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慕松

鎖定
黃慕松(1883—1937),廣東省梅縣人,名汝海,又名承恩。廣東武備學堂第一期、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工兵科、日本火炮工兵專門學校及日本陸軍大學畢業。曾任廣東黃埔陸軍小學堂監督(校長)、民軍總司令部參謀長、陸軍測量總局局長、黃埔軍校高級班副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師長、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測量總局局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次長、陸軍大學校長、新疆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東省保安司令等職。1935年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1937年病逝世於廣東省政府主席任上,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7-8] 
黃慕松多次赴邊疆地區進行軍事地理測量,對邊疆事務頗有見識 [10]  。其任參謀本部測量總局局長時首次完成全國軍事測量任務,被譽為“中國軍事測量之父”。 [8]  黃慕松先後奉命宣慰新疆西藏,提出恢復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權的關係,曾任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9]  著有《環球遊記》、《新疆西藏遊記》、《黃慕松先生遺著》等。 [7]  [19] 
中文名
黃慕松
別    名
原名承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3年
逝世日期
1937年
畢業院校
廣東武備學堂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日本陸軍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軍事測量之父”,先後奉命宣慰新疆西藏
出生地
廣東梅縣松源寶坑村
代表作品
《使藏紀程》
《環球遊記》
《新疆西藏遊記》

黃慕松個人簡介

黃慕松,原名黃承恩,梅縣松源寶坑人,是民國早期高級將領。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畢業於武備學堂,後由軍諮府選派留學日本,入日本士官學校,以優等生畢業。返國後,任廣東陸軍小學堂監督。嗣後再赴日本,入炮工專門學校學習。他傾向民主革命,1905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黃慕松由日返國,謁見孫中山,隨孫中山入南京,任參謀部第四局局長、兵站副部長。1913年,黃慕松任外蒙考察團考察委員,參與規劃國防軍事。迴歸時,得知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遂往日本,進日本陸軍大學繼續深造。1920年以中國軍事研究專員身份赴歐,在英、德、法等國考察,歷時3年,研究各國軍事戰略器械。他通曉日、俄、英、德、法語,見多識廣。回國後,任中俄界務公署參議兼中俄會議專門委員,後又兼任交通部路線審查會主任。
1925年,廣州軍政府成立,黃慕松回廣東任粵軍總司令部編審委員會副委員長兼黃埔軍校高級班副主任。1927年任陸軍第三師師長。1928年至1930年先後任軍官團副團長、代理陸軍大學校長、國民政府軍委參謀部測量總局局長。1930年秋,奉派為英倫萬國航空會議代表、第四屆萬國測地聯合會及第三屆萬國航空攝影測量會議代表。之後,又由南京國民政府特任為國際軍縮籌備委員會專門委員,並代表國民政府出席日內瓦召開的萬國軍縮會議。次年11月,黃慕松出席中國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委,後任國民政府軍委參謀部次長。1933年,奉命主持邊政,派往西北,先後到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地區,隨後被任命為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1936年7月,黃慕松出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到任後,重視整飭民風,首申嚴禁煙賭之令,深得民心。其時,全省各地紛設“禁煙局”、“戒煙(指鴉片)醫院”,收到一定效果。任職僅半年多,因肝病復發,1937年3月20日病逝於廣州,終年54歲。南京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上將,在廣州隆重舉行追悼儀式,林森蔣中正于右任孫科居正等均親書弔唁詞。墓在廣州番禺黃家村。生前著述有《環球遊記》、《新疆西藏遊記》等。 [3]  [9] 

黃慕松人物生平

黃慕松 黃慕松
中國軍事測量之父黃慕松,早年肄業於汕頭嶺東同文學堂。後入廣東武備學堂,畢業後被北京政府軍諮府選派赴日本留學,1905年10月獲得所在省督府官費保送,先入日本陸軍振武學校完成預備學業,在學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繼入日本陸軍聯隊工兵大隊實習,1906年6月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學習,1907年11月畢業。回國後,任廣東黃埔陸軍小學教官、校長。辛亥革命爆發後,參與廣東的革命黨軍事活動。後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率部北伐作戰至南京。民國成立後,被孫中山任命為大總統府軍諮府(後改參謀本部)第四局局長。1913年1月,任國防考察委員,奉派赴蒙古、新疆考察邊疆政務。1914年返回北京,任北京政府陸地測量局局長。1916年1月再度日本。以陸軍工兵中尉身份入日本陸軍大學31期深造。(同學覃師範、陳儀王孝縝朱綬光張華輔、王樹常6人)1919年11月26日畢業。教師評價:具有獨自創造性,性格誠實。熱心鑽研軍事學術。成績優秀、戰術技能卓越、日語表達流暢,精通俄語。該學生將來具有很大的前途。身高約172釐米,體重約59公斤。屬於體形較大、健康良好的學員。畢業後赴英國留學一年,後在德國、法國研究與考察兩年。回國後,任中俄界務公署參議兼中俄會議專門委員,併兼交通部路線審查會主任。1924年9月,被北京政府陸軍部晉升陸軍少將,同年返回廣東供職。1925年5月任軍務善後委員會委員。同年南下廣州任粵軍總司令部編審委員會委員長兼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高級班副主任。1925年9月,被北京政府陸軍晉升陸軍中將。1927年1月,任廣州黃埔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高級班副主任,同年12月,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軍事指導委員。後奉派英國出席萬國航空會議等國際會議,並任國際軍縮會議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等職。1927年6月7日至7月29日代理陸軍大學校長。同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師長,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29年8月任參謀本部測量總局局長。首次完成全國軍事測量任務,被譽為“中國軍事測量之父”。1930年再度代理陸軍大學校長。不久奉派去英國出席萬國航空會議、第四屆萬國測量家聯合會會議、第三屆萬國航空攝影測量會議,並作為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出席國際軍縮會議。1931年12月26日任參謀本部參謀次長。中國國民黨第四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並被推選中央海外黨務委員。1932年9月26日任參謀本部第一廳廳長。1933年4月28日特任新疆宣慰使,處理新疆事變,9月任陸軍大學校長,同年底任新疆省黨部指導委員長。1934年1月,奉派赴西藏任致祭達賴專使,並代表國民政府主持冊封大典,特任致祭護國弘化普慈圓覺大師達賴喇嘛專使。1934年3月,任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1932年至1936年,兼任陸軍大學兵學研究院兼代院長。1934年至1936年,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第十期至第十一期後半期)。1935年4月4日,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銓敍廳頒令敍任陸軍中將。同年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兩廣事變陳濟棠反蔣的時候,7月29日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東省保安司令。1937年3月20日在廣東去世,同年4月12日追贈為上將。有《黃慕松先生遺著》。 [17-18] 

黃慕松主要事蹟

根據1919年出版的《嘉應留東五屬同鄉章程附同鄉錄》的記載,當年僅嘉應五屬的留日學生就有194人,其中梅縣籍的125人、興寧籍的39人、長樂(五華縣)籍的16人、鎮平(蕉嶺縣)籍的7人、平遠籍的7人,而黃慕松排在首位。他的信息登記為時年36歲,籍貫廣東梅縣,在日本陸軍大學,國內通信地址為廣州西關宜民市萬昌隆。 [16] 
在民國時期,他是第一位在中央政府出任部長級職務的梅州客家人,同時以擅長軍事地理和軍事教育馳名於世,被稱為“中國軍事測量之父”;他遊歷東西各國,學習軍事理論,踏遍內蒙古新疆西藏山水,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的事業,最後因勞瘁而倒在廣東省政府主席任上。 [1]  [15] 
好學不倦:被譽“中國軍事測量之父”
初夏的一天,在廣州市荔灣區周門路的一座普通公寓裏,82歲的黃維藏老人激動地向記者講述伯父黃慕松的生平。在黃維藏眼裏,伯父是一位學問淵博的軍人兼政治家,通曉日、英、德、法四門外語,曾經多次到日本以及歐洲留學考察。
在黃維藏居所以北不遠處,有一間珠江染織廠,其前身彩虹染織廠就是由黃慕松的父親黃璧池在清末創建。上世紀初,黃璧池從家鄉松源鎮來到廣州以販賣布匹謀生,隨後經營染織生意。黃慕松曾隨父親在廣州生活,不久,他考入著名愛國詩人丘逢甲創辦的汕頭嶺東同文學堂,開始了多彩的一生。
1904年,從廣東武備學堂畢業的黃慕松因成績優異,被中央政府選派官費留學。他與同鄉、梅城攀桂坊的楊少穆一起東渡日本,進入振武學校學習,隨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直到他快畢業的時候,與他人生有交會的另一位中國重要歷史人物蔣介石才啓程前往振武學校留學。
對於黃慕松來説,這僅是他的第一次留學生涯。1910年,從廣東黃埔陸軍小學堂監督任上卸任,他再次到日本炮工專科學校學習。1916年初,在北京陸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總局任職的黃慕松考入日本陸軍大學系統學習軍事理論,成為第一批進入日本陸大的中國留學生之一。
青年黃慕松並不是只顧埋頭學習的軍人,他時刻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在三次留學日本前後時期,他曾參加孫中山黃興等人在日本成立的中國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期間南京革命政府的北伐行動,還加入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革命文學團體——南社
1918年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展示了大量新式的武器,以及伴生的作戰戰術、戰略,給壯年黃慕松極大的刺激。他決心到歐洲進行軍事考察,於是申請辭去軍事測量總局局長的職務,作為軍事研究員遠赴歐洲。對黃慕松生平頗有研究的汕頭市政協文史委原主任黃羨章表示,黃慕松是一位熱愛軍事理論研究的軍人,對權位不太留戀。何況他在北洋政府陸地測量總局局長任上,甚至一度需要家裏寄錢解決開支。好在當時的家族企業由弟弟黃焯南等人打理得紅紅火火,免去他的後顧之憂。
從1920年到1923年,黃慕松先後到英、法、德考察學習歐洲先進的軍事理論。回國後經過一番輾轉,於1929年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參謀本部測量總局局長。他認識到現代戰爭已經進入海陸空立體作戰時代,因此對開展軍事測量活動極為熱心,先後出席英國萬國航空會議、第四屆萬國測地聯合會、萬國航空攝影測量會議,撰寫了《出席國際測量會議報告》。在他的主持推動下,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全國軍事測量工作順利完成。正是這一成果,黃慕松被軍界讚譽為“中國軍事測量之父”。 [2]  [15] 
忠勤任事:兩次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黃慕松 黃慕松
黃慕松不但是軍事地理學專家,在他不算漫長的人生中,他更是一位軍事教育家。早在清末,他就出任廣東黃埔陸軍小學堂的負責人,後來成為粵系著名將領的陳濟棠餘漢謀蔣光鼐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1925年,黃慕松從北京回到廣州,擔任黃埔軍校高級班的副主任,深厚的軍事理論功底和任勞任怨的作風,給校長蔣介石留下深刻印象。
1928年8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將在北京的中國最高軍事學府——陸軍大學收歸國民政府管理。總司令蔣介石遙兼校長,但實際管理工作由他任命的副校長黃慕松代理。當時位於北京西直門內崇元觀的陸軍大學在讀的學員有第八期以及新招收的第九期。
黃慕松為糾正北洋政府時期學校存在的散漫學風,每星期要舉行週會一二次,向學員作報告,要求學員自我介紹情況,同時住校舍的學員晚上要點名,外出要請假。不久,因嚴肅校紀,而觸發由湖北籍學員蔡繼倫策劃的“驅黃風潮”。
學者黃羨章表示,事情起因是蔡繼倫因私人請求被北平市長何其鞏拒絕,竟然扇這位老部下的耳光,事情被馮玉祥告到蔣介石那裏。獲知蔡繼倫犯紀消息,黃慕松決定從嚴處理,對蔡繼倫作出開除處分。銜恨在心的蔡繼倫挑唆同鄉學員散佈流言,借孫中山奉安大典的事件,誣告黃慕松在孫中山靈車經過大學門口時僅派代表參與,而嚴令學員在校,是對孫總理不敬。黃羨章認為,時任教育長的周斌雖然是黃慕松在日本陸軍大學的同學,但作為蔡繼倫的同鄉態度曖昧,沒有積極支持黃慕松,起了很壞的作用。
儘管處於流言蜚語之中,黃慕松還是堅持原則,開除掉蔡繼倫,隨後在1929年上半年底離任代理校長一職。從歷史的結局看,黃慕松有洞悉蔡繼倫惡劣品質的先見之明。被處分的蔡繼倫後來通過各種手腕恢復在陸軍大學的學籍,卻在抗戰期間,擔任宜昌警備司令時大肆貪污,落得被軍法處置槍斃的下場。
1933年,當時的陸軍大學已經遷址南京,校長已由雲南籍著名將領楊傑擔任。這年,由於楊傑要到華北部署軍事,防禦佔領東三省的侵華日軍,時任陸軍測量總局局長的黃慕松再次代理陸軍大學校長職務。儘管這次時間不長,但黃慕松對陸大一直非常關注,以至1934年,他為致祭冊封已故的第十三世達賴喇嘛,艱難跋涉到西藏的時候,依然與陸軍大學教育長王澤民保持聯繫,通過電報收到他有關陸大辦學情況的彙報。其忠勤任事的作風可見一斑。 [2]  [15] 
艱苦跋涉:宣慰撫邊不顧塞外風寒
黃慕松的一生好像永遠奔波在路途。1934年1月,國民政府決定派黃慕松擔任致祭、冊封剛去世的十三世達賴喇嘛專使,前往西藏。
此前的1933年,黃慕松曾經奉命宣慰新疆,本意採取“削藩”策略實現國民政府直接管控新疆。但軍閥盛世才發動“六·二二”二次政變,槍殺擁護中央的地方軍政人員。黃慕松一行一度被軟禁,計劃功虧一簣。
黃慕松的這次赴藏行程更加艱難而意義重大,為的是恢復與西藏地方的聯繫,以致祭冊封的方式宣示中央權威。而自辛亥革命後,因種種原因,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已“失聯”22年。
黃慕松率隊自5月7日由成都啓程,經邛崍、瀘定、康定、道孚、甘孜德格進入西藏的昌都,然後循類烏齊洛隆邊壩翻越平均海拔五六千米的念青唐古拉山,經工布江達和墨竹林卡,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艱難跋涉,於8月28日抵達拉薩
在派出先遣人員取海道從印度進入西藏的情況下,黃慕松致祭代表團選擇這條道路基於下列精心考慮:一是避開英國駐印殖民政府的干擾;二是走國內川藏之路宣示國家主權的尊嚴;三是艱苦跋涉也表達了中央政府的誠意,同時考察沿途的軍事地理等情況,與當地人民加強交流融合。
古人云:“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黃慕松的隊伍不但經歷了蜀道之難,更經受了雪域高原神秘莫測的風雪。他們迭次翻越萬年雪山的折多山、雀兒山、易珠雄、丹達山、念青唐古拉山,橫渡大渡河、金沙江,飽嘗雪山之寒和高原反應症折磨,個別負責運輸物資的人員甚至因高原疾病倒在路途上。
到達拉薩以後,黃慕松利用在此停留3個月的時間,展開一系列宣慰活動,與僧侶、民眾交流,與噶廈官員交涉,順利完成致祭、冊封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儀式。曾在新疆生活多年的崔保新是研究黃慕松撫邊疆藏的歷史學者,他對記者表示:“黃慕松離開拉薩時,與西藏噶廈政府商定,中央政府在西藏設立駐藏辦事處、無線電台、醫療所、測候所,並建立一所國民小學。在失聯22年之後,中央政府在拉薩設常駐機構,是宣誓國家主權、阻止西藏分離的一大成果。”
黃慕松赴藏歸來不久,1935年3月,中央政治會議決議他出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1936年7月底,為穩定“南天王”陳濟棠下台後的廣東政局,黃慕松出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這是黃慕松人生事業中的一個高峯。然而勞瘁多年導致疾病突發,半年後,他終於停下奔波的腳步,長眠在嶺南大地上。 [2] 
病卒後,南京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上將,在廣州舉行了追悼儀式,林森、蔣介石、于右任孫科居正等均親書弔唁詞。黃慕松生前著述有《環球遊記》、《新疆西藏遊記》等 [3]  [15] 
生命之光耗盡在雪域高原
1937年3月20日,年方54歲的黃慕松在中山大學附屬醫學院救治無效病逝。作為一位受到中樞信任而就任省政府主席、準備大展鴻猷的政治家,的確是人生一大遺憾。
對於黃慕松中年去世的原因,他的親屬以及歷史學者們都認為,除了常年奔波勞瘁,黃慕松冒險奔赴西藏,雖然沒有在路途上遭遇意外,但雪域高原的惡劣氣候,特別是高原反應症最終仍然成為他生命中沒有邁過去的一道坎。
過去有文獻持一種説法,認為黃慕松是死於肝病復發。黃慕松的侄子黃維藏不認同這一病因。他向記者表示,據他親耳聽長輩尤其是二伯母王氏(即黃慕松夫人)講述,二伯父去世的根本原因是“高山症”,即現代所説的高原病,去世的時候,黃慕松全身皮膚通紅,不同於肝病症狀的皮膚泛黃。
學者黃羨章也認為,黃慕松的早逝與他早年奔波歐洲考察、宣慰邊疆,特別是到西藏有關,至少是高原反應症導致他的潛藏疾病一齊暴發。學者崔保新則認為,黃慕松以51歲之齡,千里迢迢使藏,翻越無數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風餐露宿,風寒浸骨,使其身體遭受極大損害。他肝部劇痛,惟不知病原。
黃慕松在去西藏的路途上,曾逐日記下所見所聞,後以《使藏紀程》的書名出版。記者從中做了統計,路途上,還是在川西北的折多塘,黃慕松就開始出現高原反應的頭痛症狀,自此,這一症狀在爐霍、德格、江達、九絨、易珠雄、洛隆宗、羅松多哲、瓦日格巴、司力江以及拉薩等地反覆出現。
1934年8月15日,黃慕松一行抵江達(今屬林芝地區北部)。日記寫道:“午夜肝氣作痛,睡不能適,請王醫官打止痛針,並進止痛丸,假寐至晨七時,始解衣覆寢,十一時起牀。餘於前三星期,即覺肝部微痛,王醫官以少騎馬為囑,昨夜忽劇,牽及背部,未知是何病原,因思頻年奔走,不遑寧處,倘過於勞頓,罔知調節,則體力日消,雖然滿腔熱血,何補邦家,不可不自慎也。”然而,艱難的路途迫使黃慕松不得不常藉助騎馬或騎驢前行,在拉薩又因此導致疝氣病發作。
早在青年時代的1913年,黃慕松為邊疆事業就將生死置之度外。北京中央政府為了應對當時外蒙局勢,派他為考察委員,與留日士官學校的同學陳宏萼、彭琦一起到內蒙古陰山南麓一帶考察規劃軍事,其中彭琦因墜馬意外身亡。
這次病魔襲來,黃慕松仍然在抗爭,打算強撐到南京參加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五次會議,被勸阻,後到從化温泉療養地養病。1937年3月15日,黃慕鬆放心不下政務,乘車從療養地返回廣州城裏。記者在中山圖書館特藏部保存的其中一張黃慕松照片中看到,身形已經嚴重消瘦的黃慕松在經過燕塘軍營時,堅持下車檢閲軍隊。這是他留給世界的最後身影。5天后,他撒手人寰。 [4]  [15] 
兩次撫邊歸來,為侄起名“疆藏”
黃慕松去世的時候,留下遺言作了自我評價:“律己則以廉潔勵清操,處事則以和平求進步,因此生平無大成就,亦無大過失。”他的人生觀可從他為子侄命名的事例找到佐證。
1933年7月,黃慕松從新疆回到內地,一度曾回到家鄉松源寶坑探親。次年初,他聽到弟弟黃焯南生了一個兒子,決定為侄子起名黃維疆。同年底,黃慕松宣撫西藏從拉薩回到廣州,聽到小弟弟黃青松也生了一個兒子,又建議將小侄子起名黃維藏,以紀念他這次維護國家統一的艱難行程。
在此之前,黃慕松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就有維敬、維恕、維廉的字樣,從中折射出客家人踐行傳統儒家倫理的精神。
黃維疆、黃維藏的名字寄寓着黃慕松的家國情懷。記者瞭解到,他兄弟二人雖然沒有取得伯父那樣的赫赫業績,一位在廣州電台工作,另一位在廣州國營企業工作,而2015年過八旬,過着低調而清介的退休生活,沒有辜負先輩的期許。維敬、維恕、維廉
黃維藏向記者表示,很多人看到松源寶坑沙堂壩那一排大屋,可能認為是黃慕松做了大官弄到錢建起來的。其實建房的資金主要來自於祖父黃璧池在廣州創建的彩虹染織廠以及萬昌隆、億昌隆商號的利潤,那是當時廣州數一數二的大型染織企業。整排建築基本上是在黃慕松去世後才興建,並在抗戰後期完工的,後來安排給他祖父以及祖父哥哥的後裔等居住。 [5]  [15] 
將軍長眠處 松濤已渺然
過去的文獻提到黃慕松去世後葬在番禺黃家村。記者聯繫上黃維藏後,才知道黃慕松的墓地其實在白雲山西麓的永泰莊,即今白雲區永平街道永泰村,那裏的原居民以黃姓居多,所稱番禺是古代對廣州的泛稱,與的番禺行政區域無關。
記者為了解黃慕松長眠之地的現狀,決定通過友人安排車輛,由耄耋老人黃維藏作嚮導,前往憑弔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重要足跡的客家先賢。
車輛馳行經過白雲山下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區,向北走了幾公里,拐入永泰村,穿梭於僅容一車通行的狹窄巷道,終於在一條上坡路上停下,交椅墳式的黃慕松將軍墓呈現眼前。
黃維藏介紹,黃慕松的墓地在特殊年代曾受到一些破壞,在改革開放年代,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由廣州市委統戰部撥款修繕。2011年還被掛牌“白雲區登記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城市的發展,永泰村黃慕松墓地周圍三面建起高高的廠房住宅,墓後不遠處也被砌起一道高牆。墓前一對華表和石獅子雖然還在,但正前方的墓道已因修建道路而消失。
當年遙遙望見白雲山,松濤陣陣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這位喜愛故鄉松樹,並以“張良功成身退從赤松子遊”典故重為自己取名的墓主人,相伴的只有墓側的幾棵樹木,以及樹上的蟬鳴和工廠喇叭傳來的嘈雜歌聲。時光的變遷,情景令人唏噓。 [6]  [15] 

黃慕松家族成員

祖父:黃璧池 [16] 
夫人:王氏 [15] 
弟弟:黃汝燊 [16]  、黃青松 [16] 
子女:黃維敬 [11] 黃維揚 [11] 黃維恕 [15]  、黃維廉 [15]  、黃芳英 [11] 
侄子:黃維疆 [16]  、黃維藏 [16] 
黃慕松少年時隨父遷住在廣州,其祖父黃璧池在廣州創建了彩虹染織廠以及萬昌隆、億昌隆商號,是當時廣州數一數二的大型染織企業。黃慕松的胞弟黃汝燊長年在廣州、汕頭貴陽連平香港等地經商,並擔任廣州市紡織行業理事長,是當時廣東聲名顯赫的實業家。 [16] 

黃慕松個人著作

黃慕松傳世著作主要有《環球遊紀》(1923)、《出席國際軍縮會議報告》(1930)、《出席國際測量會議報告》(1931)、《新疆概述》(1934)、《使藏紀程》(1935)、《奉使西藏報告書》(1935)、《我國邊政問題》(1936)等。 [16-17] 

黃慕松人物紀念

黃慕松致力於近代民主革命,着力維護國家統一,保護利用好黃慕松歷史文化遺存,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11] 
2015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西藏1934:黃慕松奉使西藏實錄》以示紀念。 [13-14] 
2019年1月22日、4月18日廣州市白雲區相關職能部門召開現場協調會,就黃慕松墓遷移及現狀整治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積極做好黃慕松墓保護管理和周邊環境整治工作,指導廣州市在村中通往墓地的道路上做好位置標識;在墓地周邊選擇適合的位置,加裝展示宣傳欄,展示黃慕松先生生平史蹟,以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向市民介紹黃慕松先生對中華民族所作的事蹟。 [11] 
2019年7月1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佈關於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20190984號提案答覆的函,提出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將配合梅州市把黃慕松舊居明倫學校保護利用納入梅縣區松源鎮寶坑村美麗鄉村建設統一規劃中,整體謀劃,活用舊居,廣泛收集黃慕松的生活用品和著作資料,徵集寶坑村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用具等,將黃慕松舊居打造成為具有特色的民俗展覽館。在明倫學校打造黃慕松生平事蹟展覽館,讓黃慕松的事蹟和精神,在鄉村振興中綻放新的光彩。同時,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將指導當地積極申報文物保護單位,梅州市擬將黃慕松舊居和明倫學校捆綁申報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將配合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組織相關單位及有關專家全面整理黃慕松及其相關歷史資料(含專著、信函、電報、演講、談話、公牘、題詞等),編輯出版《黃慕松集》,編纂《黃慕松年譜》,適時適地召開黃慕松歷史與精神學術研討會,以充分肯定黃慕松的歷史地位,弘揚其為國家發展、為民族振興無私奉獻的精神。 [11] 
2022年6月2日,黃慕松墓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被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白雲區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2] 

黃慕松人物評價

黃慕松1919年11月26日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教師對他的評價為“具有獨自創造性,性格誠實。熱心鑽研軍事學術。成績優秀、戰術技能卓越、日語表達流暢,精通俄語。該學生將來具有很大的前途。身高約172釐米,體重約59公斤。屬於體形較大、健康良好的學員。”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