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腦血管疾病

鎖定
腦血管疾病是發生在腦部血管,因顱內血液循環障礙而造成腦組織損害的一組疾病。我們生活中所講的“腦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風”都屬於腦血管疾病。臨牀上以急性發病居多,多為中、老年患者,表現為半身不遂言語障礙等。急性腦血管病一般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類。
別    名
腦卒中
多發羣體
中老年人
常見發病部位
顱內
常見病因
動脈粥樣硬化
常見症狀
偏癱
傳染性
無傳染性
西醫學名
腦血管疾病
中醫學名
中風
所屬科室
內科 - 神經內科
是否納入醫保

腦血管疾病疾病簡介

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引起的腦部疾病。臨牀上以急性發病居多,多為中、老年患者,表現為半身不遂言語障礙等,俗稱中風或卒中急性腦血管病一般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類。
以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和外周動脈疾病為代表的泛血管疾病,成為威脅中國民眾健康的“第一殺手”。 [2] 

腦血管疾病疾病分類

腦血管疾病--血管畸形 腦血管疾病--血管畸形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1)頸動脈系統出現障害。
(2)椎-基底動脈系統出現障害。
2、蛛網膜下腔出血:
以下動脈瘤破裂引起:
(1)先天性動脈瘤。 
(2)動脈硬化性動脈瘤。 
(4)血管畸形出現障害。
(5)顱內異常血管網症 出現障害。
3、腦出血
(1)高血壓引起腦出血
(2)繼發於梗死引起的出血。
(3)腫瘤性引起出血。
腦血管疾病--血管畸形 腦血管疾病--血管畸形
(4)血液病引起腦出血
(5)澱粉樣腦血管病腦出血。
(6)動脈炎引起腦出血
(7)藥物引起腦出血
(8)腦血管畸形或動脈瘤引起腦出血
(9)其他原因引起腦出血
(10)原因未明。
4、腦梗死
()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
(2)腦栓塞引起腦梗死
(3)腔隙性梗死引起腦梗死
(4)出血性梗死引起腦梗死
(5)無症狀性引起腦梗死
(6)其他引起腦梗死
(7)原因未明。
疾病檢查 疾病檢查
(1)先天性動脈瘤
(2)動脈硬化性動脈瘤。
(3)感染性動脈瘤。
(4)外傷性假動脈瘤。
(5)其他。
(1)腦動靜脈畸形。
(3)靜脈性血管畸形。
(4)Galen靜脈瘤
治療 治療
(5)頸內動脈海綿竇瘻
(7)毛細血管瘤
(8)腦-面血管瘤病。
(9)顱內-顱外血管交通性動靜脈畸形
(10)其他。
(1)感染性動脈炎。
腦血管疾病--多吃水果 腦血管疾病--多吃水果
(2)大動脈炎(主動脈弓綜合徵)。
(5)顳動脈炎。
(6)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
(7)其他。
8、其他動脈疾病:
(1)腦動脈盜血綜合徵。
(2)顱內異常血管網症。
(3)動脈肌纖維發育不良。
(4)澱粉樣血管病。
(5)動脈壁夾層病變。
(6)其他。
9、顱內靜脈病:
(5)其他。

腦血管疾病缺血性腦血管病

腦梗死 腦梗死
因腦部供血障礙而造成局灶性損害,常見者有以下幾種:
1、短暫性缺血性發作TIA):多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小碎片散落在血液中,或為微栓子,進入腦循環造成局灶性小梗塞,出現一過性偏癱單癱感覺缺失失語、失明等,24小時內症狀和體徵均消失,但可反覆發作。
2、腦血栓形成腦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血流受阻而造成局灶性腦梗塞,出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徵,如偏癱、失語等。多在夜間或休息中發病,60~70歲為發病高峯。症狀可於數小時甚至1~2天內加重,以後逐漸恢復。
3、腦栓塞:因腦外血凝塊(血栓碎塊)或空氣、脂肪、寄生蟲卵等,隨血流進入腦部,造成急性栓塞,形成局灶性梗塞,出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徵,如偏癱、單癱、失語等。多見於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病變的青壯年患者,其瓣膜贅生物脱落成為栓子,造成腦栓塞。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頭顱CT檢查可見低密度的梗塞灶,TIA時可能正常,也可見腔隙性低密度梗塞灶。治療原則為應用血管擴張劑、鈣離子拮抗劑、抗血小板聚集劑等。

腦血管疾病出血性腦血管病

常見以下兩種:
1、腦出血多由於動脈硬化形成的微動脈瘤破裂,形成腦內血腫而出現相應的臨牀表現。好發部位在內囊,因此常見的體徵為病灶對側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有時出現同向凝視麻痹。如血腫發生在腦橋小腦則將出現腦幹或小腦損害的體徵,如血腫破入腦室到將出現去大腦強直及腦幹受損的體徵。
2、蛛網膜下腔出血多由於先天性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破裂,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而出現劇烈頭痛,伴嘔吐以及腦膜刺激徵的典型臨牀表現。
出血性腦血管病的腦脊液壓力常升高,外觀呈粉紅色(腦出血)或血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頭顱CT可見高密度的血腫影像,周圍有水腫帶。如破入腦室或蛛網膜下腔則可見腦室內及蛛網膜下腔有高密度影。治療原則急性期以降顱壓為主,保持酸鹼平衡。若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則應進行全腦血管造影,如發現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則應手術治療

腦血管疾病發病原因

腦血管疾病的病因較多。其主要病理過程是在血管壁病變的基礎上,加上血液成分及/或血流動力學改變,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常見的病因有:
1、血管壁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約70%的腦血管病患者有之)、動脈炎風濕結核鈎端螺旋體梅毒等)、先天性異常(動脈瘤血管畸形等)、外傷、中毒、腫瘤等。
2、血液成分改變:
(1) 血液粘稠度增高。如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血癥、脱水、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瘤等。
(2) 凝血機制異常。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應用抗凝劑、瀰漫住血管內凝血等。此外,妊娠、產後、手術後及服用避孕藥等可造成易凝狀態。
3、血流動力學改變:如高血壓病(約佔非栓塞性腦血管病的55~75%)、低血壓、心臟功能障礙(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纖顫傳導阻滯)等。
4、其他:
(1) 血管外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大血管鄰近的病變(如頸椎病、腫瘤等)壓迫,影響供血不全。
(2) 顱外形成的各種栓子等。

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根據神經流行病學的研究,與腦血管疾病有關的致病危險因素有:
1、年齡。
2、持續的高血壓。
3、心臟病
4、糖尿病
5、動脈粥樣硬化、高膽固醇高血脂
6、吸煙。
7、其他(口服避孕藥、遺傳傾向等)。
對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及其研究,已日益引起重視。目前效果比較肯定的是預防及控制高血壓。此外,合理的飲食控制以有效地控制高血脂、戒煙、控制糖尿病心臟病、保持經常性的、適當的體育鍛煉體力勞動等,以防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腦血管疾病先兆症狀

腦血管病的預兆徵象表現為各式各樣,有人統計有40種之多。在眾多預兆之中大致可以歸納為五類:
1、運動神經功能失靈:這一類先兆徵象最常見。由於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為突然嘴歪,流口水,説話困難,吐字不清,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嚥困難,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持物跌落,走路不穩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現肢體痙攣或跳動等。
2、頭痛頭暈:通常的表現是頭痛的性質和感覺與平日不同,程度較重,由間斷性頭痛變為持續性頭痛,如果頭痛固定在某一部位可能是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先兆。頭痛、頭暈和血壓的波動有關。
3、感覺功能障礙:由於腦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部的分析區域,感覺器以及感覺神經纖維,常表現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側肢體發麻或異物感;有的人視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時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暈感;有的肢體自發性疼痛;還有的突然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
4、精神意識異常:如總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過度疲勞所致,而是腦供血不足的先兆徵象。有的人表現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變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為多語急躁,有的則會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智力衰退,甚至喪失了正常的判斷力,這些都與腦供血不足有關。
5、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雖然比較少見,也不具有特異性,但在少數腦血管病病人發病前由於腦血管病變,血壓波動,腦供血的影響而出現一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如全身明顯乏力,出虛汗低熱心悸胸悶不適;有的人出現呃逆,噁心嘔吐等。除上述五類外,少數人在腦血管病發病前可以出現鼻出血眼結膜出血,但應排除鼻部本身疾患如鼻息肉、眼結膜炎症或小血管出血所致的局部病變。如眼底檢查發現視網膜出血,常預示有發生腦血管病的可能。上述種種預兆都與血壓波動,腦供血不足,血液成分改變等有關。一般認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預兆以頭痛頭暈為多見。

腦血管疾病診斷鑑別

腦血管疾病檢查檢驗

1、血脂測定,膽固醇>200-250mg%,甘油三脂>130mg%,β脂蛋白>450~600mg%。
2、腦血流圖,包括藥物試驗。腦血流圖上升時間延長,重搏波減弱或消失,主峯夾角變鈍,波幅下降表現。
3、腦電圖,包括壓頸誘發試驗
4、必要時作腦血管造影
5、顱腦CT常有程度不等的腦萎縮和大小、數量不等的梗塞灶。

腦血管疾病輔助檢查

1、 腦脊液檢查;
2、 腦血流圖:又稱腦電阻圖,是一種檢查頭部血流情況的無創性診斷方法
3、 腦電圖
4、 多普勒超聲:運用多普勒超聲原理在皮膚做無創傷性的血流測定;
5、 腦血管造影:將有機碘造影劑注入腦血管,顯示腦血管形態和功能的方法;
6、 CT: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
7、 核磁共振(MRI):利用磁共振現象產生的信號,進行重建圖像的一種成像技術;
8、 腦血液流變學:研究血液流動性、粘滯性變形性聚集性凝固性的學科。

腦血管疾病疾病治療

應當積極防治。但目前對其尚缺乏特效療法,只能通過糾正脂肪代謝紊亂,擴張腦血管,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來減輕症狀。
1、應注意加強體力和體育鍛煉。身體運動有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脂類物質消耗,減少脂類物質在血管內沉積,增加纖維蛋白溶酶活性及減輕體重,因此應堅持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體育鍛煉。對有智力障礙精神障礙和肢體活動不便者,要加強護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2、注意控制飲食。主要是應限制高膽固醇、高脂肪飲食的攝入量,以減少脂類物質在血管內沉積。如限制肥肉豬油、蛋黃、魚子及動物內臟等食物攝入,同時還要注意避免高糖飲食,因高糖飲食同樣會引起脂肪代謝紊亂。應多吃豆製品、蔬菜、水果及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食用油植物油為主。飲食宜清淡,不可吃得太飽,最好戒煙忌酒。
3、藥物治療。目的是降低血液的脂質濃度,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活化腦細胞等,可選用煙酸肌醇脂、多烯康脂必妥非諾貝特等,以降低血脂濃度。擴張血管藥物可選用腦益嗪尼莫地平氟桂嗪鈣離子拮抗劑。而γ?氨絡酸、腦復新、喜得震、腦活素等,有活化神經細胞的作用,亦可適當選用。三者結合,並以控制飲食和加強體育鍛煉為主,藥物治療為輔,效果更佳。
先對患者腦部進行CT檢測,然後在CT片上確定穿刺點,最後再在病人頭部確定穿刺點,就可以進行手術了。手術只用進行局部麻醉,用特殊的電鑽在頭部鑽孔,針形血腫粉碎器,先對液態,半固態血腫用血腫沖洗劑沖洗、融碎排出,再利用針形血腫粉碎器將血塊液化劑均勻全方位地噴送到緊密凝血塊的各個部分,使血塊快速同時降解,液化成流體排出,3—5天就可以拔管。進行康復性治療了。

腦血管疾病康復治療

腦血管疾病早期康復

此期患者一般表現為遲緩性麻痹,沒有隨意的肌肉收縮,也不出現聯合反應,機體基本處於全面鬆弛狀態;相當於Brunnstrom恢復階段1-2期。
基本目的
早期康復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後會嚴重影響康復進程的合併症,如腫脹,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受限等;爭取功能得到儘早的改善,預防併發症
康復方法
1、正確體位:教會家屬和護理人員採用正確的體位擺放,包括仰卧位,健側卧位和患側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時翻身一次,並拍背數下。
2、翻身練習:雙手交叉前平舉,分別向兩側轉動,雙足撐牀。
3、牀上自我輔助練習:雙手交叉前平舉,上舉過頭,側舉,指鼻, 雙腿屈曲撐牀抬臀,雙腳交叉側移等。
4、牀邊被動運動——上肢:肩胛帶肩關節肘關節,腕指關節。
5、牀邊被動運動——軀幹牽拉,背肌擠壓刺激。
6、牀邊被動運動——下肢:髖關節膝關節及踝趾關節
7、促進肌肉收縮的方法:利用對肌肉的突然牽張,引起肌肉收縮。
8、排痰
9、牀頭抬高坐位訓練:牀頭漸抬高,每個位置患者能維持30分鐘,則漸加10度再訓練,直至能牀邊坐起,無靠`位平衡練習。
10、面,肌刺激:張口,鼓腮,叩齒,伸 ,頂上齶等,冰凍棉(或冰塊含服)及味覺刺激。
11、呼吸控制練習:要求患者深吸氣—緩慢呼氣,放鬆。
12、坐訓練:在牀頭抬高未達90度前,首先訓練患者側後單手支撐抬頭抬肩的動作,直至能支撐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確坐姿,牀邊坐位平衡,包括前後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強平衡訓練,包括雙手交叉前平瘵,側瘵,雙手交叉指鼻,雙手交叉向前指物;健側下肢肌力訓練等,可教會家屬及護理人員,然後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練習。
15、牀到輪椅(或椅)的轉移。
16、坐站練習:如有條件可早期給予患者牀站立,幫助患者重獲垂直感,重獲對抗重力肌的控制,重獲血壓的自身調節,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壓。一般情況下腦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選治療組3-4天后達到牀邊坐位,二週內可訓練站立,輔助力量視病情而定;腦出血患者應儘量在二週內達到牀邊坐位,四周內達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動:吃飯、穿衣、洗漱等。
18、應用電刺激:低頻直流電刺激,TENS等。
19、應用肌電反饋技術。
20、應用推拿針灸治療。
21、應用腦循環治療促進腦血液循環。
22、言語治療
23、心理治療。
康復安排
指導患者和家屬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項;4、5、6、7、12、13、14、15必須由治療師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鐘;18、19、20、21、22可由各單位自行確定進行與否;23、24如無進行專業的此項訓練,治療師在功能訓練過程中應進行簡單的語言訓練包括簡單的發聲練習等;並負責患者的心理疏導以求患者儘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狀態進行康復治療。

腦血管疾病中期康復

此期患者可明顯的表現出上肢的屈肌協同運動和下肢的伸肌協同運動,並逐漸可做到某些肌肉關節的獨立運動,相當於B恢復3-5期。
康復目的
抑制協同運動模式,儘可能訓練肌肉關節能夠隨意的獨立的運動,提高各關節的協調性,漸恢復患者的運動能力
康復方法
從被動 助動 主動
24、抑制上肢的痙攣模式。
25、伸展軀幹促進和改軀幹活動性,抑制軀幹緊張,痙攣。
26、雙手抱膝左右輕身體以控制上下肢痙攣。
27、肩關節屈下用患手觸摸治療者手再觸摸自己前額,然後再觸摸自己對側肩以訓練肘關節隨意屈伸功能。
28、肢體放置與保持活動:在患手活動期間,指示在任意一個角度停住,並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間控制能力
29、肩關節各向關節自主運動:肩前平舉,肩外展,肩外旋。
30、肘關節各向自主運動:肘,展,前臂旋後
31、腕指的自主運動:腕背伸,側偏,拇指外展,對指等。
32、肩帶的活動:向上、向外、向下。
33、橋式運動訓練髖關節伸展控制。
34、髖內外,外展的控制訓練:健側中立位患側做,患側中立位健側做。
35、膝關節屈伸展控制訓練。
36、髖伸展位膝關節的屈伸展控制訓練。
37、患者懸垂位訓練下肢準備負重運動
38、俯卧位屈患膝訓練。
坐位:
39、患側上肢支撐訓練。
40、患側上肢下做小範圍屈伸肘關節。
41、患手向前推物或雙手交叉拾物。
42、手背推移物體。
43、前臂旋轉壓橡皮泥
44、患側下肢屈髖運動。
45、手指夾拾小物體(越過中線)。
46、健側下肢肌力訓練。
47、患側下肢屈伸膝運動。
站立位:
48、站立平衡訓練:左右前後移動重心。
49、站立平衡操:雙手交叉(可視情況而定)前平舉過頭,前平舉後軀幹左右旋轉等。
50、坐站控制訓練,及分解練習
51、雙手支撐牆面做肘關節屈曲伸展運動以促進肘關節伸展或者患手獨立支撐。
52、雙腿前後站立,重心移動以小範圍屈伸患膝。
53、髖伸展位屈膝。
54、屈髖屈膝準備邁步。
55、患側下肢內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訓練。
56、扶持下單腿分別站立。
57、低邁步訓練以控制骨盆上提下進行邁步。
58、足ё諾匱盜貳?
59、雙槓步行訓練(三點):健側上肢向前扶杆——〉然後患側下肢跟進——再健側下肢上前一步。
60、持枴杖步行訓練(三點、二點):健手持拐向前——患下肢向前邁出——健足跟上。
61、上下樓梯:上/健手扶——健側下肢——患側下肢
下/健手扶——患側下肢——健側下肢
62、牀邊ADL訓練:洗漱、穿脱衣服、二便處理等。
康復安排
以上各項基本需治療師幫助與指導完成,一般每天1-2次,每次45分鐘,每週練習4-5天,家庭內一天一次,下午可指導家屬練習一次。
注意事項
所有的關節應保持最大關節活動範圍,並治療是在無痛或患者能耐受的範圍之內,避免暴力,以輕柔手法為宜;治療師應給適當的保護,輔助力量應由大到小,鼓勵患者獨立完成。

腦血管疾病後期康復

康復目的
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側肢體,相當Brunnstorm恢復階段5-6期。康復訓練的目的在於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側,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通過訓練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種ADL能力,在保證運動質量的基礎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質量
康復方法
繼續前一階段的訓練,進一步鞏固,提高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63、手指的精細動作加強訓練
64、側方行走訓練7先向健側後向後側
65、改善步態訓練:骨盆放鬆,屈膝加強訓練
66、改善步態訓練:踝背伸牽伸。
67、促進患側下肢支撐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後,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跟不能離地。
68、促進患側下肢支撐能力,患肢負重,健肢前後邁步。
69、做站立位兩足輪流交叉運動。
70、家庭ADL指導。
71、居室改造。
康復安排
同前階段。此期訓練以社區康復醫生和家屬及志願者幫助為主,每週3—4次。兩週一次家庭隨訪或門診隨訪。
關於輔助器具的使用
72、足託——足下垂
73、腕背伸夾板——屈腕痙攣。
74、枴杖,助行囂。
75、輪椅。
關於家屬及志願者的培訓
每2周培訓1次,由康復治療師上門或者家屬到醫院進行,培訓內容為患者的家庭訓練方案方法,要求患者家屬和志願者每2週記錄一次訓練內容
關於康復治療的記錄
要求治療師早期一個星期記錄一次,病程第二月起以後2週記錄1次,記錄內容為:患者的功能狀況,現階段的問題;現階段的康復目的;現階段的治療內容,可將前述內容編號填入,有補充可填寫在其它欄內。

腦血管疾病靜脈竇血栓

疾病概述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是腦血管疾病中一種特殊類型,過去認為發病率低,臨牀很少見,隨着近年影像學的發展,診斷率逐漸增加.
不同程度頭痛,伴噁心、噴射性嘔吐,視力下降,雙眼同向偏盲,抽搐呈癲癇持續狀態,病程中合併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單側眼球突出活動受限逐漸累及對側,雙眼外展不全,偏癱,項強、雙側克尼格徵陽性,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尿便障礙。
治療及結果
首先針對病因治療,炎性的給予足量的抗生素,必要時聯合應用,療程15~28天。對脱水病人給予補液。沒有出血、纖維蛋白原升高的給予降纖治療,東菱克栓酶首次10BU隔日5BU共2次,結束後給予抗凝,監測血液化驗指標。血小板升高的病例給予抗血小板聚集,血脂升高給予降脂治療。無出血傾向的均給予抗凝治療低分子肝素鈉5000AxaIU 每日1次腹部皮下注射,監測血液化驗指標,如無異常連用15~20天。有少量出血的謹慎抗凝。降顱壓,持續用藥14~28天。
海綿竇血栓:可有視力下降,眼疼痛。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水腫,結膜鞏膜靜脈明顯擴張、彎曲。眼球突出;眼底視盤水腫視網膜靜脈擴張及視網膜出血;腦神經麻痹等。
②上矢狀竇血栓:視力下降、甚至黑朦,複視;一側或雙側外展神經麻痹;偏盲,視盤水腫、視網膜出血

腦血管疾病疾病預防

1、在腦血液減少或中斷供應的早期就有症狀,應掌握中風早期症狀的特徵,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2、要注意瞭解和預防誘發中風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煙、酗酒血脂異常頸動脈狹窄、肥胖等。
3、應知道如何用藥或改變生活方式去控制高血壓。
4、要積極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避免血凝塊梗塞腦血管。
5、要預防中風的再次發生。首次卒中後6個月內是卒中復發危險性最高的階段,有研究將卒中早期復發的時限定為初次發病後的90天內

腦血管疾病保健飲食

一、多吃含鉀、鈣豐富的食物。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含鉀較高。牛奶、酸牛奶蝦皮等含鈣豐富,都是腦血管病人比較理想的食物。
二、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礦物質鈣、磷、鉀、鎂等以及較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可以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的緻密性,鈣可防止骨骼和牙齒疏鬆,鎂參與心肌酶的代謝,鉀能維持體內滲透壓的平衡,參與酶系統的活動,對腦血管起保護作用。建議腦血管病人每天進食新鮮蔬菜的量不少於8兩,水果2—4兩。蔬菜以新鮮、深綠色或黃色為佳。草莓橘子獼猴桃含維生素C較多,芒果、杏含胡蘿蔔素多。
三、適量補充蛋白質。每週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以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對血壓的調節功能,促使鈉離子從尿中排出,從而降低血壓,降低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建議多吃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比如魚、牛奶、雞蛋、豆腐等,儘量少吃動物內臟,如肝、腎、魚子等。如高血壓合併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四、適當進食海產類食物。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海魚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併發症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海帶、紫菜等海產品,鉀的含量較高,對緩解腦血管病情也有比較好的作用。
五、限制食物熱量。眾所周知,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可能在體內轉化為甘油三酯,使血脂升高。長期的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管病人體型肥胖者較多,再加上平時運動量不夠,因此飲食一定要有節制,不能暴飲暴食,三餐七八分飽,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六、限制脂肪吸收。腦血管病患者多數血脂偏高,對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的攝入一定要嚴格限制。肥肉、動物油脂、內臟、奶油黃油以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能使血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動脈硬化。因此這類食物儘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在食用植物油時也要注意用量。
七、限制食鹽用量。膳食含鹽量較高,很容易引起高血壓,進而導致腦血管病。對腦血管病人來説,限制食鹽用量顯得尤其重要,每天用鹽量應該降到10克以下,最理想的是6克左右。6克到底是多少呢?你可以拿起一個啤酒瓶蓋,裝滿一瓶蓋大約就是6克。那些口味偏“重”的朋友,更應該注意限制食鹽的用量。
八、限制刺激性食物。儘量少吃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更應該儘量不沾。酒精對血管起着擴張作用,使血流加快,腦血流量增加,因此酒後常常出現急性腦溢血發作。咖啡不但具有興奮作用,而且可以引起腦血管收縮,使大腦血流量逐漸減少。所以腦動脈硬化、高血壓、暫時性腦缺血、腦梗塞等疾病的患者,如果飲用咖啡,很容易有引發病情惡化的危險。 [1] 
1、 洋葱:具有降脂、降壓、膽固醇的作用。
2、 玉米: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某些癌症等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 燕麥,又稱莜麥: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功能。
4、 蘋果:能防止血中膽固醇的增高,減少血液中的含糖量
5、獼猴桃:具有預防胃癌、降低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有穩定血壓及降低血壓的作用。
6、醋、醋蛋:對防治動脈硬化、腦血栓、高血壓、心肌梗死等有較好療效。
7、綠豆: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清暑利尿等功用。特別適用於高脂血伴有肥胖或糖尿的病人服用。
8、 山楂: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如:散淤、消積、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等功效。現代醫學藥理研究證明,山楂有加強和調節心肌,增大心室、心房運動振幅冠狀血管血流量防止由於電解質不均衡而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降低膽固醇、降壓、利尿和鎮靜等作用,所以成為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良藥。
9、 香菇:香菇有降血壓、消食去脂、抗病毒、抗癌等作用。臨牀觀察對患有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的病人服用炒鮮香菇或香菇降脂湯,有明顯的降脂作用
水蛭素能與凝血酶的催化中心及纖維蛋白原結合中心發生不可逆轉的結合,使凝血酶失活,因而能夠有效地防治血栓的形成。
抗凝血抗血栓:水蛭素可延長或抑制凝血過程。由於水蛭素直接靶向凝血酶,可有效地防止纖維蛋白血細胞結合形成血凝塊,因此可防止各類血栓的形成及延伸。
②水蛭素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附性
③對血液變流的影響:水蛭煎劑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血漿中纖維蛋白原的含量。
④降低血脂:灌胃給予實驗動物水蛭水煎劑可降低大鼠血液中甘油三酯及脂蛋白的含量,亦可降低食餌高脂血症家兔血液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使實驗動物的主動脈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消失,膽固醇結晶減少。
⑤水蛭素可增加腦血流量,促進大鼠實驗性腦血腫的吸收,減輕血腫周圍炎性反應性水腫,緩解顱內高壓,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保護腦組織

腦血管疾病保護血管

保護血管,注意五大天敵!
由於現代人的不良生活方式,血管類疾病不斷增多。如何保養血管,胡教授指出要:注意飲食、堅持運動,少酒多茶、減少熬夜。
遍佈全身的血管猶如住宅中的自來水、煤氣管道一樣,用的時間長了,管內壁就容易結垢、生鏽。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更會讓血管老化的速度加快。如何養血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胡大一教授有獨到的見解。
在血管“天敵”黑名單中,以下5個殺傷力最強。
四高”飲食堵血管。高糖、高油、高脂、高鹽這“四高”飲食,可以説是血管的頭號“天敵”,它們增加了高血壓的風險,也容易導致膽固醇、血脂等附着於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管不暢通。
老熬夜累血管。長期熬夜,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會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血管系統的壓力。如果連續休息不好,加上情緒焦慮,血壓波動大,極易誘發中風甚至猝死。
吸煙,血管易“中毒”。煙草是心血管健康公認的大敵。煙草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使心肌缺血缺氧,還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容易形成血栓。
有氧運動少,血管垃圾多。久坐導致體重增加,會讓心臟負擔加重,影響心臟血液循環,這些都會間接促發高血壓,加重冠心病。長期不運動,血管內的垃圾就會逐漸累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其實,哪怕是走路,受腿部肌肉收縮的擠壓,血管的彈力都會增強。
積蓄壞心情,血管沒精神。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加速血管老化。老生氣、壓力大,血管也容易變硬。實際上,不少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情緒波動過大有關。要想有個健康的血管,保持良好心態是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
那麼,我們該如何打敗這5大“天敵”呢?簡單説來就是一句話:飯吃八成飽,日行萬步路,吃動兩平衡。
吃點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葱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警惕“四高”食物。
持續運動不偷懶。英國研究發現,長期、持續的運動,能明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功能,甚至還能預防心肌梗死復發。很多心腦血管專家都是堅持鍛鍊的高手,比如胡大一教授堅持“日行萬步”12年,在西藏阿里高原地區時也不間斷。慢跑、快走等緩和的鍛鍊,適合大多數患者。
每週兩塊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劑黃酮素,能防止血管變硬,同時增加心肌活力、放鬆肌肉,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內積累,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綠茶少喝酒。綠茶中的兒茶酚能減少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強血管柔韌性、彈性,預防血管硬化。不提倡飲酒護血管。大量飲酒升高血壓、血甘油三酯,導致心房顫動酒精性心肌病脂肪肝肝硬化,嚴重時甚至引發猝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