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苑

(隋唐洛陽城的皇家園林)

鎖定
西苑是隋煬帝創建的禁苑,象徵天之瑤池 [1]  因地處洛陽宮城(紫微城)之西而得名。隋名會通苑,即唐代的東都苑。又名上林苑武德初年改稱芳華苑,武則天號為神都苑 [2]  週迴200裏,面積約400平方公里 [3]  ,西苑的範圍大致北起邙山,南至龍門,西至新安、宜陽境內 [8]  ,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被譽為“天下第一苑”。 [1]  [4-5]  這座禁苑的規劃、設計仍有漢遺風,苑址地勢起伏,外圍有丘陵屏障,澗水谷水洛水流經這裏。 [6] 
苑中以周長十幾裏的大人工湖“北海”為景象構圖中心,海中設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島上分別建有通真觀、習靈觀、總仙宮,並有“風亭、月觀,皆以機成,或起或滅,若有神變”。西苑以河、湖、山為骨架佈置園景,它開皇家大型水景園之先河,對後世皇家園林影響深遠 [8] 
中文名
西苑
外文名
West of the Royal Garden
地理位置
洛陽市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400 km² [3] 
著名景點
三仙山
十六院
著名景點
龍鱗渠
人工海
始建於
隋大業元年(605年)
別    名
上林苑
所屬都城
隋唐洛陽城
性    質
皇家園林(禁苑)
建造者
隋煬帝
榮譽稱號
天下第一苑 [4] 

西苑建制沿革

説起圓明園,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座歷史上美妙絕倫的皇家園林,素有“萬園之園”的美譽,其實皇家園林的鼻祖當推河南洛陽的西苑。
西苑 西苑
西苑。建於西元605年5月,是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時所建的皇家園林。隋時,又稱會通苑,它是我國曆史上最為華麗的園囿之一。北至邙山,南抵伊闕,西邊一直到今天新安境內,周圍二百餘里。據考證,西苑的面積約為400平方公里,周圍有牆,設有14個門。 [3]  如今在其舊址上的西苑公園和牡丹公園僅佔其很小的一部分。
西苑興建是因為天界西邊是西王母所居的瑤池,因此隋唐洛陽城之西建有西苑,象徵天之瑤池。但紫微垣位於北天中央,因此隋唐洛陽分為城和苑兩部分,城西面並未建設城牆和城門,而是連通西苑,由此使得宮城紫微城位居整個洛陽的北極中央的位置,即“紫微正中”“建中立極”,從而使得整個隋唐洛陽城的佈局完美與天上星辰相對應。 [1] 

西苑宮苑佈局

西苑三仙山

西苑南部是一個水深數丈,方圓十餘里的人工湖,湖上建有方丈蓬萊瀛洲三座仙山,高出水面百餘尺,相隔三百步,山上錯落有致的亭台月觀,內置機關,或升或降,時隱時現,有若神變。其靜之美、其動之奇,令人戀而忘返。(秦漢始,皇家園林多有鑿池築“三仙山”的傳統,意寓“神山仙境”。“大海”三島,規模空前,對後代影響極深。清代的北京西苑(今北海公園和中南海),便是引西山水聚什剎海,又鑿池為北中南海,堆三島於其中。)

西苑十六院

西苑“其內造十六院,屈曲周繞龍鱗渠”。院門臨渠,上跨飛橋,楊柳修竹,名花美草,隱映軒陛。
其內建有延光、明彩、含香、承華、凝輝、麗景、飛英、流芳、耀儀、結綺、永樂、清暑、明德等十六院,每院有一名四品夫人主持院事。每院還置一屯,使宮人管理,養魚飼畜,種植蔬果。在此,可泛輕舟畫舸而習採菱之歌,可升飛橋連廊而奏春遊之曲——頗能抒發寄情山水、樂歸田園的雅士情懷。十六座宮院。如“宮樹秋冬凋落,則剪繰為華葉,綴於枝條,色渝則易以新者,常如陽春”。
十六院之外,還有數十處遊覽觀賞的景點,如曲水池、曲水殿、冷泉宮、青城宮、凌波宮、積翠宮、顯仁宮等,以及大片山林。可泛輕舟畫舸,作採菱之歌,或登飛橋閣道,奏遊春之曲。池沼之內也剪繰為荷花、菱草,如皇帝“乘輿遊幸,則去冰而布之”。院內樓台亭閣,窮極華麗。

西苑龍鱗渠

西苑北面是一條蜿蜒盤亙的大水龍,名為龍鱗渠,依地形高低而曲折跌宕,流入湖中,遂與南部連為一體。各具特色的十六宮院面渠而建,其內殿堂樓閣,構造精巧,壯觀華麗;其外流水潺潺,飛橋靜卧其上,過橋百步,即是鬱鬱葱葱的樹林。微風吹過,楊柳輕揚,修竹搖曳,曲折小徑,奇花異石,亭台樓榭,隱藏其間。其中有“八面合成,結構之麗,冠絕古今”的逍遙亭,還有象徵榮華富貴的牡丹,品名多達二十餘種。
洛陽西苑 洛陽西苑
西苑之中,奇山碧水,相映成趣;亭台樓閣,巧置其間;流水繚繞,綠林鬱茂。殿堂面渠而建,如龍之鱗,宛若天就。

西苑人工海

西苑龍鱗渠注入方圓十里的人工海。“為海周十餘里,中有方丈、蓬萊、瀛洲諸山,相去各三百步,山出水面百餘尺”。

西苑西苑牡丹

為了美化西苑,隋煬帝下詔,全國各地往洛陽進獻花木。南宋學者王應麟的《海山記》説,易州進獻的一批花木中,有二十箱牡丹,品種有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嬌等。牡丹入西苑,標誌着中國牡丹由野生階段過渡到園林種植。 [7] 
在唐代,西苑廣種花木,特別是引進了一批牡丹新品種,這在舒元輿《牡丹賦》的序中作了記述。舒元輿婺州東陽(今浙江金華市)人,是唐文宗時的宰相,著名詩人。
《牡丹賦》的序説:“天后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寢盛。”這段話的意思是説:武則天皇后的家鄉西河,有很多僧、道居住的房屋,那裏低窪的地方有牡丹花,它的花特別傑出。武則天皇后感嘆上林苑中缺少牡丹,便命人將這些牡丹移栽入上林苑。從此京城洛陽的牡丹便一天天興盛起來。
這裏的西河,指今山西汾河一帶。上苑,就是上林苑,即西苑、神都苑。
該序接着説,西河牡丹入上苑後,從宮中到官府衙署,向外發展到士大夫及百姓家裏,處處都廣為栽植,多得像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條大河流向大海的水,不知到何處停止。每到暮春時分,遊覽、觀賞牡丹的人如痴如狂,成為國都洛陽的一大盛事。 [7] 

西苑歷史沿革

西苑隋朝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筑西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達伊闕諸山,週二百里。
每逢月夜,隋煬帝引宮人三五十騎,開閶闔門入西苑,歌管達曙,作《清夜遊曲》數十首,奏之。並常同嬪妃、寵臣以及僧、尼、道士、女官在"苑中林亭間,盛陳酒饌"。
西苑 西苑
隋煬帝建這座西苑,也如同早期苑囿,是“詔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天下共進花木鳥獸魚蟲莫知其數”,幾年後苑內已是“草木鳥獸繁息茂盛,桃蹊李徑翠蔭交合,金猿、青鹿動輒成羣”。
隋煬帝為了去遊西苑的方便,“自大內(紫微城)開為御道直通西苑,夾道植長松高柳,帝多幸苑中,去來無時,侍御多夾道而宿,帝往往中夜即幸焉”。西苑在唐朝時改名神都苑,面積縮減了大約一半。

西苑唐代

洛陽西苑 洛陽西苑
唐初,西苑改名為芳華苑;在武則天時,洛陽榮升為神都,西苑則隨之被定名為神都苑。唐代和武周高宗、武則天、中宗、玄宗、昭宗、哀宗六位皇帝先後移都洛陽,歷時長達40年之久,作為皇家園林的西苑,範圍雖有縮小(周圍126裏),但是風光依舊不減當年。僅高宗顯慶年間建的宿羽宮高山宮兩宮,費銀就高達3000萬,西苑的俊美壯麗,由此可見一斑。

西苑宋元以後

洛陽西苑 洛陽西苑
宋元以後,古都洛陽日漸衰落,作為皇家園林的西苑亦不免敗落下來,但它在中國古代園林史上的地位卻不容抹煞。西苑以人工湖為中心,湖上建山,湖之北所建各樣的十六宮院,形成“苑中園”的特色,開創出別樣的離宮型皇家園林,成為清代圓明園濫觴

西苑榮譽稱號

西苑被2010年出版的《漫話隋唐東都城》譽為“天下第一苑”。 [4-5] 
參考資料
  • 1.    西苑:令人遐想的皇家園林  .洛陽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1-09]
  • 2.    《唐兩京城坊考·卷五》:“唐之東都苑,隋之會通苑也。又曰上林苑,武德初改芳華苑,武后曰神都苑。東抵宮城,按在宮城之西,故亦日西苑。”
  • 3.    煬帝東都建西苑(從西苑到神都苑)  .洛陽網.2016-07-27[引用日期2018-10-06]
  • 4.    《漫話隋唐東都城·第二十七章·天下第一苑》:“大業元年五月,中國封建社會巔峯時代最大的一處皇家園林在開建不久的東京城西側奠基,楊廣為其取名“上林”。在前期落成的甘泉宮裏,楊廣驕傲的關注着自己上任以來的一系列大製作,俯瞰數百萬螻蟻之軀在他腳下的這片土地上每日書寫着神奇,為這幅歷史大作添筆着色。”
  • 5.    《漫話隋唐東都城》  .百道網[引用日期2020-01-04]
  • 6.    楊鴻勳著,園林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03,第55頁
  • 7.    牡丹花開神都苑   .洛陽日報[引用日期2020-01-12]
  • 8.    西苑:隋唐洛陽皇家禁苑  .洛陽網.2019-03-14[引用日期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