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光天皇

鎖定
崇光天皇(すこうてんのう,1334年5月25日一1398年1月31日),諱興仁(初名益仁) [1]  ,日本北朝第三代天皇(1348年11月18日—1351年11月26日)。其父是光嚴天皇,其母是陽祿門院三條秀子。
本    名
興仁
別    名
益仁
崇光天皇
勝圓心
所處時代
日本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
出生日期
建武元年4月22日(1334年5月25日)
逝世日期
應永5年1月13日(1398年1月31日)
身    份
北朝第3代天皇
皇    居
京都御所
陵    所
大光明寺陵
年    號
貞和 觀應

崇光天皇人物生平

建武元年(1334年)四月二十二日,崇光天皇誕生。 [1]  作為光嚴院的第一皇子,興仁乃是北朝皇統的正嫡。歷應元年(1338年)八月,五歲的興仁立坊,成為北朝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貞和四年(1348年)十月二十七日,崇光天皇踐祚,時年十五歲。先皇光明天皇是崇光天皇的叔父,此時二十八歲,正當盛年,出讓皇位的原因不明。崇光天皇踐祚當日,舉行了元服禮儀(成人儀式),慌亂失措的情狀可想而知,何以如此匆忙行事頗為耐人尋味。天皇交替之後北朝政治依然延續光嚴院院政的體制。
崇光天皇即位的貞和四年,南北朝之間發生了數個重大的事件。正月五日,南朝勇將楠木正行、楠木正時於河內國四條啜戰役中不敵室町幕府高師直高師泰的追剿軍,互刺而死。同月末,幕府軍攻入南朝朝廷所在地吉野,南朝君臣倉惶逃竄。高師直輝煌的戰績破壞了幕府內部各種關係之間微妙的平衡,此後觀應之亂中,足利尊氏、高師直與足利直義的衝突或可體現平衡打破之後的失控局面。室町幕府內部的激烈紛爭不可避免地對北朝皇位的更替產生影響。
受到觀應之亂的影響,北朝內部分崩離析,衝突不斷。觀應二年(1351年)十月,在紛爭中失勢的足利直義的黨羽投降南朝,南朝方在與北朝和睦半年之後,興兵北上,成功佔領了北朝朝廷所在的京都,俘獲光嚴、光明、崇光三位北朝天皇,宣佈廢止北朝,是為“正平一統”。重建北朝成為令室町幕府苦惱的難題。
十二月二十八日,崇光天皇被遙尊為太上天皇。其後局勢一變,南朝退出京都,崇光、光嚴、光明三上皇與直仁親王被南朝擄走,幽禁於大和國賀名生。文和三年(1354年),又從賀名生遷座於河內金剛寺。延文二年(1357年)二月,獲得釋放,回到京都,定居於伏見殿。在他被南朝俘虜期間,室町幕府擁立了他的同母弟後光嚴天皇,而以北朝嫡統自居的他在回到京都後強烈要求自己的兒子榮仁親王繼承皇位,但幕府沒有答應,該親王遂形成伏見宮家。
明德三年(1392年),崇光上皇落飾,稱“勝圓心”。應永五年(1398年)正月十三日崩御,享年六十五歲。至其曾孫後花園天皇繼位,方才恢復崇光皇統。 [1] 

崇光天皇後世紀念

崇光天皇葬於京都市伏見區桃山的大光明寺陵。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