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皮衣

鎖定
“魚皮衣”是赫哲民族服飾中最具特色、最為顯象性的服飾,也是識別這一民族唯一的標誌,它起着族徽的作用。其精湛的鞣製技藝堪稱一絕,雖製作繁瑣,但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實用性,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赫哲族服飾。歷史上赫哲族有“魚皮部”稱呼,其服飾均各種魚皮縫製而成。縫製衣袍多用鰉魚、大馬哈魚、鯉魚、鮎魚、草根、趕條、白魚、鰱魚等魚皮。縫製褲子多用懷頭、哲羅和狗魚。縫製靰鞡和鞋多用懷頭、哲羅、細鱗、狗魚和鰉魚等。
中文名
魚皮衣
類    別
民族服飾
製作民族
赫哲族
加工手法
晾曬、鞣製、縫製等
製作工具
木槌牀、木棰、木刀等
保護等級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魚皮衣基本信息

赫哲人雕塑 赫哲人雕塑
赫哲族世代居住在中國 東北 烏蘇里江黑龍江松花江沿岸地帶,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唯一以捕魚狩獵為主要謀生手段的民族,也是唯一能用“魚皮”縫製衣服的民族,史稱“魚皮部”。赫哲族有語言、無文字,因居住區域、語言和服飾用料的不同,有“奇楞”、“赫哲”等自稱。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 同江市 八岔鄉、街津口鄉,饒河縣四排鄉,其餘散居在佳木斯富錦依蘭撫遠等市縣,現有四千餘人,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魚皮衣歷史演變

赫哲魚皮衣 赫哲魚皮衣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服裝面料的擇用均與各民族所處的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以及經濟從業有着密切的關聯。如遊牧民族主要採用皮毛縫製衣裝;農耕民族多以為主要原料縫製衣裝;善於狩獵的民族則採用獸皮縫製衣裝。
赫哲族居住的地域江河交錯,地勢平坦,森林茂密,氣候四季分明,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是特種魚及名貴皮毛的主要產區。人們把它形容成“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可見其自然資源之豐富。《皇清職貢圖》中載,“奇楞人”男女服皆鹿皮魚皮為之,“赫哲人”衣服多用魚皮而緣以色布。這充分證明赫哲族早期的服飾原料是獸皮和魚皮。
早期的赫哲族常年居住在東北邊疆的偏僻地帶,交通閉塞,經濟落後。採集漁獵是他們的主要謀生手段,使得長期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況,為生計換食、物品必須到較遠的地方,最近的交換市場是到“三姓城”(現為依蘭縣)。當時的交通工具極其簡陋,冬季雪橇夏季靠木,每交換一次往返需要四、五十天時間。北方的氣候條件不宜種植棉、麻、桑等植物,而且布匹輸入赫哲族居域的時間也較晚。據史料記載,大約在三百年前才依稀見到布匹與皮毛相結合的服裝。棉布麻布綢緞極為少見。棉、麻、綢緞輸入的渠道有兩個:一是民族上層人物向中原 朝廷納貢而得到的回賞;二是民間用獸皮、肉乾魚乾等實物到市場交換而得。但也很有限,機織布匹尤為珍貴,為此製作內衣多用棉、麻等織物,外衣則用獸皮、魚皮縫製。
清朝末年,邊境貿易才出現,互市交往也逐漸頻繁,但赫哲族地區機織布料依然是珍貴之物,因此獸皮、魚皮加工成的服裝佔有主導地位。民國時期是大量輸入機織布匹的階段,毛呢、綢緞、棉布、麻布、絲綢等面料都可見到。機織面料裁剪方便,色澤也豐富多彩,深得赫哲人的喜愛,漸而着“魚皮衣”、“獸皮衣”的人也少了些,但傳統的民間鞣製魚皮、獸皮工藝頑強地維繫着赫哲人家,直到解放後,赫哲人家都會有一套魚皮、獸皮製作的服裝,年老者外出狩獵、打魚都喜歡着魚皮衣、獸皮衣。

魚皮衣款式

赫哲族傳統服飾 赫哲族傳統服飾
赫哲族傳統服飾的原料多采用抗寒耐磨的鹿等獸皮或魚皮。由於居住區域不同和民族自稱不同,製作衣服的獸皮和魚皮也各有不同,松花江流域的主要以狍皮、鹿皮為衣料,魚皮次之;而居於松花江下游、烏蘇里江沿岸的多以魚皮為衣料,鹿皮、狍皮兼之。為了適應當地四季分明自然環境,冬季和夏季的服飾款式略有差異,但都極具民族特色。
製作中的魚皮衣 製作中的魚皮衣 [1]
赫哲族男子傳統服飾款式,冬季多為狍皮、鹿皮縫製的長袍,寬袍大袖,袍長及膝,毛朝裏、皮朝外,外系繡花腰帶;下着皮褲或棉褲,腳穿狍皮、鹿皮或魚皮靰鞡,頭戴貉(俗稱“孬頭”)皮帽、狍頭帽、狗皮帽等,戴狍皮手套。長袍的衣袖、衣襟、領口均用黑色雲紋鑲滾。穿時將衣袖、領口的皮毛翻於外面,即保暖又有裝飾的效果,充分顯示出狩獵民族英勇剽悍的性格。夏季多穿光板皮或魚皮縫製的衣服,其服飾款式多為對襟式短衣,立領、長袖,並在領口、衣襟、袖口處,鑲繡黑色雲紋、回形紋,對襟處綴飾兩排鯰魚骨磨製的扣子。頭戴樺樹皮製作的遮陽帽,其造型似斗笠,尖頂大檐,既遮擋陽光又能擋風雨,帽檐上還綴飾魚紋或花草紋。
赫哲族女子傳統服飾款式,冬季多着鹿皮或狍皮縫製的長袍,也有用皮布混制的長袍。受滿族的影響,服飾款式形同滿族的旗袍,無領斜襟,衣襬長過膝,腰身稍窄,下身肥大成扇形,袖肥而短。領口、袖口、衣襟、下襬鑲滾黑色雲紋或魚鱗紋寬邊,並在衣襬下墜飾銅鈴或海貝。夏季女子傳統服飾質料多為魚皮或布縫製,款式多為短衣長褲、收腰長袍或短衣長裙等,並在領口、袖口、衣襟處鑲繡黑色雲紋寬邊,頭上多戴三角繡花頭巾或樺樹皮帽。

魚皮衣鞣製魚皮技藝

木槌牀 木槌牀
赫哲族具有很高的鞣製魚皮技藝,《皇清職貢圖》一書,記載了赫哲族人是善於鞣製魚皮的民族,喜着“魚皮衣”,故稱“魚皮部”。赫哲族四季捕撈的魚,均可鞣製魚皮布。“魚皮衣”多用懷頭、哲羅、細鱗、大瑪哈、狗等細小鱗紋的魚皮。魚皮褲、套褲則用鰉、鱘、鯉等魚皮。“魚皮靰鞡”一般用鯰、細鱗、狗等魚皮縫製。鞣製魚皮的工具一般由男子鑿制而成,取材多用木質堅硬的樺樹、柞樹,其造型獨特,有木槌牀、木棰、木刀、木齒鋸、鐵鏟,木鍘刀等。
木槌牀:造型別致,狀如元寶。用一根直徑約50㎝的實心木鑿制,底部削平,兩頭上翹,上部鑿成凸凹狀,長約62㎝,寬約35㎝,主要用於放置魚皮,棰打鞣製魚皮之用。
木棰:造型如鐵頭錘。用約35㎝的整段粗柞木砍制,柄與棰連接,柄長19㎝,棰厚6㎝,棰長16㎝,主要用於棰打魚皮之用。
木刀:造型似一彎月。用柞木削制,一面薄一面厚,長約65㎝,主要用於剝製鮮魚皮,因鐵質刀易碰壞魚皮,影響魚皮質量。
木齒鋸與木錘 木齒鋸與木錘
木齒鋸:造型如同鐵鋸。一面薄一面厚,薄面鑿成鋸齒狀,長約56㎝,寬約5㎝,主要用於刮魚鱗。
鐵鏟:造型如斧型。鐵頭、木柄,鐵鏟成倒三角形,柄長約48㎝,鏟長約20㎝,寬約13㎝,用於剷除乾魚皮上的油脂、魚肉等。
木鍘刀:造型如同現代鍘草用的鐵鍘刀,是赫哲族經改良後的鞣製魚皮工具,只是鍘槽、鍘刀全用木質鑿制,鍘槽長51㎝,鍘刀長57㎝,主要用於鞣製魚皮,用此工具,鞣製魚皮效果較高,即省時又省力。

魚皮衣鞣製魚皮程序

魚皮衣剝魚皮

先將要剝皮的魚稍微控幹,擦掉粘液,去掉頭尾,再用鋼刀把魚的脊背兩面從頭到尾劃開,然後用木刀將魚皮魚肉慢慢剝離(金屬刀易碰壞魚皮,影響魚皮質量),當兩面的魚皮剝至腹部時,再用手使勁將魚皮撕下來,保持魚皮的完整性。

魚皮衣陰乾

把剝下來的魚皮放在木板上撐開、陰乾,陰乾後的魚皮要一張一張捲起備用。暫時不鞣製的,防蟲、防腐、防潮濕處理後儲存起來,到閒暇時再鞣製。

魚皮衣去肉脂除鱗

將陰乾的魚皮撫平,先用鐵鏟輕輕鏟去魚皮上的魚肉、油脂,再用木齒鋸颳去魚皮上的魚鱗

魚皮衣鞣製

鞣製魚皮時,人坐在矮木凳上,兩腳踏在木槌牀上翹的兩頭。一手拿魚皮,一手拿木棰,把魚皮放在木槌牀的凹處,反覆棰打、翻動、揉搓,揉搓到魚皮柔軟,泛白為止。此法揉制魚皮較費力,而且效率不高,一天下來只能揉制幾張魚皮。用木鍘刀來揉制魚皮,效率就很高。用木鍘刀揉制的方法是一人執刀,上下鍘動,另一人放置魚皮,並且反覆翻動、抽拉、揉搓,這種揉制方法操作簡單,但效率很高,每天可揉制20張左右。

魚皮衣制魚皮線

製作魚皮線的魚必須用“胖頭魚”的魚皮,因為此魚的魚皮有韌性強、彈性好、魚皮薄等特點。做法是:先將魚皮剝下,刮淨魚鱗,肉脂,再將魚皮撐開切成整齊的條形,半濕半乾時往魚皮上塗抹新鮮魚肝,反覆塗抹幾次,魚肝油性較大可使魚皮充分得到滋潤,使其柔軟性更強。並用小木版把魚皮的一頭緊緊壓住,然後用鋒利的快刀切成細條,邊切邊抻拉,“魚皮線”的一頭要抻細一些,便於穿針引線。

魚皮衣磨製魚骨針

魚骨針用來拼縫魚皮布之用,多采用鰲花魚的肋骨刺。這種魚長的較慢,而且長不大,此魚魚刺堅硬且韌性強,一般生取下來,磨成針狀,在粗的一頭鑽個孔,就形成了縫衣針,既簡單又方便,解放前赫哲人家普遍使用。

魚皮衣拼縫

將揉制好的魚皮擺開,要一張張一塊塊地按顏色深淺、鱗紋大小篩選出來,再將其拼縫成大塊魚皮布。拼縫魚皮布,要用魚皮線、魚骨針,拼縫時,要把魚皮的顏色、魚鱗的紋路,藝術性的拼縫、相接。用魚皮線拼縫魚皮布,很難看出“魚皮布”的縫隙,形如塊大的機織布。

魚皮衣款式圖案

魚皮衣 魚皮衣
“魚皮衣”是赫哲族獨有的服飾,也是大自然恩賜的結果,又是識別這一民族的顯象性標誌之一。“魚皮衣”的出現充分證明了赫哲人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適應自然的頑強意志,“魚皮衣”的造型藝術,別緻精巧,古樸典雅,充分體現了赫哲人的聰明才智。
赫哲族中老年男子的“魚皮衣”款式,多為立領、斜襟、長袖,扣飾多為鯰魚骨磨製領口、衣襟、袖口均用黑色雲紋寬邊鑲滾。“魚皮褲”造型多為挽襠式長褲,肥而長,褲腳邊鑲繡雲紋花邊,頭戴貉皮帽,腳穿魚皮靰鞡。
魚皮套褲是赫哲男女皆喜歡的一種傳統服飾。造型也十分獨具特色:只有兩個褲筒,而無褲襠和褲腰。男人冬天打獵、夏天下江捕魚均喜愛套在長褲外面,且用帶子系在臀部上,即抗旱耐磨又可防水護膝,婦女上山拾柴,採集野菜套在外褲上,既防蟲、保暖又防潮。“魚皮套褲”男女是有區別的:男子多為斜口,女子多為直口。“魚皮套褲”兩頭均鑲繡雲紋花邊,非常美觀實用,是捕魚、狩獵或從事其它户外勞動的好衣着。
“魚皮靰鞡”造型獨特,別具民族特色。多用狗魚鯰魚、細鱗魚皮(這些魚皮皮質較厚)製作,形狀如同短筒靴子。魚皮靰鞡用魚皮做靴幫底,面上打褶,靰鞡口繡花,靰鞡靿用布代替,並綴飾魚皮線,便於繫牢於腿部。冬天穿着,墊上棰軟、搓絨的烏拉草,在冰上行走具有保暖、不打滑、不掛霜等特點,深受赫哲人的喜愛。
魚皮褲 魚皮褲
赫哲族服飾圖案藝術美觀大方,雅緻精細,生動逼真,極具民族特色。花紋圖案大都以古樸、素雅、大方為特徵,極少有大紅大綠,色彩多以、淡為主,接近北方的自然景緻色彩。圖案造型有雲紋、回形紋,浪花紋、鹿紋、幾何紋、蝴蝶紋、花草紋、魚鱗紋、魚紋等,赫哲族的圖案藝術受自然景物的影響尤為明顯,反映出對大自然的崇尚心理和審美情趣。
回形紋、雲紋是赫哲族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紋樣造型,不僅在服裝上採用頗多,被褥坐墊帳等生活用品上也常見。雲紋在赫哲人心中有榮華富貴和吉祥福祿等寓意,其次是浪花紋、魚形紋。赫哲族早年的均離不開江河,為此對江河也獨有情衷,對浪花紋、魚形紋的崇尚也由來已久,用圖案來表示其民族世代繁衍生息於江河岸邊,是大江大河裏豐富的魚資源養育了他們。浪花紋、魚形紋多用於服飾、鞋帽、手套等物品上。鹿紋、蝴蝶紋、花草紋則多用於生活器皿上,如樺樹皮箱、樺樹皮船、樺樹皮首飾盒、樺樹皮針線笸籮等,淺色的樺樹皮表面粘貼深色的樺樹皮圖案,使得器皿有凹凸感,增添了樺樹皮器皿生動活潑的質樸美。幾何紋、魚鱗紋圖案造型則多用於坐墊、窗簾門簾等,或鑲、或繡、或拼,使物品顯得典雅清新,極具民族特色。
隨着時代的發展,赫哲族服飾的質料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毛呢、綢緞、絲絨、棉布等現代機織面料,均受到赫哲人的青睞,用這些色彩豐富的面料縫製服裝即省時又省力,也更加美觀大方。也把赫哲人從繁重的揉制魚皮、獸皮勞動中解脱出來。由於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江河污染,從江裏捕撈到五公斤以上的大魚已屬罕見,“魚皮衣”這一形象性民族服飾,只有在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中才可尋到。這些變革和發展標誌着人類社會的進步,勤勞勇敢的赫哲族人民在民族服飾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所創造的文明和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其精美的魚皮服飾款式,精湛的鞣製技藝,是我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魚皮衣參考書目

《赫哲族簡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