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編寫的一本選修課教科書 [1-2]  。它是與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相配套的 [1] 
中文名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作    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
類    別
教材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 [3] 
定    價
5.75 元 [3] 
開    本
16 開 [1] 
ISBN
9787107201424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概況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4]  編寫的一本選修課教科書。它是與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相配套的 [4]  。是人教版的選修科目,立足於中國古代的詩歌和散文。為了突出文言文學習中鑑賞的重要性,讓學生感到古代文學的獨特魅力,這本教材打破了一般以文學史順序或作家文選式的單元編排方式。詩文分列,按不同的鑑賞角度、鑑賞方法設置單元。詩文各分三個單元,繁簡適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賞需要,儘可能地從幾個基本方面充分體現兩種文體的各自特點。尤其是散文的單元設計,由於可借鑑的資料不多,自出主張,從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與邏輯性、靈活性與趣味性三個方面勾勒散文的整體風格,很有創意。從選目看,各單元所選作品,均不在一個平面上簡單羅列,而是根據教學需要和鑑賞需要作多層次安排。 [1-2]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內容

中國古代文學從殷商到清末,有三千多年曆史,給後代留下了非常豐厚的遺產。這筆遺產對於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義。中國古代文學的幾種主要文體中,詩歌和散文產生和成熟最早,歷史最長,最受重視,發展也最為充分。從先秦到近代,產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詩文流派。許多優秀作品,到現在還是家喻户曉,眾人皆知。“牀前明月光”,“春眠不覺曉”,中國人剛剛學語時,就學會了背誦。從小學起,特別是到了初中和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古代詩歌、散文逐年增加。學生已經領略了許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背熟了許多篇章和格言警句。但是對於古詩文的學習,這還只是初始階段,有必要進一步擴展閲讀,以求獲得更深的體會和更多的相關知識。
這本教材的編寫,就是為了適應進一步學習古代詩文的需要。它着重從鑑賞這一角度引導閲讀古詩文。讓學生們有計劃地閲讀一定數量的名篇,通過自己的鑑賞探究,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熱愛祖國的感情,增進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全書共六章,詩歌、散文各三章。詩和文後面分別有《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概述》《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這樣,將詩、文相對集中編排,有助於認識詩歌和散文各自的文體特徵,掌握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同時,通過文學史知識介紹,能將已學過的作家作品貫串起來,獲得對古代詩歌和散文發展概況的大致瞭解。
對於詩歌、散文,歷代鑑賞和研究的成果很多,但相當分散。單是鑑賞,就有許多名目。這本教材,從高中生實際水平出發,對於詩歌,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探究詩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把握詩境)、“因聲求氣涵詠詩韻”(體會聲韻)三方面入手;對於散文,從“創造形象、詩文有別”(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亂、氣脈中貫”(把握散文的邏輯性和抒情性)、“文無定格,貴在鮮活”(體會散文的靈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這樣能夠從大處抓住跟兩種文體本質屬性有關的主要之點,避免過繁過細,有助於初學者掌握運用。在具體步驟上,每單元的第一項是“賞析指導”,就這一單元所提出的鑑賞角度,介紹相關知識和鑑賞方法。第二項是“賞析示例”,每個單元各舉一篇詩歌或者散文為例,從該單元所強調的鑑賞角度進行分析,帶有舉例示範性質,供學生參考借鑑。第三、四項是圍繞這一單元的中心,提供閲讀鑑賞的作品。自主賞析作品後面列有“探究·討論”題目,這些題目幫助學生在閲讀鑑賞時打開思路、把握要點,在途徑上、方法上作適當的提示或點撥。有的在“探究·討論”題目之後,還有“相關鏈接”,進一步提供有關背景資料和信息。 [1]  [2]  [4]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目錄

(參考資料來源: [1-2] 
詩歌之部
第一單元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自主賞析
擬行路難(其四)/鮑照
推薦作品
今別離(其一)/黃遵憲
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自主賞析
菩薩蠻/(其二)/韋莊
推薦作品
新城道中(其一)/蘇軾
第三單元 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自主賞析
推薦作品
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單元 創造形象 詩文有別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自主賞析
阿房宮賦/杜牧
推薦作品
第五單元 散而不亂,氣脈中貫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自主賞析
伶官傳序/歐陽修
推薦作品
第六單元 文無定格,貴在鮮活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種樹郭槖駝傳/柳宗元
自主賞析
推薦作品
遊沙湖/蘇軾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選讀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課文原文

苦齋記 劉基
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1]。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之龍泉縣西南二百里[4],劍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巖崿皆蒼石[5],岸外而臼中[6]。其下惟白雲,其上多北風。風從北來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樂生焉。
於是鮮支、黃櫱、苦梀、側柏之木[7],黃連、苦杕、亭歷、苦蔘、鈎夭之草[8],地黃、遊冬、葴、芑之菜[9],櫧、櫟、草鬥之實[10],楛竹之筍[11],莫不族布而羅生焉。野蜂巢其間,採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謂之黃杜,初食頗苦難,久則彌覺其甘,能已積熱[12],除煩渴之疾。其檟荼亦苦於常荼[13]。其泄水皆齧石出[14],其源沸沸汩汩[15],瀄滵曲折[16],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魚,狀如吹沙[17],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遠,惟先生樂遊,而從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窊而室焉[18]。攜童兒數人,啓隕籜以藝粟菽[19],茹啖其草木之荑實[20]。間則躡屐登崖[21],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泠。樵歌出林,則拊石而和之[22]。人莫知其樂也。
先生之言曰:“樂與苦 ,相為倚伏者也[23],人知樂之為樂,而不知苦之為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今夫膏粱之子[24],燕坐於華堂之上[25],口不嘗荼蓼之味[26],身不歷農畝之勞,寢必重褥[27],食必珍美,出入必輿隸[28],是人之所謂樂也,一旦運窮福艾[29],顛沛生於不測,而不知醉醇飫肥之腸,不可以實疏糲[30],籍柔覆温之軀,不可以御蓬藋[31],雖欲效野夫賤隸,跼跳竄伏[32],偷性命於榛莽而不可得[33],庸非昔日之樂[34],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35]。’趙子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36]。’彼之苦,吾之樂;而彼之樂,吾之苦也。吾聞井以甘竭[37],李以苦存[38],夫差以酣酒亡[39],而勾踐嘗膽興[40],無亦猶是也夫?”
劉子聞而悟之[41],名其室曰苦齋。作《苦齋記》。 [1]  [2]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文章註釋

[1]章溢:字三益,龍泉(今浙江龍泉縣)人。元末不受官,隱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
[2]楹:這裏指房間,屋一間為一楹。
[3]茆:同“茅”,茅草。
[4]處:指處州府,治所在浙江麗水縣。龍泉縣屬處州府管轄。
[5]崿(è):山崖。
[6]岸外而臼中:謂其山四邊高中間低。
[7]鮮支:即梔子,常綠灌木。果實可入藥,味苦。黃櫱(bò):又名黃柏,落葉喬木,可作染料,又可供藥用,味苦寒。苦楝:又名黃楝,落葉喬木,可入藥,味苦。側柏:常綠喬木,可供藥用,味苦澀。
[8]苦杕(dì):不詳。亭歷:也作“葶藶”,草本植物,子可入藥,味苦。苦蔘: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實可入藥,味苦。鈎夭:又名鈎芺、苦芺,菊科宿根草,味苦。
[9]地黃: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味苦。遊冬:菊科植物,一種苦菜。葴(zhēn):即酸漿草,也叫“苦葴”。芑(qǐ):一種苦菜。
[10]櫧(zhū):常綠喬木,種子可食。櫟(lì):落葉喬木,俗稱柞櫟或麻櫟。草(zào)鬥:即橡子。草,同“皂”。
[11]楛竹之筍:即苦竹筍。楛,這裏同“苦”。
[12]已:治。
[13]檟(jiǎ)荼:苦茶樹。荼,“茶”的古字。
[14]齧石出:從石縫間穿石而出。齧,同“齧”,咬。
[15]沸沸:水騰湧的樣子。汩汩:水急流發出的響聲。
[16]櫛滵(jié mì):水疾流的樣子。
[17]吹沙:魚名。似鯽魚而小,常張口吹沙,故名。
[18]窊(wā):低窪地。
[19]啓:開闢,掃除。隕籜(tuò):落下的筍殼。藝:種植。菽(shū):豆類。
[20]茹啖(rú dàn):吃。荑(tí):草木始生的芽。
[21]躡屐(niè jī):踏着木底有齒的登山鞋。
[22]拊(fǔ):擊打。
[23]相為倚伏:互相依存。《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24]膏粱之子:指富家子弟。膏,肥肉;粱:美谷。膏粱謂精美的食物。
[25]燕坐:安坐。
[26]荼蓼:指野苦菜。荼,陸地上的苦菜;蓼,水生的有辛辣味的野菜。
[27]重:雙層。
[28]輿隸:古代把人分為十等,輿為第六等,隸為第七等。《左傳.昭公》七年:“皂臣輿,輿臣隸。”這裏指僕役。
[29]艾:盡,停止。
[30]疏糲(lì):指粗劣的飯食。
[31]御:用。蓬藋:謂用蓬蒿、藋草來墊蓋。
[32]跼(jú):曲,屈。
[33]榛莽:指草木叢生的地方。
[34]庸:豈。
[35]“故孟子曰”五句:語見《孟子.告子下》。
[36]“趙子曰”三句:語見劉向《説苑.正諫》:“孔子曰:‘良藥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於行。’”《孔子家語.六本》亦謂孔子語。本文作“趙子曰”,未知所本,或字有誤。
[37]井以甘竭:《莊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38]李以苦存:《世説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9]夫差:春秋時吳國國君,闔閭之子,為報父仇,曾大敗越兵。後沉湎酒色,為越王勾踐所攻滅。
[40]勾踐嘗膽興:春秋時,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後卧薪嚐膽,圖謀復仇,終於攻滅吳國。
[41]劉子:作者自稱。 [1]  [2]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作品翻譯

苦齋,是章溢先生隱居的住所。用茅草覆蓋的室二廳,坐落在四面高中間低形如筐子的筐山之巔上,筐山在今浙江省的麗水縣,山角下有溪水流出。山的四面峭壁拔起,崖石皆蒼石,外邊高,中間低。山下多白雲,山上多北風。由於風從北來,柔和的少,硬朗的多,所以,生長於此的植物其味甚苦,而苦味的植物們卻能在這苦的環境中生長的快樂。
於是,黃柏、苦楝、側柏之樹,黃連、苦蔘之草,地黃、遊冬之菜,草鬥、苦竹之筍,同類的植物莫不到處分佈,羅列生長。而野蜂的巢就築在其間,採花粉為蜜,其蜜的味道也是極苦的。山中土人方言稱此蜜叫黃杜。開始吃的時候,口感特別的苦澀,稍會,才能感受到它的幹甜,能消暑去熱,且能除去燥熱心煩這個病。儘管,這裏的樹產出的茶葉非常的苦,但人們卻喜歡飲用它。儘管,這裏的由溪水中出產的一種花紋小魚,模樣甚醜,吃起來味苦且辛辣,但可以醒酒。
此山離人們居處的地方甚遠,只有章溢先生以在這裏遊玩為快樂,使得喜歡同先生交往的友人,以早出晚歸為艱苦和勞累,所以(他們)就在這裏選擇低窪的地方居住。在這裏,他們吃在山中收積的脱落的筍殼和自己種植的一些豆類,及一些樹草的嫩芽。在這裏,他們或是登山,或是臨溪,或是圍坐在修長的大樹下高歌嚎叫。如遇着了唱着歌從山林中出來的樵夫,他們會用石塊擊打岩石和着歌唱。這些人的所做所為給他們自己所帶來的快樂,是我們這些常人所無法理解的。
章溢先生説:“樂與苦,相互依託。人們只知道樂為樂,而不知道苦也能為樂,人們只知道樂,而不知道苦也是由樂帶來的,實際,苦與樂,距離又有多遠呢!今有富貴之弟,他們安坐於華美的屋中,口不嘗苦菜之味,身體不經農作之勞,睡覺蓋的是厚的被褥,吃的是山珍海味,進出由僕人抬着,他們這樣的所有經歷,正是人們所説的樂吧。可一旦他們的好運到頭,福氣停止,跌倒到生活困頓的時候,他們就不知道他們醉於醇酒、飽於肥肉的腸子已不可以裝滿粗劣的食物。他們早已習慣柔軟被子的軀體,早已不可以穿戴逢草編織的衣物。雖然,他們也想過着正常的大眾人的生活,可但他們會在這種生活面前顯得侷促不安。他們想象苦的樹木那般生活,可但他們卻喪失了苦樹般的生存能力。這不正是由於過去太貪圖享樂,而為今天帶來的痛苦嗎?所以孟子曰:‘天之將降大任於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莫名氏又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你能吃苦,就是我的樂,而你只知貪圖享樂,則就是我的苦。我聽説甘甜的井先乾涸,緊挨路邊而沒采摘的李,多是苦李。夫差以酒色亡國,而勾踐嘗膽興幫,無一不是這樣的例子嗎?”
聽完這些話,我悟出了許多,所以名其室曰苦齋,作《苦齋記》。 [1-2]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存在爭議

教材15頁中出現爭議內容 教材15頁中出現爭議內容
近日,某網友稱,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裏,第15頁"相關鏈接"欄目中的網址為問題網站,記者搜索到了課本與網站,證實了此事。
按照網友指出的課本15頁中的"歷朝歷代詠武侯詩詞大全"網址,記者在電腦上輸入這個網址的域名,就會登錄到一個問題網站上。中國青年網記者嘗試查詢此網站的備案信息,但未查到相關信息。 [5-6] 
事後,人民教育出版社發表聲明稱是網頁內容遭到篡改,已向網絡監管部門做了舉報。 [7] 
人教社發佈聲明 人教社發佈聲明 [6]
該聲明稱:“近日,有媒體反映我社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提供的一個網頁鏈接存在問題。我社立即就此事展開調查。現已查明,教材提供的網頁鏈接,內容應為《歷朝歷代詠武侯詩詞大全》。現該網頁內容遭到篡改,我社已向網絡監管部門做了舉報。” [5-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