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温

(後梁開國皇帝)

鎖定
朱温 [117]  (852年12月5日~ [110]  912年7月18日),即後梁太祖,唐僖宗賜名全忠,稱帝后改名朱晃,宋州碭山(今安徽省)人, [1-2]  後梁開國皇帝(907年6月5日 [114]  —912年7月18日 [115]  在位)。
朱温早年追隨黃巢,征戰嶺南等地。黃巢在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後,朱温先後任東南面行營先鋒使、同州防禦使,與唐朝軍隊交戰。中和二年(882年),朱温以同州防禦使降唐,歸附唐軍王重榮楊復光部,被唐僖宗任命為河中行營副招討使,後升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後在中原之地,與李克用時溥等一起鎮壓黃巢,並招降黃巢餘部。黃巢死後,朱温以汴州為基地,繼續擴張領土。先後擊敗秦宗權朱宣朱瑾等軍閥勢力,取得河北三鎮的控制。又與李克用、李茂貞爭奪對唐昭宗的控制權。天祐元年(904年),朱温為控制朝政,取得對唐廷的完全掌握,謀弒唐昭宗,改立唐哀帝,誅殺宦官及大唐忠臣。天祐四年(907年),朱温廢黜唐哀帝,建立梁朝,改元開平,定都汴州,史稱後梁。乾化二年(912年),其子朱友珪弒殺朱温, [111]  終年六十一歲,葬於宣陵。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 [112] 
全    名
朱温
別    名
朱全忠
朱晃
諡    號
神武元聖孝皇帝
封    號
沛郡侯、沛郡王、吳興郡王、東平王、梁王(稱帝前) [36]  [39-40] 
尊    號
睿文聖武廣孝皇帝 [113] 
廟    號
太祖
年    號
開平(907年-911年)、乾化(911年-912年)
所處時代
唐末至五代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宋州碭山(位於今安徽省碭山縣) [1] 
出生日期
852年12月5日
逝世日期
912年7月18日
逝世地
椒蘭殿(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
陵    墓
宣陵
安葬地
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
在位時間
907年6月5日 至 912年7月18日 [114-115] 
前    任
唐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柷
繼    任
後梁廢帝朱友珪(無廟諡號,僅以稱廢帝稱之)
主要成就
平定黃巢
建立後梁

朱温人物生平

朱温義軍驍將

唐宣宗大中六年十月癸未日(852年12月5日 [2]  [116]  ),朱温出生在宋州碭山縣午溝裏。 [1]  他的父親和祖父是學者和教師,但從未當過官。可是,他們的地位很重要,以致能和本地一個更有名望的地方官員家族通婚。 [3]  長兄朱全昱,二兄朱存,朱温排行三。由於父親早死,家貧,其母王氏就帶着他們兄弟傭食於蕭縣劉崇家。 [4]  朱温長大成人後,不從事生產,以豪雄英勇自許,鄉里人多數對他很反感,劉崇同樣不喜歡他,只有劉崇的母親善待他。 [5-6] 
唐末農民戰爭 唐末農民戰爭
唐僖宗乾符年間(874年-879年),山東地區連年饑荒,成羣的盜賊呼嘯相聚,黃巢趁機崛起於曹州濮州地區,饑民們自願追隨他的共有數萬人之多。
乾符四年(877年),朱温與二兄朱存辭別劉崇家,一起投入黃巢軍中。黃巢軍轉戰嶺南時,朱存戰死,朱温則因功補為隊長。 [7] 
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五日,黃巢起義軍攻陷唐都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黃巢派遣朱温領兵駐紮在東渭橋。這時,唐將諸葛爽率領工北行營的兵馬駐紮在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黃巢派朱温去招安諸葛爽,諸葛爽被朱温説服,歸降黃巢。 [8-9] 
中和元年(881年)二月,朱温被任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受命攻佔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俘虜刺史趙戒,阻扼了由荊襄地區北攻的唐軍,穩定了新建的“大齊”政權東南面的局勢。六月,朱温返回長安時,黃巢親自到灞上勞軍。七月,又把朱温調到長安西面的興平(今陝西咸陽興平),抗擊從邠(今彬縣)、岐(今鳳翔縣南)、鄜(今富縣)、夏(今靖邊縣北)等州調集的唐軍。 [10]  八月,鄜延節度使李孝昌、夏州節度使李思恭駐紮在東渭橋(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黃巢派朱温前去抵禦。 [11]  九月,朱温在東渭橋一帶大敗唐將李思恭、李孝昌等軍。 [12]  十一月,孟楷、朱温乘勝在富平大破鄜州李孝昌、夏州李思恭的兵馬,二李潰不成軍,逃回了原來的藩鎮。 [13-14] 

朱温叛齊降唐

中和二年(882年)二月,黃巢任命朱温為同州(今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防禦使,讓朱温自行攻取。朱温從丹州(今陝西宜川)領兵南下,很快攻克同州,同州刺史米誠逃奔河中。當時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屯紮了數萬軍隊,糾合其他藩鎮,計劃收復同州。朱温與王重榮在河中交戰, [15]  王重榮挑選精鋭甲士三萬人攻打朱温,朱温大懼,將舟船全部鑿沉在河中。 [16] 
朱温被王重榮擊敗後向黃巢請求支援,進上十次表章,均被黃巢的左軍使孟楷隱報。又聽説黃巢軍隊勢力窘迫困厄,將帥大多軍心渙散,他的親信將領胡真謝瞳勸他反正降唐,朱温推知黃巢起義軍必將失敗,於是有投降唐朝的準備。 [17-18] 
中和二年(882年)九月,朱温同身旁心腹計議,殺了黃巢的監軍使嚴實,率領全同州軍民投降王重榮。楊復光想要斬殺朱温,王重榮阻止説:“如今招降黃巢兵馬,投降的一律赦免,況且朱温此人驍勇可用,殺了他怕是不祥。” [16]  朱温認王重榮為舅父,王鐸遵守詔令以朱温為同華節度使。 [19]  王重榮當天就趕快寫成奏章上報朝廷。唐僖宗蜀郡看到奏章就高興地説:“這是上天賜給我的上將啊”。下詔授給朱温左金吾衞大將軍的官職,擔任河中行營副招討使,又賜名“全忠”。 [20]  從此朱温統率他的舊部以及河中的兵士一起行動,所到之處戰無不克。 [21] 
中和三年(883年)二月,唐朝廷任朱温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要等到唐軍收復京城後赴任。 [22]  於是朱温加緊與各路唐軍圍攻長安。四月,黃巢退出長安,由藍田關(今藍田境)東出, [23]  攻入蔡州(今河南省汝南縣),唐蔡州節度使秦宗權投降,於是進圍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

朱温解圍陳州

中和三年(883年)七月,朱温進入汴州上任節度使,朱温這時三十二歲。從此,汴州(宣武軍)成為他的大本營。當時汴、宋等地饑民遍野,官民所用物資都窮盡,內外兵馬驕橫難以壓制,面臨着內外危機,而朱温的兵勢卻日益增加。當時蔡州刺史秦宗權同黃巢餘黨糾合,一同包圍陳州。唐僖宗下詔書,因為黃巢未平,加朱温為東北面都招討使,去支援陳州。 [24-25] 
後梁太祖朱温像 後梁太祖朱温像
中和四年(884年)春天,當時黃巢的兵勢還非常強,周岌、時溥、朱温等難以獨自抵擋,一起求救於河東節度使李克用。 [26]  朱温在瓦子寨襲擊黃巢的部隊,攻下了瓦子寨;黃巢的大將李唐賓、楚丘王虔裕投降了朱温。 [27]  當時,陳州四面有很多黃巢殘餘的部隊,朱温分兵撲滅包圍陳州的黃巢軍隊,經歷大小四十次戰鬥。四月,朱温軍隊攻下西華寨,黃巢大將黃思鄴只剩下一人騎馬逃奔陳州。朱温乘勝追擊,鼓譟而進。黃巢的軍隊退走, 朱温攻入陳州。 [28]  因為陳州刺史趙犨很感激朱温,到他馬前迎接,繼而歸附於他。 [29]  不久聽説黃巢餘黨還在陳州北面的故陽壘,朱温就直接回到汴州。
這時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奉唐僖宗詔令,統率騎兵數千人馬共同圖謀消滅黃巢,與朱温會合在中牟的北面的王滿渡與黃巢的軍隊開戰,等黃巢的軍隊渡河一半的時候襲擊他,最後大敗黃巢,殺死黃巢軍一萬多人,黃巢殘部很快束手投降。大將霍存葛從周張歸厚張歸霸等人也都跪倒在朱温的馬前,朱温赦免了他們的罪行並收容了他們。 [30-31] 
中和四年(884年)五月十四日,朱温和李克用的軍隊回到汴州,李克用被安置在上源驛客館裏。接着朱温大擺宴席犒勞他,李克用乘酒醉大發脾氣,惹怒了朱温。這天晚上,朱温命令士兵火攻李克用的住地。恰好碰上大雨,雷電交加,李克用趁着雷電光翻牆逃去,只殺死他的部下百餘人。 [32-33]  李克用到達軍中後,向唐僖宗訴訟此事,請求對朱温用兵,唐僖宗從中調和,加封李克用為隴西郡王來安撫他,沒有治朱温的罪。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陳州百姓為感謝朱温解陳州之圍,為朱温修建了生前受祭的祠堂。同年,黃巢兵敗逃去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身死,蔡州秦宗權接替黃巢的位置。 [34]  秦宗權縱兵四出,侵犯周圍的藩鎮。朱温被秦宗權所攻,情勢十分危急,朱温向天平節度使朱瑄求救,朱瑄派他的從弟朱瑾帶兵去營救朱温,在合鄉擊敗秦宗權。朱温十分感激朱瑄,與朱瑄結拜為兄弟。 [35]  九月二日,唐僖宗就地加封朱温為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封為沛郡侯,食邑一千户。 [36] 

朱温討平蔡州

光啓元年(885年)春天,秦宗權部搶奪亳州潁州,朱温率領軍隊前去救助,到達焦夷,與秦宗權部交戰,殺死敵軍數千人,活捉敵將殷鐵林,砍下他的頭顱懸掛城門警示就返回了。三月,唐僖宗從蜀地回到長安,改元為光啓。四月十四日,又加封朱温為檢校太保,將食邑增加到一千五百户。十二月,河中太原的敵軍逼近長安,唐僖宗離開長安抵達鳳翔。 [37] 
朱温 朱温
光啓二年(886年)春天,秦宗權部更加猖狂。當時唐朝皇室勢力微弱,許多道和州的軍隊不聽皇室的指揮,所以秦宗權得以橫行為害,接連攻陷汝、洛、懷、孟、唐、鄧、許、鄭等州,方圓幾千裏,幾乎斷絕了人煙,只有宋、亳、滑、潁等州僅能閉關自守而已。朱温多次出兵與他們交戰,但是有時勝利有時失敗,百姓惶恐朱温戰敗,使他們遭到掠殺。 [38]  三月一日,唐僖宗頒佈詔令封朱温為沛郡王。同時,滑州義成軍節度使安師儒因部下叛亂而被推翻,牙將張驍自任為滑州留後。朱温於是遣朱珍、李唐賓征討,隨即攻取下滑州,任命胡真為滑州留後。 [39]  同月,唐僖宗御駕移到興元府。十二月,唐僖宗頒佈詔令加封朱温為檢校太傅,改封為吳興郡王,食邑三千户。 [40] 
光啓三年(887年)春二月一日,朱温按照詔命以朱珍為淄州刺史,派他到東道招募兵士。十天之內,應募的有一萬多人。四月八日,回到汴州,朱温高興地説:“我的大事可以成了。”這時,蔡州秦宗權的部將張日至屯紮在北郊,秦賢屯紮在版橋,各自都有幾十萬人,樹起的柵欄相連二十里,軍勢非常強盛。朱温對諸位將領説:“他們正在養精蓄鋭以等待時機,一定會來進攻我們。況且秦宗權估計我們兵力少,又不知道朱珍已經來到,以為我們害怕,只能堅守陣地而已。不如出其不意,先發制人。”於是親自領兵進攻秦賢的營寨,將士們奮勇爭先,秦賢果然沒有防備,接連攻克四座營寨,殺死一萬多人,當時人們都以為有天神在暗中相助。二十七日,秦宗權將領盧瑭帶領一萬多人在圃田北面的萬勝戍沿汴水兩岸紮營,跨河面建起橋樑,以控制河運道路。朱温挑選精兵鋭卒去襲擊他。這時正好下起了大霧,朱温部隊到達盧軍營壘的時候才被發現,於是闖入盧軍軍營掩殺,盧軍投水而死的人非常多,盧瑭也投河自盡。秦宗權在河南的諸多部隊接連戰敗,不敢再貿然進擊。 [41] 
五月三日,朱温從酸棗門出兵,從清晨到中午,與秦宗權軍短兵相接,大敗秦宗權,追殺二十多里,死屍堆積。秦宗權對這次的失敗感到羞恥難當,因此更加暴虐,於是從鄭州親自帶領幾位將領突襲,徑直奔入張晊軍營中。五月八日,朱温在兗、鄆、滑州的軍隊都趕來增援,在汴水岸邊擺開陣勢,大軍武器精良,十分雄壯,旌旗蔽日,非常壯觀。秦宗權看到朱温大軍的軍容,不敢出軍營一步。第二天,朱温指揮各路軍隊,一齊進攻秦宗權軍營,從清晨四時到下午四時,殺敵兩萬多人。到夜晚收兵,獲得數不清的牛馬、輜重物品、武器鎧甲和俘虜。當夜秦宗權、張日至偷偷逃走,天快亮時追捕他們,追到陽武橋便回來了。 [42]  秦宗權在與朱温的幾次交戰中,都以失敗告終。因為自己的兵力是朱温的數倍,卻屢屢敗給朱温,心中憤怒不已。敗退至鄭州時,屠殺城內的百姓,掠奪城內的房屋,許久才離開。 [43]  接着又把兵力分散在陝、洛、孟、懷、許、汝等州,佔據在那裏。因為手下的士卒恐懼朱温,以至於朱温率軍隊到達時,守城的人都棄城逃走。 [44] 
文德元年(888年)三月三日,唐昭宗即位。 [45]  龍紀元年(889年)二月,秦宗權的部下申叢變節,打斷秦宗權的雙腿,並把他囚禁起來,遣使向朱温報告。朱温當天接受詔令任申叢為淮西留後官。不久,申叢又被部將郭璠殺害。同月,郭璠押解秦宗權前來獻給朱温,朱温派人用囚車將秦宗權解押到長安。到達長安後,唐昭宗前往延喜樓接受俘虜,立即在一棵獨柳樹下面將秦宗權斬首。蔡州平定。唐昭宗詔令增加太朱温邑實封一百户,賜給莊園和住宅各一處。三月,又加封朱温為檢校太尉、兼任中書令,進封為東平王,以獎賞平定蔡州的功勞。 [46] 

朱温平定鄆兗

朱温在抵禦秦宗權時,鄆州朱瑄、兗州朱瑾都領兵來救援。到秦宗權被擊敗,朱温因為朱瑄、朱瑾與自己同姓,又對自己出過力,都送給厚禮讓他們回去。朱瑄、朱瑾因為朱温的軍士們勇敢強悍,偷偷地在曹州和濮州的邊界上懸賞重金布帛來招誘他們,軍士們為了財貨之利而離開的人很多,朱温立即傳送檄文去譴責他們,朱瑄的回話很無禮,朱温與他們的矛盾便因此產生了。 [47] 
景福元年(892年)二月三日,朱温親征鄆州,先派遣朱友裕在斗門屯駐軍隊。九日,朱友裕駐紮在衢南,這天晚上,朱瑄率領一萬步兵、騎兵在斗門擊敗朱友裕,朱友裕向南方撤退。十日,朱温於早晨援救斗門,不知道朱友裕已經撤走,先到斗門的人都被鄆州兵所殺。朱温追趕鄆州兵,沒有追上,於是在村落間暫時停駐軍隊。這時朱瑄還在同州。十二日,朱温率領軍隊返回鄆州,遭到朱瑄部隊的攻擊,朱温駕馬向南奔逃,擺脱了敵軍的追擊。 [48] 
晚唐軍閥割據形勢 晚唐軍閥割據形勢
乾寧元年(894年)二月,朱温親自率領大軍從鄆州東路向北到達魚山。朱瑄偵察到後,同樣領兵直奔魚山。兩軍在此地相遇,立即展開激戰。朱瑄兵敗,被殺死一萬多人,殘兵擁擠着進入清河城,朱温在魚山下收聚敵屍築起高大的墳墓以記戰功,駐軍幾天後返回。 [49] 
乾寧二年(895年)正月二十九日,朱温派朱友恭率領軍隊攻伐兗州,挖成塹壕圍住兗城。不久,朱瑄從鄆州率領步卒騎兵運送支援的糧食想進入兗州,朱友恭埋下伏兵擊敗了他們,在高吳將他們的軍糧全部奪過來,趁機俘虜了蕃將安福順、安福慶。
乾寧二年(895年)十一月,朱瑄派部將賀瑰、柳存以及蕃將何懷寶等一萬多人襲擊曹州,想解除兗州的圍困。朱温聞訊後,從兗州帶領軍隊策馬飛奔到鉅野南邊,擊敗了他們,活捉賀瑰、柳存、何懷寶及殘餘三千多人。 [50] 
乾寧四年(897年)正月,朱温率領洹水的軍隊大舉攻伐鄆州。十五日,在濟水旁邊安營紮寨,龐師古命令諸將撤下各種樹木搭起橋樑。十九日夜晚,龐師古率領中軍先渡過濟水,吶喊聲震撼鄆城,朱瑄聽到後,棄城夜逃。葛從周追到中都北面,抓住了朱瑄和他的妻子兒女獻上,立即被誅殺在汴橋下面。鄆州平定。二十三日,朱温進入鄆城,任命朱友裕為鄆州兵馬留後。這時朱温聽説朱瑾與史儼兒在豐、沛一帶蒐括軍糧,只留下康懷英據守兗州,朱温因而乘勝派遣葛從周帶領大軍襲擊兗州。康懷英聽説鄆城失守,接着又有葛從周大軍來臨,就出城投降。朱瑾、史儼兒便逃奔淮南。鄆州、兗州平定。以葛存周任兗州留後。 [51] 

朱温西攻鳳翔

主詞條:鳳翔之戰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劉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次年初,與朱温關係密切的宰相崔胤與護駕都頭孫德昭等殺劉季述,昭宗復位,改年號為天覆,進封朱温為東平王。 [52]  此後,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殺宦官,而韓全誨等宦官則以鳳翔(今屬陝西省)李茂貞邠寧(今彬縣、寧縣王行瑜等為外援。
同年十月,崔胤矯詔令朱温帶兵赴京師,朱温乘機率兵七萬由河中攻取同州、華州(今華縣),兵臨長安近郊。韓全誨等劫持昭宗到鳳翔投靠李茂貞。 [53]  朱温追到鳳翔城下,要求迎還昭宗。韓全誨矯詔令朱温返鎮。
天覆二年(902年),朱温在一度返回河中之後再次圍攻鳳翔,多次擊敗李茂貞。前來救助李茂貞的鄜坊節度使李周彝也被攔截而歸降朱温。鳳翔鎮被圍日久,城中食盡,凍餓死者不可勝計。
李茂貞被圍無奈,於天覆三年(903年)正月殺韓全誨等二十人,與朱温議和。朱温挾昭宗回長安,昭宗從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對朱温説:“宗廟社稷是卿再造,朕與戚屬是卿再生。”因此他對朱温唯命是從。不久,朱温殺第五可範等宦官七百多人。唐代中期以來長期專權的宦官勢力受到了徹底的打擊。朱温則被任命為守太尉、兼中書令、宣武等軍節度使、諸道兵馬副元帥,進爵為梁王,並加賜“迴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榮譽頭銜和御製《楊柳詞》5首。 [54] 

朱温代唐建梁

天佑元年(904年),朱温商議將唐昭宗接到洛陽,擔心唐室大臣反對,於是命令養子朱友諒假託昭宗詔令,誅殺了丞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等人,再上奏表堅決請求昭宗到洛陽,昭宗不得已聽從了。朱温便下令長安百姓按籍遷移,拆毀長安宮室、房屋,將木料順渭水漂下,在洛陽營建宮室。 [55]  唐昭宗到達洛陽時,唐廷的六軍侍衞之士,已經散亡殆盡,昭宗身邊衞士及宮中之人均為朱温派來的人。從長安至洛陽途中,昭宗身邊尚有小黃門及打球、內園小兒二百多人,對於這些人朱温也不放心,命人灌醉後全部坑殺。然後換上年貌、身高相當的二百人頂替,昭宗初不能辨,後來才有所察覺。在這種情況下,昭宗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隨時可能成為朱温的俎上之肉。 [56] 
梁太祖朱温 梁太祖朱温
朱温強迫昭宗遷都洛陽後,河東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襄陽趙匡凝等地方實力派組成了聯盟,以興復唐室討伐朱温為名,倡議天下共伐之。朱温決定舉兵西討,又擔心昭宗會有所舉動,於是決定殺死昭宗,另立新君。天佑元年(904年)八月,他指示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蔣玄暉等人,乘夜暗之際,以入宮奏事為名,率兵進入內宮,殺昭宗後宮河東夫人裴貞一,闖入昭宗所在的何皇后椒蘭殿,昭宗身穿單衣繞殿柱而逃,被追上殺死,年僅三十八歲。保護昭宗的昭儀李漸榮也被殺。蔣玄暉本來還要殺何皇后,經其苦苦哀求,才因朱温只下令殺昭宗而免其一死。 [56] 
唐昭宗死後,朱温立昭宗嫡次子也是第九子李柷為帝,時年十三歲,史稱唐哀帝,何皇后則被尊為皇太后。次年,朱温又命蔣玄暉殺死了李裕等昭宗九子。朱温認為唐朝的朝臣中還有不少人忠於李唐皇室,是自己建立新王朝的障礙,必須徹底剷除,才能順利達到目的。朱温的得力謀士李振,早年屢試進士不中,因而對這些所謂衣冠大族非常痛恨,同時也痛恨科舉出身的朝士,也極力主張將這些人全部殺掉。於是朱温在滑州白馬驛一舉屠殺裴樞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李振意猶未盡,對朱温説:“此輩常自稱是清流,應當投入黃河,使之變為濁流!”朱温大笑,立即命人把這些屍體投入滾滾黃河。史稱這次事變為“白馬驛之禍”。唐王朝經此一變,已經完全失去了統治基礎,唐哀帝雖仍在位,實際上已經等於亡國。 [56] 
朱温急於稱帝,而十一月,其心腹蔣玄暉柳璨、太常卿張廷範等認為天下未平,不可太急,朱温不悦,也不接受他們提出的封大國、加九錫、加殊禮這些受禪改朝換代的預備程序,朝廷以朱温為相國、總百揆,以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天雄、武順、佑國、河陽、義武、昭義、保義、戎昭、武定、泰寧、平廬、忠武、匡國、鎮國、武寧、忠義、荊南等二十一道為魏國,進封朱温為魏王,仍加九錫時,朱温即怒而不受。先前柳璨陷害了太多朝臣,朱温對他也厭惡,十二月,柳璨勸哀帝禪位並奉哀帝命去汴州表達禪位之意,被朱温拒絕。就在柳璨、蔣玄暉等日夜籌謀改朝換代之際,何太后也派宮女向蔣玄暉乞求禪讓後放過自己母子。宣徽副使王殷、趙殷衡嫉恨蔣玄暉,趁機誣陷蔣玄暉私通何太后、意圖拖延時間等候時機復唐。此時,朱温三次上表辭讓魏王、九錫,詔許之,改以為天下兵馬元帥,但朱温已將汴州府舍修為宮闕。朱温相信王殷、趙殷衡的説辭,便遣使殺蔣玄暉,密令王殷、趙殷衡去積善宮將何太后縊殺,再貶殺柳璨、張廷範。唐哀帝也被迫下詔稱母后之死系私通蔣玄暉事發自殺,追廢母后為庶人。新年的祭天也因太后喪及“宮闈醜聞”為由而沒有舉行。 [57]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之後,接受唐哀帝禪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為朱晃,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升汴州為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建為東都,而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廢17歲的唐哀帝為濟陰王,遷往曹州濟陰囚禁。次年二月,將其殺害。 [56] 

朱温潞州之戰

主詞條:潞州之戰
後梁周邊形勢 後梁周邊形勢
開平元年(907年)五月,因境內的潞州(今山西長治)被李克用佔據,而潞州又是進擊太原的必要之地,於是朱温任康懷貞為潞州行營招討使,率領將兵八萬攻伐潞州。六月,康懷貞率軍抵達潞州,揮動大軍晝夜猛攻攻。但苦戰多日,依然久攻不下,於是大動土木,環潞州城深挖溝壕,多築堡壘,使潞州城與外面完全隔絕,準備長期圍攻。李克用聞訊立刻率大軍救援潞州,幾乎調動境內全部兵馬。同時又派兵攻打潞州南面的澤州(治今山西省晉城市),欲切斷梁軍的退路和軍需補給線,朱温派範居實,統兵增援澤州。八月,李克用的援軍已經到達,駐紮在離潞州僅二十里的高河鎮,不斷派出騎兵襲擊圍城的梁軍。朱温則改派李思安取代康懷貞。 [58] 
開平二年(908年)一月,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繼位。朱温先以為這是李克用的誘敵之計。二月,將昭宣帝殺害。於同年三月,親自來到澤州,開始指揮部隊從潞州撤軍。後來確定李克用已死無詐,又召回圍攻潞州的軍隊,繼續包圍潞州。因為李思安久攻潞州不僅沒有絲毫建樹,反而損失將校四十餘人,士卒損失數以萬計,於是將李思安召到澤州,革除其全部官爵,另任命劉知俊為潞州行營招討使。劉知俊率精兵萬餘進攻,小勝而驕,結果遭到新繼位的李存勖偷襲而大敗,梁兵傷亡數以萬計,至此解了長達一年多的潞州之圍。朱温聞訊感嘆道:“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小名),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之相比,就像豬狗一樣!”

朱温親征河北

開平五年(911年),河北趙王王鎔歸附李存勖,朱温派遣王景仁征討,王鎔於是請求李存勖援助他。這年冬天,王景仁與李存勖的部隊在柏鄉相遇,在同李存勖交戰中慘敗而歸。
乾化元年(911年)七月,燕王劉守光稱帝,李存勖聞訊,前去討伐,劉守光不敵李存勖,寫信請求朱温援助。朱温深知幽燕一旦落入李存勖手中,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決定攻打王鎔以此聲援劉守光。
乾化二年(912年)二月十五日,朱温率軍從洛陽出發,號稱五十萬大軍。 [59]  二月二十六日,朱温到達魏州(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北),命楊師厚等圍棗強(今棗強縣東),賀德倫等圍蓨縣(今景縣)。 [60]  楊師厚晝夜急攻,棗強因城小,很快被攻陷。當時蓨縣還沒有破城,朱温隨與楊師厚的部隊前去支援賀德倫,將軍隊駐紮在蓨縣以東,可蓨縣還未取下,卻被數百敵騎攻擾了軍營,火燒了很多帳篷和糧草,軍心因此大喪。而李存勖的攻勢很快,幾盡將劉守光消滅,劉守光無法與李存勖繼續抗衡下去,朱温“圍魏救趙”的方法也失去了作用,隨即收攏軍隊撤退。朱温年老體弱,本來就患病在身,路上的顛簸更加重了他的病情,以至於不能乘坐轎子,一路歇歇停停,五月六日才返回洛陽。 [61] 
五月十五日,朱温病情越發沉重,對近臣十分悲傷地説道:“我經營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餘孽竟能死灰復燃如此猖狂!我看他李存勖的志向不小,上天卻又欲奪我餘年,幾個兒子皆非其敵手,我將死無葬身之地了”。説着竟哭泣失聲,昏死過去了,近臣一面失聲呼叫,一面急傳御醫,待其漸漸甦醒過來,御醫也火速來到,急忙診脈用藥,病情這才稍稍緩解。 [62] 

朱温遇弒身亡

因為朱温長子郴王朱友裕早死,因此從建國稱帝以來,朱温始終未立太子。此時他明白自己命不久矣,而其他幾個親子又不堪重用,僅僅養子博王朱友文尚可成氣,因而決定傳位於他。 [63] 
朱友文駐守在東都開封,朱温於是將傳國玉璽交給其妻王氏,讓她去召回朱友文,事情被郢王朱友珪的妻子張氏探知,告於朱友珪,朱友珪這時是控鶴都指揮使,控鶴都負責皇宮的警衞工作。 [64]  朱温看出朱友珪有野心,又下詔即將朱友珪調任為萊州刺史,朱友珪知道這是為了傳位給朱友文做的準備,如若自己起身赴命,那麼從此就與皇帝寶座無緣,而且當時大多被貶到地方的人,緊接着就追命賜死,恐有殺身之禍,朱友珪更不能自安。 [65-66]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二十二日,朱友珪穿上庶裝,裝扮成庶人進入左龍虎軍,把情況向統軍韓勍説明,韓勍是朱友珪的老部下,恐發生變故因此受到波及不能自保,於是與朱友珪一拍即合,決定協助他弒父篡位。 [67]  韓勍帶領着自己信任的親兵五百人,換上控鶴軍士的服裝,跟隨朱友珪混入皇宮中隱蔽起來,至半夜啓動,砍斷萬春門的門閂湧入朱温所在的寢殿,此時宮人因恐懼而呼號奔走地逃逸了。 [68]  朱温從牀上驚醒坐起,問:“造反的人是誰”朱友珪走入回答:“不是別人,是我!”朱温對着朱友珪説:“我早懷疑此賊,憤恨沒有殺之。你如此悖逆,殺父篡位,老天爺會放過你嗎?”朱友珪指示自己的馬伕馮廷諤説“將老賊萬段”馮廷諤提刀追砍,朱温奮起,繞着大殿內的柱子躲避,期間馮廷諤揮刀三次都劈到了大柱子上,最後朱温力乏,倒於牀榻,馮廷諤找準機會向朱温的腹部刺了一刀,刀刃從後背穿透出來,朱温隨即斃命。 [69-70] 
朱温被殺死之後,朱友珪使人將寢宮地磚扒開,挖一個坑,用蚊帳包裹其屍,然後埋入寢宮地下,即派供奉官丁昭溥策馬飛奔傳要將朱友文賜死的偽詔, [71]  並於清晨呼使文武百官集中在大殿上,宣讀偽造的皇帝詔書“博王朱友文謀圖造反,指示殺駕,昨日夜,有穿盔帶甲的兵士突入皇宮,幸好依賴於郢王友珪的忠孝,親率控鶴軍士將其殲殄,保全了朕的性命。然朕之病情也因為昨晚發生的事情而更加嚴重了,故此現以郢王友珪監國,主持軍國大事。” [72] 
六月二十六日,丁昭溥返回,朱友珪確認朱友文已死,公開了朱温駕崩的消息,而後又公佈假遺命制書,宣佈繼帝位, [73]  定明年的年號為“鳳歷”給朱温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陵墓叫宣陵, [74]  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在伊闕下葬。 [75]  朱友珪加冕登基,可朝中人人都清楚他弒父篡位的事實,即使朱友珪用財寶賄賂,大多也不情願輔佐他,君臣因此離心離德。 [76]  又因朱友珪軟弱失策,對在外的藩王們沒有采取先發制人,導致均王朱友貞藉此機會,暗中糾集了其他藩王和舊將帥們為外應,確保有與朱友珪進行長期軍事對抗的實力,並策動統領洛陽禁軍的袁象先為內應,約定發動宮廷政變。
朱友貞先於鳳曆元年(913年)一月,起兵討伐朱友珪,朱友珪派出攔截迎戰的部隊首戰不力,接着被朱友貞勸降,繼而又策反了開封龍驤軍眾將,因此朱友貞於二月順利進入東都開封。之後袁象先在西都洛陽向朱友珪發難,率兵幾千衝入皇宮中,朱友珪聞訊兵變,同皇后張氏及馮廷諤逃命,來到宮樓北垣樓下,將要出去,可朱友珪知道自己總還是不能逃脱,就讓馮廷諤將自己與皇后張氏殺死,緊接着馮廷諤也自盡了。 [77]  朱友珪死後,袁象先攜傳國玉璽至東都開封,朱友貞等來玉璽就在開封即位,追廢朱友珪為庶人,除朱友珪的年號,複稱乾化(913年)三年。 [78] 

朱温為政舉措

朱温政治

朱温特別珍愛人才,而且他這種求賢若渴的心態非常急切。剛剛接受唐帝的禪讓,朱温就立刻遣官臣去民間搜尋賢良之人,特別針對身居下位有能力但沒地方施展的人才,如有找到,朱温往往都特加擢拔任用。對於那些知曉朝廷政策弊病的人所上表的奏章,朱温也大都親自翻閲,選擇一些有利的建議施行。
對於權豪橫行的現象,朱温也進行壓制。比如朱温的愛將寇彥卿一次上朝時,途中有人未來得及避讓,被他的隨從打死,朱温因此嚴懲了寇彥卿,沒有因為寇彥卿功臣的身份而袒護他。 [79] 

朱温軍事

朱温在稱帝前,就確立了嚴格的軍法,如果將校有陣亡的,他部隊所屬的士卒也要全部斬首,稱之為“跋隊斬”。因此士卒常因為所屬部隊的主將死亡而逃跑,不敢歸隊。朱温於是命令軍士全都在面部刺字來記錄所在軍號,這樣逃跑的人大多被關口津渡的人認出而抓住送回所屬。所以,逃亡者都聚集在山林川澤之中做強盜,成為州和縣的大害。朱温稱帝之後,隨即廢除這套軍法,並且頒詔令赦免這些人的罪過,從今以後即使臉部刺字也聽任回鄉裏。所以那些迫不得已為盜的人,大都散夥回家,使強盜減少了十之七八。 [80] 
對於處理軍隊和地方的關係,朱温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了保證地方行政的順利,朱温給手下將領下達了命令:不論軍階多高,有多少人馬,在政務方面,一律聽從地方官員管理和安排。有了朱温的“最高命令”,地方官員和軍隊將領發生紛爭的概率,減小了許多。這樣一來,權責分明,自然有利於國家的安定團結。

朱温經濟

由於常年的戰亂造成大批青壯年勞動力的損失,百姓為躲避戰亂以及繁重的賦税徭役,紛紛流離失所,導致大量的農田荒蕪,對農業生產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朱温建國之後,狠抓農業生產,獎勵農耕,減輕租賦,將耕牛租借給沒有耕牛的農民以供生產。這一系列的寬容政策,使之成為梁數十年征戰的經濟支柱。 [81] 

朱温歷史評價

  • 劉崇之母:“朱三非常人也,汝曹善遇之。” [82] 
  • 李克用:“全忠妒功疾能,陰狡禍賊,異日必為國患。” [83] 
  • 新五代史》:“嗚呼,天下之惡梁久矣!自後唐以來,皆以為偽也。至予論次五代,獨不偽梁,而議者或譏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謂梁負大惡,當加誅絕,而反進之,是獎篡也,非《春秋》之志也。” [84] 
  • 何去非:“梁祖起於宛朐羣盜之黨,已而挾聽命之唐,鞭笞天下,以收神器,亦可謂一時之奸雄。然及其衰暮,而河、汾李氏基業已大,固當氣吞而志滅之矣。借使不遂及於子禍,則其後嗣有足以為莊宗之抗哉?此梁之亡不待旋踵也。” [85] 
  • 馬端臨:“及朱温舉兵內向,盡夷中人,廢神策,而唐之鼎祚移於內。” [86] 
  • 梁克家:“朱温以斗筲、穿窬之才,談笑而攘神器,士大夫亦欣然與之,莫敢正議。” [87] 
  • 洪邁:“朱梁之惡,最為歐陽公《五代史記》所斥詈。然輕賦一事,舊史取之,而新書不為拈出。其語云:‘梁祖之開國也,屬黃巢大亂之餘,以夷門一鎮,外嚴烽候,內闢污萊,厲以耕桑,薄其租賦,士雖苦戰,民則樂輸,二紀之間,俄成霸業。及末帝與莊宗對壘於河上,河南之民,雖困於輦運,亦未至流亡。其義無他,蓋賦斂輕而丘園可戀故也。及莊宗平定梁室,任吏人孔謙為租庸使,峻法以剝下,厚斂以奉上,民產雖竭,軍食尚虧,加之以兵革,因之以饑饉,不四三年,以致顛隕。其義無他,蓋賦役重而寰區失望故也。’予以事考之,此論誠然,有國有家者之龜鑑也。”
  • 王夫之:①“曹操師之以殺孔融、奪漢室;朱温師之以殲清流、移唐祚;流波曼衍,小人以之亂國是而禍延宗社。” [88]  ②“朱温起於羣盜,兇狡如蛇虺,無尺寸之功於唐,而奪其三百年磐石之社稷。” [89] 
  • 方浚師:“他若曹丕之收父妾,朱温之奸子婦;北魏張祚,其叔母馬氏及姑姊妹,兄弟之子皆淫之。蒙遜子牧犍淫其嫂李氏,兄弟三人傳嬖之。嗚呼!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90] 
  • 呂思勉:“梁太祖的私德,是有些缺點的,所以從前的史家,對他的批評,多不大好。然而私德只是私德,社會的情形複雜了,論人的標準,自亦隨之而複雜,政治和道德、倫理,豈能併為一談?就篡弒,也是歷代英雄的公罪,豈能偏責一人?老實説:當大局阽危之際,只要能保護國家、抗禦外族、拯救人民的,就是有功的政治家。” [91]  “當一個政治家要盡他為國為民的責任,而前代的皇室成為其障礙物時,豈能守小信而忘大義?在唐、五代之際,梁太祖確是能定亂和恤民的,而歷來論者,多視為罪大惡極,甚有反偏袒後唐的,那就未免不知民族的大義了。惜乎天不假年,梁太祖篡位後僅六年而遇弒。末帝定亂自立,柔懦無能,而李克用死後,其子存勖襲位,頗有英鋭之氣。”
  • 毛澤東:“朱温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92] 
  • 白壽彝:“朱温的濫殺是歷史上罕見的。朱温的荒淫,行同禽獸,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
  • 劍橋中國隋唐史》:“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善於作戰和有決心,他也以此訓練和造就了他的強有力的軍隊。但也應該提到,他的成功還大大地歸因於他的殘酷無情和詭計多端,而這一點甚至在那個野蠻的時代也是數一不二的。” [3] 
  • 梅毅:“後梁的朱温,殘暴不仁,兒孫不肖,又喜歡與兒媳通姦。給自己兒子戴綠帽子,朱三真乃古今一大忍人、惡人。” [93] 

朱温軼事典故

朱温天顯異象

傳説朱温出生的那天晚上,天顯異象,“所居廬舍之上,赤氣上騰”,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一片紅光。鄰居都以為朱家失火了,紛紛提着水桶,端着臉盆,趕到朱家救火。誰知跑到朱家門口一看,一切平靜如常,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94] 

朱温宜為車轂

朱温曾經和自己的幕僚及遊客坐在大柳下,朱温自言自語地説:“這棵樹應該做車轂。”大家都不做聲。有幾個遊客起身回答説:“應該做車轂。”朱温勃然大怒,大聲説:“書生們喜歡順口玩弄別人,你們都是這一類的人!車轂必須用榆木製作,柳木豈能做!”他便對左右的人説:“還等什麼!”左右數十人,拉出説“適宜做車轂”的門客全部打死。 [95] 

朱温幕後賢妻

皇后張惠對朱温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張惠既有温柔的一面,又有英武的一面。不但內事做主,外事包括作戰也常讓朱温心服口服。有時候朱温已率兵出征,中途卻被張惠派的使者趕上,説是奉張夫人之命,戰局不利,請他速領兵回營,朱温就立即下令收兵返回。這必然影響到內部的團結和戰鬥力,張惠對此也很明瞭,就盡最大努力來約束朱温的行為,使朱温集團內部儘可能少地內耗,一致對外。
張惠和朱温共同生活了二十餘年,在朱温滅唐建後梁前夕卻染病去世。朱温得到張惠病重的消息,急忙趕了回來。臨終前,張惠還對朱温勸道:“既然你有這種建霸業的大志,我也沒法阻止你了。但是上台容易下台難,你還是應該三思而後行。如果真能登基實現大志,我最後還有一言,請你記下。“朱温忙説:“有什麼儘管説,我一定聽從。“張惠緩緩説道:“你英武超羣,別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時冤殺部下、貪戀酒色讓人時常擔心。所以'戒殺遠色'這四個字,千萬要記住!如果你答應,那我也就放心去了。“張惠死後,不僅朱温難過流淚,就連眾多將士也是悲傷不已。

朱温荒淫亂倫

朱温為黃巢同州刺史時,娶碭山富室女張氏為妻。張氏賢明有禮,朱温對她禮遇有加,每次遇到軍國大事,都必須與張氏進行商議,然後才出兵 [96]  。天祐元年(904年)張氏病死後,朱温開始縱情於聲色,朱温諸子常年在外統兵,朱温常常召自己的兒媳們入宮,與之私通 [97]  。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兵敗蓨縣,在行軍途中得病,回到洛陽,在張全義家的會節園避暑,逗留了數日,張全義的妻女都被朱温所姦淫 [98-99]  。張全義之子憤極要手刃朱温,為張全義苦苦勸止。至於朱温的兒子們對朱温的亂倫,不僅毫無羞恥,竟然利用妻子爭寵,博取歡心,爭奪儲位,真是曠古醜聞!養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長相很美,朱温尤其寵愛她,並時常想以朱友文為太子 [97]  。更讓人吃驚的是,朱温的兒子們對父親的亂倫行為不但不憤恨,反而不知廉恥地利用妻子在父親牀前爭寵,千方百計地討好朱温,博取歡心,以求將來能繼承皇位。 [100] 

朱温人際關係

朱温父母

關係
姓名
備註
父親
朱誠
朱温稱帝追尊為梁烈祖
母親
王氏
朱温稱帝追尊為文惠皇后 [104] 

朱温兄長

關係
姓名
備註
長兄
朱全昱
唐朝安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太師。朱温建梁,封為廣王,宋州節度使。贈尚書令,諡廣德靖王
次兄
朱存
朱温建梁,追封為朗王

朱温妻妾

關係
姓名
備註
妻妾
張惠
張惠沒有活至朱温稱帝之時,生前為魏國夫人。朱温追封張惠為賢妃,朱友貞追封為元貞皇太后
石氏
武威郡君,石彥辭妹
陳昭儀
---
李昭容
---
段美人
某氏

朱温兒子

關係
姓名
備註
親子
朱友裕
唐朝華州節度使,檢校太保,行營都統。朱温建梁,追封為郴王,贈太師
朱友珪
郢王,左右控鶴都指揮使。朱温病重時弒父自立
朱友璋
福王,鄆州留後
朱友雍
賀王
朱友徽
建王
朱友孜
康王
朱友貞
均王,東京留守,開封府尹。朱友珪弒父後,均王朱友貞聯合將領發動政變,廢殺朱友珪,自立為帝,即為後梁末代皇帝
義子
朱友文
博王,東京留守。原名康勤
朱友謙
冀王,河中護國節度使。原名朱簡。(此人後為李存勖義子)
朱友恭
唐朝左龍虎統軍。原名李彥威
朱友讓
原名李讓
朱漢賓
校朱元禮之子

朱温女兒

姓氏
封號
備註
朱氏
安陽公主
下嫁鄴王羅紹威之子羅廷規
朱氏
長樂公主
下嫁潁川縣伯趙犨之子趙巖
朱氏
金華公主
下嫁鄴王羅紹威之子羅廷規(繼室)
朱氏
普寧公主
下嫁趙王王鎔之子王昭祚
朱氏
真寧公主
---
參考資料( [101-103] 

朱温人物爭議

朱温的濫殺是歷史上罕見的。其一是濫殺戰俘。例如唐乾寧二年(895年)十一月,朱温在鉅野(今山東鉅野)之南大敗朱瑄部一萬餘人,殺戮將盡,俘虜3000餘人。傍晚打掃戰場時,忽然狂風暴起,沙塵沸湧。朱温竟藉故胡説:“這是因為殺的人還不夠!” [104]  下令把俘虜全部殺死。又如天覆三年(903年)五月,朱友寧攻青州博昌縣(今博興)月餘未下,朱温大怒,派遣劉捍督戰。朱友寧俘獲的十餘萬民眾,讓他們揹着木石,牽着牛驢,在城南推積土山。朱温到了之後,令人畜一起把木石運送到土山上,冤枉之聲,十里之外都能聽見。城陷之後,還把城中的民户全部屠盡,屍體放入清河,都被阻塞 [103]  。其二是濫殺部屬。朱温用法嚴峻殘酷,戰場上將校戰死,所部士兵生還即全部斬首,叫做“跋隊斬”。 [105]  他用這種野蠻的辦法來提高戰鬥力,因此一旦主將戰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歸。朱温就命軍士都文刺其面以記軍號,軍士或思鄉里逃去,關津輒執之送所屬,無不死者。其三是濫殺士人。 [106] 

朱温後世紀念

主詞條:梁宣陵
宣陵 宣陵
後梁宣陵位於伊川縣城東10公里的常嶺村北的高台地上。南為常嶺村,北為鄭潼路,東為溝丘嶺。西為常嶺村南北路。史載,後梁滅亡後,李存勖曾派兵發掘宣陵,掠奪陵中的珍寶,宣陵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後來,十年浩劫時期,宣陵繼續遭到破壞,石刻被砸,宣陵墳冢南側大部分被挖。

朱温史料索引

  • 《舊五代史·卷一·太祖第一》至《舊五代史·卷七·太祖第七》 [104-105] 
  • 《新五代史·卷一 梁本紀第一》 [107]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108]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 [109] 

朱温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70年
電影
陳星
1982年
電視劇
劉兆銘
2020年
電視劇
狼殿下
丁勇岱(劇中名為楚馗)
參考資料
  • 1.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氏,諱晃,本名温,宋州碭山人。
  • 2.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以唐大中六年歲在壬申,十月二十一日夜,生於碭山縣午溝裏。按台灣“中研院”所設“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換算為公元紀年,為852年12月5日。
  • 3.    《劍橋中國隋唐史》·晚唐時期中國權力的新結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9-19]
  • 4.    《新五代史·卷一· 梁本紀第一》:其父誠,以《五經》 教授鄉里,生三子,曰全昱、存、温。誠卒,三子貧,不能為生,與其母傭食蕭 縣人劉崇家。
  • 5.    《新五代史·卷一· 梁本紀第一》:帝既壯,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崇以其慵惰,每加譴杖。唯崇母自幼憐之。
  • 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温少孤貧,與兄昱、存隨母王氏依蕭縣劉崇家,崇數笞辱之,崇母獨憐之,戒家人曰:“硃三非常人也,汝曹善遇之。”
  • 7.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唐僖宗乾符中,關東荐饑,羣賊嘯聚。黃巢因之,起於曹、濮,饑民願附者 凡數萬。帝乃辭崇家,與仲兄存俱入巢軍,以力戰屢捷,得補為隊長。
  • 8.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唐廣明元 年十二月甲申,黃巢陷長安,遣帝領兵屯於東渭橋。是時,夏州節度使諸葛爽率 所部屯於櫟陽,巢命帝招諭爽,爽遂降於巢。
  • 9.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諸葛爽以工北行營兵頓櫟陽,黃巢將碭山硃温屯東渭橋,巢使温誘説之,爽遂降於巢。
  • 10.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和元年二月,巢以帝為東南面行 營先鋒使,令攻南陽,下之。六月,帝歸長安,巢親勞於灞上。七月,巢遣帝西 拒邠、岐、鄜、夏之師於興平,所至皆立功。
  • 1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鄜延節度使李孝昌、權夏州節度使拓跋思恭屯東渭橋,黃巢遣硃温拒之。
  • 12.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九月,李孝昌、拓跋思恭與尚讓、硃温戰於東渭橋,不利,引去。
  • 1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十一月,乙巳,孟楷、硃温襲鄜、夏二軍於富平,二軍敗,奔歸本道。
  • 14.    《西夏書事·卷一》:冬十一月,戰於富平不勝,奔夏州。諸鎮勤王,皆以師老遷延勿進。賊將知右軍事孟楷襲思恭軍於富平,思恭力不支,領殘眾奔歸本道。
  • 1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硃温寇河中,王重榮擊敗之。
  • 16.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重榮選兵三萬攻温,温懼,悉鑿舟沉於河,遂舉同州降。復光欲斬之,重榮曰:“今招賊,一切釋罪。且温武鋭可用,殺之不祥。”表為同華節度使。有詔即副河中行營招討,賜名全忠。
  • 17.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二年二月,巢以帝為同州防禦使,使自攻取。帝乃自丹州南行,以擊左馮翊, 拔之,遂據其郡。時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屯兵數萬,糾合諸侯,以圖興復。帝時與 之鄰封,屢為重榮所敗,遂請濟師於巢。表章十上,為偽左軍使孟楷所蔽,不達。 又聞巢軍勢蹙,諸校離心,帝知其必敗。
  • 18.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黃巢所署同州防禦使硃温屢請益兵以扞河中,知右軍事孟楷抑之,不報。温見巢兵勢日蹙,知其將亡,親將胡真、謝瞳勸温歸國。
  • 19.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九月,丙戌,温殺其監軍嚴實,舉州降王重榮。温以舅事重榮,王鐸承製以温為同華節度使,使瞳奉表詣行在。
  • 20.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以硃温為右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賜名全忠。
  • 21.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九月,帝遂與左右定計,斬偽監軍使嚴 實,舉郡降於重榮。重榮即日飛章上奏。時僖宗在蜀,覽表而喜曰:“是天賜予 也!”乃詔授帝左金吾衞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仍賜名全忠。自是率所 部與河中兵士偕行,所向無不克捷。
  • 22.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以河中行營招討副使硃全忠為宣武節度使,俟克復長安,令赴鎮。
  • 2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賊死及降者甚眾,官軍暴掠,無異於賊,長安室屋及民所存無幾。巢自藍田入商山,多遺珍寶於路。官軍爭取之,不急追,賊遂逸去。
  • 24.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三年三月,僖宗制授帝宣武軍節度使,依前 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仍令候收復京闕,即得赴鎮。四月,巢軍自藍關南走,帝 與諸侯之師俱收長安,乃率部下一旅之眾,仗節東下。七月丁卯,入於梁苑。是 時,帝年三十有二。時蔡州刺史秦宗權與黃巢餘孽合從肆虐,共圍陳州。久之, 僖宗乃命帝為東北面都招討使。
  • 2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宣武節度使硃全忠帥所部數百人赴鎮,秋,七月,丁卯,至汴州。時汴、宋荐饑,公私窮竭,內外驕軍難制,外為大敵所攻,無日不戰,眾心危懼,而全忠勇氣益振。詔以黃巢未平,加全忠東北面都招討使。
  • 2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黃巢兵尚強,周岌、時溥、硃全忠不能支,共求救於河東節度使李克用。
  • 27.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硃全忠擊黃巢瓦子寨,拔之;巢將陝人李唐賓、楚丘王虔裕降於全忠。
  • 28.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黃巢圍陳州幾三百日,趙犨兄弟與之大小數百戰,雖兵食將盡,而眾心益固。李克用會許、汴、徐、兗之軍於陳州。時尚讓屯太康,夏,四月,癸巳,諸軍進拔太康。黃思鄴屯西華,諸軍復攻之。思鄴走。黃巢聞之懼,退軍故陽裏,陳州圍始解。
  • 29.    《新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一》:全忠乃自將救犨,率諸鎮兵擊敗巢將黃鄴、尚讓等。犨以全忠為德,始附屬焉。
  • 30.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四年春,帝與許州田從異諸軍同收瓦子寨,殺賊數萬眾。是時,陳州四面, 賊寨相望,驅擄編氓,殺以充食,號為“舂磨寨”。帝分兵翦撲,大小凡四十戰。 四月丁巳,收西華寨,賊將黃鄴單騎奔陳。帝乘勝追之,鼓譟而進。會黃巢遁去, 遂入陳州,刺史趙犨迎於馬前。俄聞巢黨尚在陳北故陽壘,帝遂徑歸大梁。是時, 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奉僖宗詔,統騎軍數千同謀破賊,與帝合勢於中牟北邀擊之, 賊眾大敗於王滿渡,多束手來降。時賊將霍存、葛從周、張歸厚、張歸霸皆匍匐於馬前,悉宥而納之。
  • 3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戊辰,追及黃巢於中牟北王滿渡,乘其半濟,奮擊,大破之,殺萬餘人,賊遂潰。尚讓帥其眾降時溥,別將臨晉李讜、曲周霍存、甄城葛從周、冤句張歸霸及從弟歸厚帥其眾降硃全忠。
  • 32.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五月甲戌,帝與晉軍振旅歸汴,館克用於上源驛。既而備犒宴之禮,克用乘 醉任氣,帝不平之。是夜,命甲士圍而攻之。會大雨雷電,克用因得於電光中逾 垣遁去,惟殺其部下數百人而已。
  • 3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甲戌,李克用至汴州,營於城外,硃全忠固請入城,館於上源驛。全忠就置酒、聲樂,饌具皆精豐,禮貌甚恭。克用乘酒使氣,語頗侵之,全忠不平,薄暮,罷酒,從者皆沾醉,宣武將楊彥洪密與全忠謀,連車樹柵以塞衢路,發兵圍驛而攻之,呼聲動地。克用醉,不之聞;親兵薛志勤、史敬思等十餘人格鬥,侍者郭景銖滅燭,扶克用匿牀下,以水沃其面,徐告以難,克用始張目援弓而起。志勤射汴人,死者數十。須臾,煙火四合,會大雨震電,天地晦冥,志勤扶克用帥左右數人,逾坦突圍,乘電光而行,汴人扼橋,力戰得度,史敬思為後拒,戰死。克用登尉氏門,縋城得出,監軍陳景思等三百餘人,皆為汴人所殺。
  • 34.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六月,陳人感解圍之惠,為帝建生祠堂於其郡。 是歲,黃巢雖歿,而蔡州秦宗權繼為巨孽,有眾數萬,攻陷鄰郡,殺掠吏民,屠 害之酷,更甚巢賊,帝患之。
  • 3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縱兵四出,侵噬鄰道。天平節度使硃瑄,有眾三萬,從父弟瑾,勇冠軍中。宣武節度使硃全忠為宗權所攻,勢甚窘,求救於瑄,瑄遣瑾將兵救之,敗宗權於合鄉。全忠德之,與瑄約為兄弟。
  • 36.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九月己未,僖宗就加帝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封沛郡侯,食邑千户。
  • 37.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光啓元年春,蔡賊掠亳、潁二郡。帝帥師以救之,遂東至於焦夷,敗賊眾數 千,生擒賊將殷鐵林,梟首以徇軍而還。二月,僖宗自蜀還長安,改元光啓。四 月戊辰,就加帝檢校太保,增食邑千五百户。十二月,河中、太原之師逼長安, 觀軍容使田令孜奉僖宗出幸鳳翔。
  • 38.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二年春,蔡賊益熾。時唐室微弱,諸道州兵不為王室所用,故宗權得以縱毒, 連陷汝、洛、懷、孟、唐、鄧、許、鄭,圜幅數千裏,殆絕人煙,惟宋、亳、滑、 潁僅能閉壘而已。帝累出兵與之交戰,然或勝或負,人甚危之。
  • 39.    《新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一》:光啓二年三月,進爵王。義成軍亂,逐其節度使安師儒,推牙將張驍為留後,師儒來奔,殺之。遣朱珍、李唐賓陷滑州,以胡真為留後。
  • 40.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十二月,僖宗降制就加帝檢校太傅,改封吳興郡王,食邑三千户。
  • 41.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三年春二月乙巳,承製以朱珍為淄州刺史,俾募兵於東道,且慮蔡人暴其麥 苗,期以夏首迴歸。珍既至淄、棣,旬日之內,應募者萬餘人。又潛襲青州,獲 馬千匹,鎧甲稱是,乃鼓行而歸。四月辛亥,達於夷門。帝喜曰:“吾事濟矣。” 是時,賊將張晊屯於北郊,秦賢屯於版橋,各有眾數萬,樹柵相連二十餘里, 其勢甚盛。帝謂諸將曰:“此賊方今息師蓄鋭以俟時,必來攻我。況宗權度我兵 少,又未知珍來,謂吾畏懼,止於堅守而已。今出不意,不如先擊之。”乃親引 兵攻秦賢寨,將士踴躍爭先,賊果不備,連拔四寨,斬首萬餘級,時賊眾以為神 助。庚午,賊將盧瑭領萬餘人於圃田北萬勝戍,夾汴水為營,跨河為梁,以扼運 路。帝擇精鋭以襲之。是日昏霧四合,兵及賊壘方覺,遂突入掩殺,赴水死者甚 眾,盧瑭自投於河。河南諸賊連敗,不敢復駐
  • 42.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五月丙子,出酸棗門,自卯至未,短兵相接,賊眾大敗,追斬二十餘里,僵仆就枕。宗權恥敗,益縱其虐,乃自鄭州親領突將數人,徑入張晊寨。 其日晚,大星隕於賊壘,有聲如雷。辛巳,兗、鄆、滑軍士皆來赴援,乃陳兵於汴水之上,旌旗器甲甚盛。蔡人望之,不敢出寨。翌日,分佈諸軍,齊攻賊寨,自寅至申,斬首二萬餘級。會夜收軍,獲牛馬、輜重、生口、器甲不可勝計。是夜,宗權、晊遁去,遲明追之,至陽武橋而還。
  • 43.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權至鄭州,乃盡焚其廬舍, 屠其郡人而去。
  • 44.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始蔡人分兵寇陝、洛、孟、懷、許、汝,皆先據之,因是敗也, 賊眾恐懼,鹹棄之而遁。
  • 45.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三月庚子,昭宗即位。是月,蔡人石璠領萬眾以剽陳、亳,帝遣朱珍率精騎數千擒璠以獻。
  • 46.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蔡將申叢遣使 來告,縛秦宗權於帳下,折其足而囚之矣。帝即日承製以叢為淮西留後。未幾, 叢復為都將郭璠所殺。是月,璠執宗權來獻,帝遣行軍司馬李璠、牙校朱克讓檻 送於長安。既至,昭宗御延喜樓受俘,即斬宗權於獨柳樹下。蔡州平。昭宗詔加 帝食實封一百户,賜莊宅各一區。三月,又加帝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進封東平 王,賞平蔡之功也。
  • 47.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九月,亳州裨將謝殷逐刺史宋袞,自據其郡;帝親領軍屯於太清宮,遣霍存討平之。帝之御蔡寇也,鄆州朱瑄、兗州朱瑾皆領兵來援。及宗權既敗,帝以瑄、瑾宗人也,又有力於己,皆厚禮以歸之。瑄、瑾以帝軍士勇悍,私心愛之,乃密於曹、濮界上懸金帛以誘之,帝軍利其貨而赴者甚眾,帝乃移檄以讓之。朱瑄來詞不遜,乃命朱珍侵曹伐濮,以懲其奸。未幾,珍伐曹州,執刺史丘禮以獻,遂移兵圍濮。兗、鄆之釁,自茲而始矣。
  • 48.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景福元年正月,遣丁會於兗州界徙其民數千户於許州。二月戊寅,帝親征鄆, 先遣朱友裕屯軍於斗門。甲申,次衞南,有飛鳥止於峻堞之上,鳴噪甚厲。副使 李璠曰:“將有不如意之事。”是夜,鄆州朱瑄率步騎萬人襲朱友裕於斗門,友 裕拔軍南去。乙酉,帝晨救斗門,不知友裕之退,前至斗門者皆為鄆人所殺。帝 追襲鄆人至瓠河,不及,遂頓兵於村落間。時朱瑄尚在濮州。丁亥,遇朱瑄率兵 將歸於鄆,遂來衝擊。帝策馬南馳,為賊所追甚急,前有浚溝,躍馬而過,張歸 厚援槊力戰於其後,乃免。時李璠與部將數人皆為鄆軍所殺。
  • 49.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乾寧元年二月,帝親領大軍由鄆州東路北次於魚山。朱瑄覘知,即以兵徑至, 且圖速戰。帝整軍出寨,時瑄、瑾已陣於前,須臾,東南風大起,我軍旌旗失次, 甚有懼色,即令騎士揚鞭呼嘯。俄而西北風驟發,時兩軍皆在草莽中,帝因令縱 火。既而煙焰亙天,乘勢以攻賊陣,瑄、瑾大敗。殺萬餘人,餘眾擁入清河,因 築京觀於魚山之下,駐軍數日而還。
  • 50.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十一月,朱瑄復遣將賀瑰、柳存及蕃將 何懷寶等萬餘人以襲曹州,庶解兗州之圍也。帝知之,自兗領軍策馬先路至鉅野 南,追而敗之,殺戮將盡,生擒賀瑰、柳存、何懷寶及賊黨三千餘人。
  • 51.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四年正月,帝以洹水之師大舉伐鄆。辛卯,營於濟水之次,龐師古令諸將撤 木為橋。乙未夜,師古以中軍先濟,聲振於鄆,朱瑄聞之,棄壁夜走。葛從周逐 之至中都北,擒瑄並其妻男以獻。尋斬汴橋下。鄆州平,乙亥,帝入於鄆,以朱 友裕為鄆州兵馬留後。時帝聞朱瑾與史儼兒在豐沛間搜索糧饋,惟留康懷英以守 兗州,帝因乘勝遣葛從周以大軍襲兗。懷英聞鄆失守,俄又我軍大至,乃出降; 朱瑾、史儼兒遂奔淮南。兗、海、沂、密等州平。乃以葛從周為兗州留後。
  • 52.    《新五代史·梁本紀二》:唐宦者劉季述作亂,天子幽於東宮。天覆元年正月,護駕都頭孫德昭誅季述,天子復位。
  • 53.    《新五代史·梁本紀二》:自劉季述等已誅,宰相崔胤外與梁交,欲假梁兵盡誅宦者。而鳳翔李茂貞、邠寧王行瑜等,皆遣子弟以精兵宿衞天子,宦官韓全誨等亦因恃以為助。天子與胤計事,宦者屬耳,頗聞之。乃選美女,內之宮中,陰令伺察其實。久之,果得胤奏謀所以誅宦者之説,全誨等大懼,日夜相與涕泣,思圖胤以求全。胤知謀泄,事急,即矯為制,召梁兵入誅宦者。十月,王以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兵七萬,至於河中,取同州,遂攻華州,韓建出降。全誨等聞梁王兵且至,即以岐、邠宿衞兵劫天子奔於鳳翔。
  • 54.    《新五代史·梁本紀二》:王乃上書言胤所以召之之意。天子怒,罷胤相,責授工部尚書,詔梁兵還鎮。王引兵去,攻邠州,屯於三原。邠州節度使楊崇本以邠、寧、慶、衍四州降。崔胤奔於華州。二年春,王退軍於河中。晉攻晉、絳。遣朱友寧擊敗晉軍於蒲縣,取汾、慈、隰,遂圍太原,不克而還,汾、慈、隰復入於晉。四月,友寧引兵西,至興平,及李茂貞戰於武功,大敗之。王兵犯鳳翔,茂貞數出戰,輒敗,遂圍之。十一月,鄜坊李周彝以兵救鳳翔,王遣孔勍襲鄜州,虜周彝之族,徙於河中,周彝乃降。是時,岐兵屢敗,而圍久,城中食盡,自天子至後宮,皆凍餒。三年正月,茂貞殺韓全誨等二十人,囊其首,示梁軍,約出天子以為解。甲子,天子出幸梁軍。遣使者馳召崔胤,胤託疾不至。王使人戲胤曰:“吾未識天子,懼其非是,子來為我辨之。”天子還至興平,胤率百官奉迎。王自為天子執轡,且泣且行,行十餘里,止之。人見者,鹹以為忠。己巳,天子至自鳳翔,素服哭於太廟而後入,殺宦者七百餘人。二月甲戌,天子賜王“迴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以輝王祚為諸道兵馬元帥,王為副元帥。王乃留子友倫為護駕指揮使,以為天子衞,引兵東歸。天子餞於延喜樓,賜《楊柳枝》五曲。
  • 55.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天祐元年正月己酉,帝發自大梁,西赴河中,京師聞之,為之震懼。是時,將議迎駕東幸洛陽,慮唐室大臣異議,帝乃密令護駕都指揮使朱友諒矯昭宗命,收宰相崔允、京兆尹鄭元規等殺之。又,邠、岐兵士侵逼京畿,帝因是上表,堅請昭宗幸洛,昭宗不得已而從之。帝乃率諸道丁匠財力,同構洛陽官,不數月而成。
  • 56.    杜文玉.夜宴:浮華背後的五代十國:中華書局,2006
  • 57.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5-31]
  • 58.    《資治通鑑·後梁紀一》;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上開平元年:康懷貞至潞州,晉昭義節度使李嗣昭、副使李嗣弼閉城拒守。懷貞晝夜攻之,半月不克,乃築壘穿蚰蜒塹而守之,內外繼絕。晉王以蕃、漢都指揮使周德威為行營都指揮使,帥馬軍都指揮使李嗣本、馬步都虞候李存璋、先鋒指揮使史建瑭、鐵林都指揮使安元信、橫衝指揮使李嗣源、騎將安金全救潞州。
  • 59.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初,帝引兵渡河,聲言五十萬。
  • 60.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乙亥,帝至魏州,命都招討使宣義節度使楊師厚、副使·前河陽節度使李周彝圍棗強,招討應接使·平盧節度使賀德倫、副使·天平留後袁象先圍縣。
  • 61.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丁亥,始至縣西,未及置營,建瑭、嗣肱各將三百騎,效梁軍旗幟服色,與樵芻者雜行,日且暮,至德倫營門,殺門者,縱火大噪,弓矢亂髮,左右馳突,既暝,各斬馘執俘而去。營中大擾,不知所為。斷臂者復來曰:“晉軍大至矣!”帝大駭,燒營夜遁,迷失道,委曲行百五十里,戊子旦乃至冀州;之耕者皆荷奮梃逐之,委棄軍資器械不可勝計。既而復遣騎覘之,曰:“晉軍實未來,此乃史先鋒遊騎耳。”帝不勝慚憤,由是病增劇,不能乘肩輿。留貝州旬餘,諸軍始集。
  • 62.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閏月,壬戌,帝疾增甚,謂近臣曰:“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更熾如此!吾觀其志不小,天覆奪我年,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因哽咽,絕而復甦。
  • 63.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帝長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博王友文,帝特愛之,常留守東都,兼建昌宮使。
  • 64.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帝疾甚,命王氏召友文於東都,欲與之訣,且付以後事。友珪婦張氏亦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夫婦相泣。
  • 65.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元年:六月,丁丑朔,帝使敬翔出友珪為萊州刺史,即令之官。已宣旨,未行敕。時左遷者多追賜死,友珪益恐。
  • 66.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次郢王友珪,其母亳州營倡也,為左右控鶴都指揮使,無寵。
  • 67.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戊寅,友珪易服微行入左龍虎軍。見統軍韓勍,以情告之。勍亦見功臣宿將多以小過被誅,懼不自保,遂相與合謀。
  • 68.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勍以牙兵五百人從友珪雜控鶴士入,伏于禁中,中夜斬關入,至寢殿,侍疾者皆散走。
  • 69.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帝驚起,問:“反者為誰?”友珪曰:“非他人也!”帝曰:“我固疑此賊,恨不早殺之。汝悖逆如此,天地豈容汝乎!”友珪曰:“老賊萬段!”友珪僕伕馮廷諤刺帝腹,刃出於背。
  • 70.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太祖惶駭起呼曰:“我疑此賊久矣,恨不早殺之,逆賊忍殺父乎!”友珪親吏馮廷諤以劍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劍擊柱者三,太祖憊,僕於牀,廷諤以劍中之,洞其腹,腸胃皆流。
  • 71.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友珪自以敗氈裹之,瘞於寢殿,秘不發喪。遣供奉官丁昭溥馳詣東都,命均王友貞殺友文。
  • 72.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己卯,矯詔稱:“博王友文謀逆,遣兵突入殿中,賴郢王友珪忠孝,將兵誅之,保全朕躬。然疾因震驚,彌致危殆,宜令友珪權主軍國之務。”
  • 73.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辛巳,丁昭溥還,聞友文已死,乃發喪,宣遺制,友珪即皇帝位。
  • 74.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甲寅,葬神武元聖孝皇帝於宣陵,廟號太祖。
  • 75.    舊五代史·太祖紀七:友珪葬太祖於伊闕縣,號宣陵。
  • 76.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郢王友珪既篡立,諸宿將多憤怒,雖曲加恩禮,終不悦。
  • 77.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均王上乾化二年:庚寅旦,袁象先等帥禁兵數千人突入宮中。友珪聞變,與妻張氏及馮廷諤趨北垣樓下,將逾城,自度不免,令廷諤先殺妻,次殺己,廷諤亦自剄。
  • 78.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均王上乾化三年:象先、巖齎傳國寶詣大梁迎均王,王曰:“大梁國家創業之地,何必洛陽!”乃即帝位於大梁,複稱乾化三年,追廢友珪為庶人,復博王友文官爵。
  • 79.    《資治通鑑·後梁紀二》: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中開平二年(戊辰、908):左金吾大將軍寇彥卿入朝,至天津橋,有民不避道,投諸欄外而死。彥卿自首於帝。帝以彥卿才幹有功,久在左右,命以私財遺死者家以贖罪。御史司憲崔沂劾奏“彥卿殺人闕下,請論如法。”帝命彥卿分析。彥卿對:“令從者舉置欄外,不意誤死。”帝欲以過失論,沂奏:“在法,以勢力使令為首,下手為從,不得歸罪從者;不鬥而故毆傷人,加傷罪一等,不得為過失。”辛巳,責授彥卿遊擊將軍、左衞中郎將。彥卿揚言:“有得崔沂首者,賞錢萬緡。”沂以白帝,帝使人謂彥卿:“崔沂有毫髮傷,我當族汝!”時功臣驕橫,由是稍肅。
  • 80.    《資治通鑑·後梁紀一》: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上開平元年:初,帝在藩鎮,用法嚴,將校有戰沒者,所部兵悉斬之,謂之跋隊斬,士卒失主將者,多亡逸不敢歸。帝乃命凡軍士皆文其面以記軍號。軍士或思鄉里逃去,關津輒執之送所屬,無不死者,其鄉里亦不敢容。則是亡者皆聚山澤為盜,大為州縣之患。壬寅,詔赦其罪,自今雖文面亦聽還鄉里。盜減什七八。
  • 81.    《舊五代史·食貨志》“梁祖之開國也,屬黃巢大亂之後,以夷門一鎮,外嚴烽候,內闢污萊,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雖苦戰,民皆樂輸,二紀之間,俄成霸業。及末帝與莊宗對壘於河上,河南之民,雖困於輦運,亦未流亡,其義無他,蓋賦斂輕而丘園可戀故也。”
  • 82.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07]
  • 8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84.    《新五代史·卷二·梁本紀第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09-19]
  • 85.    何去非,《何博士備論·五代論》。
  • 86.    《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四·兵考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9-19]
  • 87.    《淳熙三山志》卷第八·公廨類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9-19]
  • 88.    王夫之《讀通鑑論》·武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9-19]
  • 89.    王夫之《讀通鑑論》·昭宣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21]
  • 90.    《蕉軒隨錄》卷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9-19]
  • 91.    呂思勉,《中國通史.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 92.    毛主席經常提及的五位歷史人物   .世界大學城[引用日期2013-08-09]
  • 93.    《五代十國風雲錄》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9-19]
  • 94.    餘耀華.《五代實在太瘋狂:壹》:團結出版社,2012
  • 95.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五》:全忠嘗與僚佐及遊客坐於大柳之下,全忠獨言曰:“此木宜為車轂。”眾莫應。有遊客數人起應曰:“宜為車轂。”全忠勃然厲聲曰:“書生輩好順口玩人,皆此類也!”車轂須用夾榆,柳木豈可為之!”顧左右曰:“尚何待!”左右數十人捽言“宜為車轂”者,悉撲殺之。
  • 96.    孫光憲:《北夢瑣言》。
  • 97.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08-04]
  • 98.    《新五代史·卷四十五·雜傳第三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99.    《舊五代史·卷六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100.    荒淫皇帝朱温也曾痴情:苦等一女子數年不娶  .鳳凰網.2011年10月05[引用日期2017-08-30]
  • 101.    《舊五代史·卷一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102.    《新五代史·卷一十三·梁家人傳第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103.    《舊五代史·卷一十二·列傳第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104.    《舊五代史·卷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105.    《舊五代史·卷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106.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08-04]
  • 107.    《新五代史·卷一·梁本紀第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09-19]
  • 108.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08]
  • 109.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08]
  • 110.    成思遠主編,中國皇帝皇后全傳,朱温[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6.11.第3頁
  • 111.    徐明著,歷代宮廷政變[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01.第205-206頁
  • 112.    後梁太祖朱晃—《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113.    《新五代史·卷二·梁本紀第二》:丙申,羣臣上尊號,曰睿文聖武廣孝皇帝。
  • 114.    《新五代史》:開平元年春正月壬寅,天子使御史大夫薛貽矩來勞軍。宰相張文蔚率百官來勸進。夏四月壬戌,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國號梁。封唐主為濟陰王。升汴州為開封府,建為東都,以唐東都為西都。廢京兆府為雍州。賜東都酺一日。契丹阿保機使袍笏梅老來。
  • 115.    《新五代史》:(乾化二年)六月,疾革,郢王友珪反。戊寅,皇帝崩。
  • 116.    《舊五代史》:以唐大中六年歲在壬申,十月二十一日夜,生於碭山縣午溝裏。
  • 117.    《舊五代史》: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氏,諱晃,本名温,宋州碭山人。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