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

鎖定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山東省菏澤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絃索樂,是中國民族民間器樂中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樂種,菏澤絃索樂是由幾件彈撥樂器和拉絃樂器結合在一起演奏的合奏形式。它分佈於中國的北方、南方和中原地帶,又有“絲絃合奏”“絃索樂”“絃樂”“弦絲”“細樂”等不同的稱呼,在山東菏澤的民間有“碰八板”“對八板”“對流水”等稱呼。因其風格典雅而享有“雅樂”之稱,又由於它歷史悠久而被稱為“古樂”。 [1-2] 
2011年5月23日,絃索樂(菏澤絃索樂)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Ⅱ-151。 [3] 
中文名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
批准時間
2011年5月23日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申報地區
山東省菏澤市
遺產編號
Ⅱ-151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歷史淵源

絃索樂是伴隨着説唱藝術的發展而形成的,菏澤的絃索樂由來已久,自元代以來,山東及中原地區,一直流傳着【木蘭花慢】【鎖南枝】【山坡羊】【駐雲飛】【黃鶯兒】【耍孩兒】等俗曲小令,因演唱這些俗曲小令時常伴之以絃索,所以人們很習慣地稱之為“絃索調”。後來,在絃索調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衍化出不少地方劇種,僅山東而言,就有“柳子戲”“大弦子戲”“羅子戲”等。這些戲曲樂隊的編制,就是在絃索的基礎上加入了吹管樂器,如笙、笛、錫笛、嗩吶等,並增加了打擊樂器。從中可以看出絃索樂與這些劇種的密切關係,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某些相似的軌跡。 [4] 
菏澤絃索樂是一種主要流傳於山東省菏澤市及鄆城縣、鄄城縣等地,具有久遠歷史傳承的絲絃器樂合奏形式。明中後期,撫琴抓箏、彈唱小曲曲牌的風雅活動在當地較為流行。隨着中原俗曲不斷相互融合,吸納,於是產生了魯西南聯體曲“小曲子”。這種俗曲聯唱的“小曲子”又有一個較雅緻的稱謂——“琴箏清曲”。從明代至清代,琴箏清曲從文人雅士的上流社會逐漸下移至民間,在民間,“琴箏清曲”的雅稱又被稱為“莊稼耍”“耍莊稼”“奏弦牌”“走閒牌”或是“玩音樂”等,並沒有特別固定的稱謂。而現在所用的“菏澤絃索樂”一名實則是國家非遺工作的產物。 [5]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基本特徵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表演形式

演奏樂器 演奏樂器
菏澤絃索樂通常由箏、揚琴、琵琶、胡琴等絲絃樂器合樂演奏,有時只有箏、揚琴二者合奏,或是箏與揚琴、琵琶合奏,亦有加入軟弓胡、墜胡等合奏的形式,樂器組合靈活多樣,演奏樂器可增可減。 [1] 
在絃索樂中,箏佔有較突出的位置,它在菏澤也是流傳較廣的樂器之一,箏藝世家頗多,多數已有四五代的傳藝史。琵琶曾是絃索樂的主要樂器之一,現代在菏澤的民間已經很少見。揚琴一直流傳不衰。如意勾被墜琴、二胡、軟弓胡等代替。 [6]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音樂結構

菏澤絃索樂有古曲十大套,每一套均是“八板體”的套曲形式,民間俗稱“碰八板”。又因其每個曲子的八個樂句各有八板,全曲另加四板的結構形式,而被稱為“六十八板”。民間藝人們説,六十八板是先人們根據《周易》六十四卦加上春、夏、秋、冬四季制定的。“碰八板”所使用的樂器構成不同的聲部,這些聲部的旋律都是由母曲《八板》派生出來的,所以可以“碰”在一起,構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 [1]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演奏手法

絃索樂作為民間傳統的合奏樂,從縱的方面看,它的多聲部織體主要有支聲型織體和復調性織體兩種類型。
1.支聲型織體
以某一曲牌為主題旋律,各種樂器依據基本曲調並根據樂器的性能特點進行變奏,它們統一在基本旋律之下,既照顧到整體,又發揮各種樂器的演奏特點,可以説是同一原始譜在各種樂器上的變奏。絃索樂一般是由一件樂器為主並演奏基本旋律,其他樂器進行強讓交替、你簡我繁的變奏。支聲型織體在絃索樂的樂曲中佔有大多數。
絃索樂重奏的復調性織體很有特點,別緻典雅。菏澤絃索樂即是典型的例子,如由箏、揚琴、琵琶、如意勾演奏的《碰八板》,是一種由四大部分組成的完整的大套曲,依照由慢到快、由簡到繁的原則連綴而成。四件樂器重奏時,分別在四個聲部中演奏不同的曲子,形成多聲部的復調型織體,屬於對比性復調。雖説曲目不同,但由於它們同屬“八板體”,所以,往往在強拍上的音符和句尾的落音基本一致,演奏起來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時同時異,造成一種音響豐富,跌宕起伏的效果。 [7]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曲牌特徵

小牌子曲
菏澤絃索樂的小牌子曲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用於琴書演唱前的器樂曲牌,如【對開門】【八板】【降香牌】【尺字開門】等。用於琴書演唱前的器樂曲牌屬於鬧場音樂,節奏歡快、熱鬧,有些地方也稱為“打場曲”,主要作用是在演出開始前進行招攬觀眾、活躍現場氛圍,並給演員以活動手指,為之後的正式演奏做準備。
另一類是器樂化的琴書唱腔曲牌,如【上河調】【鳳陽歌】【疊斷橋】【漢口垛】【垛子板】【梅花落】,這六首曲牌又被稱為琴書演唱時演奏的“老六門主曲”。
大牌子曲
大牌子曲主要是指山東的古曲十大套。古曲十大套的器樂合奏形式可統稱為“對大牌”或“碰八板”。由於前輩老師在教徒弟時,主要以古曲十大套中的第一大套為主,又有其他原因致使其餘九大套古曲沒有流傳下來,如今保存較好的只有古曲十大套中的第一大套曲。久而久之,人們就習慣地把這第一套古曲稱之為《碰八板》。演奏《碰八板》在樂器種類與數量上也有一些變化。除古箏、琵琶、揚琴與奚琴(或稱如意勾)四件傳統樂器外,還加入了軟弓胡、墜琴、雷琴、阮、板胡、低音胡和笙等,有時也根據演出需要增減樂器的數量。
新創作器樂曲
除了“小牌子曲”和“大牌子曲”這兩大類以外,還有新創作的絃索樂合奏曲——《鄉音和鳴》《戲韻》。這兩首作品均是由蘇本棟根據民間音樂素材,重新編排部分曲牌並加入新的音樂元素創作而成。 [8]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菏澤絃索樂獨具魅力,其發展根植於民間,帶有地域特色。在發展過程中,與菏澤當地的其他藝術門類聯繫緊密,很多藝人本身就擅長演唱梆子、柳子、大弦子等地方戲曲或琴書、墜子、鶯歌柳書等地方説唱,因此,菏澤絃索樂既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又和其他民間音樂有相似性,表現出雅俗共賞的審美特徵。菏澤絃索樂旋律音調優雅柔美,和聲渾厚動聽,既有古色古香的風格,又有地方色彩,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 [9] 
傳承狀況
由於一些傳統的文化空間逐漸消失,一些頗有造詣的民間藝人年事已高或相繼謝世,能演奏和全面掌握菏澤絃索樂傳統演奏技法的人員已經不多,急需保護與傳承。 [1] 
保護措施
自1978年至2019年,菏澤當地文化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對絃索樂進行挖掘、保護,已發掘整理絃索樂八套,各種器樂曲三十餘首,其中有三套絃索樂被編入《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山東卷》。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菏澤市文化館獲得“絃索樂(菏澤絃索樂)”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0]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絃索樂(菏澤絃索樂)》項目評估合格,菏澤市文化館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2] 

絃索樂(菏澤絃索樂)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山東菏澤絃索樂表演人才培養》成果彙報音樂會 《山東菏澤絃索樂表演人才培養》成果彙報音樂會
2004年5月,菏澤市民間器樂演出團應邀到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演出,帶去了經過整理排練的菏澤絃索樂《碰八板》。 [7] 
2006年5月,台灣藝術大學箏樂參訪團一行20人,應菏澤市音樂家協會的邀請來菏澤訪問演出,在兩岸藝術交流音樂會上,兩地民樂演奏家們還共同合奏了菏澤傳統絃索樂《碰八板》。 [7] 
2019年10月17日晚,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濟南大學主辦,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山東省曲藝家協會、菏澤市羣眾藝術館、山東省演出公司協辦,濟南大學音樂學院、山東省會大劇院承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山東菏澤絃索樂表演人才培養》成果彙報音樂會在省會大劇院上演。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