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丈

(仙山名稱)

鎖定
方丈又稱為方丈山、方壺、方丈洲等。古代中國神話海上有神山名為“方丈”,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稱“方丈”。蓬萊海域常出現的海市蜃樓奇觀,更激發了人們尋仙求藥的熱情,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紛紛到蓬萊開始了尋仙活動。 《史記·封禪書》記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中文名
方丈
出    處
古代中國神話
別    名
方丈山、方壺、方丈洲
位    置
中國
特    色
仙境

目錄

方丈神話

鼇魚,在遠古傳説中鼇魚負載大山或大地,鼇魚移動就會發生地震或滄海桑田,山川變遷。神話中天帝治下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遠的地方本有五座神山,但五座神山的根部並不相連,經常跟隨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動,沒有一刻穩定。神人和聖人們都討厭此事,便報告了天帝。"帝"(這稱號早在殷代已見文獻)唯恐神山流移到"西極",打破宇宙已有的平衡。使神山居民失其所居,就派北海之神禹強驅使十五頭巨鰲分為五組,分別用頭頂住神山,六萬年一茗,這樣五座神山才開始穩定下來不再流動,但是龍伯之國有個巨人,抬起腳幾步就到了這五座神山所在的地方,一鈎就釣上了六隻巨鰲,由於龍伯國巨人釣走了六鰲,致使"岱輿"、"員嶠"失去了負山的巨鼇,各自飄流到北極,沉入了汪洋大海,從此神山也只剩三座。《楚辭·天問》篇對此而問曰:“鰲戴山抃,何以安之”。《列仙傳》中亦有“巨靈之鰲,揹負蓬萊之山,而抃舞戲滄海之中”。
神仙思想產生於週末,盛行於戰國。 戰國時,民間已廣泛流傳着許多有關神仙和神仙境界的傳説,其中以東海仙山和崑崙山最為神奇,流傳最廣,成為我國兩大神話系統的淵源。
三神山的説法對中國古代苑囿的水面佈局起到了較大的影響,最早始於漢朝,《史記》記載:“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直到封建社會後期,仍然不絕,如明清的西苑(三海),佈置有瓊華、水雲榭、瀛台三島,清漪園中的昆明池裏佈置龍王廟,藻鑑堂治鏡閣三洲,圓明園的“蓬島瑤台”,神仙三島等等。
西漢東方朔的《海內十洲記》的記載就更為詳細("方丈洲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裏。上專是羣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羣仙不欲昇天者,皆往來此洲,受太玄生籙,仙家數十萬。耕田種芝草,課計頃畝,如種稻狀,亦有玉石泉,上有九源丈人宮主,領天下水神,及龍蛇巨鯨陰精水獸之輩"):記載方丈洲在東海中心,是一個四岸各長五千裏的正方島,上空有龍在聚集,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耕種芝草的田和玉石泉;當中還説不欲昇天的仙人會到方丈洲居住,所以仙家達數十萬,而宮殿的主人為九源丈人,他是天下水神和各種水獸的首領。

方丈崑崙山

根據《水經注》的説法,方丈則是崑崙山。( 酈道元. 河水一. 水經注,:“於中同名異域,稱謂相亂,亦不為寡。至如東海方丈,亦有崑崙之稱,西洲銅柱,又有九府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