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皇甫真

鎖定
皇甫真(生卒年不詳),字楚季,安定朝那(今寧夏自治區固原市)人 [1] 十六國時期前燕大臣。
皇甫真先後輔佐前燕慕容廆慕容皝慕容俊慕容暐四位君主,官至侍中、太尉。太和五年(370年),前秦滅亡前燕,皇甫真歸順前秦,擔任奉車都尉,數年後去世。
楚季
所處時代
前燕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作品
詩賦四十餘篇
本    名
皇甫真
籍    貫
安定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
官    職
侍中、太尉

皇甫真人物生平

皇甫真才能突出

皇甫真二十歲左右時,因才能突出,受到鮮卑族慕容部首領慕容廆任用,擔任遼東國侍郎。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慕容廆之子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繼位,升任皇甫真為平州別駕。當時連年內戰,百姓勞累困苦,皇甫真於是建議慕容皝,應該放寬減免每年的賦税,使服勞役的民力得到休生養息。這一建議因不符合慕容皝的執政方針,皇甫真便被免去官職。後來因攻克麻秋的戰功,擔任奉車都尉,代理遼東營丘二郡太守,把這兩個郡都治理得很好。 [2] 
鹹康三年(337年)九月,鎮軍左長史封奕等勸慕容皝稱燕王,慕容皝聽從他們的建議,於是設置官署,任命皇甫真為冗騎常侍。 [3]  十月十四日,慕容皝即燕王位,建立前燕政權。 [4] 

皇甫真顧命大臣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其子前燕景昭帝慕容俊繼位。永和六年(350年)二月,慕容俊派吳王慕容垂統率兵卒二萬人由東路出徒河,慕輿於由西路出蠮螉塞,慕容俊自己則由中路出盧龍塞,前去討伐後趙。慕容俊以慕容恪鮮于亮為前鋒,命令慕輿泥開通山路。留下世子慕容曄鎮守龍城,任命內史劉斌為大司農和時任典書令的皇甫真一起留下統管後方事務。 [5] 
永和八年(352年)五月,鄴中地區發生嚴重饑荒。五月初二日,慕容俊派時任右司馬的皇甫真與廣威將軍慕容軍、殿中將軍慕輿根等人率領步兵、騎兵二萬人協助上庸王慕容評攻打鄴城。 [6]  攻克鄴城後,皇甫真不拿任何財物,只是體恤別人,收圖書典籍而已。 [7]  十月,慕容俊決定稱帝。十一月十二日,慕容俊開始設置百官,任命皇甫真為尚書左僕射。十一月十三日,慕容俊即皇帝位,實行大赦。 [8] 
昇平四年(360年)正月,慕容俊去世,其子前燕幽帝慕容暐繼位。慕容俊在臨終前,任命皇甫真與慕容恪等人為顧命大臣 [9]  ,共同輔佐慕容暐。

皇甫真先見之明

昇平四年(360年)二月,尊慕容俊的皇后可足渾氏為皇太后。任命太原王慕容恪為太宰,總攬朝政;任命上庸王慕容評為太傅,陽鶩為太保,慕輿根為太師,參與輔佐朝政。 [10] 
慕輿根性格質樸倔強,自恃是先朝的有功舊臣,心裏不服慕容恪,因此行為舉止傲慢。當時太后可足渾氏經常干預朝政,慕輿根想要作亂,就勸慕容恪説:“皇帝慕容暐年幼,太后可足渾氏干預政事,殿下您應該防範意外,考慮自我保全的方法。而且平定天下是您的功勞,哥哥去世弟弟繼位這是古今既成之規,等到慕容俊的陵墓竣工後,就應該廢黜廢慕容暐,自立為帝。”慕容恪對慕輿根説:“你喝醉了嗎?怎麼説出這麼大逆不道的話,我和你接受先帝的遺詔,你為什麼突然提出這樣的建議?”慕輿根面有愧色地謝罪退了下去。慕容恪把此事告訴慕容垂,慕容垂勸慕容恪殺掉慕輿根。慕容恪説:“如今剛遭先帝大喪,東晉前秦兩個鄰國都在坐觀災禍,而我們輔政大臣如果自相殘殺,恐怕有悖於遠近民眾的期望,暫且可以容忍他。”時任秘書監的皇甫真嚮慕容恪進言説:“慕輿根本來就是庸人豎子,過去蒙受先帝厚重的恩寵,被引用參與輔佐朝政。然而小人沒有見識,自從先帝駕崩以來,驕橫日益嚴重,最終將要製造禍亂。您今天處於周公的地位,應當為國家深謀遠慮,及早將他處置。”慕容恪沒有聽從。 [11]  不久慕輿根謀反未遂被誅殺,慕容恪對皇甫真承認自己的失誤説:“沒有聽從你的建議,差點兒釀成災禍。” [12] 
昇平五年(361年)二月,高昌去世,前燕河內太守呂護吞併他的兵眾,派使者前去東晉投降。 [13]  慕容恪在朝堂上謀議:“遠方之人不順服,應修治文德而使他們前來歸附。現在對呂護應該用降恩的詔書來勸降,還是以武力攻打他?”皇甫真説:“呂護在九年之間三次違背王命,測度他的奸邪之心,依舊兇狠乖戾。明公在江湘邊飲馬,把碑銘刻上劍閣,何能讓區區呂護接近京畿而不討伐殺戮,應該採用軍事謀略戰勝他,不能再用檄文來曉之以理了。”慕容恪聽從皇甫真的建議,任命他為冠軍將軍、別部都督。 [14] 
三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統率五萬士兵,冠軍將軍皇甫真統率一萬士兵,共同討伐呂護。燕軍抵達野王,呂護環城自守。護軍將軍傅顏請求展開急攻,以減少過多的耗費。慕容恪認為呂護防守戒備,不易展開急攻,以免士兵傷亡過重。呂護城內缺糧又無援軍,只要把戰壕挖深,營壘築高,坐而堅守,休養士兵,離間其黨,不出一百天就可攻克。於是慕容恪下令就修築長圍來堅守。 [15] 
燕軍包圍野王數月,呂護派其將領張興出城迎戰,傅顏攻擊並斬殺張興,城中日益危急。皇甫真告誡手下的部將們説:“呂護大勢喪失外逃時,一定會選擇空虛間隙之處突圍,我們軍中的士兵大多瘦弱,武器也不夠精良,應該多加防備。”於是他就多次督促試驗戰車盾牌,親自檢查夜間巡邏的人。呂護糧食斷絕,果然趁夜帶領他的全部精鋭士兵向皇甫真部隊堅守的地方進發,實施突圍,但沒能突破。慕容恪率兵攻打他,呂護的兵眾死傷殆盡,呂護本人丟下妻兒逃奔到滎陽。慕容恪安撫投降的百姓,把積蓄的糧食供應給他們。將官吏和將帥遷徙到鄴城,其餘的人則隨他們到自己願意去的地方去。 [16] 
軍隊返回後,皇甫真被任命為鎮西將軍、幷州刺史,兼護匈奴中郎將。皇甫真回朝後,擔任侍中光祿大夫。多次升遷至太尉、侍中。 [17]  興寧三年(365年)四月初九日,皇甫真被任命為司空,兼任中書監 [18] 

皇甫真有識之士

太和二年(367年),慕容恪去世。前秦國主苻堅聽説慕容恪去世,暗地裏謀劃兼併前燕,觀察等待可乘之機,就派西戎主簿郭辯暗中結交匈奴左賢王曹轂。讓曹轂出使前燕進獻貢奉,以郭辯作他的副手。皇甫真的哥哥皇甫典以及侄子皇甫奮皇甫覆全都在前秦做官,都很有名望,皇甫腆任散騎常侍。郭辯抵達前燕後,逐一拜訪公卿,對皇甫真説:“我本是前秦人,家人遭到前秦誅殺,所以才把生命寄託於曹王,你的哥哥散騎常侍皇甫典以及皇甫奮皇甫覆兄弟全都和我素來相知。”皇甫真憤怒地説:“臣下沒有境外的交往,你這話為什麼要告訴我!你好像是奸佞之人,莫非是藉此來冒充嗎?”於是皇甫真把此事告訴慕容暐,請求詳細地審問郭辯慕容暐慕容評都不同意。郭辯返回以後,告訴苻堅説:“燕朝政事亂無綱紀,確實可以圖謀。明白瞭解時機變故的,只有皇甫真一人而已。”苻堅説:“擁有六州之地,怎能沒有一個明智之士呢!皇甫真也是前秦人,而前燕任用他,可見關西多君子啊。” [19]  [20] 

皇甫真燕亡入秦

太和二年(367年)十二月,皇甫真被任命為侍中、太尉。 [21] 
太和五年(370年),前秦王猛攻入鄴都,前燕滅亡,皇甫真望着王猛的馬首而揖拜。第二天再次相見,談話間稱王猛為卿。王猛説:“昨天向我揖拜今天呼我為卿,為什麼恭敬怠慢相差這麼大?”皇甫真答道:“卿昨天是賊,今天是國士,我對賊揖拜而稱國士為卿,有什麼可奇怪的呢!”王猛非常讚賞他,對權翼説:“皇甫真是個不凡的人。”皇甫真跟隨苻堅入關,擔任奉車都尉,幾年後去世。 [22] 

皇甫真歷史評價

慕容恪:“不從君言,幾成禍敗。” [23] 
王猛:“皇甫真故大器也。” [23] 
郭辯:“燕朝政無綱紀,實可圖也。鑑機識變,唯皇甫真耳。” [19] 
苻堅:“真亦秦人,而燕用之,固知關西多君子矣。” [19] 
房玄齡晉書》:①“弱冠,以高才。”②“真性清儉寡慾,不營產業,飲酒至石餘不亂,雅好屬文。” [23] 

皇甫真個人作品

皇甫真非常喜歡寫文章,著有詩賦共四十餘篇。 [24] 

皇甫真史籍記載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 [23] 
資治通鑑·卷九十五》 [25] 
《資治通鑑·卷九十八》 [26]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 [27]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 [28] 

皇甫真家庭成員

皇甫真哥哥

皇甫真侄子

皇甫奮皇甫覆,皆在前秦任職。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皇甫真,字楚季,安定朝那人也。
  • 2.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弱冠,以高才,廆拜為遼東國侍郎。皝嗣位,遷平州別駕。時內難連年,百姓勞瘁,真議欲寬減歲賦,休息力役。不合旨,免官。後以破麻秋之功,拜奉車都督,守遼東、營丘二郡太守,皆有善政。
  • 3.    《資治通鑑·卷九十五》:九月,鎮軍左長史封弈等勸慕容皝稱燕王;皝從之。於是備置羣司,以封弈為國相,韓壽為司馬,裴開為奉常,陽騖為司隸,王寓為太僕,李洪為大理,杜羣為納言令,宋該、劉睦、石琮為常伯,皇甫真、陽協為冗騎常侍,宋晃、平熙、張泓為將軍,封裕為記室監。
  • 4.    《資治通鑑·卷九十五》:十月,丁卯,皝即燕王位,大赦。
  • 5.    《資治通鑑·卷九十八》:二月,燕王俊使慕容霸將兵二萬自東道出徒河,慕輿於自西道出蠮螉塞,俊自中道出盧龍塞,以伐趙。以慕容恪、鮮于亮為前驅,命慕輿泥槎山通道。留世子曄守龍城,以內史劉斌為大司農,與典書令皇甫真留統後事。
  • 6.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鄴中大飢………庚寅,燕王俊遣廣威將軍慕容軍、殿中將軍慕輿根、右司馬皇甫真等帥步騎二萬助慕容評攻鄴。
  • 7.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及俊僣位,入為典書令。後從慕容評攻拔鄴都,珍貨充溢,真一無所取,唯存恤人物,收圖籍而已。
  • 8.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燕羣僚共上尊號於燕王俊,俊許之。十一月,丁卯,始置百官,以國相封弈為太尉,左長史陽騖為尚書令,右司馬皇甫真為尚書左僕射,典書令張悕為右僕射;其餘文武,拜授有差。戊辰,俊即皇帝位,大赦。
  • 9.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俊臨終,與慕容恪等俱受顧託。
  • 10.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二月,燕人尊可足渾後為皇太后。以太原王恪為太宰,專錄朝政;上庸王評為太傅,陽騖為太保,慕輿根為太師,參輔朝政。
  • 11.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根性木強,自恃先朝勳舊,心不服恪,舉動倨傲。時太后可足渾氏頗預外事,根欲為亂,乃言於恪曰:“今主上幼衝,母后干政,殿下宜防意外之變,思有以自全。且定天下者,殿下之功也。兄亡弟及,古今成法,俟畢山陵,宜廢主上為王,殿下自踐尊位,以為大燕無窮之福。”恪曰:“公醉邪?何言之悖也!吾與公受先帝遺詔,云何而遽有此議?”根愧謝而退。恪以告吳王垂,垂勸恪誅之。恪曰:“今新遭大喪,二鄰觀釁,而宰輔自相誅夷,恐乖遠近之望,且可忍之。”秘書臨皇甫真言於恪曰:“根本庸豎,過蒙先帝厚恩,引參顧命。而小人無識,自國哀已來,驕很日甚,將成禍亂。明公今日居周公之地,當為社稷深謀,早為之所。”恪不聽。
  • 12.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慕輿根將謀為亂,真陰察知之,乃言於恪,請除之。恪未忍顯其事。俄而根謀發伏誅,恪謝真曰:“不從君言,幾成禍敗。”
  • 13.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高昌卒,燕河內太守呂護並其眾,遣使來降;拜護冀州刺史。
  • 14.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呂護之叛,恪謀於朝曰:“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今護宜以恩詔降乎,不宜以兵戈取也?”真曰:“護九年之間三背王命,揆其奸心,兇勃未已。明公方飲馬江、湘,勒銘劍閣,況護蕞爾近幾而不梟戮,宜以兵算取之,不可復以文檄喻也。”恪從之。以真為冠軍將軍、別部都督。
  • 15.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三月,燕太宰恪將兵五萬,冠軍將軍皇甫真將兵萬人,共討之。燕兵至野王,護嬰城自守。護軍將軍傅顏請急攻之,以省大費。恪曰:“老賊經變多矣,觀其守備,未易猝攻。頃攻黎陽,多殺精鋭,卒不能拔,自取困辱。護內無蓄積,外無救援,我深溝高壘,坐而守之,休兵養士,離間其黨,於我不勞而賊勢日蹙。不過十旬,取之必矣,何為多殺士卒以求旦夕之功乎!”乃築長圍守之。
  • 16.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燕人圍野王數月,呂護遣其將張興出戰,傅顏擊斬之,城中日蹙。皇甫真戒部將曰:“護勢窮奔突,必擇虛隙而投之;吾所部士卒多羸,器甲不精,宜深為之備。”乃多課櫓楯,親察行夜者。護食盡,果夜悉精鋭趨真所部,突圍,不得出;太宰恪引兵擊之,護眾死傷殆盡,棄妻子奔滎陽。恪存撫降民,給其廩食;徙士人、將帥於鄴,自餘各隨所樂。
  • 17.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師還,拜鎮西將軍、幷州刺史,領護匈奴中郎將。徵還,拜侍中、光祿大夫………
  • 18.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夏,四月,壬午,燕太尉武平匡公封弈卒。以司空陽鶩為太尉,侍中、光祿大夫皇甫真為司空,領中書監。
  • 19.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苻堅密謀兼併,欲觀審釁隙,乃遣其西戎主簿郭辯潛結匈奴左賢王曹轂,令轂遣使詣鄴,辯因從之。真兄典仕苻堅為散騎常侍,從子奮、覆並顯關西。辯既至鄴,歷造公卿,言於真曰:“辯家為秦所誅,故寄命曹王,貴兄常侍及奮、覆兄弟並相知在素。”真怒曰:“臣無境外之交,斯言何以及我!君似奸人,得無因緣假託乎!”乃白暐請窮詰之,暐、評不許。辯還謂堅曰:“燕朝無綱紀,實可圖之。鑑機識變,唯皇甫真耳。”堅曰:“以六州之地,豈無智識士一人哉!真亦秦人,而燕用之,固知關西多君子矣。”
  •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秦王堅聞恪卒,陰有圖燕之計,欲覘其可否,命匈奴曹轂發使如燕朝貢,以西戎主簿馮翊郭辯為之副。燕司空皇甫真兄腆及從子奮、覆皆仕秦,腆為散騎常侍。辯至燕,歷造公卿,謂真曰:“僕本秦人,家為秦所誅,故寄命曹王,貴兄常侍及奮、覆兄弟並相知有素。”真怒曰:“臣無境外之交,此言何以及我!君似奸人,得無因緣假託乎!”白暐,請窮治之,太傅評不許。辯還,為堅言:“燕朝政無綱紀,實可圖也。鑑機識變,唯皇甫真耳。”堅曰:“以六州之眾,豈得不使有智士一人哉!”
  • 21.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二月,甲子,燕太尉建寧敬公陽騖卒。以司空皇甫真為侍中、太尉,光祿大夫李洪為司空。
  • 22.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王猛入鄴,真望馬首拜之。明日更見,語乃卿猛。猛曰:“昨拜今卿,何恭慢之相違也?“真答曰:“卿昨為賊,朝是國士,吾拜賊而卿國士,何所怪也?”猛大嘉之,謂權翼曰:“皇甫真故大器也。”從堅入關,為奉車都尉,數歲而死。
  • 23.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2]
  • 24.    《晉書·卷一百十一·載記第十一》:雅好屬文,凡著詩賦四十餘篇。
  • 25.    《資治通鑑·卷九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3]
  • 26.    《資治通鑑·卷九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3]
  • 27.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3]
  • 28.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