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冬季

(自然季節)

鎖定
冬季,是四季之一。一年四季的變化是連綿不斷的過程,也是陰陽轉換、此消彼長、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在這個漸變的過程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並稱“四立”,都是季節的開啓。本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冬天季節,生氣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 [5-7] 
季節劃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節氣法”與“氣温法”。節氣法劃分的冬季以“立冬”為起始,至下一個“立春”前結束。氣温法劃分的冬季,以日平均氣温連續五天低於10攝氏度為進入冬季,至連續5天日平均氣温穩定上升到10℃以上時冬季結束。 [2-3] 
中文名
冬季
外文名
winter
類    別
季節
氣候學
平均氣温連續5天低於10℃算冬季
天文定義
立冬立春前的三個月
對應農曆月份
農曆“十、十一、十二月”一共三個月

冬季季節簡介

冬季四季劃分

冬季 冬季
季節劃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節氣法”與“氣温法”。中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起始。一年四季的變化是連綿不斷的過程,其也是陰陽轉換,此消彼長、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在這個漸變的過程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並稱“四立”,都是季節的開啓。傳統上的冬季以“立冬”為起始,至下一個“立春”前結束。近代學者張寶堃提出了新的分季標準——氣温法,即以候平均温度(連續5天氣温的平均值)穩定降到10℃以下作為冬季的開始,穩定升到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候平均温度從10℃以下穩定升到10℃以上時作為春季開始,從22℃以上穩定降到22℃以下時作為秋季開始。現今人們在氣候學中使用的分季方法是張寶堃氣温法的改進版,就是把“連續5天平均氣温”變成“滑動5天平均氣温”,增強了季節劃分的準確性;不過,不管科學如何定義,民間始終認為“立冬”就是冬天的開始。 [2]  [6]  [13-15] 

冬季物候

冬季 冬季
冬天季節,陽退陰生,生氣閉蓄,萬物開始收藏。“秋收冬藏”,萬物在冬季閉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 [11] 
冬季在很多地區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選擇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温暖的地方越冬。 [19] 

冬季節氣

立冬——太陽位於黃經225°,11月7-8日交節;
小雪——太陽位於黃經240°,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太陽位於黃經255°,12月6-8日交節;
冬至——太陽位於黃經270°,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太陽位於黃經285°,1月5-7日交節;
大寒——太陽位於黃經300°,1月20-21日交節。

冬季氣象

冬季 冬季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季節類節氣。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現,“四立”標示着四季輪換,反映了物候、氣候等多方面變化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冬拉開了冬藏的序幕,其氣候由秋季少雨乾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漸變。 [4] 
冬季 冬季
中國低緯地區(南方地區),降水豐沛、光照充足、濕潤、冬夏温差較小,季節轉換時日照、降水等氣候要素變化明顯。北方地區,少雨、冬夏温差大,季節轉換時變化明顯的是氣温,北方地區(中緯地區)四季氣温變化分明。 [9-10] 
現常根據氣温變化劃分法季節,採用的是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温”法,按候平均氣温法劃分的四季,日平均氣温連續五天等於或低於10攝氏度以下算是入冬。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於四季氣温變化分明的中緯温帶地區。候平均氣温法劃分的四季,在中緯地區,雖與氣温明顯變化基本相一致,但各季的長度並不一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 [9-10] 

冬季氣候特點

冬季 冬季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度,地球位於赤緯-16°19',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變小,白晝時間縮短,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還不很冷。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間,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温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在民間有“十月小陽春”一説。在南方部分地區初冬(孟冬)這時期一般不會很冷,但隨着時間推移,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温逐漸下降。北方地區,在進入冬季前至春季這段時間都很寒冷,冬季幾個節氣的氣候變化不明顯,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徵。 [8] 
冬季 冬季
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立冬至小雪節令(相當於農曆十月)期間,常會有一段温暖如春的天氣,以致一些果樹誤以為春天到來,二度開花,正所謂“八月暖九月温,十月還有小陽春”。在冬天季節,所謂“冷在三九”,“三九天”之前通常不會很冷。以冬至逢壬日為起點,每“九天”算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自冬至節氣起,開始進入“三九天”,強冷空氣南下頻繁,氣温驟降,天氣寒冷。所以,冬季真正寒冷,是在冬至後。 [12] 
雪是北方冬季的重要標誌,在我國北方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冬季大雪節氣的雪卻往往不如小雪節氣來得大,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小雪節氣在前,氣温高,空氣中的水汽總量比大雪節氣大,下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實際上,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節氣,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為那時氣温更低、大氣中水汽更少),而是在春季的雨水節氣。 [1] 

冬季其它相關

冬季別稱

三冬。古人以農曆十月為孟冬,十一月為仲冬,十二月為季冬,並將三個月份合稱“三冬”,用以代指冬季。如:唐代詩人杜甫《遣興五首之二》:“蟄龍三冬卧,老鶴萬里心。”
九冬。冬季三個月共九十天,於是冬季又別稱“九冬”。如南朝沈約《夕行聞夜鶴》:“九冬負霜雪,六翮飛不任。”
嚴冬。“嚴”有“程度深”之義,故“嚴冬”也就成了極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稱。如唐代僧貫休《塞下曲》:“嚴冬大河枯,嫖姚去深擊。”
清冬。冬季萬物蕭條,天地間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別稱。如:唐代詩人皇甫冉冬夜集賦得寒漏》:“清冬洛陽客,寒漏建章台。”
玄冬。“玄”為黑色,古代以四方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別稱“玄冬”。如:東晉張望《貧士詩》:“炎夏無完,玄冬無暖褐。”
窮冬。“窮”,盡也。冬季為一年之中最後一個季節,故有“窮冬”之別稱。如:唐代黃滔《送友人遊邊》:“關河初落日,霜雪下窮冬。”
窮陰。古代以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季節,故稱。如白居易在《歲晚旅望》:“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
北陸《隋書·志第十五·天文中·七曜》載:“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北陸謂之冬。”北陸本指太陽冬季所在的方位,後來被人們用來代稱冬天。如西晉張載《七哀詩二首》:“朱光馳北陸,浮景忽西沉。”
玄序。玄,冬之色;序,季節。用“玄序”稱冬季者,如唐許敬宗奉和守歲應制》:“玉移玄序,金奏賞彤闈。”
玄英。《爾雅·釋天》雲:“冬為玄英。”後人因用之代稱冬天,如唐代魏徵道觀內柏樹賦》:“涉青陽不增其華,歷玄英不減其翠。”
此外,冬季的別稱還有“嚴節”,如梁任《贈徐徵君》中的“何以表相思,貞松擅嚴節”;歲餘,如唐孟雲卿《田園觀雨兼晴後作》中的“秋成不廉儉,歲餘多餒飢”等。
我國冬季南北温度差異
這個跟我國的地理位置,南北不同氣候特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歸納來看主要有這麼幾點:
1.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距離遠,地理角度來説是南方低緯度北方高緯度,相差30多度。太陽在北半球冬季時直射南半球,導致南方太陽輻射強度和日照時間都強於或者長於於北方,温度較高。這個是緯度位置的原因,緯度位置不同導致太陽輻射不同。
而夏天呢,夏天太陽直射北半球,雖然輻射強度南方仍然大於北方,可是日照時間北方卻長於南方,這樣南北太陽輻射量的差別就不會想冬季這麼大。温度差別也就沒有這麼大。
2.北方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亞的冷高壓影響,經常有冷空氣南下形成寒潮,使氣温大大降低。南方則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影響,冬季大多是温和的。這是氣候的原因。
3、東西走向的山脈比如秦嶺阻擋了冷氣團的南下,使南方氣温偏高而北方氣温很底,温差自然就大了。這個是地形的原因。在多個地理因素(太陽輻射,氣候,地形)的綜合作用下,使得我國南北温差冬季比夏天大很多。

冬季寒潮形成

冬季 冬季
冬季,太陽光熱能將進入一年中最少的時節,北半球由於得不到充足的光熱能,高緯地區的空氣就會被大量冷卻下沉進行堆積,最終形成寒潮傾瀉南下。立冬過後,東亞已基本形成較為穩定的冬季環流,副熱帶高壓已退至太平洋北緯20度以南,西風帶南壓到北緯35度上下,西風帶將在帕米爾高原被分為北支西風和南支西風,北支西風將地中海和北海的水汽送往天山形成降雪,降雪後的空氣深入冷卻堆積,在青藏高原東側的槽位形成冷空氣南下。而南支西風在青藏高原南側形成南支槽拐入孟加拉灣,將孟加拉灣的水汽輸送至我國中東部地區,當北支槽的冷空氣和南支槽的暖濕氣流交匯時,就會形成低温雨雪天氣。 [18] 

冬季季節飲食

●進補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温的影響,各項生理功能和食慾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對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冬季進補,是我國傳統的防病強身、扶持虛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
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中國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係。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藥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季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温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温性、熱性特別是温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
●飲食
冬季蔬菜水果種類減少,但仍應該注意補充蔬果,蔬果可以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調節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冬天的北方地區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基本上沒辦法種植作物,可選用的食材不多。南方地區,尤其是沿海一些地方,基本上四季綠意盎然,南方冬季在蔬果等食材的選擇上具有更多的選擇性。 [15-17] 
蔬菜:大白菜白蘿蔔、胡蘿蔔、土豆、圓白菜等。
水果:棗、桂圓、蘋果、橘子、香蕉、山楂等。
冬季燥咳患者食療方
第一,百日咳。梨1個,去核,放入貝母末3克或麻黃1克,蒸熟後,去藥,吃梨喝湯。每日服用2次。
第二,燥熱咳嗽。大梨1個,蜂蜜60克。將梨挖洞,去梨核,裝入蜂蜜,置於大碗中,隔水蒸熟吃。每日服用1~2次。
第三,感冒咳嗽。梨1個,清水洗淨,連皮切碎,加冰糖煮成水喝。每日服用2次。
第四,麻疹咳嗽。梨1個,瓜蔞皮1只,將梨挖洞,裝入瓜蔞皮末,用麪粉裹上,燒熟吃。
第五,氣管炎咳嗽。雪梨1個,杏仁10克,白砂糖30~40克,加清水500毫升,隔水蒸熟吃。
第六,哮喘熱咳。梨1個,上刺50個小孔,每孔內塞入花椒,隔水蒸熟,待冷卻後,去花椒,吃梨。
冬季預防感冒三步曲
天氣寒冷,人們患感冒的機會就多。現總結預防感冒三步曲介紹如下:
第一步:遇冷做體式呼吸。外出活動時,有時因天氣突然變化,所穿衣服不足以禦寒,這時不能把身子往一塊緊縮,因為越緊縮寒氣越易侵入,而應立刻做體式呼吸,方法是將兩手抬至腹前,做深呼吸,吸氣時意想四肢吸氣,並將兩手臂略向外擴張,這樣就可以增強抗寒能力不致感到冷了。
第二步:身冷搓後頸。如果冷氣已侵入肌體,感到全身發冷,就用手掌使勁搓頸後髮際,每手搓100下,一般就可出汗了,出了汗就可避免感冒。
第三步:感冒擦葱、姜、鹽。如果已經有了感冒感覺,如唾液黏、渾身不自在,那就在當天晚上臨睡前,將葱白、生薑各20克,鹽粉3克,搗爛,用紗布包好順序擦前胸、後背、手心、肋窩、肘窩、腳心等六部位,然後蓋被睡覺,夜間略出點汗第二天早起就會好的。但兩天內要注意防寒,以免反覆。
環境要舒適
冬季人們習慣把健身房的窗子關得緊緊的。殊不知,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小時呼出的二氧化碳有20多升。若十多人同時進行鍛鍊,一小時就是200升以上。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致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噁心、食慾不振等現象,鍛鍊效果自然不佳。因此,在室內進行鍛鍊時,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鍛鍊方法要合適
由於冬季寒冷,身體的脂肪含量較其他季節有所增長,體重和體圍相應增加,這雖然對瘦人增重長胖有益處,但對肌肉輪廓、線條和力度的發展不夠理想。因此,冬季健身要提高鍛鍊的強度和力度,增加動作的組數和次數,同時增加有氧鍛鍊的內容,相應延長鍛鍊時間,用以改善機能,發展專項素質,消耗體脂,防止脂肪過多堆積。

冬季冬季養生

冬季始於立冬,止於立春。此時萬物凋零,既是自然界的閉藏季節,也是人體陽氣的閉藏季節,因此是進補的最好時節。
原則
冬季養生原則——保陰潛陽
冬季,氣温非常低,陰盛陽衰,人體因為受寒冷氣温的影響而應該多食用些祛寒就温的食物,如肉類、蛋類、果仁類等補氣填精、滋養強壯的食品。冬季,起牀後可先喝一些熱飲,以益心脾,或者喝一些醇酒來鼓舞。
●保養皮膚
保持皮膚滋潤,科學洗浴
冬季洗浴有四忌:忌太勤、忌水過燙、忌揉搓過重、忌肥皂鹼性太強,否則,極易破壞皮膚表層原本不多的皮脂,讓皮膚更為乾燥,因而也更易發癢、皸裂。洗澡次數以每週2—3次為宜。洗浴後可擦些甘草油、止癢霜、潤膚膏等,以保持皮膚濕潤,防止皮膚表層乾燥、脱落。
●保温防寒
冬季氣温低下,皮膚裸露部位極易凍傷,如手部、頭部、頸部等。其它如腳部也易受凍,因而應注意這些部位的防寒保温,可圍圍巾,戴手套、耳套,穿棉鞋等保暖,還可隨時摩擦雙手和耳朵,適時進行、鍛鍊。忌穿潮濕的衣服、鞋襪,同時,手臉洗後要揩乾後才可外出。
穿着宜柔和
冬寒穿衣較多,如不注意穿着,更易感覺皮膚瘙癢。這是由於身體與衣服、衣服與衣服間不斷髮生摩擦產生靜電,靜電刺激皮膚所致。因而,冬季應儘可能地選用純棉、真絲之類不易產生靜電的衣物做內衣、內褲、襯衫等。同時還要注意衣服搭配,穿了滌綸襯衫就不要再穿腈綸毛衣,裏面穿了合成纖維的衣服,外面就不宜再穿絕緣性的滌綸外衣,以防止產生靜電為宜。
加強鍛鍊
加強皮膚的鍛鍊,增強皮膚的適應能力,以適應寒冷的環境。可進行冷水浴、空氣浴、日光浴、按摩等,或者堅持洗冷水臉,冷水擦身。
注重食物保健
當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皮膚會變得乾燥,有鱗屑出現,甚至使皮膚出現棘狀丘疹,因而冬季宜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豬肝、禽蛋、魚肝油等。還可常吃芝麻(麻油)、黃豆、花生等食物,它們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等。人體缺乏亞油酸,皮膚會變得乾燥,鱗屑增厚。同時,有的食物,會使原本患有某種皮膚病的人病情加重,如化膿性皮膚病人宜少吃甜食、酒類等,辣椒、葱、蒜、酒、濃茶可使患瘙癢性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的人癢的症狀加劇,海帶、麪食可使患皰疹性皮炎病的人發生碘過敏。
●保健誤區
冬季,有不少有礙健康的生活習慣,常被一些人誤認為是正確的。
戴口罩防冷
鼻粘膜裏有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網,血液循環十分旺盛,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一般已接近體温。人體的耐寒能力應通過鍛鍊來增強,若依賴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體變得嬌氣,更容易患感冒。
矇頭睡覺
把頭蒙在被窩裏,感覺上暖和一些,但被窩裏的氧氣會越來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潔氣體卻越積越多,故矇頭大睡的人醒後會感到昏昏沉沉、疲乏無力。
熱水洗臉
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氣刺激下,汗腺、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當遇上熱水時則迅速擴張,但熱量散發後,又恢復低温時的狀態。毛細血管這樣一張一縮,容易使人的面部產生皺紋。
飲酒禦寒
飲酒後有渾身發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使人體散發原有熱能的結果。酒勁過後,因大量熱能散出體外,反而使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導致酒後寒。
手腳冰凍用火烤
冬天手腳長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此時,如果馬上用火烘烤會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縮力,出現動脈瘀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局部性瘀血。輕的形成凍瘡,重的造成組織壞死。所以,冰凍的手腳只能輕輕揉擦,使其慢慢恢復正常温度。
皮膚髮癢用手抓
冬天因乾燥感到渾身發癢時,切不可用手抓撓,否則易抓破皮膚引起繼發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飲水、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少飲烈性酒。勤洗澡,勤換內衣。瘙癢嚴重者,可服用撲爾敏、非那根等藥物,也可塗些爐甘石洗劑或塗搽膚輕鬆軟膏治療。
●生活禁忌
忌常舔嘴唇
有人認為嘴唇乾裂用舌頭舔可以濕潤一些,結果卻適得其反。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裏面含有澱粉酶等物質,比較黏稠,舔在嘴唇上以後,就好像抹上了一層漿糊。水分蒸發完了,嘴唇會更乾燥。如果嘴唇乾燥不舒服,塗上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潤唇膏即可。
忌塗純甘油
人們平時使用的是含有20%水分的甘油,若用純甘油,其吸水能力太強,會吸收皮膚裏的水分,反而會使皮膚更乾燥。
忌穿衣過多
如穿衣過多過厚,則由於熱量大,會使皮膚血管擴張,流向皮膚的血流增多,從而增加了散熱。這樣,反而降低了機體對外界温度變化的適應能力。

冬季文學藝術

毛澤東--《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陸游--《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毛澤東--《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冬季歌曲

孟庭葦--《冬季到台北來看雨》
周傳雄--《冬天的秘密》
殷秀梅《我愛你,塞北的雪》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冬》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