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景

鎖定
蕭景(477年~523年),本名蕭昺(《梁書》避唐世祖李昞諱而改名) [1]  ,字子昭,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裏(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梁宗室重臣,東陽太守蕭崇之之子、梁武帝蕭衍的堂弟。
蕭景早年好學,有才辯,能決斷大事。在南齊時曾任永寧縣令,其治績為諸縣第一。後歷官驃騎將軍行參軍步兵校尉。在蕭衍起兵的過程中,蕭景頗有功績。南梁建立,蕭景受封吳平縣侯。天監四年(505年),蕭景參與北伐,攻佔北魏宿預。回師後,累遷為領軍將軍。天監七年(508年),蕭景出鎮雍州,於次年大破入犯的北魏荊州刺史元志。天監十一年(512年),蕭景被徵為右衞將軍,出任南兗州刺史,任內愛護百姓,政績卓著。後蕭景被徵召回朝,長年在朝中任職,深受蕭衍禮遇,每逢軍國大事,蕭衍都與他商定。
普通四年(523年),蕭景在郢州去世,時年四十七歲,南梁朝廷追贈侍中、中撫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忠。
別    名
蕭昺
吳平忠侯
蕭監州
蕭子昭 [1] 
子昭
所處時代
南北朝(南齊→南梁)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477年
逝世日期
523年
主要成就
大敗元志;歷鎮諸州,頗著能名
主要作品
《答釋法雲書難範縝<神滅論>》
本    名
蕭景
籍    貫
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裏
官    職
使持節安西將軍郢州刺史等
爵    位
吳平縣侯
追    贈
侍中、中撫軍、開府儀同三司
諡    號

蕭景人物生平

蕭景才辯識斷

蕭景八歲時跟隨父親蕭崇之在東陽郡生活。永明四年(486年)正月,蕭崇之在唐寓之暴動中遇害。蕭景在為父服喪期間以絕食遵禮聞名。他成年後喜愛學習,有舌辯之才,能決斷事務。 [2] 
建武(494年-498年)年中,蕭景擔任晉安王國左常侍,升遷永寧縣令,他的治績為諸縣第一。永嘉太守範述曾任郡守時,號稱廉潔,平素十分佩服蕭景的為政,便在郡門上貼出告示説:“各縣有疑難積留的問題,可從永寧縣令那裏得到解決。”不久,蕭景因病卸職。永嘉人胡仲宣等千人到官署,上表請求任命蕭景為郡守,未獲准許。蕭景其後被內調為驃騎將軍行參軍 [3] 
永元二年(500年),蕭景因堂兄蕭懿的功勞,被任命為步兵校尉。同年冬,蕭懿被東昏侯蕭寶卷殺害,蕭景也逃難。 [4] 

蕭景屢參軍政

中興元年(501年),蕭景的堂兄蕭衍(梁武帝)起兵攻打蕭寶卷,任命蕭景為寧朔將軍、代理南兗州軍事。當時局勢動盪,江北楚人各自據守塢堡,蕭景對他們顯示自己的威信,塢堡首領相繼赤衣露體捆住自己去請罪,很快境內都獲得安定。 [5]  十月,蕭衍命蕭景鎮守廣陵。 [6] 
中興二年(502年)正月,蕭景調任都督南兗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南兗州。 [7-8] 
同年四月,蕭衍逼迫齊和帝禪位,建立南梁。蕭衍即位後,封蕭景為吳平縣侯食邑一千户,仍擔任使持節、都督南兗、北兗、青、冀四州諸軍事、冠軍將軍、南兗州刺史。蕭衍下詔封蕭景的母親毛氏為吳平侯國太夫人,以王國太妃禮節相待,賜金章紫綬 [9] 
蕭景在南兗州任職時,清廉謹慎有決斷,熟悉刺史的職責,文案沒有積壓的,部下也不敢欺瞞他,官民對他如同對神明般敬畏。適逢荒年,蕭景根據人口賑濟,在道路上做稠粥送給饑民,已死的人送給棺材,百姓都很依靠他。 [10] 
天監四年(505年),蕭衍命諸軍討伐北魏。次年二月,蕭景率軍出淮陽(今江蘇泗陽境),攻破宿預(今江蘇宿遷東南)。 [11]  適逢母親毛夫人去世,蕭衍下詔起用他代理職務。 [12]  七月,魏將邢巒楊大眼聯兵進攻,於清水以南擊斬梁將藍懷恭,蕭景被迫放棄淮陽逃回。當時,臨川王蕭宏師出洛口,卻因懦怯而不敢前行,魏軍以“蕭娘”、“呂姥”之言來嘲笑蕭宏與大將呂僧珍,呂僧珍嘆息道:“此次出師,如果讓始興王(蕭憺)和吳平侯(蕭景)為統帥,而我輔佐他們,哪裏會讓敵人這樣地侮辱呢?” [13]  回師後,蕭衍授蕭景為太子右衞率,轉任輔國將軍、衞尉卿。 [14] 
天監七年(508年)正月,蕭景調任左驍騎將軍,兼任領軍將軍 [15]  領軍將軍管理天下兵要制局監的舊吏員大多驕奢淫侈,蕭景任職嚴厲,官吏對他都十分恭敬。制局監的人都受蕭衍親信,無法忍受蕭景,他因此不能久留朝廷任職。二月,蕭景出任使持節、雍、梁、南秦、北秦以及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隨郡諸軍事、信武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16]  [17] 

蕭景大破北魏

天監八年(509年)三月,北魏荊州刺史元志率軍七萬入侵潺溝,驅逼荊漢地區羣蠻,羣蠻都渡過漢水投降梁朝。有人認為蠻人一直是邊界的憂患,可以趁此機會將其消滅。蕭景説:“蠻人走投無路時來投順我朝,殺掉他們是不審慎的。況且魏軍來犯,常與蠻人發生矛盾,如果將蠻人全部殺掉,那魏軍來犯便無所障礙,這不是長久之策。”於是打開樊城城門接受蠻人的歸降。蕭景隨即令司馬朱思遠、寧蠻長史曹義宗、中兵參軍孟惠俊在潺溝進擊元志,大敗元志軍,生擒元志的長史杜景,斬首一萬多,魏軍漂流的屍體覆蓋了漢水,蕭景派中兵參軍崔績為其收屍掩埋。 [18]  [19] 
蕭景剛到雍州時,撤除迎接他的羽箭、儀仗、服飾一類的器物,不煩擾官民。修築城壘,一再警戒邊備,整理辭訟,勸課農桑。郡縣都改節自勵,使得州內安定,沿漢水六千多里內,劫盜之人幾乎絕跡。 [20] 

蕭景宗室令望

天監十一年(512年),蕭景被徵召為右衞將軍,兼領石頭城戍軍事。 [21] 
天監十二年(513年),再次出任使持節、督南兗、北兗、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南兗州刺史,他在任上頗有德澤恩惠。 [22]  [23] 
天監十三年(514年),被徵召為領軍將軍,負責宮廷警戒,並處理十州政務,每月增加俸祿五萬。 [24] 
蕭景為人高尚,有風骨和魄力,善於辭令。在朝廷為眾人所崇敬。他與蕭衍雖然只是堂兄弟,但蕭衍對蕭景非常禮遇。每逢軍國大事,蕭衍都與他商量決定。 [25] 
天監十五年(516年),蕭景加職侍中 [26] 
天監十七年(518年)五月,太尉揚州刺史、臨川王蕭宏因犯法而免官。不久後,蕭衍下詔命蕭景以安右將軍之職查揚州。 [27] 
蕭景認為揚州是京邑之地,應當由蕭衍的親兄弟來鎮守,而自己只是他的堂弟,不能超越兄弟之親。因此辭讓十分懇切惻隱,甚至於流淚,蕭衍仍不同意。蕭景在揚州時特別能決斷事務,符令嚴整。 [28]  [29] 
天監十八年(519年),蕭景多次上表請求辭去官職,蕭衍不同意。 [30] 

蕭景出守邊境

普通元年(520年)正月,蕭景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郢州刺史。 [31]  準備出發時,蕭衍在建康中的建興苑為他餞行,對着蕭景流淚。不久後回到宮中,蕭衍又下詔賜其鼓吹一部。蕭景在郢州時又有能幹的名聲。齊安、竟陵兩郡與北魏接壤,有許多盜賊出沒,蕭景發佈告示,北魏便燒掉塢壁戍衞國境,不再侵犯梁朝國境。 [32] 

蕭景病逝鎮所

普通四年(523年),蕭景在郢州去世,終年四十七歲。蕭衍下詔追贈他為侍中、中撫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忠”。 [33] 

蕭景主要成就

蕭景政治

蕭景任永寧縣令時,治績為諸縣第一。 [3] 
中興元年(501年)起,蕭景治理南兗州數年。 [5]  他廉謹有決斷,勤於為政,官民對他敬畏如神。 [10]  天監十二年(513年),蕭景再鎮南兗州,他在任上頗有德澤恩惠。 [22]  [23] 
蕭景在朝廷,為眾人所崇敬,受蕭衍禮遇。蕭衍常與他商定軍國大事。 [25] 
天監七年(508年),蕭景出任雍州刺史。 [16]  他注重安民,並加強邊備,勸課農桑。史稱“州內清肅,緣漢水陸千餘里,抄盜絕跡”。 [20] 
天監十七年(518年),蕭景揚州時,尤其能決斷事務,符令嚴整。 [28] 
普通元年(520年),蕭景出任郢州刺史。他在郢州時再立治績,使邊境安定。 [32] 

蕭景軍事

天監四年(505年),梁軍大舉討伐北魏。次年二月,蕭景率軍出淮陽(今江蘇泗陽境),攻破宿預(今江蘇宿遷東南)。 [11] 
天監八年(509年)三月,北魏荊州刺史元志率軍七萬入侵潺溝。蕭景接納被驅逼至樊城的荊漢地區羣蠻。隨即令司馬朱思遠等率軍進擊,大敗元志軍,斬首一萬多 [18]  [19] 

蕭景個人作品

全梁文》收錄有《上言得鏤麒麟》、《答從兄安成王書》、《答釋法雲書難範縝<神滅論>》。 [34] 

蕭景人物評價

範述:“諸縣有疑滯者,可就永寧令決。” [35] 
呂僧珍:“使始興、吳平為帥而佐之,豈有為敵人所侮如是乎!” [36] 
蕭衍:“揚州應須緝理,宜得其人。侍中、領軍將軍吳平侯景才任此舉,可以安右將軍監揚州,並置佐史,侍中如故,即宅為府。” [35] 
姚思廉:“蕭景之才辯識斷,益政佐時,蓋梁宗室令望者矣。” [35] 
李延壽:“若蕭景才辯,固亦梁之令望者乎!” [37] 

蕭景軼事典故

蕭景在揚州任職時,有一位老農婦曾經上訴得到蕭景給的符節。老婦回到縣裏後,縣官沒有馬上散發,農婦對他們説:“蕭監州的符節,燒了你的手,怎麼敢留着它呢!”蕭景便是如此受到人們的畏敬。 [38] 

蕭景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在劉宋官至治書侍御史,南齊時被追贈為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
父親
字茂敬,官至冠軍將軍、東陽太守,於唐寓之暴動中遇害。後追諡忠簡侯。
母親
毛氏
封吳平國太夫人
平輩
字叔達,小字練兒,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
弟弟
字子建,官至宗正卿,後因事自殺。
字子明,官至江州刺史,封湘陰侯,卒諡恭侯。
字子真,官至晉陵太守,卒贈湘州刺史,諡號恭子。
子輩
長子
字文約,襲封吳平侯,官至太子左衞率。卒贈侍中,諡號光侯。
次子
字文肅,官至南康內史、太舟卿,封西鄉侯。“侯景之亂”時遇害。
三子
蕭勔
字文祗,官至太子洗馬,封東鄉侯,與蕭勸一同遇害。
四子
官至太保,封曲江鄉侯。梁陳交替之際舉兵反對陳霸先,失敗後遇害。
家族成員參考資料 [35]  [39] 

蕭景姓名考證

蕭景的本名為蕭昺,南京大學教授程章燦認為,蕭昺名字中的“昺”字是明亮的意思,與他的字“子昭”的意義正相對應。唐代初年,姚思廉編撰《梁書》。因為唐高祖李淵的父親名叫李昞,“昞”也可以寫作“昺”。為了避諱,姚思廉將“蕭昺”改成了“蕭景”,從此沿用下來。 [1] 
清代嚴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中也註釋到:“《梁書》作‘景’,避諱。” [34]  陳垣在《史諱舉例》稱:“《梁書》有吳平侯蕭景,即此蕭昞,唐人避諱,追改為景”。 [40]  中華書局校點的《梁書·蕭景傳》中也提到:“蕭景,字子昭,本名昺。姚思廉避唐諱改‘昺’為‘景’。《弘明集》有衞尉卿蕭昺答釋法雲書,難範縝神滅論。” [1] 

蕭景史料記載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 [35] 
南史·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一》 [39]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四·齊紀十》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五·梁紀一》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紀三》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八·梁紀四》

蕭景後世紀念

主詞條:蕭景墓
蕭景墓石刻
蕭景墓石刻(2張)
蕭景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棲霞鎮十月村農田中,墓前現存石刻2種3件,其中石辟邪兩隻。墓神道僅存一石柱,現存石柱為神道西側石柱,是南朝陵墓石柱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之一。 [41] 
參考資料
  • 1.    學者稱南朝蕭景本名蕭昺 墓前石刻應改回本名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4-10]
  • 2.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景八歲隨父在郡,居喪以毀聞。既長好學,才辯能斷。
  • 3.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齊建武中,除晉安王國左常侍,遷永寧令,政為百城最。永嘉太守範述曾居郡,號稱廉平,雅服景為政,乃榜郡門曰:“諸縣有疑滯者,可就永寧令決。”頃之,以疾去官。永嘉人胡仲宣等千人詣闕,表請景為郡,不許。還為驃騎行參軍。
  • 4.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永元二年,以長沙宣武王懿勳,除步兵校尉。是冬,宣武王遇害,景亦逃難。
  • 5.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高祖義師至,以景為寧朔將軍、行南兗州軍事。時天下未定,江北傖楚各據塢壁。景示以威信,渠帥相率面縛請罪,旬日境內皆平。
  • 6.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四·齊紀十》:衍遣弟輔國將軍秀鎮京口,輔國將軍恢鎮破墩,從弟寧朔將軍景鎮廣陵。
  • 7.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中興二年,遷督南兗州諸軍事、輔國將軍、監南兗州。
  • 8.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五·梁紀一》:春,正月……己亥,以寧朔將軍蕭昺監南兗州諸軍事。
  • 9.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高祖踐阼,封吳平縣侯,食邑一千户,仍為使持節、都督南、北兗、青、冀四州諸軍事、冠軍將軍、南兗州刺史。詔景母毛氏為國太夫人,禮如王國太妃,假金章紫綬。
  • 10.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明解吏職,文案無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會年荒,計口賑恤,為谷粥於路以賦之,死者給棺具,人甚賴焉。
  • 11.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天監五年)二月……將軍蕭昞將兵擊魏徐州,圍淮陽。
  • 12.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天監四年,王師北伐,景帥眾出淮陽,進屠宿預。丁母憂,詔起攝職。
  • 13.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臨川王宏以帝弟將兵,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軍次洛口,前軍克梁城,諸將欲乘勝深入,宏性懦怯,部分乖方。……魏人知其不武,遺以巾幗,且歌之曰:“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虎。”虎,謂韋睿也。僧珍嘆曰:“使始興、吳平為帥而佐之,豈有為敵人所侮如是乎!”
  • 14.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五年,班師,除太子右衞率,遷輔國將軍、衞尉卿。
  • 15.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紀三》:春,正月……壬子,以衞尉吳平侯昺兼領軍將軍。
  • 16.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七年,遷左驍騎將軍,兼領軍將軍。領軍管天下兵要,監局官僚,舊多驕侈,景在職峻切,官曹肅然。制局監皆近幸,頗不堪命,以是不得久留中。尋出為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信武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 17.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紀三》:(二月)領軍掌中外兵要,宋孝建以來,制局用事,與領軍分兵權,典事以上皆得呈奏,領軍拱手而已。及吳平侯昺在職峻切,官曹肅然;制局監皆近幸,頗不堪命,以是不得久留中,丙子,出為雍州刺史。
  • 18.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八年三月,魏荊州刺史元志率眾七萬寇潺溝,驅迫羣蠻,羣蠻悉渡漢水來降。議者以蠻累為邊患,可因此除之。景曰:“窮來歸我,誅之不祥。且魏人來侵,每為矛盾,若悉誅蠻,則魏軍無礙,非長策也。”乃開樊城受降。因命司馬朱思遠、寧蠻長史曹義宗、中兵參軍孟惠俊擊志於潺溝,大破之,生擒志長史杜景。斬首萬餘級,流屍蓋漢水,景遣中兵參軍崔繢率軍士收而瘞焉。
  • 19.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紀三》:三月,魏荊州刺史元志將兵七萬寇潺溝,驅迫羣蠻,羣蠻悉渡漢水來降,雍州刺史吳平侯昺納之。綱紀皆以蠻累為邊患,不如因此除之,昺曰:“窮來歸我,誅之不祥。且魏人來侵,吾得蠻以為屏蔽,不亦善乎!”乃開樊城受其降,命司馬朱思遠等擊志於潺溝,大破之,斬首萬餘級。
  • 20.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景初到州,省除參迎羽儀器服,不得煩擾吏人。修營城壘,申警邊備,理辭訟,勸農桑。郡縣皆改節自勵,州內清肅,緣漢水陸千餘里,抄盜絕跡。
  • 21.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十一年,徵右衞將軍、領石頭戍軍事。
  • 22.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十二年,復為使持節、督南、北兗、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南兗州刺史。
  • 23.    《南史·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一》:初,兄景再為兗州,德惠在人,及昂來代,時人方之馮氏。
  • 24.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十三年,徵為領軍將軍,直殿省,知十州損益事,月加祿五萬。
  • 25.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景為人雅有風力,長於辭令。其在朝廷,為眾所瞻仰。於高祖屬雖為從弟,而禮寄甚隆,軍國大事,皆與議決。
  • 26.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十五年,加侍中。
  • 27.    (天監十七年)夏五月戊寅,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臨川王宏免。……以領軍將軍蕭景為安右將軍,監揚州。
  • 28.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八·梁紀四》:侍中、領軍將軍吳平侯昺,雅有風力,為上所重,軍國大事皆與議決,以為安右將軍,監揚州。昺自以越親居揚州,涕泣懇讓,上不許。在州尤稱明斷,符教嚴整。
  • 29.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十七年,太尉、揚州刺史臨川王宏坐法免。詔曰:“揚州應須緝理,宜得其人。侍中、領軍將軍吳平侯景才任此舉,可以安右將軍監揚州,並置佐史,侍中如故,即宅為府。”景越親居揚州,辭讓甚懇惻,至於涕泣,高祖不許。在州尤稱明斷,符教嚴整。
  • 30.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十八年,累表陳解,高祖未之許。
  • 31.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普通元年春正月……安右將軍、監揚州蕭景為安西將軍、郢州刺史。
  • 32.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明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郢州刺史。將發,高祖幸建興苑餞別,為之流涕。既還宮,詔給鼓吹一部。在州復有能名。齊安、竟陵郡接魏界,多盜賊,景移書告示,魏即焚塢戍保境,不復侵略。
  • 33.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普通四年,卒於州,時年四十七。詔贈侍中、中撫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忠。
  • 34.    《全梁文·卷二十二》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4-10]
  • 35.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4-10]
  • 36.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10-16]
  • 37.    《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4-10]
  • 38.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有田舍老姥嘗訴得符,還至縣,縣吏未即發,姥語曰:“蕭監州符,火爄汝手,何敢留之!”其為人所畏敬如此。
  • 39.    《南史·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4-10]
  • 40.    《史諱舉例·卷三·避諱改史實》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6-10-16]
  • 41.    南京“蕭景墓神道石刻”遭菜地垃圾臭水溝圍堵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09-21]
展開全部 收起