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物理現象)

鎖定
電(Electricity)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自然界的閃電就是一種電現象。電磁力反吸引力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子運動現象有兩種:缺少電子的原子稱為帶正電荷,有多餘電子的原子稱為帶負電荷
電發展出了現代電力工業和電子科技。在現實生活中,電的機制給出了很多眾所周知的效應,例如閃電摩擦起電靜電感應電磁感應等等。人們利用它來使電燈發光,帶動機械轉動等。
中文名
外文名
Electricity
性    質
物理現象
表現方式
閃電、摩擦起電等
屬    性
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研究歷史

古代發現

泰勒斯是人們所知最早研究電現象的科學家 泰勒斯是人們所知最早研究電現象的科學家
早在對於電有任何具體認知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發電魚(electric fish)會發出電擊。早在4750年前撰寫的古埃及書籍記載,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魚的保護者。大約兩千五百年之後,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自然學者和阿拉伯醫學者,才又出現關於發電魚的記載。
古羅馬醫生Scribonius Largus也在他的大作《Compositiones Medicae》中,建議患有像痛風或頭疼一類病痛的病人,去觸摸電鰩,也許強力的電擊會治癒他們的疾病。
阿拉伯古人可能是最先了解閃電本質的族羣。早於15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就創建了“閃電”的阿拉伯字“raad”,並將這字用來稱呼電鰩。
地中海區域的古老文化裏,很早就有文字記載,將琥珀棒與貓毛摩擦後,會吸引羽毛一類的物。2600年前左右,古希臘的哲學家泰勒斯(Thales,640-546B.C.)就做了一系列關於靜電的觀察。從這些觀察中,他認為摩擦使琥珀變得磁性化。這與礦石像磁鐵礦的性質迥然不同;磁鐵礦天然地具有磁性。泰勒斯的見解並不正確。但後來,科學證實了磁與電之間的密切關係。

近代研究

但是幾千年來,人們只是觀察了雷電等自然現象,並不瞭解電的本質,直到1600年,由於英國科學家威廉·吉爾伯特的嚴謹科學態度,才開始對於電與磁的現象出現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吉爾伯特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皇家醫生,他對於電和磁特別有興趣,撰寫了第一本闡述電和磁的科學著作《論磁石》。這是一本具有現代科學精神的書籍,着重於從實驗結果論述。吉爾伯特指出,不只是琥珀可以經過摩擦產生靜電的物質,鑽石藍寶石、玻璃等等,也都可以表現出同樣的電學性質,在這裏,他成功地擊破了琥珀的吸引力是其內秉性質這持續了2000年的錯誤觀念。吉爾伯特製成的靜電驗電器可以敏鋭的探測靜電電荷。在之後的一個世紀,這是最優良的探測靜電電荷的儀器。
吉爾伯特製成的靜電驗電器是一種可以探測靜電電荷的驗電器。 吉爾伯特製成的靜電驗電器是一種可以探測靜電電荷的驗電器。
先前,意大利數學家和醫生吉羅拉莫·卡爾達諾列出一些電現象與磁現象的不同之處。從卡爾達諾的結果,吉爾伯特得到很多啓發,他提出更多分歧之處:帶電物質會吸引所有其它物質,而磁石只會吸引鐵器;琥珀需要磨擦才能產生電性,而磁石不需要任何動作;磁石會將物體按照某定向排列,而帶電物質則只會吸引其它物質。吉爾伯特創建了新拉丁術語“electrica”(類似琥珀,從“ήλεκτρον”,“elektron”,希臘文的“琥珀”),意思為像琥珀的吸引方式一般的那些物質。
由於他在電學的眾多貢獻,吉爾伯特被後人尊稱為“電學之父”。後來,從“electricus”又衍生了英文詞語“electric”和“electricity”,這兩個英文字最先出現於托馬斯·布朗的1646年著作《世俗謬論》(Pseudodoxia Epidemica,英文書名《Vulgar Errors》)。之後,科學家奧托·馮·格里克羅伯特·波義耳、史蒂芬·葛雷(Stephen Gray)、查理·杜費(Charles du Fay)等等,都做了更進一步的研究。

十八世紀

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
1767年,約瑟夫·普利斯特里做實驗發現,在帶電金屬容器的內部,電作用力為零。從這實驗結果,他準確猜測,帶電物體作用於彼此之間的吸引力與萬有引力都遵守同樣的定律。1785年,查爾斯·庫侖用扭秤(torsion balance)做實驗證實了普利斯特里的猜測,兩個帶電物體施加於彼此之間的作用力與距離成平方反比。他奠定了靜電的基本定律,即庫侖定律。於此,電的研究已提升成為一種精密科學
1791年,路易吉·伽伐尼發現,假設將青蛙與靜電發電機連結成閉合電路,然後開啓靜電發電機,則青蛙肌肉會顫動。這實驗演示出,神經細胞倚賴電的媒介將信號傳達到肌肉。他因此創建了生物電學術領域。1800年,亞歷山大·伏打伯爵將銅片和鋅片浸於食鹽水中,並接上導線,製成了第一個電池:伏打電堆,堪稱是現代電池的元祖。伏打電堆給予科學家一種比靜電發電機更穩定的電源,能夠連續不斷的供給電流。

十九世紀

詹姆斯·麥克斯韋 詹姆斯·麥克斯韋
1820年,漢斯·奧斯特在課堂做實驗時意外發現,電流能夠偏轉指南針的方向,演示出電流周圍會生成磁場,即電流的磁效應。隨後,安德烈·瑪麗·安培對於這現象做定量描述,給出安培力定律安培定律。他們兩個人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將電與磁現象連結在一起,共稱為“電磁現象”。應用這理論,可以製作出來磁性超強勁於天然磁石電磁鐵。1827年,格奧爾格·歐姆發展出一套精緻的數學理論來分析電路。
1831年,麥可·法拉第與約瑟·亨利分別獨立地發現了電磁感應──磁場的變化可以生成電場。1865年,詹姆斯·麥克斯韋電磁學加以整合,提出麥克斯韋方程組,並且推導出電磁波方程。由於他計算出來的電磁波速度與測量到的光速相等,他大膽預測光波就是電磁波。1887年,海因裏希·赫茲成功製成並接收到麥克斯韋所描述的電磁波。麥克斯韋將電學、磁學與光學統合成一種理論。
1859年,德國物理學家尤利烏斯·普呂克真空管兩端的電極之間通上高壓電,產生陰極射線。物理學者發現,陰極射線是以直線傳播,但其傳播方向會被磁場偏轉。陰極射線具有可測量的動量與能量。1897年,約瑟夫·湯姆孫做實驗證實,陰極射線是由帶負電的粒子組成,稱為電子,因此他發現了電子。
十九世紀早期見證了電磁學快速蓬勃,如火如荼的演進。到了後期,應用電磁學的先進知識,電機工程學開始了一段突破性的發展。例如,亞歷山大·貝爾發明了電話、湯瑪斯·愛迪生設計出優良的白熾燈直流電力系統尼古拉·特斯拉發展完成感應電動機和發現交流電卡爾·布勞恩改良成功裝置在顯示器或電視機裏的陰極射線管。由於這些與其他眾多發明家所做出的貢獻,電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工具,更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

二十世紀

從左至右:巴丁、肖克利和布喇頓。 從左至右:巴丁、肖克利和布喇頓。
德國物理學者海因裏希·赫茲於1887年發現,照射紫外線於電極可以幫助產生更多電花。這就是光電效應所產生的現象。包括約瑟夫·湯姆孫、菲利普·萊納德在內的物理學者們,對於光電效應的做了很多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論文對於光電效應的眾多實驗數據給出解釋。愛因斯坦主張,光束是由一羣離散的量子(現稱為光子)組成,而不是連續性波動。假若光子的頻率大於某極限頻率,則該光子擁有足夠能量來使得金屬表面的電子逃逸,產生光電效應。這個重要發現展開了量子物理的大門。
1901年,古列爾莫·馬可尼從英國發射無線電訊號,越過大西洋,傳送至加拿大。5年後,“無線電之父”李·德富雷斯特研究出真空三極管。這重大發明推動電子時代急速向前推進,使得無線電與長途電話科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到了1940、1950年代,固態原件開始在越來越多個場合得到應用,這標記着真空管科技的快速沒落與半導體科技的崛起。1947年,貝爾實驗室威廉·肖克利約翰·巴丁沃爾特·布喇頓工作團隊發明了晶體管。這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凡是電子器具大多都須要用到晶體管。傑克·基爾比於1958年和羅伯特·諾伊斯於1959年分別獨立發明集成電路。現今,大量晶體管二極管電阻器、電容器等電子原件都可以被裝配在單獨的集成電路里。

術語解釋

  • 電子(electron):在原子中,圍繞在原子核外面帶負電荷的粒子稱為電子。
  • 電路(electrics circuit):由電源、用電器、導線等連接組成的電流通道,分為閉合電路和開合電路。不經負載的閉合電路被稱之為短路。電子元器件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有串聯和並聯兩種基本形式。
  • 電壓(voltage)或稱電勢差,是趨使電子流經導線的一種潛能,若把電荷從一點移到另一點必須對電場做功就稱兩點之間存在電壓(電勢差)。
  • 電流:是電荷的移動,通常以安培(Ampere)為度量單位。任何移動中的帶電粒子都可以形成電流。
  • 電荷(electric charge)是電子負荷的量,電場之源。當正電荷發生淨移動時,在其移動方向上即構成電流。
  • 電阻(electric resistance):限制電路中電流的量,亦稱為電流的阻力。
  • 阻抗(impedance):交流電路中對電流限制能力(以同電阻用於直流電路非常相似的方式)的一種度量。定義為電壓除以電流
  • 電功率(electric Power):定義為單位時間內所作之功。因導線不積存電荷,故在一閉合電路中有多少電荷通過電池必有相同量之電荷通過電阻。
  • 電場(electric field):正或負電荷周圍產生電作用的區域,電場方向由高電勢指向低電勢。
  • 電容(capacitance):加電壓至金屬平行板上,電荷會分佈於其上,而其所表現的比例常數值,也是存儲電荷能力的度量。
  • 電感(inductance):線圈由變化磁場對另一個線圈(互感,M)或自身(自感,L)產生電壓能力的度量
  • 電源(power supply):乾電池與家用的110V/220V交流電源是常見的電壓源。
  • 電壓源:可以維持定值大小的電壓且不受負載變動的影響的來源。
  • 電流源:可以維持定值大小的電流且不受負載變動的影響的來源。
  • 充電(electrify):給蓄電池等設備補充電量的過程。
  • 變壓/整流(rectification/commutation):把交流電(不斷改變方向的電流)變為直流電,只允許電流朝一個方向流動。電燈和電機使用交流電,但大多數電子設備需用直流電。
  • 導體(conductor):能夠讓電流通過的材料。
  • 接地(ground connection; grounding; earthing)
  • 電擊(electric shock):經由導體接觸到某程度的電壓源,人體只要1mA就會有觸電之感覺,5mA以上就會有肌肉痙攣現象,在嚴格控制下可作為醫療使用,但未受控制下將會造成生命危險。

物理量

與電有關的物理量
單位
符號
物理量
A
=q/t
V
=W/A
Ω
=V/A
F
=Q/U
H
無固定表達式
S
=Ω^(-1)
C
=A·s
歐姆·米
Ω·m
ρ
西門子/每米
S/m
無固定表達式
法拉/每米
F/m
ε
反法拉
F
電彈性
=F
VA
交流電功率,視在功率
無固定表達式
無功伏安
var
無功功率,虛功
無固定表達式
W
電功率,有功功率,實功
=J/s
kW·h
=3.6 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