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魔芋

(天南星科魔芋屬植物的統稱)

鎖定
魔芋(學名:Amorphophallus)天南星科魔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統稱。魔芋因產區不同,在中國各地有不同的俗名。成年植物塊莖常扁球形,稀蘿蔔狀或長圓柱形,頂部中央下凹;葉柄光滑或粗糙具疣;葉片通常3全裂;花序1,通常具長柄,稀為短柄;漿果具1個或少數種子。根據魔芋花葶的長短及附屬器是否有毛,可以將其分為三組:毛魔芋組、魔芋組和短柄組。 [13] 
魔芋自然分佈區的環境條件,孕育了該物種的最適合條件。如魔芋喜温暖濕潤,耐弱光;廣西的田陽魔芋更能適應熱量和光照較充足的環境。分佈於非洲、亞洲、歐洲和大洋洲。繁殖方法主要有根狀莖繁殖和播種繁殖,根狀莖繁殖相對簡單,可多塊繁殖,也可整塊繁殖。 [1]  [5]  [8]  [11-12] 
鮮魔芋球莖經切片、脱水、乾燥、研磨後可獲得兩種幹物質,一種是比重較小的澱粉(簡稱飛粉),另一種是比重較大的精粉。後者是魔芋加工的中間產品,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原料。有研究表明,魔芋精粉經精製後獲得的魔芋葡甘聚糖有多種利用價值。 [9] 
中文名
魔芋
拉丁學名
Amorphophallus Blume ex Decne. [3] 
別    名
磨芋屬、魔芋屬、蒟蒻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天南星目
天南星科
魔芋屬
約170種(2003年) [8] 
磨芋族
短柄組魔芋組、毛魔芋組
命名者及年代
Blume ex Decne.,1825

魔芋植物學史

魔芋命名歷史

魔芋
魔芋(10張)
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屬(Amorphophallus)植物的統稱。魔芋屬的學名“Amorphophallus”作為國際認可的名稱由Blume於1825年提出,1834年由Decaisne正式發表。 [8] 
魔芋因產區不同,在中國各地有不同的俗名,如蛇頭草(安徽)、蒟蒻(皖浙交界山區)、鬼蠟燭、花稈蓮(陝西、貴州)、麻芋子(陝西)、花麻蛇(雲南思茅)、歸鳥(滇西南)、灰草(四川)、花傘把、蛇頭根草、花梗蓮、土南星(江西)、魔芋等。據史料考證,較早地把魔芋稱為“蒟蒻”的,見於中國宋代的《開寶本草》一書。在中國台灣省以及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的一些植物學書刊中,仍一直以“蒟蒻”稱魔芋。此外,《神農本草經》中稱為“蒻頭”,《名醫別錄》中稱為“由跋”,《植物名實圖考》中稱為“磨芋”。 [7] 

魔芋栽培研究

魔芋栽培
魔芋栽培(11張)
魔芋還是一個很原始的作物,世界上還有不少地區還未成為栽培作物,仍舊以挖掘野生資源為主,栽培的也大多隻有(Species),而很少有品種,日本在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種中有幾個品種,品種有土著種、岡山種、中國種,還有通過雜交育種培育出的品種。魔芋為二倍體,在中國還有一些魔芋植株在葉柄上帶有突刺,認為是野生的性狀,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現發現的6個種中4個是特有種,表明雲南省是原產地之一。 [8] 
中國栽培魔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倭名類聚抄》記載,四川人對魔芋甚為珍重。《史記·西南夷列傳》記有巴蜀南生產“枸醬”,行銷南越(兩廣湖南)。四川金沙江沿岸的屏陽、雷波等地加工生產的“金河芋角”、“金河芋片”以及峨嵋產的“雪魔芋”,其歷史悠久,品質優良,是傳統特產。據林鴻榮(1988年)考證:在清代便有魔芋豆腐的製作食用,直到1981年,中國仍處於零星種植狀態。 [13] 
魔芋傳入日本,據説在日本欽明天皇時代(公元539~571年)從中國經朝鮮傳入。早在20世紀20年代,日本學者KASAI(M)、HIRATA(E)就開始了對魔芋的研究,20世紀30年代研究其裁技術和生理特性,20世紀40年代進一步研究了魔芋的品質及化學成分,20世紀50年代探討了環境條件對其生長髮育的影響和形態學上的些問題,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轉向研究高產栽培及加工利用。印度在20世紀50年代亦大力開發研究。日本、印度於20世紀60年代後曾掀起了研究、生產和利用魔芋的熱潮。 [13] 
1982年,日本遭受一場罕見的颱風襲擊,魔芋生產損失極大,供需缺口巨大,三千餘家魔芋工廠面臨停工的危機,迫使其開放魔芋市場,大量從中國、印尼進口,從而刺激中國魔芋生產的急速發展,掀起1982~1985年中國魔芋生產高潮,揭開了中國魔芋科研開發的序幕。 [13] 

魔芋形態特徵

魔芋屬植物為多年生草本。芽萌發後,首先出少數鱗葉,然後幼株出單葉,老株則抽出三裂葉,葉枯後,翌年再出鱗葉和花序。成年植物塊莖常扁球形,稀蘿蔔狀或長圓柱形,頂部中央下凹,葉1;葉柄光滑或粗糙具疣,粗壯,具各樣斑塊;葉片通常3全裂,裂片羽狀分裂或二次羽狀分裂,或二歧分裂後再羽狀分裂,最後小裂片多少長圓形,鋭尖。 [6] 
花序1,通常具長柄,稀為短柄。佛焰苞寬卵形或長圓形,基部漏斗形或鐘形,席捲,內面下部常多疣或具線形凸起;檐部多少展開,凋萎脱落或縮存。肉穗花序直立,長於或短於佛焰苞,下部為雌花序,上接能育雄花序,最後為附屬器,附屬器增粗或延長。花單性,無花被。雄花有雄蕊1-3-4-5-6個,雄蕊短,花葯近無柄或生長於長寬相等的(比藥室長)花絲上,藥室倒卵圓形或長圓形,室孔頂生,常兩孔匯合成橫裂縫,花粉粉末狀。雌花有心皮1-3-4,子房近球形或倒卵形,1-2-3-4室,每室有胚珠1顆;胚珠倒生,從直立於基底的珠柄上或從直立於隔膜中部的珠柄上下垂,或珠柄極短,着生於基底胎座或靠近側壁胎座上,珠孔朝向基底;花柱延長或不存在;柱頭多樣,頭狀,2~4裂,微凹或全緣。漿果具1個或少數種子;種子無胚乳,表皮透明,種皮光滑,單一者橢圓形,2個者平凸,胚同形,外面淡綠色。 [6] 
魔芋屬植物

魔芋生長環境

魔芋自然分佈區的環境條件,孕育了該物種的最適合條件,如魔芋喜温暖濕潤,耐弱光,在秦嶺以南任何丘陵、山區都有它的蹤跡,可見其適應性之廣;白魔芋是金沙江流域乾熱河谷地區孕育形成,與魔芋的親緣關係雖近,但比魔芋喜更多的熱量和光強,更能適應較乾熱環境;廣西的田陽魔芋在熱量和光照較充足的地區形成,更能適應熱量和光照較充足的環境。 [11] 

魔芋分佈範圍

魔芋分佈於非洲(馬達加斯加)、亞洲(泰國、中國、馬來西亞、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緬甸、菲律賓、爪哇、加里曼丹島、老撾)、歐洲和大洋洲(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在中國,魔芋的適宜種植區主要分佈在東南山地、雲貴高原、四川盆周山地等熱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域。 [1]  [8]  [12] 
魔芋屬分佈範圍 魔芋屬分佈範圍

魔芋繁殖方法

魔芋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根狀莖繁殖和播種繁殖,根狀莖繁殖相對簡單,可多塊繁殖,也可整塊繁殖。 [5] 

魔芋下級分類

全世界現在已經記載的魔芋種有170種(2003年)。其中分佈在非洲的種有32種,分佈在亞洲的種有131種。亞洲各國所分佈的種數:泰國30種、中國19種、馬來西亞16種、印度13種、越南13種、印度尼西亞10種、緬甸9種、菲律賓9種、爪哇6種、馬達加斯加5種、加里曼丹3種、老撾2種。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1種。 [8] 
根據《中國植物誌》,以及之後的1998年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修訂和1996年1997年西南農業大學進行的中國魔芋資源調查,中國共收集和記錄魔芋種19種。 [8] 
分佈於中國的19種魔芋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分佈情況
魔芋
Amorphophallus konjac K. Koch
全中國;喜馬拉雅山地至泰國、越南也有。
Amorphophallus hayi Hetterscheid
中國雲南;越南北部。
Amorphophallus paeoniifolius (Dennstedt) Nicolson
中國特有,產台灣省。
Amorphophallus henryi N. E. Brown
中國特有,產台灣省台南、高雄。
Amorphophallus dunnii Tutcher
中國湖南、廣西、廣東及沿海島嶼、香港、雲南東南部。
Amorphophallus yunnanensis Engl.
中國廣西西部、貴州南部和雲南中部、西部及南部。
Amorphophallus mekongensis Engl. et Gehrm.
中國雲南瀾滄江沿岸;老撾也有。
Amorphophallus bankokensis Gagn.
中國雲南河口石灰寨;泰國也有。
Amorphophallus tonkinensis Engler & Gehrmann
中國雲南(東部);越南。
Amorphophallus oncophyllus Prain ex Hook. f.
中國廣東沿海島嶼。印度安達曼羣島、泰國、馬來半島也有。
Amorphophallus kachinensis Engler & Gehrmann
中國雲南。
Amorphophallus corrugatus N. E. Brown
中國雲南、廣西。
Amorphophallus yuloensis H. Li
中國雲南。
Amorphophallus krausei Engler
中國雲南。
Amorphophallus albus P. Y. Liu & J. F. Chen
中國湖南等地。
Amorphophallus bulbifer (Roxb.) Blume
中國雲南西雙版納、江城、綠春;也分佈於錫金、孟加拉、印度、緬甸。
Amorphophallus coaetaneus S. Y. Liu & S. J. Wei
中國雲南、廣西。
Amorphophallus stipitatus Engl.
中國特有,產廣東省。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Makino) Makino
中國特有,產江蘇、浙江、福建大部分地區。 [6]  [8] 

魔芋主要價值

魔芋食用保健

食用保健
食用保健(5張)
魔芋作為食品早已廣為人知,其品種已有數百種之多。如利用其粘彈性和粘結穩定性製作冷凍食品、仿鮮食品、即席食品;利用其即溶性和增粘性製作快餐食品;利用其接着性製作醃漬食品;利用低熱值性和抑制熱量吸收性製作限量食品、保健食品;利用其耐鞭打性製作各式麪點、西餐食品。魔芋還可作為賦型劑、增稠劑、乳化劑和填充劑。此外,魔芋葡甘聚糖還具有保健作用,其保健作用是調整體內營養素平衡,減少和避免因營養素攝入量高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 [9] 
通過微生物降解作用,可將大分子的魔芋葡甘聚糖酶解為低聚糖,該產品用作雙歧桿菌培養基,有利菌增殖,起促活作用。雙歧桿菌可維護並調整人體腸道微態環境,增強腸道粘膜局部免疫力。 [9] 
魔芋主要含多糖類,如葡萄甘露聚糖,甘露聚糖等。有機酸類,如枸櫞酸、桂皮酸、二十一碳烯等。苷類成分,如3,4-二羥基苯甲醛葡萄糖苷等。此外,尚含多種氨基酸、粗蛋白等成分。魔芋因品種不同其主要營養成分有所差異,如白魔芋中葡甘聚糖含量較高,幹物質中葡甘聚糖可達60%以上,而澱粉含量則較低;疣柄魔芋含葡甘聚糖量極低,澱粉含量卻高達77%。以100克乾重計,魔芋幹物質含量一般為20克左右,葡甘聚糖30~60克,澱粉10~50克,可溶性糖1.5~10克。 [10] 
注意事項:魔芋全株有毒,以塊莖為最,不可生吃,需加工後方可食用。中毒後舌、喉灼熱、癢痛、腫大。 [2] 

魔芋工業利用

魔芋膠 魔芋膠
據測試,魔芋葡甘聚糖分子量高達990000~1900000,這樣大分子量的葡甘聚糖在植物體內很難找到。由於它的諸多特性,魔芋葡甘聚糖已在食品、醫藥、包裝建材、填充材料、化工堵漏等工業方面廣為應用,並表現出耐壓、堅韌、結實、抗磨損、不返潮、吸水率低等特點。 [9] 
利用沒食子酸對魔芋葡甘聚糖改性,可改善其成膜性,增強穩定性,且具抑菌效果,是天然保鮮的優質材料。 [9] 
利用魔芋葡甘聚糖製作的膠聯液,具抗鹽、抗鈣、保水和可調性,並由於化學螯合作用的穩定性,還可作勘探鑽孔沖洗液和壓裂劑,替代進口胍膠,在5000米深層鑽進能順利通過複雜地層,尤其是金剛石岩心鑽進時機械鑽速和鑽頭壽命均有提高。 [9] 

魔芋經濟價值

魔芋可作為貧困山區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及產業;中國截至2000年仍有8000萬人處於貧困狀況,如雲南省73縣,貴州省48縣,四川省43縣,湖北省25縣,湖南省10縣,江西省18縣,安徽省17縣,陝西省50縣分別處於中國中西部的大別山區、武陵山區、贛南山區、九萬大山、桂西北山區、秦巴山區、滇東南山區、橫斷山等22個山區。這些地區恰是中國魔芋區劃中的適植區,其中不少山區已有相當長的裁培利用史及經驗。為此,各地選擇適宜區域發展魔芋生產具有重大意義。如陝西嵐皋縣1995年栽培魔芋10580畝,僅此一項當年財政增收121萬元。縣內建立了10個基地鄉,帶動2.8萬多農户,佔全縣總農户70%,70%的產品銷往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中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由於魔芋產業發展,1995年芋農售鮮芋收入900多萬元,户均增收200多元。全縣特困户有10000多户,40000餘人中已有3000多户,16000餘人提前擺脱貧困。 [9] 
魔芋產業發展在貧困山區是易於形成“公司+農户”的產業模式,成為縣級經濟的新增長點。在已有的產區,魔芋資源開發一改以往單一利用和單一產品的資源開發模式,已形成綜合開發格局,構築起市場網絡,相關企業異軍突起,芋農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在原料栽培區配套銜接加工業,可保證芋農不會返貧。這些實例在陝西嵐皋,湖北建始、五峯、竹溪,重慶酉陽,貴州雷山、威寧、台江、興仁、大方、盤縣、水城、習水,雲南宣威、富源、永善、大理、龍陵、梁河、邱北、檜澤、江城等地普遍存在,足以説明魔芋資源開發對貧困山區發展經濟的作用無庸置疑 [9] 

魔芋植物毒性

魔芋屬植物大都富含生物鹼,全株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塊莖毒性最高。生魔芋不能直接食用,如直接食用後,舌頭喉嚨會有灼熱感,嚴重的會有癢痛感和腫大。 [14-15] 
參考資料
  • 1.    魔芋加工應用現狀及其研究進展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7-21]
  • 2.    遊中山陵,遊客好奇吃野果中毒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7-21]
  • 3.    魔芋屬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2-10-27]
  • 4.    魔芋 Amorphophallus konjac|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12]
  • 5.    向大銘.魔芋種芋繁殖的五種方法[J].四川農業科技, 2004, 000(010):10-11.
  • 6.    魔芋屬 Amorphophallus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7-19]
  • 7.    何家慶.魔芋的農業[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12:1
  • 8.    孫茂林;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雲南薯類作物的研究和發展[M].昆明: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93-96
  • 9.    何家慶.魔芋栽培新技術[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01:1-8
  • 10.    王梅,黃團,陳恩發.魔芋加工應用現狀及其研究進展[J].農技服務,2019,36(02):59-61+63.
  • 11.    孫遠明,楊幼慧.中國魔芋資源研究及其在食品中的應用[J].食品工業科技, 1999, 06(06):11.
  • 12.    Global Mapper  .Discover Life[引用日期2023-07-19]
  • 13.    李蜜等.魔芋栽培與加工實用技術[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06:5-10
  • 14.    周星, 金徵宇. 魔芋質量安全及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2017, 35(2): 16-19.
  • 15.    李明春, 成歲明. 魔芋種子林下繁殖栽培技術[J]. 農村科學實驗, 2019, (24): 33-3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