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長目人科人屬物種)

鎖定
人,生物學中指靈長目人科人屬物種。可以從生物精神文化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人科人屬人種,2號染色體猩猩甲條染色體着絲粒融合(平衡易位)締合模式接近度超過16N,並臂間多次倒位,其餘染色體都有很強的同源性,是一種高級動物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社會組織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夠建立團體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協助目的
中國古代對人的定義是:有歷史典籍,能把歷史典籍當作鏡子自省的動物。
中文名
智人
拉丁學名
Homo sapiens
別    名
人類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靈長目
人科
人屬
智人種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類人猿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人亞科
分佈區域
全球(除南極大陸只有小範圍分佈)
二名法
Homo sapiens
英文學名
people
膚    色
黃、白、黑

基本概述

生物定義

人(學名:Homo sapiens),是一種靈長目人科人屬的物種。線粒體DNA化石證明人類大約於500萬年前起源於東非。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長臂猿合趾猿同屬人科的靈長目動物。一份2006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結果宣稱發現人類差異性基因從0.1%升至10%,同時也遭到了業界質疑。 [1] 
英國動物學家和人類行為學家德斯蒙德·莫利斯戲稱人類為裸猿 ,並著述從各個角度論述人類種種行為的起源。恩格斯著有《從猿到人》,代表着馬克思主義對人的來源的經典研究。
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動物,尤其是他們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古人類學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進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和人類誕生的重要標誌。比如,直立行走的必然結果是手腳的分工,使得人類能靈活使用工具。又如,直立行走以後,使視野開闊,有助於大腦的發育,促進人類智力發展。
由於人類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審美的觀念,再加之人類自我表達的慾望和相對大的大腦,人類創造了語言宗教藝術科學
與其他高等靈長類動物一樣,人類是社會性的。人尤其擅長用口語、手勢與書面語言來表達自我、交換意見以及組織。自從語言產生以後,為了辨別個體之間的差異,認知不同的個體,姓名便隨之產生了;但究竟先產生“姓”,還是先產生“名”,卻一直是“姓名學”爭論不休的話題。

行為特徵

行為學上來看,人類的特徵有:懂得使用語言,具有多種複雜的互助性社會組織,喜歡發展複雜的科技。這些行為學上的差異也衍生出各文化不同的信仰傳説儀式價值觀社會規範等。

“人”的理解

第一,人是一種存在的可能性。人的本質是在人自身的活動中不斷生成的,是一種“自我規定”。
第二,人具有自主性創造性。人不但會學習,而且會發問、會探索、會創新
第三,人具有發展的本質。人的實踐本性決定了人可以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自主創造性活動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實現,即人具有發展的本質。
第四,人具有歷史性現實性。兩層意思:一是人的自我本質是在不斷髮展的歷史和現實生活中逐漸生成的,人總是生活在具體的歷史與現實空間中。二是人的自我本質的生成與發展要受到一定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制約。
第五,人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的。人作為一種存在的可能性本身就藴含着豐富性和多樣性,另一方面個體生命具有獨特性、不可替代性及個體間的差異性。

人類起源論

人是神造的
在中外早期神學體系中,人主流的來源於神的創造,其是對於人創造自我的反映。中國有女媧造人説。神話與宗教結合形成中國獨立的人學思想。在我國春秋戰國就有比較系統的人性學説:善惡二性論。歐洲中世紀神學的觀點認為上帝造人。
人類是植物所變的為日耳曼神話,它説天神奧丁(Odin)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邊散步,看到沙洲上長了兩棵樹,其中一棵姿態雄偉,另一棵姿態綽約,於是下令把兩棵樹砍下,分別造成男人和女人,歐丁首先賦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別賦予理智、語言、血液、膚色等,成為日耳曼的祖先。在澳洲神話中説人是蜥蜴變的;美洲神話則説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變的;希臘神話也説某族人是天鵝變的,某族人是變的。
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台灣神道教、景教的故事裏: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又對他們説:“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梵天、安拉、毗濕奴、耶和華、伊邪那岐、奧丁、宙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某説:“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神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某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説:“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此外印第安人還有烏鴉創世説的故事。
人是自然的人
這是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家在反對宗教神學的鬥爭中,從人的自然屬性上揭示人的本質的。法國唯物主義的自然主義的人性論者,把人看成是一種具有更高感覺能力的動物,認為人的本質就在於人自身,即人的自然本性。拉美特里宣稱。人是機器。愛爾維修宣稱人“只是一個感性實體”,趨樂避苦的肉體感受性是支配人的一切活動的永恆本性。近代資產階級理性主義人性論把人從感覺實體上升為思維實體,認為人的本質是理性。而理性也就是自由。康德認為,人只有不受感覺世界的支配,服從自己理性發出的“絕對命令”,才是一個自己主宰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人。費爾巴哈從人本主義出發,反對黑格爾把人歸結為自我意識的觀點,他認為“人是一個“感性”的類存在物……一個自然本質”。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馬克思主義對人哲學上的理解為:人的內在生命物質本體與特定的大腦意識本體構成整體的自然人。自然人通過勞動關係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關係形成系統的外在矛盾關係,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不論是自然還是社會人其總體的都是通過人的內、外矛盾關係形成自我解放的主體矛盾關係。人的自然本質是動物的進化產物,人超越自然的創造是人本身。人性就此分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1. 自覺是人的基本屬性,其貫穿內外矛盾。人是自覺必然的主體。人的一切行為即為有意識認識、解放自我的存在。意識的基本屬性就是自覺的屬性,人性的根本內容就是自覺。
  2. 實踐是自覺的。人產生於實踐,在實踐中發現自然及社會關係的存在。以實踐發現自覺的認識,以實踐解放自我的創造。創造自我的實踐是解放的基本路徑。
  3. 解放自我的主體。以實踐的勞動創造人類自我存在,形成自我存在的發展。人自然的受外在物質世界的約束,人類的產生是對於自然的解放,獲得對於自然的相對自由。新生個人都是一定歷史的產物,在新的實踐中發展自我必然與舊世界產生矛盾,人類通過擴展實踐範疇,創造新型實踐工具來解放人的內、外矛盾。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發展自我實踐能力、才可以發展自我的存在。人的基本創造力即生產力是人類發現、創新具體自然及社會矛盾的總體。生產力具體表現為勞動力。
人是文化的動物。
存在的形式稱謂是人。自然進化了人的身體,自然卻產生不了人成其為人的形式,人失去了人本身的作用外只能是人似的動物自然存在。高級動物不一定是人,人也不是高級的動物,人的本身只是對存在形式的一種表達定義,這種定義表達是從存在的物的形式出發的。一切生命的動物,自然進化而成的體格都不能成為高低級的判斷的標準,意識的思想的具備也不能成為人與動物的區別,在生命的環境中,一切自然留存進化而來的都是美的傳遞不是高低的選擇。人也不能依據直立行走的身體而顯得比低級的更高級,比生命世界其它的生命物來得更特殊。
身體的判斷人也是動物,具備了動物所具備的一切特性特徵,只是這種動物不用等級來劃分,是從本身的教化而來。
自然可以誕生人似的動物,卻不可以造就人的形式。這是因為,自然的主體並不會為生命其中的任何負責任,在自然的狀態里人只能是以人似動物行徑進行自身生命的自然傳遞,這種傳遞和其它高級的動物的繁衍進行沒有性質上的區別,人在自然環境中只能以人似的動物而存在着。這種存在着並不會因生產勞動的進行而進行根本性的改變。這是因為,人進行的生產勞動,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的,這種行為在人的本性表現裏並不是自覺的產生而是環境的逼迫,這種性質的存在就為人只從勞動行為中成長為人形成了阻礙。
勞動的行為是人成為人的形式不可缺少的其中條件,人進行的任何行為都影響着人似的動物向人的形式進步。
在人的思想意識裏,具有和其它一切人似的動物不一樣的情感區別,這種區別的情感被人們稱着是人心,一切人心的內容,就是人的情感的具備,人具備的情感的能力,就是心的實質本身。這本身的實質區別於人似的動物和動物的人的形式。

人的各個時期

人是能進行復雜思維活動的高等動物。人其實很簡單,只是思維很複雜。
按照生理心理的變化階段規律,人可分為: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嬰兒期

嬰兒期 嬰兒期
指從出生到滿1歲以前的一段時期。是小兒生後生長髮育最迅速的時期。嬰兒是指1週歲以內的孩子。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髮育特別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旺盛的階段。

幼兒期

幼兒期 幼兒期
從1歲開始至滿3歲稱為幼兒期,這一時期是兒童智力的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也是個性、品質開始形成的時期。幼兒期個性的形成是以後個性發展的重要基礎。

童年期

童年期 童年期
從幼兒期結束到入小學前,即3~7歲,是學齡期。從入小學到青春發育開始,一般指7到12歲,也包括人生自胎兒期至青春期的階段。

青春期

青春期少年 青春期少年
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徵發育為標誌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誌;泛指青春期的年齡。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髮育的的高峯。

成年期

成年人 成年人
一般是指個體從24、25歲起到60歲的時期。通常人們又把這一時期劃分為兩個階段:即成年前期,從24、25歲到40歲;成年後期40~60歲。成年期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是比較平穩,不像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或老年期那麼顯著和劇烈。這一時期相當於生理學上的成熟期。成年期是先前各階段發展結果集中表現的時期,也直接影響到老年期的心理。

老年期

老年人 老年人
人生過程的最後階段。特點是身體各器官組織出現明顯的退行性變化,心理方面也發生相應改變,衰老現象逐漸明顯。由於各種變化包括衰老是循序漸進的,人生各時期很難截然劃分。衰老與一般健康水平有關,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人,衰老進度也不同。多數人的衰老變化在40歲左右逐漸發展,60歲左右開始顯著。因此,從醫學生物學的角度,規定60歲或65歲以後為老年期,其中80歲以後屬高齡,90歲以後為長壽期。
人是羣居結社的動物。居家結社是來自人性的需求。不結社,人就不能成為社會人。真正的文明是平等的個體之間的自願聯合。對於結社自由與人類文明及其未來的相關性,法國曆史學家、政治家托克維爾説道:“在規制人類社會的一切法則中,有一條法則似乎是最正確和最明晰的。這就是:要是人類打算文明下去或走向文明,那就要使結社的藝術隨着身分平等的擴大而正比地發展和完善。”結社是社會中最常見的現象。人每天都生活在各種社團當中。只要法律許可,只要有結社自由,無論在小事上,還是在大事上,公民們都會自願地締結社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