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祖筆記

鎖定
《香祖筆記》(十二卷)是清初詩文泰斗王士禛先生繼《居易錄》、《池北偶談》、《皇華紀聞》諸書之後的又一部重要筆記著作。撰述時間起自康熙四十一年壬午,止於康熙四十三年甲申,時間跨度為三年。康熙乙酉初刻本中宋犖序謂“近又輯癸未迄甲申兩年筆記,囑校訂為序”云云,約略言之也。
中文名
香祖筆記
類    型
清初詩文
內    容
一部重要筆記著作
撰述時間
起自康熙四十一年壬午
作    者
(清)王士禎 [1] 
出版社
濟南出版社 [1] 
ISBN
9787548838173 [1] 

香祖筆記作品簡介

本書同作者前幾部筆記著作一樣,所記內容十分廣泛,“或辨駁議論得失,或闡發名物源流,或直言時事,或旁及怪異”(宋犖語),充分展示出儘管漁洋先生當時已年屆古稀,卻依然保持着廣採博聞、嚴謹不苟的治學態度,掩卷之餘,足令後世學者肅然起敬。

香祖筆記作者介紹

王士禛,清代詩人。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台)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出任揚州推官。後升禮部主事,官至刑部尚書。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罷官歸裏。王士禛論詩,以「神韻」為宗,要求筆調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風韻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體詩最能代表他的風格特色。他不重視文學對現實的反映,大部分詩是描寫山水風光和抒發個人情懷的,偏於對藝術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創作理論的具體體現。王士禛有詞集《衍波詞》,以小令為佳,但其成就遜於詩。著作有《帶經堂集》,詩選有《漁洋精華錄》,詩話有《漁洋詩話》,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其理論著作有《律詩定體》,他對古代詩歌聲調韻律作了初步的歸納總結,對後世實有“拋磚引玉”之功績。
桓台縣政協為弘揚傳統文化,服務文化強縣建設,先後整理重版了以王漁洋為代表的新城王氏相關著作十餘部,使廣大讀者重睹了明清以來新城(桓台)縣作為江北文化名縣的昔日風采。決定重版漁洋先生晚年之作《香祖筆記》,以饗讀者。
此次點校重版遵循整舊如舊的原則,為保持該書原貌,不破卷不破冊,以桓台圖書館存康熙四十四年序刊本為底本,並參照《四庫全書》、《清代筆記叢刊》、《筆記小説大觀》等本進行了補正,務求再現原著風貌並方便當代讀者披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