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定皇甫氏

鎖定
安定皇甫氏為中古時期的一個士族,自東漢皇甫稜以後,歷代都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代表人物有東漢度遼將軍皇甫規、東漢太尉皇甫嵩西晉醫學家皇甫謐前燕太尉皇甫真前秦大鴻臚皇甫覆北魏太尉皇甫度北周驃騎大將軍皇甫璠、北周義陽郡公皇甫績唐朝滑國公皇甫無逸唐朝宰相皇甫鎛、唐朝大曆十才子之一的皇甫冉等。
別    名
安定朝那皇甫氏
所處時代
漢至五代
本    名
安定皇甫氏
籍    貫
安定郡朝那縣
屬    性
中古士族
代表人物
皇甫嵩皇甫謐皇甫真皇甫覆皇甫度皇甫璠皇甫績皇甫無逸皇甫鎛皇甫冉

安定皇甫氏興起

安定皇甫氏為中古時期的一個士族,興起於兩漢之際。漢武帝時期,皇甫鸞自魯國遷茂陵,鸞生裒,至彭城相,遷安定郡,即為安定皇甫氏之祖。裒生儁,東漢任安定都尉;儁生稜,東漢任度遼將軍 [32]  。東漢時家族湧現出皇甫稜皇甫規皇甫嵩等知名人物,其家族多人官至二千石大官,因此成為名門世家。皇甫稜生皇甫彪等八子,號八祖 [10]  [32] 

安定皇甫氏房支

安定皇甫氏在東漢以後因四處遷移,家族成員也遍佈各地。根據《元和姓纂》等資料記載,安定皇甫氏分出的房支有壽春房 [12]  、山東房 [11]  、鄭州房 [11]  、樂陵房 [13]  、京兆房 [16]  [18]  等房支。其中,唐朝宰相皇甫鎛出自壽春房。唐朝刑部尚書、滑國公皇甫無逸出自京兆皇甫蟠一房。前燕太尉皇甫真的玄孫皇甫椿齡為山東房開基始祖 [11] 

安定皇甫氏代表名人

安定皇甫氏東漢

皇甫稜:安定朝那人,東漢度遼將軍皇甫規的祖父 [1] 
皇甫旗:安定朝那人,東漢扶風都尉,皇甫規之父 [1] 
皇甫規:安定朝那人,東漢名將、學者,歷任度遼將軍、尚書、弘農太守、護羌校尉。與張奐段熲合稱“涼州三明”,著有賦、銘、碑、贊、禱文、吊、章表、教令、書、檄、箋記,凡二十七篇 [2] 
皇甫節:皇甫規之弟,官至雁門太守 [2] 
皇甫嵩:東漢末年名將,皇甫節之子。參與平定黃巾起義,官至太尉。唐德宗時,皇甫嵩被列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宋徽宗時,皇甫嵩被列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7] 
皇甫堅壽:皇甫嵩之子,被徵為侍中,不拜,後病卒 [7] 
皇甫酈:皇甫嵩從子,東漢末年官至謁者僕射 [7] 

安定皇甫氏魏晉十六國

皇甫謐皇甫嵩之孫,祖籍安定朝那,出生於新安縣。魏晉時著名醫學家、史學家、針灸學的鼻祖。著有《針灸甲乙經》、《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烈女傳》等。子皇甫方回,有文才。
皇甫隆曹魏時期敦煌太守,甚有政績 [23] 
皇甫重:安定朝那人。西晉新平太守、秦州刺史 [20] 
皇甫商:皇甫重之弟,西晉河東太守、左將軍 [20] 
皇甫陶:西晉大臣,歷任散騎常侍右將軍 [26]  ,未載籍貫,疑出身安定皇甫氏。
皇甫真:安定朝那人。十六國時期重臣,前燕時任尚書左僕射司空太尉,輔佐四代君主;前燕滅亡,入仕前秦,擔任奉車都尉 [3-5] 
皇甫岌皇甫真之兄,前燕官員,“以文章才俊,任居樞要” [19] 
皇甫典:皇甫真之兄,前秦時任散騎常侍 [6] 
皇甫奮:皇甫真從子,仕前秦,官至顯位 [6] 
皇甫覆:皇甫真從子,仕前秦,官至顯位(大鴻臚 [6]  [25] 
皇甫傑:前秦大臣,官至北平太守 [31] 

安定皇甫氏南北朝

皇甫集:安定朝那人,北魏胡太后之舅。封涇陽縣公,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右衞大將軍。追贈侍中、司空 [22] 
皇甫度:皇甫集之弟。北魏尚書左僕射司空司徒太尉 [22] 
皇甫邕:皇甫集之子,北魏華州刺史 [22] 
皇甫光:安定人,初仕南齊,後於歸順北魏,官至魏郡太守 [8] 
皇甫椿齡:皇甫光之兄,初仕南朝,後從薛安都於彭城歸附北魏,官至岐州刺史 [8]  。子皇甫璋,任鄉郡相。
皇甫枿:皇甫椿齡之子,皇甫璋之弟。《魏書》作皇甫瑒 [27]  。北魏大臣,高陽王元雍的女婿。官至安南將軍光祿大夫,追贈尚書左僕射。子皇甫長卿,官至太尉司馬。
皇甫道烈、皇甫景度:皇甫道烈為南朝宋陳郡、南頓郡太守,其從弟皇甫景度為馬頭郡太守 [9]  。未載籍貫,疑出身安定皇甫氏。
皇甫澄:安定朝那人,後寓居漢中。皇甫和之祖父。南齊時任秦、梁二州刺史 [17] 
皇甫徽:皇甫澄之子,南梁安定、略陽二郡郡守。北魏正始二年隨其岳父夏侯道遷一同歸順北魏 [17] 
皇甫和:皇甫徽之子,母譙國夏侯氏(夏侯道遷之女) [17]  北齊濟陰太守。
皇甫璠:安定三水人,世為西州著姓。後徙居京兆 [16]  ,皇甫和之子。北周時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子皇甫諒北周吏部下大夫;另一子皇甫誕隋朝刑部侍郎、幷州司馬、儀同三司,追贈弘義郡公 [14] 
皇甫智達:西魏儀同三司 [28]  ,未載籍貫,疑出身安定皇甫氏。

安定皇甫氏隋唐

皇甫績:安定朝那人。祖皇甫穆,西魏隴東太守。父皇甫道,北周湖州刺史。外祖韋孝寬,北周大司空、鄖國公。皇甫績在北周時官拜上開府大將軍、義陽郡公,隋朝時參與平定高智慧叛亂,官至信州總管 [15] 
皇甫鎛:出身安定皇甫氏之壽春 [12]  。祖父皇甫鄰幾,汝州刺史。父皇甫愉,常州刺史。皇甫鎛是唐憲宗宰相,任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1] 
皇甫鏞:皇甫鎛之弟。唐朝詩人、大臣,官至太子賓客秘書監 [21] 
皇甫無逸:祖籍安定,徙京兆萬年。皇甫璠之孫、皇甫誕之子。唐朝刑部尚書民部尚書,封滑國公 [18] 
皇甫忠:皇甫無逸之孫。開元年間任衞尉卿 [18] 
皇甫冉:祖籍安定朝那,出生於潤州丹陽縣。唐朝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歷任左拾遺、右補闕。
皇甫曾:皇甫冉之弟。官至殿中侍御史。唐朝詩人,《全唐詩》錄其詩四十餘首。
皇甫德儀:祖籍安定朝那。祖父皇甫烜,唐朝宋州刺史;父皇甫粹,越州都督。唐玄宗嬪妃,封德儀(九嬪之一),追封淑妃。杜甫撰有《唐故德儀贈淑妃皇甫氏神道碑》。
皇甫惟明:祖籍安定,唐朝名將,檢校司農卿、隴右節度使 [24]  、河西節度使、鴻臚卿。抵禦吐蕃進攻,兵敗。反對李林甫專政,外遷播川。
皇甫湜:睦州新安人,祖籍安定朝那 [29]  ,唐朝工部郎中,師從韓愈,倡導古文運動 [30]  。曾祖皇甫文房,黃門侍郎。父皇甫翼,青州刺史。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六十五·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皇甫規,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稜,度遼將軍。父旗,扶風都尉。
  • 2.    《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後漢書·卷七十一》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21-08-09]
  • 3.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皇甫真,字楚季,安定朝那人也。弱冠,以高才,廆拜為遼東國侍郎。皝嗣位,遷平州別駕。時內難連年,百姓勞瘁,真議欲寬減歲賦,休息力役。不合旨,免官。後以破麻秋之功,拜奉車都督,守遼東、營丘二郡太守,皆有善政。
  • 4.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燕羣僚共上尊號於燕王俊,俊許之。十一月,丁卯,始置百官,以國相封弈為太尉,左長史陽騖為尚書令,右司馬皇甫真為尚書左僕射,典書令張悕為右僕射;其餘文武,拜授有差。戊辰,俊即皇帝位,大赦。
  • 5.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二月,甲子,燕太尉建寧敬公陽騖卒。以司空皇甫真為侍中、太尉,光祿大夫李洪為司空。
  • 6.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真兄典仕苻堅為散騎常侍,從子奮、覆並顯關西。辯既至鄴,歷造公卿,言於真曰:“辯家為秦所誅,故寄命曹王,貴兄常侍及奮、覆兄弟並相知在素。”真怒曰:“臣無境外之交,斯言何以及我!君似奸人,得無因緣假託乎!”乃白暐請窮詰之,暐、評不許。辯還謂堅曰:“燕朝無綱紀,實可圖之。鑑機識變,唯皇甫真耳。”堅曰:“以六州之地,豈無智識士一人哉!真亦秦人,而燕用之,固知關西多君子矣。”
  • 7.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後漢書·卷七十七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21-08-10]
  • 8.    《北史·卷四十五》:皇甫光,安定人,美鬚髯,善言笑。入魏,卒於勃海太守。兄椿齡,從薛安都於彭城內附,除岐州刺史。椿齡子璋,鄉郡相。璋弟枿,位吏部郎,性貪婪,多所受納,鬻賣吏官,皆有定價。後以丞相、高陽王雍之婿,為豫州刺史。為政殘暴,百姓患之。卒於安南將軍、光祿大夫、贈尚書左僕射。子長卿,太尉司馬。
  • 9.    《宋書·卷八十七》:琰家累在京邑,意欲奉順,而土人前右軍參軍杜叔寶、前陳南頓二郡太守皇甫道烈、道烈從弟前馬頭太守景度、前汝南潁川二郡太守龐天生、前睢陽令夏侯季子等,並勸琰同逆。
  • 10.    《元和姓纂·卷五·皇甫》:後漢安定都尉皇甫攜生稜(稜),始居安定。稜(稜)子彪,有八子,號八祖,皇甫氏為著姓。
  • 11.    《元和姓纂·卷五·皇甫》:彪七代孫軌,(軌)五代孫璠,生誕。誕生無逸,唐户部尚書、滑國公。生恡,溈州刺史。生忠,殿中監逸三。從弟彬,郎中、秘書少監。軌子少宏。宏元孫和,北齊海陵太守,生聿道,代居滎陽,號鄭州皇甫,道生萬齡、屛度,吏部郎中。稜七代孫真,真元孫椿齡,居滎陽,號山東皇甫。椿齡生瑒,瑒五代孫思義、思智。瑒,考功員外;生銛,工部郎中。又䡄三從弟沉,生益、興。益五代孫元凱,商州刺史,生德驥,蔡州刺史。興六代孫公義,工部侍郎。四從姪思忠,卭州刺史。
  • 12.    《元和姓纂·卷五·皇甫》:壽春,稱與無逸同承晉廣魏太守固。固子柴,徙襄陽,後又徙壽春。唐黃門侍郎皇甫文房,兄子鏡幾、鄰幾、知常、希莊。鏡幾生間【案唐世系表間作恂】,間生嶽。鄰幾,洗馬;生憬、悰、愔。愉,洛州長史【案唐世系表洛州長史下有知常二字此脱】,生懌、悟。希莊生翼,尚書左丞;翼生準、鎛。(鎛)宰相,生煥【案鎛乃愉子,此係於希莊下,誤。又鎛子珪,字德卿,此作生煥,誤】,中書舍人,福建觀察使。
  • 13.    《元和姓纂·卷五·皇甫》:樂陵,狀雲晉徵士謐後。安定徙滄州。唐監察御史皇甫德參生宣、過。宣生伯瓊、仲玉,主爵、郎中。玉生侁,侁尚書左丞,生政,浙東觀察使;生教、敏、徹;教,工部員外郎,徹,蜀州刺史。
  • 14.    《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弘義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君諱誕,字玄憲,安定朝那人也。昔立效長丘,樹績東郡,太尉(皇甫嵩)裂壤於槐裏,司徒(皇甫重)胙土於耏門。是以車服旌其器能,茅社表其勳德。銘功衞鼎,騰美晉鍾。盛族冠於國高,華宗邁於欒郤。備在史牒,可略言焉。曾祖重華,使持節、龍驤將軍、梁州剌史。潤木暉山,方重價於趙璧;媚川照闕,曜奇採於隋珠。祖和,雍州贊治,贈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膠涇二州刺史。高衢將騁,遽夭追風之足;扶搖始搏,早墜垂天之羽。父璠,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隨州刺史、長樂恭侯。橫劍梐枑,威重冠軍;扸瑞蕃條,聲高渤海......尋除尚書比部侍郎,轉刑部侍郎。趍步紫庭,光映朝列;折旋丹地,譽重周行。俄遷治書侍御史。彈違糾慝,時絕權豪;霜簡直繩,俗寢貪競。  隨文帝求衣待旦,志在恤刑,咒網泣辜,情存緩獄。授大理少卿。公鉅細必察,同張季之聽理;寬猛相濟,比於公之無冤。但禮闈務殷,樞轄寄重,允膺此職,實難其人。授尚書右丞,洞明政術,深曉治方,臧否自分,條目鹹理。丁母憂去職。哀慟里閭,鄰人為之罷社;悲感衢路,行客以之輟歌。孝德則師範彝倫,精誠則貫微幽顯,雖高曾之至性,何以加焉。尋詔奪情,復其舊任。
  • 15.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北史·卷七十四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21-08-13]
  • 16.    《周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一》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8-13]
  • 17.    《北齊書.卷三十五》:皇甫和,字長諧,安定朝那人,其先因官寓居漢中。祖澄,南齊秦、梁二州刺史。父徽,字子玄,梁安定、略陽二郡守。魏正始二年,隨其妻父夏侯道遷入魏,道遷別上勳書,欲以徽為元謀。徽曰:"創謀之始,本不關預,雖貪榮賞,內愧於心。"遂拒而不許。梁州刺史羊靈祐重其敦實,表為徵虜府司馬,卒。和十一而孤,母夏侯氏,才明有禮則,親授以經書。及長,深沉有雅量,尤明禮儀,宗親吉凶,多相諮訪。卒於濟陰太守。
  • 18.    《舊唐書·卷六十二》:皇甫無逸,字仁儉,安定烏氏人。父誕,隋幷州總管府司馬。其先安定著姓,徙居京兆萬年。仁壽末,漢王諒於幷州起兵反,誕抗節不從,為諒所殺。無逸時在長安,聞諒反,即同居喪之禮。人問其故,泣而對曰:"大人平生徇節義,既屬亂常,必無苟免。"尋而兇問果至。在喪柴毀過禮,事母以孝聞。煬帝以誕死節,贈柱國、弘義郡公,令無逸襲爵。時五等皆廢,以其時忠義之後,特封平輿侯。拜涓陽太守,甚有能名,差品為天下第一。再轉右武衞將軍,甚見親委。帝幸江都,以無逸留守洛陽。及江都之變,與段達、元文都尊立越王侗為帝。王世充作難,無逸棄老母妻子,斬關而走,追騎且至,無逸曰:"吾死而後已,終不能同爾為逆。"因解所服金帶投之於地,曰:"以此贈卿,無為相迫。"追騎競下馬取帶,自相爭奪,由是得免。高祖以隋代舊臣,甚尊禮之,拜刑部尚書,封滑國公,歷陝東道行台民部尚書。明年,遷御史大夫。時益部新開,刑政未洽,長吏橫恣,贓污狼藉;令無逸持節巡撫之,承製除授。無逸宣揚朝化,法令嚴肅,蜀中甚賴之......尋拜民部尚書,累轉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閉門自守,不通賓客,左右不得出門。凡所貨易,皆往他州;每按部,樵採不犯於人。嘗夜宿人家,遇燈炷盡,主人將續之,無逸抽佩刀斷衣帶以為炷,其廉介如此。然過於審慎,所上表奏,懼有誤失,必讀之數十遍,仍令官屬再三披省;使者就路,又追而更審,每遣一使,輒連日不得上道。議者以此少之。母在長安疾篤,太宗令驛召之。無逸性至孝,承問惶懼,不能飲食,因道病卒。贈禮部尚書,太常考行,諡曰"孝"。禮部尚書王珪駁之曰:"無逸入蜀之初,自當扶侍老母,與之同去,申其色養,而乃留在京師,子道未足,何得為孝?"竟諡為良。孫忠,開元中為衞尉卿。
  • 19.    《晉書·載記第八·慕容廆》:於是推舉賢才,委以庶政,以河東裴嶷、代郡魯昌、北平陽耽為謀主,北海逢羨、廣平遊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奭、河東裴開為股肱,渤海封弈、平原宋該、安定皇甫岌、蘭陵繆愷以文章才俊任居樞要,會稽朱左車、太山胡毋翼、魯國孔纂以舊德清重引為賓友,平原劉贊儒學該通,引為東庠祭酒,其世子皝率國胄束脩受業焉。廆覽政之暇,親臨聽之,於是路有頌聲,禮讓興矣。
  • 20.    《晉書.列傳三十》:皇甫重,字倫叔,安定朝那人也。性沈果,有才用,為司空張華所知,稍遷新平太守。元康中,華版為秦州刺史。齊王冏輔政,以重弟商為參軍。冏誅,長沙王乂又以為參軍。時河間王顒鎮關中,其將李含先與商、重有隙,每銜之,及此,説顒曰:"商為乂所任,重終不為人用,宜急除之,以去一方之患。可表遷重為內職,因其經長安,乃執之。"重知其謀,乃露檄上尚書,以顒信任李含,將欲為亂,召集隴上士眾,以討含為名。乂以兵革累興,今始寧息,表請遣使詔重罷兵,徵含為河南尹。含既就徵,重不奉詔,顒遣金城太守遊楷、隴西太守韓稚等四郡兵攻之。頃之,成都王穎與顒起兵共攻乂,以討後父尚書僕射羊玄之及商為名。乂以商為左將軍、河東太守,領萬餘人於關門距張方,為方所破,顒軍遂進。乂既屢敗,乃使商間行齎帝手詔,使遊楷盡罷兵,令重進軍討顒。商行過長安,至新平,遇其從甥,從甥素憎商,以告顒,顒捕得商,殺之。乂既敗,重猶堅守,閉塞外門,城內莫知,而四郡兵築土山攻城,重輒以連弩射之。所在為地窟以防外攻,權變百端,外軍不得近城,將士為之死戰。顒知不可拔,乃上表求遣御史宣詔喻之令降。重知非朝廷本意,不奉詔。獲御史騶人問曰:"我弟將兵來,欲至未?"騶雲:"已為河間王所害。"重失色,立殺騶。於是城內知無外救,遂共殺重。先是,重被圍急,遣養子昌請救於東海王越,越以顒新廢成都王穎,與山東連和,不肯出兵。昌乃與故殿中人楊篇詐稱越命,迎羊後於金墉城入宮,以後令發兵討張方,奉迎大駕。事起倉卒,百官初皆從之,俄而又共誅昌。
  • 21.    皇甫鎛,安定朝那人。祖鄰幾,汝州刺史。父愉,常州刺史。鎛貞元初登進士第,登賢良文學制科,授監察御史。丁母憂,免喪,坐居喪時薄遊,除詹事府司直。轉吏部員外郎、判南曹,凡三年,頗鈐制奸吏。改吏部郎中,三遷司農卿、兼御史中丞,賜金紫,判度支,俄拜户部侍郎。時方討淮西,切於饋運,鎛勾剝嚴急,儲供辦集,益承寵遇,加兼御史大夫。十三年,與鹽鐵使程異同日以本官同平章事,領使如故。鎛雖有吏才,素無公望,特以聚斂媚上,刻削希恩。詔書既下,物情駭異,至於賈販無識,亦相嗤誚。宰相崔羣、裴度以物議上聞,憲宗怒而不聽。度上疏乞罷知政事,因論之曰:(略)。時憲宗以世道漸平,欲肆意娛樂,池台館宇,稍增崇飾,而異、鎛探知上旨,數貢羨餘,以備經構,故帝獨排物議相之;見裴度疏,以為朋黨,竟不省覽。鎛知公議不可,益以巧媚自固,奏減內外官俸錢以贍國用;敕下,給事中崔祐封還詔書,其事方罷。時內出積年庫物付度支估價,例皆陳朽,鎛盡以善價買之,以給邊軍。羅縠繒彩,觸風斷裂,隨手散壞,軍士怨怒,皆聚而焚之。(略)。鎛弟鏞,端士也。亦進士擢第,累歷宣歙、鳳翔使府從事,入為殿中侍御史,轉比部員外郎、河南縣令、都官郎中、河南少尹。時鎛為宰相,領度支,恩寵殊異。鏞惡其太盛,每弟兄宴語,即極言之,鎛頗不悦。乃求為分司,除右庶子。及鎛獲罪,朝廷素知鏞有先見之明,不之罪,徵為國子祭酒,改太子賓客、秘書監。開成初,除太子少保分司,卒年四十九。鏞能文,尤工詩什,樂道自怡,不屑世務,當時名士皆與之交。有集十八卷,著《性言》十四篇。
  • 22.    《北史.卷八十》:太后舅皇甫集,字元會,一字文都,安定朝那人。封涇陽縣公,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右衞大將軍,贈侍中、司空公,諡曰靜。集弟度,字文亮,封安縣公,累遷尚書左僕射,領左衞將軍。度頑蔽,每與人言,自稱僕射,時人方之毛嘉。正光初,元叉出之為都督、瀛州刺史。度不願出,頻表固辭,乃除右光祿大夫。孝昌元年,為司空、領軍將軍,加侍中。元叉之見出也,恐朝夕誅滅,度與妻陳氏,多納其貨,為之左右。度無子,養兄集子子熙為子。子熙嫂趙郡太守裴佗女。佗還京師,度問佗外何消息,佗曰:"行路所聞,唯道明公多取元叉金帛,遠近無不慨嘆。公宜戮此罪人,以謝天下。"陳氏聞而惡之。又攝吏部事,遷司徒,兼尚書令,不拜。尋轉太尉,孜孜營利,老而彌甚。遷授之際,皆自請乞。靈太后知其無用。以舅氏,難違之。然所歷官,最為貪蠹。爾朱榮入洛,西奔兄子華州刺史邕,尋與邕為人所殺。
  • 23.    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十六》:魏略曰:天水王遷,承代慈,雖循其跡,不能及也。金城趙基承遷後,復不如遷。至嘉平中,安定皇甫隆代基為太守。初,敦煌不甚曉田,常灌溉滀水,使極濡洽,然後乃耕。又不曉作耬梨,用水,及種,人牛功力既費,而收谷更少。隆到,教作耬梨,又教衍溉,歲終率計,其所省庸力過半,得谷加五。又敦煌俗,婦人作裙,攣縮如羊腸,用布一匹;隆又禁改之,所省復不訾。故敦煌人以為隆剛斷嚴毅不及於慈,至於勤恪愛惠,為下興利,可以亞之。
  • 24.    《冊府元龜.卷一百三十一》:天寶四載十二月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與一子五品官賞功也。
  • 25.    《晉書·姚萇載記》:苻堅為慕容衝所逼,走入五將山。堅司隸校尉權翼、大鴻臚皇甫覆等文武數百人奔於萇。
  • 26.    《晉書.帝紀第三》:九月乙未,散騎常侍皇甫陶、傅玄領諫官,上書諫諍,有司奏請寢之......帝與右將軍皇甫陶論事,陶與帝爭言,散騎常侍鄭徽表請罪之。帝曰:讜言謇諤,所望於左右也。
  • 27.    《魏書.卷七十一》:(皇甫)璋弟瑒,為司徒胡國珍所拔,自太尉記室超遷吏部郎。性貪婪,多所受納,鬻賣吏官,皆有定價。後以丞相、高陽王雍之婿,超拜持節、冠軍將軍、豫州刺史。為政殘暴,百姓患之。罷州後,仍遇風病。久之,除安南將軍、光祿大夫。太昌初卒,年五十八。贈衞大將軍、尚書左僕射、雍州刺史。子長卿,司州主簿、秘書郎中、太尉司馬。
  • 28.    《北齊書·卷二十七》:討西魏儀同金祚、皇甫智達於東雍,擒之。
  • 29.    皇甫湜曾祖皇甫文房,《皇甫文房墓誌》:公諱文房,字大心,安定朝那人也。曾祖眀,梁豫章太守、武陵內史、建昌侯、平越中郎將、贈梁州刺史。祖仲延,隨陳留、南頓二縣令。父珎義,隨右屯衞兵曹參軍。
  • 30.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六》: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擢進士第,為陸渾尉,仕至工部郎中,辨急使酒,數忤同省,求分司東都。留守裴度闢為判官。度脩福先寺,將立碑,求文於白居易。湜怒曰:"近舍湜而遠取居易,請從此辭。"度謝之。湜即請斗酒,飲酣,援筆立就。度贈以車馬繒彩甚厚,湜大怒曰:"自吾為《顧況集序》,未常許人。今碑字三千,字三縑,何遇我薄邪?"度笑曰:"不羈之才也。"從而酬之。湜嘗為蜂螫指,購小兒斂蜂,搗取其液。一日命其子錄詩,一字誤,詬躍呼杖,杖未至,齧其臂血流。
  • 31.    《資治通鑑·卷一百零四》:三月,秦王堅以洛為使持節、都督益、寧、西南夷諸軍事、徵南大將軍、益州牧,使自伊闕趨襄陽,溯漢而上。洛謂官屬曰:"孤,帝室至親,不得入為將相,而常擯棄邊鄙。今又投之西裔,復不聽過京師,此必有陰計,欲使梁成沉孤於漢水耳。於諸君意何如?"幽州治中平規曰:"逆取順守,湯、武是也;因禍為福,桓、文是也。主上雖不為昏暴,然窮兵黷武,民思有所息肩者,十室而九。若明公神旗一建,必率土雲從。今跨據全燕,地盡東海,北總烏桓、鮮卑,東引句麗、百濟,控弦之士不減五十餘萬,奈何束手就徵,蹈不測之禍乎!"洛攘袂大言曰:"孤計決矣,沮謀者斬!"於是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秦王。以平規為幽州刺史,玄菟太守吉貞為左長史,遼東太守趙贊為左司馬,昌黎太守王藴為右司馬,遼西太守王琳、北平太守皇甫傑、牧官都尉魏敷等為從事中郎。分遣使者徵兵於鮮卑、烏桓、高句麗、百濟、新羅、休忍諸國,遣兵三萬助北海公重戍薊。諸國皆曰:"吾為天子守藩,不能從行唐公為逆。"洛懼,欲止,猶豫未決。王藴、王琳、皇甫傑、魏敷知其無成,欲告之;洛皆殺之。
  • 32.    《唐故中散大夫守給事中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刑部侍郎皇甫公(鉟)墓誌銘》:「漢興,改父為甫,因氏焉。至武帝初,雍州牧鸞始自魯國遷茂陵,故起鸞為始祖。鸞生裒,舉至孝,為彭城相,北徙安定,家三水。裒生儁,東漢復為安定都尉。儁生稜,渡遼將軍,以永平初徙居安定朝那,為郡著姓。稜有八子,為八祖,墳墓皆在安定郡城之西石虎谷口。八祖之後,皆出安定,關中謂之望族,故世為安定人。公即渡遼第六子旗之後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