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WeWork

鎖定
WeWork,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眾創空間。2019年11月19日,WeWork董事長在電郵中證實裁員計劃,最早本週開始。 [1] 
2019年10月,軟銀集團(SoftBank)已準備了一套融資方案,這將使其獲得WeWork的完整控制權,並進一步降低其創始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的影響力,以換取幫助這家共享辦公空間初創企業緩解迫在眉睫的現金短缺危機。 [2]  10月15日,眾創空間公司WeWork發現了高濃度甲醛,宣佈關閉美國和加拿大223個辦公場所的約2300個公用電話亭 [3] 
2020年8月,WeWork以200億元人民幣市值位列《蘇州高新區·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108位。 [4]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6日,美國共享辦公企業WeWork根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在新澤西州申請破產保護。 [29] 
2024年4月18日消息,WeWork聯合創始人Adam Neumann據悉採取了新的舉措,以重新獲得對WeWork的控制權。 [33] 
外文名
WeWork
總部地址
美國紐約
創始人
亞當·諾伊曼
業務範圍
共享辦公空間

WeWork產品服務

WeWork最早於2011年4月向紐約市的創業人士提供服務。
截至2016年3月,WeWork在全球的23座城市擁有80個共享辦公場所,分佈在美國的紐約波士頓費城、華盛頓特區、邁阿密芝加哥、奧斯汀、伯克利、舊金山洛杉磯、波特蘭和西雅圖等城市,以及英國倫敦、荷蘭阿姆斯特丹、以色列特拉維夫等。

WeWork發展經歷

2016年3月,WeWork表示,聯想控股和弘毅資本牽頭了本輪融資,WeWork本輪融資的估值達到了160億美元。弘毅資本首席執行官趙令歡在聲明中則表示,“WeWork非常適合中國的文化。”WeWork並未透露本輪融資對公司的估值。不過消息人士透露,WeWork本輪融資的估值達到了160億美元。 [5] 
2016年7月,WeWork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首站是上海。截至2018年2月,WeWork在大中華區只進入了上海、北京、香港三座城市,開店數量是11家。 [6] 
2018年7月,WeWork宣佈中國WeWork獲得由摯信資本淡馬錫控股、軟銀集團(“軟銀”)、軟銀願景基金(“願景基金”)及弘毅投資領投的共計五億美元B輪融資。 [7] 
2018年8月10日,美國共享辦公企業WeWork公佈了上半年業績。它在報告中透露,軟銀將會以可轉換票據的形式再次向公司投資10億美元。 [8] 
2018年11月14日,根據路透社的一份投資者報告顯示,WeWork Cos已從日本軟銀集團公司獲得30億美元的新增投資。 [9] 
2019年5月15日,WeWork宣佈正在創建ARK,這是一個“全球房地產收購和管理平台”,藉此入股其計劃租賃大量空間的大樓。該基金初始階段的總股本約為29億美元。 [10]  10月15日,眾創空間公司WeWork發現了高濃度甲醛,宣佈關閉美國和加拿大223個辦公場所的約2300個公用電話亭 [3] 
2019年10月23日,WeWork宣佈,公司已接受最大股東軟銀集團的救助方案,同時軟銀將獲得對公司的控制權。公司前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依曼(Adam Neumann)將離開WeWork董事會,並由軟銀高管馬塞洛·克勞爾(Marcelo Claure)接替。諾依曼仍將以董事會觀察者的身份,與公司保持聯繫。
軟銀還將向現有股東發起高達30億美元的要約收購。15億美元投資完成後,克勞爾將正式接替諾依曼擔任公司執行董事長,董事會席位也將增加。 [11] 
2019年11月19日,紐約州總檢察長(NYAG)正對WeWork發起調查,NYAG關注的問題之一是WeWork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依曼(Adam Neumann)是否假公濟私,為自己謀利。這已非NYAG第一次對WeWork發起調查。2018年,在與總檢察長達成和解後,公司曾撤銷要求員工簽署非競爭性協議的政策。 [12] 
2019年12月10日,高盛(GS.US)將為WeWork提供17.5億美元的信貸額度計劃。 [13] 
截至2019年底,WeWork在140座城市擁有739個辦公地點。2020年2月,WeWork提出到2024年實現超10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的目標。 [14] 
2020年5月11日,由WeWork董事會成員組成的一個特別委員會在特拉華州提交了一項動議,以防止該公司被解散。此舉正值該委員會正在對公司主要股東軟銀集團提起法律訴訟之際,訴訟原因是軟銀放棄了對這家辦公共享空間初創企業的價值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15] 
2022年5月27日,《華爾街日報》報道,靈活辦公空間供應商WeWork週四表示,Andre Fernandez將成為其首席財務官,6月10日生效。 [22] 
2023年2月17日,共享辦公室營運商WeWork公佈,截至2022年12月底止第四季,收入按年升18%至8.48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8.738億美元;本季收入預測低於市場估計,顯示公司業務仍受到科技業裁員潮衝擊。每股經調整虧損0.59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虧損0.43美元;上季核心溢利(EBITDA)為負2600萬美元,前一年度同期為負2.83億美元,但年度EBITDA首度錄得正值。 [23] 
2023年8月,美國知名的共享辦公企業WeWork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危機,稱公司面臨持續虧損可能無法繼續運營。 [24] 
2023年8月22日,由於WeWork認股權證的交易價格“異常低”,紐約證券交易所已暫停其交易,並將啓動將其除牌的程序。 [25] 
2023年8月24日,WeWork召集顧問幫助公司進行重組,尋求避免申請破產保護,並在庭外進行債務重組。 [26]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6日,美國共享辦公企業WeWork根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在新澤西州申請破產保護。 [29] 

WeWork上市歷程

2018年年底,WeWor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秘密提交了IPO招股書 [16] 
2019年8月中旬,WeWork公開向SEC提交了招股書。 [16] 
2019年9月9日—15日,WeWork將啓動IPO路演,最早9月份上市。 [16] 
2019年9月10日晚間消息,路透社今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共享辦公空間巨頭WeWork的IPO(首次公開招股估值可能低至150億美元至180億美元。 [16] 
招股書顯示,2019年前六個月,WeWork營收為15.4億美元,淨虧損超過9億美元。而2018年前六個月營收為7.64億美元,淨虧損7.22億美元。 [16] 
2019年10月1日,WeWork的母公司We Company已正式撤回美國上市申請,推遲原定於2019年內的上市計劃。 [17] 
2021年10月,WeWork擬通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交易,戴德梁行同意在其成功上市後給予投資。雙方證實了合作,但未對投資事宜進行迴應。 [20] 
截至2023年11月3日,總市值僅剩0.4億美元,相比上市初期的90億美元已蒸發99.5%。 [28] 
2023年11月7日,標普將WeWork公司的評級從“SD”下調至“D”。此次降級是在WeWork宣佈已申請破產保護之後進行的。 [31] 

WeWork所獲榮譽

2019年10月21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WeWork排名第9位。 [18] 

WeWork現任領導

WeWork董事長:桑迪普·馬斯拉尼(Sandeep Mathrani) [21] 
首席執行官:John Santora [34] 
首席運營官:Claudio Hidalgo [32] 
摯信資本運營合夥人姜躍平出任WeWork中國代理CEO。 [19] 

WeWork企業事件

2023年11月1日,外媒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WeWork計劃在下週早些時候申請破產,這家得到軟銀集團支持的公司正面臨鉅額債務和巨大虧損的困境。WeWork股價在盤後交易一度暴跌逾50%。 [27] 
2023年11月7日,WeWork在美國與加拿大做出的重大戰略重組決定,與WeWork中國沒有任何關聯。聲明稱,WeWork中國早在2020年末與WeWork分離,WeWork中國是一個獨立品牌,目前已經成為一家專注在中國市場提供高品質的靈活辦公空間和綜合性辦公服務的企業。我們擁有獨立經營和管理能力,而非WeWork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更不會參與此次美國和加拿大正在發生的戰略重組過程。因此,WeWork全球其他區域的任何經營情況對WeWork中國都不將產生任何影響。 [30] 
2024年4月18日消息,WeWork聯合創始人Adam Neumann據悉採取了新的舉措,以重新獲得對WeWork的控制權。Adam Neumann的房地產公司Flow的律師Alex Spiro稱,該公司及其金融合作夥伴準備以比WeWork收到的任何其他報價高出10%的價格競價。 [3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