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岸艦導彈

鎖定
岸艦導彈從岸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導彈。又稱岸防導彈。海軍岸防兵的主要武器之一。岸艦導彈由彈體、戰鬥部、動力裝置和制導裝置等組成。它與地面指揮控制、探測跟蹤、發射系統等構成岸艦導彈武器系統。岸艦導彈配置在沿海重要地段上,通常分為固定式岸艦導彈和機動式岸艦導彈兩種。前者配置在堅固的永備工事內,採用固定發射,有固定的射擊區域,陣地分散隱蔽,生存能力較強,能連續作戰;後者由車輛裝載,可機動發射。其射程為數十至數百公里,飛行速度多為高亞音速。與岸炮相比,岸艦導彈射程較遠,命中精度較高,破壞威力較大。 [1] 
中文名
岸艦導彈
外文名
ground-to-ship missile
別    名
岸防導彈
用    途
海軍岸防主要武器

岸艦導彈導彈介紹

岸艦導彈 岸艦導彈
岸艦導彈:岸艦導彈是指從岸上發射攻擊艦船的導彈。亦稱岸防導彈。海軍岸防兵的主要武器之一。配置在沿海重要地段和海上交通咽喉要道兩側。與岸炮相比,射程遠,命中率高,破壞威力較大;但易受干擾。岸艦導彈由彈體、戰鬥部、動力裝置和制導系統等構成。射程數十至數百公里,飛行速度多為高亞音速。由飛機、直升機、艦艇或衞星進行中繼制導時,可攻擊雷達視距外的海面目標。與地面指揮控制、探測跟蹤、檢測、發射、技術保障系統等構成岸艦導彈武器系統。分為固定式岸艦導彈武器系統和機動式岸艦導彈武器系統。岸艦導彈通常是由艦艦導彈、空艦導彈或地地導彈改裝而成。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首先研製岸艦導彈。60年代後,中國、法國、意大利、瑞典、挪威、英國等,相繼研製生產岸艦導彈。在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羣島之戰中,1982年6月12日,阿根廷部隊從岸上臨時陣地發射"飛魚"mm-38導彈,擊中英國"格拉摩根"號導彈驅逐艦,使其受創。其發展趨勢主要是增大射程,研製機動式岸艦導彈,建立指揮控制中心和數據鏈傳輸系統,實施隱蔽攻擊,提高機動能力、抗干擾能力和生存能力。

岸艦導彈分類

岸艦導彈 岸艦導彈
岸艦導彈通常分為固定式岸艦導彈武器系統和機動式岸艦導彈武器系統。
固定式岸艦導彈武器系統的導彈及其發射控制系統,配置在堅固的永備工事內,有固定的發射點和射擊區域,陣地分散隱蔽,能連續作戰;為獲得較遠的作戰距離,其目標搜索指示雷達通常配置在高地上。機動式岸艦導彈武器系統的各組成部分及其指揮操作人員,裝載於車輛上,戰時可駛入預先或臨時選定的陣地投入戰鬥,並可隨時轉移;為能連續作戰,每個機動式岸艦導彈部隊,都擁有供應維修車和裝載導彈的重新裝填車。 [2] 

岸艦導彈主要特點

岸艦導彈由於從陸地發射,其結構、重量、尺寸和各種地面設備可以不像其他反艦導彈那樣受到發射平台的嚴格限制。目標探測、指揮和發射裝置的部署方式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物的有利條件,以保證其處於最佳工作狀態,並有較高的隱蔽性。由運輸-起豎-發射車和多聯裝貯運發射箱組成的發射系統不僅提高了機動轉移能力,減少了車輛,簡化了勤務維護手續,而且還增強了火力強度。一個導彈連在發射陣地上的車輛減少到只由1輛雷達車、1輛指揮車和3輛各裝載6枚導彈的發射車組成,具有18枚導彈的點射、連射或齊射能力。

岸艦導彈作戰使用

岸艦導彈 岸艦導彈
它用直升機搜索並捕獲地面雷達難以發現的遠方目標,地面雷達則測定直升機位置。指揮車上的地面指揮中心將兩者送來的數據分析處理後,便可確定目標的位置。發射車根據指揮車下達的命令和指令發射導彈攻擊目標。

岸艦導彈系統組成

機動式岸艦導彈武器系統通常由導彈、雷達車、指揮車、導彈貯運-起豎-發射車和進行檢測、維修工作的技術保障車等部分組成。地面設備之間靠無線電通信聯成一體。由於雷達車上的地面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大多小於50公里,因此對於超過雷達機跟的目標,常用直升機機載雷達探測,一般可為岸規導彈提供200公里以內的目標信息。裝於指揮車內的火控系統通常由計算機、操作枱、控制板、顯示器、信息接收機和指令發射機等組成。

岸艦導彈發展簡史

岸艦導彈 岸艦導彈
岸防火力的革命在人類歷史上,自從國家出現後,入侵和反抗就相伴而生。為防備敵國的進攻,各國一般都會在國境一線部署重兵。到公元前後,為抗擊敵國從海上入侵,在一些瀕海國家陸續出現了岸防設施和兵力。14~15世紀,隨着配備岸防火炮的瀕海要塞的出現,岸防兵開始在一些軍事大國逐步形成。18世紀以後,許多國家先後將岸防兵列入海軍序列,正式組建海軍岸防兵。到19世紀,各軍事強國的瀕海岸段及要地都修築有較為完善的防禦火炮陣地,並在20世紀初達到最盛時期。
岸(對)艦導彈係指從岸上發射、攻擊敵水面艦船的導彈,是海軍岸防兵的主要武器之一。與岸炮相比,岸艦導彈具有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等優點,被稱為海岸保護神。從誕生到如今,岸艦導彈已經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歷程,它和艦(對)艦導彈、空(對)艦導彈、潛(對)艦導彈一起組成了反艦導彈大家族。然而,作為一種防禦性武器系統,岸艦導彈具有許多自身無法克服的侷限性,其發展速度遠遠趕不上艦(對)艦導彈和空(對)艦導彈發展的步伐。儘管如此,岸艦導彈仍將是沿海各國岸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世紀繼續扮演海岸防衞者的重要角色。 [3] 

岸艦導彈防禦系統

岸艦導彈 岸艦導彈
岸基部隊是國家海上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水面艦隊和水下艦隊的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十分重視岸基導彈部隊反艦導彈系統的建設。中國海軍岸基導彈部隊裝備的大都是在70-90年代期間由中國專家自己研製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反艦導彈系統。其中,大部分為亞音速和極易被雷達發現以及制導系統抗干擾能力弱的反艦導彈。因此,就其戰術、技術性能而言,這些反艦導彈遠遠落後於國外同代反艦導彈。但是,在密集使用這些反艦導彈的條件下,便可以對裝備現代防空和導彈防禦系統的單獨艦艇和艦艇編隊構成威脅。
第一代岸艦導彈防禦系統
中國海軍岸基導彈部隊於1978年開始裝備帶有HY-1“海鷹1號”(西方將其命名為CSSC-2)反艦導彈的反艦導彈系統,主要用於摧毀排水量超過3000噸的水面艦只。
HY-1反艦導彈是在原蘇聯H-15M導彈基礎上研製而成的。其彈體與傳統的飛機佈局十分相似,即在彈體的中部裝有三角形彈翼,而在彈體的尾部裝有一葉垂直安定面和由兩葉水平安定面組成的尾翼,使其相互間構成了120度的角度。HY-1反艦導彈的動力裝置包括1台巡航式液體火箭發動機和1台發射助推器。其發射助推器的重量約600公斤,裝在彈體的尾部。發射後當反艦導彈達到巡航速度時,發射助推器便自動脱離彈體。由於動力裝置使用了此種設計佈局,HY-1反艦導彈的發射重量為2.3噸,並可使其在巡航段的飛行速度達到0.85馬赫。同時,HY-1反艦導彈的最大射程可達到50公里,並使用裝有延時爆炸引信的重量為400公斤的爆破彈頭將目標摧毀。
反艦導彈的飛行控制和對目標實施打擊由導彈制導系統來完成。導彈制導系統包括巡航段的慣性制導系統和末段的主動單脈衝雷達導引頭,其單脈衝雷達導引頭的工作頻率為10-15千兆赫。在發射後30分鐘內,HY-1反艦導彈選擇爬升的高度為100一300米,並藉助無線電測高儀在整個巡航段保持着這個高度。在彈道末段(距目標15公里),單脈衝雷達導引頭開始工作,並使反艦導彈按照2度-5度的下滑角度(遠距離)逐漸下降高度或者大角度俯衝(近距離)下降高度。
由於裝備了HY-1反艦導彈,中國海軍岸防部隊極大地提高了與水面艦只作戰的能力。但是,由於HY-1反艦導彈存在着射程較近、抗干擾能力弱,以及只能從固定發射裝置上發射等缺陷,從而促使中國專家繼續尋找對HY-1反艦導彈實施改進的新途徑。
1980年開始裝備的HY-2“海鷹2號”改進型反艦導彈(西方將其命名為CSSC-3),便是中國專家尋找改進HY-1反艦導彈新途徑的結果。在沒有改變氣動佈局的情況下,HY-2反艦導彈的彈體長度增加了1.5米,從而使發射重量增加到3噸。除裝有發射助推器外,導彈的動力裝置裝備了大推力雙重工作狀態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以便使導彈的巡航速度達到約0.9馬赫,最大射程達到約35公里,同時,還將戰鬥部重量增加到513公斤。
HY-2反艦導彈的制導系統與HY-1十分相似,其不同之處在於提高了無線電測高儀、主動導引頭以及航向控制裝置的性能。改進後的航向控制裝置可以確保導彈直接命中目標或者發射後修正轉彎命中目標。在彈道發射,HY-2反艦導彈可爬升到1000米高度。當發射助推器與彈體分離後以及液體火箭發動機轉入巡航工作狀態後,HY-2反艦導彈便開始逐漸下降到50米高度,井將其高度保持到導引頭開始工作時為止。在飛行末段.HY-2反艦導彈將下降到8米高度。HY-2反艦導彈可以安裝在全輪驅動拖車以及發射仰角為+10度、長度為9米的梁式轉向導軌的移動式發射裝置上發射。由於機械化程度較高,因此,要求由8人組成的戰勤班將發射裝置由行進狀態轉入戰鬥和準備發射狀態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而重新裝填導彈的時間為1~2分鐘。除4台發射裝置,一套機動岸基導彈系統還包括:1部探測距離為100多公里的331型警戒和目標指示雷達,並被分別安裝在兩台運輸車上;1部火控系統;約8台導彈運輸裝填車和1台移動式供電站。一套HY-2反艦導彈系統的導彈基數為12枚。
中國專家在HY-2反艦導彈基礎上研製出了HY-2A、HY-2B和HY-2G三種改進型反艦導彈。這三種改進型反艦導彈與原型反艦導彈的區別在於自動制導系統的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即為HY-2A安裝了紅外導引頭、為HY-3B和HY-2G安裝了單脈衝雷達導引頭。具有高戰術技術性能的HY-2反艦導彈家族在中國海軍服役引起了國外專家的高度重視,尤其是那些具備進口導彈武器能力的第三世界國家的海軍專家。
第二代岸艦導彈防禦系統
中國研製第二代岸基反艦導彈系統的工作始於70年代末。同時,開展了繼續完善反艦導彈的性能和提高反艦導彈系統的機動作戰能力的工作。
從1983年開始,中國岸基導彈部隊開始裝備HY-4反艦導彈(CSSC-7)。
HY-4反艦導彈是在HY-2反艦導彈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主要用於在複雜氣象條件下摧毀大型水面艦只。儘管HY-4反艦導彈是按照傳統的氣動佈局設計而成的,但是,仍對其進行了一些改進。如彈體採用流線型氣動佈局,其動力裝置採用了一台重量為300公斤的輕型發射助推器和一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同時,在彈體中部安裝了空氣進氣道,以確保渦輪噴氣發動機正常工作。由於渦輪噴氣發動機使用的是普通航空燃油,從而使導彈的發射重量減少到2噸。此外,在保持原有0.9馬赫巡航速度的情況下,將反艦導彈的最大射程增加到150公里。
就設計佈局而言,HY-4反艦導彈制導系統與HY-2反艦導彈完全相同。HY-4反艦導彈制導系統包括巡航段損性制導和末段雷達導引頭制導,其工作頻率在10-20千兆赫。同時,HY-4反艦導彈在初始階段的飛行高度為200米,在巡航段的飛行度高為70米,而在末段的飛行高度為8-15米。
一套裝備HY-4反艦導彈的反艦導彈系統包括:4台安裝在拖車上的發射裝置;1部警戒和目標指示雷達;1部武器控制系統以及數台導彈監測車;數台導彈運輸裝填車和1台加油車。其反艦導彈基數與一套帶有HY-2反艦導彈的反艦導彈系統相同,為12枚。
在研製出數套HY-4重型岸基反艦導彈系統的同時,中國於80年代初開始研製YJ-1“鷹擊1號”近程輕型反艦導彈系統。並統一採用了箱式發射裝置,以便摧毀小型和中型排水量作戰艦艇和在遇有防空武器強烈反擊的條件下摧毀空降登陸裝備。
YJ-1是按照標準氣動佈局設計而成的,其彈頭呈橢圓形,彈體呈筒形,彈翼和尾翼均呈十字梯形。YJ-1反艦導彈的動力裝置為串聯式,即把發動機與裝有水平安定片的助推器串聯在一起,並首次使用了固體燃料噴氣式發動機,從而使導彈(發射重量為815公斤)的飛行速度達到0.9馬赫,最大射程達到40公里。戰鬥部重量為165公斤,並裝有電子延時爆炸引信。
“鷹擊1號”反艦導彈制導系統與“海鷹3號”和“海鷹1號”反艦導彈十分相似,唯一不同之處是:“鷹擊1號”反艦導彈的無線電測高儀的性能更加完善。在巡航段,飛行高度為20至30米,而在接近目標時飛行高度為5至7米。
YJ-1岸基反艦導彈從一台安裝在全輪驅動拖車的箱式發射架上進行發射,其每台發射車上裝有兩個儲運發射箱。每個儲運發射箱裝有1枚導彈。YJ-1反艦導彈的儲運發射箱與法國MM-38“飛魚”式反艦導彈十分相似。一套帶有YJ-1反艦導彈的岸基反艦導彈系統包括:2-4台導彈發射裝置;1部火控系統,並與用於發現水面目標和用於控制點射或齊射(時間間隔為10分鐘)的雷達一起安裝在一台拖車上。
繼YJ-1反艦導彈之後,中國海軍岸基導彈部隊於1991年開始裝備射程120公里的YJ-2“鷹擊2號”新型反艦導彈。
YJ-2反艦導彈的最大特點是增加了彈體的長度,改變了彈翼外形和安裝了空氣進氣道,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大幅度減少導彈發射重量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沒有變化的只是導彈的氣動佈局、戰鬥部重量以及具有抗干擾能力較強的和具有發射後可大範圍修正角度的制導系統。
在研製帶有YJ-2反艦導彈的反艦導彈系統的過程中,着重解決了兩個環節的問題,即增加了戰鬥部的殺傷威力和提高了整個導彈系統的機動性能,以期在取消用拖車運輸發射裝置和減少分隊運輸車數量的同時,增加發射裝置發射反艦導彈的數量。
一個裝備YJ-2反艦導彈的反艦導彈營編有:1台與火控系統融為一體的警戒和目標指示雷達。並將其安裝在1台越野性能良好的運輸車底盤上(驅動型式6×6);4台箱式自行發射裝置(驅動型式6×6),其每台自行發射裝置上裝有3個儲運發射箱,可裝有3枚反艦導彈;1台裝有發電機的運輸車;4台導彈運輸裝填車。一個反艦導彈分隊總的反艦導彈基數為24枚,其沿公路最大運行速度為8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為400公里。像中國出產的其它反艦導彈一樣,YJ-1和YJ-2反艦導彈多次在國際武器展覽會上展出,並以C801和C802編號向國外出口。
第三代岸艦導彈防禦系統
中國研製第三代岸基反艦導彈系統的工作始於80年代末。當時,研製的目的在於通過研製超音速反艦導彈,提高導彈制導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以期克服在對付敵防空武器時暴露出的問題。在建立梯次岸防體系的同時,中國專家認為應優先裝備射程為40至50公里和120至130公里的兩種型號反艦導彈。同時,中國專家還認為,這兩種型號的導彈戰鬥部重量應當為300至500公斤,以便有效地摧毀大型排水量和小型排水量的水面艦只。
中國已研製和裝備帶有C101和C301反艦導彈的第三代岸基反艦導彈系統。
C-101超音速反艦導彈主要用於摧毀在接近海岸線、海峽水域以及航道狹窄水域的大、中型排水量的水面艦只。
C-101反艦導彈為“鴨”式氣動佈局,在彈體的頭部裝有2個“鴨”式方向舵,以便控制導彈的俯仰,在彈體的尾部裝有兩葉彈翼和一葉帶有副翼的垂直安定面,以便控制導彈的傾斜和航向。C-101反艦導彈的動力裝置包括兩台分別安裝在彈體兩側特殊吊艙的巡航衝壓式空氣噴氣發動機、兩台帶有水平安定面的固體燃料助推器,並與彈體尾部連接。由於採用了與大推力發射助推器相結合的衝壓式空氣噴氣發動機,C-101反艦導彈(發射重量為1.85噸)的飛行速度達到2馬赫。同時最大射程達到45公里。裝有觸發式延時爆炸引信的半穿甲型戰鬥部重量為300公斤,可有效地殺傷水面目標。
就其佈局而盲,C-101反艦導彈制導系統與原先的反艦導彈制導系統相同。但是,其不同之處在於雷達導引頭的性能有所提高,雷達導引頭不僅可以在釐米波段工作而且可以發現遠距離的目標。發射後,反艦導彈爬升到50米高度,並將其高度保持到巡航段結束。當距目標約3公里時,反艦導彈下降到距水面5-8米高度,以便防止敵防空導彈的攔截。
HY-3超音速反艦導彈(出口型號為C-301)主要用於摧毀距海岸線較遠的大、中型排水量的水面艦只。
與C-101反艦導彈不同的是,HY-3超音速反艦導彈將發射重量增加到3.4噸,同時,加了戰鬥部的重量。
HY-3反艦導彈與C-101反艦導彈一樣,為“鴨”式氣動佈局,在飛行中用“鴨”式前舵控制導彈俯仰,用尾部裝有水平安定面的尾翼控制導彈傾斜和偏航。C-101反艦導彈裝有增加燃料儲備的大推力動力裝置,其中,除兩台巡航衝壓式空氣噴氣發動機外,還在彈體尾部安裝了4台可同時工作的並聯式發射助推器。HY-3反艦導彈控制系統就其設計而言與C-101相同,在巡航段爬升高度為100至300米,在末段飛行高度為5至10米。裝有HY-3反艦導彈的岸基反艦導彈系統既可以固定發射,也可以移動發射。
一套帶有HY-3反艦導彈的移動式反艦導彈系統包括:4台牽引式發射裝置(每台牽引式發射裝置裝有一枚反艦導彈);1部警戒和目標指示雷達:1部火控系統;1台供電車以及8部導彈運輸裝填車。其反艦導彈基數為8-12枚,運輸車共計16輛,最大運行速度為60公里/小時。
由於具有末段大的巡航速度和較低的飛行高度,C-101和C-301反艦導彈與第一、二代反艦導彈相比,具有更佳的作戰性能。同時,國外專家也指出了這兩種反艦導彈存在的許多不足。其中,擁有反射面較大的彈體是其主要問題之一。此外,由於反艦導彈的外形尺寸大,因此每台發射車和運輸裝填車每次只能發射和運輸1枚反艦導彈,從而減少了反艦導彈齊射的數量,同時,極大地限制了在一套機動岸基反艦導彈系統中的導彈基數。 [4] 

岸艦導彈型號示例

“巴爾”-E
新一代岸艦導彈“巴爾”-E:岸防新衞士
據外刊報道,俄羅斯出於海防和創匯需要,新近研製了多種不同類型的岸艦導彈,其軍事技術水平堪稱一流。他們研製的新一代岸艦導彈“巴爾”-E已在2004年度成功地通過了國家靶場試驗,所獲數據和實際效果讓軍方折服。該武器系統組成分為導彈KH-35E、導彈發射車、導彈運輸裝填車、指揮控制車和維護車幾大部分。其主要戰技指標為:導彈速度,亞音速;作戰環境,適應全天候;制導體制,採用主動/被動雷達尋的加慣性複合制導;機動性能,可自行移動。其突出特點體現在:
導彈低飛,令敵艦難防。被西方稱為“天王星”的KH-35E新一代岸防衞士,其彈體採用三組翼片設計,巡航飛行高度只有10-15米,極限飛行高度低界僅為4米,這樣低的攻擊高度,讓世界上所有艦艇都感到恐懼而無法應對和攔截時機。它能躲過敵方雷達和紅外的搜索,在自身雷達尋的加慣性複合制導作用下,最終準確命中目標。
實現八聯裝,增強威懾力。這種導彈作戰性能良好,共有4部八聯裝導彈發射車,滿載荷計32枚導彈,可以在距離400公里的海岸線上對敵艦構成極強的威懾力。作戰時,發射車即可依靠自身動力,採取自動工作方式,使發射架轉向目標方向35°角。在指揮控制車的指揮下,可以同時對海上1~6個目標進行攻擊,每枚導彈發射間隙僅為3秒。此時,來襲的戰艦要想躲開或攔截均無濟於事,幾乎是防不勝防。
彈技超羣,岸防更靈敏。據專家稱,該導彈攻擊能力、齊射擊密度、連續發射間隔時間及穩定性、機動性、隱蔽性諸方面都堪稱國際一流。系統中的導彈發射車、指揮控制車和運輸裝填車都採用白俄羅斯製造的“瑪茲”7930型載車,其動力和機動性聞名於世,故“巴爾”-E岸防武器系統的優勢十分突出。它能確保一方面有效地攻擊敵人,另一方面可做到全身而退,當任務完成後,可迅速組織轉移,以確保安全。
海鷹-2
海鷹-2岸艦導彈
“海鷹”-2(hy-2)岸艦導彈也是基於原蘇聯544導彈進行改型,增加射程、彈上成件與“海鷹一號”通用的原則。1966年被命名為“海鷹二號”導彈。“海鷹二號”的設計比“海鷹一號”較為成熟。為加大燃料裝載量,重新設計了導彈彈體中段,採用承力箱結構。這樣能夠在增加燃料容量的同時,加大彈體結構強度。在設計中使用了從蘇聯進口的“烏拉爾”計算機。
“海鷹”-2岸艦導彈系統由跟蹤雷達站天線車、跟蹤雷達站顯示車、移動電站、指揮儀車、射前檢查車、發射架車和發射架牽引車組成。作戰過程是由雷達搜索目標,並計算目標方位和距離,以及運動的航向,將這些射擊諸元傳送給射擊指揮車上的指揮儀,發射架隨動向射擊指揮儀。當目標進入射擊扇面並滿足射擊條件時,指揮儀經過計算向彈上發送射擊前置角和末端制導雷達開機主動搜索時間,在導彈發射瞬間,封鎖發送,點火繼電器吸合點火,導彈升空。“海鷹”是雷達主動彈,屬於發射後不管的武器。導彈起飛時在助推器強大的推動下自動爬高,2.2秒後助推器脱落。導彈爬高到300米改為平飛,速度為0.9馬赫。導彈飛行中末端制導雷達開機時間到時,自動打開雷達搜索海面。雷達天線初始有一定下視角,搜索海面發現目標後,自動駕駛儀控制導彈向目標俯衝,同時雷達天線按預定回調角抬頭。因為此時不抬頭的話,雷達波會全打在海面上丟失目標。
海鷹-2岸艦、艦艦導彈1974年設計定型,原為岸對艦導彈,後改為岸艦通用。
最大有效射程:95~100公里
最小有效射程:20公里
導彈平飛速度:0.9馬赫
導彈平飛高度:30~50米
制導方式:導彈:自主式控制加自動導引地面火控系統:攻擊目標運動前置點
制導有效性:捕捉概率98%;對目標的制導命中率90%
發射點高度範圍:0~400米
發射架射擊扇面:±85°
發射方式:單射或齊射
導彈起飛重量:3噸
戰鬥部重:513公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