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蝴蝶

(鱗翅目鳳蝶總科昆蟲)

鎖定
蝴蝶(butterfly)是昆蟲綱(Insecta),類脈總目(Amphiesmenoptera),鱗翅目(Lepidoptera),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昆蟲的統稱,全世界已記載近2萬種,中國的蝴蝶資源較為豐富,已記錄2000多種。大部分蝴蝶觸角為棒狀或錘狀,細長,底部略有加粗。白天活動,兩翅連鎖器為翅抱,身體相對纖細。 [1] 
蝴蝶被譽為“會飛的花朵”,是一類非常美麗的昆蟲。蝴蝶大多數體型屬於中型至大型,翅展在15~260毫米之間,有2對膜質的翅。體軀長圓柱形,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體及翅膜上覆有鱗片及毛,形成各種色彩斑紋。 [2] 
中文名
蝴蝶 [1] 
別    名
蛺蝶 [5] 
胡蝶 [5] 
浮蝶兒 [5] 
外文名
butterfly [1] 
動物界 [11] 
節肢動物門 [2] 
昆蟲綱 [2] 
鱗翅目 [2] 
亞    門
六足亞門
亞    目
有喙亞目
亞    綱
有翅亞綱
次    目
雙孔次目
總    科
鳳蝶總科
拼    音
hú dié
誕生地
北美洲 [12] 

蝴蝶蝴蝶學史

蝴蝶的分類和所有動物一樣,以“種”作為基本單元。 [3] 
同一種的蝴蝶必然形態相似,具有相同的血緣,相似的生活習性,並能互相交配產生正常的後代。 [3] 
關於蝴蝶的分類,早在 1735年瑞典博物學家林奈(Linnaeus,1707一1778年)就進行了研究,他把各種蝴蝶統統歸於一屬,稱“鳳蝶屬 Papilio”。 [3] 
蝴蝶 蝴蝶
1758年,林奈創立了“二名法”的生物學名,即一個物種的學名由兩部分組成,前一個詞為該生物的屬名(名詞式),後一個詞為該生物的種名(形容詞式),合而成一學名。再在學名之後,加上定名人的姓和年號,即表示最初給該物種命名的人及命名的時間。至於亞種和變種,則列在種名之後。學名規定用拉丁語書寫,名詞在前,形容詞在後,這和英語不同。印刷時字體:屬名、種名、亞種、變種和異常型用斜體,命名者、年號、屬以上的分類名稱用印刷正體,從而使包括蝴蝶在內的生物命名方法確立起來。 [3] 
但林奈當時沒有設科,其分類方法也不完善。因此,以後許多學者對蝴蝶進行了更為細緻的分類。不但將近似的種集合為“屬”,再將近似的屬集合為“科”,由科集合成“目”。還在科的上而設“總科”,科的下面設“亞科”,亞科下面設“族”,更有在種的下面設“亞種”“變種”或“型”的。經過J.C.Fabricius,P.Craner,E.Donovan,J.Hubner,Geyer 和 P.A.Latreile,J.B.Godart 以 及J.A. Boisduval,Herrisch-Schaffer,W.C.Hewitson,C.&R.Felder,W.F.Kirby 等65位昆蟲學家的努力,世界蝴蝶分類系統在19世紀70年代已初步建立起來。 [3] 
根據文獻記錄。1875年之前,相維創設的蝶類屬名約1105個(包括同物異名在內),其中大多數是在 1850年之前創設的,而現今記載的蝶類屬名約1855 個。世界蝴蝶分類系統是隨着新種不斷髮現、人們記載的蝴蝶數量不斷增多以及研究工作不斷深化而逐步完善起來的。J.C.Fabricius(1794)時代記載的蝴蝶種類僅為1147種,到了W.F.Kirby(1871)的目錄中記載的蝴蝶總數為7695種,而現在記載的蝴蝶種類已超過17000種。其間,科(亞科)、屬發生分化、歸併,新的科(亞科)、屬確立,舊的被新的科(亞科)、屬所取代,一些亞科或屬提升為科,一些種提升為屬,一些亞種提升為種。分歧雖然存在,但總體上深化了對蝴蝶分類系統的認識。 [3] 
世界蝴蝶分類系統研究最為全面的文獻當屬德國昆蟲學家A.Seitz主編的《世界大鱗翅目》鉅著,書中把世界蝴蝶按古北區、印澳區、美洲區和非洲區分卷出版,每冊均有蝴蝶原色圖版,為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礎。20世紀70年代之後,澳大利亞蝴蝶專家B.D'Abrera對世界蝴蝶進行了廣泛研究,1981一1997年出版了全北區蝴蝶3卷、東洋區蝴蝶3卷、新熱帶區蝴蝶7卷、澳洲區蝴蝶1卷,非洲熱帶區蝴蝶1卷,共15卷。2001年,他又出版了《世界蝴蝶簡名圖譜》,對世界蝴蝶資源的調查研究蝶類知識的普及做出了突出貢獻。目前蝶類研究已進入種下分類。採用了細胞學分子生物學等手段,使蝴蝶分類工作更為細緻、深入。 [3] 
蛺蝶
蛺蝶(4張)
中國蝴蝶分類研究起步較晚,1958年,著名蝴蝶專家李傳隆教授出版了《蝴蝶》一書,該書把中國蝴蝶分為11科,244屬,1277種。這11科是:弄蝶科 Hesperiidae、鳳蝶科 Papilionidae、絹蝶科 Parnassiidae、粉蝶科Pieridae、眼蝶科 Satyridae、環蝶科Amathusiidae、斑蝶科 Danaidae、蛺蝶科Nymphalidae、喙蝶科Libytheida、蜆蝶科 Riodinidae、灰蝶科 Lycaenidae。此後,李傳隆教授出版了《萬里撲蝶》(1980)及其6篇報告《中國蝶類小志》(1955—1985),為中國的蝴蝶研究增添了內容。 [3] 
中國大陸第一本蝴蝶彩色圖譜是著名昆蟲學家周堯教授1978年撰寫的《鱗翅目·蝶類》一書,書中圖示了陝西產的蝶類11科 180多種,每種都有中文名稱,為中文名系統化開了一個好頭。此後,才陸續出現了一些好書:如1982年湖南郴州和青海各出版了一冊《經濟昆蟲圖志:鱗翅目(蝶蛾)》,1984年王光等人發表了《遼寧蝴蝶名錄》,1986年王麗君發表了《帽兒山的蝴蝶名錄》;1988年伍杏芳出版了《嶺南綠洲蝴蝶》等。 [3] 
進入 20世紀90年代後,王治國等人出版了《河南蝶類志》(1990),李傳隆等人出版了《中國蝶類圖譜》(1992)及《雲南蝴蝶》(1995)。隨着著名昆蟲學家周堯主編或編著的《中國蝶類志》(1994)、《中國蝴蝶分類與鑑定》(1998)、《中國蝴蝶原色圖籤》(1999)三大著作問世之後,中國蝴蝶分類系統業已建立起來。 [3] 
蝴蝶 蝴蝶
然而,對世界蝴蝶分類系統的研究,我國還比較落後。由於長期閉塞,國內的昆蟲館、蝴蝶館很少有外國蝴蝶標本,因此限制了人們的研究。1985一1990年,壽建新、周堯二人通過世界各地的蝴蝶郵票,對世界蝴蝶進行分類,並於1990年7月出版了《世界蝴蝶郵票》一書。該書綜合國內外多方面研究成果,進一步確立了袖蝶科Heliconiidae、綃蝶科Ithomiidae、閃蝶科Morphidae、珍蝶科 Acraeidae、大弄蝶科Megathymidae、繮蝶科Euschemonidae 的科級分類地位,第一次將世界蝴蝶分為17科,中國蝴蝶分為12科,闡明各科的特點,繪製其翅脈圖,編制了世界蝴蝶2總科、17科的檢索表(參閲《世界蝴蝶郵票》一書第20頁),初步構建了我國和世界蝴蝶的分類系統。與此同時,逐一鑑定了100 多個國家反映在郵票上的有代表性的蝴蝶323種,記述了它們的學名、特徵、分類地位和分佈,首次給外國蝴蝶擬訂了中文名稱,這就為以後的研究創造了條件。為了和國際接軌,人們不僅研究國內蝴蝶,也開始研究外國蝴蝶。
 [3] 
1999年,吳雲出版了《世界名蝶鑑賞》一書,該書概括闡述了全球蝴蝶4 總科、17科,生動形象地介紹外國名蝶150多種,使人大開眼界。
 [3] 
2000年,壽建新、周堯出版了《中外蝴蝶郵票》一書。該書通過世界各地發行的 961 枚蝴蝶郵票,介紹了各國國蝶,記載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蝴蝶4總科、17科、471種。
 [3] 
2001年,孫桂華、陳麗軫、武春生編寫的《世界蝴蝶博覽》共收錄美洲和非洲的蝴蝶 13科、506 種。書的前言中説:“圖譜中凡是與壽建新、周堯先生 2000年8月出版的《中外蝴蝶郵票》中相同的蝴蝶都已參照周先生命名的蝴蝶中文名,如果差異較大的將周先生命名放在括號裏,以使讀者作為參考。” [3]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量外國蝴蝶標本進入國內,這為觀賞、瞭解、鑑別外國蝴蝶創造了條件。 [3] 

2004年,周堯、袁鋒、陳麗軫出版了《世界名蝶鑑賞圖譜》一書,全書共收錄世界名蝶17科、346屬、969種,為研究、鑑賞蝴蝶做出了貢獻。為了致謝澳大利亞蝴蝶專家B.D'Abrera的傑出成就(他的著作是此書的重要參考資料),《世界名蝶鑑賞圖譜》在首頁刊登了他的照片,照片下面寫着:世界著名蝴蝶專家B. D' Abrera。
 [3] 
2005年,壽建新、周堯出版了《世界名蝶郵票鑑賞圖譜》一書。該書介紹了世界各大區:古北區、東洋區、非洲熱帶區、澳洲區、新北區和新熱帶區的蝴蝶分佈概況及代表性種類,通過世界各地發行的近 2000 枚蝴蝶郵票,記載了郵票上的世界名蝶共4總科、17科、1026種,並統計全球蝴蝶總數為4總科、17科19639種。 [3] 

由於國內的昆蟲館、蝴蝶館中的外國蝴蝶許多沒有中文名,已有的中文名也十分混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世界糊蝶的分類系統並做好中文命名工作,以利於昆蟲研究、生物教學、科普及國內外學術交流。這是我國生物科學趕超國際水平的基礎工作。 [3] 
蝴蝶
蝴蝶(14張)
按傳統的分類系統,蝴蝶(butterfly)屬錘角亞目Rhopalocera,蛾類(moth)則歸於異角亞目 Heterocera,並將觸角形狀、軀體粗細程度、有無翅繮(frenulum)、活動時間、休息時翅膀狀態等作為判斷蝴蝶或蛾類的依據。隨着鱗翅目昆蟲系統發育研究的不斷進步,一些傳統觀念被打破,其中有劃時代意義的是分佈於中、南美洲的絲角蝶成為蝴蝶的一員(絲角蝶成蟲形態近似尺蛾,夜間活動,觸角為絲狀,但幼蟲形態近似於蛺蝶閃蛺蝶亞科,其蛹則近似於粉蝶科)。除了絲角蝶以外,弄蝶也是蝴蝶中一個特殊的類羣,餘下的成員則是傳統意義上的蝴蝶,即鳳蝶、粉蝶、灰蝶和蛺蝶以及婕格德蝶。因此、現在所謂“蝴蝶”的範疇為絲角蝶總科 Hedvloidea、弄蝶總科 Hesperioidea 和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在系統樹中、蝴蝶被蛾類“包圍着”,通俗地説,蛾類是鱗翅目中除了上述3個蝶類總科外所有成員的統稱。但是,從外觀特徵上,區分蝴蝶與蛾類的傳統方法依然有效,即絕大部分蝴蝶均擁有以下特徵:①觸角為棒狀或錘狀;②白天活動;③兩翅連鎖器為翅抱;④身體相對纖細。 [1] 
2023年5月19日消息,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説,他們對2000多種蝴蝶的基因研究顯示,蝴蝶可能是約1億年前在北美洲進化出來的。 [12] 

蝴蝶生活習性

蝴蝶 蝴蝶
蝴蝶屬完全變態(holometabola)昆蟲,一生需要經歷卵 (ovum)、幼蟲(larva)、蛹(pupa)和成蟲(imago)四個發育階段,前三個發育階段(即卵、幼蟲和蛹)常被稱為幼期 (early stage)。蝴蝶的卵從離開母體至成蟲性成熟為止的發育過程稱為生命週期生活史(life cycle),通常這樣的一個過程稱為一個世代(generation)。 [1] 
不同種類或類羣的蝴蝶年世代數不盡相同。有一年一世代的種類,即一化(univoltine),特點是種羣受環境氣候小幅度變化的影響較小,但環境氣候大幅度變化導致的影響會比較顯著;也有一年多世代的種類,即多化(multivoltine),通常其年世代數隨着平均氣温升高而遞增,在寄主有保證的前提下種羣擴散能力較強,種羣數量受環境氣候等變化的影響較大。 [1] 
蝴蝶是晝出性昆蟲,其活動都在白天,飛行姿態和速度因種而異。 [4] 
蝴蝶 蝴蝶
蝴蝶成蟲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果汁、樹液、糖飴或發酵物,也有吸食溪邊或苔蘚上的清水、鳥獸糞便液及動物屍體體液的,種類不同,攝食習性亦異。
 [4] 
蝴蝶成蟲由於生活習性不同,外生殖器結構的變化,保證了不同種類不相互雜交。蝴蝶交配前,大多經過一段時間求婚飛翔的過程,有些種類的婚飛要有很大的空間。
 [4] 
蝴蝶雌蟲交配後大多在寄主植物上一個一個散產卵粒,只有個別種類將卵產在寄主植物附近。蝴蝶產卵量一般為50粒~200粒,當能夠獲得豐富的營養時,產卵量會增加,當營養不足時,則產卵量減少。 [4] 
通常,大部分雌蝶將卵產在寄主植物的植株上。位置選擇各有不同,但多數種類選擇將卵產幹葉面花荷嫩芽
休眠芽上。少部分種類產於植物莖幹樹皮褶皺內,甚至有些種類產於靠近寄主植物的枯枝或岩石上。每粒卵的底部具有雌蝶的分泌物,能牢固地黏在物體上而不脱落。 [1] 

蝴蝶產卵的形式有單產和聚產之分、有些蝴蝶只選擇單產或聚產,有些蝴蝶既選擇單產又選擇聚產(如黃斑蕉弄蝶 Erionota torus)。在聚產的卵中,有比較特殊的疊羅漢般的方式(如蜘蛺蝶屬 Araschnia),甚至猶如串珠狀(如耙蛺蝶Bhagadatta austenia)。 [1] 

卵孵化(eclosion)的時間通常受温度影響,少則4~5天,多則2周。以卵越夏越冬的種類(如大部分灰蝶科線灰蝶族Theclini),其卵期可長達300天左右。許多種類幼蟲孵化後,會將卵殼取食掉,估計是用於補充體內所需的營養。 [1] 
蝴蝶幼蟲的頭殼和表皮不能隨着身體的長大而無限制地擴張,需要通過蜕皮長大。每蜕一次皮,增加一個齡期(stadium)。蝴蝶幼蟲多為4 齡或5齡,少部分種類或者在特殊的環境下能超過7齡。同種蝴蝶在不同齡期,其幼蟲形態也具有一定差異。蝴蝶幼蟲會吃掉柔軟而富含營養的蜕皮,但一般不取食堅硬的頭殼。 [1] 
蝴蝶幼蟲多棲息於寄主植物的葉面或樹枝上,常在其表面做絲墊,依靠足鈎將其緊緊抓握住,防止掉落。有些幼蟲有做葉巢的習性,如弄蝶、部分蛺蝶和灰蝶幼蟲會用寄主葉子做成簡單的葉巢並棲息於內,但是它們很愛乾淨,一般會將糞便排在葉巢之外,這是區分蛾類幼蟲葉巢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許多弄蝶幼蟲的肛門處具彈射器,能將糞便彈射得很遠。 [1] 
蝴蝶 蝴蝶
蝴蝶幼蟲主要取食植物的葉、花或果實等部位,也有少部分類羣為肉食性(如雲灰蝶亞科幼蟲取食蚜蟲介殼蟲霾灰蝶屬 Maculinea幼蟲在蟻穴內捕食螞蟻幼蟲)。蝴蝶幼蟲多為寡食性,往往取食特定類羣的植物,有些種類甚至具專一食性。許多灰蝶幼蟲與螞蟻保持互利共生(mutualistic)的共棲關係,幼蟲能通過蜜腺分泌螞蟻愛吃的蜜露,同時螞蟻也會保護蝴蝶幼蟲免受天敵侵害。 [1] 
蝴蝶的末齡幼蟲生長到一定時期後就會停止取食,並排出體內未完全消化的食物以及糞便,爬行到合適的地點後,吐絲將身體固定好,然後進入預蛹狀態。此時蟲體變為半透明狀,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4天,也有的種類是預蛹狀態越冬。預蛹後接下來就是化蛹(pupation),過程是幼蟲先將頭殼破碎,蠕動身體逐漸蜕下表皮,嶄新而嫩弱的蛹體便顯露出來。化蛹1~2天后,蛹體表面硬化定型並着色。 [1] 
蝴蝶的蛹為被蛹obtect pupa),不同於裸蛹(exarate pupa)或圍蛹(coarctate pupa),其特點是蛹體表沒有包裹幼蟲的蜕皮,翅和附肢附於蛹體,但無法活動,只能通過腹部節間膜的收縮來晃動腹部。蛹的形態結構分為頭部、胸部、腹部、翅區以及腹部末端用於附着在絲墊上的臀棘 (cremaster)。 [1] 
蝴蝶的蛹根據附着方式不同通常分為懸蛹縊蛹,前者蛹體和外界物體間僅有位於臀棘的1個着絲點,所以蛹是懸吊着的,常見於蛺蝶科的種類;後者除了臀棘處的着絲點外,胸部還套着1圈絲線固定在外界物體上,主要見於鳳蝶科粉蝶科以及大部分灰蝶科的種類。弄蝶科種類在葉巢中化蛹,體表常被有白色蠟質絮狀物,可防止葉巢內積水。蝴蝶蛹的形狀和顏色變化很大,許多同一種類的蛹具有多種色型。大部分蝴蝶的蛹體色為綠色或褐色,與周邊的物體保持一致,從而能夠很好地隱藏在環境中,防止被天敵發現。 [1] 
蝴蝶在蛹期間表面上看似保持靜止狀態,其實體內各個組織及器官在重組併發育。發育的過程或多或少會顯現在蛹通體表面,特別到了蛹發育末期、蝴蝶複眼的顏色以及翅區上的斑紋就能 [1]  顯現出來,這就告訴我們、蝴蝶即將破蛹而出。蝴蝶從蛹中破殼而出的過程稱為羽化 (emergence)。
剛羽化的蝴蝶渾身濕漉漉的,翅膀小且非常嬌嫩。接着、蝴蝶會爬行到合適的位置保持靜止,並不斷地向翅脈中充入血液使得翅膀展開(翅脈由幼蟲背血管發育而成),翅膀展開後會逐漸變硬,這時蝴蝶才有飛行的能力。大型蝴蝶的整個羽化過程需要1~2h,小型蝴蝶如灰蝶或弄蝶則只需要約 20 min。在羽化過程中,蝴蝶腹部會排出暗紅色的排泄物,稱為蛹便。 [1] 

蝴蝶分佈範圍

蝴蝶 蝴蝶
蝴蝶分佈於世界各大區,而以新熱帶區、印澳區、非洲熱帶區等地種類最多。其中新熱帶區,主要是以南美亞馬孫河流域最為集中,這一地區的熱帶雨林、豐富的植被孕育了佔世界三分
之一的蝴蝶。許多美麗有觀賞價值的蝴蝶,也多產於南美的巴西秘魯等國。其次是東洋區澳洲區,世界上受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保護的種類,如金帶喙鳳蝶和鳥翼鳳蝶,就分佈於這一地區。中國蝴蝶數量超過2200種,印度有2500多種蝴蝶。澳大利亞只有450多種蝴蝶。巴布亞新幾內亞有超過1200種蝴蝶。第三是非洲區,那裏的低地熱帶雨林,擁有4000多種美麗的蝴蝶。
 [3] 

蝴蝶蝶類和蛾類

昆蟲綱的鱗翅目包括蛾、蝶兩類昆蟲。全世界已知的鱗翅目昆蟲約有112000種,其中蝶類僅佔10%左右,餘下都是蛾類。作為鱗翅目的兩類昆蟲,其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4] 
第一,蝶類通常身體纖細,翅較闊大,有美麗的色澤;蛾類通常身體短粗,翅相對狹小,一般色澤不夠鮮豔。 [4] 
第二,蝶類觸角呈棒狀或錘狀;蛾類觸角呈櫛狀、絲狀或羽毛狀。 [4] 
第三,蝶類白天活動;蛾類多在晚上活動。 [4] 
第四,蝶類靜止時雙翅豎立於背上或不停扇動;蛾類靜止時雙翅平疊於背上或放置在身體兩側。 [4] 
第五,蝶類前後翅一般沒有特殊的聯接構造,飛翔時後翅肩區直接貼在前翅下,以保持動作的一致;蛾類前後翅通常具有特殊的聯接構造“翅軛”或“翅繮”,飛翔時使前後翅聯繫。 [4] 

蝴蝶分類

蝴蝶 蝴蝶
蝴蝶的分類方法很多,主要有形態分類數值分類支序分類、遺傳分類、超微形態分類等。這些方法各有其特點和長處,也各有不足。目前中國和多數國家(包括日本、俄羅斯等)仍採用形態分類法為主,即主要以蝴蝶成蟲的外部形態( 翅脈、翅形、色彩、斑紋、體型大小、觸角形狀、口器構造、前足發育程度等) 和外生殖器特徵並參照幼期特徵作為分類鑑別的主要依據。 [8] 
昆蟲學家對蝴蝶研究採用不同的分類方法,他們多將蝴蝶分類分為 2~4 總科、5~17 科不等。由於對蝴蝶分類所持的理論觀點和方法不同,對同一分類單元,就會提出很多不同的分類系統 [8] 

蝴蝶主要價值

蝴蝶因其對生態環境變化敏感性,成為重要的生態環境指示物種。 [2] 
蝴蝶的幼蟲成蟲,它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取食對象也不一樣。成蟲期有許多是吸食花蜜的。它們在採蜜過程中,對自然界許多植物起到傳播花粉的作用。 [7] 
柑橘鳳蝶
柑橘鳳蝶(10張)
幼蟲期絕大多數以植物子為食,也食花蕾、莖和果實等。如果它們取食的是人類的糧食作物或其他經濟作物,那就稱之為害蟲。但蝴蝶幼蟲由於種類不同,食性各異,有的為害果樹,如柑橘鳳蝶;有的為害油料作物,如豆粉蝶;有的為害纖維植物,如苧麻蛺蝶;有的為害竹類,如箭環蝶;有的為害林木,如樟、楠害蟲藍帶青鳳蝶。在藥用植物方面,虎鳳蝶為害細辛;軟尾亞鳳蝶為害馬兜鈴。在一般情況下,蝶類幼蟲由於個體小,分佈稀,不致造成大害。反而在大自然生態平衡領域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 [7] 
蝶類幼蟲除上述食性外,個別的蝶類幼蟲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取食咖啡蚧,竹蚜灰蝶嗜食竹蚜,這對抑制害蟲起着一定的作用,可算是益蟲 [7] 
金鳳蝶(Papilio machaon)的幼蟲取食茴香胡蘿蔔等,所以俗名也叫茴香鳳蝶或胡蘿蔔鳳蝶。它的幼蟲在藏醫藥典中稱“茴香蟲”。 [7] 
蝴蝶種類繁多,蝶翅的色彩和斑紋極為豐富,人們潛心研究分析了這類天然配合.找出了色彩對比的規律,從而運用在各種藝術品和紡織品的色彩設計上。在紡織工藝中,人們從蝶翅色彩中用光譜分析出許多色譜,為服裝設計者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調和色、可做鑲邊服飾色彩的搭配,給人以美的感覺。 根據蝶翅的色彩和斑紋可設計出各種各樣圖案的花布。紡織品中的閃光也是利用了鱗翅閃光原理,使織物從不同的角度可呈現不同的顏色。這也可以説是廣義的仿生學 [7] 

蝴蝶養殖採集

蝴蝶飼養

養殖籠的製作。用木條或竹竿做成長2m,寬1.5m,高1.8m的木架或竹架,用 16~18 目的尼龍紗布或鐵紗覆蓋六面,留出飼養窗口,便於操作和防止蝴蝶外逃。 [9] 
可到蝴蝶場購買或春暖花開季節到野外採集蝴蝶的成蟲、幼蟲、蛹和卵。將成蟲、幼蟲、蛹或卵放入蝴蝶養殖籠中。對野外已交配的雌蝶,應根據各種蝴蝶的不同習性,在籠時準備適宜的產卵場,如摺疊紙條、穀草、紗布等供其產卵。產卵期注意保濕,每天往籠內噴灑些水。經過一定的時間卵便孵化出幼蟲。 [9] 
大多數蝴蝶幼蟲以植物葉片、莖稈、花果為食。可採集新鮮葉片、莖稈、花果植物,將莖部插入水罐中供幼蟲採食。為保證幼蟲發育正常,每平方米養 10~20 只為宜,有相互殘殺習性的蟲可單獨飼養。幼蟲發育 5~6 齡老熟後即化蛹。在幼蟲即將化蛹時,放入皺縮的紙團、禾稈以滿足幼蟲化蛹的習性。並將它們放在黑暗潮濕的土壤堆中即可羽化為成蟲。 [9] 
蝴蝶成蟲需要供給充足的食物,包括天然食料和人工飼料。水、蜜汁、糖漿、牛奶等是常用的液體食料。供蝴蝶取食的糖水濃度為 3~10%。可直接把液體食料裝入杯、碟中,也可採用吸收性強的脱脂棉脱脂紗布等浸入液體食料後再放入供食容器中。簡單方法是把供食液裝入瓶中,再將瓶倒置於底部鋪有吸水紙或脱脂棉的玻璃器皿中供蝴蝶為食。人工飼料可採用蔗糖葡萄糖乾酵母甘藍葉等,添加防腐劑後按一定比例混合配製而成,飼養效果也好。 [9] 

蝴蝶野外採集

蝴蝶 蝴蝶
在山地選擇背風向陽的坡地和兩山之間的平台。根據不同蝴蝶品種喜好的集散地;特別是有蟲媒花開和山地之間有水源地方。也可根據蝴蝶的習性,在岩石或樹幹上塗上蜂蜜、在地上佈置腐爛的瓜果等。採集應選擇晴朗無風或微風的天氣。在每天9:00-16:00為蝴蝶的活動高峯;另外還可根據不同品種繁殖發生的高峯期制定採集計劃,如弄蝶科和眼蝶科的種類在早晚活動較多;有的種類白天非常活躍,很難捕捉,傍晚則羣集在路旁或樹叢中合適的地方,如蛺蝶科的某些種類。蝴蝶觸角、翅膀、足等都是極易被損壞的部位,在採集時要特別小心謹慎,要保證整體的完整性,否則就失去保存的價值。採集的蝴蝶最好使用毒瓶將其處死,在毒瓶內每次放入的只數不能太多,否則容易使標本損壞。沒有毒瓶的可以用紙做的三角袋,最好一袋一隻。回去後用乙醚棉球放入一干淨的密封性較好廣口容器中,然後將蝴蝶置入麻醉至死。在三角紙袋上應註明採集的地點、海拔高度、日期及採集人姓名。 [10] 

蝴蝶標本製作

採集的標本要當天及時展翅,先將蝴蝶處死,然後進行展翅。操作要小心仔細;不要損壞身體的其它部位。對於長期放置身體失水變脆的,應先用回軟器使其身體回軟,然後按以下步驟進行製作:1、插針,取已還軟的標本,用鑷子輕輕壓開四翅,選適當大小的昆蟲,端正地從中胸背面正中垂直插入,穿透到腹面,蟲針尾部在胸部背面處留出8mm。2、展翅、整姿,首先整理六足,使其緊貼在身體的腹面,不要伸展或折斷,其次使觸角向前,腹部平直向後,然後將插在展翅板上進行展翅。展有蝴蝶的展翅板應放在避塵、防蟲的地方陰乾。一般一個星期左右。3、上標籤,標本制好,必須立即在蟲針上附上標籤。最上一級的標籤為採集標籤,標籤上要寫上採集地、採集日期及採集者姓名。這是一個科學標本所必須具備的。再低一級為編號或保藏單位的標籤;每級距離也是8mm。鑑定標籤(學名及鑑定人的簽名)則緊貼在標本盒底面。所有原始記錄,如海拔高度生態環境、寄主等記載應儘量插在針的最下面。 [10] 
蝴蝶標本保存,應注意三防:1、防潮防黴,標本製作後應充分乾燥,這樣可以減少發黴機會。每年梅雨季節到來之前,應在保存標本處人放上吸濕劑;梅雨季節應避免打開標本盒,以免吸潮上黴。如發現有標本少量發黴,可用無水酒精以軟毛筆刷洗。2、防鼠防蟲,房門和櫥門嚴密即可防鼠。盒蓋嚴密隨時保持驅蟲劑或殺蟲劑濃烈的氣味便可防蛀。如有部分標本內有蟲蜕或粉末(蟲糞)存在,除去蟲蜕和蟲糞,殺死表面看見的蟲子;再用二甲苯滴在蝴蝶上,可把內部蟲子處死。3、防塵防陽光,保存標本的盒子應密閉、少開,防止灰塵進入。標本室的門窗少開,還應在窗子上加簾子,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這樣可以防止蝴蝶鱗片退色。為了更好保存標本最好每年進行1-2次的藥劑燻蒸 [10] 

蝴蝶相關文化

蝴蝶得名與其特徵有關。“蝶”字右邊是“枼”。“枼”義為薄片;而“蝴”即“胡”,鬍鬚,指觸角,故名。蝴蝶古代也稱蛺蝶,“蛺”是夾着翅膀飛的意思。《本草綱目》:“蛺蝶輕薄,夾翅而飛,某某(葉葉)然也。蝶美於須,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謂須為胡也。” [6] 
蝴蝶自古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吟詩作詞中常提到蝴蝶,例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錦瑟》一詩中充滿對亡友的追思,抒發悲歡離合的情懷,詩中引用莊周夢蝶的典故,上句“莊生曉夢迷蝴蝶”喻物為合,而下句“望帝春心託杜鵑”喻物為離。李白在《長幹行》的詩中,也有一句:“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杜甫詩《曲江二首》中寫道:“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將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覓食、交配、產卵和蜻蜓點水產卵,一觸即飛之狀,描繪得栩栩如生。北宋謝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隨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何處尋”。南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詩云:“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分別描述菜白蝶在白色的梨花中飛舞和黃粉蝶喜在黃色的油菜花中飛舞的情景,由於兩種蝶的保護色,致蝶、花一色,難以辨認。 [7] 
戲曲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結尾以男女主人公化為一對蝴蝶作為忠貞愛情的象徵。 [7] 
北京故宮博物館,珍藏着不少祖國曆代的名畫。其中有一幅宋畫,名為《晴春蜨戲》圖。系絹本設色畫,畫面清晰生動,十多隻彩蝶,色彩鮮豔,風姿秀麗。清帝乾隆鑑定為南宋畫家李安忠所作。李安忠擅長畫花鳥昆蟲。他工筆寫生,極其重視形象的真實性。所以這幅畫上各種蝴蝶的大小比例、形態特徵以及色彩斑紋等,大都酷似實物,栩栩如生。雖然時隔千年,仍能辨明都是屬於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附近的蝶種。個別種類還可明顯無誤地識別其雌雄。在《睛春蜨戲》圖中畫的昆蟲除一隻膜翅目姬蜂外,其餘15只都是蝴蝶。它們分別屬於6科6屬9種,在江蘇和浙江一帶俱有分佈。 [7] 
蝴蝶由於色彩鮮豔,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歷代藝術作品中,以蝶為題材的很多,如在明、清二代,蝶和瓜構成的圖案是代表吉祥,蝶和花卉配合使畫面生動而自然,成對的蝶代表愛情的象徵。這些都是民間習慣上所採納的而一直沿襲下來。至於在織物、刺繡以及工藝品中能看到的蝴蝶圖案就更多了,有些藝術家們還會利用美麗多姿的蝶翅拼貼成藝術價值很高的蝶翅畫。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