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西洋月刊

鎖定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是美國最受尊敬的雜誌之一,是一本有關文學、政治、科學與藝術的雜誌,第一期出版於1857年11月。 [1-2] 
《大西洋月刊》堅持無黨派、無偏見原則,對於任何事物採取一種超然、充滿智力性、幽默的、有藝術感的態度。它拒絕將自己置於任何派系中,但它將永遠會與擁戴自由、國家進步、榮譽這種信念的人在一起。
中文名
大西洋月刊
外文名
The Atlantic [2] 
語    種
英語
創刊時間
1857年11月
出版週期
月刊
原    址
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現    址
美國華盛頓
特    色
充滿智力性、幽默
所屬國家
美國

大西洋月刊創辦背景

《大西洋月刊》創辦於1857年,正是美國社會動盪多變、各種思潮湧動的時代。南北方關於廢奴主義的辯論和鬥爭越來越白熱化,隨時有可能發生政治上的分裂;新的科學發現大大地撼動了人們的宗教信仰;成千上萬的移民從歐洲湧向美國。在思想界,經歷了歐洲啓蒙主義浪漫主義洗禮的知識分子們渴望擁有自己的,獨特的美國聲音。
愛默森在《美國學者》中寫道:“我們傾聽歐洲温雅的文藝女神説話,已經聽得太久了”。在這篇被稱為美國知識界的《獨立宣言》裏,他鼓勵美國知識界擺脱歐洲的影響,以獨立的姿態出現在美國大眾面前。《大西洋月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大西洋月刊歷史沿革

《大西洋月刊》是作為一種文學和文化評論雜誌而創立的。創刊之後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讚譽並持續了一個多世紀之久。它幫助人們認識一些新的作家和詩人,幫助作家和詩人發表作品。它刊登一些著名作家對當代政治事件中關於廢除,教育和其他重大事件發表的評論。
1857年11月,第一期《大西洋月刊》出版,稱自己為“一本有關文學、政治、科學與藝術的雜誌”。
進入二十世紀,它在強烈關注政治與文化的同時,對於新興的技術思想同樣抱有濃厚的興趣。二戰後,它發表了探討原子能技術的文章,對於計算機帶來的人工智能,它是最早予以評介的雜誌。
二十世紀初,它發表了伍德羅·威爾遜與西奧多·羅斯福的重要政治論文;1960年代,馬丁·路德·金給它寄去“伯明翰監獄來信”的手稿……
在20世紀晚期和21世紀早期,《大西洋月刊》的主要功能是一個屬於保守黨而在政治上能與自由黨的《紐約客》相提並論的雜誌。它已從波士頓移址到美國華盛頓
2005年4月,《大西洋月刊》的編輯決定停止出版普通小説。
自2009年11月,總編是詹姆斯·班納特而出版商是JayLauf。
經歷了財務困難和一系列的所有權變動後,《大西洋》變成了一個普通的社論雜誌。把目光集中在“外交、政治、經濟等文化趨勢等方面主要是針對“思想領導者”的目標受眾。 [3] 
在20世紀晚期和21世紀早期,《大西洋》的主要功能是一個屬於保守黨而在政治上能與自由黨的《紐約客》相提並論的雜誌。它已從波士頓移址到美國華盛頓。該雜誌的創始人是一羣享有國家聲譽的著名作家,包括Harriet Beecher Stowe, Ralph Waldo Emerson,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Oliver Wendell Holmes, Sr., John Greenleaf Whittier 和 James Russell Lowell。洛厄爾是該雜誌的第一個編輯。自2009年11月,總編是詹姆斯.班納特而出版商是Jay Lauf。

大西洋月刊報刊內容

《大西洋月刊》每月出一期,最初的訂閲量只有400000,而如今的訂閲量是以前的10倍。它的特色文章在“政治科學”和“外交事務”領域。其有關書評和文化趨勢部分的文章也頗具特色,為此全國總編輯Benjamin Schwarz創建了一個專欄並特聘Christopher Hitchens, Caitlin Flanagan, Sandra Tsing Loh, Clive James, Joseph O'Neill, B.R. Myers, Mona Simpson, Sally Singer, Terry Castle, 和Natasha Vargas-Cooper等作家為該專欄撰稿。2005年4月,《大西洋》的編輯決定停止出版普通小説。
《大西洋月刊》會坦率地同任何人物與黨派接觸,但其觀點會超越狹隘地黨派與個人偏見。這種態度將是真理與持久繁榮根本。它拒絕將自己置於任何派系中,但它將永遠會與擁戴自由、國家進步、榮譽這種信念的人在一起。”這一年,鐵路還沒有貫穿美國,但人們知道即將就會到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兩年之後才會發表;而那個叫林肯的總統4年之後才上台;但有一點確鑿無疑,越來越多的人移民至美國,尋求自由與尊嚴還有財富。

大西洋月刊社會評價

今天的《大西洋月刊》已經成為美國最受尊敬的雜誌。它的發行量達到了47萬份,每期有120萬人在閲讀。是“美國國家雜誌獎”無法錯漏的名字。而伴隨着《大西洋月刊》的成長,美國文化與美國理想不但已經覺醒、甚至要成為一種霸權。150年前,愛默森僅僅希望美國人能夠擺脱歐洲文化的壓抑,而今天,是法國人在義憤填膺地抵制美國文化。我們可以宣稱好萊塢電影低級,我們卻必須承認林肯藝術中心代表了世界最高級的文化。從海明威、菲茨傑拉德出現起,美國文學就已經不再是荒漠。愛默森與今天的美國人應該同樣相信,《大西洋月刊》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今天的世界比起150年前已經龐雜得多,《大西洋月刊》所需要關注的問題呈爆炸性的增長。但是,有一點它似乎一直在努力堅持——對於任何事物採取一種超然、充滿智力性、幽默的、有藝術感的態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