譴責經濟新殖民主義,把實行農業土地改革和掃盲運動作為經濟-社會變革的關鍵。

托馬斯·桑卡拉主要作品

托馬斯·桑卡拉主要著作有《托馬斯·桑卡拉論:布基納法索革命,1983—1987》《我們是世界革命的繼承者:布基納法索革命1983-87演講集》及《婦女解放和非洲自由的鬥爭》。 [12]  同時,他還是布基納法索1984年起使用的國歌一夜間(法語:Une Seule Nuit)的作者。 [7] 

托馬斯·桑卡拉人物榮譽

托馬斯·桑卡拉曾榮獲古巴“何塞·馬蒂”勳章(1984年)。
2023年5月,布基納法索政府正式宣佈桑卡拉為“國家英雄”。 [18] 

托馬斯·桑卡拉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桑博·約瑟夫·桑卡拉
頗爾族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法國軍隊。
母親
瑪格麗特·桑卡拉
妻子
馬麗亞姆·桑卡拉
——
表格來源 [1]  [2] 

托馬斯·桑卡拉後世紀念

桑卡拉遇害後,與12名同伴的屍體被埋葬在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市郊的達格諾昂公墓 [15]  。2015年5月25日,其遺體被挖出,用於法律訴訟,之後被埋葬在其被暗殺地點的紀念碑中。 [18] 
2023年10月15日,在桑卡拉逝世36週年紀念活動中,布基納法索過渡總統易卜拉欣·特拉奧雷宣佈將瓦加杜古的“戴高樂大道”更名為“桑卡拉大道”。 [17] 
桑卡拉的相關紀念建築、旗幟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