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鄆城縣

鎖定
鄆城縣,隸屬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東北部,黃河下游。北鄰梁山縣,東與嘉祥縣接壤,南接鉅野縣牡丹區,西與鄄城縣毗鄰,隔黃河與河南省範縣台前縣相望,總面積1643平方公里。 [7]  2022年,鄆城縣户籍總人口126.92萬人,常住人口111.49萬人。 [9]  截至2023年6月,鄆城縣下轄4個街道、16個鎮、2個鄉。 [8]  縣政府駐地鄆州大道6001號鄆州大廈。
魯成公四年(前587年)冬,築城名“鄆”。 [7]  是第三批城鎮化試點地區 [3]  、“千年古縣”。 [25]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12] 國家園林縣城 [14] 
2022年,鄆城縣地區生產總值(GDP)514.5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1.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14.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11.4:46.9:41.7。 [9] 
中文名
鄆城縣
外文名
Yuncheng County
別    名
鄆州
行政區劃代碼
371725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菏澤市
地理位置
山東省西南部
面    積
1643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街道、16個鎮、2個鄉、
政府駐地
鄆州大道6001號鄆州大廈
電話區號
0530
郵政編碼
274700
人口數量
126.92 萬(2022年)
火車站
鄆城站
車牌代碼
魯R
地區生產總值
514.5 億元(2022年)

鄆城縣歷史沿革

夏代,為徐州之域。
商朝,為商心腹之地,第五次遷建都城即在鄆城境內,史稱庇。
春秋戰國,屬魯國西境。魯成公四年(前587年)冬,築城名“鄆”,駐軍防衞,史稱西鄆。境內有廩丘、陽晉等邑。齊滅魯後,屬齊地。
秦朝,屬東郡。
西漢,屬兗州東郡,境內先後置黎縣廩丘縣。東漢屬兗州路濟陰郡,廢黎縣併入廩丘縣。
三國,屬魏兗州東郡,廩丘為兗州治所。
晉、十六國,屬兗州濮陽國。
南北朝,析廩丘置清澤縣,屬濟州東平郡。
隋開皇四年(584年),清澤縣改名萬安縣。開皇十八年(598年),萬安縣改名鄆城縣,屬鄆州。大業二年(606年),改鄆州為東平郡,廩丘縣併入鄆城縣。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廢東平郡設鄆州。次年置鄆州總管府,轄鄆、濮、兗、戴、曹5州32縣。天佑二年(905年),鄆城縣複名萬安縣,隸鄆州。
五代,屬後梁,隸鄆州。梁滅,屬後唐,隸鄆州,萬安縣複名鄆城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鄆城縣自鄆州劃歸濟州
北宋,屬山東西路濟州。
金朝,屬山東西路濟州
元朝,屬中書省濟寧路
明初,屬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濟寧府為濟寧州,鄆城屬之。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設曹州府,鄆城縣屬之。
鄆城縣風光
鄆城縣風光(2張)
民國,先後屬兗沂曹濟、濟寧、曹濮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屬省;民國二十三至二十六年(1934年至1937年),鄆城為鄉村建設實驗縣,直隸省。1949年8月,成立平原省,設平原省菏澤專區,鄆城縣隨屬。
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菏澤專區劃歸山東省,鄆城縣隨屬。
1958年12月,撤菏澤專區,鄆城縣歸屬濟寧專區。
1959年9月,恢復菏澤專區,鄆城復歸菏澤專區。
2000年6月,菏澤地區改為菏澤市,鄆城縣屬之。 [7] 

鄆城縣行政區劃

鄆城縣區劃沿革

1949年9月7日,劃為11個區。
1953年1月,將11個區劃為17個區。10月,原屬鄄城的大渚潭、蔣莊、榮莊、李莊、前亓樓、後亓樓、湯莊、亓老莊、王花園、李河涯、柳河涯11個村劃歸鄆城十一區。
1955年8月,17個區的名稱改以駐地為區名。
1956年春,將全縣230個鄉劃為106個鄉,其中有潘渡、黃安兩個鄉級鎮。10月,將程屯區金線嶺以北的辛興屯、楊屯等12個村劃歸梁山縣,將鄆城西部的孫莊、杜潭莊、謝莊劃歸鄄城縣。
1958年2月,撤區並鄉,將17個區106個鄉改建為城關、雙橋集、武安、王老虎、陳里長、郭莊、黃安、五界首、陳坡、梁莊、玉皇廟、水堡、張集、大渚潭、於樓、李集、侯集、黃集、肖皮口、王屯、潘渡、程屯、常莊、楊莊集、大老人、黃堆集、劉官屯、王集、呂月屯、丁里長、東張樓、辛莊集、趙樓、唐店34個鄉。9月,實行政社合一體制,撤銷鄉,成立宋江(城關)、東風(劉官屯)、八一(丁里長)、燈塔(趙樓)、火箭(武安)、衞星(黃安)、紅旗(陳坡)、水堡(後改玉皇廟)、七一(張集)、黃河(李集)、侯集、潘渡、五一(程屯)、幸福(常莊)14處人民公社。11月,嘉祥縣的梁寶寺公社劃歸鄆城縣。
1959年9月,從梁寶寺、丁里長、劉官屯三個公社各劃出一部分,建立黃堆集人民公社,從趙樓、武安兩個公社各劃出一部分,建立東張樓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常莊公社的黨政機關遷往楊莊集,更名為楊莊集人民公社,水堡公社更名為玉皇廟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梁寶寺人民公社劃歸嘉祥縣。同時,從侯集、李集二公社內各劃出一部分,建立黃集人民公社。是年,東張樓公社改名為郭屯人民公社,劉官屯公社改名為大老人人民公社。
1963年12月,趙樓公社改名為陳里長人民公社。
1965年6月,宋江公社更名為城關人民公社。
1972年11月,陳里長公社改名為趙樓人民公社。
1975年9月,大老人公社改名為張營人民公社。
1978年12月至1979年1月,又增添雙橋、郭莊、唐廟、隨官屯、丁廟、常莊、梳洗樓、劉口、水堡、八里莊10處人民公社。
1982年2月,城關公社更名為城關鎮,張集公社更名為張魯集人民公社,侯集公社更名為侯咽集人民公社,趙樓公社更名為南趙樓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撤銷人民公社,代之以區、鄉、鎮。 [1] 
2019年,撤銷張營鎮,設立張營街道;撤銷丁里長鎮,設立丁里長街道。 [5] 

鄆城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鄆城縣下轄4個街道、16個鎮、2個鄉:鄆州街道唐塔街道丁里長街道張營街道黃安鎮楊莊集鎮侯咽集鎮武安鎮郭屯鎮玉皇廟鎮程屯鎮隨官屯鎮潘渡鎮雙橋鎮南趙樓鎮黃泥岡鎮唐廟鎮李集鎮黃集鎮張魯集鎮水堡鄉陳坡鄉 [8]  縣政府駐地鄆州大道6001號鄆州大廈。

鄆城縣地理環境

鄆城縣位置境域

鄆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東北部,黃河下游。地處北緯35°19′~35°52′,東經115°40′~116°08′之間,北鄰梁山縣,東與嘉祥縣接壤,南接鉅野縣牡丹區,西與鄄城縣毗鄰,隔黃河與河南省範縣台前縣相望。南北最長約44.39公里,東西最寬約35.71公里,總面積1643平方公里。 [7] 

鄆城縣地質

鄆城縣,大地構造屬中朝陸台山東台背斜的西南邊緣凹陷帶,處於“魯西斷塊”中的“魯西南塊陷”上,地表全為新生界覆蓋,沒有基岩出露。 [7] 

鄆城縣地形地貌

鄆城縣,由於受地下岩層構造和地上黃河等內外引力作用的控制和影響,整個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沒有山丘,全境屬黃河沖積平原。西南與東北高差9米,地面坡降在1/5000一1/10000,海拔在38.50一47.50米之間,地貌類型主要有緩平坡地帶、淺平注地帶、河槽地帶、河灘高地4種地帶。 [7] 

鄆城縣氣候

鄆城縣,屬暖温帶半濕潤東亞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温和涼爽,冬季乾冷,雨雪稀少。 [7] 

鄆城縣水文

黃河為境內唯一的自然河流,上起鄄城縣左營鄉張莊村,流經鄆城縣境34公里,入梁山縣黑虎廟鄉高唐村。鄆城屬淮河流域,有洙趙新河和梁濟運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佔全縣總面積的75%和25%。全縣流域面積大於300平方公里的骨幹河道有三條:洙趙新河、鄆巨河、鄄鄆河,長81.25公里。100一300平方公里的骨幹河道有8條:老趙王河上下段、太平溜、三分幹、華營河、宋金河、鄆城新河上下段、豐收河上下段、琉璃河,長170.94公里。30一100平方公里的河溝有30條,長189公里。累計骨幹工程總長度473.5公里。 [7] 

鄆城縣土壤

鄆城縣,有一個潮土土類,三個亞類:潮土亞類、鹽化潮土亞類、鹼化潮土亞類;四個土屬;潮土土屬、鹽化潮土土屬、鹼化潮土土屬、淤灌潮土土屬;115個土種。 [1] 

鄆城縣自然資源

鄆城縣水資源

2019年,鄆城縣年降雨量371.0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5億立方米,地表水1.02億立方米,地下水2.60億立方米。總供水量2.78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用水18571萬立方米,林木魚畜用水3791萬立方米,工業生產用水2012萬立方米,城鎮公共生活用水270萬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2833萬立方米,生態與環境補水312萬立方米。 [7] 

鄆城縣土地資源

2019年,全縣土地總面積163323.11公頃,耕地113232.11公頃,園地409.19公頃,林地6777.95公頃,草地314.85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5609.2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5178.6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9186.27公頃,其他土地2614.86公頃。 [7] 

鄆城縣生物資源

鄆城縣全縣境內能夠在野外白然越冬且能夠通過播種、杆插、埋根、嫁接等方式繁殖後代的林木(包括喬木、灌本及術質藤本)有44科73屬111種。作為用材樹栽培較廣泛的有:中林46楊、1-107楊、l-69楊、中薄1號楊、L35楊、中菏2號楊、沙蘭楊、1-214楊等歐美雜交楊品種和泡桐毛白楊旱柳、白榆、刺槐臭椅、苦襪等。作為果樹或其它經濟樹栽培的有蘋果(新紅星、煙富3、煙富10、日本紅富士、金帥、紅將軍、華碩、中秋王等優良品種)、梨(紅梨、紅香酥、紅皮梨、黃金梨、圓黃梨、錦玉梨、晚秋黃梨等)、桃(迎箱紅、秋形、黃桃永蓮7號蜜桃等)、杏、李、葡萄、棗、柿及桑、杞柳、紫穗槐、白蠟、花椒等。作為風景觀賞樹栽培的有雪松、蜀松、月季、槐、龍爪槐、合歡、垂柳、大葉女貞、法桐、紫薇、紫葉李、木槿、龍柏、銀杏、木瓜、大葉黃楊、欒樹等。

鄆城縣礦產資源

鄆城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地熱和磚瓦用黏土3類。煤炭主要為肥煤、焦煤、氣煤等,含硫量少、灰分低、燃燒值高,為工業、化工、動力用優質煤。全縣境內現有4對礦井,自南至北分別為趙樓煤礦、郭屯煤礦、彭莊煤礦、龍鄆煤業公司。地熱資源處於勘探開發初期,初步探明藴藏面積120平方公里,深度1000米1900米,具有良好的導熱、導水的地質條件,具備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鄆城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開發的地熱井共有49口,其中供熱井22口,回灌井26口,未利用9口及觀測井1口,温度在4259度之間,井深1000米一1810米之間,現開採量為300萬立方米/年,主要集中在城區及唐廟鎮、丁裏街道、武安鎮等鄉鎮街道駐地。磚瓦用粘土礦分佈於黃河和引黃幹、支渠兩岸,全縣共有新型建材廠29個,年產標準磚約9億塊,主要利用黃河和引黃灌溉落淤進行生產。 [7] 

鄆城縣人口

2022年,鄆城縣户籍45.1萬户,總人口126.92萬人;其中,女性人口60.28萬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3.61,人口出生率為7.6‰。常住人口111.4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9.91%,比上年增長0.77%。 [9] 
2019年,鄆城縣常住人口共有民族32個,其中絕大多數為漢族人,有少數民族745人。其中女性517人,佔總數的69.4%。全縣各鄉鎮、街道和開發區均有少數民族分佈。 [7] 

鄆城縣經濟

鄆城縣綜述

經濟
經濟(2張)
2022年,鄆城縣地區生產總值(GDP)51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兩年平均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6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241.4億元,增長2.7%;第三產業增加值214.5億元,增長3.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4:46.9:41.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6萬元。 [9] 
居民收支
2022年,鄆城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80元,增長5.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63元,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78元,增長6.5%。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703元,減少1.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672元,減少4.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094元,增長1.6%。 [9] 
財政
2022年,鄆城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3億元,增長6.2%,其中税收收入27.3億元,增長1.0%,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3.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4億元,下降10.8%。 [9]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鄆城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41.8%,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2.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3.4%。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為19.2:23.0:75.1。重點領域中,民間投資減少6.1%,製造業技改投資減少37%,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51.5%。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9.7%。從房屋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增長19.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增長10.8%。商品房施工面積742.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1%。房屋竣工面積150.2萬平方米,增長104.2%。 [9] 

鄆城縣第一產業

2022年,鄆城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8.4億元,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56.1億元,可比增長5.9%;林牧漁業產值42.2億元,可比增長7.3%。糧食種植面積251.39萬畝,比上年增加0.01%。糧食平均畝產894.8斤,比上年增加1.0%;糧食總產22.5億斤,增加1.0%。
林業產值2.4億元,林地面積達到20.5萬畝;牧業產值33.6億元,豬牛羊禽肉產量11.1萬噸,禽蛋產量4.2萬噸,牛奶產量0.8萬噸;漁業產值1.9億元,水產養殖面積2150公頃,水產品產量1.1萬噸。
2022年,鄆城縣共有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207個,“三品一標”農產品基地面積9.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43萬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5545家,共有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438個,家庭農場514個。 [9] 

鄆城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鄆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684.7億元,增長8.1%,增加值可比增長6.2%,營業收入增長6.0%,利潤增長4.3%,利税增長6.7%。從重點行業看,規上紡織業產值173.6億元,增長8.7%;規上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產值129億元,增長13.0%;規上化工行業產值57.8億元,下降12.2%;規上木材加工行業產值86.8億元,增長5.0%;酒類包裝產值37.5億元,增長40.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下降10.3%,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7.2%。
全社會用電量49.1億千瓦時,增長0.3%;其中工業用電量33.5億千瓦時,下降4.8%。 [9] 
建築業
2022年,鄆城縣建築業總產值39.9億元,增長7.3%。共有具有總承包或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築業企業66家。 [9] 

鄆城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2年,鄆城縣服務業增加值214.5億元,可比增長1.6%,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1.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8.6%,拉動經濟增長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9.2億元,增長3.8%。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下降2.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下降6.6%。 [9] 
郵政電信業
2022年,鄆城縣郵政業務總量1.96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固定電話用户2.6萬户,移動電話用户108.5萬户,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33.4萬户。 [9] 
旅遊業
2022年,鄆城縣共接待遊客193.12萬人次,減少20.2%;旅遊消費收入15.13億元,減少24.9%。 [9] 
國內貿易
2022年,鄆城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3億元,增長0.2%。限額以上批發業商品銷售額70.7億元,增長222.1%;限額以上零售業商品銷售額16.8億元,增長1.6%;限額以上餐飲業銷售額1.9億元,增長7.5%;限額以上住宿業商品銷售額0.3億元,增長10.1%。 [9] 
對外貿易
2022年,鄆城縣貨物進出口總值15.2億元,增長21.2%;其中出口10.5億元,增長1.1%;進口4.8億元,增長138.7%。實際利用外資5503萬美元,增長 98.4%。 [9] 
金融
2022年,鄆城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810.6億元,較年初增加93.4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32.3億元,比年初增加88.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59.0億元,比年初增加29.7億元。其中住户貸款192億元,比年初增加24.2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67億元,比年初增加 5.4億元。 [9] 

鄆城縣交通運輸

甄鄆高速 [10] 濟廣高速 [15]  、德上高速 [16]  、220國道 [21]  、京九鐵路 [22]  穿過鄆城縣。
2022年,鄆城縣累計客運量1852萬人次,增長78%。累計貨運量9375.5萬噸,增長163%;貨物週轉量158.7億噸公里,增長140%。境內國道1條,省道3條,全長157.351公里。 [9] 

鄆城縣政治

鄆城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26]  [29] 

鄆城縣社會事業

鄆城縣教育事業

2022年,鄆城縣共有教職工1.5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4萬人。共有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0.25萬人;各類基礎教育校(園)525所,在校生23.8萬人。其中小學186所,在校生10.9萬人;初中51所,在校生5.8萬人;高中9所,在校生2.6萬人。 [9] 

鄆城縣科學技術

2022年,鄆城縣共有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54家,比上年增長38.5%。鑑定通過市級以上科技成果30項;獲菏澤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獲菏澤市軟科學優秀成果獎勵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 [9] 

鄆城縣文化事業

國家二級圖書館:鄆城縣圖書館。 [31]  國家一級文化館:鄆城縣文化館。 [34] 
2022年,鄆城縣共有圖書館1處,圖書館分館6處,圖書藏量29.6萬冊,共接待讀者11.6萬人次;文化館1處;博物館3處,其中鄆城縣博物館共接待遊客15萬人次。 [9] 

鄆城縣體育事業

2018年,鄆城縣體育事業發展,共獲得142枚獎牌,其中金牌、銀牌、銅牌分別為30、45、67枚。

鄆城縣醫療衞生

2022年,鄆城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含衞生室)746個。現有牀位7711張。執業醫師註冊數3275人,每千名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2.92人。執業護士註冊數3990人,每千名常住人口註冊護士數3.56人。全科執業醫師188人,每萬名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1.68人。 [9] 

鄆城縣社會保障

水滸文化城景點
水滸文化城景點(21張)
2022年,鄆城縣城鎮新增就業0.83萬人。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02萬餘人,其中城鎮職工7.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8%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參保78.76萬人,其中城鄉居民66.34萬人,機關事業單位3.35萬人,企業9.07萬人。失業、工傷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78萬人、7.24萬人。城鄉居民養老金最低標準每人每月160元。
共有公辦養老機構23家,養老牀位總數3957張。新建改建鄉鎮敬老院17處,新增護理型養老牀位761張;發放低保、特困等救助資金2.6億元。 [9] 

鄆城縣歷史文化

棗梆
山東梆子《打金枝》 山東梆子《打金枝》
棗梆,山東省菏澤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棗梆,原名“本地”,主要流行於山東菏澤、鄆城等地及河北、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區。是山西上黨梆子流入菏澤後,在當地語言影響下發展形成的。棗梆的唱腔音樂屬於板腔體,曲調流暢,表現力強,有豐富的板式和曲牌,演唱起來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潑。其表演具有粗獷豪放的特點,與流行地的區域特性和觀眾的欣賞習慣正相吻合。 [44] 
2008年6月7日,棗梆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120。 [51] 
鶯歌柳書
鶯歌柳書,亦名“鶯歌柳子”,是由柳子戲曲牌【鶯歌柳】演化而成的一種民間説唱藝術,是北方地方曲種之一。
鶯歌柳書演出形式古樸,多為一彈一唱的雙檔。曲詞題材廣泛,曲目豐富,方言特徵鮮明,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作品既文雅規整,又俚俗淺近。代表曲目有《許仙救湖》《關公辭曹》《龍鳳鐲》《汗衫記》《楊宗保下山》等。 [11] 
2008年6月7日,山東省菏澤市申報的“鶯歌柳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65。 [51] 
鄆城古箏
鄆城古箏,有600多年的製作歷史,製作十分考究,分“選材、剖解、陰乾、烘烤、刨板、黏合、組裝”7道流程。僅組裝一項就分為“扣框、串門、上底、鑲邊、上東山、粘花、抹膩子、噴漆、上碼、上弦、調音”11道工序。2009年,鄆城古箏製作工藝被列入山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0]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山東省菏澤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菏澤絃索樂是由幾件彈撥樂器和拉絃樂器結合在一起演奏的合奏形式。主要分佈在山東省菏澤市(古稱曹州)的鄆城、鄄城等縣的鄉村。因其風格典雅而享有“雅樂”之稱,又由於它歷史悠久而被稱為“古樂”。 [49] 
2011年5月23日,絃索樂(菏澤絃索樂)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Ⅱ-151。 [50] 

鄆城縣風景名勝

鄆城觀音寺塔
宋江武校
宋江武校(7張)
鄆城觀音寺塔,位於鄆城縣政府招待所東鄰。始建於五代唐長興二年(932年)。為八稜四門樓閣式磚塔,地面之上現存五級,由精美的磚雕斗拱組成塔檐,東西南北四面各設券頂乾坤門,其餘四面為磚雕假窗。塔下層周長42米,上層周長40米,通高32米,在當時多層磚塔的遺例並不多見,為研究魯西南佛教建築藝術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1984年8月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2月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  2019年10月7日,鄆城觀音寺塔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6] 
狀元張樓狀元祠
狀元張樓狀元祠,位於張魯集鎮狀元張樓村,始建於清代,清光緒十六年對正廳進行維修。狀元祠為三進院,由正房、過廳和門廳組成,院落南北長36.8米,東西寬16.73米,均坐北向南,硬山結構。大門前建有宏麗迎門壁牆,上懸狀元及第時光緒皇帝賜“皇恩御賜”聖旨石一方,扭頭獅立於門之左右。2000年1月20日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2月被公佈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6月被公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 
侶樓侶公家祠
佀樓侶公家祠,位於隨官屯鎮侶樓村,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為四合院式建築,由山門、大殿、東、西廂房和耳房組成:院落東西長29米,南北寬18.58米。山門懸掛一木匾“侶公祠堂”,是清衍聖公孔毓圻書。該家祠反映了當時的建築水平,對研究明代建築風格有着一定的作用。1984年1月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進行復查,2015年6月被公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 
南關樊氏家族墓地
南關樊氏家族墓地,位於水滸社區,為明洪武進士、刑部侍郎樊敬,明兵部工部尚書樊繼祖墓地。墓地分東西兩塊,並連成一片,東面墓地南北長246米,東西寬129米,西面墓地南北長68米,東西寬32米,總面積39000平方米。該墓地對於研究當地的喪葬習俗有一定的作用。1984年8月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2月被公佈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6月被公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 

鄆城縣特產美食

魯西鬥雞
魯西鬥雞山東省菏澤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鬥雞是中國古老的雞種,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珍貴的家禽品種資源。魯西鬥雞,是中國四大斗雞品種之一,總量佔中國鬥雞的80%以上,鄄城縣魯西鬥雞保護工作起於60年代初,歷經鄄城縣高級畜牧師陸建達等幾代畜牧工作者和鬥雞愛好者的艱辛與努力,幾經提純復壯、繁衍、培育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魯西鬥雞新品系。
2015年11月0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魯西鬥雞”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6] 
鄆半夏
鄆半夏,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2018年12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鄆半夏”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8] 
鄆城壯饃
鄆城壯饃,是鄆城傳統特產名吃,是一種帶餡的橢圓形煎制餅食,具有外香酥、內柔軟、餡味鮮香的特點。製作時,將麪粉用八成熱水反覆搋成軟面,蓋上温布稍餳。 [39] 
鄆城糊粥
鄆城糊粥,又稱糊塗,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為漢劉邦呂后發明,呂氏後人代代相傳。此粥特點為入口米香,豆香甚濃,略有糊味,故稱糊粥。食之,温胃養胃。尤其醉酒之人早晨喝一碗糊粥,胃頓覺舒服。稍加冷卻,則起一冷皮,但下面依然燙熱,糊粥涼透後,可用刀切成豆腐塊狀。 [39] 
鄆城驢肉
鄆城驢肉,製作講究,工藝嚴謹,加工精細,以當地上等小驢為原料,配以二十幾種名貴佐料及香料,經醃製蒸煮等工藝和科學新方法加工而成。以肉質鮮美,醇香濃郁,油而不膩而聞名。 [39] 
鄆城黃河鯉魚
鄆城黃河鯉魚,鱗金黃色,尾淡紅,口前有觸鬚兩對。黃河流經鄆城28公里,適宜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水資源為黃河鯉魚的生長提供條件。體態豐滿,肉鮮美肥嫩,刺少,營養豐富。 [40] 

鄆城縣著名人物

彭麗媛
彭麗媛 彭麗媛
彭麗媛,生於1962年11月20日,山東省鄆城縣人,中國著名民族聲樂歌手。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解放軍文職幹部,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41] 
冷勁松
冷勁松,男,漢族,1973年11月生,山東鄆城人,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1999年10月參加工作,199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咸陽市委副書記。 [42] 
邵信齋
邵信齋,1919年4月生於山東省鄆城縣趙樓公社邵垓村。1939年10月參加革命,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菏澤地革委生產指揮部領導小組成員兼任計劃辦公室主任、中共菏澤地委副書記、行署副專員。 [45] 
蔣火浪
蔣火浪,山東鄆城人,1939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原重慶日用五金工業公司副經理。 [46] 
房靈敏
房靈敏,男,漢族,1964年5月生,山東鄆城人,198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7月參加工作,管理學博士。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47] 
馬興瑞
馬興瑞 馬興瑞
馬興瑞,男,漢族,1959年10月生,山東鄆城人,1988年3月參加工作,198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哈爾濱工業大學飛行動力學研究室一般力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教授。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 [35] 
劉登銀
劉登銀,男,漢族,1981年8月出生,籍貫、出生地山東鄆城,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中共黨員,現任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黨工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48] 
劉貴今,1971年8月入黨,首位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2021年6月29日獲“七一勳章”。 [24] 

鄆城縣榮譽稱號

2017年,被評為中國酒品包裝之都。 [27]  1月,入選山東省新的中小城市試點名單-中等城市試點。 [43] 
2018年4月,鄆城縣入選第三批城鎮化試點地區。 [3]  10月,鄆城縣入選第三屆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縣。 [23] 
2019年2月,鄆城縣入選“千年古縣”。 [25]  3月,鄆城縣入選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  11月,鄆城縣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12]  12月,鄆城縣入選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13] 
2020年1月,鄆城縣入選國家園林縣城。 [14]  5月4日,鄆城縣入選“菏澤市就業創業工作先進縣”。 [16]  29日,鄆城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4]  6月,鄆城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7]  9月,鄆城縣入選山東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縣。 [18]  11月,鄆城縣入選“山東省食品安全縣” [19]  ;11月,鄆城縣榮獲“中國曲藝之鄉”。 [20] 
2021年1月,鄆城縣入選省級文明縣區。 [29]  9月,鄆城縣入選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28]  12月3日,鄆城縣入選山東省第一批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 [30]  22日,鄆城縣入選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32] 
2022年3月,鄆城縣入選國家級小麥制種大縣。 [33]  6月,鄆城縣入選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3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