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生運動

鎖定
青年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及表現形式之一,指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以青年學生為行為主體,以一定的學生組織為主要或基本形式的青年參與或干預的社會生活的社會性活動。 [1] 
中文名
學生運動
定    義
青年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性    質
社會性活動
形    式
學生組織

學生運動古代大學生運動

西漢哀帝時,外戚專權,司隸鮑宣因耿直敢言而被捕入獄。太學生王鹹奮起營救,諸生會者千人,上街攔住丞相的車子,又伏闕上書皇帝請願,結果鮑宣得免於死。
東漢後期,宦官當道,政治腐敗,太學生郭泰、賈彪,與名士陳蕃、李膺等人結合,評論國是,褒貶人物,被宦官鎮壓,史稱“黨錮之禍”。
宋代欽宗時,金兵圍汴京,抗戰派大臣李綱被投降派李邦彥排擠而遭罷黜。太學生陳東帶頭,上書要求李綱復職。怒斥李邦彥為“社稷之賊”,軍民聲援者數萬人。李綱復職。
南宋時,國學生楊宏中等六人,上書支持大臣趙汝愚,批評權奸韓伉胄,結果遭放逐,時稱六君子。 [2] 

學生運動近代大學生運動

青年“熱情奔放,正在探索中”的特點,使青年學生運動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特別是掌握最新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生青年更易於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新事物、新現象、作出敏感的及時的反應,從而使學生運動成為促進社會向前發展的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
例如中國青年運動歷史上的“五四”學生愛國運動、“一二·九”學生抗日救亡運動、“一二·一”反美反蔣愛國學生運動等。 [1] 
參考資料
  • 1.    吳廣川等編.青年學辭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第287頁
  • 2.    周有光著.語文閒談:三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