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汪湧豪

鎖定
汪湧豪,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為日本九州大學客座教授,神户大學特任教授、上海市文聯副主席 [1] 
2020年8月18日,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2] 
主治中國古代文學與美學,兼及古代哲學、史學與文化批評。
著作有《中國文學批評範疇及體系》《言説的立場》等14種。
曾獲教育部和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獎、中國國家圖書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以及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至三等獎多項。 [3] 
中文名
汪湧豪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2年6月20日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合作主編有四卷本《中國詩學》《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系列》
出生地
上海
職    稱
教授

汪湧豪人物簡介

汪湧豪 汪湧豪 [4]
汪湧豪,浙江鎮海人。1962年6月20日生於上海,198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該系教授,文藝學專業博士生導師。2001年任中文系副主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會副秘書長,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2] 
1999年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和2002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00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8—2000年為日本九州大學客座教授,2005—2006年為神户大學特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兼治古代哲學與史學。著有《中國古典美學風骨論》 (1994年)、《當代視界中的文論傳統》(2003年)、《批評的考究》(2003年)和《中國遊俠史》(中文版2001年、日本版2004年) 、《遊俠人格》(大陸版1996年、台灣版1997年)等八種,主編有《中國詩學》(4卷 1999年)、《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系列》(20種 2007年)等三種。曾獲得中國圖書獎及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 [3] 
2022年9月,上海覺羣詩社專家顧問團成員。 [7] 

汪湧豪研究範圍

汪湧豪(左一) 汪湧豪(左一) [5]
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古代文學、美學及文學批評史的教學和研究,對先秦至清代詩文創作均有論及。尤注重結合古代文學形式構成本身,對歷代文學創作批評中表現出的文學觀念、術語和範疇,作全面系統的清理。主編了四卷本《中國詩學》。所撰《中國古典美學風骨論》一書,結合書畫和詩文理論,探討"風骨"範疇的內涵,被稱為是有總結意義的專著。《司空圖辨偽》(與陳尚君合作)一文,引起國內外學術界強烈的反響,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三等獎。所著《範疇論》旨在全面清理中國古代文論範疇的發生發展歷史和系統特徵,被專家推稱為全方位拓展該項研究的重大收穫和升堂入室的標誌,為此,獲得1997-1999年度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上海市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此外,頗注意打通文史,在更廣泛的背景上把握研究對象。所著《中國遊俠史》、《遊俠人格》(與陳廣宏合作)、《中國遊仙文化》(與俞灝敏合作),在該領域引起很好反響,有的被專家推稱為"填補空白之作"。另有相關論文近百篇。曾獲霍英東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三等)。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1998年至2000年,曾受聘為日本九州大學客座教授。與港、台和美、俄、韓、日本等國同行有較廣泛的學術聯繫。

汪湧豪科研成果

汪湧豪主要著作

《中國遊俠史》,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
汪湧豪 汪湧豪 [6]
《中國古典美學風骨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遊俠人格》(兩人合作,第一作者),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
《皇權外的拯救》,瀋陽出版社1997年。
《中國遊仙文化》,法律出版社1997年。
《中國流派文學精品文庫 古代十大散文流派》(兩人主編,為副主編),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
《歐蘇古文派文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
《歐陽修文選》(兩人合作,第一作者),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
《範疇論》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
《中國詩學》(兩人合作,第一主編),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

汪湧豪主要論文

《建國以來〈文心雕龍〉研究綜述》(《復旦學報》1984.5)
《談屈原對先聖的稱賞》(《探索》1985.4)
《對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幾點檢討》(《文學遺產》1986.3)
《中日學者〈文心雕龍〉學術討論會綜述》(《復旦學報》1985.1)
《論劉勰的美學觀》(譯)(《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一輯,1986)
《談沈約對〈文心雕龍〉的稱賞》(《文史知識》1986.11)
《對文學批評研究當代性的思考》(《語文導報》1987.3)
《中國古文論雜文學體制原因探析》(《探索與爭鳴》1987.6)
《範蔚宗謀反一事辯正》(《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8.2)
《什麼是古體詩》(《古典文學知識》1989.2)
《中國古代美的概念》(譯)(《文藝理論研究》1989.2)
《論古典文學中範疇研究的意義》(《古典文學知識》1989.2)
《重論司馬相如及其賦》(《思想戰線》1989.4)
《學必求其心得 業必貴於專精》(《古典文學知識》1989.4)
《論唐代風骨範疇的盛行》(《文學遺產》1990.1)
《宋元以來風骨範疇的意義演變》(《復旦學報》1990.2)
《義理o考據o詞章》(《復旦學報》1990.4)
《韓非子政治思想的哲學批評》(兩人合作,第一作者,《遁世與救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3)
《〈詩經〉時代愛情婚姻自由説駁議》(《殷都學刊》1991.3)
《時代新潮激盪下的弘通文學觀》(《復旦學報》1991.6)
《朱彝尊詩歌創作理論》(《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現代思考》,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10)
《〈文心雕龍〉研究的新收穫》(《文心雕龍研究》第六輯1992.1)
《荒地上的耕耘》(《社會科學戰線》1992.2)
《朱彝尊詩歌批評特色論》(《殷都學刊》1992.3)
《班固史學思想新探》(《思想戰線》1992.5)
《對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研究的紮實推進》(《文學遺產》1992.5)
《格調範疇的意義》(《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六輯1992.12)
《古代遊俠任俠行義活動之考究》(《殷都學刊》1993.3)
《古代遊俠日常生活之考究》(《殷都學刊》1993.4)
《風骨非風格辨》(《陰山學刊》1994.2)
《古代遊俠社會關係之考究》(《殷都學刊》1994.2)
《古代遊俠社會關係再考究》(《殷都學刊》1994.3)
《書學風骨論的邏輯內涵和意義演變》(《書法研究》1994.4)
《古代遊俠人格特徵之考究》(《殷都學刊》1995.1)
《顧易生與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批評史研究》(《陰山學刊》1995.2)
《詩歌理想範型的構建》(《中國詩學》第四輯1995.10)
《荀子非明道徵聖宗經説先驅駁議》(《中文自修》 1995.11)
《古代遊俠人格特徵再考究》(《殷都學刊》1996.1 )
《論與司空圖詩論異趣》(《復旦學報》 1996.2)
《頹敗線上的悲憫》(《復旦學報》1996.3)
《一個科研基地的誕生》(《復旦學報》1996.6)
《司空圖辨偽》(與陳尚君合作,第二作者,《中國古籍研究》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
《李漁的倫理哲學觀》(譯)(《中西學術》第二期 ,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我們該如何闡釋歷史》(《 復旦學報 》1997.1)
《文學批評要繁榮不要熱鬧》(《山西發展導報》1997.1.21)
《司空圖論詩主旨新探-兼論其與二十四詩品的區別》(《中國詩學》第五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司空圖詩學理論再評價》(《文匯報》1997.1.21)
《司馬遷"先黃老而後六經"析論一兼論司馬談對其思想的影響》(《殷都學刊》 1997.2)
《發見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獨特會心》(二人合作,為執筆者,《社會科學戰線》 1997.5)
《文化視覺中的遊俠人格》(《文匯報》1997.7.29)
《唐五代文史研究的中堅》(《古典文學知識》1997.4)
《古典的命運》(《海上論叢》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初唐四傑的生命感懷》(《原學》第六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
《中國文化的整合特色及其當代意義》(《中國學研究》第二輯,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宋人尚淡理論內質及成因之考究》(《中國文學論集》,日本九州大學中國文學會1998)
《古代繪畫風骨生成理論述略》(《朵雲》第四十九期,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
《中國古代文學範疇的潛體系特徵》(《海上論叢》第三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中國古代文論範疇的統序特徵》(《文學評論》2000.3)
《"天人合一"學説的意義及其當代命運》(《回顧與展望》,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範疇研究三人談》(《文學遺產》2000.4)

汪湧豪當前研究課題

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更新研究,即打破按朝代順序一家一派的歷時描述,在系統掌握古人文學觀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學理論的整體特徵和獨特品格,作出更富創造性的論述。成果形式為專著《中國人的文心》。
中國古代形式批評研究,即從語言到體式,對長期以來不為人重視的古代形式理論和範疇,如氣象理論和"氣象"範疇,血脈理論和"血脈"範疇,等等,作出系統深入的研究,以完全古文論體系的整體建構。成果形式為專著《語言的文學觀》。
中國古代遊俠與遊仙文學研究,即在原先《中國遊俠史》和《中國遊仙文化》的研究基礎上,對古代文學作品中游俠、遊仙的主題及其表現方式,其與古代中國人的人生理想和審美趣味的關係,作出論定。成果形式為專著《中國文學中的遊俠、遊仙主題》

汪湧豪相關文章

聽汪湧豪談書,會想起愛倫堡的那本《人·歲月·生活》。書籍之於汪湧豪,彷彿另有一種更加親近的氣質。這種氣質經由時間打磨,愈發悠長,猶如陪伴自己度日的家人。“翻過的書頁上,都是歲月,都有感情。”汪湧豪也這麼説。 汪湧豪的書,分散在三個地方:母親家、女兒家和自己家。“母親那裏基本是些舊書,尤以求學時買的老商務的《四部叢刊》、《叢書集成》和《萬有文庫》為多。”如今在自家樓上放着的,基本都是手頭拿來就能用上的那種。這些書雖然有的比較時新,但仍有歲月陪伴:簡潔硬朗的書架上,兩個陶瓷罈子尤其好看——“母親給的。以前家裏拿來放吃物的,從來被我惦記,現在送給我了。”——古樸的物件兀自散發人間的美,那是專屬上海老一輩的安樸之美。
汪湧豪最鍾愛的書,是一本民國版的《古文觀止》。鍾愛的理由也是因為歲月:這本書是由他已故的父親從文廟淘來的,繼而成了他幼年的啓蒙讀物。“我的古文還可以,也是因為小時候整天都被父親管束着看這本書吧。”輕輕撫弄摩挲着泛黃的封面,他説自己其實每拿起一本書,常會不由自主地做這樣的動作,“那種感覺……”説着,自己就笑了起來。“以前書的紙張比較好,摸起來手感一流。現在不行啦……”他搖搖頭,手掌仍舊停留在《古文觀止》上。“真的,翻着這本書,就覺得可用以證歲月的靜好,但時間卻也悄悄地在指縫中流走了。”
時間如細沙,但汪湧豪至今記得小學時,自己試圖買齊上海人美出的《怎樣畫油畫》、《怎樣學篆刻》那套小叢書。“我小時候就喜歡這些。當然,印象更深的是1979年買的第一本學術刊物《社會科學戰線》,是創刊號。另外還有一本書,我也忘不了。”汪湧豪説的這本“忘不了”,是錢鍾書的《管錐編》。“其實那會兒我什麼也不懂,就覺得裏面的話題扯得遠大,還有封面特別沉着雅緻。”此書當時的定價五塊多,對少年汪湧豪來説是筆大錢。但實在喜歡,以至買了兩套,另一套送給了同學洪文侃。“我已與他失去了聯繫,不知這套書是否還存放在他的書櫥。”
汪湧豪的書櫥裏,有一本書裝幀得十分搶眼。“這是我那本《中國遊俠史》的日文版。日本人做書精細啊,就是譯得不夠好。”汪湧豪好脾氣地笑。記者藉機説:“汪老師長得就有點像日本人呢。”豈料被當即駁回:“我才不要像!日本人不好看啊。”汪湧豪捋捋微卷的頭髮:“不過呢,他們看去都非常乾淨,越老越乾淨。”
不論像不像日本人,總之汪湧豪也擁有一臉乾淨的笑容,尤其是説起自己買書的怪習慣時:“你們來!”他領我們到一格書櫃前:“喏,這些書,都是比較差的。我經常會買一些比較差的書回來。”説着,隨手抽出一本,翻開來,直搖頭:“唉,寫得太差了。”“那您幹嘛要買呢?”“自勵啊!告誡自己的書可不能寫成那樣!”
書桌上還靜靜躺着一本畫冊。“這是林風眠的畫,休息時拿來養眼。林風眠和黃賓虹,是我最喜愛的兩位畫家。”汪湧豪用以休息的方式也還是看書。工作與休息之間,同時翻過眼下這些歲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