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縝

鎖定
韓縝(1019年—1097年),字玉汝,潁昌(今河南許昌)人。北宋大臣,參知政事韓億第六子,韓絳韓維之弟。
韓縝以父蔭補將作監主簿。慶曆二年(1042年),韓縝中進士,起家合肥知縣,除太常博士,監修《三班敕》,對北宋禮制有所補正。遷侍御史、度支判官,出任兩浙、淮南、河北轉運使。韓絳執政,出任鹽鐵副使,知秦州,為政暴酷,坐罪貶官。遷還天章閣待制、知瀛州。熙寧七年(1074年),會同遼國蕭禧定議代北邊界,累遷知開封府、龍圖閣直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擔任太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宋哲宗即位,拜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坐罪出知潁昌府,歷任安武軍和奉寧軍節度使、西太一宮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紹聖四年(1097年),韓縝去世,時年七十九歲,獲贈司空,諡號莊敏。
韓縝所至之處,皆以嚴稱,幹練有為,頗有政績。雖不甚求功名,卻也能盡其職責,終至位居二府。韓縝比之其兄韓絳、韓維,才略稍疏,卻以嚴稱。三兄弟皆涉新舊黨爭之中,各獨善其身,惟韓縝為台諫力劾而罷相。 [5] 
(概述圖參考資料 [14] 
全    名
韓縝
玉汝
諡    號
莊敏
所處時代
宋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日期
1019年
逝世日期
1097年
主要作品
《欽聞帖》等
最高官職
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韓縝人物生平

韓縝早年經歷

天禧三年(1019年),韓縝出生。 [11] 
景祐四年(1037年)十月,韓縝與兄弟三人蔘加開封府鎖廳試,出榜時,四人都考中了,因為他們的父親是參知政事韓億,於是嘲謗並起。韓億上書宋仁宗,取消了韓維等人的殿試資格。 [12]  後以父蔭補為將作監主簿。 [5] 
慶曆二年(1042年),韓縝考中進士。 [13]  先補廬州合肥知縣,又改知杭州錢塘縣(今屬浙江杭州),再改光祿寺丞,遷籤書南京留守判官,不久又改任太常博士 [14]  [5] 
當時宋仁宗由於發生水災徵求正直的言論,韓縝上疏説:“如今國本沒有確立,無法籠絡天下人心,這是陰氣盛陽氣弱的徵兆。”言辭十分切合事理,宋仁宗很滿意他的言論,劉沆孫抃也舉薦韓縝才華出眾。 [15]  於是在嘉祐三年(1058年)二月,詔命韓縝編修《三班敕》。 [5] 

韓縝任職台諫

嘉祐四年(1059年),韓縝出知洋州。不久,回京改任殿中侍御史。任諫職後,他多所論諫。他以參知政事孫抃處政議事,不負責任,以健忘而説話辦事多有應付,鬧出不少笑話,指斥他“持祿充位”。樞密使張昇因老辭職後,朝議又多以為孫抃可以補充他的位置。韓縝仍上書,極論孫抃才不勝任,是“保身持祿懷奸”之流,孫抃最終被罷職。權陝西轉運副使薛向赴京彙報政事,因與樞密院某些人關係密切,樞密院遂請特旨,賜其金紫官服,並答應其候補年限一到,便升之為轉運使。韓縝就此事上書認為,此等任命大事,樞密院不與中書政事堂通氣,擅自處之,有損國體。又有外戚劉永年靠外戚身份而任防禦使、知代州,還有入內都知史志聰私役皇城親從等等,韓縝都上書論諫,最終使宋仁宗採納其議,罷免了薛向和劉永年、史志聰的的官職。 [5]  [14] 

韓縝仕途起伏

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宋仁宗駕崩,宋英宗即位,改元治平。韓縝進封司封員外郎、權三司度支判官,期間,曾與淮南轉運使李復圭張芻蘇頌相繼請減淮南鹽價。 [5]  [14] 
治平二年(1065年),任兩浙轉運使的韓縝因近來提舉諸司庫務皆用顯官,致使這些官員對眾多政務雖然想要親自處理,但卻不方便為由,上書請“以朝臣及諸司正使、副使兩人領導”,宋英宗採納了他的建議。 [5]  此後又先後出知陳州、知河中府。 [14] 
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駕崩,宋神宗即位。韓縝再遷刑部郎中,賜三品官服,由知揚州改任淮南轉運使。 [5]  [14] 
此時,西夏國王李諒祚病亡,其子李秉常繼立,遣使宋朝請求冊封。宋廷以西夏國王踐祚,不修職貢,且出兵侵犯宋朝邊地,欲派使責問。韓縝正值入京彙報政事,遂被選任為出使西夏使節。當天,韓縝到驛館面晤西夏來使,説明宋廷旨意,西夏來使表示,接受宋朝的指責,當回國稟報。韓縝隨即將會見夏使情形以及夏使的答覆彙報朝廷,宋神宗聞之大喜,稱讚韓縝是個人才,將其改任為陝西轉運使。 [14]  [16] 
熙寧三年(1070年)五月,朝廷設置審官西院,韓鎮以兵部郎中之職任審官西院同知。六月,以兵部郎中、同知審官西院兼直舍人院。因韓縝的哥哥韓絳這時任參知政事,韓縝以避嫌改任集賢殿修撰 [5]  很快又改任三司鹽鐵副使,接着又以天章閣待制、出知秦州(治今甘肅天水)。 [14] 

韓縝為人嚴酷

熙寧四年(1071年),韓縝在秦州府衙舉辦宴會招待各衙官員。散席後,指揮使傅勍因醉酒隨人誤入韓縝州府內宅,與韓縝的隨身侍妾相遇,這被回宅的韓縝碰上。韓縝因此大怒,立即把傅勍捆綁起來,不由分説,即令軍校用鐵棍將傅勍打死。此事鬧得人盡皆知,傅勍的妻子拿着血衣進京,敲登聞鼓伸冤。宋神宗追究此事,由此被降職,分司南京。韓縝為政為人嚴酷卻由此出了名,當時人送韓縝一句話説:“寧逢乳虎,莫逢玉汝。”以述説他的殘暴。 [14]  [17]  數月後,任命韓縝權判吏部流內銓、同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又兼勾當三班院 [5] 
熙寧五年(1072年),樞密請建武學於武成王廟,以韓縝判武學。很快又復為天章閣待制,任河北都轉運使。 [5] 
熙寧六年(1073年),韓縝出知瀛州(治今河北河間)。 [5] 

韓縝與遼談判

熙寧七年(1074年)二月,北方遼朝遣派特使蕭禧來宋,提出宋遼雙方要重劃代北(泛指今山西恆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區)宋遼邊界問題。韓縝受命為接待遼朝的館伴使,具體與遼使磋商此事,隨後被任命為假龍圖閣學士給事中,任使遼報聘使,攜帶圖牒與官員蕭士元、呂大忠等一起,全權辦理宋遼代北疆界。韓縝一行至遼朝後,因遼方根本沒有談判誠意,故遼朝廷只派了官員李仲熙與韓縝等接談,韓縝幾次提出要直接面見遼朝君主,得不到答覆,韓縝便決定率團返回,這次使遼毫無結果。 [14]  [23]  回京後,兼提舉醴泉觀。七月,為橋道頓遞使。十月,權知開封府。 [5] 
熙寧八年(1075年)三月,遼國再派蕭禧來宋,韓縝仍受命為館伴使,並受宋神宗之命,攜蕭禧一起赴河東,實地勘察雙方邊界實況。經過韓縝與遼使蕭禧經反覆談判,最後仍以宋向遼割地達成協議,宋遼雙方以分水嶺為界。雖然宋朝仍割地賠款,但比原來的損失卻減輕了很多,故韓縝向朝廷覆命後,宋神宗特賜其裘衣、金帶,擢為羣牧使樞密都承旨,繼又兼判尚書兵部,遷右諫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 [14]  [23] 
元豐五年(1082年),宋廷改革官制,韓縝易階太中大夫,遷同知樞密院事 [14]  [24] 
元豐六年(1083年),韓縝進為知樞密院事 [14]  [24] 

韓縝拜相秉政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駕崩,在宋神宗駕崩前,宰相王珪請議建儲之事,蔡確、韓縝當時都在現場,結果是議定立宋哲宗為儲。原本蔡確邢恕密謀立高太后子雍王趙顥,至此沒能成功。宋哲宗即位後,高太后垂簾聽政,韓縝以前朝重臣拜為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與蔡確同秉大政。 [5]  [14]  [22]  同年,蔡確被任命為神宗山陵使,韓縝就將蔡確等曾密謀立趙顥的事情告訴了高太后,這樣後宮及外廷都知道了這件事。 [5]  [21] 
待宋神宗喪畢,高太后欲擢升高遵惠、張璡、韓宗文等人為高官,並以此徵詢韓縝的意見,韓縝認為,高遵惠是太后的伯父,張璡是中書郎張璪的弟弟,韓宗文是韓縝的侄子,朝廷要除任其館職,皆屬破格遷轉,若傳出朝外,則會使人認為朝廷是任人唯親,朝廷將何以示天下。聽韓縝這麼一説,高太后才改變了主意。 [14]  [20] 

韓縝罷相外出

元祐元年(1086年),御史中丞劉摯、殿中侍御史呂陶、諫官孫覺蘇轍王覿朱光庭等人先後上疏彈劾韓縝,説他才能低下聲望輕,不宜高踞相位。並譴責他熙寧年間充任奉遼使,“割地七百里”以送遼國,致國人怨憤切骨。四月,韓縝以光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潁昌府(治今河南許昌),繼又移守永興軍(治今陝西西安)、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陽)、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等地,又進安武軍節度使,後改奉寧軍節度使。 [14]  [19] 
韓縝所到之處,仍厲行嚴政,令行禁止。如他初到長安之日,以屬下見長官的禮儀久廢不行,他即發下命令,從此開始,每五天舉行一次屬下見長官之儀,引起其屬下不滿,有人寫詩埋怨道:“五日一庭趨,全如大起居。相公南面坐,只是欠山呼。” [14] 

韓縝致仕去世

韓縝在奉寧軍節度使任上請求告老還鄉,朝廷任命他為西太一宮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紹聖四年(1097年),韓縝去世,終年七十九歲。追贈司空,諡號為“莊敏”。 [18] 

韓縝主要影響

韓縝在編修《三班敕》任內頗能盡職行政,對北宋禮制有所補正。按北宋禮制,武臣遭父母喪,可以不必辭職親自服喪。韓縝認為此制於禮不妥,韓縝以為,三年之服,為古今通制,雖説古代有晉襄公墨絰從戎一説,為事出一時之舉,非常制。建議朝廷改變此制。為此宋仁宗命台諫官議之,最終從韓縝奏請,並頒詔著為令。 [5]  [14] 
任職台諫期間,韓縝履職也頗謹嚴,論奏不兼顧親舊,遇事敢言。時任左騏驥使、嘉州防禦使、入內都知的史志聰,因販賣皇家後花園的枯木,私役皇城親從官,導致親從官因枯木倒地時折足而死。韓縝聞之,疏奏屢上,極論其罪。事下開封府,史志聰遂罷黜為提點集禧觀。時任禮部侍郎、參知政事的孫抃,按序當遷樞密使,但其年老力衰,又善忘,語言舉止多可笑。韓縝聞之此事,便上書論奏,極言孫抃才望俱輕。按道理講,孫抃曾薦引過韓縝,於此時,韓縝應幫孫抃多講好話,而韓縝不顧及舊情,認為其持祿充位,理應罷免,而非升遷。輔臣及其他台諫官也多認為孫抃不能勝任,孫抃遂因此被罷黜。 [5] 
在任審官西院同知時,韓縝盡其職能。他發現王慶民部內“城壁不葺,軍械不修。”但卻不止一次被帥府舉薦升官。韓縝奏請宋神宗要求對其查辦,最終王慶民被貶官。韓縝也能體恤屬僚,為之請命。晉州神虎副指揮使嚴訓,在與西夏的侵爭過程中,城陷被執,最終遇害。韓縝聽説後,便奏請宋神宗,尋訪其子孫,優賜甄錄 [5] 

韓縝歷史評價

宋神宗:秦州因循弛慢,縝獨盡力。 [5] 
劉摯:韓縝之行,內不孚於家,外不見信於朋友。 [5] 
王覿:夫縝閨門之內,悍妾貪虐,父子之間,天性疏薄,其治家如此,而能上助陛下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乎。 [5] 
蘇軾:韓縝為秦州,酷刑少恩。(《蘇軾文集》卷七二《雜記》) [5] 
邵伯温:韓縝有心術。(《邵氏聞見錄》) [5] 
杜大珪:縝外事莊重,所至以嚴稱。雖出入將相而寂無功烈,厚自奉養,清議貶之。(《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下集卷二十《實錄·韓太保縝傳》) [30] 
洪邁:韓平生嚴毅,令行禁止。(《夷堅志》丁卷一) [5] 
王稱:昔袁安未嘗以贓罪鞫人,史氏以其仁心,足以覃乎後昆。韓億不悦捃人小過,而君子知其後必大,皆盛德事也。億有子位公府,而行各有適。絳適於同,維適於正,縝適於嚴。嗚呼,維其賢哉!(《宋史》) [1] 
脱脱等:縝外事莊重,所至以嚴稱。雖出入將相而寂無功烈,厚自奉養,世以比晉何曾雲。(《宋史》) [1] 

韓縝軼事典故

韓縝出使作詞

葉夢得石林詩話》記載:宋神宗元豐年間,西夏派人來與宋廷商議劃分地界事宜,宋神宗就派韓縝(當時任宰相)作談判使者。臨行前,韓縝與其愛妾劉氏依戀不捨,通夜劇飲,且以《鳳簫吟·鎖離愁》詞留別。誰知第二天宋神宗下達聖旨,令步軍司派人速將劉氏送到韓縝身邊,伴他出行。後來經過打聽,才知是宋神宗讀了這首《鳳簫吟》後受到“感動”才萌生了讓他們夫婦伴行的念頭。 [6] 

韓縝韓縝吃驢

據洪邁《夷堅志》記載,韓縝愛吃驢腸,每次宴客必用驢腸這道菜。驢腸很不好做,煮得過久,就會太爛;火候不到,則太硬,嚼不動。
韓縝讓廚師做這道菜時,先把活驢綁在柱子上,等客人們喝酒傳杯之時,才用刀割開活驢的肚子,取出驢腸,趁熱洗淨做菜,而且,驢腸要很快做好端上酒桌食用,這樣才脆美。一次,宴席間有位客人起身去廁所,從廚房旁邊走過,看見幾頭活驢被綁在柱子上,鮮血淋漓地哀鳴着。原來,這些活驢都是被取了腸子的。這位愛吃驢腸的客人不由得毛骨悚然,從此再也不吃驢腸了。 [3] 

韓縝韓縝求字

韓縝曾向歐陽修求字,歐陽修便以小合幅紙寫了“玉女 ”二字送來,韓縝看了很不高興。第二天,二人見面的時候,韓縝仍是怒氣未消,歐陽修便對韓縝講:“這個字的出處並沒有‘水’呀,您又何必生氣呢?”於是,取筆在女字左側添上了三點水,韓縝頓時釋然。 [5] 

韓縝章惇畏之

據邵伯温《邵氏聞見錄》記載:韓縝有心術,章惇很畏懼他。凡是元祐年間的副宰相,章惇都以事情進行中傷,但唯獨不敢中傷韓縝。韓縝剛被貶時,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潁昌府並領宮祠,就是因為章惇害怕韓縝能危害到自己,不敢過分。一直到韓縝去世,章惇才與葉祖洽説,不給韓縝贈諡號。 [5] 

韓縝人際關係

據現有文獻,可考見的韓氏始祖乃韓億曾祖父韓惟忠,然僅知其姓名,無史事可籍,李清臣所撰《韓太保惟忠墓表》也僅記載了韓億及韓絳兄弟貴顯後對韓惟忠諸先世的封贈情況。可知韓氏原為普通平民,通過科舉才步入仕宦大族之列。 [4] 
桐木韓氏世系表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韓億(先 後有兩位夫人蒲氏、王氏)
韓綱(蒲氏生,官至尚書水部員外郎)
韓宗彥(累遷尚書兵部員外郎、判三司、鹽鐵勾院)




韓綜(王氏生,官至刑部員外郎、知制誥)
韓宗道(累官太中大夫 、寶文閣直學士)
韓璩



韓環(官至河南府軍巡判官)



韓珙(官至承務郎)



韓宗良(官至司農寺主簿)




韓宗直(官至大理寺丞)




韓氏(嫁劉攽




韓氏(嫁胥元衡)




韓氏(嫁蘇注)




韓氏(嫁王景華)




韓氏(嫁錢長卿)




韓氏




韓氏




韓絳(王氏生,先後兩度拜相,後以司空、檢校太尉致仕)
韓宗師(官至權兵部侍郎、集賢殿修撰)




韓宗古(官至大理寺丞 、集賢校理 、判官告院)




韓繹(王氏生,累官職方員外郎)
韓宗哲(官大理寺丞、承議郎、祁州通判、鎮戎軍通 判、大名府通判)




韓宗弼(官至太常寺太祝)




韓宗敏(官至秘書省校書郎)




韓宗謹(早死無後)




韓氏(嫁範紳)




韓維(王氏生,官至門下侍郎,以太子少傅致仕,轉少師)
韓宗儒(官至大理寺丞)




韓宗文(官至大理寺主簿、光祿丞)
韓瑨(歷任保州、宿州、鄧州通判)
韓冕(曾為通判)
韓元龍(累遷 直龍圖閣、浙 西提點刑獄)
韓沆(官奉議郎、提轄行在榷貨務都茶場)
韓元吉(官至吏部尚書)
韓淲(官平江府屬官)
韓宗質(官至將作監主簿、承務郎)




韓氏(嫁楊景略




韓氏(嫁母軻)




韓氏(嫁劉熊)




韓氏(嫁沈隆嗣)




韓氏(嫁丁恂)




韓氏(嫁王實)




韓縝(王氏生)
韓宗恕(官至大理寺丞、金鄉宰)
韓珉(官至朝奉郎、新通判鄭州)



韓琢(官至文林郎、廣濟軍司户曹事)



韓琇(官至迪功郎)



韓宗武(累官太中大夫)
韓璆(官至奉直大夫、通判沼州,贈朝議大夫)
韓黯(累遷至右承議郎)
韓元鼎

韓元龜

韓宗魯(官至太常寺太祝)




韓宗矩(官至將 作監主簿)




韓緯(王氏生,官比部郎 中、知解州,贈右光祿大夫)
韓宗厚(官至承議郎)
韓理(官至太廟齋郎)



韓珫(官至郊社齋郎)



韓瑛(未出仕)



韓璣(未出仕)



韓緬(王氏生,官至太常寺太祝 )

韓瓘(官至朝奉大夫)



韓氏





韓氏





韓氏





韓氏





韓氏





韓氏





(以上參考資料) [4]  [7-10] 

韓縝主要作品

現有文獻未見韓縝的著述情況,只有相關史志、筆乘等文獻中徵引其詩文的情況可見。存詩5首:《上元日駕幸太乙宮燒香》《東山寺》《崇法寺》《遊賈氏南園》《庚子八月八日再遊東山寺》,詞1首:《鳳簫吟·鎖離愁 [2]  ;奏議15篇《劾入內都知史志聰私役親從官奏》《乞提舉諸司庫務循景德舊制奏》《乞下晉州訪嚴訓子孫優賜甄錄奏》《乞王臨與除落衝替奏》《欲用新河量加增修奏》《乞應朝廷置局及專使被受朝廷措畫行遣事節奏》《乞重行製造資聖禪院統平殿太宗皇帝神御應奉器物奏》《應詔分析知石州燕復為其買馬奏》《答太皇太后奏》《請特建太皇太后、皇太后宮殿奏》《乞許江懋相朝謝奏》《交趾使人過穎昌請如故事奏》《乞於法所給永興軍米豆奏》《請以程琉特權管西京國子監奏》《於火山軍界惹凌奏》;雜文1篇:《欽聞帖》;斷句2條:①君恩未報身何有,且寄扁舟夢想中②劍外吾能説,山川大抵同。君行在巴徼,民俗半夷風。火田租賦薄,鹽井歲時豐。 [25] 

韓縝人物爭議

現有資料記載韓縝的籍貫,有兩種説法:即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 [26]  和潁昌(今河南許昌) [27]  。其實韓氏先世為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縣)人,但到了韓縝祖父韓保樞這一代,就已經遷徙開封雍丘。不過,韓家於開封雍丘的時間其實不長。韓縝父親韓億將父親葬於許州長社縣嘉禾鄉,是韓氏遷徙許州的最初緣由。但韓億並未立即在許州居住,而是在開封營造了宅第,到了致仕後,為了更好地祭掃先墳(其時僅有韓保樞之墓),遂營居於許,但將徙而薨,諸子從其心願,將之葬於許州先墳,並在許州新宅守孝,後遂定居下來。其後韓氏子孫都葬於許州祖墳,許州成為他們的故里。 [28] 

韓縝史料索引

關於韓維的生平,主要參見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散見於卷一九〇到卷三七四) [5]  、宋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下集卷二十《實錄·韓太保縝傳》 [29]  以及《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 [1]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14]
  • 2.    (清)上強村民編選.宋詞三百首: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03:第26頁
  • 3.    古代文人筆記中的“活吃”:張昌宗碳烤活驢  .中國新聞網.2012-02-22[引用日期2023-11-13]
  • 4.    楊恆平.宋代桐木韓氏家族世系考述[J].黃山學院學報, 2011, 13(4):49-52.
  • 5.    楊恆平. 宋代桐木韓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學,2008.第72-85頁.
  • 6.    楊海明著.宋詞三百首新注:江蘇大學出版社,2020.07:第17頁
  • 7.    包菊香. 韓維年譜及雜考[D]. 北京:北京大學,2006.第2-3頁.
  • 8.    胡可先著.宋代詩詞實證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07.第35頁
  • 9.    包菊香. 韓維年譜及雜考[D]. 北京:北京大學,2006.第7頁.
  • 10.    包菊香. 韓維年譜及雜考[D]. 北京:北京大學,2006.第48-61頁.
  • 11.    包菊香. 韓維年譜及雜考[D]. 北京:北京大學,2006.第10頁.
  • 12.    包菊香. 韓維年譜及雜考[D]. 北京:北京大學,2006.第15頁.
  • 13.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登進士第,籤書南京判官。
  • 14.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 第19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05:第4822-4827頁
  • 15.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仁宗以水災求直言,縝上疏曰:"今國本未立,無以系天下心,此陰盛陽微之應。"詞極剴切。
  • 16.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夏諒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冊。朝廷方責夏人不修職貢,欲擇人詰其使。縝適陛辭,神宗命之往。縝至驛問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陝西。
  • 17.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嘗宴客夜歸,指使傅勍被酒,誤隨入州宅,與侍妾遇,縝怒,令軍校以鐵裹杖箠殺之。勍妻持血衣,撾登聞鼓以訴,坐落職,分司南京。秦人語曰:"寧逢乳虎,莫逢玉汝。"
  • 18.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請老,為西太一宮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紹聖四年卒,年七十九。贈司空,諡曰莊敏。
  • 19.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劉摯、諫官孫覺、蘇轍、王覿,論縝才鄙望輕,在先朝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遺契丹,邊人怨之切骨,不可使居相位。章數十上,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潁昌府。移永興、河南,拜安武軍節度使、知太原府,易節奉寧軍。
  • 20.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確使還,欲以其屬高遵惠、張璡、韓宗文為美官。宣仁後以訪縝,縝曰:"遵惠為太后從父;璡者,中書郎璪之弟;宗文,臣侄也。今擢用非次,則是君臣各私其親,何以示天下?"乃止。
  • 21.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首相蔡確與章惇謀誣東朝,及確為山陵使,縝暴其奸狀,由是東朝及外廷悉知之。
  • 22.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哲宗立,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 23.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熙寧七年,遼使蕭禧來議代北地界。召縝館客,遂報聘,令持圖牒致遼主,不克見而還。知開封府,禧再至,復館之。詔乘驛詣河東,與禧分畫,以分水嶺為界。覆命,賜襲衣、金帶,為樞密都承旨,還龍圖閣直學士。
  • 24.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元豐五年,官制行,易太中大夫、同知樞密,進知院事。
  • 25.    楊恆平. 宋代桐木韓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學,2008.第204-208頁.
  • 26.    沙靈娜譯註.宋詞三百首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21.08:第41頁
  • 27.    張廷傑著.宋夏戰事詩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06:第258頁
  • 28.    包菊香. 韓維年譜及雜考[D]. 北京:北京大學,2006.第5-6頁.
  • 29.    楊恆平. 宋代桐木韓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學,2008.第17頁.
  • 30.    名臣碑傳琬琰集6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4-02-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