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家窯文化彩陶

鎖定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純黑彩繪花紋為主;中期使用純黑彩和黑、紅二彩相間繪製花紋;晚期多以黑、紅二彩並用繪製花紋。
中文名
馬家窯文化彩陶
地    域
黃河上游
年    代
距今5000年
時    代
新石器時代晚期

馬家窯文化彩陶歷史介紹

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最早發現於馬家窯遺址而得名,年代約為距今5000年-4000年。馬家窯遺址位於甘肅臨洮縣洮河西岸的馬家窯村麻峪溝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生在甘肅、青海一帶調查,其助手們在1924年發現馬家窯遺址並進行了發掘。1957年開始,甘肅省博物館對遺址進行了多次調查,發現了馬家窯類型疊壓在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之上的地層關係。馬家窯文化和馬家窯類型均由該遺址而得名。 [1] 

馬家窯文化彩陶由來

馬家窯遺址雖發現較早,但以其命名卻是20世紀40年代的事。對馬家窯文化的命名,以及是否將半山、馬廠類型包括在內,考古界曾有過許多爭議,意見還沒有完全統一。最早對馬家窯遺址進行調查發掘的安特生,將臨洮的馬家窯遺存和廣河的半山遺存合稱為仰韶期或仰韶文化,為了與河南、陝西的仰韶文化相區別,也稱之為甘肅仰韶文化。1944年-1945年夏鼐先生到甘肅進行考古工作,為了確定馬家窯期與寺窪期墓葬的關係,發掘了臨洮寺窪山遺址,認識到所謂甘肅仰韶文化與河南仰韶文化有頗多不同,認為應將臨洮的馬家窯遺址作為代表,另定名稱,稱之為馬家窯期或馬家窯文化。 [1] 

馬家窯文化彩陶類型

馬家窯文化包括馬家窯、半山、馬廠三個文化類型,從已經發現的有關地層疊壓情況看,馬家窯類型早於半山類型,半山類型早於馬廠類型。從以往發現的資料就可以看出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相承、相似的因素很多,關係密切。馬家窯類型和半山類型,過去限於資料太少,認為它們之間的差異很大,因此,有人曾主張將馬家窯類型單獨稱為馬家窯文化,與半山--馬廠文化分開。康樂邊家林、蘭州關廟坪出土的陶器,補充了馬家窯到半山類型發展的中間缺環,這些陶器無論是器型還是花紋都有馬家窯類型的一些遺風,而且還反映出了半山類型的一些特色,過渡性的特點非常突出,從而表明半山類型是從馬家窯類型演變而來。 [1] 

馬家窯文化彩陶遺址

馬家窯文化的重要遺址有東鄉林家、臨洮馬家窯、廣河地巴坪,以及蘭州的青崗岔、花寨子、土谷台、白道溝坪與永昌鴛鴦池和青海樂都柳灣等20多處。1988年,臨洮馬家窯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1] 

馬家窯文化彩陶分佈

馬家窯文化,主要分佈在甘肅中南部地區,以隴西黃土高原為中心,東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青海省東北部,北達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佈區內主要河流為黃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馬家窯類型主要分佈在甘肅中南部和青海東北部、寧夏南部地區的涇、渭水上游,以及白龍江、湟水、洮河莊浪河和清水河流域。半山類型分佈範圍基本與馬家窯類型相同,但已逐漸西移。馬廠類型的分佈則更為向西。 [1] 

馬家窯文化彩陶特點介紹

馬家窯文化的村落遺址一般位於黃河及其支流兩岸的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發育良好。房屋多為半地穴式建築、也有在平地上起建的,房屋的平面形狀有方形、圓形和分間三大類,以方形房屋最為普遍。方形房屋為半地穴式,面積較大,一般在l0平方米-50平方米,屋內有圓形火塘,門外常挖一方形窖穴存放食物。圓形房屋多為平地或挖一淺坑起建,進門有火塘,中間立一中心柱支撐斜柱,房屋呈圓錐形、分間房屋最少,主要見於東鄉林家和永登蔣家坪,一般在主室中間設一火塘,側面分出隔間
馬家窯文化的墓葬,經發掘的有2000多座,墓地一般和住地相鄰,流行公共墓地,墓葬排列不太規則,多數為東或東南方向。盛行土坑墓,有長方形、方形和圓形等。葬式因時期和地區不同而有變化,一般有仰身直肢、側身屈肢和二次葬。墓葬內一般都有隨葬品,主要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等,少數隨葬糧食和豬、狗、羊等家畜。有的墓地的隨葬品,男性多石斧、石錛石鑿等工具,女性多紡輪和曰用陶器,反映出男女間的分工。隨葬品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存在着差別,而且越到晚期差別越大,有的隨葬品達90多件,而有的一無所有。這種貧富差別的增大,標誌着原始社會逐步走向解體和中國文明曙光的來臨。
裸體浮雕彩陶壺 馬家窯文化 國家博物館藏 裸體浮雕彩陶壺 馬家窯文化 國家博物館藏
馬家窯文化製陶業非常發達,其彩陶繼承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爽朗的風格,但表現更為精細,形成了絢麗而又典雅的藝術風格,比仰韶文化有進一步的發展,藝術成就達到了登峯造極的高度。陶器大多以泥條盤築法成型,陶質呈橙黃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細膩。許多馬家窯文化遺存中,還發現有窯場和陶窯、顏料以及研磨顏料的石板、調色陶碟等。馬家窯文化的製陶工藝已開始使用慢輪修坯。並利用轉輪繪製同心圓紋、弦紋和平行線等紋飾,表現出了嫺熟的繪畫技巧。彩陶的大量生產,説明這一時期製陶的社會分工早已專業化,出現了專門的製陶工匠師。彩陶的發達是馬家窯文化顯著的特點,在我國所發現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馬家窯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內彩也特別發達,圖案的時代特點十分鮮明。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隨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積累,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研究,越來越受學術界關注,逐漸形成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熱點。 [1] 

馬家窯文化彩陶價值

馬家窯文化彩陶文化價值

舞蹈紋彩陶盆 馬家窯文化 孫家寨出土 舞蹈紋彩陶盆 馬家窯文化 孫家寨出土
文化是歷史的縮影,時代的一面鏡子。馬家窯文化的高度發展,是新石器時期華夏文明晨曦中最絢麗的霞光,折射着中華先民在遠古時代所達到的多項文化成就,馬家窯文化不僅包含着史前時期眾多神秘的社會信息、文化信息、同時它創造了中國畫最早的形式。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繪製中以毛筆作為繪畫工具、以線條作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於墨)作為主要基調,奠定了中國畫發展的歷史基礎與以線描為特徵的基本形式。彩陶是中國文化的根,繪畫的源,馬家窯文化將史前文化的發展推向了登峯造極的高度,創造了繪畫表現的許多新的形式,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畫,就是神奇豐富的史前“中國畫” [1] 

馬家窯文化彩陶觀賞價值

馬家窯文化彩陶 馬家窯文化彩陶
馬家窯文化,產生在遙遠的史前時代。它的圖案之多樣,題材之豐富,花紋之精美,構思之靈妙,是史前任何一種遠古文化所不可比擬的,它豐富多姿的圖案構成了典麗、古樸、大器、渾厚的藝術風格。它神奇的動物圖紋,恢宏的歌舞,對比的幾何形狀,強烈的動感姿態,象黃河奔流的千姿百態,生生不息,永世旋動。它象黃河浪尖上的水珠,浪濤的起伏,臻成彩陶藝術的高峯。它留下的極其豐富的圖案世界,永遠是人類取之不盡的藝術寶庫。它所給予我們的欣賞價值是任何現代藝術不能代替的。越是遙遠的文化,就越能成為現代生活中最珍貴的收藏觀賞品。馬家窯文化彩陶的欣賞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 [1] 

馬家窯文化彩陶收藏價值

要看一種物品的收藏價值,就要看它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觀賞價值和增值價值等。所有的遠古陶都有歷史價值,而馬家窯文化古彩陶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是其它遠古文化類型的古陶器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它的巨大增值潛力,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隊伍的迅速擴大,將進一步被人們所認識。現馬家窯文化彩陶的價格,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長,成為收藏界十分耀眼的新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