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元康

(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大臣)

鎖定
陳元康(507年—549年9月15日),字長猷,冀州廣宗(今河北威縣)人。北魏東魏大臣,鎮南將軍陳終德之子,高歡家族的重要幕僚。 [15] 
陳元康頗涉文史,機敏有幹用。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參加尚書令李崇的北伐軍隊,以軍功賜爵臨清縣男。普泰年間,擔任主書,進封威烈將軍。東魏天平二年(535年),升遷司徒府記室參軍,瀛州開府司馬,加封輔國將軍。後因高歡的主薄孫搴醉死,陳元康得以受高季式推薦,出任大丞相功曹,大行台都官郎,掌管國家機要。邙山之戰時,東魏大勝,陳元康力主追擊宇文泰,卻沒有被高歡採納,高歡從而錯失了擊潰西魏的大好時機。陳元康因軍功封安平縣子,食邑三百户,不久之後封平南將軍、通直常侍,轉大行台郎中,徙為右丞。高歡死後,高澄主持朝政,進封陳元康為散騎常侍中軍將軍,封昌國縣公,食邑一千户。侯景叛亂,陳元康推薦慕容紹宗率軍平叛。 [15] 
武定七年八月初八(549年9月15日),高澄召集陳元康等重要幕僚討論禪讓之事,卻突然被蘭京行刺。陳元康為保護高澄身負重傷,當晚逝世,時年四十三歲。武定八年(550年),朝廷追贈陳元康為使持節、都督冀、定、瀛、殷、滄五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冀州刺史,諡號“文穆”。 [15] 
全    名
陳元康
長猷
諡    號
文穆
所處時代
南北朝(北魏東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冀州廣宗(今河北威縣)
出生日期
507年
逝世日期
549年9月15日(東魏武定七年八月初八)
逝世地
鄴城東柏堂
主要成就
修起居注,掌管國家機密,推薦慕容紹宗平定侯景叛亂
最高官職
中軍將軍
爵    位
臨清縣男→安平縣子→昌國縣公

陳元康人物生平

陳元康早年經歷

陳元康,字長猷,冀州廣宗(今河北威縣)人氏,他的父親是鎮南將軍陳終德。陳元康廣泛涉獵文史,機警敏捷有才幹。正光五年(524年),陳元康跟隨尚書令李崇北伐立了軍功,被賜予臨清縣男的爵位。普泰年間,陳元康成為主書,加封威烈將軍。天平元年(534年),陳元康撰修起居注。天平二年(535年),陳元康升遷司徒府記室參軍,受到府公高昂信任。後來,陳元康成為瀛州開府司馬,加封輔國將軍。陳元康做官期間一直都很稱職。 [1] 

陳元康受到重用

司馬子如高季式高歡的主簿孫搴叫過來陪自己喝酒,結果害得孫搴飲酒過量而死,所以司馬子如又向高歡舉薦中書郎魏收成為新的主簿。某天,高歡對高季式説:“我的前任主簿孫搴,他飲酒過量去世了。但現任主簿魏收寫出來的那些東西,我是越看越不滿意。所以你能不能給我推薦一個比較嚴謹縝密的人呢?”高季式向高歡推薦了陳元康,並説道:“陳元康能在黑暗的晚上寫文書,而且寫的特別快。”高歡把陳元康召過來一見,果然十分滿意,當場授予他大丞相功曹一職,不僅允許他掌管國家機密,又讓他做了大行台都官郎。對於當時的國家軍務,陳元康瞭如指掌,問無不知。高歡臨出發的時候,留下陳元康在自己身後,高歡在馬背上念出九十多條號令,陳元康掰着手指一條一條地數,竟然能夠全部背下來。陳元康與趙彥深同掌國家機密,被當時之人稱為“陳、趙”。雖然當時陳元康官位高於趙彥深,但陳元康的性格卻十分柔和謹慎。高歡越來越喜歡陳元康,説道:“陳元康這種人,世間少有,如今卻讓我得到了,這一定是上天賜予我的!” [2]  [3] 
對於高仲密謀叛一事,高歡知道這都是因為崔暹的緣故,所以高歡想殺掉崔暹。高歡的世子高澄把崔暹藏起來之後,替崔暹去向高歡求情。高歡説:“看在你的面子上,我饒他一命,但我一定要狠揍他一頓。”於是高澄放出了崔暹。高澄對陳元康説:“若是讓崔暹捱了打,我就再也不和你見面了。”等到崔暹見到高歡,脱下衣服準備接受懲罰之時,陳元康快步走了進來,他一邊走上台階一邊對高歡説:“大王以後要把天下託付給世子,難道您連一個崔暹都不能原諒嗎?”於是高歡聽從了陳元康的建議,寬免了崔暹。高澄入朝輔政之時,崔暹、崔季舒崔昂等人一起被任用,張亮、張徽纂等人也得到了高歡的禮遇,但他們的職位都在陳元康之下。當時的人們説:“三崔二張,不如一個陳元康。” [4] 

陳元康獻策高歡

陳元康跟隨高歡參與邙山之戰。高歡在邙山打敗了宇文泰之後,與諸位將領召開會議。當時大家都認為,在野外沒有青草,而且他們的士兵和馬匹疲憊不堪,所以不能乘勝追擊宇文泰。陳元康卻説:“兩軍交戰已經很久了,如今我們大獲全勝,這便是上天的意思,時不可失,所以我們應該乘勝追擊宇文泰。”高歡説:“如果碰上了宇文泰的伏兵,我該怎麼辦?”陳元康説:“前些日子大王從沙苑還軍的時候,宇文泰都沒有設埋伏,如今他都潰敗到了這等地步,哪裏還能制定出周密計劃?假若您放棄這次勝利,而不去追擊宇文泰,他日宇文泰一定會成為您的心腹大患。”但高歡竟然沒有聽從這項提議。陳元康以功封安平縣子,食邑三百户,不久之後封平南將軍、通直常侍,轉大行台郎中,徙為右丞。直到高歡病重時,才對高澄説:“當初邙山之戰,都是因為我沒有采納陳元康的建議,才給你留下了宇文泰這個巨大的禍患,這是我最大的遺憾,我死不瞑目。” [5] 

陳元康追隨高澄

武定五年正月初八(547年2月13日),高歡去世,一開始是秘不發喪,只有陳元康一個人知道。高歡死後,高澄開始主持朝政。陳元康得高澄的恩寵,所以被拜為散騎常侍中軍將軍,封昌國縣公,食邑一千户。等到侯景反叛時,高澄被諸位將領逼迫,所以高澄想要殺崔暹向諸位將領謝罪。高澄先偷偷地將這個打算告訴了陳元康。陳元康進諫説:“如今四海未平,但綱紀已經確定了。如果您僅僅因為想贏得幾個將領的歡心而枉殺無辜,損害刑典,這難道不是辜負天神,那麼您以後又該怎樣安定百姓呢?以前漢景帝就犯下了殺晁錯的教訓,希望您牢牢記住此事。”因為陳元康的這番話,高澄才沒有殺了崔暹。 [6] 
高嶽討伐侯景沒有獲勝,高澄想派潘相樂作他的助手。陳元康説:“潘相樂不善於隨機應變,不如讓慕容紹宗去。再説了,先王有命,能夠與侯景抗衡的人,只有慕容紹宗。只要您真心誠意地對待慕容紹宗,那麼侯景就不足為懼。”這時慕容紹宗還在很遠的地方,高澄想召見他,卻又擔心他一時驚疑而心生叛意。陳元康説:“慕容紹宗知道我特別受您的恩寵,所以他最近還派人給我送來金錢,以此來表示對朝廷的誠意。我當時想讓他安下心來,所以接受了他的金錢,還認真地給他寫了回信,我可以保證他不會生出異心。”於是高澄拜慕容紹宗為將領,慕容紹宗很快就打敗了侯景。高澄因此事而獎賞給陳元康五十斤黃金。 [7] 
西魏將領王思政入據潁城後,高澄派出多位東魏將領去攻打他,卻都沒有成功。陳元康向高澄獻計説:“您現在輔佐朝政還沒有立下大功,雖然您打敗了侯景,但侯景不是外賊。如今潁城將要被攻破,希望您可以藉此機會,親自一舉攻下此城。這樣做足以給您立威奠定事業了。”高澄命令陳元康騎上驛站的馬去考察潁城的情況。陳元康回來之後報告説:“這個城池肯定可以攻下來。”於是高澄親自領兵攻打潁城,到了那裏後,很快取得了勝利。高澄因此賞給陳元康黃金百鋌。 [8] 
當初,東魏朝廷授給高澄相國、齊王之位,高澄多次推辭不接受。隨後,高澄召集諸位將領以及陳元康秘密商議此事,將領們都勸高澄接受職位,但陳元康卻不同意,他還對魏收説:“這些人説的話會讓大王犯錯誤。我早就跟大王説過,若他接受了朝廷任命的官職,擁有了設置百官的權力,我或許有幸獲得黃門侍郎之職。但當前形勢卻不允許他這樣做。”崔暹趁機離間陳元康與高澄的關係,還推薦陸元規為大行台郎,想分走陳元康的權力。由於陳元康本人也比較貪財,還收取賄賂,所以高澄逐漸開始反感他了,陳元康開始害怕起來。高澄想讓陳元康去做中書令,用閒職來打發安置他,但是此事沒有來得及施行。 [9] 

陳元康護主而死

武定七年八月初八(549年9月15日),高澄正在準備接受禪讓之禮,所以陳元康與楊愔、崔季舒都坐在高澄的身邊開會。當初,高澄抓獲了南朝徐州刺史蘭欽之子蘭京,還讓他給自己做廚師。蘭欽想給蘭京贖身,高澄不同意。蘭京多次向高澄申請離開,反被高澄杖打了一頓。高澄對蘭京説:“再提此事,我就殺了你!”這一天,蘭京進屋給高澄他們送吃食。高澄讓他退下,然後對眾人説道:“我昨晚夢見這個奴才用刀砍我,我一定要殺了他。”卻不料,還未走遠的蘭京聽到了高澄這句話,於是蘭京把刀放在盤子下面,假裝又要給高澄送吃食。高澄生氣地問:“我沒讓你送吃的,你進來幹什麼?”蘭京抽出刀對着高澄砍了過去:“過來殺你的!”高澄剛逃跑了沒幾步,就不小心崴了腳,只能藏到牀底下。蘭京和他的同夥搬開牀,亂刀砍死了高澄。當時,楊愔一見到刺客出現就狼狽地跑了,還跑掉了一隻靴子,崔季舒也跑進廁所裏躲了起來,只有陳元康一邊用身體護住高澄,一邊試圖搶下蘭京手中的刀,結果被蘭京砍成重傷,腸子都流出來了。庫直王紘、紇奚舍樂聽到動靜後衝過來和蘭京等人搏鬥,紇奚舍樂當場被砍死。高澄之弟太原公高洋在城東雙堂聽聞了高澄遇刺身亡的消息,站出來主持大局,他鎮定地指揮手下去攻打蘭京等人,在東柏堂殺了蘭京等人後,又將他們碎屍。隨後,高洋慢慢地從東柏堂走出,平靜地對旁人説:“奴才造反了而已,高澄只是受了點傷,沒什麼大礙。”高洋決定暫時秘不發喪。 [10] 
重傷的陳元康給母親手寫了一封遺書,向祖琫口頭交代了一些事項後,當晚就去世了,時年四十三歲。高洋將陳元康暫時安葬在東柏堂中,然後對外宣稱讓他去出使南方,還假裝擢升他為中書令。武定八年(550年),朝廷追贈陳元康為使持節,都督冀、定、瀛、殷、滄五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冀州刺史,追封武邑縣一千户,他生前所封的官職也全部保留,諡號“文穆”。 [11-12] 

陳元康主要影響

陳元康掌管機密

陳元康不僅能在黑暗中寫文書,而且寫作速度非常快,記憶力過人,他因此而得到高歡的重用,得以參與掌管國家機密。對於國家軍務,陳元康瞭如指掌,問無不知。 [2] 

陳元康邙山獻策

高歡在邙山大敗宇文泰之後,陳元康力勸高歡乘勝追擊,將宇文泰斬草除根。但高歡因懷疑宇文泰是否設下埋伏而心生怯意,主動放棄了追擊,宇文泰得以逃出生天。等到玉壁之戰後,高歡病重,非常後悔當初沒有聽從陳元康的建議,從而給東魏留下了巨大的禍患。 [5] 

陳元康招攬紹宗

侯景反叛後,高澄和陳元康思及高歡生前所言,決定派出慕容紹宗去對付他。但慕容紹宗已被高歡冷遇多年,高澄擔心此時自己有求於他,他反而會當場造反。陳元康卻認為慕容紹宗並沒有反叛的念頭,所以他讓高澄放心地去任用慕容紹宗為將領。很快,慕容紹宗打敗了侯景,陳元康也得到了高澄的重賞。 [7] 

陳元康歷史評價

高歡:
  • 如此人,世間希有,我今得之,乃上天降佐也。
  • 元康用心誠實,必與我兒相抱死。 [16] 
  • 元康以智能才幹,委質霸朝,綢繆帷幄,任寄為重。及難無苟免,忘生殉義,可謂得其地焉。
  • 元康忠勇,舍生存義。 [15] 
元康便辟善理人,而不能平心處物。溺於財利,受納金制,不可勝紀,責負交易,遍於州郡,為清論所譏。 [16] 

陳元康軼事典故

陳元康維護高澄

高歡某次對高澄不滿,不僅親自動手毆打踩踏高澄,還對他破口大罵。有一天,高歡跟陳元康提到了這件事,卻不料陳元康直接跪下,哭着説道:“大王教訓世子的手段也太過分了!”高歡説:“我性格急躁,一生氣就經常這麼對待高澄。”陳元康大哭着説:“您這一次打世子就已經打得很重了,更何況您還經常打他!”高歡聽了之後,自然是不太高興。後來,高歡每次生氣毆打了高澄,就會對旁人説:“千萬別讓陳元康知道,高澄又捱打了。”高歡又説:“陳元康對高澄如此上心,他為人又很真誠,恐怕以後他會和高澄相擁而死。” [13] 

陳元康名節有損

尚書僕射范陽人盧道虔的女兒,是右衞將軍郭瓊兒媳婦。郭瓊犯下死罪,高歡便啓奏朝廷,要將他的兒媳盧氏賜給陳元康為妻,陳元康因此而休掉了原配李氏,對此人們議論紛紛。陳元康平日和善待人,而且擅長察顏觀色,能揣摩人的心思,也向朝廷舉薦了很多人為官。但陳元康不能以平常心看待財物,喜好金錢利益,收取的金錢綢緞不可勝數,所以他也時常受到譏諷。 [14] 

陳元康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陳終德
北魏濟陰內史,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追贈冀州刺史,諡號“貞”。
母親
李氏
追贈廣宗郡君,諡號“貞昭”。
原配
李氏
糟糠之妻,因高歡賜婚而被休棄。
繼室
盧氏
尚書僕射范陽盧道虔之女,原為右衞將軍郭瓊的兒媳。
弟弟
官至大鴻臚
初為鉅鹿太守,後任冀州別駕
兒子
東魏時為給事黃門侍郎。隋朝開皇年間,為尚書郎。大業初年,死在彭城郡贊治的職位上。
表格參考資料 [15-16] 

陳元康史料索引

李百藥《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 [15] 
李延壽《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 [16]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157~162 [17-22] 
參考資料
  • 1.    《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陳元康,字長猷,廣宗人也。父終德,魏濟陰內史,終於鎮南將軍……元康頗涉文史,機敏有幹用。魏正光五年,從尚書令李崇北伐,以軍功賜爵臨清縣男。普泰中,除主書,加威烈將軍。天平元年,修起居注。二年,遷司徒府記室參軍,尤為府公高昂所信。後出為瀛州開府司馬,加輔國將軍。所歷皆為稱職。
  • 2.    《資治通鑑·梁紀十三》:司馬子如、高季式召孫搴劇飲,醉甚而卒。……子如舉中書郎魏收,歡以收為主簿。它日,歡謂季式曰:“卿飲殺我孫主簿,魏收治文書不如我意;司徒嘗稱一人謹密者為誰?”季式以司徒記室廣宗陳元康對,曰:“是能夜中闇書,快吏也。”召之,一見,即授大丞相功曹,掌機密,遷大行台都官郎。時軍國多務,元康問無不知。歡或出,臨行,留元康在後,馬上有所號令九十餘條,元康屈指數之,盡能記憶。與功曹平原趙彥深同知機密,時人謂之陳、趙。而元康勢居趙前,性又柔謹。
  • 3.    《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神武甚親之,曰:“如此人,世間希有,我今得之,乃上天降佐也。”
  • 4.    《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高仲密之叛,神武知其由崔暹,將殺之。文襄匿暹,為之請,神武曰:“我為爾不殺,然須與苦手。”文襄乃出暹而謂元康曰:“暹若得杖,不須見我。”及暹見神武,將解衣受罰。元康趨入,因歷階升曰:“王方以天下付世子,世子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爾,況世間人邪?”乃舍之。文襄入輔,居鄴下,崔暹、崔季舒、崔昂等並被任用,張亮、張徽纂併為神武待遇,然皆出元康下。神武每與元康久語,文襄門外待接之。時人語曰:“三崔二張,不如一康。”
  • 5.    《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從高祖破周文帝於邙山,大會諸將,議進退之策。鹹以為野無青草,人馬疲瘦,不可遠追。元康曰:“兩雄交戰,歲月已久,今得大捷,便是天授,時不可失,必須乘勝追之。”高祖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濟?”元康曰:“王前涉沙苑還軍,彼尚無伏,今奔敗若此,何能遠謀。若舍而不追,必成後患。”高祖竟不從。以功封安平縣子,邑三百户。尋除平南將軍、通直常侍,轉大行台郎中,徙右丞。及高祖疾篤,謂世宗曰:“邙山之戰,不用元康之言,方貽汝患。以此為恨,死不瞑目。”
  • 6.    《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高祖崩,秘不發喪,唯元康知之。世宗嗣事,又見任待。拜散騎常侍、中軍將軍,別封昌國縣公,邑一千户。侯景反,世宗逼於諸將,欲殺崔暹以謝之,密語元康。元康諫曰:“今四海未清,綱紀已定,若以數將在外,苟悦其心,枉殺無辜,虧廢刑典,豈直上負天神,何以下安黎庶?晁錯前事,願公慎之。”世宗乃止。
  • 7.    《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高嶽討侯景未克,世宗欲遣潘相樂副之。元康曰:“相樂緩於機變,不如慕容紹宗,且先王有命,稱其堪敵侯景,公但推赤心於此人,則侯景不足憂也。”是時紹宗在遠,世宗欲召見之,恐其驚叛。元康曰:“紹宗知元康特蒙顧待,新使人來餉金,以致其誠款。元康欲安其意,故受之而厚答其書。保無異也。”世宗乃任紹宗,遂以破景。賞元康金五十斤。
  • 8.    《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王思政入潁城,諸將攻之不能拔,元康進計於世宗曰:“公匡輔朝政,未有殊功,雖敗侯景,本非外賊。今潁城將陷,原公因而乘之,足以取威定業。”世宗令元康馳驛觀之。覆命曰:“必可拔。”世宗於是親征,既至而克,賞元康金百鋌。
  • 9.    《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初,魏朝授世宗相國、齊王,世宗頻讓不受。乃召諸將及元康等密議之,諸將皆勸世宗恭應朝命,元康以為未可。又謂魏收曰:“觀諸人語,專欲誤王。我向已啓王,受朝命,置官僚,元康叨忝或得黃門郎,但時事未可耳。”崔暹因間之,薦陸元規為大行台郎,欲以分元康權也。元康既貪貨賄,世宗內漸嫌之,元康頗亦自懼。又欲用為中書令,以閒地處之,事未施行。
  • 10.    《資治通鑑·梁紀十八》:澄獲徐州刺史蘭欽子京,以為膳奴,欽請贖之,不許;京屢自訴,澄杖之,曰:“更訴,當殺汝!”……辛卯,澄與散騎常侍陳元康、吏部尚書侍中楊愔、黃門侍郎崔季舒屏左右,謀受魏禪,署擬百官。蘭京進食,澄卻之,謂諸人曰:“昨夜夢此奴斫我,當急殺之。”京聞之,置刀盤下,冒言進食。澄怒曰:“我未索食,何為遽來!”京揮刀曰:“來殺汝!”澄自投傷足,入於牀下,賊去牀,弒之。愔狼狽走出,遺一靴;季舒匿於廁中;元康以身蔽澄,與賊爭刀被傷,腸出;庫直王紘冒刃御賊;紇奚舍樂鬥死。時變起倉猝,內外震駭。太原公洋在城東雙堂,聞之,神色不變,指揮部分,入討羣賊,斬而臠之,徐出,言曰:“奴反,大將軍被傷,無大苦也。”洋秘不發喪。
  • 11.    《資治通鑑·梁紀十八》:陳元康手書辭母,口占使功曹參軍祖琫作書陳便宜,至夜而卒,時年四十三;洋殯之第中,詐雲出使,虛除元康中書令。
  • 12.    《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明年,乃詔曰:“元康識超往哲……贈使持節、都督冀定瀛殷滄五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冀州刺史,追封武邑縣一千户,舊封並如故,諡曰文穆。”
  • 13.    《北齊書·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神武嘗怒文襄,親加毆蹋,極口肆罵。以告元康,元康俯伏泣下沾地曰:“王教世子過矣!”神武曰:“我性急,瞋阿惠,常如此。”元康大啼曰:“一度為甚,況常然邪!”神武自是為之懲忿。時或恚撻,輒曰:“勿使元康知。”又謂左右曰:“元康用心誠實,必與我兒相抱死。”
  • 14.    《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左衙將軍郭瓊以罪死,子婦范陽盧道虔女也,沒官。神武啓以賜元康為妻。元康遂棄故妻李氏,識者非之。元康便辟善理人,而不能平心處物。溺於財利,受納金制,不可勝紀,責負交易,遍於州郡,為清論所譏。
  • 15.    《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2]
  • 16.    《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2]
  • 17.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2]
  • 18.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2]
  • 19.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2]
  •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2]
  • 2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2]
  • 22.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