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寶楨

(清朝歷史人物)

鎖定
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祖籍江西臨川 [42]  ,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人。晚清大臣,鹽業改革者。 [39-41] 
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丁寶楨考中進士,此後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嶽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任山東巡撫期間,兩治黃河水患,創辦山東首家官辦工業企業山東機器製造局,成立尚志書院和山東首家官書局。任四川總督十年間,改革鹽政、整飭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興辦洋務抵禦外侮,政績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1]  [37] 
丁寶楨為官生涯中,勇於擔當、清廉剛正,一生致力於報國愛民。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去世,享年66歲。朝廷追贈太子太保,諡號“文誠”,入祀賢良祠,並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 [1]  [37] 
別    名
丁稚璜
稚璜
諡    號
文誠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貴州平遠
出生日期
1820年
逝世日期
1886年
主要成就
創設山東機器局
創設四川機器局
改革鹽法
發展洋務運動
主要作品
《丁文誠公家信》
本    名
丁寶楨
性    別
祖    籍
江西臨川

丁寶楨人物生平

丁寶楨貴州初起

先世自江西臨川遷平遠州牛場。祖必榮,四川昭化知縣。父世棻,鎮遠訓導。寶楨舉道光二十三年鄉試,中第22名舉人。 [42]  丁寶楨是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並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2]  不久後,因母親去世返鄉丁憂,恰逢遵義楊隆喜造反,丁寶楨傾盡家財招募了八百壯士保衞家鄉。
咸豐六年(1856年),丁憂期滿,恰逢苗民教匪叛亂,叛軍蜂擁而起。時任貴州巡撫蔣霨遠上奏朝廷,申請讓丁寶楨部留在平亂軍中,皇帝同意並特別下令授予丁寶楨編修一職。此後,丁寶楨增加在民間的招募,士兵總數達到四千人,並先後收復平越獨山等諸多城池。 [3] 
咸豐十年(1860年),丁寶楨任嶽州知府後,遣散了之前招募的軍隊。但由於虧欠餉銀非常多,丁寶楨把五百兩銀子放在桌案上,對大家説:“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現在府庫的錢糧短缺,你們空着手回家,怎麼辦?”大家流着淚説:“您不惜捐獻所有家產,解救國難,我們還怎麼敢有另外的要求?”於是紛紛離開。丁寶楨成功化解了無餉可發的危機。 [4]  同治元年(1862年),任長沙知府。

丁寶楨主政山東

丁寶楨畫像 丁寶楨畫像
同治二年(1863年),丁寶楨升任山東按察使 [5]  當時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在魯、豫兩地統帥軍隊作戰,僧格林沁自覺地位高貴,十分倨傲,見省級以下官員不設座位,丁寶楨投遞名帖求見,説低級武官丁某投書王爺,給予座位就覲見,不給座位就不見,身邊的侍從人員都大驚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他的強硬不屈,為丁寶楨改變儀容禮敬有加。 [6]  山東巡撫閻敬銘聽説這件事後,大為稱奇,丁寶楨到任的那一天,親自在郊外迎接,從此無論大小事務,都先諮詢丁寶楨之後才實行。 [7]  僧格林沁命令丁寶楨平叛河北的農民起義首領宋景詩發起的叛亂。不久丁寶楨因擅自招撫降兵被彈劾,部議降三級處理。 [8] 
同治三年(1864年),丁寶楨升任山東布政使。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戰死於曹州,丁寶楨被彈劾協戰不力,恩降四品頂戴留任。同治五年(1866年),給事中孫楫御史朱鎮又蒐集羅織了其他的罪名來彈劾他,此事轉呈到曾國藩手中,曾國藩向皇帝稟告説丁寶楨無罪。 [9]  山東巡撫閻敬銘向來欣賞丁寶楨的才能,到這時就請求退休,舉薦丁寶楨來代替自己,於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東巡撫。當時捻軍的部隊直逼邊防海岸線,李鴻章建議朝廷在膠萊河修築防禦工事,丁寶楨也參與其中。
同治六年(1867年),東捻軍逃到濰河,東路軍副將王心安剛剛築成營壘,但是堤牆尚未完成,捻軍長驅直入渡過了濰河,丁寶楨將這件事稟告給皇帝。 [10]  皇帝大怒,將李鴻章交付兵部審議,丁寶楨被處以革職留任的處分。這之前東路軍鎮守濰河,本是安徽將領潘鼎新駐防地段,安徽軍剛剛南移,而北路就立即失利。 [11]  皇帝下令將副將王心安斬首,丁寶楨上書直言辯駁,皇帝就寬宥了王心安而斥責李鴻章,丁寶楨又屢次上書揭發,皇帝於是越發斥責李鴻章為人刻薄善妒、放縱寇敵。 [12] 
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軍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為震動。 [13]  丁寶楨聽到軍情示警,立即快馬奔馳到東昌,率領一千騎兵,三千精鋭步兵,帶着五天糧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捻軍於是向南潰逃。 [14]  這場戰役,朝廷派遣禁軍到京城外防備捻軍,統領士兵的各位將領都受到責備,而皇上只因為丁寶楨這一支軍隊突然出現在敵人之前,轉戰雄雄、任、深、祁、高、肅各州間,收復饒陽,功勞最大,多次降下聖旨褒揚嘉獎,加太子太保銜。 [15] 
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違反祖制、擅出宮禁,在未攜帶任何公文的情況下出宮遊玩並藉機斂財。 [17]  宦官安德海先後侍奉咸豐帝和慈禧太后多年,咸豐帝死後成為慈禧太后心腹,頗受寵信。 [16]  八月二日,安德海至泰安境內,丁寶楨派騎兵將其逮捕,隨後押往濟南。丁寶楨早就對安德海的仗勢驕橫非常憤慨,立即密奏朝廷,痛斥安德海種種不法行徑。八月六日,得旨,安德海就地正法。八月七日,丁寶楨誅安德海于山東濟南。 [18]  此舉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19] 

丁寶楨總督四川

慈禧特為丁寶楨寫了一幅字《國之寶楨》 慈禧特為丁寶楨寫了一幅字《國之寶楨》
光緒二年(1876年),丁寶楨受到光緒帝的接見,被授頭品頂戴、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銜, [19]  代替吳棠署理四川總督一職。成都將軍恆訓再次核查堤防工程,又挑剔指摘到鹽運禍害商賈民眾,流弊很大,拒絕責難,進行爭辯。 [20]  皇帝擔心丁寶楨被流言困惑,親自下令告訴丁寶楨不要改變當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實職,丁寶楨也更加的自我勉勵,更加註重儲存糧食,嚴厲進行督責搜捕。 [21] 
丁寶楨剛剛到任履職時,城內每月都有盜竊搶劫的案件,到他上任後幾乎把匪徒誅殺乾淨,宣稱為路不拾遺。 [22]  當時四川吏治腐敗、財政赤字巨大,慈禧特為丁寶楨寫了一幅字“國之寶楨”,足見朝廷對丁寶楨寄予了厚望。督川十年,他體恤民情,實心辦事,深受民眾愛戴。在此期間他編纂的《四川鹽法志》,既總結了四川鹽井生產技術,又有大量精美的木刻插圖。 [19] 
丁寶楨在杜甫草堂增加黃庭堅塑像,以配享杜甫。他認為出於蘇軾門下而與蘇軾齊名的北宋詩壇健將、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公開標榜作詩應學杜甫,提倡“無意於文”和“脱胎換骨”詩論,追求奇麗硬澀的風格;曾經以“修實錄不實”的罪名遭貶謫到蜀中,任涪州別駕,一生宦途很不得意,符合“心跡相同”的原則,所以他又援引前例,塑黃庭堅像配享杜甫。原來在工部祠旁的陸游神龕,移至祠內杜甫祀像的正西,添置的黃庭堅神龕置於杜甫像正東。後來,清人錢保唐為工部祠撰書了“荒江結屋公千古,異代升堂宋兩賢”楹聯,啓迪遊人瞻仰憑弔唐、宋兩代的大詩人。 [35] 

丁寶楨人物逝世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去世,享年66歲。 [1]  由於朝廷發放的俸祿被多數用於救濟貧困百姓,這位封疆大吏病危時竟然債台高築。 [23]  身邊的隨從隨員們聚集在一起拿出錢幫助辦理喪事,扶柩回鄉才能夠成行。 [24] 
丁寶楨死後,山東父老聯名具奏朝廷,請求將他的靈柩運回山東安葬。朝廷下旨:“準葬山東,予山東、四川、貴州建祠。”並追贈其太子太保諡號文誠 [25]  。其子丁體常等遵從父親之遺命,為了不擾民,由水路扶喪。次年秋,靈柩迴歸濟南。士紳百姓“郊野祭弔,軍民悼哭”。光緒十三年(1887年)九月二十五日,丁寶楨安葬於歷城的丁家林地元配諶夫人墓的東側(現濟南歷城區全福立交橋東)。 [26] 

丁寶楨主要影響

丁寶楨興辦洋務

丁寶楨致力於“求富自強”的洋務運動,他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形勢,痛斥“墨守綱常”的人。認為中國要自強,必須學習西方,“精求武備”,“仿照外洋槍炮之巧如法制造”,這樣才能“棄我之短,奪彼之長”。
光緒元年(1875年),丁寶楨在山東設立機器局,不到一年,已能製造許多西洋新式武器。1876年,他擢升四川總督蒞蜀前,便奏擬創設四川機器局。1877年4月赴川以後,他立即着手籌辦四川機器局,這是四川第一個機器製造廠。次年初,四川機器局建成並投入生產,修造各式槍支彈藥。在機器局開辦兩年,取得初步成效的時候,1879年,他受到交章彈劾,機器局不得已撤局停辦。這些後經他申辯澄清,機器局得以在1880年5月復工。在他任職的10年內,機器局製造了水輪機及各種新式機器,提供了大量的包括當時尚屬先進武器的後膛槍等各式洋槍、大炮(格輪炮、彈炮、後膛炮)以及子彈、火藥等。 [38] 

丁寶楨水利治理

  • 治理黃河
丁寶楨治理黃河 丁寶楨治理黃河
同治十年(1871年),黃河在山東鄆城決口。丁寶楨親赴工地,指揮搶險。兩個月的時間裏,丁寶楨與役夫同甘共苦,於二月二十四日“工竣合龍”,堵住了決口。同治十二年(1873年),黃河再次遭遇大決口,丁寶楨又一次挺身而出,軍民同心,歷時半年築起了高十四尺、寬三十尺、厚百尺的障東堤。二百五十里的障東堤修好後,近百年來黃河此地不再決口,保證了方圓幾百裏村莊的安全。 [27] 
  • 修整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清中葉以後逐漸廢壞。丁寶楨就任四川總督後,親自踏勘都江堰。因見分水魚嘴、人字堤岸殘缺朽敗,內外江灌溉河道淤塞,他立即向清廷奏請大修都江堰。大修工程主要採取“易籠為石”、疏淤除塞等辦法,從1876年12月進行,到1877年3月竣工。在施工期間,丁寶楨除派成綿龍茂道丁士彬、灌縣知縣陸葆德等督工辦理外,還經常“輕騎簡從,躬冒霜雪,沿江督率”。整個外江、中江、內江施工里程,長達70餘里,挖土40餘萬方,砌堰堤1.2萬餘丈,用3丈餘長的竹籠2萬餘條,修復人字堤130餘丈,修理分水魚嘴3個。此外,還修了白馬漕、平水漕等導水工程。工程花費銀12萬餘兩。 [38] 

丁寶楨用人態度

丁寶楨的政績,很大程度得力於用人,他提拔官員看重德才兼備。他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上諭為政,首在得人”,只有“重用德才兼備之人”,才能把事情辦好,所以,“深維求治,以任賢為急”。他用人的標準,一是“居心行事”;二是“苟異於人”。也就是説,要用有事業心而且確有奇才的人,而不是“只會做官不會做事”的“阿混”。對人才的考察,必須“察其言,觀其行”而後“知其人”。每到一處,便悉心查訪,但遇心術正大、才識卓越、能辦實事的人,便極力保舉、提拔。他發現丁彥臣是一個“才識開拓、器向宏深,明幹篤實”的人,便保舉他治理山東河道。辦洋務,保舉了一批“博求通識之士”,如薛福成張蔭桓等。在抵抗外來侵略中有功的長庚、鮑超等,都是丁寶楨一手提拔起來的。 [23] 

丁寶楨外交主張

丁寶楨雕像 丁寶楨雕像
丁寶楨任四川總督期間,俄、英、法殖民主義者加快了侵略我國東北、台灣和西南地區的步伐。丁寶楨認為俄國用意是“以戰脅和,而我亦必以戰制和,以與之抵持”。主張在戰略佈局上作好充分準備,“要以西路新疆為輕,而東北路海面為重。東北路之中,又以東三省為稍輕,而津沽、山海關為最重”。1884年,法國侵略者進攻台灣,福建巡撫劉銘傳“孤軍力御,勢甚危迫”,丁寶楨“聞信之下,憤激莫名”,他向清廷上疏,言台灣為“南東咽喉,極為扼要,勢不能不與力爭”。在此之前,為抵禦法國侵略者,捍衞雲南邊境,丁寶楨已從四川調兵20餘營,交原湖南提督鮑超帶赴雲南。此時,為了抗擊法國對我國台灣的吞食,他又提出,由四川再撥精兵5營,前往福建沿海作戰。 [38] 
19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侵略者企圖從長江水道進入四川,而後由四川進入西藏,從而打通從印度直通西藏進入中國內地的道路。1885年,英國特使馬科雷向清廷提出經由四川、西藏與印度通商的要求。丁寶楨在給清廷的奏疏中指出:“此舉決非注意西藏,殆藉以通四川大道耳。夫四川通商,前本有重慶之約,嗣因輪船不能上駛,故別出此計,以求遂其欲。藏路一開,則四川之全境失。四川失則中國之藩籬壞。”他請求清廷堅決拒絕侵略者的無理要求,憑着自造軍火,可以決一雌雄。丁寶楨的這一態度,在抵制英國侵略者控制西南地區這一罪惡計劃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38] 

丁寶楨創辦書院

丁寶楨在文化建設同樣頗有作為。同治八年(1869年),山東巡撫丁寶楨創辦尚志書院,俗稱尚志堂。就學者除學習儒學外,還學習天文、地理、算術。該堂曾刊刻的書籍,稱尚志堂版,在國內享有盛譽。至今,在趵突泉公園,尚志堂建築仍存。同期,丁寶楨還創辦了近代山東最早的官書局——山東書局。該局最著名的刻本《十三經讀本》則是由丁寶楨親自參與校勘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濟南學者馬國翰生前曾編輯完成《玉函山房輯佚書》,該書輯佚書594種,為輯書史上的空前鉅著。但因馬國翰去世未能刊行。同治九年(1870年),在丁寶楨協助下,濼源書院馬國翰親屬處借出《玉函山房輯佚書》的書板,整理後分訂一百冊印刷行世。為後世學術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23] 

丁寶楨歷史評價

  • 清史稿》:寶楨政尚威猛 [28]  。至今言吏治者,常與沈葆楨並稱,尤勵清操。 [24] 
  • 丁寶楨為人正直,勤政廉潔,廣受朝野好評。禮部尚書李端芬高度評價丁寶楨的功德情操,把他與曾國藩、左宗棠等同推為中興名臣。 [29] 
  • 閻敬銘:“生平處大事無所趨避”,“其知有國而不知有身,其天性然也”。 [30] 
  • 《清鹽法志》:丁寶楨創辦的官運商銷之法“明效大著,之後一切成法皆有可循”,“誠數世之利也”。 [31] 

丁寶楨軼事典故

丁寶楨誤服媚藥

丁寶楨在咸豐年間曾任職翰林院,一日上奏談軍事,咸豐帝覽奏大喜,召見於圓明園。丁寶楨早早入園靜候,見房間一隅放着玻璃盤,內有果子十數枚。丁寶楨正覺得口渴,便吃了一枚,覺得甘香異常,又吃兩三枚,突然感覺腹中發熱,陽具暴長,尷尬萬分。此時咸豐帝已升殿,即將召見,丁寶楨立即撲地抱腹喊痛,謊稱痧症驟發,由此得以出園。後來與他有交情的一位內務府官員告訴他:“此媚藥之最烈者,禁中蓄媚藥數十種,以此為第一。即奄人服之,亦可驟生人道,與婦人交,藥力馳則復其初。此必內監竊出,未及藏庋,而君誤食之爾,然亦殆矣!”丁寶楨急忙找醫生診視,困卧十餘日始起。 [36] 

丁寶楨宮保雞丁

宮爆雞丁原名叫做宮保雞丁,這道菜由丁寶楨發明。據傳,丁寶楨對烹飪頗有研究,喜歡吃雞和花生米,並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四川總督任上的時候創制了一道將雞丁、紅辣椒、花生米下鍋爆炒而成的美味佳餚。這道原本丁家的“私房菜”,但後來越傳越廣,人盡皆知。
所謂“宮保”,其實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贈“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宮保”之一,於是他發明的菜由此得名“宮保雞丁”,也算是對他的紀念了。時過境遷,很多人已不知“宮保”為何物,就想當然地把“宮保雞丁”寫成了“宮爆雞丁”,雖一字之差,但卻改變了紀念丁寶楨的初衷 [33] 

丁寶楨人際關係

  • 長子:丁體常,曾任鞏秦階道道員、廣東布政使。
  • 次子:丁體勤,曾任山海關通判
  • 子:丁體仁,曾任候選知縣。
  • 子:丁壽鶴,光緒九年(1883年)進士,曾任刑部主事
  • 子:丁體晉,恩賞郎中
  • 孫:丁道臣,曾任兵部主事。
  • 孫:丁道源,曾任光祿寺署正
  • 孫:丁道津,曾任財政部庫藏司司長、山西省河東鹽運使、山東布政使。 [32] 

丁寶楨史料索引

  • 《清史稿·丁寶楨傳》
  • 《宮太保丁文誠公年譜》 [26] 
  • 《清鹽法志》 [31] 

丁寶楨後世紀念

丁寶楨去世後,山東父老請求朝廷將丁寶楨的靈柩盤迴山東。靈柩運至濟南,當時士紳百姓爭相“郊野祭弔”。丁寶楨遺體在華不注山麓與先逝的前妻合葬。如今,丁寶楨墓早已夷為平地。
趵突泉畔的“丁公祠”以及位於舊軍門巷11號的丁寶楨故居,已在城市建設中拆除,只在臨街的粉牆上書有丁寶楨及其故居的簡介。時至今日,只有丁寶楨當年曾坐鎮的巡撫大堂舊址,依舊立於珍珠泉畔。 [34] 
參考資料
  • 1.    貴州織金丁寶楨:以愛民養民為第一要事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引用日期2017-02-10]
  • 2.    《清史稿·丁寶楨傳》: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人。咸豐三年進士,選庶吉士。
  • 3.    《清史稿·丁寶楨傳》:服闋,會苗、教蜂起,巡撫蔣霨遠奏留軍,特旨授編修,增募至四千人,復平越、獨山諸城。
  • 4.    《清史稿·丁寶楨傳》:十年,除知嶽州府,始罷遣所募兵。虧餉鉅萬,乃陳五百金案上,語眾曰:“與諸君共事久,今庫饋詘,徒手歸,奈何?”眾泣曰:“公毀家紓難,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 5.    《清史稿·丁寶楨傳》:同治二年,擢山東按察使。
  • 6.    《清史稿·丁寶楨傳》:寶楨嚴剛有威。其初至山東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啓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
  • 7.    《清史稿·丁寶楨傳》:敬銘聞之,大稱異,至之日,親迓於郊。自是事無大小,皆諮寶楨而後行。
  • 8.    《清史稿·丁寶楨傳》:會僧格林沁治兵魯、豫間,令擊河北宋景詩。旋劾其擅議招撫,部議降三級。
  • 9.    《清史稿·李丁寶楨傳》:又明年,遷布政使。僧格林沁戰歿曹州,坐法再幹議,皆得恩旨留任,於是言者復摭他款彈之,事下曾國藩,國藩白其無罪。
  • 10.    《清史稿·丁寶楨傳》:時捻趨海澨,李鴻章建議築牆膠萊河,寶楨會軍蹙之。六年,東捻走濰河,東軍王心安築壘方成,而堤牆未竣,捻長驅渡河,寶楨以聞。
  • 11.    《清史稿·丁寶楨傳》:上怒,鴻章交部議,寶楨亦褫職留任。先是東軍守濰河,本皖將潘鼎新汛地。皖軍甫南移,而北路遽失。
  • 12.    《清史稿·丁寶楨傳》:詔斬心安,寶楨抗辯,乃宥心安而責鴻章;寶楨復屢疏相詆,於是上益責鴻章忌刻縱寇矣。
  • 13.    《清史稿·丁寶楨傳》:明年,西捻趨定州,近畿震動。
  • 14.    《清史稿·丁寶楨傳》:寶楨聞警,即馳至東昌,率騎旅千、精卒三千,齎五日糧,倍道北援,捻遂南潰。
  • 15.    《清史稿·丁寶楨傳》:是役也,朝廷遣宿衞之旅出國門備寇,統兵諸將帥皆獲譴讓,而上獨以寶楨一軍猝出寇前,轉戰雄、任、深、祁、高、肅間,復饒陽,功最盛,數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 16.    《清史稿·丁寶楨傳》: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頗用事。
  • 17.    《清史稿·丁寶楨傳》:八年秋,乘樓船緣運河南下,旗繒殊異,稱有密遣。
  • 18.    《清史稿·丁寶楨傳》:至泰安,寶楨先已入告,使騎捕而守之。安得海猶大言,謂:“汝輩自速辜耳!”傳送濟南,寶楨曰:“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奏上,遂正法。
  • 19.    安德海之死的背後  .網易[引用日期2017-02-08]
  • 20.    《清史稿·丁寶楨傳》:光緒二年,代吳棠署四川總督。成都將軍恆訓核覆堤工,亦摭及鹽運病商民、流弊大,寶楨抗辯。
  • 21.    《清史稿·丁寶楨傳》:上慮寶楨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尋予實授。寶楨彌自警勖,益興積穀,嚴督捕。
  • 22.    《清史稿·丁寶楨傳》:治蜀凡十年,初蒞事時,郭內月有盜劫,至是誅匪幾盡,聲為道不拾遺。
  • 23.    舊軍門巷尋跡豪傑士 故紙堆裏揭秘丁寶楨  .大眾網[引用日期2017-02-10]
  • 24.    《清史稿·丁寶楨傳》:至今言吏治者,常與沈葆楨並稱,尤勵清操。喪歸,僚屬集賻,始克成行雲。子五人,體常尤著名,官廣東布政使。
  • 25.    《清史稿·丁寶楨傳》:十一年,卒官,贈太子太保,諡文誠,予山東、四川、貴州建祠。
  • 26.    丁寶楨教子:“不可妄取民間一錢”  .大眾網[引用日期2017-02-10]
  • 27.    知道宮保雞丁與他有關,卻未必知道其一代名臣風範  .河南日報[引用日期2017-02-24]
  • 28.    《清史稿》論曰:寇亂初平,安民保土,自以吏治為先,然非負文武幹用如寶楨諸人,亦不易言效也。寶楨政尚威猛,瀚章治參清靜,而昌浚則不免於姑息。樹聲有智略,秉璋稱綜核。榮光、士傑皆善於用兵,而疏於行政。
  • 29.    探尋濟南清官史實  .濟南日報[引用日期2017-02-08]
  • 30.    知道宮保雞丁與他有關,卻未必知道其一代名臣風範  .河南日報[引用日期2017-02-10]
  • 31.    《清鹽法志》250卷,運銷門六、四川七
  • 32.    丁寶楨(1820-1886)  .泉州網[引用日期2017-02-10]
  • 33.    宮保雞丁中國菜的代名詞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2-08]
  • 34.    清代山東最有作為的地方官:丁寶楨的濟南背影  .齊魯網[引用日期2017-02-10]
  • 35.    杜甫草堂為何配塑黃庭堅和陸游  .搜狐[引用日期2021-06-04]
  • 36.    許指嚴:《十葉野聞·控鶴珍聞十則》  .中華典藏[引用日期2021-08-31]
  • 37.    話説自貢鹽運保險 -  .自貢網 - 在這裏,讀懂鹽都[引用日期2023-05-09]
  • 38.    丁寶楨  .四川省情網[引用日期2023-08-08]
  • 39.    丁寶楨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9-18]
  • 40.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30頁
  • 41.    廉潔文化 | 《包拯家訓》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3-09-18]
  • 42.    丁寶楨  .畢節市人民政府.2023-10-29[引用日期2023-10-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