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是農業上栽培的各種植物。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樹木)兩大類。"人以食為天",表達了人與食物的關係,合理的膳食搭配才能給人類帶來健康。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科學的科技生產技術,以及新型工業製造出來的能輔助農業生產的機械設備。
[1]
2020年3月17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在國務院第8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2]
- 中文名
- 農作物
- 界
- 植物界
- 外文名
- crops; crop; cropper ;
- 種 類
- 糧食、蔬菜、水果、藥材、飼料等
- 生活習性
- 季節性、反季節種植、野生
- 價 值
- 食物來源之一
- 拼 音
- nóng zuò wù
農作物主要種類
編輯能大批長成或大面積收穫,供盈利或口糧用的植物(例如穀物、蔬菜、棉花、亞麻等)。
農作物歷史
編輯
農作物(8張)
農作物玉米栽培技術
編輯
農作物(66張)
農作物農作物種植
編輯【歐洲和東南亞】農作物栽培的歷史各有不同,近東和歐洲開始於公元前6500-3500年;東南亞,開始於公元前6800-4000年;在中美洲和秘魯,大約開始於在公元前2500年。大多數最先進行作物栽培的地區是半乾旱氣候的江河流域。在歐亞大陸,作物栽培的方法是,先耙地,然後犁地播種;而在中美洲,因為沒有牛馬等,他們的主要作物---玉米。
【古希臘和羅馬】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希臘人就栽培糧食作物,主要是大麥,還種植橄欖樹、無花果和葡萄,飼養牲畜。希臘人發明了水車用來從低處向高處提水。
古羅馬人:發明了一些鐵製工具,如犁、鐮、鋤等,提高了地中海地區的農業技術水平。他們種植小麥、大麥、穀子、葡萄,飼養動物。公元前200年前,每個羅馬農民都有1.8-6.1公頃土地。在隨後的200年中,富有的人從國家那裏得到了更多的土地,於是他們就叫奴隸幹活了。
在這段時間裏,國家又立法把富人的土地分給小農户,但這種改革最後失敗了。公元200年時,很多農民變成了佃農;公元400年時,這些佃農的權利更少了,最後變成了依附於土地的農奴。
【中世紀的歐洲】擁有土地的農民把他們的土地又分給他們的兒子。這樣,只有很少土地的農民們就很貧窮。特別是在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滅亡後,小户農民不得不把土地獻給貴族來尋求保護。公元1000年到1300年期間,歐洲進入莊園時代,這種情況變得非常普遍,在英國、法國和德國更是如此。
在莊園時代,農奴們生活在地主莊園附近的村子裏,為地主幹活。每個農奴耕種5-12公頃土地,重要種植小麥、大麥、豆類、燕麥和黑麥,還安排有休閒土地。這種制度在中國、日本和印度也有。
【現代農業】解放後,土地改革後,貧、下中農雖然分得了土地,但因牲畜、農具不齊備,生產經營困難,一遇天災人禍,就出現賣地、借債現象。為防止兩極分化,黨和政府及時領到農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1951——1955)並農業生產合作社(1953——1957)。(注:各地開始時間可能不是很一致,該參考時間為河南省宜陽縣時間)。採取大鍋飯的方式按人口發放口糧,羣眾生活十分清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縣農村逐步實行了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開始是專業承包、聯產計酬,接着推行了統一經營、聯產的勞動責任制。
農作物轉基因
編輯轉基因是一項高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央對發展農業轉基因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研究上大膽,堅持自主創新;在推廣上慎重,做到確保安全;在管理上嚴格,堅持依法監管。
由美國康涅狄格大學華裔生物學教授李義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近6年的不斷探索,終於在消除轉基因植物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潛在威脅方面獲得突破。他們利用其開發出來的“外源基因去除”技術,成功地將轉基因植物中的外來基因從植物的花粉和種子中徹底清除掉,從而有可能打消人們對轉基因植物安全性的顧慮。有關論文已發表在3月份出版的《植物生物技術》雜誌上。
隨着農業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已越來越引起普遍關注,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問題便是其中爭論的焦點。所謂轉基因植物,就是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外源基因導入到需要改良的生物體的基因組中,使之產生新的性狀,如抗蟲、抗病、抗旱、抗寒、高產、優質等,從而達到改造生物的目的。不過,由於轉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可通過植物的花粉或種子等途徑在種羣之間漂移擴散,有可能產生超級雜草或使其他植物的性狀發生意外的變化,並給人類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帶來威脅,因此,如何解決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就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農作物外源基因去除
編輯轉基因技術則為解決這一困擾開闢了有效途徑。該技術的要點是在目標植物中加入了受DNA調空片段啓動子控制的特殊基因,該基因在啓動子的作用下,可根據科學家的意願,在需要的時間和部位上將外源基因和自身從轉基因植物中切掉,從而使轉基因植物的花粉、種子和果實不再含有外來基因,達到用轉基因植物生產出非轉基因食品的目的。李義教授解釋説,比如抗除草劑玉米的種植,在玉米的生長階段,因其根、莖、葉中含有抗除草劑的基因,施用除草劑不會影響其正常生長,保證了其在田中的生長優勢。但當玉米趨於成熟時,預先設計好的基因重組系統便會及時將玉米花穗中的全部抗除草劑基因去掉,既很好地解決了抗除草劑基因的飄移擴散問題,又可以讓消費者放心大膽地食用。他透露,進行試驗的煙草植物數量多達3萬株,外源基因去除效率達到100%。
李義教授的研究團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國際轉基因研究領域引起了強烈反響,著名專家和學者紛紛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技術在解決由轉基因植物導致的環境問題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上具有極其重要意義,在生物能源、果樹栽培、花卉種植、糧食和蔬菜生產等方面擁有巨大的商業應用價值。
農作物益處
編輯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逐年大幅度擴增,農户種植積極性極高,這反映出農户對轉基因作物的滿意度,轉基因作物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大型和小型農户帶來重要的經濟、環境、健康和社會利益。並且種植抗病蟲害、抗除草劑的轉基因農作物可以顯著減少作物生長過程中農藥的使用量,從而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農作物繆誤
編輯幾乎任何來源於動、植物的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論基因的來源如何,構成基因的物質DNA(脱氧核糖核酸)進入人體後,都會被酶分解成小分子,不可能將外來遺傳信息帶到人的基因組裏。從這個角度上説,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並沒有差別。
迄今為止,有食用有機食品致死的例子,但卻沒有人因為吃了轉基因食物而死亡。與有機食品相比,轉基因產業化20多年來,世界上有3/4的人口是生活在批准種植或進口轉基因的國家,從未發生過一例安全事件,那些著名的“安全事件”,事後證明都是謠言。
農作物現狀
編輯全球轉基因作物種子市場已由1996年的1.15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05億美元,年增長超過13%,為常規種子市場增長率的1倍多,是近年來全球能持續高增長的少數新興產業之一。
在美國,種植的玉米70%為轉基因,種植的大豆90%以上為轉基因的。2009年全球已有25個國家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發展到2009年的1.34億公頃,14年間增長了79倍。1996—2007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累計減少殺蟲劑使用35.9萬噸。美國(6400萬公頃)、巴西(2140萬公頃)和印度(840萬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國
[6]
。
1996—2009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節減39.3萬噸殺蟲劑,累計收益650億美元。2010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子的市場價值約112億美元,而商業轉基因玉米、大豆以及棉花產品的價值高達1500億美元。
農業部從未批准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中國既對產品、又對過程進行評估,此外還增加了大鼠三代繁殖試驗和水稻重金屬含量分析等指標,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國的評價體系是全球最嚴的。
農作物植物防蟲
編輯每年的4、5月份,都是小麥拔節孕穗、果樹開花及蔬菜生長的重要時期,也是開展各類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
1、小麥病蟲防治
小麥主產區要抓住晴好天氣,組織農民羣眾重點防控好小麥條鏽病、白粉病、蚜蟲等易發、常發病蟲害,提高植株抗逆能力,確保小麥生長安全。同時,小麥穗期將至,可指導農民羣眾合理選用高效殺蟲劑、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微肥等混配劑進行田間噴霧,預防並減輕小麥病蟲害、乾熱風及倒伏等造成的危害,同時噴施壯穗靈,強化農作物生理機能,提高授粉、受精質量,增加千粒重,提高小麥產量,確保小麥生長安全。
2、果樹病蟲防治
果樹主產區要以防治腐爛病為重點,在果樹主幹上及時塗抹護樹將軍消毒殺菌,防治防止腐爛病發生,並有效開展各項植保工作。同時,應指導廣大果農採取多種措施防凍保果,抵禦花期凍害,如對受凍果樹要及時清理受凍花枝,結合追肥灌水或噴施葉面肥,恢復並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逆能力。
3、蔬菜病蟲防治
詔安青梅果農(6張)
4、產業技術問題
農作物研究進展
編輯2018年8月16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研究員領導的團隊發現GRF4生長因子在提高水稻和小麥氮肥利用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探索出糧食產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步提高的新路徑。較高的GRF4表達水平可以促進植物根系的氮肥吸收,增強葉片光合作用,促進灌漿及胚乳中幹物質的積累,進而增加農作物產量。名古屋大學松岡信教授認為,此發現為“少投入、多產出、保護環境”農作物分子設計育種奠定了理論基礎,並提供具有重要育種利用價值的新基因資源。
農作物相關條例
編輯2020年3月17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在國務院第8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2]
- 參考資料
-
- 1. 農作物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07-09]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72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0-04-02]
- 3. 才林主編,自然百科全書 超值彩圖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08,第307頁
- 4. 轉基因農作物安全性問題有望徹底解決 .科技部[引用日期2019-07-09]
- 5. 西班牙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佔歐洲95% .商務部[引用日期2019-07-09]
- 6. 非洲國家或因乾旱而種植轉基因作物 .商務部[引用日期2019-07-09]
- 7.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3-05]
- 8. 中國科協發佈2022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