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日期
- 507年
- 逝世日期
- 549年
- 主要成就
- 任大丞相機要、中書令,追贈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冀州刺史
- 諡 號
- 文穆
陳元康人物生平
編輯陳元康為高歡家族的重要幕僚
[1-2]
,頗涉文史,機敏有幹用。北魏正光五年,從尚書令李崇北伐,以軍功賜爵臨清縣男。普泰年間,除主書,加威烈將軍。天平元年,修起居注。二年,遷司徒府記室參軍,尤為府公高昂所信。後出為瀛州開府司馬,加輔國將軍。
[10]
所歷皆為稱職,高祖聞而徵焉。稍被任使,以為相府功曹參軍,內掌機密。
[4]
[11-12]
高歡的丞相主薄孫搴醉死,陳元康受高季式推薦,出任大丞相機要,主管機要。隨即得到高歡的充分信任。
[5]
[13]
邙山之戰,東魏獲勝,陳元康力主追擊,沒有被採納,錯失了擊潰西魏的大好時機。
[6]
高歡死後,侯景叛亂,陳元康推薦慕容紹宗率軍平叛。
[7]
高歡圖謀大業,軍務繁劇,元康承受意旨後,理事又快又好。元康柔順謹慎,通曉時事。高歡有次對世子高澄不滿,當着家裏人的面毆打,還破口大罵,事完後告訴了元康。元康進諫説:“大王教訓世子,自有禮法規定,您應該依照儀刑辦事,而不必動手動腳。”言辭懇切,甚至流了眼淚。從此之後,高祖再也不對世宗非禮了。即使忍無可忍,動了手腳,就要説:“千萬不要讓陳元康知道。”高祖對他敬重畏憚,即可見一斑。高仲密反叛,高祖曉得是因為崔暹的作用,想殺掉暹。世宗隱匿好崔暹後,接着去求情。高祖説:“看在你的面上,我饒他一命,但要狠揍一頓才好。”世宗就放出崔暹,對元康説:“你若讓暹捱打,我就再也不同你見面了。”暹入軍帳,脱下衣服準備接受懲罰。元康快步走了進來,沿着台階邊上邊説:“大王剛要把天下託付給大將軍,難道連一崔暹也不能原諒?”高祖聽從建議寬免了崔暹。
[14-15]
世宗入朝輔政,崔暹、崔季舒、崔昂等同受信任,雖然張亮、張徽纂等得到高祖禮遇,但其職位都在元康之下。時人評論説:“三崔二張,不如一康。”魏尚書僕射范陽盧道虔之女是右衞將軍郭瓊兒子的媳婦,瓊因死罪沒官,高祖啓奏朝廷,請將其兒媳賜給元康為妻,元康便休掉了髮妻李氏,對此人們議論紛紛。元康逢迎諂媚善事人,而且會看臉色、能揣摸心思,舉薦之人很多,但他不能平心待物,喜好財貨,受納錢帛,不可計算,放債交易,遍於州郡,所以受到了清議的諷譏。
[16-17]
高祖在邙山打敗了周文帝,之後大會諸將,討論進退的計劃。各位將領認為野無青草,人馬疲瘦,不能乘勝追擊。元康説:“兩雄交戰,歲月已久,今天大勝,便是天意,時不可失,應該乘勝追擊。”高祖説:“如果碰上了周的伏兵,我怎麼處理?”元康説:“前些日子大王從沙苑撤軍,他們都沒有設伏,今天他們敗到如此地步,哪能制定出周密計劃?假若捨棄而不追擊,一定會成為大王的心腹之患。”高祖始終沒有聽從。以功封安平縣子,食邑三百户。不久除平南將軍、通直常侍,轉大行台郎中,徙為右丞。當高祖病重時,對世宗説:“邙山之戰,沒有采納元康的建議,正好給你留下了禍患,這是我最大的遺憾,因此死也閉不上眼睛。”高祖死,秘不發喪,只有陳元康一個人知道。
[6]
[18]
世宗主事,元康又得恩寵。拜散騎常侍、中軍將軍,別封昌國縣公,食邑一千户。
[19]
侯景反叛,世宗被諸將所逼,想殺崔暹向諸將道歉。世宗偷偷地將其打算告訴了元康。元康進諫説:“如今四海未清,綱紀已定。如果認為幾位大將在外,想贏得他們的歡心,而枉殺無辜,損害刑典,這難道不是上負天神,那麼下邊怎樣安定黎庶呢?晁錯的教訓,希望您牢牢記住。”聽了元康的話,世宗才沒有行動。高嶽討伐侯景沒有獲勝,世宗想派潘相樂作他的助手。元康説:“相樂不善於隨機應變,不如讓慕容紹宗去,再説,先王有命,稱能與侯景抗衡的,只有紹宗,您真心誠意地對待他,那麼侯景之亂就不用放在心上了。”這時紹宗在很遠的地方,世宗想召見他,又擔心他驚疑而生叛意。元康説:“紹宗知道我特受恩寵,派人給我送來金子,表示對霸朝的忠心。元康想讓他安下心來,所以接受了他的金子還認真地給他寫了回信。我可以保證他不會生出異心。”世宗拜紹宗為將,很快打敗了侯景。帝獎賞給元康金五十斤。
[7]
[20]
王思政入據潁城,諸將攻打他,卻沒有成功。元康向世宗獻計説:“您輔佐朝政,還沒有立下大功,雖然打敗了侯景,但侯景不是外賊。如今潁城將要被攻破,希望您藉此機會,一舉下城,便可奠定大的事業了。”世宗命令元康騎驛站的馬火速考察潁城情況。回來報告説:“肯定可以攻下來。”於是世宗親自領兵攻打,一到城下,就取得了勝利。世宗因此賞元康金百鋌。
[21-22]
當初,魏朝授給世宗相國、齊王,世宗極力推辭不受。又召集諸將以及元康密議,將領們都勸世宗接受朝命。元康卻不同意。他對魏收説:“聽人們的話,是想讓大王犯錯誤。我早就啓奏大王,受朝命,置官僚,元康或許有幸得黃門侍郎之職,但當前形勢卻不允許這樣。”崔暹乘機介入,推薦陸元規為大行台郎,想削弱元康的權力。由於元康貪求貨財賄賂,世宗漸漸地嫌棄着他,元康也開始害怕起來。世宗想讓他作中書令,用閒職來處置,但沒來得及施行。
[23-24]
世宗將受魏禪,元康與楊愔、崔季舒都坐在世宗的身邊,計劃對朝士分別品藻,然後進行大規模地升遷除授。世宗家中的蒼頭奴蘭固成掌管廚房膳食,極受寵幸。早些時候,世宗杖打了他幾十下,他是梁朝的人,性情急躁,又依仗着舊恩,因而極為恚憤,與其同事阿改企圖謀害世宗。這時阿改服侍顯祖,常常帶着刀劍侍從左右,説“如果聽到東齋高聲喊叫”,就馬上砍下顯祖的腦袋。這天,正好東宮建成,羣官向魏帝祝賀。賀禮結束,顯祖出東止車門,想到別的地方去,沒有返回來,禍難就開始了。蘭固成乘獻食之機,拿出事先藏在食盤中的刀向世宗刺去。元康以身阻擋,也被刺成重傷,到晚上就嚥了氣,時年四十有三。楊愔倉惶逃出,季舒躲藏在廁所裏,庫真都督紇奚舍樂同賊搏鬥而死。這時沒有公佈世宗的凶訊,所以就將元康殯在宮中,對外説他出使到南方去了,還假意擢升他為中書令。
[25-26]
東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才下詔書説:“元康才識越超往昔的賢人,品行為時代的楷模,可謂千仞莫窺,萬頃難測。參議軍事,統攝霸道,草昧邵陵之謀,翼贊河陽之會,運籌定策,盡心盡力,進忠補過,亡家殉國。掃平賊寇,廓清荊楚,申、甫在西周,子房處劉漢,曠世同規,殊年共美。大業未成,山崩地坼,悼傷既切,宜崇儀典。贈使持節,都督冀、定、瀛、殷、滄五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冀州刺史,追封給武邑縣一千户,舊封全部保存,諡號文穆。賻物一千二百段。大鴻臚卿監護喪事。凶禮所需要支出的錢財物品,一律從國庫開支。”元康的母親李氏,在元康死後,因悲傷過度暴病而亡,朝廷贈其廣宗郡君,諡號貞昭。
[27-28]
陳元康人物評價
編輯李百藥《北齊書》:元康忠勇,舍生存義。
[34]
陳元康親屬成員
編輯陳元康父母
陳元康兄弟
弟:陳諶,官至大鴻臚。
[42-43]
次弟:陳季璩,鉅鹿太守,轉冀州別駕。平秦王歸彥反叛,季璩守節不降,因此被害。贈衞尉卿、趙州刺史。
[44-45]
陳元康配偶
原配:李氏,糟糠之妻,被休棄
陳元康子女
- 參考資料
-
- 1.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陳元康,字長猷,廣宗人也。
- 2.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陳元康,字長猷,廣宗人也。
- 3.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父終德,魏濟陰內史,元康貴,贈度支尚書,諡曰貞。
- 4.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元康頗涉文史,機敏有幹用。魏正光中,從李崇北伐,以軍功賜爵臨清男。普泰中,除主書,累遷司徒高昂記室。
- 5.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初,司馬子如、高季式與孫搴劇飲,搴醉死,神武命求好替,子如舉魏收。他日,神武謂季式曰:"卿飲殺我孫主簿,魏收作文書,都不稱我意。司徒嘗道一人謹密,是誰?"委式以元康對,曰:"是能夜暗書快吏也。"召之,一見便授大丞相功曹,內掌機密。
- 6.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從神武於芒山,將戰,遺失陣圖,元康冒險求得之。西師既敗,神武會諸將,議進取策。或以為人馬疲瘦,不可遠追。元康曰:"兩雄交爭,歲月已久,今得大捷,便是天授,時不可失,必須乘勝追之。"神武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濟?"元康曰:"前沙苑還軍,彼尚無伏,今者奔敗,何能遠謀?舍之必成後患。"神武不從。累遷大行台左丞。及神武疾篤,謂文襄曰:"芒山之戰,不用元康言,方貽汝患,以此為恨,死不瞑目。事皆當與元康定也。"
- 7.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侯景反,文襄逼於諸將,欲殺崔暹以謝之。元康諫曰:"今枉殺無辜,虧廢刑典,豈直上負天神,何以下安黎庶?晁錯前事,願公慎之。"文襄乃止。高嶽討侯景未克,文襄欲遣潘相樂副之。元康曰:"相樂緩於機變,不如慕容紹宗。且先王有命,稱堪敵景。"時紹宗在遠,文襄欲召見之,恐其驚叛。元康曰:"紹宗知元康特蒙顧待,新使人來餉金,以致誠款。元康欲安其意,故受之而厚答其書,保無異也。"乃任紹宗,遂破景,賞元康金五十斤。
- 8. 《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氏族典卷諸姓部》:按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字長猷廣宗人也頗涉文 史機敏有幹用魏正光五年從尚書令李崇北伐以 軍功賜爵臨清縣男普泰中除主書加威烈將軍天 保元年修起居注二年遷司徒府記室參軍後出為 瀛州開府司馬加輔國將軍所歷皆為稱職高祖以 為相府功曹參軍內掌機密以功封安平縣子尋除 平南將軍通直常侍轉大行台郎中徙右丞高祖崩 世宗嗣拜散騎常侍中軍將軍別封昌國縣公屬世 宗將受魏禪元康與楊愔崔季舒並在世宗坐將大 遷除朝士共品藻之世宗家蒼頭奴謀害世宗因進 食置刀於盤下而殺世宗元康以身扞蔽被刺傷重 至夜而終時年四十三贈司空公追封武邑縣諡曰文穆
- 9.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3-05]
- 10.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初,基任瀛州騎兵時,陳元康為司馬
- 11. 《北史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為齊文襄府墨曹參軍,甚見親委,與陳元康、崔暹等參謀機密。
- 12.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元康頗涉文史,機敏有幹用。魏正光五年,從尚書令李崇北伐,以軍功賜爵臨清縣男。普泰中,除主書,加威烈將軍。天平元年,修起居注。二年,遷司徒府記室參軍,尤為府公高昂所信。後出為瀛州開府司馬,加輔國將軍。所歷皆為稱職,高祖聞而徵焉。稍被任使,以為相府功曹參軍,內掌機密。
- 13.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司馬子如與高季式召搴飲酒,醉甚而卒,時年五十二。高祖親臨之。子如叩頭請罪,高祖曰:"折我右臂,仰覓好替還我。"子如舉魏收、季式舉陳元康,以繼搴焉。
- 14.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神武嘗怒文襄,親加毆蹋,極口肆罵。以告元康,元康俯伏泣下沾地曰:"王教世子過矣!"神武曰:"我性急,瞋阿惠,常如此。"元康大啼曰:"一度為甚,況常然邪!"神武自是為之懲忿。時或恚撻,輒曰:"勿使元康知。"又謂左右曰:"元康用心誠實,必與我兒相抱死。"高仲密之叛,神武知其由崔暹,將殺之。文襄匿暹,為之請,神武曰:"我為爾不殺,然須與苦手。"文襄乃出暹而謂元康曰:"暹若得杖,不須見我。"及暹見神武,將解衣受罰。元康趨入,止伍伯,因歷階升曰:"王方以天下付世子,世子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爾,況世間人邪?"神武意解:"不由元康,崔暹得一百。"乃舍之。
- 15.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高祖經綸大業,軍務煩廣,元康承受意旨,甚濟速用。性又柔謹,通解世事。高祖嘗怒世宗於內,親加毆蹋,極口罵之。出以告元康,元康諫曰:"王教訓世子,自有禮法,儀刑式瞻,豈宜至是。"言辭懇懇,至於流涕。高祖從此為之懲忿。時或恚撻,輒曰:"勿使元康知之。"其敬憚如此。高仲密之叛,高祖知其由崔暹故也,將殺暹。世宗匿而為之諫請。高祖曰:"我為舍其命,須與苦手。"世宗乃出暹而謂元康曰:"卿若使崔得杖,無相見也。"暹在廷,解衣將受罰,元康趨入,歷階而升,且言曰:"王方以天下付大將軍,有一崔暹不能容忍耶?"高祖從而宥焉。
- 16.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文襄入輔,居鄴下,崔暹、崔季舒、崔昂等並被任用,張亮、張徽纂併為神武待遇,然皆出元康下。神武每與元康久語,文襄門外待接之。時人語曰:"三崔二張,不如一康。"左衙將軍郭瓊以罪死,子婦范陽盧道虔女也,沒官。神武啓以賜元康為妻。元康地寒,時以為殊賞。元康遂棄故妻李氏,識者非之。元康便辟善理人,而不能平心處物。溺於財利,受納金制,不可勝紀,責負交易,遍於州郡,為清論所譏。
- 17.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世宗入輔京室,崔暹、崔季舒、崔昂等並被任使,張亮、張徽纂並高祖所待遇,然委任皆出元康之下。時人語曰:"三崔二張,不如一康。"魏尚書僕射范陽盧道虞女為右衞將軍郭瓊子婦,瓊以死罪沒官,高祖啓以賜元康為妻,元康乃棄故婦李氏,識者非之。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顏候意,多有進舉,而不能平心處物,溺於財利,受納金帛,不可勝紀,放責交易,遍於州郡,為清論所譏。
- 18.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從高祖破周文帝於邙山,大會諸將,議進退之策。鹹以為野無青草,人馬疲瘦,不可遠追。元康曰:"兩雄交戰,歲月已久,今得大捷,便是天授,時不可失,必須乘勝追之。"高祖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濟?"元康曰:"王前涉沙苑還軍,彼尚無伏,今奔敗若此,何能遠謀。若舍而不追,必成後患。"高祖竟不從。以功封安平縣子,邑三百户。尋除平南將軍、通直常侍,轉大行台郎中,徙右丞。及高祖疾篤,謂世宗曰:"邙山之戰,不用元康之言,方貽汝患。以此為恨,死不瞑目。"高祖崩,秘不發喪,唯元康知之。
- 19.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世宗嗣事,又見任待。拜散騎常侍、中軍將軍,別封昌國縣公,邑一千户。
- 20.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侯景反,世宗逼於諸將,欲殺崔暹以謝之,密語元康。元康諫曰:"今四海未清,綱紀已定,若以數將在外,苟悦其心,枉殺無辜,虧廢刑典,豈直上負天神,何以下安黎庶?晁錯前事,願公慎之。"世宗乃止。高嶽討侯景未克,世宗欲遣潘相樂副之。元康曰:"相樂緩於機變,不如慕容紹宗,且先王有命,稱其堪敵侯景,公但推赤心於此人,則侯景不足憂也。"是時紹宗在遠,世宗欲召見之,恐其驚叛。元康曰:"紹宗知元康特蒙顧待,新使人來餉金,以致其誠款。元康欲安其意,故受之而厚答其書。保無異也。"世宗乃任紹宗,遂以破景。賞元康金五十斤。
- 21.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王恩政入潁城,諸將攻之不能拔。元康進曰:"公自匡朝政,未有殊功,雖敗侯景,本非外賊。今潁城將陷,願公因而乘之,足以取威定業。"文襄令元康馳驛觀之,覆命曰:"必可撥。"文襄乃親征潁川,益發眾軍,決既至而克之,賞元康金百鋌。
- 22.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王思政入潁城,諸將攻之不能拔,元康進計於世宗曰:"公匡輔朝政,未有殊功,雖敗侯景,本非外賊。今潁城將陷,原公因而乘之,足以取威定業。"世宗令元康馳驛觀之。覆命曰:"必可拔。"世宗於是親征,既至而克,賞元康金百鋌。
- 23.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初,魏朝授文襄相國、齊王,諸將皆勸恭膺朝命。元康以為未可。崔暹因間之,薦陸元規為大行台郎,欲分元康權。元康既貪貨賄,文襄內漸嫌之,又欲用為中書令,以閒地處之,事未施行。
- 24.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初,魏朝授世宗相國、齊王,世宗頻讓不受。乃召諸將及元康等密議之,諸將皆勸世宗恭應朝命,元康以為未可。又謂魏收曰:"觀諸人語,專欲誤王。我向已啓王,受朝命,置官僚,元康叨忝或得黃門郎,但時事未可耳。"崔暹因間之,薦陸元規為大行台郎,欲以分元康權也。元康既貪貨賄,世宗內漸嫌之,元康頗亦自懼。又欲用為中書令,以閒地處之,事未施行。
- 25.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屬將受魏禪,元康與楊愔、崔季舒並在坐,將大遷除朝士,共品藻之。文襄家倉頭蘭固成掌廚,與其弟阿改,謀害文襄。阿改時事文宣,常執刀從,期聞東齋叫,即加刃於文宣。時文宣別有所之,未還而難作。固成因進食,置刀盤下,而殺文襄。元康抱文襄。文襄曰:"可惜!可惜!"與賊爭刀,髻解,被刺,傷重腸出,猶手書辭母,口占祖孝徵陳權宜。至夜而終,時年四十三。時楊愔狼狽走出,遺一靴,崔季舒逃匿於廁,庫直紇奚舍樂捍賊死,散都督王師羅戰傷。監廚倉頭薛豐洛率宰人持薪以赴難,乃禽盜。固成一名京,事見齊本紀。密文襄兇問,故殯元康於宮中。託以出使南境,虛除中書令。
- 26.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屬世宗將受魏禪,元康與楊愔、崔季舒並在世宗坐,將大遷除朝士,共品藻之。世宗家蒼頭奴蘭固成先掌廚膳,甚被寵暱。先是,世宗杖之數十,其人性躁,又恃舊恩,遂大忿恚,與其同事阿改謀害世宗。阿改時事顯祖,常執刀隨從,雲若聞東齋叫聲,即以加刃於顯祖。是日值魏帝初建東宮,羣官拜表。事罷,顯祖出東止車門,別有所之,未還而難作。固成因進食,置刀於盤下而殺世宗。元康以身扞蔽,被刺傷重,至夜而終,時年四十三。楊愔狼狽走出,季舒逃匿於廁,庫直紇奚舍樂扞賊死。是時秘世宗兇問,故殯元康於宮中,託以出使南境,虛除中書令。
- 27.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明年,乃贈司空,諡曰文穆。元康卒後,母李氏哀感發病而終,贈廣宗郡君,諡曰貞昭。
- 28.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明年,乃詔曰:"元康識超往哲,才極時英,千仞莫窺,萬頃難測。綜核戎政,彌綸霸道,草昧邵陵之謀,翼贊河陽之會,運籌定策,盡力盡心,進忠補過,亡家徇國,掃平逋寇,廓清荊楚,申、甫之在隆周,子房之處盛漢,曠世同規,殊年共美。大業未融,山隤奄及,悼傷既切,宜崇茂典。贈使持節、都督冀定瀛殷滄五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冀州刺史,追封武邑縣一千户,舊封並如故,諡曰文穆。賻物一千二百段。大鴻臚監喪事。凶禮所須,隨由公給。"元康母李氏,元康卒後,哀感發病而終,贈廣宗郡君,諡曰貞昭。
- 29. 《北史·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0-01-13]
- 30. 《北齊書白話版·陳元康傳》 .隨便看看吧[引用日期2020-01-13]
- 31. 《北齊書·陳元康傳原文》 .愛學網[引用日期2020-01-13]
- 32.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元康以知能才幹,委質霸朝,綢繆帷幄,任寄為重,及難無苟免,忘生殉義,可謂得其地焉。
- 33.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史臣曰:元康以智能才幹,委質霸朝,綢繆帷幄,任寄為重。及難無苟免,忘生殉義,可謂得其地焉。
- 34.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贊曰:元康忠勇,舍生存義。
- 35. 《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氏族典卷諸姓部》:按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父終德魏濟陰內史終於 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元康貴贈冀州刺史諡曰貞
- 36.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父終德,魏濟陰內史,終於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元康貴,贈冀州刺史,諡曰貞。
- 37.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母李氏哀感發病而終,贈廣宗郡君,諡曰貞昭。
- 38.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元康子善藏,善藏温雅有鑑裁,位給事黃門侍郎。
- 39. 《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隋開皇中,尚書郎。大業初,卒於彭城郡贊務。
- 40. 《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氏族典卷諸姓部》:按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子善藏温雅有監裁武平 末假儀同三司給事黃門侍郎隋開皇中尚書禮部侍郎大業初卒於彭城郡贊治
- 41.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元康子善藏,温雅有鑑裁,武平末,假儀同三司、給事黃門侍郎。隋開皇中,尚書禮部侍郎。大業初,卒於彭城郡贊治。
- 42. 《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氏族典卷諸姓部》:按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弟諶官至大鴻臚
- 43.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元康弟諶,官至大鴻臚。
- 44. 《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氏族典卷諸姓部》:按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弟季璩鉅鹿太守轉冀州別駕平秦王歸彥反季璩守節不從因而遇害贈衞尉卿趙州刺史
- 45.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次季璩,鉅鹿太守,轉冀州別駕。平秦王歸彥反,季璩守節不從,因而遇害。贈衞尉卿、趙州刺史。
- 46. 《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左衙將軍郭瓊以罪死,子婦范陽盧道虔女也,沒官。神武啓以賜元康為妻。元康地寒,時以為殊賞。元康遂棄故妻李氏,識者非之。元康便辟善理人,而不能平心處物。溺於財利,受納金制,不可勝紀,責負交易,遍於州郡,為清論所譏。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2-08-2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