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鄄城縣

鎖定
鄄(juàn)城縣,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北部,東接鄆城縣,西北兩面跨黃河與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範縣,毗鄰,南接牡丹區。總面積1032平方千米 [18]  。截至2022年10月,鄄城縣下轄2個街道、15個鎮 [32]  。截至2022年末,鄄城縣常住人口73.62萬人。 [33] 
鄄城在春秋時期為衞國鄄邑,西漢初置縣,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是戰國時代軍事家、思想家、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縣境內既有堯帝陵、舜耕歷山遺址、雷澤湖、孫臏墓、陳王讀書枱、蘇御史牌坊等歷史人文景觀,也有鄄南戰役戰場、劉鄧大軍強渡黃河處等革命遺址,還有魯錦、磚塑、鬥雞、鬥羊等豐富的民俗文化。其中,磚塑、商羊舞、魯錦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3] 
2022年,鄄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3.5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0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6.5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8.99億元。三次產業比為13:32.9:54.2。 [33] 
中文名
鄄城縣
外文名
Juancheng County
別    名
鄄邑
古鄄
行政區劃代碼
37172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菏澤市
地理位置
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北部
面    積
1032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15個鎮
政府駐地
陳王街道
電話區號
0530
郵政編碼
2746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3.62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堯王墓蘇御史牌坊舜耕歷山孫臏旅遊城雷澤湖、莊子廟等
機    場
菏澤牡丹機場
火車站
鄄城火車站(京九線)
車牌代碼
魯R-K/J/Z
地區生產總值
293.53 億元(2022年)

鄄城縣歷史沿革

上古
鄄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至五帝時期。
《呂氏春秋》載:“堯葬榖林,通樹之。
《左傳》載:茫茫禹跡,畫為九州。夏商時,天下分為九州,鄄城屬於兗州之域。
《史記》載: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濱,漁於雷澤。
《太平寰宇記》載:“濮州,今治鄄城縣。古昆吾舊壤,顓頊遺墟。”榖林、歷山、雷澤均在鄄城縣境。
春秋
為衞國鄄邑,南為垂邑,東屬古郕國地。
戰國
屬齊國甄邑[甄,讀juàn,鄄的異體字],南為垂都,東屬廩邱,東南有城陽。 [21] 
改鄄邑為甄城,於縣東境置都關縣,東南置城陽縣,均屬東郡。
初始置鄄城縣,因境內鄄邑、甄城而得名。
新莽
鄄城縣風光
鄄城縣風光(20張)
王莽改鄄城為鄄良。
為兗州濟陰郡(治所定陶)鄄城縣。
東漢末,曹操領兗州牧時移治於鄄城(今舊城)。
屬魏兗州東郡鄄城縣,濟陰郡城陽縣地。其間鄄城曾兩次改為縣王國。
黃初三年(222年),改鄄城縣為王國。
黃初四年(223年),改國為縣。
黃初七年(226年),復為國。
太和六年(277年),改國為縣。屬曹魏之域兗州(治所廩丘)。
後漢兗州刺史治昌邑,後移治鄄,三國因之。又屬東郡(治所濮陽)鄄城縣。
屬兗州濮陽國、濟陰郡城陽縣地。
先後屬於後趙兗州濟陰郡、前燕兗州東郡、前秦兗州、後燕兗州東郡,兗州、東郡均治鄄城。
先後為北魏、東魏濟州濮陽郡鄄城縣、城陽縣地。
北齊時省城陽縣入鄄城縣,北周因之。
先屬濮陽郡,後屬鄆州。
開皇初年(581年),廢濮陽郡、鄄城歸屬東平郡。
開皇十六年(596年),於鄄城置濮州(濮州之名從此始)治所在鄄城。於東南置雷澤縣,西南置臨濮縣。
大業二年(606年),改鄆州為東平郡,廢濮州,省臨濮縣入鄄城、雷澤二縣。
初屬鄄城縣,雷澤縣地。
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濮州及臨濮縣,並在鄄城縣置永定縣,在雷澤縣置長城、安邱2縣。
武德八年(625年),廢永定縣入鄄城縣。
貞觀元年(627年),鄄城、臨濮、雷澤3縣屬河南道。
天寶元年(742年),廢濮州設濮陽郡,治鄄城。
乾元元年(758年),改濮陽郡為濮州。
五代十國
先後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濮州屬地。
梁,濮州屬義成軍節度使管轄。
唐,濮州屬天平軍節度使管轄。
晉、漢、州因之。
屬京東路濮州鄄城縣、臨濮縣、雷澤縣地。
屬山東西路濮州鄄城縣、臨濮、雷澤縣地。隸屬大明府濮州(治所鄄城)。
貞元二年(1154年),降臨濮縣、雷澤縣為鎮,其地併入鄄城縣。
屬東平路濮州。
至元五年(1268年),濮州直屬中書省。
至元五年(1339年),屬中書省濟寧路濮州。
初隸中書省濮州。
洪武二年(1369年),廢鄄城縣入濮州,於鄄城置千户所,屬東昌府
洪武九年(1376年),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濮州屬地。
景泰二年(1451年),因黃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遷至黃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範縣濮城),鄄城故城遂稱舊城,一直沿用至今。
初屬山東省東昌府濮州地。
雍正八年(1730年),升濮州為直隸州,直屬山東省。
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曹州府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屬兗沂曹濟道曹州府濮州地。
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改濮州為濮縣。
民國二十年(1931年),“濮鄄分治”,於濮縣河東地區復設鄄城縣,仍屬山東省第二專署。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並鄄城縣入濮縣,屬山東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聊城)。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濮縣改屬山東省第十六專署(駐菏澤)。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縣政府,屬運西專署。同年11月屬魯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專署。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屬冀魯豫第二專署。同年9月,屬晉冀魯豫邊區第十七專署。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屬冀魯豫第八專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屬冀魯豫第二專署。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鄄城縣解放。
1949年8月,鄄城縣屬平原省菏澤地區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3年,屬山東省菏澤專署。
1958年10月,屬山東濟寧專署。
1959年6月,又改屬菏澤專署。
1967年,屬山東省菏澤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屬山東省菏澤地區行政公署。
2000年12月,菏澤撤區設市,自此,一直屬菏澤市管轄至今。 [3] 

鄄城縣行政區劃

鄄城縣區劃沿革

1992年1月24日,將梁堂鄉的萬全莊、大趙莊、李樓、南莊、羅吳莊、魏莊、東趙莊、樊莊、東張莊、富春鄉的蘇屯、南宋莊、鳳凰鄉的孫店共12個行政區劃歸鄄城鎮管轄。
1993年11月16日,撤銷閻什口鄉,設立閻什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1994年12月29日,撤銷什集鄉,設立什集鎮。
1996年12月29日,撤銷箕山鄉,設立箕山鎮
2000年3月15日,撤銷李進士堂鄉,設立李進士堂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2002年7月,省政府批覆同意:鄄城縣撤銷魯王倉鄉歸屬鄭營鄉,撤銷臨濮鄉,設立臨濮鎮;撤銷彭樓鄉,設立彭樓鎮。以上2鄉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12月31日,鄄城縣轄10個鎮、6個鄉。
2010年,撤銷鄄城鎮,設立古泉街道陳王街道。縣人民政府駐古泉街道。
2013年,撤銷大埝鄉,設立大埝鎮,鎮駐地為原大埝鄉駐地。

鄄城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鄄城縣下轄2個街道、15個鎮 [32] 鄄城縣人民政府駐陳王街道。 [19]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71726001000
371726002000
古泉街道
371726101000
371726102000
371726103000
371726104000
371726105000
371726106000
371726107000
371726108000
371726109000
371726110000
371726111000
371726112000
371726113000
371726200000
371726207000

鄄城縣地理環境

鄄城縣位置境域

鄄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北部,介於東經115°19′—115°43′,北緯35°22′—35°43′之間,南北37千米、東西32千米,總面積1032平方千米 [18]  ,佔全省面積的0.67%。北距首都北京510千米,東北至省會濟南184千米,南到行署駐地菏澤38千米。 [4] 

鄄城縣地形地貌

鄄城縣屬黃河沖積平原,百里沃野,河流縱橫。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土質分佈為“南沙、中壤、北粘”。 [1] 

鄄城縣氣候特徵

鄄城縣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無霜期207天,年均濕度73%,空氣質量指數93。年平均氣温13.5℃。平均日照時數2534.3小時,平均風速3.5米/秒。 [5] 

鄄城縣自然資源

鄄城縣水資源

鄄城縣屬黃河沖積平原,地下水資源豐富,人均佔有水量370方,是山東省平均水平的1.4倍,年降水量589.2毫米,屬全國一類豐水區。 [5] 

鄄城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鄄城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65884.35公頃(98.83萬畝)
其中全部為水澆地,且全部是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
(二)種植園用地1296.73公頃(1.95萬畝)
其中,果園863.82公頃(1.3萬畝),佔66.62%;其他園地432.91公頃(0.65萬畝),佔33.38%。
(三)林地6678.48公頃(10.02萬畝)
其中,其他林地2554.2公頃(3.83萬畝),佔38.25%;喬木林地4124.28公頃(6.19萬畝),佔61.75%。
(四)草地115.69公頃(0.17萬畝)
全部為其他草地。
(五)濕地85.08公頃(0.13萬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鄄城縣只涉及內陸灘塗1個地類。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9208.03公頃(28.81萬畝)
其中,村莊用地14932.74公頃(22.40萬畝),佔77.74%;建制鎮用地4107.91公頃(6.16萬畝),佔21.39%;採礦用地76.37公頃(0.11萬畝),佔0.40%;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91.01公頃(0.14萬畝),佔0.47%。
(七)交通運輸用地2692.18公頃(4.04萬畝)
其中,公路用地1687.92公頃(2.53萬畝),佔62.70%;鐵路用地73.29公頃(0.11萬畝),佔2.72%;農村道路930.97公頃(1.40萬畝),佔34.58%。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6894.81公頃(10.34萬畝)
其中,河流水面1869.54公頃(2.80萬畝),佔27.12%;水庫水面277.96公頃(0.42萬畝),佔4.03%;坑塘水面430.48公頃(0.65萬畝),佔6.24%;溝渠2905.36公頃(4.36萬畝),佔42.14%;水工建築用地1411.47公頃(2.11萬畝)佔20.47%。 [24] 

鄄城縣林業資源

鄄城縣有林地40萬畝,林木覆蓋率37%,木材積蓄量180萬立方米,年可採伐木材30萬立方米,剩餘枝杈條及各種下角料35萬立方米。 [5] 

鄄城縣礦產資源

煤炭資源
鄄城縣已探明的煤炭面積330平方千米,儲藏量42.9億噸,已列入國家開採計劃。 [5] 
鹽礦資源
董口鎮夏莊鹽礦位於董口鎮夏莊村,在2007年10月二維物探中圈定的異常區,鹽層分佈面積34平方千米,主要在董口鎮境內,預測儲鹽量400億噸左右。經專家初步測算,礦層累計厚度約為33.5米,其中第一層6.2米、第二層16.1米,第三層8.9米,且含鹽量均在95%以上,屬於高純度岩鹽。 [5] 

鄄城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鄄城縣公安局户籍人口92.67萬人,較上年減少0.72萬人;全縣常住人口73.62萬人,較上年減少0.5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1.78%,同比提高0.9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5841人,其中,一孩1651人,二孩2383人,三孩1576人,四孩及以上231人。 [33] 

鄄城縣政治

現任領導
劉旭:副縣長、鄄城縣公安局局長。 [34] 

鄄城縣經濟

鄄城縣綜述

2022年,鄄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3.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5%,現價增長5.8%。第一產業增加值38.03億元,可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96.51億元,可比增長5.6%,其中,工業增加值77.61億元,可比增長2.8%;第三產業增加值158.99億元,可比增長3.8%。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13.1:32.1:54.9調整為13:32.9:54.2,二三產比重提高了0.1個百分點。經上級反饋,2022年全縣“四新”經濟增加值73.45億元,同比增長11.2%,佔GDP的比重25.0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78.84億元,同比增長4.41%,佔GDP的比重49.59%。 [33]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鄄城縣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59個(房地產項目35個),完成投資額118.76億元,同比增長38.7%。 [33] 
財税收支
2022年,鄄城縣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89億元,增長12.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為5.41%。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9.72億元,比上年增長5.76%,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農林水和教育等支出佔比為65.99%。 [33] 
人民生活
2022年,鄄城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37元,比上年增長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40元,比上年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6元,比上年增長7.3%。 [33] 

鄄城縣第一產業

2022年,鄄城縣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64.24億元,其中,實現農業總產值37.85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畜牧業總產值21.75億元,同比增長8.5%;林業總產值1.69億元,同比增長15%;漁業總產值1.22億元,同比增長5.7%。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8.93億元,可比增長4.65;其中,農業增加值26.27億元,牧業增加值9.55億元,林業增加值1.36億元,漁業增加值0.8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9億元。 [33] 
農業
2022年,鄄城縣糧食播種面積184.95萬畝,其中:夏糧面積95.42萬畝,秋糧面積89.53萬畝;全縣糧食總產量82.18萬噸,糧食單產達到444.35千克/畝。 [33] 

鄄城縣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22年末,鄄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78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9.86億元,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長7.9%;實現營業收入195.1億元,利潤總額11.93億元。2022年,全縣全社會用電量16.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1%;工業用電量6.75億千瓦時,增長0.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耗18.85萬噸標準煤。全縣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完成總產值63.74億元,同比增長25.3%,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0.37%,同比提高3.41個百分點。 [33] 
建築業
2022年,鄄城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47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4.48億元,同比增長9.1%;實現營業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179.4%;利潤總額0.76億元,同比增長153.3%。 [33] 

鄄城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鄄城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全縣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商品銷售額44.79億元,同比增長43.2%;住宿餐飲業實現營業額0.54億元,同比下降3.75%。 [33] 
對外經濟
2022年,鄄城縣完成進出口總值34.51億元,其中,出口總值28.59億元,進口總值5.92億元。 [33] 
房地產業
2022年,鄄城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5.27億元,同比下降13.16%;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74.384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7.2%。 [33] 
招商引資
2022年,鄄城縣新籤利用外資合同4個,新籤利用外資合同金額11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5249萬美元。 [33]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鄄城縣各項存款餘額480.09億元,同比增長12.3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10.39億元,同比增長17.87%。 [33] 

鄄城縣交通運輸

截至2018年末,鄄城縣已形成公路、鐵路兩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鐵路京九線過境,境內路段長5千米,設鄄城站,位於閻什鎮張莊村。城市道路形成14縱16橫的路網,全縣公路形成“六縱六橫加一環”的路網格局。新建城鄉公交站點252個;投放哈羅共享單車2000輛;新修、改造縣鄉村道路620餘千米,實現了所有自然村通公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5.8千米、鋪裝人行道12萬平方米、鋪設雨污水管網46千米,安裝護欄10千米,新增綠化面積6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了5個城區主要交叉路口渠化改造。 [2] 
鐵路:境內有京九鐵路,並設有客貨站。距歐亞大陸橋的新石鐵路只有35千米,在鄄城、菏澤乘火車可達全國各地。
公路:境內有濟董、臨商、巨鄄三條省道,投資9.1億元的鄄城黃河公路大橋及聊菏高速公路正在建設,建成後在北京正南與105國道和106國道之間形成南北交通大動脈。鄄城至菏澤的一級公路2005年建成通車,從鄄城乘車15分鐘可達菏澤和日東高速。
空港:鄄城至濟寧機場60千米,距濟南機場220千米,距鄭州機場230千米。乘車二個半小時可達濟南、鄭州兩機場。另外菏澤機場正在籌建當中。
海運:鄄城距青島港520千米,距日照港430千米。

鄄城縣社會事業

鄄城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鄄城縣有學校379所,在校生16.28萬人。其中:普通高級中學4所,在校生1.495萬人;普通初級中學33所,在校生4.2萬人;小學共120所,在校生7.86萬人;幼兒園222所,在校學生2.73萬人。專任老師0.95萬人,全年畢業人數3.63萬人。  [33] 

鄄城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鄄城縣擁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處,劇院1處,電影院一處,孫臏書畫院1個,鄄城縣文化旅遊發展中心1個,鄉鎮文化站17處。全縣擁有廣播電台1台,電視發射台及轉播台3台,電視節目27套,廣播人口覆蓋率96.8%,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6.5%。 [33] 

鄄城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鄄城縣擁有各類衞生機構23個。醫院、衞生院病牀位2538張,擁有各類衞生技術人員1818人,其中執業醫師740人,執業助理醫師250人,註冊護士704人。 [33] 

鄄城縣社會保障

2022年,鄄城縣撫卹事業費13074.37萬元,軍隊移交地方安置的離退休人員費用334萬元;社會救濟福利事業費17700.9萬元,其中,農村社會救濟費7206.96萬元,其他社會救濟9904.05萬元。 [33] 

鄄城縣歷史文化

鄄城是中華民族開發較早的區域之一,“三皇五帝”中的堯、舜二帝都曾在境內活動,周時為衞國之鄄邑,西漢初置縣,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是古代軍事家、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境內現存有堯王墓、孫臏墓、蘇御史牌坊、舜耕歷山等古蹟遺址,是中國最大的孫臏文化、孫臏兵法、孫臏軍事思想研究基地。 [6] 
魯錦、磚雕、商羊舞被列入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抬閣、二洪拳、擔經等6項民間藝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鬥雞、鬥羊、武術、戲曲、馬叉、抬閣、舞獅等民俗文化源遠流長。 [7-8] 

鄄城縣風景名勝

鄄城縣境內文物古蹟有華胥部落遺址、雷澤湖帝堯陵、丹朱城、舜耕歷山遺址孫臏故里孫臏墓億城寺、羊左全交合葬墓、莊子釣魚台、城濮之戰古戰場、東漢亙古泉、陳王讀書枱、葵丘會盟台劉忠古墓羣、蘇氏家祠、蘇御史牌坊、舜王城等;革命遺址有鄄南戰役戰場、劉鄧大軍渡黃河舊址;國家AAAA(4A)級旅遊景區有孫臏旅遊城
舜耕歷山古遺址
上古舜帝誕生之地和躬耕之所,位於鄄城縣閆什鎮歷山廟村西,南臨東西村街,西為舜廟建築羣。1980年文物普查中發現並確定該遺址,當時遺址地表可採集遺物的範圍東西45米,南北77米,總面積3465平方米。地表採集遺物主要有陶片、人骨、木炭、蚌片、燒土塊和金屬冶煉渣。陶片以夾砂紅陶和夾砂灰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紋飾以繩紋為最多,方格紋、籃紋也佔有一定的比例,此外還有少量的磨光黑陶。從部分可以看出器形的陶片分析,主要有鬲、罐、盆、杯、瓦等。可以看出器型的有:細泥黑陶筒形杯、夾細砂灰陶鬲、泥質灰陶敞口罐等陶片,分屬於山東龍山文化、商周文化和漢文化遺物。 [26] 
舜耕歷山古遺址 舜耕歷山古遺址
鄄城縣堯陵
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西南7.5千米的富春鄉榖林莊村南,東臨榖林苗圃場院。南距金堤1千米。堯葬榖林的記載,始見於秦朝呂不韋所編《呂氏春秋∙安死》 :“堯葬於榖林,通樹之。”魏晉時期的皇甫謐著有《帝王世紀》,首次確定了堯冢的具體位置。書載:“堯葬濟陰成陽西北四十里,是為榖林。”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首次將堯葬處,稱為堯陵。”今成陽(小成陽,鄄城縣富春鄉榖林東)西二里有堯陵。”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濮州知州韓鐸言:“堯陵在本州雷澤縣東榖林山。”明王道《濮州帝堯陵祠碑記》載曰:“竹林本榖林遺址,其為堯陵也,蓋無疑也”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東巡撫嶽浚《改祀濮州堯陵議》稱:“堯陵實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古雷澤之東榖林莊前。陵前有享殿三間在焉。”左為榖林寺,舊設祀田一百二十畝,濠地四十畝。州官春秋祭享。……堯陵在曹濮之間無疑,所謂榖林,界在曹、濮,今隸濮州。《清史稿》載:“濮州東南榖林,古雷澤也。乾隆元年,修葺釐正,定榖林(堯陵)為舊址。”“乾隆初,定榖林為堯陵,稽古證訛,萬世可守,嗣後祭告,率由舊章。” [29] 
鄄城縣堯陵 鄄城縣堯陵
葵丘會盟台
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葵堌堆村北,是一處典型的堌堆型古聚落遺址。1980年8月,菏澤地區文物普查對發現並調查了葵堌堆古遺址,經鏟探調查發現遺址文化層位於地下3米以下,厚度不詳。遺址南北長120米,東西寬50米,面積6000平方米,平面呈橢圓形。其上現為塔院寺建築物,門樓東側有石柱礎一尊。鏟探得到夾砂素面紅陶片、泥質方格紋、粗繩紋灰陶、細繩紋灰陶、素面灰陶等標本88件,綜合分析出土陶片以灰陶居多,紅陶次之,泥質陶多於夾砂陶,紋飾以素面為主,繩紋次之,少量的方格紋和絃紋。從出土陶片分析,該遺址包含有龍山文化、商文化、周文化和漢文化時期的遺存。葵丘堌堆春秋時期多次作為諸侯會盟之所,該遺址內涵豐富,延續時代長,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8] 
葵丘會盟台 葵丘會盟台
孫臏旅遊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坐落在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東北20千米處的箕山鎮境內。鄄城乃戰國著名軍事家孫臏故里,孫臏旅遊城佔地面積999畝,現有景點為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孫臏旅遊城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孫臏旅遊城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遊覽區。 [27] 
孫臏旅遊城 孫臏旅遊城
東山禪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法登記註冊的佛教活動場所,佔地面積25畝,總投資5600萬元。寺內主要建築有山門、坐西朝東的歇山重檐式仿古建築大雄寶殿、呈南北對稱的廂房、講堂、齋堂、接待室等服務設施。大雄寶殿內供奉佛祖釋迦摩尼端坐佛像,高6.4米,佛像神態端重、肅立。東山禪寺景區榮獲國家AA級旅遊景區、到山東不可不去的100個地方等殊榮,是鄄城與海外聯繫的紐帶,對外開放的窗口。 [30] 
東山禪寺 東山禪寺
沙土廟
位於閆什鎮閆什口村,總投資1.2億元,佔地42餘畝,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 至今千餘載,歷經兵災水患,多次被毀又多次修復,並逐漸擴建,至明末,沙土廟已發展成集儒、釋、道為一體的全神大廟,魯西南民間相傳“曹州廟全,沙土廟神全”、“南京北京都走到,不如看看沙土廟”,由此可見當年沙土廟盛況。景區新增投資3600萬元,新建了鐘鼓樓、東西文化長廊、佛塔、三星級旅遊廁所,圍繞景區新建了20千米的公路,鋪設了石板遊步道,新安裝景點標識牌、介紹牌、警示牌80餘塊等,現已成為一處集宗教祭祀、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的場所的新景點。 [31] 
沙土廟 沙土廟

鄄城縣地方特產

糖果餞 糖果餞
糖果餞是以白砂糖為原料,經模製澆注而成的各種糖質造型。鄄城民間手工糖果餞目前主要分佈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境內,其中尤以紅船鎮紅船村、舊城鎮任莊村、城關鎮邰莊村從事民間手工糖果餞的技藝最為精湛。糖果餞的前身是模製面質的動物造型,主要在鄄城民間春節時期“請新客”的獨特民俗活動中使用。模製面質造型早在明代就已出現,俗稱“花饃”。隨着白糖在民間應用的普及,逐漸的代替了以往的面製造型,演化為以糖為原料的風格獨特的鄄城糖果餞。 [25] 
左營綠豆丸子 左營綠豆丸子
左營綠豆丸子
因主要產地在鄄城縣左營鄉,所以叫左營綠豆丸子,其中以孫氏綠豆丸子最為著名。左營綠豆丸子已有200多年的生產歷史,清朝時曾作為貢品進點,以牛肉、綠豆、海鮮、芝麻等為主要原料,用色拉油反覆烹炸而成。不加色素和防腐劑,色香味俱全,幹吃、煮湯、火鍋皆可,口感酥脆、清香、可口。還具有清熱解毒、醒腦提神、利便止渴,止瀉痢等效用。 [9] 

鄄城縣著名人物

: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堯陵位於鄄城縣富春鄉谷林寺。
: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與堯被人們尊為賢明帝王。
孫臏:生卒年不詳,齊國鄄邑人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汲黯:字長孺,西漢濟陰郡鄄城縣人,官至中大夫。武帝稱讚其為“社稷之臣”。
吳隱之:東晉濮陽鄄城人,官至度支尚書,著名廉吏,做官清正廉潔,曾賦《貪泉》詩一首明志。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人。生於山東鄄城(今舊城鎮),一説生於莘縣朝城,曹操第四子。建安時期文壇鉅子。
王仙之:唐濮州鄄城(今鄄城縣舊城)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張泳:字復之,宋代濮州鄄城人,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乖崖文集》10卷。
李迪:字復古,先祖為趙郡人,後遷家至濮州。真宗景德二年,舉進士第一,歷通判。後來兩度官至宰相。
劉忠:字攄誠,明代濮州(今鄄城彭樓鎮劉大樓村)人,官至左副都御史。今麻寨鄉劉大樓西北1千米許有劉忠墓
王宗朋(1847—1906年):字蘭居,清末山東濮州王榔頭莊(今鄄城縣箕山鎮王榔頭莊)人。魯西蘇北一帶農民抗捐領袖,創建“紅沙會”。 [10] 
彭佔元(1870—1942年):山東省鄄城縣彭樓鄉彭樓村人,清末廩生。1903年師範畢業後,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被推為山東同盟會部長,捐款創立《民報》社。先後任諮議局議員、資政院議員、南京政府臨時參議院議員、眾議院議員、護法國會眾議院議員。
李建國男,漢族,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生,山東鄄城人,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黨組成員,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 [11] 
韓志冰1965年生於山東鄄城,現就職於中國美術家網,任首席執行官;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主任;中國西部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王道玉:男,漢族,山東鄄城人,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鄄城縣榮譽稱號

2020年1月2日,鄄城縣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12] 
2020年5月4日,被菏澤市人民政府授予“菏澤市就業創業工作先進縣”。 [13]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4] 
2020年12月22日,被命名為“山東省雙擁模範城(縣)”。 [15] 
2020年12月30日,入選“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16] 
2020年12月30日,入選“第六屆山東省級文明縣(市、區)”名單。 [17]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0] 
2022年4月7日,入選山東2022年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示範縣公示名單。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