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蘇里江

(中俄界河黑龍江(阿穆爾河)支流)

鎖定
烏蘇里江,黑龍江(阿穆爾河)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唐稱“安居骨水”,金稱“阿里門河”,元稱“忽呂古江”,明稱“阿速江”、亦稱“速裏河”,清代始稱“烏蘇里江”。烏蘇里江原為中國的內河,1860年沙俄通過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割去中國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烏蘇里江遂成為中俄界河。
烏蘇里江有東西兩源,東源烏拉河發源於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境內的錫霍特山之西側,西源松阿察河發源於興凱湖,一般以烏拉河為正源。兩源匯合後,由南向北流經虎林饒河撫遠等縣(市),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注入黑龍江。河流長度890公里,其中從松阿察河口以下至黑龍江口492公里為中俄界河。 [1]  左岸中國境內主要支流有穆稜河七虎林河阿布沁河撓力河。右岸俄羅斯一側依次有伊曼河、比金河、霍爾河等主要河流匯入。 [12] 
烏蘇里江正常水位平均水深2~5米。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多年平均封凍時間為148天,最大冰厚1.15米。河口處多年平均徑流量623.5億立方米。 [1] 
烏蘇里江流域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其中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6.15萬平方公里。烏蘇里江有魚類60多種,盛產大麻哈魚,全國聞名。沿岸中國一側為三江平原東緣農業區,盛產小麥、大豆、水稻等。沿岸主要城鎮有虎頭鎮、饒河鎮,名聞全國的烏蘇鎮位於下游西岸。 [1] 
烏蘇里江中、下游可通航300~1000噸船舶。 [1]  從撫遠至虎頭設有抓吉鎮、海青、蒿通、國富鎮、東安鎮、虎頭等11個站點。 [11] 
中文名
烏蘇里江
別    名
阿速江、速裏河、忽呂古江、阿里門河、安居骨水
所屬水系
中俄界河黑龍江(阿穆爾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亞洲東北部中俄交界
流經地區
中國黑龍江省、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發源地
俄羅斯境內的錫霍特山之西側 [1] 
主要支流
穆稜河、七虎林河、阿布沁河、撓力河、比金河、阿庫裏河、刀畢河
河    長
890 km [9] 
流域面積
187000 km² [1] 
平均流量
705 m³/s
河    口
中國撫遠市和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附近

烏蘇里江名稱變遷

烏蘇里江,唐稱“安居骨水”,金稱“阿里門河”,元稱“忽呂古江”,明稱“阿速江”、亦稱“速裏河”,清代始稱“烏蘇里江”。烏蘇裏,滿語,其意一説“天王”,一説“下游”。烏蘇里江原為中國的內河,1860年(清咸豐十年)沙俄通過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割去中國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烏蘇里江遂成為中俄界河。 [1] 

烏蘇里江幹流概況

烏蘇里江河道走向

烏蘇里江 烏蘇里江
烏蘇里江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烏蘇里江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烏蘇里江為中國和的邊境河流,有東西兩源。東源烏拉河 [1]  [9]  發源於俄羅斯境內的錫霍特山之西側,西源松阿察河發源於興凱湖。兩源在泥河口子附近匯合後,由南向東北流經密山、虎林、饒河、撫遠等地,下游分兩汊,分別在中國撫遠市和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附近從右岸注入黑龍江。以東源計,河流長度890公里 [9]  [8]  如果自烏蘇里江口上溯到松阿察河河口至興凱湖西岸的當壁鎮(即以松阿察河為正源),全長771公里,為界河和界湖。 [9]  其中從松嘗察河口以下至黑龍江口492公里為中國與的邊境河流,其餘398公里在中國境內。 [8] 

烏蘇里江河道特徵

烏蘇里江大部分流行於低窪、沼澤濕地之中,江道主槽寬3000~10000米 [8]  ,河道彎曲係數為1.3,坡降為0.06~0.02‰。 [1]  [9] 
自河源到泥河口子為上游,泥河口子至饒河為中游,饒河以下至河口為下游。各河段特徵不甚明顯。整個河道穿行在中國的完達山脈和的錫霍特山脈之間廣闊的縱谷中,上游地勢稍高,谷底平坦;中、下游地勢低窪平緩,地面強烈沼澤化。江水在寬達300公里的平緩縱谷中緩緩流動,河道彎曲,河中多沙洲和淺灘,局部濕地布有溝汊、牛軛湖。。虎頭至饒河段河幅展寬,烏蘇里江河道寬度在松嘗察河口處為200米左右,虎頭至饒河為500~600米,饒河至河口為500~1000米,河口段江面寬可達1000~2000米 [8]  。正常水位下,平均水深2~5米。主流擺動頻繁,兩岸灘地起伏不大,局部濕地溝汊、牛軛湖發育。江兩岸土質鬆軟,沖刷嚴重,由於流域內氣候和地形條件的差異,烏蘇里江幹流兩側水網發育極不平衡。右岸大部分地段平地狹窄,河谷寬窄不一,山地中水網較發育;左岸地勢低平,沼澤普遍發育,地表經常處於過濕狀態,直至三江低地。在注入黑龍江處有巨大的、東西方向的沙洲,東側為烏蘇里江主流,西側稱為撫遠水道,北側為黑龍江。 [1]  [8-9] 
烏蘇里江上游俄羅斯列索扎沃茨克段 烏蘇里江上游俄羅斯列索扎沃茨克段
烏蘇里江虎林市虎頭鎮段2 烏蘇里江虎林市虎頭鎮段2
烏蘇里江虎林市虎頭鎮段(伊曼河口) 烏蘇里江虎林市虎頭鎮段(伊曼河口)
烏蘇里江虎林、饒河交界珍寶島段 烏蘇里江虎林、饒河交界珍寶島段
烏蘇里江饒河縣城段 烏蘇里江饒河縣城段
烏蘇里江下游撫遠縣烏蘇鎮段 烏蘇里江下游撫遠縣烏蘇鎮段
烏蘇里江在撫遠三角洲(對岸俄羅斯伯力)匯入黑龍江 烏蘇里江在撫遠三角洲(對岸俄羅斯伯力)匯入黑龍江
烏蘇里江在撫遠三角洲(對岸俄羅斯伯力)匯入黑龍江 烏蘇里江在撫遠三角洲(對岸俄羅斯伯力)匯入黑龍江

烏蘇里江流域概況

烏蘇里江總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在中國黑龍江省境內6.15萬平方公里,佔烏蘇里江流域面積的32.9% [9]  。其中:山崗區佔29%,坡地區佔21%,平窪區佔50%。 [8]  沿岸中國一側為三江平原東緣農業區,盛產小麥、大豆、水稻等。沿岸主要城鎮有虎頭鎮、饒河鎮,名聞全國的烏蘇鎮位於下游西岸。 [1] 

烏蘇里江水文特徵

烏蘇里江水量豐富,江口處年徑流總量為623.5億立方米,全流域理論藴藏量為24.7萬千瓦。在中國一側尚無流量站,藉助一側水文站資料經相關插補,計算出饒河站(集水面積10萬平方公里)1916-1982年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705立方米/秒,摺合徑流總量為232.9億立方米;海青站(集水面積17.8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95%)1935-1982年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1575立方米/秒,摺合徑流總量為554.1億立方米。徑流以降雨和融水為主要補給,其中降雨可佔徑流總量的65%以上。蓄水能力極強的大面積沼澤是河流的地下水源,補給量約佔15%。春季4~5月份,大量融化的冰雪水注入河流,往往形成春汛,並出現一年中最高水位和流量。據饒河站1956-1985年的30年間情況,發生在春季的洪水佔50%;6~9月份降雨集中,形成夏秋之際的洪水,其中8~9月份佔33%,6-7月及10月佔17%,且常常出現春、夏、秋汛相連的形勢。枯水期由11月至翌年3月。洪、枯水期水位變幅相差可達7米之多。徑流具有年際變化的特點,據海青站資料,豐水年(1981年)年平均徑流2800立方米/秒,枯水年(1949年)年平均徑流量927立方米/秒,兩者相差3倍。
烏蘇里江流向由南至北,區域內差異較大,下游冰期略長於上游,達5個月之久,多年平均封江日期為11月17日,下游稍早;平均封凍天數148天,最長達162天(1957年),最短104天(1970年);平均開江時間4月25日,最早在3月1日(1970年),上游流冰時間長於下游。冰層最大厚度為1.15米(1944年3月16日),歷年冰層最小厚度0.68米(1945年3月11日)。 [8-9] 

烏蘇里江主要支流

烏蘇里江流域中國一側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等於和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169條。其中:50~300平方公里的133條;300~1000平方公里的24條;1000~5000平方公里的8條;5000~10000平方公里的1條;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3條(包括幹流)。 [8]  右岸俄羅斯一側依次有伊曼河、比金河、霍爾河等主要河流匯入。 [12] 
松阿察河農場段 松阿察河農場段
松阿察河,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為烏蘇里江西源。松阿察,滿語意為“盔纓”。發源於興凱湖,自西南向東北流經密山市和虎林縣境,與俄羅斯境內的烏拉河匯合後為烏蘇里江。松阿察河為中俄兩國界河,東岸屬俄國,西岸屬中國。全長209公里,河寬50米,流域總面積2943平方公里,在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2671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中國一側,沿岸為農墾區。 [1] 
小穆稜河,烏蘇里江西岸支流。位於虎林縣南部。發源於八五六農場場區內,自西向東流經虎林縣義和鄉、忠誠鄉,在八五八農場場部東注入烏蘇里江。全長127公里,河寬27~40米,水深1.2~1.7米,流域面積756平方公里。為平原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流域地勢低窪,分佈有大片沼澤濕地,50年代開發墾殖,建有多座大型國營農場。 [1] 
支流穆稜河雞西市區段 支流穆稜河雞西市區段
穆稜河,烏蘇里江左岸最大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遼、金稱“毛憐河”、“暮稜水”,元稱“莫力河”,明稱“麥蘭河”,清初稱“木倫河”、“木楞河”,清末改稱“穆稜河”。“毛憐”、“暮稜”、“莫力”、“麥蘭”、“木倫”皆滿語,歷史相傳轉音為穆稜河。穆稜,滿語意為“馬”或“牧馬”。穆稜河流域是古代渤海國的牧馬場,穆稜河因此而得名。穆稜河發源於老爺嶺山脈東坡穆稜窩集嶺,由西南向東北流經穆稜、雞西、雞東、密山、虎林等縣(市),在虎林縣虎頭鎮南注入烏蘇里江,全長834公里。雞冠山以上為上游,谷深河窄,坡陡流急,蜿蜒逶迤於崇山峻嶺之中;雞冠山至湖北閘為中游山丘區,河谷平原開闊;湖北閘至河口為下游,進入沼澤平原區,河道彎曲平緩,水流紊亂,常有牛軛湖出現。河寬25~140米,水深0.8~2.2米。多年平均結冰期為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144天,平均最大冰厚0.9米。主要支流有大石頭河、亮子河、黃泥河、裴德河等。流域總面積18427平方公里。上游為林區,中、下游為農墾區。水能資源豐富,中、下游左岸支流建有蓄水在3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青年水庫和蓄水8860萬立方米的中型哈達河水庫,並建有富密灌區,可灌溉農田100萬畝。主要支流有亮子河、黃泥河、大石頭河鍋盔河裴德河等。 [1] 
支流七虎林河西大崗段 支流七虎林河西大崗段
七虎林河,烏蘇里江左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虎林縣境內。虎林縣由此河得名。清代稱“稀忽林河”,至清末改稱“七虎林河”。七虎林,滿語,為“沙鷗”之意。發源於完達山脈老龍背和老崗山,由源頭自西向東橫貫虎林縣全境,在大王家附近注入烏蘇里江。全長262公里,河牀平均寬30米,水深1.5米,流域總面積292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為沼澤性河流,兩岸地勢平坦低窪,多沼澤。河流排泄能力較低,遇多雨年易形成洪澇災害。 [1] 
支流阿布沁河虎林市東方村段 支流阿布沁河虎林市東方村段
阿布沁河,烏蘇里江左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虎林縣境內。發源於完達山山脈的神頂山南側,由西向東流經阿北、新政等鄉,注入烏蘇里江。為沼澤性河流,坡降緩慢,一般洪水即易出槽。全長145公里,河寬30米,水深0.6~1.5米,流域總面積1627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為林區,中下游為農墾區。 [1] 
獨木河,烏蘇里江西岸支流。位於虎林縣東北部。發源於完達山山脈的神頂山東側,自源頭向東南行,至獨木河林場轉東流再折向東北,在公司屯附近注入烏蘇里江。全長75公里,河寬8~16米,水深0.5~1.5米,流域面積712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屬山溪性河流,沿岸多為林區。中下游地勢低窪,河道彎曲,沿岸分佈有大片沼澤濕地。 [1] 
支流撓力河饒河縣段 支流撓力河饒河縣段
撓力河,烏蘇里江左岸較大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古稱“諾雷河”、“諾羅河”,後轉音為今名。撓力,滿語,意為“流蕩不定”。發源於那丹哈達嶺北麓,流經寶清、富錦、饒河3縣(市),在饒河縣東安鎮南部注入烏蘇里江,全長596公里。寶清縣城以上為上游山丘區,坡度較陡,河道彎曲;寶清縣城至菜咀子為中游平原區,坡度極緩,平均水面寬20~70米,最大水深1~4米;菜咀子至河口為下游平窪區,河道灘地變陡,平均水面寬50~70米,最大水深4~5米。多年平均封凍時間148天(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多年平均最大冰厚0.84米。主要支流有七星河、外七星河、蛤蟆通河等。支流蛤蟆通河上游建有蛤蟆通大型水庫,總庫容1.27億立方米。流域總面積23988平方公里。幹流中下游為三江平原腹地,北岸建有多座國營農場。撓力河特產紅肚鯉魚,俗稱“紅肚囊大鯽魚”,以背高、體厚、紅腹、味美而聞名。主要支流有七里沁河、寶石河、大索倫河蛤蟆通河七星河、外七星河等。 [1] 
支流別拉洪河饒河縣段 支流別拉洪河饒河縣段
別拉洪河,烏蘇里江下游左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三江平原的東部。又名“別拉雅河”。別拉洪河,滿語意為“大水漫地之河”。發源於富錦市北部東石砬子山西平原區,自西向東北流經同江、饒河、撫遠3縣(市),在撫遠縣東部別拉洪亮子附近注入烏蘇里江。全長170公里,河寬25~40米,水深0.6~2.5米,流域面積4393平方公里。為沼澤性河流,地勢低窪,多沼澤濕地,上中游無明顯河牀,承泄能力差。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1970年代進行大規模整治,開挖河道,流域已成為農墾區,80年代初,建立了現代化的大型洪河農場。 [1] 
支流源伊曼河在虎頭鎮匯合烏蘇里江 支流源伊曼河在虎頭鎮匯合烏蘇里江
伊曼河,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中部。河長462公里,流域面積286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07 05億立方米,下游瓦古通站集水面積23000平方公里。 [12] 
比金河,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北部。河長459公里,流域面積246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8664億立方米,下游茲文耶瓦亞站集水面積21400平方公里。 [12] 
霍爾河,在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南部。河長4114公里,流域面積為281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393億立方米,下游霍爾站集水面積為24500平方公里。 [12] 

烏蘇里江湖泊島嶼

興凱湖 興凱湖
興凱湖,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密山市東境,為中俄界湖。唐代稱“湄沱湖”,遼、金時稱“北琴海”。清代始稱“興凱湖”(又稱“新開湖”),滿語“水耗子”之意,因湖內盛產水耗子而得名。興凱湖原是中國的內湖,1860年(清咸豐十年)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沙俄割去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興凱湖成為中俄界湖,其北部屬中國,南部屬俄羅斯。興凱湖為造山運動地殼陷落而形成的構造湖,略呈橢圓形,北寬南窄。興凱湖的水源主要接納白陵河、新土河、門河、勒富河等河流的來水,經湖東北部的松阿察河溢出,為烏蘇里江發源地之一。南北長約90公里,東西平均寬約50公里,其中中國一側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約70公里。正常水位時,湖面面積4010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面積108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程為69米。南深北淺,平均水深6.28米,最大水深7.03米,最小水深5.08米。蓄水量175億立方米。湖區地勢低平,東、南面多沼澤地,蘆葦叢生;西為山地,丘陵起伏;西北岸較陡峻。 [2] 
小興凱湖,位於興凱湖北部又名“達布庫湖”,全部在中國境內,與興凱湖一崗之隔。小興凱湖呈狹長帶狀,東西寬36公里,南北長3~6公里,水深1~2米,正常高水位時湖面面積150平方公里,蓄水量3.3億立方米。小興凱湖水位較高,湖水可通過泄洪閘進入興凱湖。興凱湖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封凍,多年平均封凍時間164天,最多186天(1973年),最少143天(1960年),多年平均冰厚0.86米,最大冰層厚度達1.14米。興凱湖、小興凱湖水域廣闊,水草茂盛,湖岸多沼澤地,生長蘆葦、狼尾草、小葉樟等植物,有天鵝、丹頂鶴、鴛鴦等珍貴水禽來此棲息、繁殖;湖內盛產淡水經濟魚類,有深水魚40餘種。以大白魚(學名翹嘴紅)為名產,常與烏蘇里江的大麻哈魚、綏芬河的灘頭魚並稱“邊塞三珍”,產量較高,肉嫩味香,為高級宴會之珍品,並有補腎益腦、開竅利尿的藥用價值。1986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以自然景觀和珍禽為保護對象的興凱湖自然保護區。 [2] 
珍寶島 珍寶島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虎林縣偏東北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由大小島嶼組成,其狀如元寶,故名。沖積島。面積0.68平方公里。島嶼與西岸有小橋相連,屬中國管轄,中國居民一直在島上從事生產活動。1969年3月,在島上發生中蘇邊境事件而馳名中外。島上自然生長有柳、榆樹和各種草木植物,並建有木製長廊、小橋等,風景秀麗,饒河縣已闢為旅遊點。
七里沁島,位於黑龍江省饒河縣境南端五林洞鄉東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因其處於七里沁河口,故名。沖積島。由5島組成,南北長3800米,東西寬1800米,面積約3.5平方公里。地勢平坦,生長榆、柳、山葡萄、繡線菊等植物。歷來為中國居民居住和捕魚場地。1968年1月5日,發生七里沁島事件,邊防當局派出大批軍人、裝甲車登島,打死、打傷中國居民多人,中國方面向方面提出嚴重抗議。
新興洞島,位於黑龍江省饒河縣東部新興洞村正東烏蘇里江上,主航道中國一側。沖積島。由1島和3個沙洲組成,南北長5950米,東西寬1070米,面積約3.8平方公里,距中國一側岸150米。該島原為大小6個島組成之羣島,後因洪水衝涮淤積,連成3個島。島上生長着榆、樺、柞、柳樹和繡線菊等植物,附近水域產大麻哈魚和鯉魚等。歷來為中國新興洞一帶居民之漁獵區,20世紀20年代在島上建有房屋。東北淪陷後,日偽軍警禁止漁民上島生產。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漁民一直在島上捕魚生產,並由中國邊防管理。但地方當局乘中國“政治動亂”之機,將巡邏線伸入該島西側中國方水域,冬季在冰上釺插柞樹界樁。1969年後又多次綁架中國漁民,在江中用軍艇撞翻中國進行捕魚生產的漁船,搶奪網具等,中國居民據理鬥爭。該島仍為中國饒河縣四排、西通村居民捕魚生產,並由中國邊防軍控制。
偏臉子島,又名“南通島”。位於黑龍江省饒河縣東北部烏蘇里江上,叉魚泡入江口處,距中國岸100米,距俄岸560米。沖積島。由8島組成,南北長9250米,東西寬1350米,面積約3.5平方公里。島上多柳樹,附近水域產江魚。本世紀初,一直為饒河縣撓力河口(今東安鎮)居民捕魚、打柴,並建有房舍。 [6] 

烏蘇里江治理開發

烏蘇里江蓄水工程

青年水庫 青年水庫
青年水庫,位於密山縣境內,穆稜河中下游左岸支流裴德里河上,距密山縣城13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138平方公里,佔裴德里河全流域面積80%,平均年來水量1.68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3.57億立方米,是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魚的綜合利用水庫。樞紐工程有:大壩、輸水洞、溢洪道、電站4個部分。(1)大壩為均質土壩,壩前為混凝土抹面護坡,壩後為碎石護坡,長1750米,最大壩高14.2米,壩頂寬6米。(2)溢洪道位於大壩的左端,為正堰溢流式,2孔弧形鋼閘門,最大泄量為885立方米/秒。(3)輸水洞距大壩右端壩肩約300米處,為壩下埋管鋼筋混凝土結構2孔方涵,斷面2×2米,洞長131.7米,設計最大泄量50立方米/秒。青年水庫是農墾部門於1958年動工興建的,開工之日適逢5月4日中國青年節,因而命名為青年水庫。1960年下馬停建。1973年6月開始續建,1977年10月竣工。除電站機組未安裝外,全部按設計要求完成。青年水庫原設計灌溉效益面積37.5萬畝,後經設計複查改為22.5萬畝,其中水田13萬畝。由於灌區工程邊配套邊受益,1985年灌溉水田2.2萬畝。防洪保護耕地10萬畝和11個村屯,使裴德、興凱鄉和密虎鐵路、公路免受洪水威脅。水庫養魚水面4萬畝,1979~1985年共捕撈商品魚46.5萬公斤。 [5] 
蛤蟆通水庫 蛤蟆通水庫
蛤蟆通水庫,位於寶清縣東部,撓力河支流蛤蟆通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505平方公里,總庫容1.268億立方米,是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養魚的綜合利用水庫。大壩為粘土斜牆土石混合壩,長800米,最大壩高13.1米,壩頂寬5米,迎水邊坡1:2.5,幹砌石護坡,背水邊坡1:1.75,碎石護面。大壩右側為開敞式溢洪道,設8孔木閘門,最大溢洪流量75立方米/秒。大壩左側為1.7×1.7立方米方型鋼筋混凝土輸水洞,裝鋼板閘門,最大泄流量21.4立方米/秒。蛤蟆通水庫工程,1957年由鐵道兵農墾局(1958年改為牡丹江農墾局)密山勘測設計院勘測設計,1958年11月由牡丹江農墾局所屬八五二農場出工興建。1961年春下馬停建。1970年10月,八五二農場重新修建蛤蟆通水庫。1974年末完工。1983年進行“三查三定”時定為病險庫。設計灌溉效益19萬畝,其中旱田17萬畝,水田2萬畝。1985年實際灌溉旱田6萬畝,水田2萬畝。1974年投放魚苗300萬尾,1978年投放300萬尾,1979投放350萬尾,1985年投入自孵魚苗225萬尾。1975年捕撈5.5萬公斤,1985年捕撈25萬公斤。 [5] 
團結水庫,位於穆稜縣最南部的共和鄉境內,穆稜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為445平方公里,是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水庫。樞紐工程有大壩、溢洪道、輸水洞、電站等。(1)大壩為粘土心牆土石混合壩,全長240米,最大壩高35.5米,為全省最高的土石壩,壩頂寬5米。(2)溢洪道為河岸開敞式,堰頂淨寬30米,陡坡消能,最大泄量922立方米/秒。(3)輸水洞為鋼筋混凝土圓管,直徑3.7米,進口上中下3孔平板鋼閘門,3台捲揚式啓閉機,最大泄量147立方米/秒。團結水庫是穆稜縣1969年自力更生上馬的工程,1972年納入國家基本建設計劃。由牡丹江地區水利局設計,穆稜縣組織全縣力量施工。原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設計,五百年一遇洪水校核,後改為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洪水校核,總庫容1.25億立方米。納入基本建設項目後,國家共投資1102萬元,於1983年10月竣工。共完成土石方93.1萬立方米,混凝土方1.2萬立方米。水庫設計灌溉面積12萬畝,1982年補償灌溉面積達22萬畝;防洪效益百年一遇洪水,削減洪峯94%;養魚水面6240畝。 [5] 
哈達河水庫,位於雞東縣北部的新華鄉境內,穆稜河左岸支流哈達河中游,距雞東縣城25公里。水庫以河取名,控制流域面積282平方公里,總庫容8860萬立方米,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養魚的綜合利用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組成。(1)大壩為粘土心牆斜牆壩,全長470米,最大壩高21米,壩頂寬5米。迎水坡為幹砌石護坡,馬道以上坡比1:2.75,以下1:3,馬道寬3.5米;背水坡為碎石護坡,上馬道以上坡比1:1.98,以下為1:2.25,上馬道寬10.25米,下馬道寬6米。坡後排水形式為堆石稜柱體。(2)溢洪道位於大壩左端,為開敞式,堰頂淨寬10米。溢洪道全長260米,混凝土澆注段160米,溢流堰長20米,最大溢流量115立方米/秒。(3)輸水隧洞位於大壩右端,為無壓2×2.5米的方形洞,全長99.5米,取水塔設3層閘,每孔斷面1.5×1.8米,最大泄流量10立方米/秒。始建於1943年東北淪陷時期,新中國建立後續建。1971年11月水庫主體工程竣工。哈達河水庫在1975~1977年連續乾旱時,及時補給水源,保證了下游水田的灌溉用水。據1971~1985年統計,每年平均補給穆稜河水量750萬立方米。哈達河流域內因內澇放棄的7500畝耕地,解除威脅得到恢復,並新墾荒地3000畝。水庫養魚水面7500畝,從1971年開始共投放魚苗1583萬尾,到1985年共捕撈商品魚27.4萬公斤。庫區有宜林面積1.5萬畝,已栽植落葉松、紅松、楊樹等共4340畝,15萬株。 [5] 
石頭河水庫,位於虎林縣西部揚崗鄉六人班村境內,穆稜河左岸支流石頭河上,以河命名為石頭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32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1680萬立方米,是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養魚的綜合利用水庫。樞紐工程:大壩為均質土壩,長550米,最大壩高13米,壩頂寬2.5米,迎水坡為塊石護坡,壩後排水形式為堆石稜體。輸水洞位於大壩右端,為直徑1.4米的鋼筋混凝土壓力涵,洞長32米,最大放流量4立方米/秒。溢洪道位於大壩左端,為漿砌石側槽式,堰頂淨寬75米,最大溢洪流量200立方米/秒。設計標準為五十年一遇洪水,二百年一遇洪水校核,以後又按新標準,改為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石頭河水庫,是東北淪陷時期,日偽政府為日本“開拓團”種水稻解決水源問題,由偽“滿洲開發拓植株式會社”組織修建的。1943年動工,1945年春竣工,當時命名為“石頭河貯水池”。1952年、1953年、1956年、1981年到1985年進行維修加固。設計灌溉面積1.8萬畝,1985年實灌水田2萬畝,已超過設計效益。防洪除澇效益面積3萬畝。水庫養魚水面2000畝,已投放魚苗120萬尾。 [5] 

烏蘇里江自流灌溉

富密灌區,位於穆稜河中游左岸,西起雞東縣東海鄉,東至密山縣和平灌區的東鮮乾渠,北靠雞密公路,南臨穆北堤防,呈西南至東北的狹長形狀,長44.7公里,寬7.7公里,跨雞東、密山兩縣,包括雞東縣的東海、永安鄉,密山縣的太平、黑台、連珠山、雙勝、密山等鄉(鎮),總面積51.7萬畝。灌區北部與低山丘陵漫崗接壤有19條自然溝流入,其中較大的鍋盔河和塔頭湖貫穿灌區流入穆稜河。富密灌區內,1926年有從沿海一帶遷入的朝鮮農民,利用河溝水灌溉耕種水稻。1936年以後,日本“開拓團”開始侵入灌區。日偽政府通過抓“勞工”和強徵“勤勞奉仕隊”,在灌區中部在穆稜河上修築攔河壩,開挖乾渠,使灌區內的攔河壩達到7座,1945年灌溉面積增加到1.58萬畝。日本投降時,灌區工程遭到破壞。1949年春季密山縣人民政府組織羣眾修復灌區工程,並續建遺留的乾渠,縣長侯凱親自在工地領導施工。侯凱將續建後的乾渠命名為“富密乾渠”(意為使密山人民富裕起來),灌區也被稱為“富密灌區”。富密灌區經過續建維修,整頓配套,合併渠首,廢除不合理的引水渠,增修排水渠,1985年有主攔河壩3座,副壩7座;用水乾渠4條,支渠22條;排水乾溝7條,支渠11條;建築物180座。為解決乾旱年主體工程的水源問題,引用鍋盔河和塔頭湖水,以及堵截排水等興建4處灌排抽水站,並從1976年開始打機電補水井802眼,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0萬畝,其中水田9.2萬畝。1985年工程有效灌溉面積7.5萬畝(水田),實際灌溉面積7.2萬畝。有雞東縣永安鄉和密山縣太平鄉、黑台鎮、連珠山鄉、雙勝鄉、密山鎮等所屬50個村受益。 [3] 

烏蘇里江蓄水灌溉

新華灌區,位於雞東縣中部,穆稜河左岸支流哈達河下游。北起哈達河水庫保護區南部邊緣,南至林口至密山的鐵路,東西臨哈達河兩岸崗坡腳下,呈狹長形。南北長23公里,東西平均寬1.5公里,總面積2.4萬畝。新華灌區引用哈達河水庫水源灌溉,水庫大壩下游5公里至灌區南端的哈達河上共有6個攔河壩,其中主要攔河壩為青山壩,位於原雞東縣水泥廠東側,系堆石壩,長30米,高1米,寬10米。引水渠長1公里,建有永久性進水閘1座。灌區工程有用水乾渠1條,長8.8公里,支渠2條,總長13公里;排水乾溝3條,總長0.7公里;永久性渠系建築物26座、其中橋樑10座、涵洞1座、渡槽1座、跌水9座、分水閘1座、節制閘3座、陡坡1處。哈達河水庫興建之前,1934年曾有5户朝鮮農民,在長興村西山頭哈達河左岸河叉上壓柳條壩引水種稻。1938年日本“開拓團”侵入灌區後,又在保合村東哈達河主河道上壓壩引水種稻250畝。1943年又在修築“八鋪炕”水庫時,開挖用水乾渠2公里,修支渠8條,總長20公里,灌溉水田1500畝。“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朝鮮族農民相繼移入灌區,1948年春在縣水泥廠東側哈達河上壓柳條壩,開渠種水稻300畝。1959年哈達河水庫土壩合龍蓄水,灌溉水田4500畝。1960年汛期水庫土壩決口,1961年有3000畝水田改為旱田。1963年灌溉面積增加到3500畝。1971年在哈達河水庫主體工程即將建成時,修灌區東干渠。由永安、東海、新華3個公社出工分別承擔幸福洞、東風渡槽、興隆大開挖等工程,完成部分土方工程後於1972年4月停建。此後,1973年3月又抽調新華、哈達、東海、興農、雞林、銀峯等公社800名勞力組成專業施工隊,進行施工。到1975年11月末完成用水乾支渠和建築物工程。設計灌溉面積1.75萬畝。其中水田1.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1975~1979年灌溉水田0.4~0.5萬畝。1980年0.72萬畝。1982年0.81萬畝。1983年以後突破萬畝。1984年1.5萬畝。1985年達1.67萬畝。有新華、哈達2個鄉的10個村屯和縣良種場、哈達崗煤礦(原為哈達崗農場)等受益。 [4] 
石頭河灌區,位於虎林縣西部楊崗鄉境內,石頭河水庫下游的石頭河兩岸,東起850農場西排洪渠道,西至楊崗排洪渠道,北靠密(山)虎(林)公路,南臨穆稜河楊崗堤防,工程控制面積3.43萬畝。石頭河灌區是東北淪陷時期修築石頭河水庫同時修建的。當時在水庫下游2.5公里處開挖西用水乾渠,5.5公里處開挖東用水乾渠,並建有柳石攔河壩、倒虹吸、橋涵、跌水等建築物和用水支渠。1945年日本“開拓團”灌溉水田3000畝。“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合民、永信兩村的朝鮮族農民和民主聯軍的獨立團曾利用既有工程灌溉水田。新中國成立後,虎林縣和楊崗區兩級政府,組織當地農民維修原有灌溉工程,擴大灌溉面積,1953年發展到7500畝。1954年,國家投資補助,第一次對石頭河灌區進行整修擴建,新修攔河壩和進水閘、倒虹吸、跌水等建築物各1處,分水閘8座,整修乾渠2條,新修用水支渠8條排水支渠4條。灌區整修擴建後,1954年和1955年楊崗區的湖北、富國、六人班、楊崗等村的部分漢族農民互助組和太和區涼水泉村、虎林區西崗村的漢族農民互助組的“遠征隊”來灌區內開荒種水田,灌溉面積達到1.2萬畝。但1956、1957年連續遭受低温早霜自然災害,發生稻瘟病,“遠征隊”撤回,灌溉面積下降到0.6萬畝,到1959年又下降到0.2萬畝。1962年以後開始上升,但一直徘徊在萬畝左右。1965~1966年進行第二次整修,新修攔河閘進水閘各1座,東用水乾渠改線2公里,修支渠渡槽2座,開挖排水乾渠1條。1971年興修西用水乾渠泄洪閘1座。1982~1985年又興修西乾渠渠首攔河閘和進水閘、渡槽各1座。經過整修配套,石頭河灌區共有用水乾渠2條,總長13.8公里,支渠12條,總長17.7公里;排水乾支渠4條,總長27.9公里;建築物40座,其中攔河閘2座、進水閘2座、跌水1座、分水閘13座、渡槽4座、公路橋1座、農道橋及涵洞17座。此外,還修抽水站1處,打補水井71眼。灌區設計面積2.37萬畝,其中水田為1.77萬畝。1985年工程有效面積1.77萬畝,實灌水田1.8萬畝。楊崗鄉的永信、合民、湖北、富國、六人班、馬場等6個村受益。 [4] 

烏蘇里江水電開發

團結水電站,位於穆稜縣共和鄉境內穆稜河上的團結水庫壩後,為壩後式水電站。設計水頭19.4米,單機引用流量1.6立方米/秒。電站在水庫放水洞一側,由壓力管道、廠房和尾水渠構成。廠房面積380平方米,裝機3台,為250千瓦卧式水輪發電機,總容量750千瓦。團結水電站是修建團結水庫的同時修建的。1974年9月動工,1980年12月建成。供水庫管理處和共和鄉的生產和生活用電。水庫蓄水量充足,除特別乾旱年份外,一年四季都能運行發電,多年平均發電量294萬千瓦小時。 [7]  1985年發電34.5萬度。 [5] 
青年水庫電站,位於青年水庫輸水洞出口處,裝機3台,容量720千瓦。電站機組於1982年5月安裝投產,與國家電網聯網供電,年發電量69萬度。 [5] 

烏蘇里江航道航運

烏蘇里江航道

烏蘇里江的漁船及軍艦 烏蘇里江的漁船及軍艦
烏蘇里江的漁船 烏蘇里江的漁船
烏蘇里江是黑龍江右岸的第二大支流,為中蘇兩國界河。發源於濱海省錫赫特山西麓,水流至伯力注入黑龍江,全長890公里,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公里。
烏蘇里江古稱忽呂古江,清代始稱烏蘇里江。從源頭之水流至中國邊境營明山匯入松阿察河後稱烏蘇里江。由匯流點至伯力一段長495公里。主要支流有穆稜河、撓力河,屬平原河流。但右岸多山,左岸則為大面積沼澤地。高水位、高流量多在4~9月份,水位變幅一般在5米左右,屬季節性通航河流,年平均通航期208天。
烏蘇里江和興凱湖、松阿察河的通航里程共771公里。自興凱湖西岸的當壁鎮至東岸的龍王廟70公里,屬湖區航道,湖面寬闊,水深流緩,即使在枯水期水深也在2米以上。自龍王廟由湖區進入松阿察河至營明山206公里,再向下游至虎頭95公里,設有三等航標,這兩段航道彎曲狹窄,枯水深1米,可通航50-100噸級船舶。虎頭至伯力400公里,設一等航標,枯水期一般水深1.0~1.2米,可通航300~1000噸級船舶。
流域內有虎林、饒河、撫遠3個縣和3個國營農場,人口8.3萬,耕地面積35萬畝,荒地資源483萬畝,是黑龍江省主要產糧地之一。這裏陸路交通不便,城鄉物資交流主要靠水運。主要港站有虎頭、饒河、四排、西通、東安、四合、海青。 [10] 

烏蘇里江港站

饒河縣四排鄉的漁船碼頭 饒河縣四排鄉的漁船碼頭
烏蘇里江從撫遠至虎頭386公里間,設有抓吉鎮、海青、蒿通、國富鎮、東安鎮、四排、饒河、別拉坑、江口、小木河、虎頭等11個站點。這些港站的地理位置分佈在松、黑、烏3江,由於這條航線是由同江至烏蘇里江各站的航線,所以把經由松、黑兩江的港站也都劃入烏蘇里江港站。 [11] 
撫遠港務站,位於背山面水的撫遠縣江岸,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要衝,距離松花江下游同江縣的水運里程264公里。撫遠港長期以來生產設備比較落後,碼頭處於自然狀態。國家為改變界江港口面貌,於1984年投資198萬元,建成了水泥鋼板樁直立式碼頭,並增添了港口機械設備。現有候船室面積256平方米,堆場面積1500平方米。碼頭有客運、雜貨、煤炭、石油等4個泊位。進口大宗貨物主要是煤炭和雜貨;出口貨物主要是糧谷。 [11] 
饒河港碼頭 饒河港碼頭
饒河港,位於烏蘇里江上游左岸,距同江水運里程466公里。港務站是烏蘇里江上最大城鎮饒河縣的水上門户。這裏每年需要的煤炭和雜貨,主要通過水運進口,出口物資主要是糧食。饒河港碼頭原是700延長米的自然岸壁,設備較差。1966年國家撥款30萬元進行護岸工程,以後又建成棧橋浮式煤炭碼頭。現有候船室面積350平方米,堆貨場面積600平方米。碼頭岸線有580延長米。共有7個泊位,其中客運雜貨泊位2個,煤炭泊位2個,糧食、木材、石油泊位各1個。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