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俞陛雲

鎖定
俞陛雲(1868—1950),字階青,別號斐盦、樂靜、樂靜居士,晚號樂靜老人、存影老人、娛堪老人,室名樂靜堂、絢華室。浙江德清人,近代知名學者、詩人,並精通書法。俞陛雲是清末聞名中外的經學大師俞樾之孫,現代著名文學家俞平伯之父。
本    名
俞陛雲
別    名
斐盦
樂靜
樂靜居士
階青
斐盦、樂靜、樂靜居士
所處時代
清末
出生地
蘇州
出生日期
1868年3月17日
逝世日期
1950年10月12日
主要作品
《樂青詞》
《蜀輶詩記》
《詩境淺説》
主要成就
曾任浙江省圖書館監督
字    號
階青

俞陛雲人物生平

俞陛雲(中)與兒子俞平伯、孫子俞潤民 俞陛雲(中)與兒子俞平伯、孫子俞潤民
同治七年(1868年)3月17日生於蘇州。父親俞祖仁有病,故俞陛雲出生後即跟隨他的祖父母,由祖父親自教育,《曲園課孫草》就是俞樾(號曲園)為此而編寫的。
1881年與彭雪琴尚書之長孫女(名見貞,字素華),結婚。
光緒十年(1884年)應縣試考取秀才第一名。 1885年9月赴浙江應鄉試,俞陛雲中舉人第二名,稱亞元。
1894年彭夫人病故。1895年11月俞陛雲的祖父為他續娶杭州名門之女許之仙為妻(即俞平伯之生母,也通詩文)。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中進士後參加殿試,與夏同龢夏壽田同登戊戌科進士前三名,俞陛雲以一甲三名賜探花及第,授編修。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欽命出任四川副主考。翌年由江蘇巡撫以俞陛雲長經史,不獨以科貿見長,保舉應經濟特科複試,名列一等。
1912年(民國元年)任浙江省圖書館監督(館長)。
1914年被聘為清史館協修,編修清史,不久由此移居北京,與愛新覺羅·溥儀私交甚厚。
1932年3月,接溥儀邀佐政偽滿洲國書,撕信逐使,終生不與往來。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他不願出任敵偽工作,居京郊寓所,以賣字謀生,閉門以書、畫自娛,保持民族氣節。
1950年10月12日卒於北京

俞陛雲文學成就

俞陛雲幼承家學,受祖父俞樾的親自指導,因此在文學、書法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樹。尤其精於詩詞。著有《小竹裏館吟草》、《樂青詞》、《蜀輶詩記》、《詩境淺説》、《詩境淺説續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樂靜吟》、《清代閨秀詩話》等。
《蜀輶詩記》
是他出任四川主考時,因當時沒有火車,乘轎子行走緩慢,歷時經月,故而能仔細地欣賞沿途風光,並逐一用詩來描述,寫成了這本《蜀輶詩記》,是一部描述蜀道中風光的詩集。1986年由上海書店出版。陳從周教授對這本詩集評價是:“詩文並茂,情景交融,山水之靈遂顯……令人嚮往不已。”
《詩境淺説》
1936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84年又再版。是一本學習做詩的好書。
《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曾以《唐詞選釋》、《五代詞選釋》、《南唐二主詞輯述》與《宋詞選釋》為題陸續發表。計共收唐詞二十三家,六十首;五代詞(包括南唐二主)二十五家,一百八十三首;宋詞七十二家,六百六十六首,合計詞人一百二十家,詞九百零九首。

俞陛雲人物軼事

光緒二十八年,俞陛雲出任四川鄉試副考官。提出閲卷不分主次,正副主考各自挑選,但在固定的名額中選合格的試卷。俞陛雲選中十四名舉人,此後這十四名考生成為他的門生。第二年應禮部春闈,其中十人考中進士。可見俞陛雲慧眼識才。俞陛雲完成差事回京,旅途多有名勝古蹟,俞陛雲詩興大發。由於是皇帝欽派赴成都提督鄉試,故稱此詩文為《蜀輶詩記》。光緒二十九年,引見散館人員,光緒皇帝下旨,俞陛雲、夏壽田業經授職編修,其餘人等分別授職。同年,俞陛雲由翰林院編修,徵舉經濟特科。閏五月,禮部引見考取經濟特科人員,得旨,翰林院編修俞陛雲等著記名遇缺題奏。
民國三年(1914),俞陛雲應聘入清史館。1950年,俞陛雲去世。俞陛雲自幼受曲園老人(俞樾)教育培養,着力於詩詞、文章。俞陛雲寫詩自16歲開始,到20歲弱冠,已積詩千餘首,俞樾為此詩集題名《小竹裏館吟草》。以後,俞陛雲謹記祖父關於詩的教誨“貴真而忌浮”,堅持數十年。但他不屑以詩聞名天下,所以直到他的下一代,才將他的詩稿整理、刻印、出版。俞陛雲在詞的方面也有研究,有《樂靜詞》初編以及《樂靜詞》二編。
晚年的俞陛雲以讀書自娛。由於他對梅花的偏愛,見到涉及梅花的故事,即隨手錄下來,並綴以詩,天長日久匯成《梅花記事百詠》。時稱此事為“人與花契,人不異花;花以人傳,花不異人。”
此外,他為悼念他的夫人彭氏,還寫了不少表達自己悲切、思念之情的詩作,彙集為《徇華室詩紀》,刊刻成行。他的著作《詩境淺説》,影響久遠,此書在1984年上海書店再次印行,發行極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