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漢族,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省杭州市。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空氣動力學家、系統科學家,工程控制論創始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
[1-2]
[42]
錢學森於1934年從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1935年由第七屆庚子賠款公費赴美進修;1936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西奧多·馮·卡門;1939年獲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學位,之後留下任教;1945年被派赴德調查納粹德國火箭科技;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以朝鮮戰爭空戰中被俘的多名美軍飛行員交換回中國;1956年出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1957年出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同年補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並出任首屆主任;1984年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執行主席;1986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1986年至1998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中文名
- 錢學森
- 外文名
-
Tsien Hsue-shen(韋氏拼音)
Qian Xuesen(漢語拼音)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上海
- 出生日期
- 1911年12月11日
- 逝世日期
- 2009年10月31日
- 畢業院校
-
交通大學(本科)
麻省理工學院(碩士)
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代表作品
-
工程控制論
物理力學講義
星際航行概論(1962年出版)
論系統工程 - 主要成就
-
主持完成了兩彈一星的研製和試驗
提出了跨聲速流動相似律
工程控制論的先驅者
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1957年補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展開- 主要成就
-
主持完成了兩彈一星的研製和試驗
提出了跨聲速流動相似律
工程控制論的先驅者
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1957年補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1年獲得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1991年獲得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1994年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收起
- 籍 貫
- 浙江省杭州市
- 政治面貌
- 中共黨員
錢學森人物生平
編輯錢學森早年經歷
錢學森畢業照(3張)
1923年9月,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習。
1929年,考入鐵道部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機械工程學院鐵道工程系。
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今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6月,考取清華大學第七屆庚款留美學生。
錢學森赴美留學
1936年9月,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之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師從航天工程學家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並很快成為馮·卡門最重視的學生。
1939年,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獲得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1943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1945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副教授。
1947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1949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錢學森艱難歸國
1955年,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為交換;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9月17日,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10月8日,錢學森一家終於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錢學森歸國以後
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任命他為委員。1956年參加中國第一次5年科學規劃的確定,錢學森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周恩來稱為中國科技界的“三錢”,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在力學所工作到1972年前後。
1957年,在錢學森倡議下,中國力學學會成立,錢學森被一致推舉為第一任理事長。2月18日,周恩來總理簽署命令,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長。11月16日,周恩來總理任命錢學森兼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長。並被補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57年6月,中國自動化學會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錢學森任主任委員。同年9月,國際自控聯成立大會推舉錢學森為第一屆IFAC理事會常務理事。
1958年,為了為兩彈一星工程培養人才,應錢學森關於建立“星際宇航學院”的要求,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學森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創始人之一。經杜潤生、楊剛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9年9月19日,錢學森專程從北京來到已從上海遷至西安的交通大學校園考察,看望師生。
1960年,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並不再兼任該院一分院院長。從此,錢學森的主要職務一直為副職,由第五研究院副院長,到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再到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專司中國國防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1960年11月15日,在聶榮臻元帥現場親自指導下,以張愛萍將軍為主任,孫繼先、錢學森、王諍為副主任的試驗委員會,在我國酒泉發射場成功地組織了我國製造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的飛行試驗。
1961年,當選為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1965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導彈工業部)副部長。
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協助聶榮臻元帥,在酒泉發射場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的“兩彈結合”飛行實驗,獲得圓滿成功。
1968年,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研究院(現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
1969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並相繼當選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970年,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並不再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研究院院長。
1979年,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當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但錢學森沒有到美國接受這份榮譽。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82年,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當選為中國力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兼任該院一分院(現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
1984年,在中國科學院第五次學部委員(院士)大會上,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執行主席。
1986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1989年,獲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和國際理工研究所授予的“W.F.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獲得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1991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稱號。當選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會(1989年更名為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當選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1994年,在中國工程院第一次院士大會上,被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將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為之題寫了館名。
1998年,被聘為解放軍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在中國科學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會上,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
2001年,在錢學森90歲生日時,錢學森在美國的好友Frank E. Marble教授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校長D.Baltimore委託,專程到北京將“傑出校友獎”的獎狀和獎章當面頒發給錢學森並當選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
2001年12月11日,錢學森為西安交大題詞:“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全體師生要繼承和發揚母校優良傳統,熱愛祖國,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報效人民,在二十一世紀,努力把西安交通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2009年11月6日上午錢學森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温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及朱鎔基、李瑞環等同志們前往送別;錢學森的家人、老同事、家鄉代表以及社會各界民眾也前來為他送行,其中不少人竟是從祖國各地甚至海外趕來參加告別儀式。
錢學森主要成就
編輯錢學森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錢學森對系統工程、人體科學、思維科學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
- 兩彈一星
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時,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和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
- 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力學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工作。他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聲速流動相似律,並與卡門一起,最早提出高超聲速流的概念,為飛機在早期克服熱障、聲障,提供了理論依據,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高亞聲速飛機設計中採用的公式是以卡門和錢學森名字命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此外,錢學森和卡門在30年代末還共同提出了球殼和圓柱殼的新的非線性失穩理論。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温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近似”方程。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 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温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 航天與噴氣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跨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
- 工程控制論
工程控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 系統科學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 學術論著
出版時間 | 名稱 | ISBN | 出版社 |
---|---|---|---|
1954年 | 《Engineering Cybernetics(工程控制論)》(英文版) | McGraw Hill | |
1956年 | 《ТЕХНИЧЕСКАЯ КИБЕРНЕТИКА(工程控制論)》(俄文版) | ||
1957年 | 《Technische Kybernetik(工程控制論)》(德文版) | ||
1958年 | 《工程控制論》(中文版) | 978-7-110-01196-6 | 科學出版社 |
1959年 | 《從飛機導彈説到生產過程的自動化》 | ||
1962年 | 《物理力學講義》 | ||
1966年 | 《星際航行概論》 | ||
1966年 | 《氣體動力學諸方程 | ||
1980年 | 《工程控制論》(第2版) | 978-7-110-01196-6 | 科學出版社 |
1982年 | 《論系統工程》 | 978-7-5357-0412-2 |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1987年 |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和系統工程》 | ||
1988年 | 《論系統工程》(增訂版) | ||
1988年 | 《關於思維科學》 | ||
1988年 | 《論人體科學》 | ||
1989年 | 《創建人體科學》 | ||
1989年 | 《錢學森文集(1938—1956)》 | ||
1994年 | 《論地理科學》 | ||
1994年 | 《城市學與山水城市》 | ||
1996年 | 《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發展縱橫觀》 | ||
1998年 | 《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 | 978-7-313-01601-0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0年 | 《錢學森手稿(1938—1955)》 | 978-7-5440-2226-2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2001年 | 《論宏觀建築與微觀建築》 | ||
2001年 | 《第六次產業革命通信集》 | ||
2001年 | 《創建系統學》 | 978-7-5377-1948-3 |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07年 | 《創建系統學》(新世紀版) | 978-7-313-04592-8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7年 | 《物理力學講義》(新世紀版) | 978-7-313-04876-9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7年 | 《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 | 978-7-313-04589-8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7年 | 《水動力學講義手稿》 | 978-7-313-04199-9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7年 | 《錢學森書信(1-10卷)》 | 978-7-118-04620-5 | 國防工業出版社 |
2008年 | 《錢學森書信選(上、下卷)》 | 978-7-118-05645-7 | 國防工業出版社 |
2008年 | 《星際航行概論》 | 978-7-80218-439-8 | 中國宇航出版社 |
2009年 | 《導彈概論》(錢學森手稿) | 978-7-80218-657-6 | 中國宇航出版社 |
2011年 | 《工程控制論》(第3版) | 978-7-03-030094-2 | 科學出版社 |
2011年 | 錢學森科學技術思想叢書《錢學森論火箭導彈和航空航天》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錢學森現代軍事科學思想》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錢學森論系統科學(講話)》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總體框架的探索》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地理科學與現代科學技術體系》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社會工程學》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錢學森哲學思想》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錢學森思維科學》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科學技術》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人體複雜系統科學探索》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系統論—還原論與整體論的辨證統一》 | 科學出版社 | |
2011年 | 《Collect Works of Hsue-Shen Tsien 錢學森文集 1938-1956 海外學術文獻 (英文版) | 978-7-313-06830-9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
1957年 | 《工程控制論》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1985年 | 中國戰略導彈技術的貢獻 |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作為第一獲獎者和屠守鍔、姚桐斌、郝復儉等) |
錢學森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授予單位 |
---|---|---|
1957年 |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國務院 |
1979年 | 傑出校友 | 加州理工學院(錢學森母校) |
1986年6月 | 南加州華人科學家工程師協會(他沒有去) | |
1989年 | 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在紐約授獎,他沒有去) | |
1991年10月 | 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 國務院、中央軍委 |
1991年10月 | 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 國務院、中央軍委 |
1994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國務院 |
1995年 | 首屆(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後改稱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 何梁何利基金 |
1999年 |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 |
2001年 | 第二屆霍英東傑出獎(中國地區) | 霍英東獎金委員會 |
2006年 | 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 | |
2007年 |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 |
2009年3月28日 | 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之終身成就最高榮譽大獎 | |
2009年 | ||
2009年11月13日 | 中國綠色貢獻終身成就獎 | 第二屆中國綠色發展高層論壇 |
2019年12月18日 | 中國海歸70年70人 | |
解放50年來在羣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優秀代表 | 中共中央組織部 |
錢學森個人生活
編輯錢學森家族宗親
錢學森不僅個人能力出類拔萃,他的整個家族都是名家雲集。
人物關係 | 備註 |
---|---|
錢學森的堂弟:錢學榘 | 空氣動力學專家 |
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錢學榘之子) | 生物化學家、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 |
錢學森的堂侄:錢永佑(錢學榘之子) | 教學科研工作者 |
國學大師 | |
思想家 | |
外交家 | |
教育家 | |
作家 | |
中國計算力學工程結構優化設計的開拓者 | |
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武俠小説大師 | |
近現代文教界代表人物 | |
新中國國際法泰斗 | |
中國西醫學教育先驅 | |
抗日愛國名將 | |
民國開國名將 | |
新中國鐵路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
錢學森家世背景
1935年8月,錢學森赴美深造,原本讀的是航空工程專業,但在繼續深造的問題上,他與父親發生了爭論。錢學森打算下一步攻讀航天理論,但父親回信説中國航天工業落後,落後就要捱打,還是研究飛機制造技術為好。錢學森則告訴父親,中國在飛機制造領域與西方差得太多,只有掌握航天理論,才有超越西方的可能。蔣百里知道了錢家父子的分歧,他對老友錢均夫説到,歐美各國的航空研究趨向工程、理論一元化,工程是跟着理論走的。錢均夫聽了這番話終於應允兒子繼續學航天理論。錢學森如釋重負,從此對蔣百里感激不盡。
錢學森從美回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便商量着早日趕回祖國。此時的美國,以麥卡錫為首對共產黨人實行全面追查,並在全美國掀起了一股驅使僱員效忠美國政府的狂熱。錢學森因被懷疑為共產黨人和拒絕揭發朋友,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錢學森非常氣憤,以此作為要求回國的理由。
1950年,錢學森上港口準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並將其關進監獄,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Dan A. Kimball)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裏,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從此,錢學森在受到了美國政府迫害,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自由,他一個月內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學院送去的1.5萬美金鉅額保釋金後才釋放了他。後來,海關又沒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書籍和筆記本。美國檢察官再次審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後,才證明了他是無辜的。
20世紀5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美國受迫害的消息很快傳到中國,中國科技界的朋友通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黨中央對錢學森在美國的處境極為關心,中國政府公開發表聲明,譴責美國政府在違背本人意願的情況下監禁了錢學森。
1954年,錢學森在報紙上看到陳叔通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身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決定給這位父親的好朋友寫信求救。正當周恩來總理為此非常着急的時候,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收到了一封從大洋彼岸輾轉寄來的信。他拆開一看,署名“錢學森”,原來是請求祖國政府幫助他回國。
1954年4月,美英中蘇法五國在日內瓦召開討論和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聯想到中國有一批留學生和科學家被扣留在美國,於是就指示説,美國人既然請英國外交官與我們疏通關係,我們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開闢新的接觸渠道。
1954年6月5日,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開始與美國代表、副國務卿約翰遜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初步商談。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國在華僑民和被中國拘禁的一些美國軍事人員名單,要求中國給他們以回國的機會。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周恩來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舉行的中美第三次會談中,大度地作出讓步,同時也要求美國停止扣留錢學森等中國留美人員。然而,中方的正當要求被美方無理拒絕。
1954年7月21日,日內瓦會議閉幕。為不使溝通渠道中斷,周恩來指示王炳南與美方商定自1954年7月22日起,在日內瓦進行領事級會談。為了進一步表示中國對中美會談的誠意,中國釋放了4個扣押的美國飛行員。中國作出的讓步,最終是為了爭取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儘快回國,可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美國代表約翰遜還是以中國拿不出錢學森要回國的真實理由,一點不鬆口。
錢學森情感婚姻
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與蔣百里是莫逆之交,蔣百里與其日本夫人生有5個女兒,錢均夫只有獨子錢學森,蔣家答應將三女蔣英過繼給錢家。
1935年,錢學森赴美留學,蔣英也跟隨父親遠赴歐洲,在德國柏林上學,兩人相互的書信傳情,更加深了兩人的情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蔣英到了美國,當時錢學森已經三十多歲,蔣英也有二十四歲了,為了各自的事業,他們再次推遲了婚期,直到1947年,他們才在上海舉行婚禮。
錢學森在美國受迫害的那些歲月中,家境狀況很糟糕,作為大家閨秀的蔣英,毅然辭退了女傭,一個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從而也放下了她熱愛的歌唱事業。正是這段時間,錢學森完成了他的著作《工程控制論》,這是他們的愛情結晶。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美國政府終於准許錢學森夫婦回國。但當錢學森和蔣英帶着他們6歲的兒子永剛、5歲的女兒永真在機場最後登機時,美國政府又無理扣留、沒收了錢學森在美國20多年間積累下的研究筆記。而他們的結婚“信物”——黑色三角鋼琴,在蔣英的據理力爭下,最終與他們一起回到了祖國。
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蔣英在中央實驗歌劇院擔任藝術指導。為了滿足廣大工農兵的要求,她和演員們一起到大西北偏僻落後的地方巡迴演出,並努力學唱中國民歌、崑曲、京韻大鼓,甚至京戲。每當登台演唱時,蔣英總喜歡請錢學森去聽,請他欣賞,請他評論。有時錢學森工作忙,不能去聽,蔣英就錄下音來,帶回家,待他休息再放給他聽。為了照顧錢學森的工作與生活,領導安排蔣英先後在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歌劇系擔任領導並任教。蔣英只好放棄自己最喜愛的舞台生涯,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培養學生。如今,蔣英教授已是造詣精深的音樂藝術家,是中國當代講授歐洲古典藝術歌曲的權威。到了晚年,夫婦兩人依然生活得富有情趣,非常充實。
1991年,中共中央在為錢學森舉行的頒獎儀式接近尾聲時,錢學森談到了他的夫人蔣英。他們結婚44年的生活過得很幸福,在1950年到1955年美國政府對錢學森迫害期間,她管家,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蔣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與錢學森的專業相差很遠,但正是由於她為錢學森介紹了音樂藝術,使錢學森豐富了對世界的深刻認識,學會了廣闊的思維方法。錢學森愛好音樂,尤其是在蔣英的藝術薰陶下,他對音樂藝術有了更深沉的感悟,也給他的科學事業增添了無比的色彩。共同的志趣,使兩人的感情生活更加和諧温馨、多姿多彩,也使他們的事業相得益彰。他們曾合作《對發展音樂事業的一些意見》一文,對中國音樂事業發展提出意見。
錢學森的岳父蔣百里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曾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錢學森的夫人蔣英,即蔣百里的女兒,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曾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教研室主任。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系統的研製工作,是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兼職教授。
錢學森興趣愛好
1934年夏,錢學森曾暫住於錢家世交厲麟似的南京宅邸頤和路20號。厲麟似夫人、鋼琴家唐麗玲知道錢學森既是理工科領域潛質極高的人才,又很喜歡音樂和美術,對德國古典音樂尤其情有獨鍾,於是每天必定為他彈奏貝多芬、巴赫等人的名曲。一天,錢學森被琴音吸引了過去,他靜靜地走來,沒有任何聲響,悄悄地站在了唐麗玲身後。待她一曲彈完,錢學森才開口説:“你彈的是Pour Elise吧?”之後錢學森就饒有興致地與唐麗玲聊起了音樂,從《致愛麗絲》樂句的處理、和聲的色彩,到他個人對不同嚴肅音樂的偏好和見解,再到西洋音樂家們的軼事掌故等一一道來。錢學森談興甚濃,看得出他對音樂有着純粹的熱愛。唐麗玲越聊越覺得吃驚,錢學森在論及音樂時不經意間引出的許多音樂家的掌故,連鋼琴專業出身的她都不知道。她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錢學森的談話很有深度,很有見地,他對音樂也很有領悟力。錢學森的這一奇遇,也是他熱愛和精通音樂的一個佐證。
[32]
錢學森與領導人
1995年、1996年和1999年,江澤民先後三次到錢學森家中看望他。
2001年12月11日,江澤民看望錢學森,當時的副總理李嵐清也一同看望。
2008年0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錢學森家中,親切看望這位為中國科技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2009年08月06日,國家總理温家寶看望了錢學森。
[37]
錢學森社會任職
編輯時間 | 擔任職務 |
---|---|
1954年12月-1959年4月 | |
1959年-1964年12月 | |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 |
1975年1月-1978年2月 | |
1978年2月-1983年6月 | |
1986年4月-1988年4月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被增選) |
1987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 |
1987年5月3日 | 中國人體科學學會名譽理事長 |
1988年4月-1993年3月 | |
1992年 |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第六次學部委員大會上被聘)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
1998年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 |
錢學森人物評價
編輯錢學森回國效力,獻身國防,志在強國,成就了“兩彈一星”偉大事業,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
錢學森肖像(2張)
錢學森一生默默治學,但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他所選擇的,既是一個科學家的最高職責,也是一個炎黃子孫的最高使命。他一生的經歷和成就,在中國的國家史、華人的民族史和人類的世界史上,同時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來路。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先行人,他不僅是知識的寶藏、科學的旗幟,而且是民族的脊樑、全球華人的典範,他向世界展示了華人的風采。
[18]
毛澤東評價:美國人把錢學森當成5個師,在我看來,對我們説來錢學森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
厲聲教評價:錢學森既生於鍾靈毓秀之地,簪纓詩禮之門,可説是得享先天的恩賜。他親切熟悉,情深意重,是世交故舊的翩翩佳兒,也是扶危濟困的敦厚師長。
[43]
導師馮·卡門評價:我們的朋友錢學森,是1945年我向美國空軍科學顧問組推薦的專家之一。他是當時美國處於領導地位的第一流火箭專家,後來成了世界聞名的新聞人物。錢學森作為加州理工學院火箭小組的元老,曾在二次大戰期間對美國火箭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他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進了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科學的發展。他的這種天資是我不常遇到的。我發現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賦的數學才智。人們都這樣説,似乎是我發現了錢學森,其實,是錢學森發現了我。
[19]
美國火箭專家克拉克評價:中共的歸國學人當中,無人重要性能出錢學森其右。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蒂夫評價:錢學森在美國的成績很好,但不足以令人折服。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貢獻才真正了不起。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錢學森的頒獎詞:在他心裏,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20]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閻肅,對錢學森這樣評價:大千世界、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雲志。壽至期頤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21]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對錢學森這樣評價:輾轉回國,錢學森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硬勁;力學、噴氣推進、航天技術,錢學森展現了一位科學家在研究上的牛勁;東方紅衞星、神舟飛船、嫦娥奔月,錢學森給中國航天事業打了足夠的底勁。今天,這位中國航天之父所開拓的事業正闊步向前,幹勁十足。
[22]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章良,對錢學森這樣評價: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航天領域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23]
錢學森影響紀念
編輯錢學森圖書館
1995年5月,經中宣部批准及錢學森本人同意,西安交通大學將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為之題寫了館名,這是中國第一所以在世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圖書館,也是中國唯一一所經錢學森本人同意以錢學森命名的圖書館。該圖書館定位於科研教學的資源共享與錢學森事蹟,文物展示於一體,並設置錢學森特色數據庫。
錢學森星
2001年12月21日。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其1980年10月14日發現的小行星3763命名為“錢學森星”。
錢學森紀念館
誕辰100週年座談會
2011年12月8日,紀念錢學森誕辰100週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座談會並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賈慶林強調,紀念錢學森誕辰100週年,就是要深切緬懷他為我國科學事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建立的卓越功勳,追思和學習他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不懈奮鬥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進一步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25]
為了進一步弘揚錢學森同志愛國,創新、奉獻的業績與精神,經中央研究,決定在錢學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建設錢學森圖書館,並於2011年12月11日錢學森誕辰100週年之際建成對外開放。
紀念錢學森“沙產業理論”座談會
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主辦,會上,各領導、專家表示要繼承錢學森治沙治草產業理論的思想,學習恩格貝踐行沙草產業的方式和成果,積極改善沙區生態環境,早日將沙漠變成綠洲。座談會上,錢學森辦公室主任顧吉環和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為恩格貝生態示範區捐贈圖書,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協原副主席劉恕為錢永剛等頒發捐贈證書,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張雙佐為恩格貝沙漠科學館工作團隊授予獎牌。劉恕以“錢學森第六次產業革命的創新思想及其實現價值”為主題作主旨報告。劉恕指出,沙產業理論為沙漠地區開發提出了正確的戰略抉擇,為人類開闢了新的生存發展空間,沙產業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具有現實意義,對提高人類福祉和保護生態環境雙贏目標具有完善作用。錢永剛在發言中回顧了父親回國時的種種艱難情形,對恩格貝沙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我們要展望未來,將錢老的治沙思想發揚光大。希望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恩格貝”,更多的不毛之地會變成綠洲,變成良田。據瞭解,目前,恩格貝已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示範基地、全國低碳國土實驗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35]
走近錢學森
在《走近錢學森》書中,作者葉永烈以平實客觀的語氣和方式回顧了錢學森從出生、成長到外出求學的經歷。葉永烈先生以近七十萬字的篇幅,記敍了錢學森坎坷而輝煌的一生
[26]
。
錢學森科技大學
錢學森科技大學正在湖南瀏陽籌建中。
[27]
錢學森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成立於2016年12月。
[28]
南京理工大學錢學森學院,成立於2017年。
[29]
南昌理工學院錢學森學院,成立於2019年5月16日。
錢學森學校
誕辰110週年紀念日
2021年12月11日是錢學森同志誕辰110週年紀念日。此前一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圓滿完成長征火箭400次發射的新成績告慰錢學森同志。此外,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各單位也在近期以多種形式緬懷錢老。
[39]
- 參考資料
-
- 1. 1929-1934年在交通大學學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12-06[引用日期2020-11-03]
- 2. 圖書館介紹 .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引用日期2020-12-28]
- 3. 錢學森簡歷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3-11-03]
- 4. 場起立鼓掌 錢學森獲盛典最高禮遇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3-10-23]
- 5. 錢學森回國的初衷是搞導彈嗎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0-08]
- 6. 錢學森: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人是周恩來和岳父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11-17]
- 7. 換回值“5個師”的錢學森(圖)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3-10-31]
- 8.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先生簡介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3-11-03]
- 9. 中共政治局九常委全體出席錢學森追悼會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3-10-23]
- 10. 錢學森和夫人蔣英:青梅竹馬白頭偕老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3-10-23]
- 11. 金庸:錢學森夫婦的文章
- 12. 錢學森和他的家族傳奇 .《新民晚報》
- 13. 錢學森主要科學成就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12-22]
- 14. 錢學森的個人成就和主要貢獻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3-10-23]
- 15. “航天之父”錢學森逝世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3-10-31]
- 16. 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3-10-23]
- 17.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不稀罕美國榮譽頭銜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10-30]
- 18. 錢學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3-12-27]
- 19. 關於錢學森形形色色的評價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3-11-03]
- 20. 親友沉痛哀悼錢學森 在他心裏國家最重名利最輕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11-17]
- 21. 錢學森:開創祖國航天事業的先行人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3-11-17]
- 22.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評價錢學森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3-10-23]
- 23. 錢學森:開創祖國航天事業的先行人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3-10-23]
- 24. 錢學森追悼會明天9點半在北京八寶山舉行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3-10-23]
- 25. 紀念錢學森誕辰百年召開:賈慶林李克強出席
- 26. 新華雲書房|錢學森,新中國不會忘記的“超級巨星” .新華報業網 .2020-03-17[引用日期2020-03-22]
- 27. 官宣!“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 .百家號 人民日報.2020-08-11[引用日期2020-08-12]
- 28. 錢學森學院簡介 .西安交通大學[引用日期2020-08-12]
- 29. 學院簡介 .南京理工大學[引用日期2020-08-12]
- 30. 杭州錢學森學校開建,後年建成-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2019-03-28[引用日期2020-08-12]
- 31. 讓錢學森畢生難忘的南京“高考”之旅 .《南京日報》
- 32.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
- 33. 私家歷史解析錢學森成才之道 .中國網
- 34. 今天,緬懷錢學森!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21-06-03]
- 35. 中國綠髮會舉辦紀念錢學森“沙產業理論”座談會--中華慈善新聞網--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6-25]
- 36. 錢學森簡介----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21-06-27]
- 37. 温家寶看望朱光亞何澤慧錢學森王大珩胡亞美側記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6-27]
- 38. 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錢學森 .共產黨員網[引用日期2021-06-27]
- 39. 緬懷,致敬!航天科技集團紀念錢學森誕辰110週年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引用日期2021-12-11]
- 40. 南京故居 .華夏經緯網
- 41. 錢學森曾以黨性支持特異功能 .騰訊網.2015-07-26[引用日期2022-02-13]
- 42. 錢學森 .中國科學院學部[引用日期2022-03-06]
- 43. 厲聲教:私家歷史解析錢學森成才之道 .中國日報網.2015-10-3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