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司空圖

(晚唐詩人、詩論家)

鎖定
司空圖(837年—908年),河中虞鄉(今山西運城永濟)人,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 [16]  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 [11]  晚唐詩人、詩論家。
鹹通十年(869年)登進士第。歷任光祿寺主薄、禮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廣明元年(880年)冬,黃巢入長安,圖退居河中。光啓元年(885年)拜知制誥,遷中書舍人。不久,唐僖宗出幸寶雞,司空圖遂歸隱中條山王官谷。此後幾經遷移,終未出仕。朱全忠稱帝,以禮部尚書召,不赴。後梁開平二年(908年),聞唐哀帝被害,不食而卒。 [15] 
司空圖論詩,強調“近而不浮,遠而不盡”,須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認為“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對此後嚴羽的“妙悟”説、王士禎的“神韻”説均有影響。又標舉雄渾、沖淡等二十四種風格,著為《詩品》,對此後的風格論亦有影響。其詩多近體,絕句數量尤多。 [15] 
全    名
司空圖
表聖
知非子、耐辱居士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中虞鄉(今山西運城永濟)
出生日期
837年
逝世日期
907年
主要作品
《二十四詩品》
《司空表聖詩集》
最高官職
知制誥、中書舍人

司空圖人物生平

司空圖仕宦經歷

司空圖少有文才,但不見稱於鄉里,後來以文章為絳州刺史王凝所賞識。王凝回朝任禮部侍郎,知貢舉,司空圖於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時年三十三歲,受到王凝讚許,名聲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貶為商州刺史,司空圖感於知遇之恩,主動表請隨行。
乾符四年(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觀察使,召請他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圖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離開王凝,拖延逾期,被左遷為光祿寺主薄,分司東都洛陽。當時盧攜罷相,正居於洛陽,對他的才華和為人很愛重,常相往來共遊。有一次,盧攜經過司空圖的宅第,在壁上題了一首詩稱讚他説:“姓氏司空貴,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後來,盧攜回朝復相,召司空圖為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廣明元年(880年),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司空圖的弟弟有個奴僕叫段章,參加了黃巢起義,曾熱情地向他宣傳起義軍的各種好處,勸他往迎起義軍,他不肯,便回到故鄉河中。後來他聽説僖宗在鳳翔,便入拜見,被封為知制誥、中書舍人。

司空圖隱居山林

廣明二年(881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隨未及,又回到河中。回鄉以後,他既不同百姓往來,也不與官府聯絡,而是“將取一壺閒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丁未歲歸王官谷》),“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當時王重榮兄弟鎮守漢中,很仰慕他的名聲,常多饋贈,他都拒絕不納,後騙他作碑文,並贈絹數千匹,司空圖就把絹堆放在虞鄉市上,任眾人取用。後來他定居在中條山王官谷的先人別墅,在這“泉石林亭,頗稱幽棲之趣”的“世外桃源”裏,每日與高僧、名士吟詠為樂。
唐昭宗即位,曾先後數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諫議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職,他都以老病,堅辭不受。為此,他在王官谷莊園特地修了一個亭子,取名叫“休休亭”,並寫了一篇《休休亭記》以明其志。還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覆詠歎“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寧處不出”的心志。
其家有藏書7400卷,其中有不少是道家、佛家經文。根據其詩歌稱:“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其“麒麟閣”當為其藏書之所。 [2] 

司空圖不食而卒

天覆四年(904年),朱全忠扶持朝政,遷都洛陽,召司空圖為禮部尚書,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司空圖聞唐哀帝被害,不食而卒。 [1]  [15] 

司空圖主要影響

司空圖詩論主張

司空圖的詩,大多抒發山水隱逸的閒情逸致,內容非常淡泊。
司空圖論詩發展殷璠皎然之説,注重含蓄藴藉的韻味與清遠醇美的意境,提倡“鹹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的“韻外之致”(《與李生論詩書》);講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與極浦書》)。他推崇王維韋應物“趣味澄夐”的詩風,而批評元稹白居易為“力勍而氣孱”(《與王駕評詩書》)。他也讚美過李白、杜甫之作與韓愈歌詩的氣勢奔騰,“物狀奇變”(《題柳柳州集後序》),但並不專主一格。《與李生論詩書》中曾自引其得意詩句,有得於早春、山中、江南、塞下、喪亂、道宮、夏景、佛寺、郊園、樂府、寂寞、愜適等,大都屬於抒寫閒情逸趣而偏於靜美的。他的部分作品如《秋思》《喜王駕小儀重陽相訪》《狂題》《偶書》《河湟有感》等,也流露了他別有傷心懷抱。
在文學史上,他主要以詩論著稱。他的《二十四詩品》是唐詩藝術高度發展在理論上的一種反映,是當時詩歌純藝術論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二十四詩品》是他的論詩專著,簡稱《詩品》。其中把詩歌的藝術風格和意境分為雄渾、沖淡、纖穠、沉着、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等二十四品類,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韻語來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養和寫作手法。與鍾嶸《詩品》以品評作家作品源流等第為內容是不同的。 [3]  對後世的文學批評和創作具有深刻的影響。

司空圖美學思想

司空圖解説 司空圖解説
司空圖的美學思想包含多個層面。在其美學代表著作《二十四詩品》中,不僅有各類風格論的闡釋,而且藴藏着創作方法的探索,還有詩人自身修養的指迷。這些對當代美學亦有着較強的指導作用和借鑑意義。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以二十四種意境來闡述詩歌的二十四種風格,無疑是精細而微約的,但是深加思索,這二十四種風格之中也內藴着司空圖一致的美學思想,如以老莊思想為底藴的對自然、沖淡美學情趣的追求;司空圖“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學理論在《二十四詩品》中也有共同而鮮明的體現。“自然”是中國古代文學創作中最高的理想審美境界,它的哲學和美學基礎是在老莊所提倡的任乎自然,反對人為。劉勰《文心雕龍》篇中説:“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因而此品首二句謂:“俯拾即是,不取之鄰。”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詩境是任其自然而得,不必着意去搜尋,所以下二句接着説:“俱道適往,着手成春。”“俱道”,《莊子;天運》:“道可載而與之俱也。”道,即指自然,若能與自然而俱化,則着手而成春,無須竭力去追求。中四句進一步發揮此意,如花之開,如歲之新,皆為自然而然之現象,非依人力而產生。“真與不奪”之“真”,即指自然之真,與,同予,此二句謂自然賦予者不會喪失,欲憑人力而強得者反而會失去。後四句言“幽人”居於空山,不以人慾而違天機,雨後閒步,偶見蘋草,隨意採拾,亦非有意。“薄言情悟”二句中之“薄言”,為語助詞,如《詩經》雲“采采芣苡,薄言採之。”“情”,情性,本性,即指自然天性。“悠悠天鈞”,乃指天道之自在運行,流轉不息。《莊子》雲:“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天鈞,別本作天均,成玄英疏雲:“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意謂聽任萬物之自然平衡運行。這二句是説以自然之本性去領悟萬物之自在變化。李白《峨眉山月歌》雲:“峨眉山月半輪秋,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舟行於月夜江中,與山水渾然一體,如自然造化之湧現,而無一絲人工斧鑿之痕跡。
司空圖藝術風格上體現了由陽剛、陰柔兩種基本風格美所發展出來的多種多樣的風格美,《四庫總目提要》説它“所列諸體畢備,不主一格”。然而《詩品》在藝術風格理論上最大的貢獻,還是在從一般地論述文學的語言風格轉向研究文學的意境風格。唐代開始詩文分論,詩論中的風格論逐漸轉向詩歌的意境風格,這在皎然的十九字風格論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而《詩品》則是純粹的詩歌意境風格論。這就和劉勰有了很大的不同。 [5] 

司空圖影響

張熙玉雕塑司空圖( 青銅,高36.5cm,2006年作) 張熙玉雕塑司空圖( 青銅,高36.5cm,2006年作) [17]
《二十四詩品》主要是對陶、王一派山水田園詩創作經驗的總結。從司空圖的詩論著作中,可以鮮明地看出他在評述唐代詩歌發展時,特別突出了王、韋一派的重要地位,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他自己的詩歌創作也是屬於這一派的。《詩品》的思想主要是體現了隱逸高士的精神情操,這和以陶、王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是完全一致的。《詩品》中所體現的一些主要審美觀念,例如整體的美、自然的美、含蓄的美、傳神的美、動態的美,也大都是從山水田園詩中概括出來,雖然這些審美觀念本身具有廣泛性,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山水田園詩中,然而,在《詩品》中是以自然景物、山水田園的形態表現出來的。王漁洋標舉“神韻”,其精神與《詩品》是一致的,故其《唐賢三昧集》中不錄李、杜,而“獨推右丞、少伯以下諸家得三昧之旨”,“蓋專以沖和淡遠為主,不欲以雄鷙奧博為宗”(翁方綱七言詩三昧舉隅》),顯然也是受《二十四詩品》影響之結果。
二十四詩品》的重要性和遠大影響還體現在後人對它的摹仿上,歷代產生了許多續作,並已經不限於詩歌理論的範圍,如袁枚《續詩品》、顧翰補詩品》、黃鉞二十四畫品》、郭麐詞品》、楊夔生續詞品》、江順詒《續詞品二十則》、魏謙升二十四賦品》、於永森《諸二十四詩品》(含《新二十四詩品》《後二十四詩品》《續二十四詩品》《補二十四詩品》《終二十四詩品》《贅二十四詩品》)、許奉恩文品》、馬榮祖文頌》等等。 [4] 

司空圖歷史評價

唐朝宰相盧攜:司空御史,高士也,公(指盧渥)其厚之。 [13] 
唐代詩人尚顏:詩猶少綺美,畫肯愛丹青。(《寄華陰司空侍郎》) [19] 
後晉劉昫等:晚年為文,尤事放達。(《舊唐書》) [13] 
北宋宋祁歐陽修等:(司空圖)節誼為天下大閒,士不可不勉。觀皋、濟不污賊,據忠自完,而亂臣為沮計。天下士知大分所在,故傾朝復支。不有君子,果能國乎?德秀以德,城以鯁峭,圖知命,其志凜凜與秋霜爭嚴,真丈夫哉。(《新唐書》) [1] 
北宋文學家蘇軾: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其論詩曰:梅止於酸,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鹹酸之外。蓋自列其詩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恨當時不識其妙,予三複其言而悲之。(《書黃子思詩集後》) [7] 
清初文學家王士禎:表聖論詩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遠春”,二語形容詩境亦絕妙,正與戴容州“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八字同旨。(《香祖筆記》) [8] 
清末文學家許印芳:表聖論詩,味在酸鹹之外。因舉右丞、蘇州,以示準的。此是詩家高格,不善學之,易落空套。(《與李生論詩書》跋) [18] 
中國近現代學者俞陛雲唐五代詞境淺説》:表聖為唐末完人。 [6] 

司空圖主要作品

司空圖今存《司空表聖詩集》,有《唐詩百名家全集》本、《乾坤正氣集》本、《四部叢刊》影唐音統籤本; 《司空表聖文集》有《四庫全書》本、《四部叢刊》影舊鈔本。《嘉業堂叢書》本文集與詩集附有繆荃蓀等撰校記。《二十四詩品》不載於今存的《司空表聖文集》和《司空表聖詩集》,但收於《全唐詩》,別有單行本多種,通行的有《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説郛》本、《歷代詩話》本、《四部備要》本等。 [9] 

司空圖人際關係

曾祖
司空遂,密令。 [14] 
祖父
司空彖,水部郎中。 [14] 
父親
司空輿,幹練有風采。 [10] 
後人
司空圖無子,以其外甥荷為嗣。荷官至永州刺史。 [13] 

司空圖人物爭議

過去對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作者毫無懷疑。1995年,上海復旦大學陳尚君汪湧豪二教授因輯唐代詩文檢索典籍時發現:自司空圖以後到明末長達700多年間,無人提及司空圖著《二十四詩品》,故認為《二十四詩品》不是司空圖所作,作者應該是明人懷悦,《二十四詩品》內容出自懷悦的《詩家一指》,明末作偽者從《詩家一指》中析出二十四品,託名司空圖。1995年9月,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國際研討會在江西南昌舉行,陳、汪在會上宣讀了其論文《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辨偽》,成為大會專題討論的主要內容。同年,《北京大學學報》發表了張健博士的《詩家一指的產生年代與作者——兼論〈二十四詩品〉作者問題》,並把論文帶到江西南昌在大會上發言,指出《詩品》作者懷悦及《詩品》出自《一指》的錯誤。  
1996年3月16日,《文匯報》又披露了陳、汪二人的觀點,而且當時又在浙江新昌召開的國際唐代文學年會上展開討論,1996年第1期《中國古籍研究》刊載陳、汪合寫的《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辨偽》,其觀點影響逐日擴大,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關注。  
1996年,復旦大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發表了汪泓先生的《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真偽辨綜述》和汪湧豪先生的《〈二十四詩品〉與司空圖詩論的異趣》,前者客觀地綜述了陳、汪二人的觀點及南昌研討會上各家的看法,後者從司空圖的生平思想去否定司空圖撰寫《二十四詩品》的可能性。同年,《安徽大學學報》第2期載祖保泉陶禮天先生合寫的《詩家一指與二十四詩品作者問題》,對陳、汪所論進行反駁。 [12]   

司空圖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 [13]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1] 
圖,鹹通末擢進士,禮部侍郎王凝特所獎待,俄而凝坐法貶商州,圖感知己,往從之。凝起拜宣歙觀察使,乃闢置幕府。召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遷光祿寺主簿,分司東都。盧攜以故宰相居洛,嘉圖節,常與遊。攜還朝,過陝虢,屬於觀察使盧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為僚佐。會攜復執政,召拜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黃巢陷長安,將奔,不得前。圖弟有奴段章者,陷賊,執圖手曰:“我所主張將軍喜下士,可往見之,無虛死溝中。”圖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陽,間關至河中。僖宗次風翔,即行在拜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後狩寶雞,不獲從,又還河中。龍紀初,復拜舊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諫議大夫,不赴。後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謝闕下,數日即引去。昭宗在華,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會遷洛陽,柳璨希賊臣意,誅天下才望,助喪王室,詔圖入朝,固陽墮笏,趣意野耄。璨知無意於世,乃聽還。
圖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隱不出。作亭觀素室,悉圖唐興節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見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惰,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因自目為耐辱居士。其言詭激不常,以免當時禍災雲。豫為冢棺,遇勝日,引客坐壙中賦詩,酌酒裴回。
客或難之,圖曰:“君何不廣邪?生死一致,吾寧暫遊此中哉!”每歲時,祠禱鼓舞,圖與閭里耆老相樂。王重榮父子雅重之,數饋遺,弗受。嘗為作碑,贈絹數千,圖置虞鄉市,人得取之,一日盡。時寇盜所過殘暴,獨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難。朱全忠已篡,召為禮部尚書,不起。哀帝弒,固聞,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圖無子,以甥為嗣,嘗為御史所劾,昭宗不責也。 [1]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國學導航
  • 2.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3.    李宛平.司空圖的詩歌理論:《南都學壇》,2006
  • 4.    趙福壇. 我對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及其體系之點見[J]. 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 第19卷(12):19-27.
  • 5.    羅仲鼎, 蔡乃中. 司空圖美學思想例釋[J].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3, (1):53-59.
  • 6.    俞陛雲.唐五代詞境淺説:北京出版社,2016:第33頁
  • 7.    柳州市柳宗元文化研究會編.懷柳文選:廣西人民出版社,2018.04:第56頁
  • 8.    陳志揚,李斌編著.中國古代文論讀本 第4冊 明清卷:河南大學出版社,2019.09:第359頁
  • 9.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文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文學 2 第2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09:第761-762頁
  • 10.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九》:父輿,有風乾。
  • 11.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九》:司空圖,字表聖,河中虞鄉人。
  • 12.    趙福壇.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研究及其作者辨偽綜析[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14.
  • 13.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02]
  • 14.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曾祖遂,密令。祖彖,水部郎中。
  • 15.    霍松林著.霍松林歷代好詩詮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01:第358頁
  • 16.    司空表聖故里考  .運城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3-08]
  • 17.    【太美上線啦】丨第一期(系列三):晉魂長歌——張熙玉雕塑線上微展  .太原美術館(太原畫院)[引用日期2023-03-08]
  • 18.    陳伯海主編;查清華等編撰.歷代唐詩論評選: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06:第179頁
  • 19.    張天莉. 司空圖研究[D]. 西北大學, 2000.第3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