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馬丁·路德·金被任命為埃比尼澤浸禮會教堂助理牧師。1954年9月,接受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的聘請,擔任該教堂的牧師;同年,當選為蒙哥馬利市有色人種協進會執委。1955年12月,被推選為蒙哥馬利改進協會主席,領導了蒙哥馬利巴士抵制運動。1957年8月,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領袖會並當選為主席。1963年4月12日,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大規模羣眾示威遊行;8月28日,組織了爭取黑人工作機會和自由權的“華盛頓工作與自由遊行”,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館的台階上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同年,馬丁·路德·金成為《時代週刊》的年度人物。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1]
1968年4月4日下午,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車旅店二層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終年39歲。
2006年12月,馬丁·路德·金被美國雜誌《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8名。
- 主要成就
-
領導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被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8名 - 出生地
- 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
- 信 仰
- 基督新教
- 代表作品
- 我有一個夢想
- 血 型
- O型
馬丁·路德·金人物生平
編輯馬丁·路德·金求學生涯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奧本街501號,一幢維多利亞式的小樓裏,本名邁克爾,因父親對德國宗教改革先驅馬丁·路德十分仰慕,在1934年將其改名為馬丁·路德·金。
[3]
馬丁·路德·金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學習成績優異。13歲時進入布克·華盛頓中學。15歲進入莫爾豪斯學院攻讀社會學,校長梅斯博士是一位佈道家、神學家,公開反對種族壓迫。受梅斯博士的影響,馬丁·路德·金在17歲時選擇了浸禮會牧師為終身職業。1947年,被任命為埃比尼澤浸禮會教堂助理牧師。
1948年春,馬丁·路德·金從莫爾豪斯學院畢業,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同年秋,進入賓夕法尼亞州的克魯澤神學院(Crozer Seminary)攻讀神學,並於1951年6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獲得了學士學位及獎學金。在學習中,馬丁·路德·金探究了聖雄甘地在社會改革方面的非暴力策略。
馬丁·路德·金前期運動
馬丁路德金與約翰遜總統(2張)
1955年春,馬丁·路德·金通過了波士頓大學神學院的論文答辯,獲神學博士學位。
[1]
12月5日,蒙哥馬利市黑人領袖們開會建立了蒙哥馬利改進協會,推選馬丁·路德·金為主席,在蒙哥馬利市發起了對公共汽車的抵制運動。
[4]
在抵制運動期間,貝阿德·拉廷斯曾向馬丁·路德·金建議建立南方的民權組織,團結各種抗議力量,推進南方的民權運動。馬丁·路德·金很同意貝阿德·拉廷斯的建議,經過一番籌備,1957年8月,馬丁·路德·金邀請了115名南方的黑人領袖在蒙哥馬利開會,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領袖會,馬丁·路德·金當選為主席。
[4]
[3]
1958年,馬丁·路德·金因流浪罪被逮捕。
1960年,黑人大學生們揭起了入座抗議的浪潮,這促進了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形成。馬丁·路德·金支持學生運動,並對創建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的青年分部表現出興趣。
馬丁·路德·金聲望漸隆
1963年4月12日,馬丁·路德·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領導人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大規模羣眾示威遊行。馬丁·路德·金於當天被捕。他在獄中寫作了《從伯明翰市監獄發出的信》。信中,他闡述了美國民權運動的初衷、期望和夢想,批駁了對民權運動的種種指責。1963年夏天,當沙特爾沃思牧師在白宮會見美國總統肯尼迪時,他説:“沒有伯明翰,我們今天不可能坐在這裏。”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組織了爭取黑人工作機會和自由權的“華盛頓工作與自由遊行”,此次示威運動中有超過二十五萬的抗議者聚集在華盛頓特區。在林肯紀念館的台階上,馬丁·路德·金髮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同年,馬丁·路德·金成為《時代週刊》的年度人物。
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
1966年,出版了《我們從這裏往何處去?》一書,宣傳以非暴力直接行動在北方消滅黑人貧窮的主張。
馬丁·路德·金遇害現場(8張)
1967年12月,馬丁·路德·金髮起了意在對抗經濟問題的窮人運動,但這項活動並沒有得到早期民權革新運動者的支持。
1968年4月3日,馬丁·路德·金和幾位南部基督教領袖聯合會的領導者一起抵達田納西州孟菲斯機場,準備於4月8日參加孟菲斯清潔工人的罷工遊行;4月3日晚9點30分,馬丁·路德·金在梅森教堂開始了名為“高山”的最後一次演講;4月4日下午6點01分,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車旅店二層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終年39歲。
[5]
馬丁·路德·金主要影響
編輯馬丁·路德·金人物思想
早在莫爾豪斯學院期間,馬丁·路德·金就接觸到了亨利·戴維·梭羅的非暴力抵抗説。而在克魯澤神學院期間,馬丁·路德·金潛心學習和研究哲學、神學和美國奴隸制度史,他閲讀和研究從柏拉圖到洛克、馬克斯、黑格爾、尼采等人和當代美國神學家的著作以及關於美國黑人爭取自由的道路的主張。此後,他聽了訪問印度歸來的霍華德大學校長莫迪凱·約翰遜關於甘地生平和其學説的演講,馬丁·路德·金很受鼓舞,認為甘地的非暴力消極抵抗不合作主義,正是他一直尋求的理論上的方法。1951年秋,馬丁·路德·金進入波士頓大學神學院就讀,求學期間,馬丁·路德·金進一步研究哲學、神學、各主要宗教教義和宗教心理學,特別是黑格爾的著作,對他產生了重要影響。他把黑格爾的偉人是“世界精神”的代表的英雄史觀納入了自己的歷史觀。他從黑格爾的辯證法受到啓發:發展是通過鬥爭實現的,世界歷史的道路是走向普遍正義。他接受了黑格爾的合題論,即高一級的真理寓於調和正題同另一個與正題相矛盾的反題的合題之中。據此,馬丁·路德·金認為對立的事物可以調和起來處於合題之中。這是他認為新教自由主義(人性善、理性的力量、愛的力量、非暴力主義)同尼布爾的新正教説(人性惡、非暴力和暴力並無根本的道德上的差別)的矛盾,可以調和起來處於合題之中。馬丁·路德·金認為真正的和平主義,如甘地所説的,不是“不抵抗邪惡,而是以非暴力抵抗邪惡”。用金自己的話説:真正的和平主義是以愛的力量勇敢地面對邪惡,相信受暴力之害比對人施加暴力要好;訴諸壓迫者的良知,愛的抵抗可以實現人的心靈的轉變,並且使人向普通正義靠近一大步。這一思想使馬丁·路德·金反對任何戰爭,他確信,基於愛的非暴力抵抗是美國黑人爭取自由的道路,終身奉之不渝。
[4]
馬丁·路德·金政治成就
蒙哥馬利抗議運動
馬丁·路德·金 各類圖片(20張)
伯明翰抗議運動
1963年4月2日,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發動了反對公共設施的種族隔離運動。市當局採取高壓政策,把許多示威者投進監獄。州法院發出禁令,禁止金等人示威。金在記者招待會上痛斥禁令是“在維持法律和秩序的掩飾下的暴政”,率領羣眾遊行,被捕入獄,金從監獄中寄出《從伯明翰市監獄發出的信》,義正詞嚴地逐條駁斥各方面對伯明翰抗議運動的攻擊,特別駁斥了對他們“不守法”的指斥。最終,伯明翰黑人的抗議運動經過兩個月的反覆較量,終於取得勝利。這是金領導的第二次成功的抗議運動。這是一次比蒙哥馬利鬥爭影響大得多也深遠得多的勝利,被認為是南方黑人民權運動的一個轉折點。在伯明翰勝利的影響下,約900座南方城市的黑人在1963年進行了非暴力直接行動,從紐約到加州有100萬人舉行了聲援示威。結果南方261座城市取消了種族隔離。
[4]
華盛頓遊行
伯明翰抗議運動後,總統約翰·肯尼迪於1963年6月11日向全國發表了關於民權的電視講話,並於8天后,向國會提交了他的民權法案。為了向國會施加壓力,推動新民權法的通過馬丁·路德·金與美國另外三大民權組織領袖和黑人工會領袖法默、威爾金斯、懷特利·揚和蘭道夫決定於1963年8月28日在首都舉行盛大遊行和全國大會,最終有來自全國的25萬黑人和同情黑人的白人在林肯紀念堂舉行羣眾大會。馬丁·路德·金髮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説。這是一次顯示黑人爭取自由的決心的大會,對新民權法的通過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4]
馬丁·路德·金演講成就
馬丁·路德·金被譽為百年來八大最具有説服力的演説家之一,出眾的演講才華使他具有非凡的個人魅力和組織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他不僅能鼓舞黑人民眾進行鬥爭,而且還能爭取白人民眾的支持。綜觀他的各種演講,可以發現其實每一次都是對各種語言修辭能力的綜合運用。每一篇講稿都可謂經過細密的設計:從生活中的現實體驗切入,適時地運用歷史和《聖經》典故,用排比勾勒出未來社會的美好面貌,輔以一系列蓬勃激烈的辭藻將演講情感推至高潮,於熱烈之中謝幕。
[1]
[6-7]
馬丁·路德·金歷史評價
編輯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蘭尼·威爾肯斯:金先生激起了人們為公民權利而作鬥爭的心。
[8]
2006年時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我們懷念馬丁·路德·金,不僅是為了紀念他的品格和領袖風範,還是為了記住尚未走完的行程。
[6]
2013年時任美國總統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金的演講激發了美國人的良心,現在人們正是站在金的肩膀上前進。
[9]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①在華盛頓,馬丁·路德·金挑戰美國人,讓他們實現民主承諾,讓上帝的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公平的真實存在。②我一生敬仰的英雄是馬丁·路德·金和約翰·肯尼迪,他們一直在和華萊士所主張的事情(指種族隔離)作鬥爭。
[10]
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勒布朗·詹姆斯:①馬丁·路德·金是那種付出自己生命為大家創造更好生活的人,幫助大家生活在一個自由世界,讓我們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不管我們的膚色如何,我們都可以自由外出。不管你是誰,不管你的身高和體重如何,也不管你來自哪裏,大家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共處。②馬丁·路德·金有着廣闊的視野,他為我們所有人擋住了一顆子彈。理論上,我們可以這麼説。雖然現在還有人想把大家分成不同的類別,但是大家今天能一起站在這裏,馬丁·路德·金有很大的功勞。
[11]
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張瑞華:①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馬丁·路德·金就是那篇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事實上,金代表的不僅僅是那個夢想,更是一場運動、一個年代以及一種精神。②金一生追求非暴力,最終卻成了暴力的犧牲品,這不免令人悲哀。值得慶幸的是,他為後人留下他的夢想與信念,人類為此會永遠紀念他。
[12]
馬丁·路德·金軼事典故
編輯馬丁·路德·金人際關係
編輯馬丁·路德·金家族
馬丁·路德·金的家族發源於非洲裔美國人的浸信會。
馬丁·路德·金祖父
亞當·丹尼爾·威廉姆斯,埃比尼澤浸信會的牧師和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亞特蘭大分會的發起人。
馬丁·路德·金父親
老馬丁·路德·金,繼承父親威廉姆斯成了埃比尼澤的牧師
馬丁·路德·金母親
馬丁·路德·金的母親是一名教師。
馬丁·路德·金妻子
科雷塔·斯科特,馬丁·路德·金在波士頓求學期間,經友人介紹,與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習的科雷塔·斯科特相識,二人一見鍾情,並於1953年6月18日結婚。
[4]
2006年,科雷塔·斯科特去世。
[14]
馬丁·路德·金子女
長子,馬丁·路德·金三世。
[5]
次子,德克斯特·金。
長女,約蘭達·金,於2007年去世。
馬丁·路德·金主要作品
編輯時間 | 書名 |
---|---|
1958年 | 《邁向自由》(Stride Toward Freedom) |
1963年 | 《從伯明翰市監獄發出的信》 |
1963年8月28日 | 《我有一個夢想》(演講) |
1964年 | 《為什麼我們不能等待》 |
1966年 | 《我們從這裏往何處去?》 |
1968年 | 《所有勞工都有尊嚴》(演講集) |
馬丁·路德·金人物爭議
編輯馬丁·路德·金親共嫌疑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曾指責馬丁·路德·金是一個危險的進行顛覆活動的共產黨人,因為馬丁·路德·金在1957年參加過美共培訓班,且在一次演講中,他聲稱自己“基本上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此外,馬丁·路德·金有兩個朋友與左派組織有聯繫。
[17]
馬丁·路德·金私生活
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菲爾特在2007年出版的《特工人生——深喉回憶錄》一書中記載了馬丁·路德·金“在緊閉旅館客房中行苟且之事”的“放浪形骸的性行為”。英國《每日郵報》則刊登文章稱,美國前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在採訪中披露,羅伯特·肯尼迪曾跟她説,FBI的記載顯示,在1963年華盛頓大遊行前,馬丁·路德·金還計劃舉辦一次性聚會。此外,報道中稱,馬丁·路德·金曾利用其成立的民權組織退税金召白人妓女。
和馬丁·路德·金關係密切的人權牧師拉爾夫·阿伯內西在1989年出版了一本名為《和牆壁一起轟然倒下》的自傳,其中也提及馬丁·路德·金的私生活。但在這本書中並沒有“召妓”、“和白人婦女有性關係”以及“挪用組織經費召妓”等內容。阿伯內西在書中承認,馬丁·路德·金有婚外性行為,但照他所言,即便婚外情的對象也沒有白人婦女。
作家大衞·加羅是馬丁·路德·金的崇拜者,他在1986年出版的《軸承十字架》一書中,對馬丁·路德·金的“桃色傳聞”提到更多、更詳細,書中稱馬丁·路德·金“每天都有婚外性夥伴”。對於這本書,書評界普遍的評價是“寫得很生動,但有關馬丁·路德·金性生活的細節描述缺乏證據”。即便如此,書中也沒有“召妓”和“性怪癖”一類描寫。
[18]
馬丁·路德·金剽竊
關於馬丁·路德·金“畢業論文剽竊”的指控一直存在,其論文評審導師就曾指責他“引用過多”,但同時指出他並未刻意隱瞞,所有引文都標明出處,因此仍讓論文過關。1991年波士頓大學專門調查委員會特意就馬丁·路德·金的“畢業論文剽竊”傳聞得出官方結論,維持當初導師的裁決,即這是一篇因引文過多而“有缺陷”的論文,但不涉及剽竊或不道德行為,因此學位有效。
[18]
《我有一個夢想》的剽竊指控,是説馬丁·路德·金剽竊了黑人牧師凱里1952年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上的講話。但實際上兩段講話僅一處相同,即都套用和改寫了塞繆爾·F·史密斯神父(1808-1895年)的愛國詩篇《亞美利加》中的排比句,包括“讓自由之聲響徹”和後面的“從某地到某地”,且兩者所列舉的地名各不相同。很顯然,兩篇演講僅一處偶合,且系使用了相同典故所致。
[18]
馬丁·路德·金排斥白人
儘管馬丁·路德·金的理想一直是締造一個種族融合的公正社會,但他所領導的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卻刻意的侷限在黑人和南方內部,倒不是講究“黑人權力”,他有一個很實際的理由,那就是避免南方的白人認為他是被北方的“壞白人”所操縱的,也避開聯邦調查局對存在共產黨滲透的懷疑。他這種考慮實際上造就了另一種“種族隔離”。
[19]
馬丁·路德·金遇刺之謎
①殺害馬丁·路德·金的兇手的真實姓名是詹姆斯·厄爾·雷,他是個搶劫慣犯,曾被判入獄20年,1967年4月成功越獄。他於1968年4月4日早晨住進貝西太太的出租公寓,傍晚開槍把馬丁·路德·金打死。對自己的犯罪事實,厄爾·雷供認不諱,他被判入獄99年。然而馬丁·路德·金的家人對法院倉促判決非常不滿,他們認為殺害馬丁·路德·金的不僅僅是兇手一人。而詹姆斯·厄爾·雷在判決生效後三天便翻供,稱自己是清白的,他是被中央情報局一個名叫勞爾的人陷害了,但法院卻對他的翻供根本不理會。在接下來的29年監禁裏,雷先後8次申述,但都被駁回。
使人不解的是詹姆斯·厄爾·雷在1967年的成功越獄。他曾在打劫雜貨店後駕車逃跑時被甩出車外,偷打字機時將存摺丟下,兩次越獄都沒有成功。可是他卻在1967年成功越獄,並一下子過上富有而體面的生活。這讓人們懷疑美國聯邦調查局參與了此案。聯邦調查局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對馬丁·路德·金的行動有所注意,1964年還制定了“消滅金小組”計劃。在記者招待會上,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甚至指責馬丁·路德·金是全國最大的騙子。在馬丁·路德金獲諾貝爾和平獎前幾天,FBI給馬丁·路德金寄出了一封信件,信中FBI用侮辱性語言威逼馬丁·路德·金自殺
[20]
。
②1993年,孟菲斯一家餐館的退休老闆勞埃德·喬爾斯突然在電視上承認,他是馬丁·路德·金案的主謀,説有人給他10萬美元暗殺金。他不詳細的描述了金遇刺當天,他挑一個射擊角度好的房間,並且讓一名警官刺殺金。
③1995年,一個名叫佩珀的美國人花了近20年時間,悄悄對金案進行調查。首次提出了暗殺陰謀,涉及此案的有黑手黨、聯邦調查局、中情局以及軍方人士。1999年,美國一個陪審團裁定,馬丁·路德·金的死,是多種勢力的驚天刺殺陰謀,不是由槍手單獨策劃。陪審員默菲説,他相信該刺殺案過於複雜,極難由一個人作案。據佩珀提供的證據,許多人都涉及這宗案子,包括中情局和軍方的每個人都捲入此案。
④2001年1月,美國佛羅里達的牧師威爾遜向《紐約時報》記者透露,殺害馬丁·路德·金的直接罪魁就是他已經去世的父親亨利。亨利是一個三人小組的頭目,而1968年槍殺馬丁·路德·金的正是這個小組。威爾遜指出,雖然亨利並非種族主義者,但他覺得共產主義與馬丁·路德·金有聯繫,因此必須殺掉馬丁·路德·金。但威爾遜沒有對自己的説法提供任何其他證據。
[21]
馬丁·路德·金後世紀念
編輯
紀念馬丁路德金(2張)
1983年11月,總統羅納德·里根簽署法令,規定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並且定為法定假日。此後每年,美國各地都會舉行遊行和集會活動進行紀念。
[12]
[23-24]
2011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紀念館正式對民眾開放,該紀念館位於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被安置在林肯紀念堂與傑斐遜紀念堂之間,該紀念館是由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合作贊助,體現了人們對馬丁·路德·金的崇敬與緬懷。其中,紀念牆翔實準確地記載着馬丁·路德·金奮鬥的足跡。主題紀念碑塑像高達30英尺(約9米),創意是馬丁·路德·金的形象從一塊巨大的石碑中浮現出來,並向世人走來,這寓意着一句金博士的名言“從絕望的大山中砍出一塊希望的石頭”。
[25-26]
馬丁·路德·金是第一位生前作為社會批評家的平民政治人物被在此加以紀念,這也是第一位非洲裔政治領袖的紀念物。
- 參考資料
-
- 1. 馬丁·路德·金:為了贏得平等權利,我們必須填滿監獄 .網易[引用日期2018-11-14]
- 2. 歷史上的今天:馬丁·路德·金誕辰 .網易[引用日期2018-12-20]
- 3. 儲昭根. 馬丁·路德·金的光榮與夢想[J]. 觀察與思考, 2008(9):52-54.
- 4. 李道揆. “爭取正義樂隊的指揮”:小馬丁·路德·金牧師[J]. 美國研究, 1987(1):143-159.
- 5. 馬丁·路德·金遇刺40週年祭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8-10-27]
- 6. 馬丁·路德·金日:紀念也反戰布什又挨批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8-11-22]
- 7. 除了《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還有哪些精彩演講?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2-03]
- 8. NBA黑人比例77% 每年1月紀念馬丁·路德·金成慣例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10-27]
- 9. 三代總統致敬馬丁·路德·金 .網易[引用日期2018-10-27]
- 10. 蒂姆·庫克畢業演講:喬布斯讓我開始質疑一切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2-03]
- 11. 詹姆斯:馬丁-路德金是先驅 為他驕傲向他學習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8-12-03]
- 12. 非暴力主張者馬丁·路德·金如何成為了暴力的犧牲品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8-09-14]
- 13. 全美紀念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演講50週年 .中國青年網[引用日期2018-12-21]
- 14. 馬丁·路德·金三子女再爭遺產 .網易[引用日期2018-10-27]
- 15. 平靜接受一個偉人的污點:回顧馬丁·路德·金抄襲事件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9-13]
- 16. 平靜接受一個偉人的污點:回顧馬丁·路德·金抄襲事件(2)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9-13]
- 17. 馬丁·路德·金搞民權活動曾獲蘇聯資助? .網易[引用日期2018-10-05]
- 18. 馬丁·路德·金召妓傳聞”版本多[2014-08-26] .網易[引用日期2018-09-14]
- 19. 鮮為人知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另一面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5-02-18]
- 20. FBI逼迫馬丁·路德·金自殺信件原稿曝光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5-02-10]
- 21. 馬丁-路德-金夢想難圓 歷史之謎仍未解開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8-10-20]
- 22. 美國舊金山千人遊行紀念馬丁·路德·金(圖) .網易[引用日期2015-01-20]
- 23. 美國各地慶祝馬丁·路德·金紀念日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6-01-23]
- 24. 美上萬人遊行紀念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9-14]
- 25. 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樹起馬丁·路德·金塑像(圖) .國際在線[引用日期2018-09-14]
- 26. 美媒:馬丁-路德-金紀念館即將對公眾開放(組圖)_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8-09-14]
- 27. 奧巴馬出席馬丁-路德-金夢想演説50週年紀念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8-09-14]
- 28. 綜述:美國紀念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逝世50週年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09-1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