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名
- 宋玉
- 字
- 子淵
- 號
- 鹿溪子
- 所處時代
- 戰國時代
- 出生地
- 楚國
- 出生日期
- 約 公元前 298年
- 逝世日期
- 約 公元前 222年
- 主要作品
- 九辯
- 主要成就
- 著名辭賦家
宋玉人物生平
編輯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字子淵,宋國公族後裔 ,楚國文人,崇尚老莊。
關於宋玉的生平,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記述極為簡略。《韓詩外傳》有"宋玉因其友而見楚相"之言。劉向《新序》則作"宋玉因其友以見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見察",同時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問於宋玉"的話。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則説他是屈原的弟子。晉代習鑿齒《襄陽耆舊傳》又説:"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總之,關於宋玉的生平,眾説紛紜,至難分曉。大體上説,宋玉當生在屈原之後,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頗不得志。關於宋玉師承,普遍認為他師承屈原。但也有學者認為王逸晚於屈原200年後才説宋玉是屈原弟子是沒有依據的,是其把“祖(承襲、效法)屈原”理解為“師從屈原”了。最早據《漢書·藝文志》載,有16篇。現今相傳為他所作的,《九辯》、《招魂》兩篇,見於王逸《楚辭章句》;《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 5篇,見於蕭統《文選》;《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 5篇,見於章樵《古文苑》;《高唐對》、《微詠賦》、《郢中對》 3篇,見於明代劉節《廣文選》。但這些作品,真偽相雜,可信而無異議的只有《九辯》一篇。《招魂》頗多爭議,一般認為是屈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風賦》等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詩歌藝術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於細膩工緻,抒情與寫景結合得自然貼切, 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後人多以屈宋並稱,李白曾説“屈宋長逝,無堪與言”,可見宋玉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在明代歸有光著作《諸子匯函》稱宋玉,字子淵,號鹿溪子。
宋玉人物傳記
編輯公元前292年,秦楚修好,楚襄王迎娶秦女,宋玉7歲。
公元前281年秋,宋玉作《諷賦》。
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風賦》。
公元前280年秋。宋玉作《對楚王問》。
公元前279年夏。宋玉作《釣賦》。
公元前278年春,寫《神女賦》。
公元前278年2月,楚大夫昭奇叛亂。宋玉與莊辛聯手平亂。宋玉為議政大夫,時年21歲。
公元前278年4月,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陷郢都,燒楚先王之墓夷陵,楚襄王遷都陳城。當時62歲左 右的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自盡。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20歲繼位。宋玉36歲。
公元前258年,宋玉勸考烈王聯趙。毛遂自薦,宋玉再為議政大夫,時年41歲。
公元前253年,宋玉46歲。黃歇得寵,考烈王冷遇宋玉。
公元前241年,楚遷都壽春。宋玉58歲。
公元前222年,楚亡,宋玉卒,約享年七十六歲。
備註:年表中原版本記載年齡與生辰不相符,故按前296年宋玉為三歲推 算,修改與紀元不相符的年齡。
宋玉文獻記載
編輯《人物傳記·卷第一·人物》: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景差懼其勝己,言之於王,王以為小臣。玉讓其友:友曰“夫薑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東郭俊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韓盧之口,然在獵者耳。夫遙見而指蹤,雖韓盧必不及狡兔也;若躡跡而放,雖東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於王,為遙指蹤而不屬耶?躡跡而縱泄耶?”友謝之,復言於王。
玉識音而善文,襄王好樂而愛賦,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從楚之俗,使楚人貴子之德乎?”對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聞歟?始而日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之者數百人;既而曰陽春白雪,朝日魚離,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絕節赴曲,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也。”
赤帝之季女曰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遊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女遇,自稱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岨,朝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朝視之,如言,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曰朝雲。至襄王時,復遊高唐。
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野,將使宋玉賦高唐之事。望朝雲之館,上有云氣:崪乎直上,忽而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宋玉曰:“此何氣也?”對曰:“昔者先王遊於高唐,怠而晝寢,夢一婦人,曖乎若雲,煥乎若星,將行未至,如漂如停,詳而視之,西施之形。王悦而問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台,精魂依草,實為靈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所為巫山之女、高唐之姬,聞君遊於高唐,願薦枕蓆。’王因而幸之。”
宋玉墓冢藏地
編輯據史料載,全國有宋玉墓五處。湖北宜城有宋玉故宅、宋玉冢。湖南常德臨澧宋玉城遺址旁看花山傍有宋玉墓。據考證,可信度較高為鄢郢(今宜城)之宋玉墓,清嘉慶二十一年重修墓碑,碑文有“陽春白雪千人廢,暮雨朝雲萬古疑”等句。今鍾祥還有“陽春白雪”巨碑和嘉靖皇帝之父興獻王親制的“陽春台賦”漢白玉石巨碑。
宋玉紀念詩詞
編輯後世贊詩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2)宋玉(李商隱)
何事荊台百萬家,惟教宋玉擅才華。
楚辭已不饒唐勒,風賦何曾讓景差。
落日渚宮供觀閣,開年雲夢送煙花。
可憐庾信尋荒徑,猶得三朝託後車。
(3)高花(李商隱)
花將人共笑,籬外露繁枝。
宋玉臨江宅,牆低不礙窺。
(4)南鄉子(秦觀)
妙手寫徽真。水翦雙眸點絳唇。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牆頭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誰記當年翠黛顰。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 參考資料
-
- 1. 宋玉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0-03-26]
- 2. (明)歸有光《諸子匯函》卷九《鹿溪子》:“鹿溪子,姓宋名玉,字子淵,楚大夫,屈原弟子也。閔其師忠而放逐, 故作《九辯》以述其志。世傳雲“傷秋宋玉”,蓋因《九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