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漢語詞語,拼音:xìn yǎng,指某人自發對某種思想或宗教或追求的信奉敬仰。
- 中文名
- 信仰
- 外文名
- Faith
- 拼 音
- xìn yǎng
信仰釋義
編輯信仰出處
編輯《法苑珠林》卷九四:“生無信仰心,恆被他笑具。”
[2]
信仰例句
編輯唐譯《華嚴經》:“不作逼惱眾生物,但説利益世間事,咒術藥草等眾論,如是所有皆能説。一切仙人殊勝行,人天等類同信仰,如是難行苦行法,菩薩隨應悉能作。”
周恩來《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要以耐心説服誘導的精神,爭取官兵和人民的信仰,團結他們在革命主義與政綱的領導下而堅決奮鬥。”
巴金《小人、大人、長官》:“對長官的信仰由來已久。多少人把希望寄託在包青天的身上,創造出種種離奇的傳説。”
古樸《中華民族不信邪 信道理》:“所謂信仰歸根到底也只不過是一種對道理的崇敬與膜拜。”“實際上,中國人只是不信邪而已。因此,中華民族不是沒有信仰,只是不迷信而已。”
- 參考資料
-
- 1. 信仰的解釋|信仰的意思|漢典“信仰”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2-11-28]
- 2. 信仰 .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