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獎

鎖定
唐獎(英語:Tang Prize),由台灣企業家尹衍梁個人效法諾貝爾獎精神捐助成立,發揚盛唐精神。設置四大獎項包括“唐獎永續發展獎”、“唐獎生技醫藥獎”、“唐獎漢學獎”與“唐獎法治獎”,每兩年一屆,委託台灣中央研究院辦理提名評選,首屆獲獎名單預定於2014年6月18日(唐朝開國日為6月18日)公佈,首屆頒獎典禮預定於2014年9月舉行。獎金為新台幣5千萬元,是全球獎金最高的學術獎。第一屆“唐獎”頒獎典禮18日在台北舉行 [1] 馬英九出席頒獎典禮 [1]  。馬英九説,“唐獎”以唐朝為名,主要考慮唐朝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所設獎項也代表人類未來面臨共同問題的方向 [1] 
2013年1月27日,“唐獎教育基金會”在台北正式成立,啓動基金30億新台幣。唐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授予在可持續發展、生物製藥科學、漢學法治研究領域,做出最具創造性和影響力的個人或研究機構
唐獎的獎金比諾貝爾獎高,單項獎金約合一千多萬人民幣,是全球最高的學術類獎金。高額獎金不是要與其他獎項競賽,是希望延續諾貝爾獎精神,幫助地球永續發展 [2]  。而且相對於諾貝爾獎側重“發現”,唐獎則注重“應用”,所以四位得主全都是在相關領域實際做出成就的人。
中文名
唐獎
外文名
Tang Prize
設立人
尹衍梁博士
首次頒發
2014年9月18日
所含獎項
永續發展,法治漢學,生技醫藥
週    期
2年
獎金額度
新台幣5千萬元
評選機構
台灣中央研究院
獎項宗旨
效法諾貝爾獎精神,發揚盛唐精神
獎項特色
全球最高的學術獎金,注重應用
設立時間
2012年12月20日
單項得獎人數
3人以內
單項獎金
不低於新台幣4000萬元

唐獎唐獎源起

唐獎 唐獎
尹衍梁博士的祖父開始,教育就是尹家一脈相傳的家訓與信念。他們從不以企業或以金錢數字計算人生的價值。尹衍梁博士的父親尹書田先生,總是無時不刻地提醒他,教育才是傳世的大業:“如果你有能力幫助別人唸書,是好事一樁。”尹博士秉持父親作育英才的理念,以興人興學為志業,一九八九年出資成立了光華教育基金會,捐贈獎助學金給多所學校,長期挹注的莘莘學子超過十四萬名。一九九四年,尹衍梁博士更在中國大陸創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而且持續捐助各大學,設立基金以發展管理、醫學工程法律人文等研究領域,不斷於世界各地作育英才。
尹衍梁博士以人生為課堂,以經驗為教材,期待以此和千萬學生共勉,分享生命的理念。尹博士希望有朝一日,他所幫助的青年學子也能承襲如此之生命態度,孜孜奮鬥,把成就回饋給更多的人。正因尹博士深知教育可以帶動社會的進步,所以他胸懷天下,成立唐獎,希望藉以獎助時代的先驅者,從而擴大、更新我們對人類社會與文明的視野與思考,使人世臻至美好的新境界。
來自華人世界的唐獎,是尹衍梁博士承續對教育投入後,面對世界所實踐的新教育工作。除了着重研究發展的原創性,更關注對全人類實質貢獻的影響,與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世界各地人才發揮所長,積極投入與分享人類未來永續發展研究與成果,致力於為世界社會帶來創新價值與改變,成為嶄新時代不斷進步的動力。 [3] 

唐獎設立背景

唐獎 唐獎
之所以命名“唐獎” ,是因為在尹衍梁看來,唐朝是中國文明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唐獎授予在可持續發展、生物製藥科學、漢學法治研究領域,做出最具創造性和影響力的個人或研究機構。
“唐獎”創辦人兼董事長尹衍梁表示:年輕時曾在少年感化院度過兩年半的時光 ,後來遇到多位老師調教,慢慢認識到人的價值,他明白教育有多重要,所以要設立“唐獎教育基金會”。
“唐獎”要發揚中華文化的理念,從“唐獎”LOGO,就可見一斑。“唐獎”識別設計由中英文構成,展現中西融合氣度。其中,中文的“唐”、“獎”二字,形似兩人上下瀟灑邁步。英文的“TangPrize”字樣向左右延展。顏色有華人傳統的“紅”、華人書畫常見的“墨”(黑)以及呼應盛唐的“金”色。 [4] 

唐獎唐獎精神

唐獎 唐獎
唐獎的設立,是華人以中華文化數千年涵養,面對當前社會發展,以新視野與新思維,所注入的實際行動與思考。有感於全球化的進步與發展,當人類享受文明的豐厚果實與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同時,人類文明亦面臨氣候變遷、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考驗。為鼓勵世人重新省思永續發展的中庸之道,尹衍梁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大領域研究,不分種族國籍,遴選出對世界具實質貢獻與影響力的成就者。
唐獎所設之四大獎助領域,考究的是21世紀人類所需要的智慧,並勉勵時代的先驅者以其學易天下,以天下為己任,共同為世界文明而努力。“永續發展”表彰對人類在地球上永續生存與發展具開創性及卓越貢獻的研究成果;“生技醫藥”着重透過生物醫學藥物研發,有效解決人類疾病,提升健康與生活質量;“漢學”指其廣義領域,重點在彰顯中華文化,促進人類內在的精神自覺;“法治”則基於人生而平等的信念,期待建立更為普及、完善的制度,以實踐人類及自然之共同福祉為目標。
唐獎發軔於東方思想沃土,擬以其文化價值與精神和世界相互調和,乃人類智能與全球知識的淬聚,期待成為21世紀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謙卑無私地推及每個角落,為世界之美好貢獻力量,展現新時代的價值與意義,創造源遠流長的未來。 [5] 

唐獎獎項設置

唐獎頒獎 唐獎頒獎
唐獎自2014年起,每兩年頒發一次,為四項獎助領域之得獎人提供新台幣4,000萬元獎金;並得依得獎人建議屬獎助領域之研究計劃,提供不高於新台幣1,000萬元之獎勵研究補助費,經本會董事會審核通過後,由本會直接獎助進行研究計劃之個人或機構;該獎勵研究補助費應於5年內使用完畢。每屆每一獎項之得獎人最多為三人。每屆單一獎助領域有兩位以上得獎人時,由得獎人均分該獎項之獎金。
永續發展獎
唐獎所獎助之“永續發展”獎項,旨在表彰對人類永續發展所做的特殊而重大之貢獻,尤指經由科學與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所締建之貢獻。
生技醫藥獎
唐獎所獎助之“生技醫藥”領域,表彰具原創性之生物醫學及藥物研發之科學研究,對於重要疾病之預防、診斷及治療有明確之影響,以生技醫藥解決人類疾病的問題,有助於人類健康之增進。
漢學獎
唐獎所獎助之“漢學”,意指廣義之漢學,包括研究中國及其相關之學術,如思想、歷史文字語言考古哲學宗教經學文學藝術(不包含文學及藝術創作)等等領域。本獎旨在表彰漢學領域之成就,並彰顯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發展之貢獻。
法治獎
唐獎獎章以及證書
唐獎獎章以及證書(12張)
基於人生而平等之信念,個人,包括國家國際組織,皆受法律之規範。唐獎提倡法律應兼顧正當程序與實體正義,為和平、人權、永續發展而奮鬥,以追求人類及自然之共同福祉為最高目標。唐獎所設置之法治獎,系獎助對法治理念或實踐有創新,進而對法治之實現貢獻卓著之個人或機構。 [6-7] 

唐獎設計概念

唐獎主視覺意涵
唐獎識別設計由中英文組成,展現中西融合的唐獎氣度。
唐獎 唐獎
所撰之「唐」、「獎」兩字,形似兩人瀟灑邁開步伐,往前直行。英文 Tang Prize 字樣向左右延展開來,與上下中文字形成四方開展氣勢。
唐獎輔助圖騰(法獸)意涵
法獸,又稱「獬豸 (ㄒㄧㄝˋ ㄓˋ) 」、「任法獸」,有正直、公義的內涵。
唐獎以法獸為輔助圖騰,自我期勉維持四獎項評選的公正性,並希望透過獎助四領域得獎者,以促進世界公義,追求人類及自然之共同福祉。
《説文解字》:「,解廌,獸也,似牛,一角,古者訴訟,令觸不直者。」獬豸的特異之處是其生性非常忠直,它能鑑別是非曲直。發生爭端時,它會用獨角去抵那壞人(不直者),因此成為公義的化身。
唐獎代表色意涵
紅:代表唐獎希望對人類發展做出實質貢獻的熱情,同時,紅色也是華人的傳統代表色。
金:以金色的線條呼應唐獎以「唐」為名的意涵。唐代的東西文明交會融合、經濟政治光輝璀璨,以金色代表之,最為適切。
唐獎LOGO
唐獎LOGO(2張)
黑:同墨色。唐獎識別使用中國書畫常見的墨色,代表中華文化中的藝術璀燦。 [8] 

唐獎唐獎獎金

唐獎頒獎典禮 唐獎頒獎典禮
“唐獎”將從2014年起,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每一領域單項獎金不低於4000萬元,同時將為得獎人建議的獎助領域相關研究計劃,提供不高於1000萬元的研究補助費,補助費應在5年內用完。 [9]   據悉,“唐獎”單項獎的獎金4000萬元,獎金規模高居世界第一,比諾貝爾獎的單項獎金還高。以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莫言為例,獎金是750萬元人民幣,“唐獎”單項獎的獎金換算為人民幣,大概是840萬。 [9] 
尹衍梁表示,“‘唐獎’獎金比‘諾獎’高,不是在互別苗頭,而僅僅是因為過了100多年,通貨膨脹厲害,獎金也就設置高點。” [9] 

唐獎唐獎評選

評選機構
唐獎委託台灣地區最高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負責評選。中研院長翁啓惠表示,唐獎評審委員會的組成將秉持國際化多元化專業化,以中研院院士為主,另包括領域相關的國際傑出人士,評選重點包括“原創性”、“重要影響力”、在各領域中對社會之實質貢獻。
評選流程
唐獎頒獎 唐獎頒獎
唐獎之提名及評選工作,除本會董事會另有決議外,應依下述時程辦理完成:
1.唐獎頒獎年前一年5月:唐獎評選委員會應於本月內寄發提名邀請函予具有提名資格之個人或機構。
2.唐獎頒獎年前一年9月30日:接受提名截止日。
3. 唐獎頒獎年4月底:唐獎評選委員會應整理過濾提名數據後,依客觀評選標準決定最後至多三名候選人,並提交最終得獎人名單其詳細報告資料予本會董事會。
4.唐獎頒獎年5月:本會董事會決定得獎人。
5.唐獎頒獎年6月18日:本會公佈唐獎得獎人。
6. 唐獎頒獎年9月:頒獎典禮 [10] 

唐獎歷屆得主

屆次(年份)
獎項
姓名
國籍
獲獎原因
第一屆(2014)
法治獎
奧比·薩克斯長期主張所有人的尊嚴皆應予以尊重,不同社羣的能力與價值皆應予以肯認,充分體現法治的重要價值。特別是其一生致力為民主自由的南非帶來法治,無論作為政治運動工作者、律師、學者乃至於南非新憲法的起草者,在在都努力經由法治的實踐來癒合過去撕裂社會所帶來的創痛,以建立一個尊重多元,擁抱民主價值、社會正義與基本人權的社會。唐獎教育基金會因此決定將2014年唐獎法治獎頒授奧比・薩克思,以表彰他提升吾人對法治之理解,對普世人權及正義所作出卓越之貢獻。
漢學獎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學術生涯中,余英時先生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尊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餘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
生技醫藥獎
表彰其發現CTLA-4和PD-1為免疫抑制因子,進而應用於癌症免疫治療。
永續發展獎
她對永續發展的創新理念、領導與實踐所做的貢獻,奠定了科學與技術的方向與挑戰,使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之間取得平衡發展,以謀求全人類的福祉。
第二屆(2016)
法治獎
路易絲.阿爾布爾
加拿大
表彰其對國際刑事司法與保障人權,影響深遠且具開創性的貢獻;也表彰其在致力提升其本國與國際之和平、正義與安全,以及堅持以法治之手段,為人類拓展自由的疆界,所展現具有啓發性之傑出表現。
漢學獎
美國
表彰其為儒家思想的研究所作的貢獻。狄培理教授近七十年的學術生涯中,編寫過將近三十冊書,其中有許多部具有突破性的貢獻與影響。對儒家思想每有同情的理解與闡揚,也不乏誠懇的批評,功在國際儒學的研究,可謂一代漢學巨擘。
生技醫藥獎
伊曼紐.夏彭提耶
法國
表彰其發展CRISPR/Cas9系統成為突破性的基因編輯平台,將大幅改革生醫研究與疾病治療的策略。
珍妮弗.道納
美國
美國
永續發展獎
亞瑟.羅森費爾德
美國
表彰其畢生從事於能源使用效率之開拓型創新,使得全球能源消耗及温室氣體排放巨幅地減少。
第三屆(2018)
法治獎
-
幫助人們反思法律的意義、法律制度的本質方面,學術成果影響深遠。 [11] 
漢學獎
日本
“東京文獻學派”的代表人物,擅長宋史、中國經濟史、中國城市史方面的研究,且致力於將研究普及到社會大眾中。 [11] 
美國
唐詩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將許多唐詩翻譯成英文並加註解,對西方漢學界產生深刻影響。 [11] 
生技醫藥獎
託尼·亨特(Tony Hunter)
美國
在癌症治療領域貢獻指標性的研究成果。 [11] 
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Druker)
美國
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
美國
永續發展獎
詹姆斯·漢森
美國
首位指出全球氣温變化超出自然變化狀態的科學家。 [11] 
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
美國
提出氟氯碳化合物(CFC)屬於温室氣體,從而推動世界關於CFC對全球氣候產生衝擊的認識。 [11] 
第四屆(2020)
法治獎
孟加拉環境法律人協會;
實現正義: 法律、正義暨社會中心;
法律進程實踐組織
孟加拉;哥倫比亞;黎巴嫩
2020年唐獎法治獎頒給孟加拉環境法律人協會、實現正義: 法律、正義暨社會中心與法律實踐進程組織,以表彰其致力公眾教育以及公共倡議,有效推動法治進程,改善法治機制;其等機構同擅於取法堅實的學理研究,靈活運用富有創意的司法策略,在法治基礎挑戰嚴峻的環境中,爭取個人、社會與環境正義,堅持不懈,立下典範。 [12] 
漢學獎
新加坡
著名歷史學家,在中國的世界秩序、海外華人及華人移民轉變等領域上具開拓性且深入的剖析。 [13] 
生技醫藥獎
查爾斯 · 迪納雷羅(Charles Dinarello);
馬克·費爾德曼(Marc Feldmann);
岸本忠三 (Tadamitsu Kishimoto)
美國;
美國;
日本
馬克·費爾德曼、查爾斯·迪納雷羅及岸本忠三這三位科學家的貢獻改變了世界,因他們而誕生的生物製劑造福了成千上萬因自體免疫或發炎性疾病而受苦的病患。 [14] 
永續發展獎
英國
2020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得獎人是珍古德博士,唐獎肯定珍古德博士在靈長類動物硏究的開創性發現,足以重新定義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以及她終身在地球環境保育工作上無與倫比的奉獻。 [15] 
第五屆(2022年)
漢學獎
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
-
-
生技醫藥獎
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
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
彼得·庫利斯(Pieter Cullis)
-
三位得主的突破性發現與創新技術是SARS-COV-2疫苗能被快速開發的關鍵,卡塔林·卡里科及德魯·魏斯曼發明了降低mRNA免疫原性的方法、彼得·庫利斯開發了脂質奈米顆粒系統,用以傳送mRNA疫苗。
可持續發展獎
傑弗裏·薩克斯
-
-
法治獎
雪柔·頌德絲(Cheryl Saunders)
-
-
參考資料: [19-22] 

唐獎發展歷史

2012
2012年9月20,捐助人會議召開;
2012年10月8日,董事籌備會議召開;
2012年12月20日,基金會成立;
2013
2013年1月28日,委託中央研究院擔任評選機構;
2013年5月,第一屆唐獎提名工作開始;
2013年10月,唐獎評選開始;
2014(第一屆)
唐獎頒獎典禮 唐獎頒獎典禮
2014年5月22日,唐獎獎章及證書設計競賽頒獎典禮舉行;
2014年6月18至21日,宣佈第一屆唐獎得主;
2014年9月01至28日,唐獎榮耀及獎章證書設計展在台灣中正紀念堂舉行;
2014年9月15日,唐獎歡迎酒會在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行;
2014年9月16日,唐獎音樂會在台灣“國立”音樂廳舉行;
2014年9月18日,第一屆唐獎頒獎典禮在國父紀念館舉行;
2014年9月18日晚,唐獎晚宴在台灣圓山大飯店舉行。 [16] 
2016(第二屆)
2016年5月24日,舉辦唐獎第二屆證書設計發表會;
2016年6月18日,公佈唐獎第二屆永續發展獎得主;
2016年6月19日,公佈唐獎第二屆生技醫藥獎得主;
2016年6月20日,公佈唐獎第二屆漢學獎得主;
2016年6月21日,公佈唐獎第二屆法治獎得主;
2016年9月2日,唐獎榮耀暨獎章證書設計展開幕;
2016年9月22日,唐獎第二屆歡迎酒會在台灣故宮博物院舉行;
2016年9月24日,唐獎第二屆得獎人演講在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行;
2016年9月25日,唐獎第二屆頒獎典禮在國父紀念館舉行;
2016年9月25日晚,唐獎第二屆盛宴在台灣圓山大飯店舉行;
2016年9月26日,唐獎第二屆音樂會在台灣國家音樂廳舉行;
2016年9月26日,唐獎第二屆生醫場大師座談在台北醫學大學舉行;
2016年9月26日,唐獎第二屆漢學場大師座談在中央大學舉行;
2016年9月27日,唐獎第二屆法治場大師座談在台灣大學舉行。
華人科學家張鋒再獲國際大獎
2016年6與18日,由於在CRISPR-Cas9基因修飾技術方面的貢獻,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研究員、華人青年科學家張鋒再次獲頒一項國際知名科學大獎——由台灣最高學術研究機關“中央研究院”選出的“唐獎”。 [17] 
2018(第三屆)
日本學者斯波義信和美國學者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為漢學獎得主。大阪大學名譽教授斯波義信是“東京文獻學派”的代表人物,擅長宋史、中國經濟史、中國城市史方面的研究,且致力於將研究普及到社會大眾中;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宇文所安是唐詩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將許多唐詩翻譯成英文並加註解,對西方漢學界產生深刻影響。 [11] 
永續發展獎的得獎者詹姆斯·漢森(James E. Hansen)被視為首位指出全球氣温變化超出自然變化狀態的科學家;另一位得獎者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提出氟氯碳化合物(CFC)屬於温室氣體,從而推動世界關於CFC對全球氣候產生衝擊的認識。 [11]  [18] 
獲得生技醫藥獎的託尼·亨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和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均在癌症治療領域貢獻指標性的研究成果。 [11] 
法治獎的獲獎者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在幫助人們反思法律的意義、法律制度的本質方面,學術成果影響深遠。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