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語言

(人類交際工具)

鎖定
語言(英文:Language)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方式。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工具,更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2]  據德國出版的《語言學及語言交際工具問題手冊》,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種語言。
中文名
語言 [1] 
外文名
英文:Language,法文:Langue
出現時間
約30萬年前
功    能
傳遞信息
漢語拼音字母
yǔ yán
漢語注音符號
ㄩˇ ㄧㄢˊ

語言定義

語言是伴隨勞動產生的,語言是社會的產物,語言既然是社會的產物,必然會隨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這是因為語言的發展需要相互交流,一人跟社會隔離,不可能有語言的發展。“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

語言性質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人們彼此的交往離不開語言。儘管通過圖片、動作、表情等可以傳遞人們的思想,但是語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然而世界各地的人們所用的語言各不相同,彼此間直接交談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一種語言,還有不同的方言,其差別程度也不相同。有的方言可以基本上相互理解,有的差別極大,好像是另一種語言,北京人聽不懂廣東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布洛卡區en211 布洛卡區en211
不僅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語言和方言,就是在同一地區,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年齡的人之間都會有特殊的詞彙來表達其獨特的感情,使另一階層或不同年齡的人難以理解。
在一種語言環境中掌握某種語言後,雖然也可以學會另一種或幾種其他語言或方言,可是原語言或方言的口音很難完全改變,總會留下一定程度的原來所説語言的口音。熟悉語言的人往往就能從這些細微的差別中區分出説話人的家鄉所在地及其身分和職業特徵。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説沒有語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過語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傳下去。語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手段,幾乎每個文化集團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
語言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為了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所以特定的環境必然會在語言上打上特定的烙印。另外,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媒介,因此,它必然會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科技,乃至文化本身產生影響。語言這種文化現象是不斷髮展的,其現今的空間分佈也是過去擴散、變化和發展的結果,所以,只有擺在時空的環境裏才能全面地、深入地瞭解其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關係。語言也是不同物種間溝通的橋樑。
指向性:語言具備指向性,語言的指向性使語言的含義描述可以指向對應的事、物。如:樹、人、上等。語言的指向性受人為認可的事實。例如,“人”可以表示真實的“人”,但如果不認可其表示“人”轉換另一個字符那麼語言的指向性就會轉換到另一字符上。
描述性:語言的描述性是語言含義的體現,語言具備描述性是語言能夠交流的重要體現。語言的描述性受語言的指向性變化。如:人/大人/小大人,人/人民/人民的等。
邏輯性:語言是一種有結構、有規則的指令系統。語言的邏輯受語言的指向描述而變化。如:我是一箇中國人/我像一箇中國人,1+1=2/1*1=1,this is an apple/this is a car等。
語言的交際性:物質與物質之間的交流需要建立一定的聯繫,無論其是否相關。而兩個非相關的物質要建立聯繫就必須採用一定的方式。而語言溝通是採用一套具有統一編碼解碼標準的聲音(圖像)指令輸出,從而使得生物(人)與生物(人)獲得溝通。
傳播性:語言的溝通需要採用一套具有統一編碼解碼標準的聲音(圖像)指令。而具有統一編碼解碼標準的聲音(圖像)指令並不為生物天生,因此,人類需要通過學習獲得,而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語言傳播的過程。
傳承性(無限傳播):語言可以傳播使得語言具備無限傳播的能力,無限傳播語言可以使得兩個異時空/異地域的生物(人)可以獲得相同的一套編碼解碼標準的聲音/圖像指令。因此從理論上來説,語言可以受公共大眾共識傳播並保存。但實際上語言時時都在進化,兩千多年前無論是語音還是字符都與語言變化較多。且不同地域的有特殊交際行為/語言的物種也有自己的特殊交際行為/語言。而現代語言卻又是建立在古語言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可以説現代語言是古語言通過無限傳播(傳承)與進化同時並進而得來的。語言的無限傳播是一種假象也是一個事實(已傳承的事實)。
物種性(民族性:一個物種進化出的特殊交流行為為一個物種所獨有,國家、地域的不同,交際行為會有所差異。世界語言有很多,各國的語言都不同。即使相同的國家,地域的不同語言也有相差。即使是同一種語言,還有不同的方言,其差別程度也不相同。有的方言可以基本上相互理解,有的差別極大,好像是另一種語言,北京人聽不懂廣東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僅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語言和方言,就是在同一地區,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年齡的人之間都會有特殊的詞彙來表達其獨特的感情,使另一階層或不同年齡的人難以理解。如美國的黑人,他們雖然也使用英語,但是他們説的英語也有自己的特點,甚至被稱為黑人英語
符號性和系統性
6S語言訓練模式 6S語言訓練模式
首先,語言是社會約定俗成的表達觀念的符號,符號的本質是社會的。它在某種程度上要逃避社會上某一些小集體,小圈子的意識。這是語言最主要的特徵。語言是一種社會契約,一個社會接受一種表達手段而排斥另一種表達手段其實都是社會上的集體意識的習慣。或者可以説,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使用哪一種表達方式。
語言符號是一種包含着兩面性的實體。一方面語言是表示事物的名稱的,所以任何語言都是概念的映像,即具有所指性;另外,語言要依託聲音,這種媒介來表達所指,所以説語言也是聲音的映像,聲音是語言的另一個側面,也就是説語言具有能指性。
任意性和線條性
所謂的任意性是指語言符號和文字能指和所指之間是一種任意的連接關係(是不可論證的),即使有的可以論證,但是在普遍意義上來講,還是不可論證的關係。這就是世界上的語言為什麼各式各樣的原因之一。
所謂的線條性是指語言的能指是依託聲音來完成的,所以他只能在一維的聲音的空間裏傳播,而不能突破聲音的範圍和能力,所以説在分析語言的時候語言使能在橫向上依照詞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完成,這也造就了語言使用和表達的侷限,但是語言的聲音性,決定了語言的線性是不可消除的必然結果。
不變性和可變性
語言是一個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發展之中的體系,這個體系中的各個要素既有一定的穩定性,也有一定的變動性,穩定性是語言系統的已存在的前提,也是語言自身被大規模研習使用的必備條件,而變動性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系統,語言內部的不斷衍生、發展的規律所致,而且也是語言的傳承性的表現。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的,新事物不斷地產生,舊事物不斷地消亡。語言也是這樣,語言系統的變化雖然不是很明顯,速度並不是很快,但是受到使用的推動以及社會、文化等等很多因素的影響,語言本身在不斷的向着經濟、簡練、實用、包容力、表現力強的趨勢發展。
語言內部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有着不同方式、不同形態的變化,而且變化的多少快慢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逐漸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規律來解釋、預測語言的變化。這不但體現了人們對於語言學的關注、探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同時也昭示了語言學的變化性還是有據可依,有律可循的。
傳承性和交際性
語言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和儲存的有效載體。因此,它在自身的發展當中,逐步體現出很強的傳承性和交際性。
所謂傳承性,是指語言以自己的風格特色吸引或者促使人們在生活生產中自覺不自覺地通過語言這個工具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着相關的人羣,或者波及其他更廣泛的區域。達到傳承的效果。另外,語言在人類社會發展當中,不僅在人與人之間,古代人與現代人之間,中國人與外國人之間儲存了文明的精華信息,承擔文明發展的橋樑,同時,也由於語言本身的強大交際性功能,更顯示出獨特的交際功能,在豐富的交際中應對各種變化,產生更加有表達力的語言,產生更多的基於生活生產實際的意義。
人類語言符號和其他動物的交際方式如喊叫舞蹈等,有本質區別,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1、任意性。
2、單位的明晰性:人類的語言是通過發音器官一個一個地先後發出的,而動物的所謂的“語言”是不可分的,是以囫圇一團的叫喊或舞蹈表達某一意思。
3、結構的二層性:人類的語言分為音系層和符號層(或稱語法層)。
4、能產性:也稱創造性或開放性
5、傳授性。
6、不受時間、地域環境的限制。

語言智能化

ChatGPT等語言智能技術的方法及應用,對傳統的語言學理論帶來了一定挑戰,同時也帶來了語言學理論創新的契機。海量的真實語言數據、超大規模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技術等,都給語言學帶來了新的資源與方法,為語言學理論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 [3] 

語言語言產生

語言綜述

1、語言的產生是指人們通過語言器官或手的活動把所要表達的思想説出或寫出來,它包括説話和書寫兩種形式。語言產生的單位主要有:音素、音節、語素、詞、短語、句子。
2、語言產生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如:構造階段:根據目的確定要表達的思想;轉化階段:運用句法規則將思想轉換成語言的形式;執行階段:將語言形式的信息説出或寫出。

語言生理機制

1、語言的發音機制:呼吸器官喉頭和聲帶、口腔、鼻腔和咽腔
2、語言活動的中樞機制布洛卡區威爾尼克區角回
(1)布洛卡區病變引起的失語症通常稱為運動性失語症表達性失語症
(2)威爾尼克區病變會引起接受性失語症,這是一種語言失認症。切斷或損傷威爾尼克區與布洛卡區聯繫起來的神經纖維束-弓形束,也將產生同樣的效果。
(3)角回實現口語和書面語言的轉換。角回損傷將會引起語義性失語症。
3、語言在大腦兩半球的一側優勢與語言活動。(割裂腦的研究),研究證實語言活動主要是大腦左半球的功能,但大腦右半球在語言理解中也有重要作用。

語言語音

1、語音的物理性質:音高、音強音長與音色。
2、音位是在一種語言中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音位分元音和輔音。研究音位的區別特徵有助於解釋人對語音的感知。影響語音知覺的各種因素有:語音類似性,語音強度,噪音掩蔽,語境,句法、語義的作用。
3、影響詞彙理解的因素:單詞的部位信息、正字法規則、字母長度或筆畫數量、字形結構、字詞的使用頻率、語音的作用、語境的作用、語義的作用。
4、影響句子理解的因素:句子的類型、詞序、語境、句法分析語義分析
5、影響話語理解的因素:推理、語境、圖示作用。

語言結構

語言的結構:音位語素、詞、短語、句子、全文、文字。
對於文字的發明,古人更加認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淮南子》裏説:“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最能表示文字的神力的是符號,這是跟口語裏的咒語相當的東西。一般的文字也都沾上迷信的色彩,有字的紙不能亂扔,要放在有“敬惜字紙”標籤的容器裏,積聚起來燒掉。文字裏邊當然也有避諱,嘴裏不能説的名字,紙上也不能寫;必得要寫就得借用同音字,或者缺一筆。語言雖然可以作文字的基礎,但語言畢竟不等於文字,儘管各國科學界和宗教界做出很大努力,然而世界上還有一半的語言沒有相應的文字。
指稱是語言的特性之一,也是語言符號性的表現,名稱跟被指稱的物體之間沒有天然的聯繫。語言作為符號都是具有指稱性的,指稱性決定了語詞的區別。詞與詞之間之所以含義不同,因為它指向不同,沒有這種指稱性,就沒有語言。

語言翻譯

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就是把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而不改變其意義的語言活動。翻譯有口頭翻譯,也有書面的文字翻譯。
翻譯的初義,原來是指不同語言之間的對譯,後來常用來指稱同種文字之間的古文今譯。只是兩者有着明顯區別:同種文字的古文今譯,主要用來克服古今異言的障礙,只含古今的時間因素,所以有時與注兼行而稱註譯或譯註;不同語種之間的對譯,則是兼含地域因素的。這裏所説的翻譯,指的是後者。
在中國,此類翻譯早在《周禮》中就已見記載。《周禮·秋官·司寇》有這麼一段文字:“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説焉,以親和之。若以時入賓,則協其禮與其辭言傳之。”意思是説,象胥是負責與周邊蠻夷、閩貉、戎狄之類藩國交往事務的官,他們要負責傳達王所説的話使周邊藩國明白,以此密切王和藩國的關係。如果有使者來到王國,就要做好有關禮儀的協調和語言的翻譯工作。
文中所説的“與其辭言傳之”,就是現代“翻譯”的意思了,“象胥”便是最早的翻譯官,“象”就是最早用來表示翻譯意思的術語。只是當時所翻譯的還只是周邊藩國的語言。
那時除了“象胥”和“象”用於表示翻譯官和翻譯的意思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名稱,《禮記》有比較詳細的記載。《禮記·王制》説:“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慾不同。達其志(表達他們的意思),通其欲(瞭解他們的想法),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dī),北方曰譯。”這“寄”“象”“狄鞮”“譯”就是當時負責翻譯東、南、西、北四方民族語言的翻譯官名,也可作翻譯術語用。四者合稱的“象寄譯鞮”,也是用來指稱翻譯的,或省稱為“象寄”“象鞮”“象譯”“譯象”“譯鞮”等。
其中,以“象”和“譯”的使用面最廣,為當時通稱翻譯意思的主要術語。和“象胥”一樣,翻譯官也有稱“譯胥”的,後來多稱“譯官”。“譯”原是“易”之音訓賈公彥疏《周禮·秋官·序官》“北方曰譯”説:“譯即易,謂換易言語使相解也。”所以“譯”就是指語言轉換變易的活動。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翻譯,始於漢武帝通西域之後的佛經翻譯,即古印度梵語翻譯。然就文獻記載而言,目前所見最早的“翻譯”用例,是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譯經下·佛馱什》的“先沙門法顯於師子國得《彌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譯”。那時也有單用“翻”的,如北周庾信《奉和法筵應詔》的“佛影胡人記,經文漢語翻”。這“翻”就是“譯”,就是“翻譯”。
從佛學史看,第一個翻譯佛經的,是古印度高僧迦葉摩騰。他於漢明帝永平十年(67),與另一位印度僧人竺法蘭,應邀以白馬馱經來到洛陽,次年就在城西漢明帝新建的白馬寺,合譯《四十二章經》。這是漢譯佛經之始。這以後大約又有一百多位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的學者,從事佛經翻譯,其中最著名的是來自龜茲(qiūcí,漢西域國名,今新疆庫車一帶)的鳩摩羅什,他翻譯了《法華經》和《金剛經》等很重要的佛經。
一些本土西行求法的僧人,也有從事佛經翻譯的,最著名的是東晉法顯大唐玄奘。法顯西行求法歷時十五年,在公元412年七十幾歲時帶回大批經典,從此潛心佛經翻譯。玄奘西天取經歷時十七年,於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後也專事翻譯,共翻譯了佛經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為佛經翻譯史上的集大成者。
所以,“翻譯”一詞的形成,與古印度佛教關係密切。早期中國翻譯的主要內容,就是佛經。直至晚明西學東漸時,才開始較多地轉向歐洲的天文、幾何和醫學等新科技方面的翻譯。“五四”以後中國新文學運動的興起,也是與翻譯密不可分的。
在古代,“翻譯”還曾有過一些不同寫法,如宋陸游南唐書·浮屠傳》的“珚譯精審,莫能及者”的“珚譯”,和《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的“可以考珚繹”的“珚繹”等。

語言用途

倉頡
倉頡(2張)
語言是人類生活的基本溝通方式,甚至可以説,在很大程度上,人類的日常生活就是語言生活。與語言相關的各種活動,都可以納入語言生活的範疇。李宇明將語言生活劃分為國家層面的宏觀語言生活、各行業各地區層面的中觀語言生活、個體家庭層面的微觀語言生活,認為“微觀層面上的語言生活同個人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同社會基本細胞組織的正常運作息息相關,應當受到關注,得到指導,得到幫助”。 [4] 

語言語言分類

語言的種類:對話語言、獨白語言、書面語言、內部語言
就大腦來説,語言分“腦語”和“嘴語”,腦語就是我們時時在大腦裏產生稱作“思考”或“思想”或“思維”的東西,腦語被嘴表達出來就叫“嘴語”。腦語和嘴語並不是一個東西,第一、腦語和嘴語在表達時失真;第二、嘴語不是腦語的唯一表達方式,因為腦語還可以通過肌肉羣來表達:就是我們的行為。語言是一個人能力的重要表述部分。
語言分為“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
一個人從小通過和同一語言集團其它成員(如父母、親屬、周圍的人們)的接觸,自然學到並熟練運用於交際和思維過程中的語言。本族語言或母語一般説都是個人的第一語言,也是主要語言。
人出生後,首先掌握和使用的語言,叫第一語言。第二語言專指本國內非本族語。在全世界裏,第二語言往往是和第一語言同時被使用的。
語言的譜系分類法也叫“發生學分類法”,是語言分類法之一。它根據語言間的親屬關係,將語言分為若干個語系,語系之下又按親屬關係的遠近分為若干個語族,語族之下分為若干個語支,語支之下是語種。
關係如下:
語系→語族→語支→語種
依譜系分類法分出的語系,由具有共同歷史來源的語言組成,如漢藏語系印歐語系等。同一語系內,按各語言之間親屬關係的遠近,可分為若干語族,同一語族可再按關係遠近分為若干語支。如印歐語系分伊朗日耳曼、羅馬、斯拉夫等語族。斯拉夫語族又分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等三個語支。
由於世界語言十分複雜,語系的劃分在語言學家中不盡一致,名稱也不盡相同。

語言世界七大語系

19世紀,歐洲的比較學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種語言,發現有些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彙、語法規則之間有對應關係,有些相似之處,他們便把這些語言歸為一類,稱為同族語言;由於有的族與族之間又有些對應關係,又歸在一起,稱為同系語言,這就是所謂語言間的譜系關係。世界上主要的語系有七大類:
印歐語系是最大的語系,下分印度、伊朗、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羅的等語族。印度語族包括梵語印地語巴利語等。伊朗語族包括波斯語庫爾德語普什圖語等。日耳曼語族包括英語、德語、荷蘭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主要語言。拉丁語族包括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斯拉夫語族有俄語、保加利亞語波蘭語波羅的語族包括拉脱維亞語立陶宛語
漢藏語系下分漢語和藏緬、壯侗、苗瑤等語族,包括漢語、藏語、緬甸語克倫語、壯語、苗語、勉語等。
阿爾泰語系下分突厥語族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三個語族。突厥語族包括烏茲別克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阿塞拜疆語楚瓦什語等,蒙古語族包括蒙古語達斡爾語等,通古斯語族包括滿語錫伯語俄羅斯境內的埃文基語
閃含語系又稱亞非語系。下分閃米特語族和含語族。前者包括阿拉伯語、希伯來語等,後者包括古埃及語豪薩語等。
德拉維達語系又稱達羅毗荼語系印度南部的語言都屬於這一語系,包括比哈爾語泰盧固語泰米爾語馬拉雅蘭語等。
高加索語系這一語系的語言分佈在高加索一帶,主要的語言有格魯吉亞語車臣語等。
烏拉爾語系下分芬蘭語族和烏戈爾語族。前者包括芬蘭語愛沙尼亞語等,後者包括匈牙利語、曼西語等。
此外還有一些語系,如非洲尼日爾—剛果語系沙裏—尼羅語系(尼羅-撒哈拉語系)、科依散語系美洲的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以及一些印第安語系,大洋洲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密克羅尼西亞語系(也有將兩者合為南島語系的),中南半島南亞語系。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有些語言,從譜系上看,不屬於任何語系,如日語朝鮮語等,就是獨立的語言
還有一些語言系屬不明,如分佈於西班牙北部和法國西南部與西班牙接壤地區的巴斯克語、古代兩河流域使用的蘇美爾語等。
那麼,這些不同的語言和語系是怎樣起源的呢?説同一語系語言的居民共同體又是怎樣形成的呢?不同語系及其居民之間是否在遠古彼此就有聯繫呢?全世界數十億人所説的成千上萬種語言是否有一個共同起源呢?這些問題在過去是無法準確回答的,也曾被視為科學的“禁區”。但是近20多年來,隨着分子生物學、人類羣體遺傳學考古學、語言學的進展,我們終於看到了解開這些“世紀之謎”的希望的曙光。這是各門科學相互滲透,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不斷進步的結果。

語言世界九大語系

除此之外還有九大語系的説法,
人們把世界的語言劃分為九大語系:
(1)漢藏語系
(2)印歐語系
(3)阿爾泰語系
(4)閃含語系;
(5)烏拉爾語系
(6)高加索語系
(7)南島語系
(8)南亞語系
此外,還有非洲和美洲的一些語言和一些系屬不明的語言。
漢藏語系(擁有最多講話人口)。這個語系以中國為中心,略向西南輻射,講話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地理分佈上較為集中。下分四個語族,即漢語族、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
印歐語系:
印度語族(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吉普賽語等等)。
斯拉夫語族(俄語、塞爾維亞語、波蘭語、捷克語、保加利亞語等等)
亞美尼亞語族(以亞美尼亞語為主)
日耳曼語族(德語、英語、丹麥語瑞典語荷蘭語等等)
拉丁語族(羅曼語族)(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等等)
希臘語族(以希臘語為主)
阿爾泰語系。以中、俄、哈、蒙交界的阿爾泰山為中心,廣泛分佈於亞洲腹部的荒漠和草原地區。下分三個語族,即突厥語族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
閃含語系。分佈於西亞北非地區,分為兩個語族,即西亞的閃米特語族、北非的含語族。
班圖語系。分佈於撒哈拉以南的整個黑非洲地區,擁有數千種語言,大部分是部族語言。代表性語言是斯瓦希利語。
南島(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廣泛分佈於東南亞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羣島、大洋洲各國。中國台灣島的高山族語言,即屬於南島語系。
其他的語系還有達羅毗圖語系(印度半島南部)、南亞語系(中南半島南部)、芬蘭-烏戈爾語系(主要在芬蘭和匈牙利)、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高加索山脈一帶),分佈地區較狹小,對世界交往的影響力有限。
其他世界各地不同的劃分
A: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類法,按地區分類
非洲語系:北非語族,南非語族,東非語族,西非語族
亞洲語系:北亞語族,南亞語族,東亞語族,西亞語族,中亞語族,東南亞語族
澳太語系:澳大利亞太平洋諸島國。
北美語系:北美洲各國語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語言。
南美語系:南美洲各國語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語言。
歐洲語系:日耳曼語族,包括英語、德語、荷蘭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主要語言。拉丁語族,包括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等。斯拉夫語族有俄語、保加利亞語、波蘭語等。波羅的海語族包括拉脱維亞語和立陶宛語等。
B:澳大利亞國家標準語言分類法:
北歐語系:5個語族,16種語支
南歐語系:5個語族,16種語支
東歐語系:7個語族,25種語支
西南亞和北非語系:3個語族,21種語支
南亞語系:5個語族,16種語支
東南亞語系:3個語族,23種語
東亞語系:4個語族,15種語支
澳洲土語語系:8個語族,56種語支
其他語系,7個語族,41種語支
C:北京大學徐通鏘和胡吉成二教授將世界語言分類為13個語系,45個語族。
這種分類從民族起源、語言發展等因素入手,總結蘇聯語言分類經驗形成,
與世界通用的語言系屬相吻合。語系分類如下:
漢藏語系
印歐語系
高加索語系
烏拉爾語系阿爾泰語系
達羅毗荼語系
南亞語系
南島語系
閃含語系
尼日-科爾多凡語系
尼羅-撒哈拉語系
北美印第安語系
新世界字典英語學習en211 新世界字典英語學習en211
D:英國希蒙大學(Simon)採取遺傳學分類法,分類為
歐亞語系,包括漢藏語系、印歐語系
太平洋和非洲語系,包括除歐亞語系,南北美洲以外其他各國的語言
北美語系:北美洲土著印第安語言
南美語系:南美洲土著印第安語言
使用人數排行(以下數據所採用的世界人口為75億)
漢語使用人數(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總和)約16億人,使用人數約佔世界人口的21.33%
西班牙語作為第一語言使用人數約4.37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5.82%;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總計使用者近5.7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7.6%
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使用人數3.6億人以上,約佔世界人口的4.8%
阿拉伯語作為第一語言使用人數超過2.6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3.47%;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總計使用者突破4.4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5.87%
印地語作為第一語言使用人數約4.22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5.63%;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總計使用者約7.22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9.62%

語言能力提高

綜述
語言能力具體指用詞準確,語意明白,結構妥貼,語句簡潔,文理貫通,語言平易,合乎規範,能把客觀概念表述得清晰、準確、連貫、得體,沒有語病。但是,想做到以上這幾點,是非常不易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巧用圖畫形象表達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些圖畫都具有一定的編排目的,體現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而且它們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些插圖的特點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豐富表達的內容。教學《為人民服務》一文時,學生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深刻思想內涵的認識比較模糊。為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交流課外資料,結合插圖瞭解張思德的平凡事蹟,並從這些平凡的事蹟中體會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將比較深刻的道理與形象具體的圖畫聯繫在一起,學生説話的興趣和願望自然會被喚起,他們語言的表達也就更加豐富具體了。從學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們的觀察是細緻的,想象是豐富的,思維是活躍的。這種看圖説話訓練,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感悟重點個性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有效的對話能創造精彩的課堂。與文本對話,感悟語言,就是要抓住課文中重點部分和關鍵語句反覆涵詠、體會、揣摩、品味。如抓“題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過渡句段、重點難點,能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佈局謀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擬人、反問等特殊表達形式的語句,能體會特色表達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差別;抓精彩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形象、準確精妙;抓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語氣,理解課文內容;抓住刻畫人物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及情感變化的線索,能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徵……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語,同時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在《釣魚的啓示》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先找出重點的字、詞、句,細細感悟,通過誦讀悟出作者對大鱸魚的喜愛,悟到爸爸在道德抉擇面前堅決、不容爭辯的嚴肅態度;然後我鼓勵學生圍繞“放”和“留”的“是”與“非”展開辯論,明白父親對作者道德實踐提出嚴格要求的重要意義……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對話和思辨,能夠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對話,在對話中體現出個性化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據,與學生進行思想、知識、能力等方面的交流,大膽地説出自己獨特的體悟與感受,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彰顯個性的舞台。
形式模仿遷移表達
非洲國家官方語言分佈圖 非洲國家官方語言分佈圖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課文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語言表達的規範性和靈活性,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抓住語言訓練的遷移點,讓學生從文中悟出説寫規律,從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紛呈的語言表達變得有章可循。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藉助課文中特殊的語言形式,精心為學生設計説寫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可讓學生練習用“起初……後來……接着……”“到處……到處……有的……有的……”句式練習説話,讓學生學會動靜結合地表達,並掌握排比句式的用法。教學《長城》一文時,可讓學生按“站在……看着……扶着……很自然地想起……”的句式練習説話,指導學生按“所見—所聞—所感”順序連貫有序地表達。同時,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我們的訓練要體現出層次性和遞進性:
從最簡單的訓練內容,如仿詞、造句、換詞、仿説句子,到稍難一些的常用句式、構段方式、仿寫片段的練習,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結構、敍述説明的方法練習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在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興趣提高了,想象豐富了,表達能力實現了由簡單的操作到複雜的模擬遷移和創造,提高了語言表現力,實現了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飛躍。
想象情境拓展表達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意境、生動的故事最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它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隱含着作者的靈性思維,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讀説寫結合點。教學時,教師應立足文本,創設語言表達的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鼓勵思維的創新。如教學《媽媽的賬單》一文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想象拓展訓練:“如果你是小彼得,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會對媽媽説些什麼呢?”讓學生角色互換,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學《凡卡》一文後,可讓學生想象凡卡睡醒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自己想對凡卡説些什麼,然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續寫《凡卡》的故事。通過這些拓展想象訓練,學生的思緒能夠自由飛翔,表達的內容和形式也精彩紛呈。

語言語言消失

語言總論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發布的《瀕危語言圖譜》,全世界有7000種語言,其中一半以上將在本世紀消亡,80~90%將在未來200年滅絕。平均每2個星期就有一種語言消失。據統計,世界80%的人講83種主要語言,剩下6000多種語言絕大多數從沒有過文字記載,沒有字典、書,在任何圖書館或數據庫都找不到它們的資料。一切信息只儲存在人們的記憶裏,因此尤其脆弱。

語言中國形勢

中國雖不在語言瀕危的熱點地帶,但中國129種語言中有一半以上活力很低,至少二三十種語言處於瀕危狀態,比如雲南的阿奴語、東北的赫哲語、新疆的塔塔語、甘肅的裕固語、中部的土家語等。

語言造成原因

語言的死亡通常有兩種方式:1、説這種語言的人消失了;2、説這種語言的人放棄了自己的母語,轉而使用另一種語言。過去200年間,殖民主義是最大的破壞者,歐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消滅了150多種土著語言,在北美掃蕩了300多種土著語言;是全球化,經濟和社會壓力逼迫人們從村莊搬到城市,他們的母語時時處在強勢語言的壓制之下。
以非洲為例,除了阿拉伯語(那是因為使用地域廣闊,不易被消滅)和其他零星的當地語言之外,其餘國家基本都以英語、法語、葡萄牙語等歐洲語言為官方語言,儘管非洲東部仍有許多國家有以當地語言為官方語言的,大多也和歐洲語言同為官方語言。

語言學者觀點

語言瀕危是一種全球現象,但是卻值得所有人關注。保護民族語言和搶救瀕危語言就是為了保護多樣性的民族文化,同時也是為了保障各民族成員的平等權利。這正如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曾經指出的那樣:一些民族語言正面臨着全球化、工業化、互聯網等的衝擊,正處於逐漸消失的危險,有關部門、機構以及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來保護弱勢的民族語言和搶救瀕臨滅絕的民族語言。這樣既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語言相關名言

1.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語言的美產生於言辭的準確、明晰和動聽。——高爾基
2.並非語言本身有多麼正確,有力,或者優美,而在於它所體現出來的思想的力量。——歌德
3.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每種語言都能表達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觀、思維方式、社會特性以及文化、歷史等,都是人類珍貴的無形遺產。——周海中
4.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麼無論什麼時候你也培養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繫在一起的。——蘇霍姆林斯基
5.很難令人相信,一個生來對語言基本性質毫無所知的機體可以學會語言的結構。兒童天生有一種學習語言的能力,可以稱之為語言習得機制。這種機制是人腦由遺傳得來的,是人腦具有的理解和創造句子的機制。此機制使人區別於動物,是一種物種屬性。——喬姆斯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