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EBITDA

鎖定
税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簡稱EBITDA,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縮寫,即未計利息、税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 EBITDA被私人資本公司廣泛使用,用以計算公司經營業績。
中文名
税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外文名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簡    稱
EBITDA
應    用
公司經營業績測算方法

EBITDA定義

EBITDA的使用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假設。假設當收購一個企業時,被收購企業肯定是把投資活動控制到最低的。所以我們分析的時候只看經營性活動。而經營性活動看的時候,EBITDA是很有意義的,意義在於:當營運資金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性現金淨流入也就等於EBITDA。而企業也就可以利用這個錢(約等於EBITDA)來進行償付利息了
EBITDA是一種利潤衡量指標。國內的會計準則和上市公司財報披露指引雖然沒有強制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披露EBITDA值,但根據公司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和信息,投資者和分析員可以很容易計算出公司的EBITDA值。
營業利潤所得税利息支出這三項會在損益表和財務附註中出現,折舊和攤銷兩項通常在財務報表附註或者現金流量表中可以找到。計算EBITDA的捷徑是先找到營業利潤這項,不過,和境外公司披露的營業利潤(通常也稱做EBIT-息税前利潤)不同,國內公司的營業利潤是減掉財務費用後的,所以要先把財務費用加回營業利潤後,再把折舊和攤銷兩項費用加回去,就可以得出EBITDA了。
到2013年,工行、農發行等多家銀行所通行的EBITDA(息税折攤前收益)的指標含義是:指淨利潤和所得税、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之和。是銀行對客户信用等級評定的一個基本指標

EBITDA基本原理

EBITDA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使用槓桿收購的投資機構在對那些需要再融資的賬面虧損企業進行評估時開始被大量使用。他們通過計算EBITDA來快速檢查公司是否有能力來償還這筆融資的利息。
玩槓桿收購的那些投資銀行家們推廣了EBITDA的使用,他們通過EBITDA來檢測某家公司是否有能力償還短期(1-2年)貸款。至少,從理論上講,EBITDA利息覆蓋率(EBITDA除以財務費用)可以讓投資者知道這家公司在再融資之後究竟是否有足夠利潤支付利息費用。
例如,若某家公司的EBITDA為5000萬元,它的利息費用為2500萬元,則EBITDA利息覆蓋率為2,那麼銀行可能就會認為這家公司有足夠的利潤支付利息費用。
自那以後,EBITDA就在商業範圍內大量使用。它的支持者認為,EBITDA剔除了容易混淆公司實際表現的那些經營費用,因此能夠清楚的反映出公司真實的經營狀況
比如,利息會受公司管理層融資決策影響而變動,所以它在EBITDA中被排除在外。税收也被排除在外,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之前幾年的損益情況,而這種變化會歪曲當前的淨利潤。最後,EBITDA還去除了帶有個人專斷色彩的折舊費用攤銷費用,例如使用年限、殘值和各種折舊方法,它們的設定都會帶有個人色彩。
通過去除這些項目,EBITDA使投資者能更為容易地比較各個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擁有不同資本結構、税率和折舊政策的公司可以在EBITDA的統一口徑下對比盈利能力。同時,EBITDA還能告訴投資者某家新公司或者重組過的公司在支付利息、税單之前究竟可以獲利多少。
另外,EBITDA受歡迎的最大原因之一是,EBITDA比營業利潤顯示更多的利潤,它已經成為了資本密集型行業、高財務槓桿公司在計算利潤時的一種選擇。公司可以通過吹捧EBITDA數據,把投資者在高額債務和巨大費用上面的注意力引開,從而粉飾出一張誘人的財務藍圖。

EBITDA計算公式

EBITDA
關於EBITDA的計算,做個補充説明
【EBITDA的計算公式
淨銷售額 - 營業費用 =營業利潤(EBIT
息税前利潤(EBIT)+折舊費用+攤銷費用 =EBITDA
以上公式需要作出調整,或者界定“營業費用”的內容,才能正確得出EBITDA的值。原因在於EBITDA本身就是舶來品,西方的會計科目與中方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下面簡單説明下。
國內淨利潤是這麼算的(假如沒有其他業務收支營業外收支):
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費用和税金-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税前淨利潤
而西方是這麼算的:
銷售收入-銷售成本-SG&A(selling, general & Administration cost)=EBITDA
他們的SG&A(類似我國的會計科目“管理費用”),其本身不包括折舊和攤銷非現金項目。而我們的“管理費用”除了人員工資、福利、差旅、資產評估、起訴等等一大堆外,還包括了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商譽的攤銷的。
因此,我們在扣除了“管理費用”後,必須要把折舊和攤銷加回來。
因此,我們僅僅用文中的“營業費用”一帶而過是不行的。不如用税前淨利潤來推算EBITDA
税前淨利潤+利息+折舊+攤銷=EBITDA
這樣就清楚多了。
補充一下:國內多家銀行所使用的EBITDA具體計算方法,看了可能更容易明白!
【EBITDA的計算公式】
EBITDA=淨利潤+所得税+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
1、淨利潤、所得税、固定資產折舊,不用説了吧!財務報表上面有。
2、如果現金流量表中沒有填列或體現: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計算:
(1)無形資產攤銷≈無形資產期初餘額-無形資產期末餘額+本期新增加無形資產的原值-本期賣出無形資產的淨值。
(2)長期待攤費用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期初餘額+本期新增加的長期待攤費用項目的初始金額-長期待攤費用期末餘額。
(3)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財務費用;或用現金流量表中的“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減去其中支付的股利或利潤部分後的淨額來代替。

EBITDA運用

最初私人資本公司運用EBITDA,而不考慮利息、税項、折舊及攤銷,是因為他們要用自己認為更精確的數字來代替他們, 他們移除利息和税項,是因為他們要用自己的税率計算方法以及新的資本結構下的財務成本算法。
攤銷費用被排除在外,是因為它衡量的是前期獲得的有形資產,而不是本期現金開支。
折舊是對資本支出的非直接的回顧,也被排除在外,並被一個未來資本開支的估算值所代替。
後來,許多上市公司、分析師以及媒體記者亦紛紛慫恿投資人用EBITDA去衡量上市公司的現金情況。 EBITDA常被拿來和現金流比較,因為它和淨收入之間的差距就是兩項對現金流沒有影響的開支項目, 即折舊和攤銷

EBITDA誤入歧途

然而,上市公司將EBITDA等同於現金流,卻是一個非常不可取、很容易將企業導入歧途的做法! 原因何在?
它排除了利息和税項,但它們卻是真實的現金開支項目,而並非總是可選的, 一個公司必須支付它的税款和貸款。
它並沒有將所有的非現金項目都排除在外。 只有折舊和攤銷被排除掉了, EBITDA中沒有調整地非現金項目還有備抵壞賬、計提存貨減值股票期權成本。
不同於現金流對營運資本的準確量度,EBITDA忽略了營運資本的變化情況。 例如,營運資本的額外投資就意味着消耗現金。
最後,EBITDA的最大缺點反映在“E”上,即利潤項上。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保修成本、重構開支以及備抵壞賬的準備金不足或超支,那麼它的利潤項都會發生變化傾斜。
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就很容易被EBITDA導入歧途。 如果它過早地報告經營收入,或是將一些普通成本視作資本投入,那麼EBITDA報告的利潤結果也是值得懷疑的。 如果它通過資本來回交易的方式膨脹收入,這種情況下,EBITDA報告的利潤結果就一點價值也沒有了。

EBITDA衡量要素

投資者通常習慣使用現金流、淨利潤和銷售收入來衡量一個公司的健康狀況和投資價值。但近幾年來,另一種衡量標準開始出現在公司財報和研究報告中,那就是EBITDA —息税及折舊攤銷前利潤,國內投資者在閲讀市場研究報告時也開始頻繁接觸到EBITDA這一盈利指標。
EBITDA可用於公司與行業之間的比較分析,但投資者必須知道的是,從這個公式中得出的公司信息具有侷限性。

EBITDA相關問題

EBITDA已經被大多數人認可用來衡量公司業績,但單一地用它來衡量公司業績和現金流未免會誤導投資者。如果缺乏其他衡量標準地配合使用,EBITDA呈現出的公司財務狀況就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危險的。下面我們列出四種需要提防EBITDA的情況。
1 .沒有什麼可以取代現金流量表
一些分析員和媒體記者慫恿投資者們使用EBITDA作為衡量現金流的工具。這個建議是不合理的,並且對投資者而言具有冒險性。對投資新手來説,税收和利息的確是屬於現金項目的,它們並非可有可無。沒有一家公司是可以不支付政府税收或貸款利息卻還可以長期經營的。
與全面的現金流統計不同,EBITDA忽略了運營資本(日常運營所需資金)的變化。這對快速成長型的公司來説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因為快速成長性公司銷售量的增長會帶來應收賬款和庫存的增加。這部分運營資金消耗了大量的現金,但卻被EBITDA忽略了。
比如,一家公司在2006年財政年度的報告中顯示其EBITDA值為2840萬元,但當你瀏覽公司的現金流量表時,你就會發現它額外增加了4880萬元現金用作運營資金,這意味着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負值。顯然,EBITDA相比其他財務指標起到了粉飾報表的作用。
另外,資本性支出是幾乎每個公司都必須且持續的一項開支,但也被EBITDA忽略了。比如一家整車廠在2006年的EBITDA為1.43億元,同比上漲30%,但這是因為EBITDA忽略了公司極高的資本性支出。看一下公司披露的公告文件就可以知道,公司在06年四季度時就花費了4.69億元新建廠房購置設備。為了今後的更好發展,公司每年還必須為這些固定設備支付維修升級和擴容費用。這筆費用十分巨大,卻沒有被記入到EBITDA的計算中。
顯然,EBITDA並沒有把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都考慮進去,相反還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現金項目,事實上,EBITDA誇大了現金流量。即便某個公司的EBITDA實現盈虧平衡,但它也不能產生足夠的現金用於支付經營活動所必須的資本性開支。用EBITDA替代現金流作為唯一的衡量指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它呈現的現金費用是不完全的。如果你想要知道公司完整的運營現金流狀況,就一定要看公司的現金流量表
2 .不真實的利息償付率
EBITDA可以很容易讓公司看上去有足夠的能力支付利息。假設一個公司營業利潤層面虧損500萬元,有1500萬元的利息支出,再加上800萬元的折舊攤銷費用,公司的EBITDA值為1800萬元,看上去有足夠的現金支付利息費用
折舊和攤銷費用被加回到利潤裏,(因為EBITDA假設這項支出是可以被避免的,但事實上這種假設是有缺陷的)並不是因為括號中的內容,而是因為折舊和攤銷不會影響現金流,但在利潤裏面是體現在現金流出的,所以要加回來。(即便折舊和攤銷費用不是現金流項目,但設備最終會磨損毀壞,公司仍需要增加資金重新購置或對設備進行升級。)括號中的解釋是把經營性現金流和投資性混淆了,假設當收購一個企業時,被收購企業肯定是把投資活動控制到最低的,所以我們分析的時候只看經營性活動。而經營性活動看的時候,EBITDA是很有意義的,意義在於:當營運資金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性現金淨流入也就等於EBITDA。而企業也就可以利用這個錢(約等於EBITDA)來進行償付利息了(應付籌資活動流出)。
3. 忽略業績質量
EBITDA也是一個賬面利潤指標,這就使得它具有和營業利潤和淨利潤這些賬面利潤指標一樣的缺陷。由於計算EBITDA的基礎是營業利潤,如果公司使用一些會計手段調控業績,如對銷售收入確認壞賬撥備資產減值政策進行主觀修改,也同樣會導致EBITDA不能正確反映公司的盈利狀況。這時就需要投資者和分析員進一步確定公司在會計政策上是否和行業內大多數公司一致,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同行業內公司EBITDA的比較有意義。
4. 使公司價值看上去比實際便宜
最糟糕的是,用EBITDA給公司估值會讓投資者誤認為公司看上去並不貴,而做出錯誤的買入決定。當投資者或分析員用股價除以每股EBITDA,而非每股收益時,由於EBITDA通常要遠高於淨利潤,因此計算出來的估值倍數看上去比市盈率低很多,會讓投資新手誤認為股價很便宜。
所以,投資者需要了解,不論是用市價除以EBITDA還是用企業價值EV除以EBITDA(既EV/EBITDA),倍數很低是正常的,貴還是便宜的判斷要與同行業其它公司或公司歷史上的倍數相比較才能得出。

EBITDA總結

儘管會計準則中沒有強制要求披露EBITDA,但人們還是廣泛運用EBITDA作為衡量利潤和比較不同公司之間盈利能力業績指標
問題在於,EBITDA沒有向投資者提供公司完整的運營表現。因此在很多情況下,投資者最好避免單一使用EBITDA,應當和其他衡量指標,如經營性現金流指標結合起來使用,這樣才更為穩妥。

EBITDA相關區別

EBIT,全稱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即息税前利潤,從字面意思可知是扣除利息、所得税之前的利潤。計算公式有兩種,EBIT=淨利潤+所得税+利息,或EBIT=經營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EBITDA,全稱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即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是扣除利息、所得税、折舊、攤銷之前的利潤。計算公式為EBITDA=淨利潤+所得税+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
EBIT主要用來衡量企業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EBITDA則主要用於衡量企業主營業務產生現金流的能力。他們都反映企業現金的流動情況,是資本市場上投資者比較重視的兩個指標,通過在計算利潤時剔除掉一些因素,可以使利潤的計算口徑更方便投資者使用。
EBIT通過剔除所得税和利息,可以使投資者評價項目時不用考慮項目適用的所得税率融資成本,這樣方便投資者將項目放在不同的資本結構中進行考察。EBIT與淨利潤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剔除了資本結構和所得税政策的影響。如此,同一行業中的不同企業之間,無論所在地的所得税率有多大差異,或是資本結構有多大的差異,都能夠拿出EBIT這類指標來更為準確的比較盈利能力。而同一企業在分析不同時期盈利能力變化時,使用EBIT也較淨利潤更具可比性
EBITDA剔除攤銷和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含的是以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而折舊本身是對過去資本支出的間接度量,將折舊從利潤計算中剔除後,投資者能更方便的關注對於未來資本支出的估計,而非過去的沉沒成本
20世紀80年代,伴隨着槓桿收購的浪潮,EBITDA第一次被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們廣泛使用。但當時投資者更多的將它視為評價一個公司償債能力的指標。隨着時間的推移,EBITDA開始被實業界廣泛接受,因為它非常適合用來評價一些前期資本支出巨大,而且需要在一個很長的期間內對前期投入進行攤銷的行業,比如核電行業、酒店業、物業出租業等。如今,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分析師和市場評論家們推薦投資者使用EBITDA進行分析。
EBITDA也經常被拿來與企業現金流進行比較,因為它對淨利潤加入了兩個對現金沒有任何影響的主要費用科目——折舊和攤銷,然而由於並沒有考慮補充營運資金以及重置設備的現金需求,並不能就此簡單的將EBITDA與現金流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