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觀

鎖定
魏觀(1305~1374),字杞山,號梅初,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官至蘇州府知府,因“魏觀案”被殺。 [1-3] 
魏觀與季亨、王觀姚善況鍾,因為賢能,並稱“姑蘇太守”。 [1] 
全    名
魏觀
杞山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出生地
湖北蒲圻(今赤壁市)
出生日期
1305年
逝世日期
1374年
主要成就
“姑蘇五太守”之一
主要作品
《蒲山集》
最高官職
國子祭酒

魏觀人物生平

元朝末年,魏觀隱居蒲山,勤讀書,喜吟詠呂思誠讀其詩,大加讚賞,推薦給朝廷,被魏觀所推辭。
朱元璋攻克武昌,魏觀與劉基宋濂同時被召見,朱元璋與他交談,大奇之,授平江州(今湖南平江學正。歷任國子助教浙江按察僉事
吳元年(1367),升任兩淮都轉運使。入為起居注。有一天,魏觀與待制王禕服侍朱元璋,朱元璋問:“漢高祖唐太宗,孰優?”魏觀回答:“太宗雖才,兼文武於善,未免矯揉。高祖豁達大度,規模弘遠。以茲觀之,高祖為優。”朱元璋説:“高祖之度人,皆知之。然其記兄嫂之怨,封其子為頡羹侯。怨豐之叛,不封雍齒,不肯以豐為湯沐邑,度亦未弘。太宗規模雖不及高祖,然能駕馭羣臣,各為己用,大業已定,卒能保全功臣,此太宗為優也。”魏觀奉命和吳琳幣帛遺賢於四方。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建大本堂,命魏觀服侍太子朱標説書及授秦、晉諸王經。不久,又命魏觀和文原吉、詹同、吳輔、趙壽等分行天下,訪求遺才,所舉多擢用
洪武二年(1369)十月甲戌,天降膏露於乾清宮禁林,朱元璋問災祥,魏觀回答説:“帝王恩及於物,順於人,則甘露降。陛下誕,寬民賦,眾庶歡,豫底於敉寧神應之臻職,此故也”。十一月冬,暖和如春,朱元璋率危素、詹同、吳琳、宋濂遊觀內苑燕紫閣,命羣臣賦詩以述今日之樂,魏觀賦詩:“深冬晴煖動逾旬,內苑遊觀詔侍臣。五色慶雲開鳳尾,九重麗日繞龍鱗。和鸞喜奉丹車御,式燕慚切紫闕賓。淑氣已從天上轉,人間無地不陽春”。朱元璋覽之大喜。
洪武三年(1370)正月,升任太常寺卿考訂祀典稱旨,改任侍讀學士,升任嘉議大夫國子祭酒
洪武四年(1371),魏觀與博士孫吾、修撰王僎廷試讀卷官。九月,坐考祀孔子禮不以時奏,貶官龍南知縣,未到任,召為禮部主事。朱元璋賜宴奉天門,大喜説:“前日逐卿去,今日與卿飲,何其樂哉”。
洪武五年(1372)三月,得到廷臣的推薦,任蘇州府知府。前任知府陳寧為官苛刻,人呼“陳烙鐵”。魏觀盡改陳寧所為,以明教化、正風俗為治,建黌舍,聘請周南老王行徐用誠,與教授貢潁之定學儀;王彝高啓張羽訂經史;耆民周壽誼、楊茂、林文友行鄉飲酒禮。政化大行,政績為天下第一。
洪武六年(1373),升任四川行省參知政事。沒有上任,蘇州父老上疏請求留任,於是留任蘇州府。
洪武七年(1374),起初,張士誠以蘇州舊治為宮,遷府治于都水行司。魏觀以其地低窪狹小,還治舊基。又疏通錦帆涇,興水利。蘇州指揮使蔡本和魏觀有矛盾,上書攻擊魏觀:“觀復宮開涇,心有異圖也。”朱元璋派御史張度訪查,張度也與魏觀不和,認為魏觀 “典滅王之基,開敗國之河”,於是被殺。受牽連的還有高啓及王彝,史稱“魏觀案”。後來朱元璋命歸葬蒲圻燈窩山。 [1-3] 

魏觀個人作品

著有《蒲山集》四卷,廖道南序其遺集曰《蒲山牧唱》。 [3] 

魏觀親屬成員

父:魏雲瑞 [2] 

魏觀人物評價

明太祖:觀學行方正,事朕有年,屢持憲節,振揚風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