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田村

鎖定
卡田村是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白毛坪鄉下轄的行政村,位於城步苗族自治縣東南方向。自2016年8月起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被批覆設立後,卡田村被整體劃入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的範圍。
中文名
卡田村
行政區劃代碼
430529202209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白毛坪鄉
地理位置
城步苗族自治縣東南
電話區號
0739
郵政區碼
422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湘E

卡田村地理環境

卡田村位於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東南,距離城步縣城儒林鎮約25公里,距離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白雲湖國家濕地公園8公里。海拔在550-800米之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 [1] 
卡田苗寨全貌 楊瀚攝 卡田苗寨全貌 楊瀚攝

卡田村自然資源

卡田村有山林面積7900多畝,水田530畝 [3] 

卡田村人口民族

卡田村有8個組186户816人。大部分居民民族成分為苗族 [3] 

卡田村經濟、脱貧攻堅

城步縣委黨校號召全體黨員帶頭髮動發展獼猴桃產業,截止到2017年卡田村獼猴桃產業達42户180畝、2017年底計劃增至300畝。卡田村在2017年半年入户核算中,40%建檔立卡貧困户,人均收入已超過貧困户收入標準。 [2] 
其中2014-2017年脱貧45户208人,2018年脱貧2户9人,2019年脱貧1户4人脱貧。 [9] 
卡田村 卡田村
自2015年來,城步縣委黨校扶貧工作組在卡田村發展獼猴桃200餘畝、發展油茶林150畝、種植紅心柚1800株,種植面積近30畝;38户貧困户搞好1500畝杉樹林深改,户可增收5000元。貧困户根據自身的資金和技術,種植苗鄉梨、櫻桃柿子魔芋生薑,養殖竹鼠等,拓寬羣眾收入渠道,確保貧困户穩步增收,實現脱貧致富。該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户49户214人,已脱貧45户200人,2018年預脱貧4户14人,2018年底按扶貧規劃和國家脱貧標準可望實現整體退出。 [4] 
卡田村大力發展竹鼠養殖業2户,共200頭,養蜂户1户。動員外出務工人回鄉創辦電子廠,為40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月工資1500元-5000元。創辦村集體企業巒興礦業,解決本村30人就業,每人每月增收3000元。產業發展、村辦企業、勞務輸出為卡田村脱貧致富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為卡田村整村退出、貧困户脱貧創造了有利條件。 [9] 

卡田村歷史文化

卡田村地名由來

相傳遠古時代,位於湘桂邊境的十萬古田有一頭大犀牛,因與織女相愛而觸犯天規,被玉帝貶謫凡間耕田十萬畝。在一個豔陽天,天氣格外炎熱,犀牛口乾舌燥,飢渴難忍,便跳出古田去山下尋水喝。它拉着犁鏵跑出幾十裏山路,來到一個山槽裏,正在山槽裏開墾農田的十多名漢子發現來了一頭身帶犁鏵疲憊不堪的大犀牛,有意挽留它,便一齊放下手中工夫前來設卡攔牛,可是卡來卡去都卡不住,竟然讓它逃走了,沿巫水河潛入白雲洞,都未出來,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夜晚赴銀河與七仙姑相會。這個山衝便被後人稱作“卡田”。 [9] 

卡田村墾荒開田

隋大業煬帝十三年(617),天下大亂。西梁宣帝蕭詧曾孫蕭銑(583--621)在羅縣起兵,自稱梁公,其勢力範圍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內),北至漢水,擁有精兵40萬,雄踞南方。
蕭銑據邵陽置建州,分邵陽縣立城步儒林鎮為武攸縣(今城步縣)。為了實現他統一天下、稱帝的夢想,有充足的糧草保障,蕭銑在五溪之地發動苗民興修水利、墾荒改田,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一日,蕭銑從廣西資源考查農業,途徑武攸縣攔牛峒下鄉(今白毛坪鄉),見此地方圓幾十裏,溪流縱橫,水網密佈,卻是渺無人煙,尋思道:此地乃種植水稻之佳境。蕭銑回城後,集合將領和謀士,經過商議討論,決定在卡田開闢良田。不久,蕭銑發佈文告,下令原住武岡的楊、肖、潘、藍、李、王、唐等十三姓苗族同胞移居卡田,開荒造田。經過苗民三年的辛勤勞動,開墾了平均寬1米、長170米的80多畝卡田梯田以及其它地方的多處良田,轟轟烈烈的墾荒運動就此展開。
唐武德四年(621),李淵擊敗了蕭銑,投降後的蕭銑被押往長安被斬首,時年39歲。蕭銑被害以後,墾荒改田工程逼迫中斷,是年冬天,武攸縣更名為武岡縣(冶今城步儒林鎮)。
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飛山蠻部族首領楊再思第三子、赤水峒(今城步蔣坊)峒主楊正修考中進士,後任邵州都統,並授銀青光大夫。當時城步寨良田不多,賦税卻很重,楊正修為了減輕苗民的負擔,開源節流,率兵到攔牛峒一帶(今四區)考查卡田梯田。在楊正修的帶領下,軍民合力,一起新墾了約3百畝的梯田。至此卡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苗民在交完國税後,能吃飽喝足,並略有餘糧。為了感恩楊公和上天的恩賜,苗民自發在攔牛峒下鄉丁界(今白毛坪)修建了飛山廟和下坪水的鼓堂場,祭祀活動代代相傳。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苗族首領楊完者楊通貫徵集城步寨苗兵十萬,在江蘇浙江一帶協助征剿張士誠。後因受元廷歧視和太尉張士誠的迫害,苗兵死傷無數,城步寨勞動力嚴重缺乏。梯田工程再次擱淺,原有的梯田接二連三廢棄,餓殍遍野,真實版的人吃人現象屢見不鮮,苗民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於是舉起義旗,反對明王朝的暴力統治。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封原任西蜀王的羅明富、本地原封的明驃騎將軍肖子章鎮守城步,鎮壓苗民起義,五溪之地血流成河。卡田的鄧、唐、楊、李、潘、胡等土著苗族不是被殺,就是匆匆逃離了家園,美麗的卡田變成了一片無人區。1396年,城步寨的苗民起義在明王朝的圍剿下宣告失敗,城步遂平定。明政府下令在今楓界修建軍事城為分界城,御千户隸屬茶陵衞,守軍1100人駐水心寨,以監視苗民的反明活動和維護當地的社會秩序。
為了解決老百姓和兵士口糧問題,羅明富開始安撫苗民,對曾經參與起義和義軍有聯繫的苗民既往不咎,不少逃離的苗民又返回了家園。梯田工程再次開工上馬,軍民齊心協力心合力,在恢復原有的卡田梯田的基礎上,再次墾荒5百多畝。據《羅家族譜》記載,羅明富六世孫羅光回引用小坪水水源,夢想開肯大久坳約二千多畝荒山改造梯田,此引起糾紛,不幸在爭鬥中被太平百姓用鋤頭致死。為了豐富軍民文化生活,他將鼓堂場遷至卡田,更名為鼓堂廟,也叫地母廟(1956年破四舊時毀滅),於是就有了傳承600餘年的卡田慶鼓堂文化。 [5] 

卡田村小地名的故事

卡田有三條上水圳、上馬巖、下馬巖、三步巖,這些小地名至少涉及兩個故事。
一則是,明朝初年,卡田一脈羅氏移居廣西,當天修建的宅院槽門,次日不知何故被往外推移80裏,連續三次都是如此,當地人説“這是人興財發的象徵”,果不其然,數百年後,羅氏成為當地最大一族,廣西羅城縣故而得名。到了現代,廣西羅城人每年清明均來卡田尋根問祖,來拜訪這些有千年歷史的三條水圳和三坨岩石。
二則是,卡田官道上有四座古橋和十餘塊古碑,這些橋記和碑刻都與明朝時卡田人“羅隱君”有關。“羅隱君”為隱名,是明朝大太監,宦官制度在明朝發展到頂點,宦官干政亦到登峯造極的地步,“羅隱君”原為失意秀才,自閹進宮後得到天順皇帝的寵幸,開始擅權,並被派任四川節度使,告老還鄉後,朝廷賜其封地“儒林鄉”。當時的蠻荒之地儒林,能作為朝廷冊封地,足以説明城步在明朝初年已改土歸流,成為全國最早併入“皇土”的少數民族地區。 [7] 

卡田村巫儺文化

卡田村102歲的楊秋姬老人在講述卡田師公趕屍的故事。肖丁勤攝
卡田村102歲的楊秋姬老人在講述卡田師公趕屍的故事。肖丁勤攝(1張)
歷史越千年,在巫風巫雨的浸潤中,卡田這塊土地上巫儺文化孕育得異常發達。到了現代,白毛坪鄉蘭蓉鄉等地仍流傳“白毛坪的相公、下小言的長工、卡田的師公”這句話。“不僅因為卡田師公數量上多,而且法術厲害,在城步首屈一指”,村民肖三熊説,“人們廣義上將裝神弄鬼的統稱為師公道士,實際上師公與道士有着本質不同,師公必須要會法術,道士只須唸經。趕屍放蠱這些巫術,屬於師公範疇,卡田早已有之,這裏中年人還能津津樂道出經典的故事橋段,年青一代則對上輩們的經歷知之甚少。” [7] 
儺戲
慶鼓堂
慶鼓堂(2張)
千年卡田的許多神秘巫術在生活中雖已消亡,但部分卻以儺戲和山歌形式得以保全,到了現代,該村還保留有城步儺戲集大成者《慶鼓堂》和大部分山歌腔調。卡田村《慶鼓堂》表現的是土著苗民驅邪祭祀、祈願天下太平的生活場景,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被譽為原始宗教“活化石”,已成為城步儺戲表演的代表節目。“高山剁樹咚咚響,哥放木排下洪江,哥愛洪江叮噹響,洪江愛我響叮噹。”卡田村山歌調《等等歌》,描繪了漫長曆史時期中放排客在勞動之餘唱歌傳情。每一句唱詞的句中和句尾襯上“等等”拖腔,與城步《溜溜歌》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唱腔中又另有特色、自成體系。據演唱者羅華香説,《等等歌》曾經銷聲匿跡,現又重新面世。《挖畲歌》又稱《嗚哇山歌》,音量高亢悠揚,既鼓舞勞動士氣,又輕鬆風趣解乏。
《慶鼓堂》有一場景實在令人驚悚,就是‘放陰’,師公施法讓人靈魂脱體,將人放死,放得沒有氣息,丟棄地上,再由另一房的師公作法將這人救活。”村民肖三熊説起《慶鼓堂》來,聽得讓人瞪大眼珠子。他説,《慶鼓堂》舞台版表演成分居多,完整版須唱三天三夜,其中最體現卡田師公法力的就是“放陰”場景。兩個師公必須分屬於不同姓氏房派,以避免其中一房的師公心術不正。在卡田,師公的故事到處流傳,幾乎人人都好像親身經歷過。羅華香説她小時候插秧時,有個師公將一雙爛草鞋變成兩條鯉魚丟在田裏,十來個人哄搶鯉魚,將一廂秧田全都踩壞。
和合法
卡田還有“愛情魔咒”,當地人稱“和合大法”,念此咒後,兩位一面之緣的男女就能結成恩愛夫妻,感情破裂的夫妻也能和好如初。村民羅華香説,“和合大法”讓人不得不信,她伯孃就懂得和合法,三個堂哥就是通過和合法娶親結婚的,三個嫂子漂亮賢淑,家庭和美得讓人羨慕。當年,嫂嫂們第一次在伯孃家喝油茶時,就中了伯孃的和合法,愛上了三個相貌普通的堂哥哥。羅華香向筆者揭秘了“和合大法”咒語,“起眼望青天,師父在身邊,二眼望青天,師父在眼前。天和合,地和合,人和合,男人和得笑哈哈,女人和得哈哈笑,男人化為長江水,女人化為鯉魚娘,一時冒見長江水,一翻翻過九界河……”
“愛情魔咒”頗為靈驗,在成就了美滿姻緣的同時,也讓一些花心男人利用此法勾引其他女子、蓄意破壞他人家庭,這就為道德所不允許了。村民肖三熊説,“和合法”傳女不傳男,雖然咒語簡單,但要使法術靈驗卻要下一番苦功,須七七四十九天跪拜井邊,焚香化紙,記背口訣;在四十九日內,夫妻不能同房,不能吃肉食,不能在家裏上廁所。其他一些法術則傳男不傳女,師傅每次呷飯喝茶須給徒弟留一口,象徵給弟子留口飯吃;為表誠心誠意,師傅淋浴後,弟子要喝三口洗澡水,然後幫師傅倒掉,等等,禁忌頗多。 [7] 

卡田村社會事業

城步縣委黨校及村支委,結合卡田村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展產業,幫助老百姓解決多項難題:
2015年完成了飲水工程,使全村村民都用上了安全水;
2016年完成了電改工程,使全村村民都用上了穩壓正常的生活電;為了使村民告別泥濘的田埂路,黨校駐村扶貧工作組及村支委帶領全體黨員出義務工300多個,計劃道路硬化1500米,已經完成了800米;帶領卡田村支兩委進行水圳硬化立項,計劃硬化水圳1000米,現已經完成了700米。 [2] 
卡田村慶鼓堂傳承中心
卡田村慶鼓堂傳承中心(7張)
2019年,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熊雪娥同志先後兩次率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來到卡田苗寨,進行現場辦公,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並在慶鼓堂鼓樓基地現場反覆勘察後,決定開工修建慶鼓堂鼓樓。
村委會和扶貧工作組積極推進卡田村慶鼓堂文化傳習中心項目的設計、預算、招投標等工作,並於2019年9月中旬如期動工修建,在2019年前完成了主體工程,使城步苗族第一個原始農耕文化表演展示傳承基地和巫儺文化展演基地得以完好地與世人見面。該項目建成後,對於打造苗族儺戲平台,傳承苗族巫儺文化,向世人展示城步苗族古老的農耕文化有着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10] 

卡田村地方特產

金瓜甜酒
相傳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午時,城步守將楊應元南明將領馬進忠追殺,此日楊應元從廣西資源縣逃回城步,半路身體疲憊不堪,人疲馬乏,餓得從馬背上掉了下來,暈倒在了卡田的勾橋屋路上,爬多爬不起來,這時恰好一羅姓苗民砍柴回家,見到將軍掉於馬下,急跑過去把將軍撫起揹回家中,得知其是過度飢餓導致落馬,必須用食物才能救人。
可是羅公家中貧寒,無米下鍋,只有半碗甜酒,本備於大年初一招呼客人所用,可眼前救命重要,來不急細想,把半碗甜酒煮了起來,又想到將軍人高馬大這半碗甜酒哪能讓將軍吃飽 。這時羅公把晚上備用的晚餐(半邊南瓜)去皮剁碎放入甜酒裏共煮成熟喂之將軍,將軍才得以活命,沒過多久精神以飽滿,體力慢慢恢復,之後問清恩人姓名,謝過救命大恩,又急趕駐地而去。
回到城後的將軍酒肉無味,常思念曾經在卡田吃過的金瓜甜酒,一日下令後廚按在卡田吃過的甜酒做法,叫廚師做來,可吃了廚師做的甜酒而大怒,罵廚子手藝不隹,拖入大堂大打二十軍棍。第二天又叫來另一名廚師再做,可還是沒有當日的美味,廚師又被暴打。將軍身邊有個很能幹的軍師,他很心痛身邊的兵士,但又不能阻擋將軍,只好連忙派人急去卡田請來當日救將軍的恩人,羅公來到縣衙見到將軍,將軍忙起身禮接羅公,談了許多別後的事情,之後,羅公開始做起了金瓜甜酒,將軍也陪在羅公身邊觀看,這時羅公對將軍説,將軍我有一事相求,希望將軍免罪,將軍説道,恩人大膽説來,你何罪之有!就算真有罪也一律免去,快快説來。
羅公微笑説道,將軍你錯打了廚師,其實他們做的甜酒與我做的差不多,只是有一個道理沒有明白過來,將軍問,羅公説,如果還想吃到當天那樣好吃的金瓜甜酒,必須得餓上三天,然後再吃。將軍這時大悟,有道理,回想當時是餓了,所以吃什麼東西都是味美的,何況金瓜甜酒確實好吃。將軍獎賞了十兩銀子給羅公讚賞他的機智與善良,同時讚道卡田金瓜甜酒味美無窮。
羅公回到卡田後把金瓜甜酒的配方一代代傳流在了當地,卡田村家家能做出美味的金瓜甜酒,好像是一種傳統文化一樣流傳下來,每到立冬後家家就忙上了做甜酒。過年.拜年家家多備了金瓜甜酒招代着客人。
中醫議論,(甜酒)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能開胃提神,並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南瓜)金瓜,中醫認為性温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可用於氣虛乏力、助間神經痛瘧疾痢疾、解鴉片毒、驅蛔蟲、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等症。 [6] 

卡田村風景

卡田村卡田梯田

卡田梯田
卡田梯田(5張)
卡田梯田位於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白毛坪鄉卡田村。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風景如畫、民風古樸,文化底藴厚重。卡田村最多的風景是梯田,一眼望去連綿不斷,高低不一,如大海退潮後的海灘,故曰卡田。這些起伏不斷的梯田如一張曬開的大魚網美麗、壯觀,形成獨特的地理景觀。 [8] 

卡田村觀音山、觀音洞

觀音山、觀音洞
觀音山、觀音洞(3張)
在村後山中有個觀音洞,自古是苗鄉人民崇拜觀音的聖地。在舊社會時,人民是求佛解難。而現代多數的人是鍛鍊身體,遊山玩水。雖然地方不大,但在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此三日,人山人海。卡田觀音洞風景優美,觀音背仔、童子拜觀音景像乃天然而成。

卡田村交通信息

城步縣城到卡田村的班車一天有四趟。
往返汽車班次 往返汽車班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