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原反應

鎖定
高原反應是人體對高海拔地區缺氧狀況的一種生理應激反應,大致可以向兩種類型:急性和慢性。這種反應主要因為在高海拔地區,大氣中氧分壓減少,這直接影響了血液的氧合,造成人體供氧不足,從而導致缺氧狀況。通常,高原反應的發病率與海拔高度、氣温、濕度、氣壓、輻射、運輸方式等因素有關,另外,男性、體重超重者、一些疾病患者(如呼吸功能不全、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以及某些心理狀態也會增加高原反應的風險。
高原反應的主要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嘔吐、心悸、氣短等。對於急性高原反應,這些症狀通常在進入高原地區24~48小時內出現,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嚴重的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而慢性高原反應則表現出更為持久的頭痛、頭暈、食慾缺乏等症狀,部分重症患者甚至會有心律失常或短暫性暈厥。
治療高原反應的關鍵是及時發現和治療。輕度患者往往可以通過休息自行恢復,中重度患者則需要立即進行吸氧、服用藥物及其他相應療法。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高壓氧艙治療。如果出現高原腦水腫或高原肺水腫等嚴重併發症,應立即轉送至低海拔地區進行救治。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高原反應往往會在短時間內自愈,但也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急重症。因此,在高海拔地區活動時,必須注意身體狀況的變化,一經發現異常,要立即停止活動並儘早就醫。
中醫病名
高原反應
就診科室
急診科、呼吸內科
多發羣體
呼吸功能不全者,器質性心臟病患者,腦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壓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間質性肺病患者,嚴重貧血患者,胃腸道疾病患者,神經與精神性疾病患者,嚴重慢性疾病的患者
常見發病部位
大腦
常見病因
機體對缺氧的適應能力不足,環境因素,個體因素
常見症狀
頭痛,頭昏,眼花,耳鳴,失眠,乏力,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心慌,浮腫
傳染性
是否遺傳
相關藥物
氨酚待因片去痛片舒血寧舒必利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艾司唑侖地西泮馬來酸咪達唑侖普萘洛爾地西泮硝苯地平氨茶鹼氫氯噻嗪呋塞米,果味鉀口服,人蔘黃芪茯苓

高原反應病因

高原地區空氣稀薄、氧分壓較低,可影響體內氣體交換、血氧濃度,以及血紅蛋白在組織內的釋放速度,從而導致人體供氧不足,造成缺氧。誘發這一病理反應的原因較多,包括環境因素、個體因素等。

高原反應發病原因

高原反應的主要病因為機體對缺氧的適應能力不足。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大氣中氧分壓降低,使肺泡內氧分壓也出現降低,其對血液載氧、肺泡氣體交換氧合血紅蛋白在組織中的釋放速度產生直接影響,此時人體會出現供氧不足,從而缺氧。而中樞神經系統持別是大腦對缺氧極為敏感,即會引發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誘發因素

  • 海拔:海拔越高,高原反應的發病率會隨之增加。據統計,海拔高度每提升1000米,空氣中含氧量就減少10%。
  • 温度:高原地區氣温寒冷,氣温變化以及晝夜温差較大。初入高原地區的人羣,機體無法及時調節,易誘發或加重高原反應。
  • 濕度:高原地區氣候變化劇烈,同時由於温室效應的影響,海拔越高空氣中濕度越低,人體易造成脱水,甚至誘發血栓、記憶力減退、智力減退、貧血等疾病。
  • 氣壓:海拔越高,大氣壓越低,氧分壓也會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區出現氧氣缺乏。另外,海拔越高,沸點越低,水與食物難以煮熟,會引發消化道疾病。
  • 輻射:高原地區輻射強度較大,極易誘發皮膚疾病與眼科疾患。
  • 運輸:有研究表明用鐵運方式進入高原,發生高原反應的概率低於空運進入高原的人。
  • 體重:肥胖者更易因缺氧發生急性高原反應,尤在睡眠期間。
  • 性別:男性發生高原反應的概率高於女性,具體發生機制尚不清楚。
  • 心理:如對高原恐懼、過度緊張等,出現高原反應的概率較大。因此,要保持良好心態,避免高原反應的發生。
  • 習服:人體為適應環境,在生理上產生的一種可逆的改變過程,即稱為習服。習服時間的長短與高原反應的程度有關,習服時間越長,高原反應就越輕。

高原反應症狀

高原反應為進入高原地區所產生的生理不適反應,分為急性和慢性。
急性高原反應患者常有頭痛、頭暈、心悸、氣短等症狀。
慢性高原反應患者會有時可出現心律失常或短暫性暈厥。
典型症狀
  • 急性高原反應
較為常見,通常如果未適應高原環境的人羣進入高原地區後,會在6~24小時出現急性高原反應。患者多有厭食、噁心、嘔吐、雙額部疼痛等臨牀表現,此外還可出現心悸胸悶氣短、口唇和甲牀發紺等症狀。若患者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多與過量飲酒時表現相似。多數患者在高原地區24~48小時後,症狀會逐漸緩解或消失。但是少數患者可能病情較重,會發展成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
  • 慢性高原反應
急性高原反應持續3個月以上不恢復,即為慢性高原反應,患者表現為頭痛、頭暈、失眠、心悸、氣短、食慾缺乏、消化不良、手足麻木、顏面水腫、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有時還會發生心律失常或短暫性暈厥。

高原反應就醫

進入高原後,人們會出現頭昏、頭痛、眩暈、發紺等缺氧症狀。多數人經休息後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需治療,少數患者症狀急劇加重,可發展為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應及時就醫。

高原反應就診科室

急診科、呼吸內科。

高原反應診斷依據

就診時醫生可能會問如下問題:
  • 什麼時候出現症狀的?
  • 出現什麼症狀?之前是否有此類症狀?
  • 有沒有感冒?
  • 是否進入高原地區?
  • 是否患有心臟疾病、肺部疾病(如心肌病、支氣管擴張、慢阻肺等)?
在進入高原地區24~48小時出現以下症狀,同時結合輔助檢查,即可診斷為急性高原反應。若症狀、體徵持續3個月以上,即可診斷為慢性高原反應。
  • 症狀
出現頭疼、頭暈、失眠、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心慌、氣短、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活動後有疲乏、無力的表現,眼瞼、手部、腳部出現浮腫,可持續數天或數週。在海拔5000m以上的地區,有嗜睡、反應遲鈍、走路不穩等症狀,甚至出現昏迷,轉入低海拔地區後,即可恢復正常。
  • 輔助檢查
心率加快、呼吸頻率升高,在原血壓值基礎上出現血壓升高,通常收縮壓增加15~25mmHg,舒張壓會增加10~20mmHg。實驗室檢查可見血紅蛋白紅細胞升高,其他檢查如X線心電圖尿常規等均正常。

高原反應相關檢查

  • 血液檢查:急性高原反應可有輕度白細胞增多,慢性者可有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比容升高。
  • 心電圖檢查:可輔助診斷有無高原心臟病
  • 胸部X檢查:可輔助診斷有無高原肺水腫、高原心臟病。
  • 動脈血氣分析:可用於判斷有無呼吸衰竭

高原反應鑑別診斷

  • 暈車
在乘車數分鐘至數小時發生,先出現腹部不適,後出現噁心、面色蒼白、出冷汗、眩暈、嘔吐等症狀。易與急性高原反應相混淆。但暈車者常有暈車史,無明顯缺氧症狀,停車後症狀可緩解或消失。
  • 高原肺水腫
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症狀,臨牀表現為乏力、咳嗽、氣喘、呼吸窘迫、咳痰量增多、咳粉紅色泡沫痰。對症治療無效,症狀可逐漸加重。可通過詢問病史和查體,並行X線檢查,以排除早期高原肺水腫。
  • 高原腦水腫
高原腦水腫症狀不典型和體徵隱匿,若醫生經驗不足,檢查不細緻,可能會漏診。該病早期有劇烈頭痛和(或)頭暈症狀,可能伴有定向障礙、計算能力障礙,可結合查體,綜合分析做出早期診斷。

高原反應治療

如果已出現高原反應,應區別不同患者臨牀表現,注意觀察病情對症治療。症狀較輕者應儘快對症吸氧治療。而中、重度患者可採用高流量鼻導管或面罩間斷吸氧,出現腦水腫、肺水腫等嚴重高原反應時,應立刻就地搶救,呼吸機輔助通氣。

高原反應一般治療

  • 輕症
輕症患者可自愈,症狀明顯者,可給予對症治療。
休息:症狀未改善前應終止攀登,卧牀休息、補充液體。
吸氧:首次到高原或老年體弱者,若感覺胸悶、氣喘明顯,首先給予吸氧治療。間斷吸氧1h,氧流量為2~3L/min,每日重複4~5次。
高壓氧艙治療:症狀較重者,有條件時可優先使用高壓氧艙治療,可迅速改善機體的缺氧狀態,增加機體的儲氧能力,從而迅速緩解症狀。
  • 危重症
經過上述治療後,症狀未得到緩解反而持續加重的患者,應明確診斷,判斷有無高原肺水腫或高原腦水腫時,應進行相應治療,可轉入低海拔地區救治。

高原反應藥物治療

可根據病情給予以下相應治療,以緩解不適症狀:
  • 頭痛:可口服氨酚待因片去痛片。頭痛劇烈者可用甘露醇或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靜脈點滴。
  • 頭暈、眩暈:口服舒血寧
  • 噁心、嘔吐、腹脹:口服舒必利(可作為首選藥)、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飯前15~30min服用。
  • 失眠:酌情選用艾司唑侖地西泮馬來酸咪達唑侖,睡前口服。
  • 心悸、心動過速:如無禁忌(如哮喘)可服用普萘洛爾,有禁忌時服用地西泮。
  • 胸悶、氣喘:症狀明顯時,給予硝苯地平氨茶鹼,但有低血壓時禁用硝苯地平。
  • 血壓異常:高血壓按一般高血壓治療。首選鈣拮抗劑硝苯地平,口服或舌下含服。低血壓有明顯症狀又伴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用氧療無效時,可用生理劑量激素替代療法。
  • 水腫:顏面、眼瞼、手、足、脛前浮腫,首先限制鹽攝入,如效果不明顯或水腫症狀較重時,給予氫氯噻嗪。無效時改用呋塞米,同時注意補鉀,一般同時給予果味鉀口服。

高原反應中醫治療

給予人蔘黃芪茯苓等中藥成分或相近功效的中成藥,在預防或減輕急性高原反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但要酌情選用。

高原反應預後

高原反應輕症患者可自愈,出現症狀後應早期診斷、積極治療,可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但若不及時治療,不僅高原反應時間會延長,而且可能繼發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病,危及生命。
併發症
急性高原反應可併發腦水腫、肺水腫等嚴重高原反應,該病發生率在3%,發病率較低,但發病急,死亡率高。人體在海拔4000米以上容易發生,常在登高後3~48小時急速發病,遲者在3~10天發病。
  • 高原肺水腫
高原肺水腫多在進入高原地區2~5天發病,過度疲勞、寒涼、飲食、呼吸道感染、攀登速度過快等均可誘發此病。患者早期可出現呼吸困難、疲乏、乾咳等症狀。後期患者在經過簡單活動或休息時,亦可有呼吸困難的表現,同時伴有發紺、咳粉紅色泡沫痰。
  • 高原腦水腫
高原腦水腫是急性高原反應的終末階段,多在進入高原地區1~3天發病。只有少數急性高原反應的患者會出現高原腦水腫,而部分高原腦水腫患者在發病前也並非一定會有急性高原反應的症狀。高原腦水腫臨牀表現為頭痛、嘔吐、共濟失調、幻聽、語言障礙等,病情較重者可有嗜睡、昏迷、驚厥等臨牀表現。

高原反應預防

進入高山前應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適應性鍛鍊,如有條件最好在低壓艙內進行間斷性低氧刺激與習服鍛鍊,使機體能夠對於由平原轉到高原缺氧環境有某種程度的生理調整。目前認為除了對低氧特別易感者外,階梯式上山是預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穩妥、最安全的方法。專家建議,初入高山者如需進4000m以上高原時,一般應在2500~3000m處停留2~3天,然後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過600~900m。到達高原後,頭兩天避免飲酒和服用鎮靜催眠藥,避免重體力活動,輕度活動可促使習服。避免寒冷防凍,注意保温,主張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避免煙酒和服用鎮靜催眠藥,保證供給充分液體。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複方黨蔘舒必利藥對預防和減輕急性高原病的症狀可能有效。有器質性疾病、嚴重神經衰弱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宜進入高原地區。
參考來源: [1-3] 
參考資料
  • 1.    葛鈞波.內科學[M].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923-927.
  • 2.    武廣華,臧益秀,劉運祥等.中國衞生管理辭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56.
  • 3.    張洪增.急性高原反應的診斷與處理[J].中國全科醫學,2005,8(9):76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