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渠

鎖定
長渠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渠首位與武安鎮謝家台村。據歷史文獻資料記載,公元前279年,秦國大將白起領兵進攻楚皇城時,曾以此渠引水而攻之,因此,又有"白起渠"之稱,該渠西至南漳縣武鎮的謝家台,東南流至宜城市的郭海村,全長48公里,號稱百里長渠。
2018年8月13日,在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上正式宣佈,湖北襄陽白起渠(又名長渠)被確認成功申報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並予以授牌。“華夏第一渠”白起渠成為湖北省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1] 
中文名
長渠
別    名
白起渠
全    長
48公里
位    置
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

長渠歷史考證

長渠是一個頗負盛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有關它的歷史,自古以來眾説紛雲,各據其理,經過認真地梳理甄別之後,認為長渠始掘於春秋中期、戰國晚期。
白起用水攻楚皇城,曾利用此渠,其歷史依據是《韓非子.喻老>>載:"楚莊王既勝(楚晉之戰,楚國大勝晉國),狩於河雍,歸而賞孫叔敖,孫叔敖請漢間之地,沙石之處”。對此,<<史記.循吏列傳.集解>>亦云"孫叔敖激沮水作雲夢大澤之也”。以上兩則史料均説一人之事。將其前後照應起來理解,即公元前596年,楚晉之戰孫叔敖協助楚王打敗了晉國,莊王回國後要賞封孫叔敖,孫叔敖就請求莊王將"漢水之間"的那一片沙石之地賞賜給他。而後,孫叔敖又築壩攔截沮水並修渠,引其水灌至雲夢之池,再進而澆灌漢水之間的田壠,所謂"漢間之地"當指臨近漢江邊的田地。而"沮水",據考證,為今天之蠻河,今南漳縣武鎮以西的蠻河北岸,有一個村莊名叫"臨沮",亦當佐證此考。至於"雲夢",在故獻中並非是跨江南北大雲夢澤的專用名詞,凡是比較廣闊的湖澤、叢林都可稱其為雲夢,據<<宜城縣誌>>載,在今宜城市區的東、西、南三面,古時就有蓼子湖、鐵甲湖、蘇湖等,當為上文所言云夢大澤。由此而看,孫叔敖所請的漢間之地和所修的水渠當在宜城的西、南部。從這個位置推斷,此渠的位置相當於長渠所在的位置,它應是長渠的前身。關於孫叔敖其人,是春秋中期楚王的令尹(宰相),他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是還是一個出色的水利專家,他還在未當令尹之前就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期思陂(今安徽省境內)大型水利工程,具有豐富的治水經驗。因此,我們説長渠始修於春秋中期的孫叔敖之手,不僅有歷史可考,而且也符合情理之事。由此算來,長渠當早於都江堰、鄭國渠300餘年,稱中國第一渠。 [2] 

長渠地理位置

長渠位於襄陽古城南部,西起南漳縣的謝家台村,東至宜城市的赤湖入漢江,全長49.3公里。 [3] 

長渠發展沿革

長渠經過歷代修繕,現已發展成為以三道河大型水庫為主水源,15座結瓜水庫及2671口陂塘為補充水源,各級干支渠道為脈絡的“大、中、小”相配套、“蓄、引、提”相結合、“長藤結瓜”式農業灌溉系統。工程擁有規模以上乾渠1條、主要支渠38條、閘門499座、渡槽39座、涵洞518座、倒虹吸3座、滾水壩1座。 [3] 

長渠歷史傳説

據當地傳説,該渠是春秋晚期伍子胥率吳國軍隊用水攻楚皇城時修挖,有"拖鍬溝"之説。

長渠世界遺產

2018年8月13日,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執理會全體會議上公佈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其中中國的長渠等4個項目全部申報成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