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業生產互助組

鎖定
農業生產互助組亦稱“農業勞動互助組”,簡稱“互助組”。50年代初期,我國農民為了解決農業生產中各自的勞動力、畜力、農具不足的困難,在自願互利基礎上建立的勞動互助組織。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臨時互助組,一般由幾户農民在農忙季節臨時組織起來,進行換工互助,農忙過後,即行解散,是互助組的初級形式。二是常年互助組,規模一般較臨時互助組大,組員比較穩定,除全年在主要農事活動上進行勞動互助外,還進行其他農副業的互助結合,並且在組員之間有初步的勞動分工,有的還積累了小量的公共財產,是互助組的高級形式。
中文名
農業生產互助組
參與人員
農民
目    的
解決勞耕畜、農具缺乏等困難
性    質
生產互助
農業生產互助組,是我國勞動農民在個體經濟的基礎上,為了解決勞力、耕畜、農具缺乏的困難,按照自願互利原則組織起來的勞動互助組織。它一般由幾户至或十幾户組成,實行共同勞動、分散經營。土地、耕畜、農具等生產資料和收穫的農產品,仍歸私人所有,但由於換工互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產量一般高於個體農户。農業生產互助組分季節性的臨時互助組和長年互助組兩種。臨時互助組由幾户農民在農忙季節組織起來,進行換工互助,農忙過後,即行解散。常年互助組。是農業生產互助組的高級形式,其規模比臨時互助組大一些,一般七八户或十幾户,組員之間除全年在主要農事活動上進行換工互助外,還在工副業和小型水利方面進行互助合作,組內有簡單的生產計劃和初步的分工分業,有的還有小量的公共財產。由於互助組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互助組織,它帶有半社會主義的萌芽。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互助組進一步發展成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