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向電泳

鎖定
雙向電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是等電聚焦電泳SDS-PAGE的組合,即先進行等電聚焦電泳(按照pH分離),然後再進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經染色得到的電泳圖是個二維分佈蛋白質圖。蛋白質組研究的發展以雙向電泳技術作為核心。雙向電泳由O’Farrell’s於1975年首次建立併成功地分離約1 000個E.coli蛋白,並表明蛋白質譜不是穩定的,而是隨環境而變化。雙向電泳原理簡明,第一項進行等電聚焦,蛋白質沿pH梯度分離,至各自的等電點;隨後,再沿垂直的方向進行分子量的分離。
中文名
雙向電泳
外文名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
組    成
等電聚焦電泳和SDS-PAGE的組合
研究方向
蛋白質組研究
創建者
O’Farrell’s
創建時間
1975

雙向電泳原理

雙向電泳 雙向電泳 [2]
蛋白質首先在薄條凝膠中通過等電聚焦分離。然後將凝膠水平放置在第二個平板狀凝膠上,通過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蛋白質。水平分離反映了pI的差異;垂直分離反映了分子量的差異。因此,原始的蛋白質組成在兩個維度上擴散。使用雙向電泳技術可以分解數千種細胞蛋白質。可以從凝膠中切取出單個蛋白質點,並通過質譜進行鑑定。 [2] 

雙向電泳研究方向

雙向電泳 雙向電泳
隨着技術的飛速發展,已能分離出10 000個斑點(spot)。 當雙向電泳斑點的全面分析成為現實的時候,蛋白質組的分析變得可行。
樣品製備(sample prepareation)和溶解同樣事關2-DE的成效,目標是儘可能擴大其溶解度和解聚,以提高分辨率。用化學法和機械裂解法破碎以儘可能溶解和解聚蛋白,兩者聯合有協同作用。對IEF(isoelectric focusing)樣品的預處理涉及溶解、變性和還原來完全破壞蛋白間的相互作用,併除去如核酸等非蛋白物質。理想的狀態是人們應一步完成蛋白的完全處理。而離液劑2 mol/L硫脲表面活性劑4%CHAPS的混合液促使疏水蛋白從IPG(immobilized pH gradients)膠上的轉換。三丁基膦(Tributyl phosphine,TBP)取代β-巰基乙醇或DTT完全溶解鏈間或鏈內的二硫鍵,增強了蛋白的溶解度,並導致轉至第二向的增加。兩者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增加蛋白的溶解度,作為互補試劑會更有效。在保持樣品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可利用超離和核酸內切酶去除核酸(DNA)。除此之外,機械力被用來對蛋白分子解聚,如超聲破碎等。另外,添加PMSF蛋白酶抑制劑,可保持蛋白完整性。由於商品化的IPG膠條是乾燥脱水的,可在其水化的過程中加樣,覆蓋整個IPG膠,避免在樣品杯中的沉澱所致的樣品丟失。此外,低丰度蛋白(low abundance protein)在細胞內可能具有重要的調節功能,代表蛋白質組研究的“冰山之尖”,故分離低丰度蛋白是一種挑戰。亞細胞分級和蛋白質預分級、提高加樣量(已達到1~15 mg級的標準)、應用敏感性檢測,可以提高其敏感性。如一種多肽免疫2-DE印跡(MI-2DE)是利用幾種單克隆抗體技術來分析和檢測。提高組蛋白核糖體蛋白等鹼性蛋白(basic proteins)的分離是另一難點。由於鹼性pH範圍內凝膠基質的不穩定及逆向電滲流(EOF)的產生,對PI(等電點)超過10的鹼性蛋白,通過產生?0~10%?的山梨醇梯度和16%的異丙醇可減少之。亦可用雙甲基丙烯酰胺來增加基質的穩定性。

雙向電泳挑戰

2-DE面臨的挑戰是高分辨率和重複性。高分辨率確保蛋白最大程度的分離,高重複性允許進行凝膠間配比(match)。對2-DE而言,有3種方法分離蛋白:(1)ISO-DALT(isoelectric focus)以O’Farrell’s技術為基礎。第一向應用載體兩性電解質(carrier ampholyte,CA),在管膠內建立pH梯度。隨着聚焦時間的延長,pH梯度不穩,易產生陽極漂移。(2) NEPHGE(non-equilibrium pH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用於分離鹼性蛋白(pH>7.0)。如果聚焦達到平衡狀態,鹼性蛋白會離開凝膠基質而丟失。因此,在等電區域的遷移須在平衡狀態之前完成,但很難控制。(3)IPG-DALT發展於80年代早期。由於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的出現解決了pH梯度不穩的問題。IPG通過immobiline共價偶聯於丙烯酰胺產生固定的pH梯度,克服了IEF的缺點,從而達到高度的重複性。可以精確製作線性、漸進性S型曲線,範圍或寬或窄的pH梯度。新的酸性pH 3~5或鹼性pH 6~11的IPG凝膠梯度聯合商品化的pH 4~7的梯度可對蛋白質形成蛋白質組重疊羣(proteomic contigs)從而有效分離。

雙向電泳斑點檢測

分離後的斑點檢測(spot detection)亦很重要。所採用的檢測策略和分離後所採用的方法的相互作用是很重要的。此外,還需考慮反應的線性、飽和閾/動態範圍敏感性、對細胞蛋白羣的全體定量分析的適應性、可行性。沒有一種蛋白染色覆蓋廣泛的濃度和PI及分離後分析技術。銀染已成為一種檢測2-DE的流行方法,可檢測少到2~5ng的蛋白,因此較考馬斯亮藍R-250敏感。多數糖蛋白不能被考馬斯亮藍染色,一些有機染料不適於PVDF膜。放射性標記不依賴其代謝的活性,並僅適於對合成的蛋白質檢測。另有一種改良的2-DE(差異凝膠電泳),即應用兩種不同的染料熒光標記兩個樣品,使在同一凝膠上電泳後的凝膠圖象為兩個,避免了幾種2-DE的比較,可在納克級進行檢測。
較早期相比,2-DE有兩個主要的進步:首先,極高的重複性使有機體的參考圖譜,可通過Internet獲得,來比較不同組織類型、不同狀態的基因表達;其次,高加樣量使得2-DE成為一項真正的製備型技術。

雙向電泳常見問題

重泡脹後的膠可以不用轉移到另一個電泳槽,直接跑 2D 的一向嗎?
一般情況下是可以的。但當上樣量特別大時,可能會有一部分蛋白質沒有被膠條吸收,這樣跑完 1D 和 2D 膠後,會有很多橫向條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在重泡脹後,將膠條轉移到另外一個電泳漕中進行電泳。
為什麼我在等電聚焦前加的礦物油在聚焦後會減少,暴露出了膠條的背面?
通常情況下,等點聚焦中體系內除了蛋白質還會存在少量帶電小分子,當這些帶電小分子在電場中向兩極運動時,會帶動膠條中的分子運動,水分子運動會帶動附近的覆蓋油移動,當樣品質量不高,帶電小分子較多時,會導致覆蓋油移動嚴重溢出膠條槽,此時,通常會伴隨膠條的酸性端膠條厚度增加。當發生覆蓋油溢出或膠條暴露時,應及時補加覆蓋油。為了防止這個現象的發生,應從樣品製備時嚴格控制樣品質量,儘量減少帶電小分子如鹽離子的含量。同時可以在相鄰的空電泳槽裏,也加入適量(80 %滿)的覆蓋油。
跑第一向時,為什麼要設定一個電流的最大值電壓(50 μ A/ 膠)?
電流的平方和功率成正比。電流增大,功率增大,放出的熱量也隨之增大,就會導致膠條的温度增加。當温度超過 30 攝氏度時,緩衝液裏的尿素就容易解離,產生一些極性分子,修飾蛋白,從而對等電聚焦產生影響。
跑第一向時,為什麼剛開始的電壓比較低,而後逐漸增高?
剛開始時,體系內的帶電小分子比較多(比如無機鹽雙極性分子)。所以在這個階段,電流主要是由這些小分子的移動所產生的。由於這些分子質量小,移動他們不需要很高的電壓。當這些小分子移動到他們的目的地時(無機鹽移動到極性相反的電極;兩性分子移動到對應的 pH 條帶),體系內的蛋白質才開始肩負起運載電流的任務,逐漸向所對應的 pH 區域移動,而蛋白質運動需要較高的電壓。
跑第一向時,為什麼會產生一條藍色的條帶,並逐漸向酸性端移動?
藍色條帶是緩衝液痕量溴酚藍被聚焦所產生的。溴酚藍也是 pH 指示劑,當它移動到酸性區時(pH4),顏色會變成黃色。溴酚藍的這個移動過程大體上發生在極性小分子的聚焦之後,蛋白質大分子聚焦之前。
跑第一向時,為什麼電壓總達不到預定值?
當上樣量比較大時或體系內鹽分比較多時,聚焦的電壓有可能達不到所設定的數值。
跑第一向時,在電壓達到預定值後,電流為什麼會降低?
當上樣量比較少時,所有蛋白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移動到所對應的 pH 值區域值,從而變成中性分子。這樣,體系的電阻越來越大,在恆定的電壓下,電流就會越來越小。
跑第一向時,為什麼在兩個電極絲附近有氣泡產生?
等電聚焦完成後,所有的蛋白質都移動到了相應的 pI 值區域,而成為中性分子。這時加在體系上的電壓就開始電解水分子,在陽極產生氧氣,在陰極產生氫氣。
重泡脹緩衝液(rehydration buffer)中的硫脲的作用是什麼,雙極性分子的作用是什麼?
硫脲的作用是增加蛋白質的溶解性,特別是鹼性蛋白的溶解性。雙極性分子的作用也是增加蛋白質的溶解性。當蛋白移動到相應的 pH 值後,就變成了中性分子。而不帶電荷的蛋白質分子容易聚集,從而降低其在隨後的二向膠時的遷移效率,可能會造成豎的脱尾。而硫脲和雙極性小分子則會鑑定中性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防止它們的聚集。
怎樣估計 2D 膠上蛋白質點的分子量和 pI 值?
可以根據膠條的pH範圍和長度估算蛋白質點的pI值,在第二向中加入分子量Marker估算蛋白質點分子量。也可以用體系內已知蛋白來做比對。
為什麼 2D 膠上的蛋白點有橫的和豎的脱尾?
橫的脱尾可能是:(1)一向等電聚焦不完全;(2)某些蛋白質本身的原因(糖蛋白); (3)蛋白的丰度太高。豎的脱尾可能是(1)平衡時碘乙酰胺量不足;(2)跑二向時,蛋白的溶解度不好。
什麼成分會影響 2D 膠的效果?
核酸,鹽,去垢劑等等。
2D 膠的上樣量應該在什麼範圍?
上樣量和樣品有關。樣品內蛋白種類多的上樣量要大些,這樣每個點才有足夠的量被檢測到。一般的全細胞裂解體系,上樣量大概在 100 微克(銀染)到 500 微克(考染)之間。
我的蛋白質濃度很低,應該用什麼方法來濃縮?
蛋白質的濃縮有很多方法。大致有超濾法,沉澱法透析法。超濾比較温和,對蛋白質不會有修飾和改變,蛋白的種類一般不會有丟失。它的缺點是總樣品的量可能會減少(被膜所吸附)。另外超濾對樣品的要求比較高。甘油,去垢劑都會堵塞濾膜,影響超濾的效果。沉澱法比較快速,容易操作,對鹽,甘油,去垢劑的耐受性好。缺點是可能會有部分種類的蛋白沒有被沉澱下來(丟失)。沉澱法中,又以 TCA 法最為普遍使用。使用 TCA 法時,一定要用冷的純丙酮清洗蛋白沉澱兩次,去處殘留的 TCA 和其他沉澱下來的雜質。透析法只使用於量比較大的樣品,量小時,操作困難。透析法可以和超濾法聯用。先把樣品透析到一個比較乾淨的環境(不含鹽,甘油,去垢劑或其它雜質,比如碳酸氨溶液),然後再進行超濾。

雙向電泳操作步驟

第一向等電聚焦
⒈ 從冰箱中取-20℃冷凍保存的水化上樣緩衝液(I)(不含DTT,不含IPG buffer)一小管(1ml/管),置室温溶解。
⒉ 在小管中加入0.01g DTT, 0.5% 對應膠條pH範圍的IPG buffer,充分混勻
⒊ 從小管中取出400微升水化上樣緩衝液,加入100微升樣品(考馬斯亮藍染色需樣品1mg,銀染需300μg),充分混勻。
⒋ 從冰箱中取-20℃冷凍保存的IPG預製膠條,室温中放置10分鐘。
⒌ 沿着聚焦盤或水化盤中槽的邊緣至左而右線性加入樣品。在槽兩端各1cm左右不要加樣,中間的樣品液一定要連貫。注意:不要產生氣泡。否則影響到膠條中蛋白質的分佈。
⒍ 當所有的蛋白質樣品都已經加入到聚焦盤或水化盤中後,用鑷子輕輕的去除預製IPG膠條上的保護層
⒎ 分清膠條的正負極,輕輕地將IPG膠條膠面朝下置於聚焦盤或水化盤中樣品溶液上,使得膠條的正極(標有+)對應於聚焦盤的正極。確保膠條與電極緊密接觸。不要使樣品溶液弄到膠條背面的塑料支撐膜上,因為這些溶液不會被膠條吸收。同樣還要注意不使膠條下面的溶液產生氣泡。如果已經產生氣泡,用鑷子輕輕地提起膠條的一端,上下移動膠條,直到氣泡被趕到膠條以外。
⒏ 在每根膠條上覆蓋1-3ml礦物油,防止膠條水化過程中液體的蒸發。需緩慢的加入礦物油,沿着膠條,使礦物油一滴一滴慢慢加在塑料支撐膜上。
⒐ 對好正、負極,蓋上蓋子。設置等電聚焦程序。
⒑聚焦結束的膠條。立即進行平衡、第二向SDS-PAGE電泳,否則將膠條置於樣品水化盤中,-20℃冰箱保存。
第二向SDS-PAGE電泳
⒈ 裝配灌膠模具,配製10%的丙烯酰胺凝膠兩塊。配200ml凝膠溶液,每塊凝膠50ml,將溶液沿灌膠模具背面槽道倒入,直至溶液到距離玻璃板1cm停止,用75%乙醇或水飽和正丁醇封面,保持膠面平整。聚合30分鐘後,凝膠與上方液體分層,表明凝膠已基本聚合,建議聚合3-5h使凝膠完全聚合。
⒉ 待凝膠凝固後,倒去分離膠表面的MilliQ水、乙醇或水飽和正丁醇,用MilliQ水沖洗。
⒊ 從-20℃冰箱中取出的膠條,先於室温放置10分鐘,使其恢復至室温。
⒋ 配製膠條平衡緩衝液I(含DTT)。
5.在桌上先放置乾的厚濾紙,聚焦好的膠條膠面朝上放在乾的厚濾紙上。將另一份厚濾紙用MilliQ水浸濕,擠去多餘水分,然後直接置於膠條上,輕輕吸乾膠條上的礦物油及多餘樣品。這可以減少凝膠染色時出現的縱條紋。
⒍ 將膠條轉移至平衡管或溶脹盤中,每個槽一根膠條,在有膠條的槽中加入5-10ml膠條平衡緩衝液I。將平衡管或溶脹盤放在水平搖牀上緩慢搖晃15分鐘。
⒎ 配製膠條平衡緩衝液Ⅱ(含碘乙酰胺)。
⒏ 第一次平衡結束後,徹底倒掉或吸掉樣品水化盤中的膠條平衡緩衝液I。並用濾紙吸取多餘的平衡液(將膠條豎在濾紙上,以免損失蛋白或損壞凝膠表面)。再加入膠條平衡緩衝液Ⅱ,繼續在水平搖牀上緩慢搖晃15分鐘。
⒐ 用濾紙吸去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膠上方玻璃板間多餘的液體。將處理好的第二向凝膠放在桌面上,長玻璃板在下,短玻璃板朝上,凝膠的頂部對着自己。
⒑將低熔點瓊脂糖封膠液進行加熱溶解。
⒒將10×電泳緩衝液,用量筒稀釋10倍,成1×電泳緩衝液。趕去緩衝液表面的氣泡。
⒓第二次平衡結束後,徹底倒掉或吸掉樣品水化盤中的膠條平衡緩衝液Ⅱ。並用濾紙吸取多餘的平衡液(將膠條豎在濾紙上,以免損失蛋白或損壞凝膠表面)。
⒔將IPG膠條從樣品水化盤中移出,用鑷子夾住膠條的一端使膠面完全浸沒在1×電泳緩衝液中。然後將膠條膠面朝上放在凝膠的長玻璃板上。其餘膠條同樣操作。
⒕將放有膠條的SDS-PAGE凝膠轉移到灌膠架上,短玻璃板一面對着自己。在凝膠的上方加入低熔點瓊脂糖封膠液。
⒖用鑷子、壓舌板或是平頭的針頭,輕輕地將膠條向下推,使之與聚丙烯酰胺凝膠膠面完全接觸。注意不要在膠條下方產生任何氣泡。在用鑷子、壓舌板或平頭針頭推膠條時,要注意是推動凝膠背面的支撐膜,不要碰到膠面。
⒗放置5分鐘,使低熔點瓊脂糖封膠液徹底凝固。
⒘在低熔點瓊脂糖封膠液完全凝固後。將凝膠轉移至電泳槽中。
⒙在電泳槽加入電泳緩衝液後,接通電源,起始時用的低功率(1W/gel/18-24cm)或低電壓,待樣品在完全走出IPG膠條,濃縮成一條線後,再加大電流(或電壓)(13-15W/gel/18-24cm),待溴酚藍指示劑達到底部邊緣時即可停止電泳。
⒚電泳結束後,輕輕撬開兩層玻璃,取出凝膠,並切角以作記號(戴手套,防止污染膠面)。
⒛進行染色。

雙向電泳送樣要求

1、 樣品新鮮。
説明:組織樣本及細胞採樣後應立即放入液氮中速凍或加入樣品穩定劑運輸過程中血液、血清樣品4℃保存,其它樣品-20℃保存,不超過48小時(若外地郵寄,除血液、血清及細胞外請用乾冰)。
2、 樣品蛋白的總量不少於1mg。
説明:組織樣本每份約250-500mg;
細胞樣品每份106—107細胞數(一塊膠);
血液、血清等樣品大於5mL,且不能溶血;
蛋白提取物要求蛋白濃度大於5mg/mL,總量不少於1mg,且均勻無沉澱,樣品中無鹽成分;
植物或真菌樣品量濕重不少於2g;
富含雜質或蛋白質含量低的樣品量濕重不少於3g [1] 
參考資料
  • 1.    蛋白質雙向凝膠電泳  .蛋白質雙向凝膠電泳[引用日期2013-09-19]
  • 2.    David L. Nelson & Michael M. Cox.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SEVENTH EDITION.: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