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398年

鎖定
1398年是戊寅年(虎年);明洪武三十一年;越南光泰十一年,建新元年;日本應永五年。
中文名
1398年
1398年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

1398年歷史年表

1398年,明惠帝朱允炆即位
1398年,越南陳朝順帝駕崩
1398年,越南陳朝少帝即位
1398年,建造衞城(土城)
1398年,韓國成均館大學的前身成立
1398年5月13日救時宰相于謙出生

1398年歷史紀事

  • 朱允炆即皇帝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初十日,朱元璋逝世,同月十六日,皇太孫朱允炆即皇帝位,為明王朝第二代皇帝。他在即位詔中説:夙夜祗懼,思所以克相上帝,以無忝皇祖之大命,永為寬猛之誼,誕布維新之政。以明年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德維善政,政在養民,當遵先聖之言,斯致雍照之盛,百弼卿士,體朕之懷。
  • 建文改制
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死前傳位於皇太孫朱允炆,1398年朱允炆即帝位,以第二年(1399)為建文元年。即位之初建文帝即對中樞權力機構進行了調整:以兵部待郎齊泰兵部尚書,翰林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將方孝孺提拔為翰林侍講,大為重用。隨後又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主要內容有:省刑減獄;均江浙田賦;調整政府官僚機構。尤其是後者,建文帝在位期間始終沒有間斷過,調整涉及到官制的許多方面。其中極為重要的有兩項:首先,省幷州縣,革除冗官冗員;其次,更定內外官制。把尚書的品佚由正二品提高到正一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封建最高權力機構的畸形特徵及內部的不平衡現象。建文改制雖僅進行了4年,但在以“嚴”為政綱的洪武朝之後,相對寬鬆的改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明朝史學家朱鷺稱之為“四載寬政解嚴霜”。
  • 保舉法的制定
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十九日,朱允炆命定保舉法,令中外五品以上文臣及縣令,各舉賢才,勿問下僚布衣,唯賢是舉。但同時規定,若所舉非人,將與之轄坐。
  • 建文削藩
早在朱允炆皇太孫時,就對諸皇叔手中的權力感到憂慮。他曾在東角門對伴讀老師黃子澄説:皇叔們身為藩王,手中握有重兵,又多行不法,照此發展下去,將如何對付?子澄回答説:藩王只有護衞兵,僅可自守。萬一有變,臨以六師,即可殲滅。象漢代吳楚七國,雖然強大,最後仍以失敗而告終,這是大小、強弱、逆順不同的緣故。允火文對於澄據古論的書生之見十分滿意,並表示:果若如此,我就放心了。洪武三十一年(1398)六月,即皇帝位僅兩個月的朱允炆,就急迫地問官至太常寺卿的黃於澄;先生不記得東角門的談話麼:子澄以“不敢忘”相答。於是與兵部尚書齊泰等一起議定削藩之策。齊泰認為,應為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先解除威脅最大的燕王朱棣的權力。而子澄則認為,燕王久居北平,統有重兵,輕易廢除,頗有風險,不如先從周王捕下手。理由是周王在洪武時就多行不法,削之有名,加上週王是燕王的同母弟,廢黜周王,也是剪除燕王羽翼之舉,可收一箭雙鵰之效。朱允炆點頭稱是,準備付諸實施。七月十二日,恰遇周府汝南王有人告父捕及世子有(火享)謀反,由李景隆前往勘訊,大索金寶,周王不能應付,遂坐罪執至京師。允般令諸王議其罪,燕王請寬宥,允炆欲止。齊泰、子澄説:此正是削其權的良機,若不治罪,是婦人之仁。允蚊即廢周王為庶人,徒雲南蒙化。接着徵齊王(木肅)至京軟禁,又幽代王子在同,詔逮湘王柏,其懼而自殺;廢岷王楩,徙彰州。削藩政策實施得較為順利,燕王演化感威脅。然而,當允炆經過一番準備,着手削奪燕王權力時,遂招致朱棣靖難”師起,展開了宗室內部的皇位爭奪戰。不僅使允炆的削藩計劃受阻,未達目的,而且被他的皇叔朱棣以此為導火線,把他趕下了皇帝的寶座。這一歷史的插曲,留給人們的只是對建文帝的同情和對“削藩”政策的抽象肯定。
  • 卓敬建言徒封燕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六月,户部侍郎卓敬秘密上疏朱允炆,建言:燕王智慮絕倫,雄才大徊,酷類高帝。北平形勝地,士馬精強,又系金、元興起之地。今宜徙封燕王於南昌,萬一有變,亦易控制。“夫將萌而未動者幾也,量時而右為者勢也,勢非至剛莫能斷,幾非至明莫能察。”疏入的第二天,允炆召問卓敬;“燕王,朕骨肉至親,你怎麼能如此建盲廣卓敬叩頭説;我所陳奏建盲,系天下至計,願陛下明察而行。”仁厚柔弱的允炆竟對卓敬建言留中不報。
  • 裁汰冗員省幷州縣
洪武三十一年(1398)六月,朱允炆命吏部議裁汰冗員,省幷州縣。據《革除編年》載,裁汰都察院司獄四人,省左右給事中,裁天下陰陽、醫學;革建昌府盱江遞運所,南城縣藍田巡檢司。又革鳳陽、開封、懷慶、平陽等府屬遞運所,共數十處。省左右布政司使一員,革五府者督府斷事官,革夔卅大昌縣,省衞輝府胙城縣訓導二員,省永州府江華縣縣丞、主簿各一員,革各府照磨所、檢校、司獄,省廣州府連山縣,以其地入連州等。《憲章錄》載:革略陽縣,革南丹衞附懷慶,省興濟縣入青縣,省翁源縣入英德,省保昌縣,省忻城縣入東蘭,省沔縣入褒城,省兩當縣入徽州省恭城縣。
削藩之方初起,高巍不以為然,遂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十月上書。他説:“高皇帝分封諸王,比之古制,既皆過當,諸子又率不法,違犯朝制,不削則朝廷紀綱不立,削之則傷親親之恩。賈誼説‘欲天下治安,莫如眾建諸侯而省其力’。今盍師其意,勿行晁錯削奪之謀,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諸王子分封於南,在南子弟分封於北,如此則不削之削也。臣又願益隆親親之禮,歲時伏臘,使人饋問,賢者下詔褒賞,不法諸王,初犯寬容,再犯赦免,三犯不悛,則告太廟廢黜。如此處置,豈有不顧服者!”書奏,朱允炆只是稱其言之有理而不能用。
1398年,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 [1] 

1398年出生

1398年逝世

  • 朱元璋逝世
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直隸濠州鍾離(今安徽省鳳陽東)人。自幼貧寒,無以為食,受僱於人,又出家為僧。元至十二年(1352)投入紅巾軍郭子興部,以其精明和處事果敢受到郭子興的信任,親自到故鄉募兵,率軍略定遠,下滁州,克河州。歷任九夫長、總管。郭子興死,帶領其眾,任右副元師。再率軍渡江,攻克集慶,改為應天府,遂稱吳國公。以應天為據點,四處出擊,收復地盤;招聘儒士劉基宋濂等,羅致左右,建職設官。又採納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鞏固和擴大實力。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羣雄,沉殺小明王韓林兒。吳元年(1367)秋,朱元璋實施南征北伐的戰略,進展順利。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軍事戰爭的節節勝利聲中,即皇帝位,國號明,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同年八月,徐達等率師攻克元大都,推翻元朝統治。其後降方國珍、陳友定,平定兩廣,略定秦晉,平夏平滇,再出兵東北,完成了全國的統一。與此同時,建立的健全各種政治設施,尤其是為了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採取了種種措施:獎勵開墾,移民墾種,均平賦役,興修水利,輕税便商,改革工匠制度等。還制定“剝皮束草”的酷刑,嚴懲貪污。後製造胡惟庸案,趁機罷中書省,罷丞相不設,政歸六部,集權於皇帝,使封建中央集權更加集中和強化。朱元璋以猛治國,為其統治計而製造血案,使許多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慘遭殺害,以致賢佞不分,善惡不辨。尤其是錦衣衞和廷杖的建立和實施,遺害無窮。然而,朱元璋仍不失為封建社會里有作為的帝王和政治家。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日痤,在位三十一年,年七十一,同月十六日葬於孝陵,諡高皇帝,廟號太祖。
  • 朱棡逝世
朱棡(1358-1398),朱元璋第三子。學文於宋濂,學書於杜環。洪武三年(1370)封晉王,十一年就藩於太原。中道笞膳夫,元璋馳諭切責。朱桐修目美髯,顧盼有威,且多智數。但性驕縱,在藩國多不法。有人告發其有異謀,元璋大怒,欲加以罪,太子力救得免。二十四年太子巡陝西還京,朱棡相隨來朝,元璋敕其歸藩。自此折節,待官屬皆有禮,以恭慎聞。此時,元璋念邊防的防禦,又想讓諸子練習兵事,諸王皆預軍務。而朱棡、朱棣,尤被重寄,屢次命率兵出塞及築城屯田,大將如馮勝傅友德皆受節制。又詔二王軍中事大方奏聞。三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卒,諡恭,限葬地八百畝。子定王濟嬉嗣。
  • 沐春逝世
沐春(1363—1398),字景春,直隸鳳陽人,沐英子。才武有父風。年十七,隨父徵西番,又從徵雲南,從平江西寇,皆奮勇當先,積功實授後軍都督府僉事。洪武二十五年(1392)六月,襲父西平侯爵,鎮守雲南,先後征討維摩十一寨、越雋阿資、寧遠刀拜爛。沐春在鎮七年,大修屯政,闢田三十餘萬畝,鑿鐵池河,灌宜良調田數萬畝,民復業的五千餘户。三十一年九月初三日卒,年三十六,諡襄惠。弟沐晟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