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隔物灸

鎖定
臨牀應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比較典型的有“煉臍”或者“蒸臍”。相傳為史前彭祖所發明。古代的隔物灸系是將純天然名貴中藥材研末,置於肚臍或者相關穴位上,四周以麪粉團圍住,以防泄氣,將穿有小孔的樹皮或者生薑片置於其上,再將棗核大小的艾柱9-12壯置於槐樹皮或者生薑片上,點燃施灸。一般需要數百甚至上千壯,耗時3-6小時。作為強壯保健,抗衰老之用,必須常年温灸,持之以恆,故稱為“煉臍”或者“蒸臍”。相傳發明“煉臍”的彭祖和進一步發展“蒸臍”的孫思邈,均超百歲,度天年乃去。孫思邈的《千金翼方》是在其百歲以後才完成的,思路敏捷,老而不衰,由此可見一斑。
中文名
隔物灸
外文名
sandwiched moxibustion
別    名
煉臍
蒸臍
用    途
調節內分泌、消化呼吸、尿與生殖
作    用
養筋榮脈、逐寒祛濕、行氣活血
主    治
骨關節疾病,特別是頸、腰椎病
產    品
灸熱療貼、灸暖宮貼、外灸熱貼
來    源
醫學入門

隔物灸功能介紹

古法隔物灸 古法隔物灸
醫學入門》指出: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漢代張仲景傷寒論》更明確提出了“陽證宜針、陰證宜灸”的治療規律。而且都是一些陽不勝陰,病勢危殆之疾,急施灸法,以冀陽復。均説明灸法在治療上有獨到之處。作用機理:隔物灸臨牀運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現代科學實驗證實:隔物灸對人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環、泌尿與生殖等系統的功能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但是,由於傳統灸法的艾燻火燎,温度無法控制,操作繁瑣,耗時費力等種種弊端,使其臨牀地位日浙丟失。 發明人對傳統灸法進行了三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其首創的“肝病中華三環療法”中首先以天灸發泡法代替了傳統的艾灸法,接着發明了隔物灸等專列產品,使灸法成為醫務人員以及普通老百姓都能規範使用的簡便、高效的醫療手段。 隔物灸使用時只需打開密封袋,輕輕抖動數次,撕去兩邊膠帖保護紙,或將隔物灸放入帶鬆緊的固定袋內,隔物灸工作面,對準相關穴位或阿是穴(疼痛部位)即可。使用30分鐘後,温度可達50℃-60℃,在此温度範圍可持續恆温達8小時以上,相對於傳統温灸500壯的灸量。 臨牀驗證:隔物灸對骨關節疾病,特別是頸、腰椎病的治療效果最為明顯。其有養筋榮脈、逐寒祛濕、行氣活血的作用,可以温經通絡、活血化淤、消症散結,能明顯緩解頸、腰椎酸脹疼痛,頭痛頭暈及肢體關節痠痛、強迫體位等症侯羣。常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總有效率達96.2%。
用途:
對人體的風濕骨病、神經、內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環、泌尿與生殖等系統的功能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隔物灸通過對穴位的持續温灸,疏通。
作用機理:
隔物灸通過對穴位的持續温灸,疏通痹阻的經絡氣血,振奮低下或者衰退的功能。平衡失調的陰陽,使人體消除病痛,祛風散寒、消炎止痛、舒經活絡、活血利竅、恢復健康,延緩衰老
隔物灸適應症:
骨質增生、頸椎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頸腰椎疼痛、肌肉酸脹、腰肌勞損、肩周炎、痛經、軟組織挫傷疼痛。
功能減退、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
特性與功效:
本產品根據傳統中醫灸療原理設計、製作而成,採用現代化發熱技術替代傳統艾柱燃燒產熱方法。具有傳統温灸功效。
適用範圍:
作用於人體相應穴位,能舒經通絡,調理氣血,提高人體免疫力。
用法:
打開包裝袋,取出隔物灸後撕去兩邊膠貼保護紙,將隔物灸貼在人體相關穴位上即可。對膠貼過敏者,可將隔物灸正面對準穴位,反貼在緊身衣上即可。

隔物灸產品

隔物灸灸熱療貼

灸熱貼 灸熱貼
1、結構組成由發熱體(鐵粉、活性炭、鹽等)、隔鹽聚熱層、磁片、遠紅外層、固定層、離型紙組成。按照傳統醫學隔物灸法的原理,採用現代技術製作而成。
2、性能及適用範圍
具有驅風散寒、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的等作用;適用於肩周炎頸椎病、風濕關節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跌打損傷、網球肘扭傷等引起的關節痠痛、腫脹、麻木及老年性關節病肌肉損傷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隔物灸灸暖宮貼

1、結構組成由發熱體(鐵粉、活性炭、鹽等)、隔鹽聚熱層、遠紅外層、固定層、離型紙組成。按照傳統醫學隔物灸法的原理,採用現代技術製作而成。
2、性能及適用範圍
具有暖宮散寒活血祛瘀、調經止痛的作用。用於分娩、流產後子宮的康復保健;用於婦女痛經、月經不調,及肢冷畏寒等症的輔助治療。

隔物灸外灸熱貼

1、由含有遠紅外陶瓷粉的敷膜無紡布、壓敏膠發熱袋硅油紙組成
2、功效及適用範圍
用於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炎
軟組織損傷(非急性期)的輔助治療

隔物灸藥品介紹

1.結構性能:由敷膜無紡布、壓敏膠貼、發熱袋與硅油紙組成。
2.適用範圍:適用於肩周炎引起的肩、腰等部位的疼痛、腫脹。適用於腰肌勞損引起的肩、腰等部位的疼痛、腫脹。適用於產婦暖宮。適用於勁椎病的輔助治療。適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的輔助治療。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非急性期)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